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传统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它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春节是古往今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综合表现形式,它可以比较全面的反应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春节是凝结着中国味道的日子,包含着最适合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感受和情感语言;传统春节是中国人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综合影响的结果,而传统春节图形符号则是这种结果的外在圆融表达。
     本文尝试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中的“能指”与“所指”的范畴作为研究的基础框架,以春节图形的“能指系统”与春节文化“所指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六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界定了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说明了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当代春节图形的传统来源与演变,通过对古代器物装饰及传统纹样的搜索,沿着时间的线索,追寻当代春节图形在古代的样貌和演变的历程,并通过比较城市、乡村不同春节文化的差异,从多层面观察春节图形符号的使用现状。
     第三章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的能指系统,本章主要关注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的表达层面,通过分析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的物质载体和题材。首先梳理了民间木版年画、民间剪纸、民间织绣与年节的关系,然后对这三大主要物质载体中的传统春节图形符号进行分类,分为人物题材、动物题材、植物题材以及汉字题材。
     第四章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的所指系统,本章主要关注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的内涵层面,力图挖掘出传统春节图形符号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时间意识、原始信仰、伦理道德以及娱乐审美。
     第五章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的结构方式,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由能指与所指构成,可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呢?主要通过下面四种结构方式:标识、象征、谐音与再现。
     第六章结语,文章的最后进行了三方面的分析与总结:春节图形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春节图形符号的特殊形式语言,春节图形符号的现代适应与创新,展望了研究课题的发展前景,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传统春节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最具表现力的一面,是在人与自然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情感上,我们注定需要这种绵延下来的精神力量,我们需要纪念、需要寄托、需要快乐。本论文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将能指与所指理论用于春节符号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对研究对象的新的认识,并且能为目前正在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工艺美术等研究的研究者们提供一种研究的新思路。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is the largest fest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It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t synthetically performance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through the ages, andean comprehensively revealcultures in different times and different region;It is the days that condense the Chinese style, reflect the most suitable feeling of life and emotional language for Chinese people;it is thecommonresult from the effects of the view of the worldlife and values. For this result,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graphic symbols express it naturally and externally.
     In this paper, we use one research framework based on Saussure's theory,choose the"refers to the" of Spring Festival graphics and "within the meaning of of Spring Festival cultur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sign and semiotics, seven chapters are discussed:
     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introduced the origin, purpos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nalyzed the domestic and abroadresearch status, and key and difficult point.This part also introduced related concept, and elaborated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The second chaptertalked about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graphic symbolsfor contemporary New Year.Along the time clues,for the spring festival patterns, this paper explored itsancient representation and evolution course, by the search of the decoration and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ancient artifacts.And we also observedthe using status of Chinese New Year graphical symbols from the multi-faceted,by the corporationof the Spring Festival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ities and rural areas in different area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graphical symbols.The graphical symbolswer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 avoid fierce and pray for good luck graphics; gradually decline the new costumes graphics; the homonym symbol of wishing graphics; endless rotary Zodiac graphics.We also combed and summarizedthe main feat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raphic symbols, which made foundation preparation for the later chapters.
     The fourth chapter is about the performance technique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graphics.On the basis of Chapter three, we classified the Chinese New Year graphics according to functional theme for four categories:disaster prevention in evil, pray Fonagy, reproduction of life, for the fiscal imperative officer.Then, we studied the formal language of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sign: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symmetrical and full graphics composition, traditional unique color, rich and vivid shape and so on.At last, we did a simple exposition for the artcarri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Graphics, focused 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phics and their carrier.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nature and symbolism of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graphical symbols.This chapter gave an essential analysis for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graphics,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put it intothe cultural system of Spring Festival, and used the removing the old theme and welcoming new theme as main clues.Based onthe theme classification in thefourth chapter ofgraphics, we deeply explored the culture nature and symbolism of th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graphics.
     Chapter six i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graphical symbols:based on theories of Cassirer's cultural semiotics and Susan Lange's art semiotics,this chapter expandedthe research about visual symbols and artistic symbol features of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from the view of functional structure, semantic structure of the Spring Festivalgraphics,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mbols for both "symbology system"and the Chinese nation "public contract" symbol; focus onthe folk beliefs and social values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cultural, it also display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d sacrifice of the year, the worship of multiple God, and"the letter code" whichas a ceremonial symb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For further study, we talked about 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 of graphic symbolsfrom suchaspect:emotional expression, artistic expression, aesthetic implication, and so on.
