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生态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发展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呈现出日益“绿化”或“生态化”的重要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主义为了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即生态文明将继承、扬弃和超越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人民的要求而发生的变化和发展,可以赋予我们关于社会主义的计划以崭新的内容和特质。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立足于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指导思想层面,本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以实事求是作为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考察、分析和研究问题。在具体研究方法层面,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生态化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科学理论支撑。20世纪中叶以来,当代世界频繁发生的各种环境公害事故、风起云涌的生态运动,说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日益上升为导引人类未来发展的新矛盾,这种人类生存矛盾的转换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历史空间。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就业和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便发生了普遍需求的生态化转向,体现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等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和解”,已经从肇始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上升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的时代主题。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发展模式,曾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此,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破坏,连同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生态缺憾,一并组成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生态批判的对象。鉴于此,实现对资本主义价值的全面超越、对社会主义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融合,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者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生态环境思想的理论阐发、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自然价值意义的逐步彰显,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先导。伴随着生态文明的诞生和当代自然科学包括生态学、系统论等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发展,为了适应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日益明显的生态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生态化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以“生态化”为切入点,整体、系统地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总体画面和未来前景,是本研究的主体内容。滥觞于20世中后期以来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和生态运动在进入21世纪后催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愈加明显的“生态化”趋向,是世界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的重头戏。传统社会主义的三大主要流派,即发达国家非执政共产党主张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以民族主义政党主张的民族社会主义,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生态化转型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发展,必当属于世界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中的“风景这边独好”,加上古巴国家在社会主义生态环境建设诸方面获得的多项国际性殊荣,凸显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的生动景象。此外,在世界社会主义的视野里,已经出现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的挖掘,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生态教训的反思,甚至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也出现了对社会主义经验和做法的借鉴、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等等,共同表征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的新趋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生态化发展的价值旨归在于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面向现实的实践问题。历史地看,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影响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问题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具有客观性,但过程却具有双向性。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的内在契合性,奠定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生态化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经验与教训、趋势与前景,审时度势、科学规划、从容应对,广泛借鉴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有价值的生态成果,真正实现发展方式与发展战略的生态调整,切实夯实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才能在生态化与现代化浪潮的共同推动下,促进中国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振兴。
The world is in an era of transition from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ecologicalcivilization. After World War II, especially since the sixties and seventies of the20thcentury,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s that world socialism is becoming “greener” ormore “ecological” in order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trend of humancivilization(you can also sa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ll inherit and transcend the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in order to adapt requirements of social progress anddemands of the people. This change can give us socialism with a new plan on thecontent and character. Facing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undoubtedly,the study tofocus on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world's ecological socialism has important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ideological level, in this study, I willadhere to the basic stand, viewpoint and method of Marxism, especially as the basicstarting point is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anddialectical vision. I will investigate, analysi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under certainhistorical conditions. In the specific aspects of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study, Imainly use of historical analysis, systems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text analysis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has profound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and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Since the mid-20th century,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in the contemporaryworld and surging ecological movements that illustrate the unity of opposit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ising to newcontradictions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in the future. The contradictionsof human existence is converted to provide a broad historical space to contemporary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ocialist. Meanwhile, with the rapid economicdevelopment, after people's employment and the problem of food and clothing hasbeen basically solved, people's needs have turned to be more and more ecological thatembodied in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social justice, harmony and so on.Doublebetween man and nature "reconciliation" has risen from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began in the criticism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new eratheme.The reality of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of socialist countries haveappeared due to follow capitalism led to seriou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problems.So,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socialism, together with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logical shortcomings, togetherform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t ecological object of criticism. In view of this,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than the value of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ecological valueof the integration will naturally become the value of the pursuit of the contemporaryworld socialists.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t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oreticalorigins and practice leaders are that Marx and Engels' theory of socialism for theelucidation of ecological thinking, the former Soviet Marxist theory and practice of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exploration and Western Marxistsense of the value of nature and gradually revealed. With the birth of ecologicalcivilization and contemporary natural sciences, including ecology, development andintegration of systems theory and other social scienc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the people, showing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t ecology of the increasingly visible new trends and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is a naturalhistorical process. The "ecological"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verall, systematic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the overall picture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study. Beginning in the20centurysince the end of the ecological socialism and ecology movement in twenty-firstCentury gave the world socialism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obvious trend of"ecological", is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s ecological socialism. The three majorschools of traditional socialism, that developed countries not scientific socialism,social ruling Communist Party (Democratic) party that advocated democraticsocialism, the Nationalist Party advocating national socialism, tend to appear the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temporarysocialist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ecological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put forward and development will be to the worldsocialist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scenery here alone good" building a socialis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nning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and Cuban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aspects, highlightingthe vivid image of contemporary the world socialist ecological development.Inaddition, the socialism in the world view of Marx and Engels, mining classicalsocialist ecological thought has occurred, the reflection of the Soviet model of socialism ecological lessons, even within th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alsoappear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of law,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environment in attention, and so on, together represent a new trend the contemporaryworld socialism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t value aim is tocreate a better world, this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problem, but a practical problemsoriented. Historically,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uccess orfailure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that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and handl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of socialism is objective, but the process is a two-way. Inherent connection betweensocialism and ecology civilization, lai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complement each other, mutual promotion. Grasping the ecological socialismdevelopment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rends and prospects,sizing up the situation, scientific planning, taking time for and learning all thevaluable ec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human history, truly realize the ecology anddevelopment strategy adjustment, ecological basis to solidify the contemporary worldsocial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jointly push in ecology andmodernization, promote the Chinese and world socialism historical revitalization.
引文
①[德]萨拉·萨卡,布鲁诺·科恩.生态社会主义还是野蛮堕落?——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
    ①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序言)8.
    ①胡振良.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J].科学社会主义,2011,(4).
    ②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序言)2.
    ①[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5.139~140.
    ②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1.
    ①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0.
    ②参阅:是丽娜,王国聘.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08,(1).兰明慧,廖福霖.生态文明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2,(12).曹固强.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研究综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2).胡洪彬,吴玲玲.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研究述评[J].当代社科视野,2010,(4).等等.
    ①刘思华.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②谢光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初探[J].社会主义研究,1992,(3).
    ④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
    ①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N].学习时报,2006-09-27.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6.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09.
    ①张剑.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96~197.郇庆治,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谈)[J].琼州学院学报,2014,(1).}.等.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41.
    ①于光远.生态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J].中国社会科学,1984,(5).
    ②段华明.社会主义与生态问题[J].开发研究,1996,(4).
    ③胡振生.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着共产主义[J].当代思潮,2000,(4).
    ④杨向荣等合著的《“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耦合——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建构的历史前提和内在逻辑》(《学术论坛》,2006年第5期)一文,探讨和评价了生态社会主义对关于“生态学”与“社会主义”“合流”的努力。
    ①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N].学习时报,2006-09-26.
    ②张剑.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编译出版社,2010.王宏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余谋昌.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陈学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李海新.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抉择[J].江汉论坛,2010,(12).杨英姿.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内在关联的哲学基础与价值旨归[J].学习与探索,2012,(2).杨英姿.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诉求[J].理论视野,2012,(2).等等.
    ③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评介绿色运动引发的两种思潮》一文为代表。{王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评介绿色运动引发的两种思潮[J].教学与研究,1986,(6).}
    ④新世纪以来与生态社会主义相关的主要译著有:[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
    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峰,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的结合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张叔兰,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英]乔纳森·休斯.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美]约翰·B·福斯特著,刘仁胜摘译.历史视野中的马克思的生态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4,(2).[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加]丹尼斯·瑟龙,刘仁胜译.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资本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3).[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著,董金玉译.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的破坏[J].国外理论动态,2008,(6).[美]J·B·福斯特,B·克拉克,R·约克著,董慧译.真言时刻——生态危机与当下资本主义制度批判[J].求是学刊,2009,(5).[法]米切尔·洛维.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2).[澳]伊恩·安格斯.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11).[德]萨拉·萨卡,布鲁诺·科恩.生态社会主义还是野蛮堕落?——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等等.
    2011.等.
    ①韩秋红,杨赫姣.高兹的生态理性:社会主义的另一种阐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何畏.分配性正义之后——论奥康纳的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J].哲学动态,2009,(7).陈永森,朱武雄.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9,(1).陈永森.超越资本与自然的矛盾——评福斯特的生态社会主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6).蔡华杰.只有重构社会主义才能克服生态危机——萨拉·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论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9).等等.
    ②李红卫.科学社会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之比较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1,(2).康瑞华.生态社会主义与绿色资本主义——福斯特的生态革命与布朗的环境革命思想之比较[J].社会主义研究,2008,(3).金瑶梅.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比较[J].教学与研究,2010,(9).韩欲立.自然资本主义还是生态社会主义——评福斯特与奥康纳之间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论战[J].学术月刊,2010,(2).等等.
    ①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学术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学术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②在具体表述上,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语言表达,其中杜秀娟将其称为“生态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陈映将其称为“论中国共产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演进”,郭咔咔将其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历史演进”,胡洪彬将其称为“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60年”,张剑将其称为“新中国成立至今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实践发展”。具体请参见以下文本:杜秀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4~154.陈映.论中国共产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演进[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6).郭咔咔.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历史演进[J].运城学院学报,2013,(3).胡洪彬.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60年[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张剑.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编译出版社,2010.178~194.
