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驻地迁移的产业升级效应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Effect on the Relocation of Government Residence
  • 作者:王海 ; 尹俊雅 ; 陈周婷
  • 英文作者:WANG Hai;YIN Jun-ya;CHEN Zhou-ting;
  • 关键词:政府驻地迁移 ; 产业升级 ; 比较劳动生产率 ; 迁移距离 ; 资源配置
  • 中文刊名:CJWT
  • 英文刊名: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 机构: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财经问题研究
  • 年:2019
  • 期:No.422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府驻地迁移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形成机理研究”(18YJC7901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环境规制政策的‘波特效应’触发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71803176);; 内蒙古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轨迹、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2018NDB073);; 浙江工商大学人才引进项目“基于企业发展视角的中国环境规制政策影响效应研究”
  • 语种:中文;
  • 页:CJWT201901004
  • 页数:8
  • CN:01
  • ISSN:21-1096/F
  • 分类号:30-37
摘要
作为改变辖区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政府驻地迁移具有较为明显的资源配置效应,并可能对地区产业结构产生显著影响。通过搜集、整理市级政府驻地迁移批示时间,本文基于2000—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认定的70个大中城市相关数据,研究政府驻地迁移对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驻地迁移有助于地区产业升级,在抑制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升了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政府驻地迁移的积极影响与迁移距离正相关,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以上研究结论在为政府驻地迁移管理提供参考的同时,也为理解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引文
[1]王海,尹俊雅.政府驻地迁移的资源配置效应[J].管理世界,2018,(6):60-71.
    [2] Kwon,W. Y. A Study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The Case of Seoul[J]. Urban Studies,1981,18(1):73-90.
    [3] Takamura,Y.,Tone,K. A Comparative Site Evaluation Study for Relocating Japanese Government Agencies out of Tokyo[J].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3,37(2):85-102.
    [4]魏后凯,白玫.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现状及特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9):13-24.
    [5]刘燕妮,安立仁,金田林.经济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2):20-35.
    [6]石永拴,肖继五,高士亮.我国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对“双顺差”的影响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10):4-40.
    [7]靳涛,陈栋.政府行为与产业结构失衡——基于转型期区域差异视角的揭示[J].南京大学学报,2014,(6):16-26.
    [8]张维迎.市场的逻辑(增订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9]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0] Faggio,G. Relocation of Public Sector Workers:The Local Labour Market Impact of the Lyons Review[R]. Mimeo LSE,2013.
    [11] Faggio,G.,Overman,H. The Effect of Public Sector Employment on Local Labour Markets[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4,79(1):91-107.
    [12] Jefferson,C. W.,Trainor,M. Public Sector Reloc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 Urban Studies,1996,33(1):37-48.
    [13] Williams,A.,Giardina,E. Efficiency in the Public Sector[M]. 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lishing,1993.
    [14]谢呈阳,周海波,胡汉辉.产业转移中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与经济效率损失:基于江苏传统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12):130-142.
    [15]邵朝对,苏丹妮,邓宏图.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中国式城市发展之路[J].管理世界,2016,(2):19-31.
    [16]傅勇.财政分权、政府治理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J].经济研究,2010,(8):4-15.
    [17]高波,陈健,邹琳华.区域房价差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升级[J].经济研究,2012,(1):66-79.
    [18] Helsley,R. W.,Strange,W. C. Matching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a System of Cities[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0,20(2):189-212.
    [19]吴丰华,刘瑞明.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5):57-69.
    [20]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10):69-73.
    [21]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5):46-56.
    [22]刘力,杨萌.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演变——基于完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研判[J].国际贸易问题,2015,(4):37-45.
    [23]李林,曾华珑,黄日福. FDI与二元经济转型:基于中部地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6):95-101.
    [24]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3):4-12.
    [25]龚刚,杨光.论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演变[J].管理世界,2010,(5):45-55.
    [26] Andersson,R.,Quigley,J. M.,Wilhelmson,M. University Decentralization as Regional Policy:The Swedish Experi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4):371-388.
    [27] Andersson,R.,Quigley,J. M.,Wilhelmsson,M. Urbanization,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9,66(1):2-15.
    [28] Hainmueller,J. Entropy Balancing for Causal Effects:A Multivariate Reweighting Method to Produce Balanced Samples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J]. Political Analysis,2012,20(1):25-46.
    (1)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数据来测度市辖区内庐阳区和蜀山区第三产业的动态变化,本文以与庐阳区、蜀山区同级且临近的合肥下辖县的数据进行研究,主要想要佐证政府驻地迁移有助于地区产业升级,且其影响不限于迁入地和迁出地。
    (2)本文对此也加以验证,从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基础计算的资源配置系数来看,政府驻地迁移同意批示能够降低地区内的资源错配程度(系数为-0. 1202,相应p值为5%)。其中的根源在于:一方面,政府驻地迁移能够降低原址的资本、人口热度,让附近原本虚高的企业TFP降下来;另一方面,政府驻地迁移之后带来的人口、资本洼地和产品需求能够为迁入地周边的企业提供人力和资本,促进其生产优化。
    (3)这种房价提升可能并不仅限于迁移地,也有可能因迁移后市区内环境优化和政治地位提升的预期,提高周边房价。源于新华网的报道:http://news. xinhuanet. com/city/2015-06/19/c_127932686. htm。
    (1)参照吴丰华和刘瑞明[19]的研究,具体的产业升级大致包括四种含义:一是第一、二、三产业依次转移;二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升级,具体包括高加工度化、重化工业化和生产要素集聚化等;三是行业(产品)结构升级;四是同一产业内部企业升级。本文侧重于参考高波等[17]的做法,通过比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动态变化来衡量是否形成产业升级。
    (2)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该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该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以此变化衡量产业升级,与高波等[17]利用的第三产业相对就业率减少且相对产值增加来衡量产业升级的方法本质上相同。
    (1)从库兹尼茨的观点来看,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推动了产业结构变迁,进而在产业间资源配置上有所作用。当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降低时,第二产业相对利润降低,人力资本外流(劳动者可以在高效率部门获得更高的报酬),倒逼第二产业改革,从而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1)限于篇幅,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未在正文列出,留存备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