     Chapter7is Conclusion. This chapter gav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and did a simple statement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graphics on the contemporary graphic design.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remains the most expressive facet of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it is a special way of life that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Emotionally, we are destined to need this kind of successive spiritual strength; we need to commemorate, sustenance, and need happiness.
引文
1[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古代社会[M].杨东莼,马雍译.北京市: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01
    2尚书[M].顾迁注译.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01
    3易经[M].于春海译评.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01
    4礼记[M].鲁同群注评.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1
    5[汉]刘歆.山海经[M].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1
    6诗经[M].李立成校注.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04
    7汉 应劭[M].风俗通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9
    8崔豹撰[M].古今注.普通丛书(杂纂丛书).民国时代
    9尚秉和著,母庚才、刘瑞玲点校.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M].北京:中国书店,2001:1
    10徐恒醇著 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p6
    11[战国]公孙龙,[周]邓析,[战国]尹文.公孙龙子·指物论[M].长春市: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12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7
    13邓娜,审视中国传统春节的视觉艺术符号创造[D].重庆:西南大学,2007:4
    14陈勤学,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视觉符号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5
    15于飞洋.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视觉形象研究及应用.艺术与设计理论[J1.
    16王安中.中国传统节日视觉形象塑造的理论与方法初探.四川社会主义学报[J].2006:4
    17马丽娃,邓娜.春节形象品牌塑造的可操作模式探讨.艺术与设计理论[J].
    18黄梅,中国传统的节日符号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5
    19郭辰艳,论中国春节的美学内涵[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
    20杨江涛,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5
    21宗懔.荆楚岁时记.北京:百度文库,2010:11
    22[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M].北京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23[清]潘荣陛,[清]富察敦崇著;[清]查慎行,[清]让廉.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08
    24王诗琅著;张良泽编.艋舺岁时记.德馨室出版社,1979.06
    25[南朝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09
    26[汉]崔蹇撰.四民月令.震泽任氏忠敏家塾,清乾隆53
    27[汉]崔蹇撰.四民月令.震泽任氏忠敏家垫,清乾隆53
    28南怀瑾,徐芹庭注译.周易.重庆市:重庆出版社,2009.01
    29礼记[M].鲁同群注评.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1
    30孔子,尚书[M].顾迁注译,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01
    31[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M].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1
    32[魏]曹操,[魏]曹丕,[魏]曹植,三曹诗集[M].太原市:三晋出版社,2008
    33萧放著,春节[M].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01
    34萧放著,话说春节[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
    35冯骥才主编,我们的节日——春节[M],银川市: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01
    36彭国梁,杨里昂主编,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之——我们的春节[M],长沙市:岳麓书社,2004
    37红苇著,神性记忆:中国年[M],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01
    38方纪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资料室,1980
    39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0陈勤建.中国民俗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1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42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43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7
    44董晓萍.现代民俗学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5陶立瑶,民俗学概论[M],北京市: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6
    46中国民俗学论文选,王文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47话说民间文化,钟敬文著[M],北京市: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02
    48陕西省博物馆编,陕西省博物馆[M1,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3
    49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省博物馆[M],北京市:文物出版社;日本讲谈社,1983
    50辽宁省博物馆编,辽宁省博物馆[M],北京市:文物出版社;日本讲谈社,1983
    51南京博物院编,南京博物院[M],北京市:文物出版社,2008.12
    52刘桂英主编,中国历史博物馆[M],北京市: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53河南省博物馆编,河南省博物馆[M],北京市:文物出版社;日本讲谈社,1985
    54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M],北京市:文物出版社,2004.12
    55金维诺总主编;李辉柄卷主编,中国美术全集[M],合肥市:黄山书社,2010.12
    56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市:东方出版中心,1985.01
    57田自秉,吴淑生编,中国工艺美术史图录[M],上海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58吴山编著,中国纹样全集[M],济南市: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59高春明著,中华元素图典传统织绣纹样[M],上海市: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11
    60[德]伽达默尔:《戏剧的节日特征》,见《伽达默尔集》,严平选编,邓安庆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德]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作为游戏、象征、节日的艺术》,张志扬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
    61[俄]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李兆林、夏忠宪等译,见《巴赫金全集》(第六卷),钱中文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2[美]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美]维克多·特纳编:《庆典》,方永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63[德]约瑟夫·皮柏:《节庆、休闲与文化》,黄藿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德]约瑟夫·皮柏:《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Josef Pieper:In Tune With the World:A Theoryof Festivity, South Bend, Indiana:St. Augustine's Press,1999.