    ③杜秀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4.
    ①张剑.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编译出版社,2010.178~194.
    ②郇庆治.前苏联地区环境政治的兴起与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①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32~136.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臧立.生态社会主义简介[A].臧立.马克思恩格斯论环境[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徐艳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5~79.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89~291.时青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生态社会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1~28.等等.
    ②郇庆治.生态社会主义研究:进展与评估[A].郇庆治.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5.
    ③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2.
    ④周穗明.生态社会主义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7,(4).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32~136.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①Brett Clark, John Bellamy Foster. John Bellamy Foster.“Marx’s Ecolog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orld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No.1(March2010).
    ①谢光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初探[J].社会主义研究,1992,(3).
    ②赵明义.当代社会主义[M].太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530~531.
    ③肖枫.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479.520~531.
    ④参见:高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210~213.304~308.
    ⑤刘湘溶.现代文明发展的生态化趋势[J].湘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3,(6).文伯屏.生态化是人类唯一的出路[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
    ①参见:付丽芬,刘福森.生态化:经济社会发展观上的一场革命[J].学习与探索.1995,(2).温新民,刘则渊,左金风.消费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条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4).温新民,刘则渊,姜照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实现与生态化[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3).刘湘溶.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A].生态文明·全球化·人的发展[C].2009.等.
    ②王剑敏.生态化:现代化的枢纽,可持续发展的起点[J].苏州大学学报.1998,(4).
    ③宋林飞.把“生态化”内涵融入现代化进程[N].解放日报,2007-11-29.
    ④何小霞.生态化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张书林.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化格局——兼论胡锦涛“7·23”讲话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J].理论研究,2012,(5).
    ⑤潘永杰.新崛起的绿党生态社会主义[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9,(5).
    ⑥孟鑫,胡军.生态危机的制度原因——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1).
    ⑦韩秋红,杨赫姣.高兹的生态理性:社会主义的另一种阐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2).王遐见.论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J].哲学研究,2012,(7).
    ①陈永森.以“生活的逻辑”替代“资本的逻辑”——岩佐茂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评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②郇庆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种更激进的绿色选择?[A].郇庆治.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70.
    ③胡振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3).王遐见.论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J].哲学研究,2012,(7).
    ④其它还有: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4).徐道一.从生态环境看西部开发——苏联60年代开垦中亚的教训
    [EB/OL].http://www.eedu.org.cn/Article/epedu/greeneyes/200504/4564.html,2005-04-06.宋萌荣,康瑞华,陈丽华.资源生态环境视阈下的苏联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5).杨进.切尔诺贝利悲剧:苏联走向解体的前奏曲[J].人民论坛,2011,(10).金碧华,范中健.前苏联时期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理论月刊.2013,(5).等等.
    ⑤张金霞.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影响[J].甘肃理论学刊,2008,(5).张学中,何汉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化发展路径建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白立强.论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化”[J].河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崔兴军.社会党国际绿化
    进程透视(1951-1986)[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3).龚加成.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探索——冷战后社会党国际纲领与政策的演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李宏.社会民主主义的“绿化”与生态社会主义[J].绿叶,2008,(6).侯钇汜.民主社会主义生态观与马克思生态观的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等等.
    ①[古]菲尔德·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加]艾伦·M·伍德.新社会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英]彼得·桑德坦.资本主义——一项社会审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美]乔恩·厄尔斯特,[挪]卡尔·欧夫·摩尼.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美]大卫·施韦卡特.超越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与伦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著,庄俊举译.社会主义的复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1).[美]J·B·福斯特,B·克拉克,R·约克著,董慧译.真言时刻——生态危机与当下资本主义制度批判[J].求是学刊,2009,(5).[澳]伊恩·安格斯.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11).[美]戴维·施韦卡特.可持续的资本主义是否可能?[J].国际政治研究,2009,(2).[法]米切尔·洛维.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2).[德]萨拉·萨卡,布鲁诺·科恩.生态社会主义还是野蛮堕落?——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
    (3).[美]维克多·沃里斯.超越“绿色资本主义”[A].郭建宁,程美东.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第1辑)[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76~191.[澳]艾瑞尔·萨勒.新政还是全球化滥调[A].郭建宁,程美东.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第1辑)[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92~202.[印]艾萨拉·萨卡.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一种生态社会主义分析[A].郭建宁,程美东.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第1辑)[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3~223.John Bellamy Foster, 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2.Ariel Salle(hed.),Eco-sufficiency and Global Justice: Women Write Political Ec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Pluto Press,2009.John Bellamy Foster, Naked Imperialism: America’s Pursuit of Global Dominanc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6.John Bellamy Foster,Fred Magdoff. The Great Financial Crisis: Causes andConsequences,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9.John Bellamy Foster, The Ecological Revolution: MakingPeace with the Planet,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9.ohn Bellamy Foster, Brett Clark, Richard York, TheEcological Rift: Capitalism’s War with the Earth,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10.Victor Wallis,“TowardsEcological Socialism”,Capitalism,nature,socialism,Vol.12,2001.Brett Clark, John Bellamy Foster. John BellamyFoster.“Marx’s Ecolog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 no.1(March,2010).James O’Conno,“Marx’s Ecology or Ecological Marxism?”,Capitalism,nature,socialism,Vol.12,2001.Michael Lowy,“From Marx to Eco-socialism”,Capitalism,nature,socialism,Vol.13,2002.John Bellamy Foster interviewed by D.Soron,Ecology,Capitalism,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Nature, Monthly Review,Vo1.56,No.6,2004,pp.3~9.John Bellamy Foster,Brett Clark and Richard York,Capitalism and the Curse of Energy Efficiency——The Return of the JevonsParadox,Monthly Review,Vo1.62,2010.等等.
    ①[澳]伊恩·安格斯.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11).
    ②聂运麟.低潮中奋进——1990-2010[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8).
    ③蒲国良.世界社会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8,(8).
    ①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0.
    ②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
    ③肖枫.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530.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2.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
    ③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1.
    ①[苏]H·T·弗罗洛夫.人的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53.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5.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4.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24.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5.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3~104.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3.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5.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1.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197.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
    ⑤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00~201.
    ①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3~134.
    ②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90.
    ③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94.
    ④[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3.
    ⑤[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0.
    ⑥[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5.
    ①[苏]尼·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113.
    ②[苏]尼·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113.
    ③[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0~271.
    ④[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3.
    ①注:从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苏联官方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动了三次全国规模的大批判运动,自然辩证法遭到了肆意践踏,那是个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蒙羞的年代。(参阅孙幕天.论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地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4).)
    ②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6.
    ③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1.
    ④[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1(注1).
    ⑤[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06.
    ⑥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7.
    ①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0.
    ②[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92~193.
    ③[德]马尔库塞.自然和革命[M].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45.
    ④[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欧力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7.
    ⑤[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欧力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7.
    ⑥[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欧力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3.
    ①[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14.
    ②[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54.
    ③[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89~190.
    ④[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33.
    ⑤[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1~122.
    ⑥[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2~123.
    ①[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
    ②[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95.
    ③[德]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A].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73.
    ④[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4~125.
    ⑤[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4.
    ⑥[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4~135.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3.
    ①[德]萨拉·萨卡,布鲁诺·科恩.生态社会主义还是野蛮堕落?——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
    ①杜秀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7.
    ②[瑞]皮尔·加尔顿.走向21世纪的欧洲绿党[A].郇庆治.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实践[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39~140.
    ①郇庆治.前苏联地区环境政治的兴起与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②刘东.周恩来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与实践[J].北京党史研究,1996,(3).
    ①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90.
    ①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32~133.
    ②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31.
    ③黄宗良,林勋健.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63.
    ④[越]阮德和.越南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和谐社会理论之比较[D].湖南大学,2012.
    ①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96.
    ②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学术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学术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①周穗明,等.20世纪末西方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105.
    ②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下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561~563.
    ③欧洲左翼党纲领[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723~724.
    ①[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6.
    ②注:该系列报告是联合国最权威的对全球环境状况、趋势和前景评估的报告,分别在1997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各出版了一期,现在共五期,已经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③注:所谓新发展主义,是基于后现代主义立场对西方关于第三世界现代化的主流理念——发展主义的理论和观念的全面清算。新发展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高峰是在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是对
    70年代以后传统发展主义的理论失灵和实践失败的反思。{参见:周穗明,等.20世纪末西方新马克思主义
    [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103.}
    ④即,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转向生态学。
    ⑤即,从纯粹研究生态主义/运动转向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
    ①郇庆治.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实践[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89~191.
    ①中国在非洲:合作·争议·挑战[EB/OL].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gj/rdjjgj/201401/t20140107_310277.htm.
    ②汪行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总报告(2012)[A].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
    ①聂运麟,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44~150.
    ②李週.从金融危机中法共主张看共产主义运动可持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8-30(15).
    ③[法]米切尔·洛维.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2).
