近东太平洋隆(EPR)海山玄武岩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宇孟凡雪牛耀龄
  • 会议时间:2013-10-01
  •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 ; 海山玄武岩 ; Hf同位素 ; 地球动力学 ; 近东太平洋
  • 作者单位:张宇(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兰州 730000)孟凡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牛耀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Durham University,Durham DH1 3LE,UK)
  • 母体文献: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会议地点:广州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73;P58
摘要
玄武岩同位素体系可以提供地幔组成以及地幔不均一性时空尺度的信息.本文对北纬5-15°近EPR海山36个玄武岩玻璃样品进行Hf同位素研究。这些样品的主、微量以及Sr-Nd-Pb同位素数据已由前人发表。由于Sm-Nd,Lu-Hf同位素体系在部分熔融过程中的相似性,MORB一般认为来自亏损地幔熔融,Niu和Batiza通过这些样品的微量元素研究指出,部分样品存在轻稀土富集的现象,但所有样品同位素均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微量元素和同位素体系之间这种解耦可能是近期熔体交代作用的结果,导致轻稀土富集(低的Sm/Nd,Lu/Hf),但同位素体系没有足够时间演化,因此同位素仍保持亏损地幔源区特征。通过模拟表明,多阶段低程度熔融产生的熔体对源区的交代可以解释微量元素富集特征,以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解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