    64[德]莫尔特曼:《盼望神学——基督教终末论的基础与意涵》,曾念粤译,香港:道风书社,2007年版。
    65 Harvey Cox:The Feast of Fools: A Theological Essay on Festivity and Fantasy, Cambridge, MA:
    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69.
    66 Berk Bodde:Festivals in Classical China:New Year and Other Annual Observances During the
    Han-Dynasty(206B.C.-A.D.220),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75.
    67[法]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赵丙祥、张明宏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8[美]太史文:《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侯旭东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9[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市:商务印书馆,2009.07
    70[美]苏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艺术问题[M].滕守尧译,南京市:南京出版社,2006.01
    71[美]朗格(Langer, S.K.)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72尔雅·释天[M].[晋]郭璞注,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02
    73、高占祥,中国民族节日大全[M].北京市:知识出版社,1993.07
    7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1页
    7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3页
    75杭间,何洁,靳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市: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01
    77孙立,梁朝史学简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2
    78[汉]杜台卿,岁时习俗资料汇编,第二册玉镯宝典[M].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年
    79[宋]吴自牧撰,梦梁录上[M].北京市:中华书局
    80尔雅·释天[M].[晋]郭璞注,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02
    8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M].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07
    82本社编,说文解字[M].昆明市: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
    83[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M.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1
    84[汉]崔蹇撰.四民月令[M].震泽任氏忠敏家塾,清乾隆53
    85有翼的飞龙应是古籍中所谓的应龙。《广雅释鱼》:“有翼曰应龙。
    86古人喝酒的器皿,两旁有双耳,故曰耳杯。古人称“羽觞”
    87[南朝梁]沈约编纂,二十四史全译宋书[M].,上海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01
    88[清]黄爽,子史钩沈:董勋问礼俗-唐明皇月令[M].江都朱氏补刊本
    89[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01
    90[东汉]班固著,汉书[M].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1
    91章义和撰,后汉书[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9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部丛刊本[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93[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四部丛刊本[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94[宋]吴自牧撰,梦梁录上M.北京市:中华书局
    95周密撰;武林旧事[M].傅林祥注,济南市: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96《燕京岁时记》
    98黄灵庚疏证.楚辞章句疏证第一册[M].北京市:中华书局,2007.09
    99[东汉]班固著,汉书[M].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1
    100[清]顾炎武撰;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整理;黄珅,严佐之,刘永翔主编,顾炎武全集天下郡国利病书[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
    101本社编,说文解字[M].昆明市: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
    102董易奇主编,黄帝宅经全书典藏精品版.[M].哈尔滨市: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1
    3礼记·王制[M].鲁同群注评.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1
    104敦煌文书中虽然发现类似后世春联对仗工整的文字,但是否为年节春联,还难确定
    105[清]纪昀,四库全书·卷一百四十四·子部五十四·簪云楼杂记[M].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8
    106[明]刘侗,[明]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孙小力校注[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7[清]潘荣陛,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M].北京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108赓音布等修,德安府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
    109李光庭.乡言解颐卷4[M].北京:中华书局.1982:66.