    ④汪行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总报告(2012)[A].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①注:这一概念由希格·拉土什(Serge Latouch)在2004年的《解增长经济学》(Degrowth Economics)一书中提出,后来在欧洲非常流行。
    ②John Bellamy Foster, Capitalism and Degrowth—An Impossibility Theorem,http://climate andcapitalism.com/2011/01/11/capitalism-and-degrowth-an-impossibility-theorem/.(Monthly Review, January2010.)
    ③John Bellamy Foster, Capitalism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atastrophe, Monthly Review, Vo1.63,Issue07(December),2011.
    ④Phil Gasper,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ISR,Issue75(January-February),2011.
    ⑤Fred Magdof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onthly Review,Vo1.62,Issue08(January),2011.
    ①刘明明,谢鸿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基于市场社会主义的生态考量[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2,(1).
    ②Ariel Salleh(ed.),Eco-sufficiency and Global Justice: Women Write Political Ec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Pluto Press,2009, pp.291~292.
    ③李惠斌,薛晓源,王治河.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序言)7.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41.
    ②《全球环境展望5》报告在中国库布其沙漠发布[DB/OL]中国碳汇林,http://thlcom.c526.000pc.net/NewsShow.asp?Bid=8568.
    ③周穗明,等.20世纪末西方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126.
    ④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9.
    ⑤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85.另见,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1.
    ①高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陈学明.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3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姜辉,于海青.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等.
    ①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
    ②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23.
    ③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41.
    ④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69.
    ①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72.
    ②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16.118.
    ③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4.
    ①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30.
    ②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07.
    ③胡振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3).
    ④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修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44.
    ⑤周穗明.九十年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2).
    ①陈永森.以“生活的逻辑”替代“资本的逻辑”——岩佐茂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评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②[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张叔兰,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48.
    ③[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0.
    ④[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86.
    ①Reneir Grundamn,Marxism and Ecology,Claredon Press,Oxford,1991,p.6.
    ②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89.
    ③[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3~124
    ④[英]威廉·莱易斯.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77.
    ⑤[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7.
    ⑥Howard Parsons,Marx and Engels on Ecology,London,1977,p.12.
    ①David Pepper,the Roots of Modern Environmentalism,Croom Helm, London,1984,p.129.
    ②John Bellamy Foster,Marx’s Ecology: Materialism and Natur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0,p.vi.
    ①[加]威廉·莱易斯.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68.
    ②[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0.
    ③[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7.
    ④[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519.
    ⑤[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59.
    ①[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①Jonthan Hughes,Ecology and History Material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ondon,2000,p.1.
    ②王雨辰.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6~79.
    ③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J.B.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的文本学解读[D].河南大学,2011.
    ①[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
    ②[美]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52.
    ③[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IV.
    ④[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48.
    ⑤[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4.
    ①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
    ②有学者指出,“福斯特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化的努力正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片面化、抽象化和夸大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维度不能够替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维度,一旦抛开社会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孤立地强调生态维度,就会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走向生态主义的乌托邦,这正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于海波.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径与意识形态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
    ①A. Gorz, Ecology as Politics,Boston: South End Press,1980,p.5.
    ②A. Gorz, Ecology as Politics,Boston: South End Press,1980,p.5.
    ③A. Gorz, Ecology as Politics,Boston: South End Press,1980,p.6.
    ①[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84.
    ②[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503~504.
    ③[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4.
    ④[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69.
    ①[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4.
    ②[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
    ③[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33.
    ④[英]A·T·卡利尼科斯.反资本主义宣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4.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60.
    ①陈永森,朱武雄.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9,(1).
    ②“物质变换”(德语是Stoffwechsel,英语是metabolism)一词,在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主要译为“物质变换”,也有“新陈代谢”的译法。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对该词的翻译主要有两种:一、A·施密特的著作《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中译本中翻译为“物质变换”;郭剑仁博士的《生态地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一书中也是翻译为“物质变换”;二、J·B·福斯特的Mar x‘s Ecology:Materialism and Nature的中译本则统译为“新陈代谢”。我在这里采用“物质变换”的译法,相应地,将“metabolic rift”统译为“物质变换的断裂”,而在引用中译本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中的相关论述时,则完全按照中译本的原文引用,不管是被译为“新陈代谢”还是“物质变换”,都不作改动。
    ①[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0.
    ②[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75.
    ①[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
    ②[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15.
    ③[法]米切尔·洛维.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2).
    ①[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6.
    ②[德]萨拉·萨卡,布鲁诺·科恩.生态社会主义还是野蛮堕落?——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
    ③John Bellamy Foster,Brett Clark and Richard York,Capitalism and the Curse of Energy Efficiency——TheReturn of the Jevons Paradox,Monthly Review,Vo1.62,2010.
    ④[德]萨拉·萨卡,布鲁诺·科恩.生态社会主义还是野蛮堕落?——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
    ①[美]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27.
    ②Joel Kove1,The Enemy of Nature:The end of capitalism or the end of the world? London&New York:ZedBooks,2007,p.169.
    ③[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95.
    ④John Bellamy Foster interviewed by D.Soron,Ecology,Capitalism,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Nature, MonthlyReview,Vo1.56,No.6,2004,p.4.
    ⑤[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95.
    ①A. Gorz,The Division of Labor: The Labor Process and Class-Struggle in Modern Capitalism,HarvestPress,Hassocks,1978,pp.19~20.
    ②[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76.
    ①[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1~56.
    ②[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的结合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26.
    ③Robyn Eckersley“,Socialism and Eco-centrism”,Edited by Ted Benton,The Greening of Marxism,New York andLondon:The Guilford Press,1996,p.287.
    ①胡振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J].探索与争鸣,2013,(8).
    ②[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74.
    ③[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前言.
    ①[法]米切尔·洛维.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2).
    ①[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29.
    ②[美]大卫·格里芬.全球民主和生态文明[A].李惠斌,薛晓源,王治河.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2.
    ③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44.
    ①[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4~435.
    ②[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356.
    ③[法]米切尔·洛维.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2).
    ①[日]岩佐茂.马克思的环境思想与循环型社会的构建——日本一桥大学岩佐茂教授访谈录[J].冯雷,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②[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
    ③郇庆治.生态社会主义研究:进展与评估[A].郇庆治.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7.
    ①[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32.
    ①[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341.
    ①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33.
    ①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下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519.
    ①通往美国社会主义之路——团结起来争取和平、民主、就业和平等[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926.
    ②加拿大的未来是社会主义![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856~857.
    ③英国通向社会主义之路[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696~697.
    ①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党纲[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483~489.
    ②欧洲左翼党纲领[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723~724.
    ①加拿大的未来是社会主义![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882~883.
    ②通往美国社会主义之路——团结起来争取和平、民主、就业和平等[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925.
    ③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下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578.
    ④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下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609.
    ①为了共产主义的重建[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672.
    ②英国通向社会主义之路[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689.
    ③[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247.
    ①加拿大的未来是社会主义![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862.
    ②[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译序4.
    ③在具体表述上,学者们分别采用“总体低潮中出现了局部复兴”、“低潮中的奋进”、“低谷中的新潮”、“曲径探新路,低谷起高歌”等语词来形象描述这一特点。{参见,赵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和走势[J].求是杂志,2007(,6).中央编译局世界所课题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1).聂运麟.低潮中奋进——1990-2010[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8).廖小明,冯颜利.低潮中的新潮迎来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契机[J].政治学研究,2009(5).黄宗良.曲径探新路低谷起高歌——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第三个五十年[J].科学社会主义,2008,(1).等.}还有学者用“资攻社守,资强社弱”来描述21世纪头二三十年世界社会主义的总体态势。{张泽森.对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势的几点看法[J].社会科学研究,2007,(2).}
    ①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
    ②就其实质而言,“社会党由民主社会主义转向社会民主主义只是概念变化和策略调整,社会党国际在1951年《法兰克福宣言》中所制定的基本原则即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上的第三条道路、实现手段的改良方法以及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等行为准则仍然是各国社会党所遵奉的基本理念。”
    (参见:蒲国良.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58~160.)
    ①黄宗良,林勋健.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71.
    ②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23.
    ①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社会党国际文件集(1951-1987)[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234.
    ②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社会党国际文件集(1951-1987)[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252.
    ③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社会党国际文件集(1951-1987)[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258.
    ④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社会党国际文件集(1951-1987)[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472.
    ⑤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18.
    ⑥禄德安.社会党国际全球治理观评介[J].政治学研究,20006,(4).
    ①黄宗良,林勋健.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71.
    ②黄宗良,林勋健.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71~373.
    ①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82~92.
    ②殷叙彝.法国社会党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J].国际政治研究,2002,(4).
    ①殷叙彝.法国社会党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J].国际政治研究,2002,(4).
    ①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96.
    ②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99.
    ③[美]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3.
    ④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22~123.
    ⑤黄宗良,林勋健.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80.
    ①赵明义.当代社会主义[M].太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350.
    ②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4.
    ①牛海彬.拉美左翼运动兴衰[N].东方日报,2013-03-07(A10).
    ②John Bellamy Foster, 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2,p.63.
    ①John Bellamy Foster, 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2,pp.61~62.
