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记录者——阿列克谢耶维奇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2015年10月,白俄罗斯的女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凭借着多样化的书写方式,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成为这个时代不朽的纪念。她用倾听的耳朵来记录人们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是人类心灵史、情感史的书写官,是人类、自然和另类生命的命运的真实记录者。本篇论文将围绕其代表作《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来浅谈一下她笔下的苦难以及笔者对苦难下心灵的救赎的看法。
引文
[1][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M].方祖芳等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
    [2]周超飞.爱的主题与爱的哲学[D].湘潭:湘潭大学,2003.
    [3]刘俐莉.战争语境下的女性苦难与成长[D].上海:复旦大学,2004.
    [4]理查德·斯通,格尔德·路德维格.切尔诺贝利惊魂20年[J].华夏人文地理,2006(06).
    [5]吕宁.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问——史铁生作品的内蕴[D].长春:吉林大学,2007.
    [6]汤文菲,朱铁梅.透视灰色人生的三棱镜——论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邱云峰.美国二十世纪“迷惘的一代”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8]张乔.新时期小说“地母”原型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9]李红霞.仰视另类生命的高度[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10]姜琳琳.寻找属人的生命意义[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1]伊莎贝拉·特里,程萍.切尔诺贝利的春天[J].中外文摘,2013(19).
    [12]胡乃岩.论信仰[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3]胡艳丽.切尔诺贝利的惨白月光[N].北京日报,2015—9—12.
    [14]吴晓都.她以双耳听乾坤——2015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J].人民周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