    110[清]顾禄撰,清嘉录[M].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杜,1999
    111[宋]邓椿著;庄肃著,画继[M].北京市: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2
    11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部丛刊本[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3李光庭.乡言解颐卷4[M].北京:中华书局,1982:66
    4本社编,说文解字·穴部[M].昆明市: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
    115利奥塔德.非人——时间漫谈.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0
    116宗懔.荆楚岁时记.北京:百度文库,2010:11
    117隋杜台卿《玉烛赞典》
    118[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M].许逸民注评,北京市:学苑出版社,2001
    119唐李远《彩胜》
    12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01
    12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部丛刊本[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123[宋]吴自牧,梦梁录[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124[明]刘侗,[明]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孙小力校注[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25[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四部丛刊本[Ml.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26[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部丛刊本[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蓝光中编著,民俗节日诗歌赏析集,蓝光中弘扬国学丛书[M].广州市: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06
    128[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M].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1
    129李昉著,太平御览[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04
    1〔德〕孔汉思:《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序言,香港三联书店1989年,第179页
    131高寿仙《中国宗教礼俗》[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第3]
    2林语堂《中国人》[M].江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82页
    122马克思 本译等1991
    134马克思 本译等,1991
    135周星著,民族学新论[M].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03
    1.诗经,十三经注疏本[M].中华书局版
    2.楚辞,十三经注疏本[M].中华书局版
    3.礼记,十三经注疏本[M].中华书局版
    4.吕氏春秋,诸子集成本[M].中华书局版
    5.[晋]周处,风土记,新编诸子集成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6.[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新编诸子集成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7.[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四部丛刊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8.[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部丛刊本[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9.[宋]吴自牧,梦梁录[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
    10.[汉]司马迁,史记,武英殿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汉]班固,汉书,武英殿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元]脱脱,宋史,武英殿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明]曹昭著,中华生活经典格古要论[M].
    14.[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M].
    15.[清]李斗撰,周春东注扬州画舫录[M].
    16.[清]江永编,乡党图考[M].
    17.[清]戴震著,考工记图2卷[M].
    18.尚书[M].顾迁注译.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01
    19.易经[[M].于春海译评.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01
    20.[汉]应劭风俗通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9
    21.[战国]公孙龙,[周]邓析,[战国]尹文.公孙龙子·指物论[M].长春市: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22.[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M].北京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
    23.[清]潘荣陛,[清]富察敦崇著;[清]查慎行,[清]让廉.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08
    24.王诗琅著;张良泽编.艋舺岁时记[M].德馨室出版社,民国68.06
    25.[汉]崔寔撰.四民月令[M].震泽任氏忠敏家塾,清乾隆53
    26.宋公文、张君,楚国风俗志[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楚学文库/张正明主编)
    27.[清]顾炎武,日知录[M].湖南:岳麓书社,1987年
    28.[汉]刘安,淮南子,诸子集成本[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1.
    29.尚秉和著,母庚才、刘瑞玲点校,《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北京:中国书店,2001年1月
    30.韩致中,《新荆楚岁时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
    31.陈勤建,《中国民俗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2.《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33.乌丙安,《民俗学原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34.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
    35.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7月
    36.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7.周兴主,《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年
    38.福田亚细男著,於芳,王京,彭伟文译,《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年
    39.董晓萍,《现代民俗学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0.王衍军编著,《中国民俗文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41.章沧授,《奇葩异彩耀中华:中国民俗文化》,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42.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43.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4.华梅,《服饰民俗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
    45.钟敬文,《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46.邢莉主编,《民间信仰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47.陈勤建,《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8.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神话卷、传说故事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49.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社会民俗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50.仲富兰,《民俗与文化杂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51.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52.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
    53.钟敬文主编,《美术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
    54.陈勤建主编,《文艺民俗学论文集》,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
    55.施爱东,《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56.仲富兰,《民俗传播学》,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