    ②John Bellamy Foster,The Vulnerable Planet,A Short Economic History of Environment,New York:MonthlyReview Press,1994,pp.105~106.
    ③牛海彬.拉美左翼运动兴衰[N].东方日报,2013-03-07(A10).
    ①[美]戴维·施韦卡特.可持续的资本主义是否可能?[J].国际政治研究,2009,(2).
    ②魏南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爆——萨米尔.阿明谈当代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可持续性[J].红旗文稿,2013,(11).
    ①徐世澄.巴西劳工党及其“劳工社会主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4).徐世澄.当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75~82.
    ②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58~160.
    ③沈跃萍.莫拉莱斯“社群社会主义”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0).
    ①徐世澄.当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1~63.李菡.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提出当代“十诫”[EB/OL].环球视野,http://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16986.
    ②[厄瓜多尔]拉斐尔·科雷亚·德尔加多.厄瓜多尔的“21世纪社会主义”[J].拉丁美洲研究,2008,(1).
    ①牛海彬.拉美左翼运动兴衰[N].东方日报,2013-03-07(A10).
    ①[美]戴维·R·马雷.拉美的资源民族主义与能源安全:对全球原油供给的意义[J].拉丁美洲研究,2011,(2).
    ②[美]戴维·R·马雷.拉美的资源民族主义与能源安全:对全球原油供给的意义[J].拉丁美洲研究,2011,(2).
    ③[英]比尔·霍普伍德,玛丽·梅勒,杰夫·奥布莱恩.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分类与脉络[J].国外理论动态,2013,(3).
    ④[英]比尔·霍普伍德,玛丽·梅勒,杰夫·奥布莱恩.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分类与脉络[J].国外理论动态,2013,(3).
    ①在理论上,列宁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解放工人、改善工作环境中的积极作用。他称赞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赛发明的从煤中直接取得煤气的方法是巨大的技术革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采用拉姆赛的这种能‘解放’千百万矿工及其他工人的劳动的方法,就能立刻缩短一切工人的工作时间,例如从8小时缩短到7小时,甚至更少些。所有工厂和铁路的‘电气化’,一定能使劳动的卫生条件更好,使千百万工人免受烟雾、灰尘和泥垢之苦,使肮脏的、令人厌恶的工作间尽快变成清洁明亮的、适合人们工作的实验室。”{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94.}
    ①[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8.
    ②[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8.
    ③余科杰.“绿色政治”与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3).
    ①宋萌荣,康瑞华.苏联环境政策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1,(4).
    ①以上数据来源于,彭天杰.苏联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研究:苏联的生态环境[J].环境科学丛刊,l989,(5).
    ②[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32.
    ①以上数据来源于,彭天杰.苏联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研究:苏联的生态环境[J].环境科学丛刊,l989,(5).
    ②[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1.
    ③Donald Worster,The Ends of the Earth:Perspectives on Modern Environmental Histor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p.255.
    ①以《哲学问题》杂志为例,“就这个问题举行过多次讨论会,如,关于人及其在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问
    题(1970、1972、1974、1975),关于人及其居住环境问题(1973),科学和现时代的全球性问题(1974),关于人口学的全球性问题(1974)”。{贾泽林,等.苏联哲学问题(194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17.}
    ②杜秀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4~85.
    ③贾泽林,等.苏联哲学问题(194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17~328.
    ④刘增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3~134.
    ⑤在前苏联,在1984年第2期的《莫斯科大学学报-科学社会主义》杂志上刊登的《在成熟社会主义条件下培养个人生态文明的途径》一文中,提出培养生态文明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结果之一;在中国,该概念在1985年或1987年提出;在美国,1995年,美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罗伊·莫里森在其出版的《生态民主》一书中,明确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参见徐春.建设生态文明与维护环境正义[J].党政干部学刊.2009.(7).刘思华.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①曹风中.苏联生态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技术,l989,(3).
    ①[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47~49.
    ②江流,徐葵,等.苏联剧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l994.66~67.
    ③[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36.
    ④[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6.
    ①[苏]米·谢·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回忆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76.
    ②余科杰.“绿色政治”与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3).
    ③[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49.
    ①彭天杰.苏联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研究:苏联生态环境的研究[J].环境科学丛刊,l989,(5).
    ①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487.
    ①杨进.切尔诺贝利悲剧:苏联走向解体的前奏曲[J].人民论坛,2011,(10).
    ①姜春云.人与自然关系六问——关于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问题的探讨[J].求是杂志,2010(6).
    ②冯雷.马克思的环境思想与循环型社会的构建——日本一桥大学岩佐茂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①吕世荣.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①新中国60年成就:环境保护成就斐然[EB/OL].新闻中心-中国网,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206/20120608195171.html,2009-09-30.
    ②刘贺.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架构[J].绥化学院学报,2014,(2).
    ③王伟光.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N].人民日报,2013-08-20(07).
    ①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0/c_116619687.htm.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17).
    ②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赞中国植树造林为全球做出突出贡献[N].参考消息,2010-04-07.
    ①环保组织称中国继续领跑全球清洁能源技术[EB/OL].新浪环保,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2-06-05/174224540223.shtml.
    ②[美]杰里夫·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0.
    ③中国驻德国使馆经商参处.中国环境保护成绩斐然
    [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206/20120608195171.html.
    ①谢来辉.全球环境治理“领导者”的蜕变:加拿大的案例[J].当代亚太,2012,(1).
    ②2007年10月16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中共十七大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我们开始强调要加速发展,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去年底,又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胡锦涛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详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EB/OL].新闻中心_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o/2007-10-17/041812739040s.shtml.}
    ①温泉.生态文明:在改革节点上布局[J/OL].瞭望,http://comment.qstheory.cn/st/hjbh/201401/t20140121_314966.htm.
    ②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论研究·前沿问题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341.
    ①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世界意义[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6).
    ②张义学.“美丽中国”的时代内涵[J].西部大开发,2012,(l1).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
    ①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80.
    ②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81.
    ③李锦华.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6).
    ④刘维广.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J].拉丁美洲研究,2009,(2).
    ⑤[荷]詹姆斯·D·科克罗夫特.古巴社会主义50年的变迁[J].贺钦,译.国外理论动态,2009,(10).
    ①[美]马克·布罗丁.工人阶级、环境和社会主义[A].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学会第三届论坛
    (2008)[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56.
    ②贺钦.浅析古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J].拉丁美洲研究,2007,(3).
    ③[美]丽贝卡·克劳森.古巴: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典范[J].王维平,戚桂锋译.国外理论动态,2009,(11).
    ④这些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发展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合作办公室BIT、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等。
    ⑤[法]雅克·比岱,阿斯塔什·库维拉基斯.当代马克思辞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79~380.
    ⑥[古巴]卡斯特罗言论集(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5.
    ⑦[澳]伊恩·安格斯.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11).
    ⑧庞炳庵.亲历古巴:一个中国驻外记者的手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64.
    ①张登文.苏东剧变后的古巴经济改革:措施、主要成就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4).
    ②姜述贤.古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
    ③李锦华.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6).
    ④杨建民,毛相麟.古巴的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前景[J].拉丁美洲研究,2013,(2).
    ①徐世澄.劳尔·卡斯特罗有关古巴经济变革的论述和古巴经济变革的最新动向[J].当代世界,2011,(3).
    ②李锦华.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6).
    ①庞炳庵.亲历古巴:一个中国驻外记者的手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68~69.
    ②贺钦.浅析古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J].拉丁美洲研究,2007,(3).
    ③[美]丽贝卡·克劳森.古巴: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典范[J].王维平,戚桂锋译.国外理论动态,2009,(11).
    ①徐世澄.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2).
    ②[古巴]何塞·阿·格拉.在中国拉美学会纪念古巴革命胜利40周年大会上的讲演[J].刘承军,译.拉丁美洲研究,1999,(3).
    ③[澳]伊恩·安格斯.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姚单华,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9,(11).
    ①徐世澄.卡斯特罗评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49~350.江时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古巴特色社会主义之比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2).
    ②徐世澄.亲历古巴:居民收入很低酝酿经济变革官员清正廉洁[N].新京报,2011-06-11.
    ①王雨辰.走进生态文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107~111.
    ②新中国60年成就:环境保护成就斐然[EB/OL].新闻中心-中国网,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206/20120608195171.html,2009-09-30.
    ③剖析资本主义危机展望社会主义未来——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专家观点集萃[N].光明日报,2013-01-07.
    ①肖枫.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520~531.
    ②谢光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初探[J].社会主义研究,1992,(3).
    ①[越]阮德和.越南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和谐社会理论之比较[D].湖南大学,2012.朱马里:各国互助互惠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DB/OL].搜狐财经网,http://news.cnfol.com/100410/101,1278,7512548,00.shtml.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8.
    ③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J].哲学研究,2012,(8).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1.
    ①余科杰.“绿色政治”与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3).
    ①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论研究·前沿问题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341.
    ②张鸿翔.解读生态文明[J].科学新闻,2008,(8).