    57.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58.黎敏编著,《民俗节日读本》,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
    59.蓝光中编著,《民俗节日诗歌赏析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
    60.云中天编著,《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节俗(彩图版)》,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
    61.丛书编委会编撰,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节俗文化》南京:外文出版社,2010年
    62.云中天编,《节俗——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上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
    63.沈泓,《节庆狂欢-民间美术中的节俗文化》,太原:工人出版社,2009年
    64.张君,《神秘的节俗》,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65.冯贤亮,《岁时节令——图说古代节俗文化》,江苏: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2004年
    66.黄涛,《中秋节》,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67.郭小燕编著,《台湾岁时节俗》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
    68.刘晓峰编著,《端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69.萧放编,《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文史知识文库》,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70.乔继堂,《细说中国节》,济南:九州出版社,2006年
    71.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72.范景中曹意强主编,《中华节俗/中华民俗文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73.韩广泽、李岩龄,《中国古代诗歌与节日习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
    74.严敬群主编,《中国传统节日趣闻与传说》,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8年
    75.许长荣、石颖川编著,《最美丽的民俗与中国文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7年
    76.宋兆麟、李露露编著,《图说中国传统节日》,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6年
    77.张海英编著,《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北京:书海出版社,2006.6年
    78.偃武编著,《不可不知的中华民俗常识》,郑州: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2年
    79.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80.高倩艺编,《二十四节气民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81.(日)川田稔著、郭连友等译,《柳田国男描绘的日本-民俗学与社会构想》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82.[英]爱德华·泰勒、连树生译,《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重译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83.王巍著,《诗经民俗文化阐释》,上海:商务印书馆
    84.徐杰舜主编,《汉族民间风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85.王文章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86.(法)巴尔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罗兰·巴尔特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87.(法)路易·让·卡尔韦、车槿山译,《结构与符号(罗兰·巴尔特传)——二十世纪法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88.龚鹏程,《文化符号学导论——北大学术讲演丛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89.卢景同,《形式语育及设计符号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90.龚鹏程,《论文化符号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91.徐恒醇,《设计符号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92.(法)巴尔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历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93.郭鸿编著,《现代西方符号学纲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94.保罗·科布利,(英)莉莎·詹茨著,许磊译,田德蓓审译,《视读符号学》,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
    95.(英)米兰达·布鲁斯—米特福德等著,《符号与象征》周继岚译,北京: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96.格雷马斯(法)著、徐伟民译,《符号学与社会科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
    97.丁建新著,《叙事的批评话语分析:社会符号学模式》,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98.(英)保罗·科布利,(英)莉莎·詹茨著,许磊译,田德蓓审译,《视读符号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年
    99.王铭玉,《语言符号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00.(意)埃科著,王天清译,《符号学与语言哲学/二十世纪欧美文论丛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101.(法)巴特著,敖军译,《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2.(英)霍尔著,郭珊珊译,《这是什么意思?(符号学的75个基本概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103.余志鸿,《传播符号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4.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5.卢景同主编,《形式语言及设计符号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06.(英)丹·克莱恩·沙蒂尔,(英)比尔·梅布林著,许兰译,田德蓓审译,《视读逻辑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年
    107.卢德平著,《青年文化的符号学阐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08.马壮寰著,《索绪尔语言理论要点评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9.李幼蒸著,《理论符号学导论(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0.赵毅衡编选,《符号学文学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
    111.李幼蒸著,《历史符号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2.韩丛耀著,《图像——一种符号学的再发现》,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3.张宪荣著,《设计符号学/高等学校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114.李思屈等著,《广告符号学——-宏广告丛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5.顾嘉祖,辛斌主编,《符号与符号学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6.舒湘鄂著,《设计语义学》,武汉:湖北美术出版,2001年
    117.(德)佩茨沃德著,邓文华译,《符号、文化、城市:文化批评哲学五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8.(德)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119.吴风著,《艺术符号美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120.苏珊·朗格著、刘大基、傅志强译,《情感与形式》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121.肖伟胜著,《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22.(英)科罗著,程晓婷译, 《视觉符号》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123.《图形创意》编写组,《图形创意》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124.(graphis图形》
    125.《图形创意》编写组,《图形设计新元素》,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126.《图形创意》编写组,《图形语境》,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127.福田繁雄著、李红贵译,《福田繁雄--设计创想.图形意味》,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
    128.福田繁雄著、李红贵译,《即时图形设计》,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
    129.帕特里克·桑德韦斯特著《北欧图形设计》俞钰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
    130.[美]大卫·瑞兹曼著、[澳]王栩宇等译,《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31.李砚祖著,《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2.赵克理著,《顺天造物——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133.李砚祖主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4.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设计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6.李砚祖王明旨主编、柳沙编著,《设计艺术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7.[美]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
    138.奚传绩编著,《设计艺术经典论著导读(第二版)》,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9.武星宽著,《设计美学导论》,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0.李立新编著,《设计学研究方法》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
    141.杨先艺著,《艺术设计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1.朱狄著,《艺术的起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142.张黔著,《艺术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43.张黔著,《艺术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44.长北著,《中国艺术史纲(全二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145.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46.彭吉象主编,《中国艺术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47.[美]威廉·弗莱明 玛丽·马里安著,《艺术与观念(上、下)》,宋协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8.[俄罗斯]卡冈著,凌继尧金亚娜译,《艺术形态学》北京:学林出版社,2008年
    149.吴秋林著,《图像文化人类学》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年
    150.[英]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
    151.[英]E·H.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
    152.范景中选编,《贡布里希论设计》,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
    153.王荔著,《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
    154.杭间著,《设计道——中国当代设计艺术的基本问题》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
    155.[法]卢梭著,何兆武译,《论科学与艺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56.[法]马克·第亚尼编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157.李泽厚著,《华夏美学(修订插图本)》,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158.李泽厚著,《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159.李泽厚著,《美学四讲(修订插图本)》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160.倪建林著,《中西设计艺术比较》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161.[德]雷德候著,张总等译,《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162.[日]林巳奈夫著,常耀华等译,《神与兽的纹样学——中国古代诸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163.诸葛铠 著,《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16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视觉思维一审美直觉心理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165.祝帅著,《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166.[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图文本上、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166.王祖龙著,《楚美术观念与形态》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
    167.马汉麟著、栗强笺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
    168.李青著,《形而上下:艺术实验与美术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169.[英]巴纳德著,王升才等译,《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
    170.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71.李砚祖著,《设计之维》北京市: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172.张道一著,《设计在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173.陈望衡著,《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中、下卷)(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174.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滑县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9.06
    175.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绵竹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8.12
    176.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滩头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7
    176.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何白鸥(卷)主编,北京市:中华书局,2006
    177.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北京市:中华书局
    178.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内丘神码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9.06
    179.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绵竹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8.12
    180.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度东昌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8.12
    181.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漳州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11.01
    182.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柳青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7
    183.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云南甲马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8
    184.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9.10
    185.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高密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9.10
    186.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09.07
    187.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佛山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10.01
    188.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桃花坞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11.02
    189.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阳卷》北京市:中华书局,2011.04
    190.南京市云锦研究所编绘,《云锦图案》北京市: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9
    191.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唐代图案选》北京市: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192.庞薰琴撰,《图案问题的研究》,:大东书局,1953
    193.陈之佛编,《图案构成法》:开明书店,1937