    ③以1982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为例,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共中央决策层的生态观念这一变迁的历程。譬如,1982年十二大报告中讲到“农业”时指出“今后必须在坚决控制人口增长、坚决保护各种农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平衡”只是跟班式的一笔带过,后面又指出“要保证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必须加强能源开发,大力节约能源消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77~478.}1987年的十三大报告已经将人口、环境、生态连在一起,具体强调指出“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要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20.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7.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50.
    ⑥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⑦杨春贵.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36.
    ①赵明义.当代社会主义[M].太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530~531.
    ②赵明义.当代社会主义[M].太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531.
    ①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93~194.
    ①[澳]伊恩·安格斯.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11).
    ②全国46城市发生重度以上污染16个城市为严重污染
    [DB/OL].http://news.china.com.cn/2014-02/25/content_31593716.htm.
    ①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②刘贺.美丽中国: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J].运城学院学报,2013,(6).
    ③宋萌荣,康瑞华.苏联环境政策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1,(4).
    ④齐建华.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34.
    ①[美]艾瑞尔·萨勒.新政还是全球化滥调[A].郭建宁,程美东.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第I辑)[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92~193.
    ①郇庆治.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左翼视角[A],郭建宁,程美东.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
    (第I辑)[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7.
    ②王伟光.在超越资本逻辑的进程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在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上的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8-19.{《求是》杂志2013年第19期以《社会主义超越资本逻辑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为题,摘编了8月19日刊登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在超越资本逻辑的进程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③我国的中译本将其翻译为“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倘若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也可以翻译为“生态学反对资本主义”,这在我国学界的一些学术论文中也有采用这种译法的。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9.
    ①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
    ②胡振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3).
    ①程玉海,林建华,等.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5~66.
    ②胡振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3).
    ①[美]安德鲁·布莱克曼.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式[J].国外理论动态,2006,(12).
    ②胡振良.社会主义在生活中[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4.
    ①王雨辰.走进生态文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6.
    ②胡振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J].探索与争鸣,2013,(8).
    ③赵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和走势[J].求是杂志,2007,(6).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9.
    ②[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著,庄俊举译.社会主义的复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1).
    ①肖枫.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343.
    ②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29.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
    ②[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
    ①郇庆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种术语学解析[J].绿叶,2008,(2).
    ②郇庆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种术语学解析[J].绿叶,2008,(2).
    ③张云飞.试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J].教学与研究,2009,(8).
    ④郇庆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种术语学解析[J].绿叶,2008,(2).
    ①张云飞.试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J].教学与研究,2009,(8).
    ②郇庆治.“包容互鉴”:全球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
    ③郇庆治.“包容互鉴”:全球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9]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文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周恩来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万里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胡锦涛.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〇八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0]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3]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2001.
    [35][澳]约翰·德赖泽克.地球政治学:环境话语[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36][澳]罗宾·艾克斯利.绿色国家:重思民主与主权[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37][巴]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9.
    [38][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欧力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9][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40][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41][德]卡尔·科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42][德]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
    [43][德]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4][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5][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6][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7][德]托马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48][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9][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0][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1][法]塞尔日·莫斯科维奇.还自然之魅:对生态运动的思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5.
    [52][法]雅克·比岱.当代马克思辞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3][古]菲尔德·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4][古]卡斯特罗言论集(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5][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6][加]艾伦·M·伍德.资本的帝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7][加]艾伦·M·伍德.新社会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58][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长春:吉林出版社,1997.
    [59][美]保罗·巴兰,保罗·斯威齐.垄断资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60][美]伯特尔·奥尔曼.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争论[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61][美]大卫·施韦卡特.超越资本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2][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63][美]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64][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65][美]范·琼斯.绿领经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66][美]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67][美]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M].北京:中央编译局,1997.
    [68][美]杰里夫·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69][美]莱斯特·R·布朗.B.模式2.0:拯救地球,延续文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70][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71][美]乔恩·厄尔斯特,[挪]卡尔·欧夫·摩尼.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72][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3][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4][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5][南]米路斯·尼科利奇.处在21世纪前夜的社会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76][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的结合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77][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与伦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78][苏]H·T·弗罗洛夫.人的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9][苏]米·谢·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80][苏]米·谢·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回忆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1][苏]尼·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82][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83][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4][意]安东尼·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85][印]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86][英]A·T·卡利尼科斯.反资本主义宣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7][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8][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89][英]彼得·桑德坦.资本主义——一项社会审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90][英]布雷恩·威廉·克拉普.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91][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2][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张叔兰,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93][英]G·A·科恩.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94][英]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95][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6][英]克里斯托弗·卢茨.西方环境运动:地方、国家和全球向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97][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5.
    [98][英]佩里·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99][英]乔纳森·休斯.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00][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101][英]威廉·莱易斯.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02]本书课题组.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丛书之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03]曹枝盛.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的最新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4]程伟礼,马庆.中国一号问题:当代中国生态文明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
    [105]程玉海,林建华,等.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6]陈新民.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07]陈学明.生态社会主义[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108]陈学明.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趋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09]陈学明.生态文明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10]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11]陈学明.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12]邓光东,尹世洪.中国问题:当代中国的盛世诤言[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113]丁晓雷,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114]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3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15]杜秀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16]杜明娥,杨英姿.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17]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118]蒲国良.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9]高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120]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21]龚加成.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探索——冷战后社会党国际纲领与政策的演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22]郭建宁,程美东.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第1辑)[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23]郭剑仁.生态地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24]国家林业局.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125]韩庆祥.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26]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27]侯惠勤.正确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著作精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28]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129]胡振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论研究·科学体系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130]郇庆治.欧洲绿党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131]郇庆治.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实践[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132]郇庆治.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33]黄宗良,林勋健.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34]黄宗良,孔寒冰.世界社会主义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5]贾卫列,杨永岗,等.生态文明建设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136]贾泽林,等.苏联哲学问题(194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7]姜辉,于海青.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38]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39]江流,徐葵,等.苏联剧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40]江流.社会主义论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l994.
    [141]康瑞华.批判构建启思——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42]李惠斌,薛晓源,王治河.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43]李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44]李立纲.马克思恩格斯人类学编年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145]李琦.在周恩来身边的日子——西花厅工作人员的回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46]李世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147]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148]卢风,刘湘溶.现代发展观与环境伦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149]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50]吕世荣,周宏.唯物史观的返本开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1]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学会第三届论坛(2008)[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152]倪瑞华.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53]倪新兵,王勇.当代西方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154]聂运麟,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55]庞炳庵.亲历古巴:一个中国驻外记者的手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156]彭峰,等.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157]齐建华.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158]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社会党国际文件集(1951-1987)[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59]时青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生态社会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60]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61]孙伯奎.卢卡奇和马克思[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62]孙承叔.真正的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3]谭培文.马克思的利益观研究[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
    [164]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
    [165]王宏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166]王明初,杨英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67]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68]王伟光,等.社会主义通史(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69]王学东,陈林,等.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70]王雨辰.走进生态文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171]王雨辰.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2]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上、下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
    [173]肖枫.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174]肖显静.生态政治:面对环境问题的国家抉择[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75]徐崇温.世纪之交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176]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修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77]徐世澄.卡斯特罗评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78]徐世澄.当代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思潮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79]徐恕.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80]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81]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论研究·前沿问题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182]杨春贵.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83]姚燕.生态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184]叶庆丰,白平浩.社会主义发展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85]叶庆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86]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87]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88]俞吾金.科学发展观[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89]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90]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91]张一兵.文本的深度犁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92]张一兵,胡大平,张亮,等.资本主义理解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93]张志军.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理论、思潮及流派[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194]张剑.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编译出版社,2010.
    [195]赵剑英,张一兵.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96]赵卯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197]赵明义.当代社会主义[M].太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198]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99]周穗明,等.20世纪末西方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
    [200]周鑫.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01]周新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02]朱宗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意义与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03]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史(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04]庄福龄.为什么马克思在中国能成功[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205]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06]徐艳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07]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澳]伊恩·安格斯.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11).
    [2][德]萨拉·萨卡,布鲁诺·科恩.生态社会主义还是野蛮堕落?——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新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
    [3][厄]拉斐尔·科雷亚·德尔加多.厄瓜多尔的“21世纪社会主义”[J].拉丁美洲研究,2008,(1).
    [4][法]米切尔·洛维.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2).
    [5][古]何塞·阿·格拉.在中国拉美学会纪念古巴革命胜利40周年大会上的讲演[J].拉丁美洲研究,1999,(3).
    [6][荷]詹姆斯·D·科克罗夫特.古巴社会主义50年的变迁[J].国外理论动态,2009,(10).
    [7][美]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与环境[J].国外理论动态,2006,(1).
    [8][美]安德鲁·布莱克曼.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式[J].国外理论动态,2006,(12).
    [9][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垄断资本的新发展:垄断金融资本[J].国外理论动态,2007,(3).
    [10][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社会主义的复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1).
    [11][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加]丹尼斯·瑟龙.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资本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3).
    [12][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历史视野中的马克思的生态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4,(2).
    [13][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重新发现帝国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4,(1).
    [14][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的破坏[J].国外理论动态,2008,(6).
    [15][美]布雷特·克拉克,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生态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3).