    194.傅克辉,周成著,《中国古代设计图典》,2011.01
    195.许康铭编著,《中国古代吉祥图案》,2008
    196.王辅世主编,《中国民族服饰》,1986.10
    197.吴山编,《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1982
    198.陕西省博物馆编,《陕西省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3
    199.辽宁省博物馆编,《辽宁省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出版社:日本讲谈社,1983
    200.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省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出版社;日本讲谈社,1983
    201.河南省博物馆编,《河南省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5
    202.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1985
    203.王志艳主编,《中国民间艺术——在繁华中追寻朴素之美》北京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204.李砚祖主编,《中国艺术学研究张道一教授七十华诞暨从教五十年文集》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05.李景凯著,《装饰纹样构成法》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07
    206.吴山编著,《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济南市: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207.吴山编著,《中国纹样全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济南市: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208.吴山编著,《中国纹样全集宋·元·明·清卷》济南市: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209.吴山编著,《战国·秦·汉卷》济南市: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210.路甬祥总主编;田小杭著《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民间手工艺》郑州市:大象出版社,2007
    211.沈之瑜著,《剪纸研究》上海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212.李正光绘编《汉代漆器艺术》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7
    213.李正光编绘《汉代漆器图案集》,2002
    214.镇江市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主编;陆九皋,韩伟编《唐代金银器》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5.12
    215.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组编,《商周青铜器文饰》,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4
    216.闻宥著,《古铜鼓图录一册》,上海出版公司,1955
    217.容庚著,《商周彝器通考》,2008.08
    218.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编著,《中国历代服饰》,1984
    219.沈从文编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011.07
    220.郑为编著,《中国彩陶艺术》,1985
    221.吴山编,《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1982
    222.《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长春市: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223.《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图集》南京市: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08
    224.薄松年,段改芳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4山西图集》北京市: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04
    225.《中国民间美术全集10装饰编剪纸卷》
    226.李寸松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杭州市: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27.王朝闻,张晓凌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6穿戴编服饰卷下》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
    228.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年画1》沈阳市: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12
    229.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王树村卷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年画2》,沈阳市: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12
    230.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张仃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邮票1》,石家庄市:河北美术出版社,1998
    231.刘玉山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13版画1》,1998.11
    232.刘玉山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14版画2》
    233.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左汉中卷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农民画》;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34.张守义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15插画》,锦年国际有限公司,1998.11
    235.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乔十光卷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画》;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36.沈福文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29漆器》锦年国际有限公司,1999.02
    237.常沙娜主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1织染卷》,天津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01
    238.常沙娜主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2刺绣卷》,天津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01
    239.《中国织绣服饰全集3历代服饰卷上》,天津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01
    240.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著《中国织绣服饰全集3历代服饰卷下》,天津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2
    241.常沙娜主编;刘正,周秀清卷主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5少数民族服饰卷上》,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天津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42.常沙娜主编;刘正,杨源本卷主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6少数民族服饰卷下》,天津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44.宫本常一,《民俗学の旅》讲谈社,1993年
    245.松岡榮志[ほか]编著,<北京の春筋>,东京:白帝社,2009.4
    246.那须塩原市那须野か原博物館编集,<中国·年画と纸馬の世界:春節の祈り>
    248.<農民画の世界:中国春筋展>,[日中友好会館]
    250.<中国春筋風俗大観>,香港《中国旅遊》書報编辑部编,台湾珠海出版,1993.7
    253.郷土芸能研究会,<日本の祭り100选>,秋田书店,1972
    254.真野俊和著,<日本の祭り を读み解く>,吉川弘文馆,2001年9月
    255.全日本郷土芸能协会编集,<日本の祭り文化事典>,东京书籍,2006.7
    256.大岛建彦编,<年中行事>,有精堂,1978.11
    258.伊藤幹治编,<呪な ぃ と祭り>,学生社,1980.2,(講座日本の古代信仰;第3卷)
    259.三隅治雄著;渡辺良正写真,<祭りと神マ の世界:日本演剧の源流>,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79.11
    260.古家信平,俵木悟,菊池健策,松尾恒一著,<祭りの快樂〉,吉川弘文馆,2009.9
    261.岩崎敏夫[ほ か]编,<祭り の褚形态>,名著出版,1976.12-1977.8.
    262.大藤時彦,小川徹编,<民俗编>,平凡社,1971
    265.城西国际大学水田美衍館编集,<摺物:江户の風雅な年贺状>,城西国际大学水田美術馆
    268.吉岡幸雄编,<吉祥>,京都:京都书院,1986.6
    269.潘元石、加藤敬著,池上正治靛<吉祥祈願の年画>,东京:平河出版社,1997.10
    270.野崎誠近著,<吉祥圖案解题:支那風俗の一研究>,东京:平凡社,1940.5
    272.樋田直人著,<中国の年画:祈りと吉祥の版画>,东京:大修馆書店,2001.12