    [16][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罗伯斯特·麦克切斯尼.垄断金融资本、积累悖论与新自由主义本质[J].国外理论动态,2010,(1).
    [17][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B·克拉克,R·约克.真言时刻——生态危机与当下资本主义制度批判[J].求是学刊,2009,(5).
    [18][美]皮奥瓦尼·基娅拉,李民骐.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兼论科学合理的经济计划的意义[J].国外理论动态,2011,(10).
    [19][美]戴维·施韦卡特.可持续的资本主义是否可能?[J].国际政治研究,2009,(2).
    [20][美]斯科特·斯洛维克.全球环境治理是所有国家的责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9-18(503).
    [21][美]戴维·R·马雷.拉美的资源民族主义与能源安全:对全球原油供给的意义[J].拉丁美洲研究,2011,(2).
    [22][美]丽贝卡·克劳森.古巴: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典范[J].国外理论动态,2009,(11).
    [23][日]岩佐茂,冯雷译.环境思想的先驱——蕾切尔·卡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2).
    [24][苏]B·基鲁索夫.生态意识是社会和自然最优相互作用的条件[J].哲学译丛,1986,(4).
    [25][英]比尔·霍普伍德,玛丽·梅勒,杰夫·奥布莱恩.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分类与脉络[J].国外理论动态,2013,(3).
    [26][英]阿拉斯代尔·麦克比恩.中国的环境:问题与对策[J].国外理论动态,2008,(6).
    [27][英]麦克莱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8][越]阮孟雄.关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与展望[J].山东社会科学,2011,(7).
    [29][越]阮德和.越南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和谐社会理论之比较[D].湖南大学,2012.
    [30]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上)——2013年4月6日瑞典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4).
    [31]白立强.宏观视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全球性视野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32]白立强.论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化”[J].河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3]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4).
    [34]蔡华杰.生态社会主义历史定位新探——与胡建教授商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5]蔡华杰.生态社会主义历史定位新探——与胡建教授商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6]蔡华杰.只有重构社会主义才能克服生态危机——萨拉·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论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9).
    [37]曹风中.苏联生态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技术,l989,(3).
    [38]曹固强.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研究综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2).
    [39]曾文婷.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态社会主义——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
    [40]柴尚金.对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三大热点问题的看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2).
    [41]陈翠芳.论利益矛盾与生态危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3).
    [42]陈立旭.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变化[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3]陈学明.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能摆脱生态危机吗?——J·B·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世界观的阐述[J].中国社会科学,2010,(2).
    [44]陈学明.福斯特:消除生态危机必须丢掉幻想[J].哲学研究,2011,(11).
    [45]陈学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6).
    [46]陈学明,金瑶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3-22.
    [47]陈学明.社会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25.
    [48]陈学明.马克思“新陈代谢”理论的生态意蕴——评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世界观当代意义的揭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0,(1).
    [49]陈学明.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
    [50]陈学明.评J·B·福斯特论述“新帝国主义”的三篇文章[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12).
    [51]陈学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2]陈学明.寻找构建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评福斯特对马克思的生态理论的内涵及当代价值的揭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5).
    [53]陈新夏.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消费观变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6).
    [54]陈映.论中国共产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演进[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6).
    [55]陈永森,朱武雄.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9,(1).
    [56]陈永森.以“生活的逻辑”替代“资本的逻辑”——岩佐茂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评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57]程恩富.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取决于国际无产阶级有效联合行动[J].国外社会科学,2012,(5).
    [58]春雨.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N].光明日报,2008-07-17.
    [59]崔兴军.社会党国际绿化进程透视(1951-1986)[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3).
    [60]董勤.安全利益对美国气候变化外交政策的影响分析——以对美国拒绝《京都议定书》的原因分析为视角[J].国外理论动态,2009,(10).
    [61]杜富广.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探析[J].前沿,2009,(11).
    [62]段华明.社会主义与生态问题[J].开发研究,1996,(4).
    [63]201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N].人民日报,2013-03-12.
    [64]2013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EB/OL].中国环境网,http://www.cenews.com.cn/sylm/jsxw/201401/t20140120_763889.html.
    [65]方世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系统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
    [66]方世南.生态权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大亮点[J].鄱阳湖,2011,(5).
    [67]冯雷.马克思的环境思想与循环型社会的构建——日本一桥大学岩佐茂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68]蒲国良.认知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N].光明日报,2010-10-19(009).
    [69]蒲国良.世界社会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8,(8).
    [70]付丽芬,刘福森.生态化:经济社会发展观上的一场革命[J].学习与探索.1995,(2).
    [71]禚明亮.马克思主义是解决危机的有效方案——访美国左翼学者史蒂芬·雷斯尼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12-03-28(285).
    [72]戈士国.新教伦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道德支撑——解读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天府新论,2005,(5).
    [73]戈士国.文本与真理:马克思早期著作解读的方法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8).
    [74]郭春生.社会主义:苏联的软实力和硬实力[J].探索与争鸣,2011,(9).
    [75]郭殿生.生态危机与21世纪的资本主义[J].教学与研究,2012,(2).
    [76]郭咔咔.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历史演进[J].运城学院学报,2013,(3).
    [77]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张云飞教授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7,(12).
    [78]韩立新.马克思的物质代谢概念与环境保护思想[J].哲学研究,2002,(2).
    [79]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J].哲学研究,2012,(8).
    [80]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下)[J].哲学研究,2012,(9).
    [81]韩庆祥,张艳涛.破解“中国问题”需要“中国理论”[J].哲学动态,2009,(9).
    [82]韩秋红,杨赫姣.高兹的生态理性:社会主义的另一种阐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
    [83]韩欲立.自然资本主义还是生态社会主义——评福斯特与奥康纳之间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论战[J].学术月刊,2010,(2).
    [84]韩源.共建和谐世界: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新战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5).
    [85]何萍.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4,(2).
    [86]何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06,(1).
    [87]何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与出路[J].国外社会科学,2010,(1).
    [88]何畏.分配性正义之后——论奥康纳的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J].哲学动态,2009,(7).
    [89]贺钦.浅析古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J].拉丁美洲研究,2007,(3).
    [90]胡洪彬.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60年[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91]胡洪彬,吴玲玲.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研究述评[J].当代社科视野,2010,(4).
    [92]胡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J].哲学研究,2011,(10).
    [93]侯钇汜.民主社会主义生态观与马克思生态观的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94]胡振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5).
    [95]胡振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0,(3).
    [96]胡振良.社会主义在生活中[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6).
    [97]胡振良.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J].人民论坛,2012,(09上).
    [98]胡振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3).
    [99]胡振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价值[J].探索与争鸣,2013,(8).
    [100]胡振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1).
    [101]胡振生.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着共产主义[J].当代思潮,2000,(4).
    [102]郇庆治.前苏联地区环境政治的兴起与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103]郇庆治.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
    [104]郇庆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种术语学解析[J].绿叶,2008,(2).
    [105]郇庆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向度[J].江汉论坛,2009,(9).
    [106]郇庆治.“包容互鉴”:全球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
    [107]黄宗良.曲径探新路低谷起高歌——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第三个五十年[J].科学社会主义,2008,(1).
    [108]黄宗良.实践是最权威的评价——从斯大林模式到中国模式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飞跃[J].探索与争鸣,2010,(7).
    [109]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层次[J].绿叶,2007,(10).
    [110]贾建芳.党的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5).
    [11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EB/OL].新闻中心_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o/2007-10-17/041812739040s.shtml.
    [112]姜春云.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求是,2008,(21).
    [113]姜春云.人与自然关系六问——关于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问题的探讨[J].求是杂志,2010,(6).
    [114]姜辉.剧烈变动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机遇与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2012,(5).
    [115]江时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古巴特色社会主义之比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2).
    [116]姜述贤.古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
    [117]姜佑福.生态社会主义的两种基本面相及其内在理论张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
    [118]金碧华,范中健.前苏联时期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理论月刊,2013,(5).
    [119]金瑶梅.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比较[J].教学与研究,2010,(9).
    [120]康琼.周恩来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与实践[J].北京党史研究,1996,(6).
    [121]康琼.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4).
    [122]康瑞华.生态社会主义与绿色资本主义——福斯特的生态革命与布朗的环境革命思想之比较[J].社会主义研究,2008,(3).
    [123]康瑞华,聂运麟.生态社会主义在中国[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124]兰明慧,廖福霖.生态文明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2,(12).
    [125]李海新.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抉择[J].江汉论坛,2010,(12).
    [126]李宏.社会民主主义的“绿化”与生态社会主义[J].绿叶,2008,(6).
    [127]李红卫.科学社会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之比较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1,(2).
    [128]李菡.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提出当代“十诫”[EB/OL].环球视野,232.http://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16986.
    [129]李锦华.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6).
    [130]李景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地位[J].科学社会主义,2013,(2).
    [131]李景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J].社会主义研究,2013,(6).
    [132]李克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13/c_124086899.htm.
    [133]李太莲.生态问题与当代社会主义[J].岭南学刊,1998,(3).
    [134]李週.从金融危机中法共主张看共产主义运动可持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8-30(15).
    [135]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赞中国植树造林为全球做出突出贡献[N].参考消息,2010-04-07.
    [136]联合国报告:亚太正成为实现全球环境目标“发动机”[EB/OL].中国新闻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2/09-04/4158450.shtml.
    [137]廖小明,冯颜利.低潮中的新潮迎来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契机[J].政治学研究,2009,(5).
    [138]林建华.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模式创新、百态纷呈[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1).
    [139]刘春元.生态危机与生态革命、社会革命[J].国外理论动态,2010,(3).
    [140]刘春元.第十二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的不断深化与共产党的任务[J].国外理论动态,2011,(2).
    [141]刘贺.“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探析与当代价值[J].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4).
    [142]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J.B.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的文本学解读[D].河南大学,2011.
    [143]刘贺.美丽中国: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J].运城学院学报,2013,(6).
    [144]刘军.经济全球化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45]刘明明,谢鸿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基于市场社会主义的生态考量[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2,(1).
    [146]刘淑春.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外共产党的新动态[J].红旗文稿,2010,(4).
    [147]刘淑春.2013年中瞭望世界社会主义振兴初露端倪[J].人民论坛,2013,(06下).
    [148]刘思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J].东南学术,2002,(6).
    [149]刘思华.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50]刘思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
    [151]刘维春,刘怀玉.论马克思对哲学唯物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其新唯物主义的革命意义——兼论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J].教学与研究,2009,(3).
    [152]刘维广.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J].拉丁美洲研究,2009,(2).
    [153]刘卫卫.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危机和社会主义前景[J].科学社会主义,2011,(3).
    [154]刘湘溶.现代文明发展的生态化趋势[J].湘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3,(6).
    [155]刘湘溶.以生态文明理论为“美丽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N].光明日报,2013-05-08.
    [156]刘昀献.后危机时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1).
    [157]刘志明.金融危机后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革新与战略策略调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158]刘志明.中国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J].国外理论动态,2012,(1).
    [159]禄德安.社会党国际全球治理观评介[J].政治学研究,20006,(4).
    [160]卢黎歌,杨华.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2).
    [161]吕世荣.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162]吕薇洲.当代欧美三大社会主义流派辨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3).
    [163]吕薇洲,邢文增.2012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状况述评[J].观察与思考,2013,(5).
    [164]孟献丽,陈跃,冯颜利.理性分析科学应对坚定信念——“金融危机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国际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l2).
    [165]孟鑫,胡军.生态危机的制度原因——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1).
    [166]孟鑫.深入研究苏东剧变,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1,(6).
    [167]聂运麟.低潮中奋进——1990-2010[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8).
    [168]聂运麟.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变化及其转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
    [169]牛海彬.拉美左翼运动兴衰[N].东方日报,2013-03-07(A10).
    [170]欧阳志远,吕楠.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
    [171]潘金娥,贺钦,荀寿潇,刘玥.若干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探索[J].国外理论动态,2013,(1).
    [172]潘永杰.新崛起的绿党生态社会主义[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9,(5).
    [173]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N].学习时报,2006-09-27.
    [174]彭天杰.苏联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研究:苏联的生态环境[J].环境科学丛刊,l989,(5).
    [175]彭天杰.苏联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研究:苏联生态的保护[J].环境科学丛刊,l989,(5).
    [176]彭天杰.苏联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研究:苏联生态环境的研究[J].环境科学丛刊,l989,(5).
    [177]剖析资本主义危机展望社会主义未来——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专家观点集萃[N].光明日报,2013-01-07.
    [178]秦宣,郇庆治,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谈)[J].琼州学院学报,2014,(1).
    [179]曲格平.一部揭示根治环境危机规律的力作——读《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N].人民日报,2012-08-21.
    [180]曲格平.新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者[J].党的文献,2000,(2).
    [181]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学术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182]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学术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183]全国46城市发生重度以上污染16个城市为严重污染[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4-02/25/content_31593716.htm.
    [184]全球环境展望报告在中国库布其沙漠发布[EB/OL].中国林业新闻网,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news/gjhz/hzxm/content/2012-09/07/content_192961.htm.
    [185]沈跃萍.莫拉莱斯“社群社会主义”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0).
    [186]是丽娜,王国聘.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08,(1).
    [187]宋林飞.把“生态化”内涵融入现代化进程[N].解放日报,2007-11-29.
    [188]宋萌荣,康瑞华.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谈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目标的确立[J].社会主义研究,2003,(2).
    [189]宋萌荣,康瑞华.苏联环境政策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1,(4).
    [190]宋萌荣,康瑞华,陈丽华.资源生态环境视阈下的苏联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5).
    [191]孙勇,李申.发达国家共产党的生存现状及其未来前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
    [192]唐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资本主义到生态社会主义——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193]汤传信.生态社会主义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1.
    [194]唐正东.基于生态维度的社会改造理论——利比兹、奥康纳、福斯特的比较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
    [195]汤志华,姚敦泽.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J].科学社会主义,2013,(1).
    [196]王大鹏.“美丽中国”的深层含义[J].廉政嘹望,2012,(l2).
    [197]王剑敏.生态化:现代化的枢纽,可持续发展的起点[J].苏州大学学报.1998,(4).
    [198]王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评介绿色运动引发的两种思潮[J].教学与研究,1986,(6).
    [199]王淼.“社会主义模式”从“一”到“多”的嬗变——以国外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为视角[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200]王遐见.论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J].哲学研究,2012,(7).
    [201]王学东.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社会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2,(3).
    [202]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高校理论战线,2011,(8).
    [203]王雨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4).
    [204]王振亚.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多维透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
    [205]卫建林.当代世界主要矛盾和基本走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2).
    [206]魏南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爆——萨米尔·阿明谈当代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可持续性[J].红旗文稿,2013,(11).
    [207]温泉.生态文明:在改革节点上布局[EB/OL].瞭望,http://comment.qstheory.cn/st/hjbh/201401/t20140121_314966.htm.
    [208]我们为何选择社会主义?——南非共产党2012—2017年政治纲领(节选)[J].舒畅,译.红旗文稿,2013,(10).
    [209]温新民,刘则渊,姜照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实现与生态化[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3).
    [210]温新民,刘则渊,左金风.消费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条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4).
    [211]吴克明.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
    [212]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3-05/25/c_124762798.htm.
    [213]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0/c_116619687.htm.
    [214]奚广庆.拓展和深化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1).
    [215]奚广庆.与时俱进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J].科学社会主义,2010,(6).
    [216]肖枫.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N].人民日报,2000-08-10(9).
    [217]谢光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初探[J].社会主义研究,1992,(3).
    [218]谢来辉.全球环境治理“领导者”的蜕变:加拿大的案例[J].当代亚太,2012,(1).
    [219]新中国60年成就:环境保护成就斐然[EB/OL].新闻中心-中国网,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206/20120608195171.html,2009-09-30.
    [220]徐崇温.当代西方社会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2).
    [221]徐春.苏联学者对生态问题的哲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1990,(2).
    [222]徐春.建设生态文明与维护环境正义[J].党政干部学刊.2009.(7).
    [223]徐春.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的中国价值[J].岭南学刊,2011,(1).
    [224]徐道一.从生态环境看西部开发——苏联60年代开垦中亚的教训
    [EB/OL].http://www.eedu.org.cn/Article/epedu/greeneyes/200504/4564.html.
    [225]徐海波.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径与意识形态性[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9,(6).
    [226]徐民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1999,(5).
    [227]徐世澄.巴西劳工党及其“劳工社会主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4).
    [228]徐世澄.劳尔·卡斯特罗有关古巴经济变革的论述和古巴经济变革的最新动向[J].当代世界,2011,(3).
    [229]徐世澄.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2).
    [230]徐世澄.亲历古巴:居民收入很低酝酿经济变革官员清正廉洁[N].新京报,2011-06-11.
    [231]徐艳玲.论世界社会主义在“多维”空间进行的合规律性[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
    [232]徐莹.全球环境治理的领军者[N].学习时报,2013-03-11.
    [233]轩传树,谢忠文,马丽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
    [234]闫志民.当今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中国赶超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美国[J].科学社会主义,2010,(6).
    [235]闫志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J].党建,2013,(2).
    [236]杨成果.社会主义才是未来——第十三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3).
    [237]杨建民,毛相麟.古巴的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前景[J].拉丁美洲研究,2013,(2).
    [238]杨进.切尔诺贝利悲剧:苏联走向解体的前奏曲[J].人民论坛,2011,(10).
    [239]杨明伟.国外学者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新认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4).
    [240]杨文利.周恩来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起步[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3).
    [241]杨向荣,等.“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耦合——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建构的历史前提和内在逻辑[J].学术论坛,2006,(5).
    [242]杨英姿.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内在关联的哲学基础与价值旨归[J].学习与探索,2012,(2).
    [243]杨英姿.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诉求[J].理论视野,2012,(2).
    [244]殷叙彝.对法国社会党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的评价[J].国际政治研究,2002,(4).
    [245]于光远.生态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J].中国社会科学,1984,(5).
    [246]俞吾金.运用分析方法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6).
    [247]俞吾金.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哲学研究,2009,(12).