    273.安田禄造,<新式日本図案の応用>,东京:ゅまに書房,2008.10
    274.渡边素舟,<図案工芸年鑑>,东京:ゅまに書房,2008.10
    279.安田禄造,<本邦工芸の现在及将来>,东京:ゅ ま に書房,2008.10
    281.水本邦彦,<德川の国家テ サ ィ ン>,东京:小学館,2008.9
    282.岛田佳矣[講述],<工芸図案法講羲>,东京:ゅ ま に書房,2007.11
    291.三省堂编修所编,<日本の行事祭り事典>,东京:三省堂,1980.9
    292.E. Dissanayake,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8,
    293. Bryson, S.,and H.Y.Shih.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94.< The Nature and Aesthetics of Everyday Things> Norman. Donald, N. Newyork:Basic Book.1988
    295.< Theory and Design in the First Machine Age> Reyner Banham. The MIT Press:1980
    296.< Symbolism in Ancient Chinese Art> David Kelley.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0
    297.< Design Now----industry or Art?> Volker Fischer, printing and binding:Passavia Druckerei GmbH. passan, printed in Germany 1986
    298.< The Mechanical design Process> David. Vllman.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2
    299.< Art as Design:Design and Art> Sterling Mcllhany, Press Bound by publisher book bindery. 1970
    300.< The Nature of Art> Thomas. E. Wartenber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2
    301.< Design Discourse> Victor Margoli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 London,1989
    302.< A theory of semiotics/Umberto Eco.--Indiana Univ> Umberto Eco,1976
    303.< Simple and Usable Web,Mobile,and Interaction Design> Giles Colborne, New Riders Press, October 1,2010
    304. Terry Marks, Matthew Porter,2011
    305.徐万邦.节日文化与民族意识[J].云南社会科学,1994,02
    306.米琪,梁勇.中国传统节日服饰色彩意蕴探究[J].纺织学报,2012,03
    307.孙亚峰.中国传统民居春节门饰民俗探析[J].美术大观,2008,12
    308.汪辉,戴珊珊,熊兴福.论中国古典窗花在室内设计中的美学意义[J].装饰,2005,06
    309.薄松年,王老赏和蔚县窗花[J].中国艺术,1995,01
    310.李明佳,吉祥语和民俗文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9
    311.纪光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生命繁衍主题刍议[J].大众文艺:下半月,2010,12
    312.周海波,艺术形象的本土化和民族化[J].东方论坛,2003,05
    313.李宏复,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J].大连大学学报,2008,02
    314.黄灿艺,中国传统民间刺绣图案的文化象征[J].山东纺织经济,2011,01
    315.常丽霞,解析新石器时期彩陶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3
    316.周慧,论彩陶纹样的图腾崇拜_意味[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05
    317.李奕,原始几何纹样的朴素之美[J].中外企业家,2009,06
    318.陶立蹯,中国春节节物的文化内涵[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19.周苏平,张懋镕,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渊源试探[J].1986,06
    320.王春华,古代名帖与贺年片源流考究[J].寻根,2010,01
    321.崔梅,吉祥语的文化意蕴_功能和社会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322.张晓华,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及意义[J].前进论坛,2005,01
    323.孙建君,民间节日与民间美术[J].美术观察2003,02
    324.王长征,中国民间年画的伦理教化功能[J].衡水学院学报,2010
    325.罗亮,门神年画的民俗性特征[J].文史杂志,2007,2
    326.霍清廉,论中国年画的文化价值和教化功能,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27.徐微洁,汉日动物形象特征比较研究_以十二生肖动物为视角[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28.易心,民间剪纸艺术图形的象征意义及其造型规律[J].林曦.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29.胡珂,图形符号_视觉读图时代的回归[J].美苑,2008,04
    330.洪逸梅,陆启鹏,图形符号溯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03
    331.季倩,“设计之城”一种文化生成的场域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09.
    332.殷双喜.永恒的象征---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02
    333.覃京燕,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6,博士
    334.张雯,图像与文本之距---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对原著的“接受”与“重构”[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08
    335.韩子仲,视象与图像----绘画创作实践与理论[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美术学院:2008
    336.许玮,图像的观念---视觉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学[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美术学院:2008
    337.刘凡,视觉艺术中的挪用[D].[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5
    338.邹跃进,观念与艺术[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02
    339.蒋红斌,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从汉字字体演进的外部因素比较来探索设计的创造性,;[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4
    340.刘锦春,仪式、象征与秩序[D].[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5
    341.韩学山,先秦至隋唐时期传统节日文化研究[D].[博十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7
    342.廖冬梅,节日的教育功能探析[D].[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6
    343.小柴裕子,中日_过年_习俗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2
    344.王一伟,蔚县窗花装饰艺术研究[D].[硕十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5
    345.张昭阳,民间美术纹样的象征研究[D].[硕十学位论文]:天津工业大学2005
    346.杜晓霞,符号_形象_情感[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2010
    347.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
    348.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10
    349.黄艳平,解析饕餮纹中所蕴含的符号学意义[D].[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工业大学,2010
    350.王卫华,春节习俗与女性身份意识[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0
    351.陈辉,吉祥语的修辞艺术及文化意义[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理工大学,2011
    352.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田].[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0
    353.白晗夏,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格特征及成因[D].[硕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03
    354.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8
    355.刘怡,论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创作主题和主题形象[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0
    356.谢建华,论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0
    357.高雪,中国文化的符号与象征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