    [248]于海青.西欧共产党发展变化的几个新动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6).
    [249]余谋昌.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
    [250]余科杰.“绿色政治”与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3).
    [251]袁吉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6).
    [252]张登文.苏东剧变后古巴对外政策的调整与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4).
    [253]张金霞.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影响[J].甘肃理论学刊,2008,(5).
    [254]张书林.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化格局——兼论胡锦涛“7·23”讲话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J].理论研究,2012,(5).
    [255]张学中,何汉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化发展路径建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56]张义学.“美丽中国”的时代内涵[J].西部大开发,2012,(l1).
    [257]张云飞.试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J].教学与研究,2009,(8).
    [258]张泽森.对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势的几点看法[J].社会科学研究,2007,(2).
    [259]赵常庆.新帝国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4).
    [260]赵宏.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5).
    [261]赵建军.论生态文明理论的时代价值[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4).
    [262]赵卯生.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旨趣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大学学报,2009,(3).
    [263]赵树丛.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生态条件——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09-12.
    [264]赵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和走势[J].求是杂志,2007,(6).
    [265]郑成宏.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综述[N].光明日报,2013-09-17.
    [266]郑汉华.江泽民生态文明思想述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4).
    [267]郑湘平,田启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生态殖民主义批判[J].岭南学刊,2009,(6).
    [268]中国在非洲:合作·争议·挑战[EB/OL].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gj/rdjjgj/201401/t20140107_310277.htm.
    [269]中国驻德国使馆经商参处.中国环境保护成绩斐然[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206/20120608195171.htm.
    [270]中央编译局世界所课题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1).
    [271]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研究中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和走势[J].求是杂志,2007,(6).
    [272]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17).
    [273]周穗明.生态社会主义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7,(4).
    [274]周穗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当前趋势[J].科学社会会主义,2010,(4).
    [275]周云龙.西方的“中国崛起论”:话语传统与表述脉络[J].国外社会科学,2012,(6).
    [276]祝黄河.吴谨青.生态文明建设: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的重要内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2).
    [277]老挝主席朱马里:互助互惠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EB/OL].搜狐财经网,http://business.sohu.com/20100410/n271427071.shtml.
    [278]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世界意义[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6).
    [1]Andre Gorz,Capitalism,Socialism,Ecology,London:Verso,1994.
    [2]Andre Gorz,Critique of Economic Reason, Verso,London and New York,1989.
    [3]Andre Gorz,The Division of Labor: The Labor Process and Class-Struggle inModern Capitalism,Harvest Press,Hassocks1978.
    [4]Andre Gorz, Ecology as Politics,Boston: South End Press,1980.
    [5]Ariel Salleh(ed.),Eco-sufficiency and Global Justice: Women Write PoliticalEc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 Pluto Press,2009.
    [6]Brett Clark,Marx and Nature:A Red and Green Perspective,Macmillan PressLTD,London,1999.
    [7]David Pepper, Eco-Socialism: From Deep Ecology to Social Justice, London,1993.
    [8]David Pepper,the Roots of Modern Environmentalism,Croom Helm, London,1984.
    [9]Donald Worster,The Ends of the Earth:Perspectives on Modern EnvironmentalHist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10]Howard L.Parsons,Marx And Engels on Ecology,London:Greenwood Press,1997.
    [11]James O’Connor, Natural Causes, New York: The Guildford Press,1998.
    [12]Joel Kove1,The Enemy of Nature:The End of Capitalism or the End of the World?London&New York:Zed Books,2007.
    [13]John Bellamy Foster,Brett Clark,Richard York, Critique of Intelligent Design: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8.
    [14]John Bellamy Foster, Brett Clark, Richard York, The Ecological Rift: Capitalism’sWar with the Earth,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10.
    [15]John Bellamy Foster, 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New York:Monthly ReviewPress,2002.
    [16]John Bellamy Foster,Fred Magdoff, The Great Financial Crisis: Causes andConsequences,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9.
    [17]John Bellamy Foster, 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New York:Monthly ReviewPress,2002.
    [18]John Bellamy Foster,Marx’s Ecology: Materialism and Natur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0.
    [19]John Bellamy Foster, Naked Imperialism: America’s Pursuit of GlobalDominanc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6.
    [20]John Bellamy Foster, The Ecological Revolution: Making Peace with thePlanet,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9.
    [21]John Bellamy Foster,The Vulnerable Planet,A Short Economic History ofEnvironment,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94.
    [22]Jonthan Hughes,Ecology and History Materialism,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London,2000.
    [23]Leiss William, The Domination of Nature, McGill–Queen’s UniversityPress,1994.
    [24]Leiss William, The Limits to Satisfaction, Toronto,1976.
    [25]Max Horkheimer, Theodor W. Adorno,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New York,1982.
    [26]Mayer,Margit and Ely,John(ed),The German Greens-Paradox BetweenMovement and Party,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phia,1998.
    [27]Murray Bookchin,Remarking Society:Pathways to a GreenFuture,Boston,MA:South End Press,1990.
    [28]Murray Bookchin,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Ecology:Essays on DialecticalNaturalism,Montreal: Black Rose Books,1996.
    [29]Murray Bookchin, Toward A Ecological Society,Montreal;buffalo:Black RoseBooks,1980.
    [30] Reneir Grundamn,Marxism and Ecology,Claredon Press,Oxford,1991.
    [31]Robyn Eckersley,“Socialism and Eco-centrism”,Edited by Ted Benton,TheGreening of Marxism,New York and London:The Guilford Press,1996.
    [32]Rudolf Bahro,From Red to Green:Interviews with New LeftReview,London:Verso,1984.
    [33]Rudolf Bahro,Socialism and Survival,London:Heretic Books,1982.
    [34]Samir Amin,Capitalism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the Management ofContemporary Society,Zed Books,1997.
    [35]Ulrich Beck, Risk Society: Toward a New Modernity, London: SagePublications,1992.
    [36]William Morris, Art and the Beauty of the Earth,[EB/OL]. http://www.marxist.org/archive/Morris/works/1881/earth.htm.
    [1]Alain Lipiezt,“Form Marx to Ecology and Return?”, Capitalism, Nature,Socialism,Vol.11,2000.
    [2]Arthur George Tansley,1947,The Early History of Modern Plant Ecology inBritain. Journal of Ecology,Vol.35.
    [3]Brett Clark, John Bellamy Foster,Ecological Imperialism and the Global MetabolicRift: Unequal Exchange and the Guano/Nitrates Tra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omparative Sociology, Vol.50, No.3-4(2009).
    [4]Brett Clark, John Bellamy Foster,“Marx’s Ecolog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 No.1(March,2010).
    [5]Fred Magdof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onthly Review, Vo1.62,Issue08(January),2011.
    [6]James O’conno,“Marx’s Ecology or Ecological Marxism?”,Capitalism,Nature,Socialism,Vol.12,2001.
    [7]John Bellamy Foster interviewed by D.Soron,Ecology,Capitalism,and theSocialization of Nature, Monthly Review,Vo1.56,No.6,2004.
    [8]John Bellamy Foster,Brett Clark,Richard York. The Critique of IntelligentDesign: Epicurus, Marx, Darwin and Freud and the Materialist Defense of Science,Theory and Society, Vol.36(December2007).
    [9]John Bellamy Foster,The Ecology of Destruction,Monthly Review,Vo1.58,No.9,2007.
    [10]John Bellamy Foster, Brett Clark,The Sociology of Ecology: EcologicalOrganicism versus Ecosystem Ecology i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Science,1926-1935, Organization&Environment, Vol.21, No.3(September2008).
    [11]John Bellamy Foster, Brett Clark, Richard York,The Midas Effect: A Critique of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Development and Change, Vol.40, No.6(November2009).
    [12]John Bellamy Foster,Brett Clark and Richard York,Capitalism and the Curse ofEnergy Efficiency——The Return of the Jevons Paradox,Monthly Review,Vo1.62,2010.
    [13]John Bellamy Foster, Capitalism and Degrowth—An ImpossibilityTheorem,http://climate andcapitalism.com/2011/01/11/capitalism-and-degrowth-an-impossibility-theorem/.(Monthly Review, January2010.)
    [14]John Bellamy Foster,Capitalism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atastrophe,MonthlyReview,Vo1.63,Issue07(December),2011.
    [15]Martha.Gimenez,“Marxism,Human Nature and Social Change”,MonthlyReview,Vol.51,1999.
    [16]Michael Lowy,“From Marx to Eco-socialism”,Capitalism,Nature,Socialism,Vol.13,2002.
    [17]Noel Castree,“Marxism and the Production ofNature”,Capital&Class,Issue72(Autumn),2000.
    [18]Phil Gasper,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ISR,Issue75(January-February),2011.
    [19]Samir Amin,The Democratic Fraud and the Universalist Alternative,MonthlyReview,Vo1.63,Issue05(October),2011.
    [20]Ted Benton,“Marxism and Natural Limits:An Ecological Critique andReconstruction”,New Left Review,178.1998.
    [21]Victor Wallis,“Towards EcologicalSocialism”,Capitalism,Nature,Socialism,Vol.1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