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作了翔实的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展望。全文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大背景,立足于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农业的现实,对农业技术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并且提出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优化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的历史意义和必要措施。
     论文由九章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导论。首先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对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最后就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概论。首先介绍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含义、性质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叙述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原理,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原理、收益分布原理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的规模理论。本章为全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考察与启示。首先简要说明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概况;其次对美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泰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六个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了详细的考察;最后得出了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益启示:确立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农技推广的国家立法工作;加大农业推广投资力度及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教育、科研与农技推广之间的合作;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改善农技推广手段。
     第四章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一、回顾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历史;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效益;三、概述中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政府主导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型、农业企业型以及农业教育和科研型;四、剖析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与市场不协调、缺乏明确分工;重技术推广、轻素质教育;重科研、轻推广;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相脱节;农业技术市场发展滞后;五、概括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趋势: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内容综合化、推广方式多样化、用户导向性加强、推广法制化以及主要农作物的技术推广依旧依赖政府推广组织。
     第五章 农户技术采用对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的影响。一、论述农业技术采用的一般特征和现阶段农户技术采用的特征;二、对农户技术采用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三、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动力进行分析,并对农户技术采用的行为差异进行实证和规范分析;四、对农户采用技术的来源渠道进行实证分析;五、归纳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障碍因素: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下降、农民综合素质偏低、
    
    土地经营规模小、采用新技术的风险大、土地产权残缺、技术供给不足、信息传
    播不畅等;六、提出增强农户技术采用的对策: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
    模、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农村教育、降低农户技术采用的风险以及建立
    技术信息传播网络系统等。
     第六章农业技术供体对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的影响。一、介绍中国农业
    科研体系概况;二、分析科研体系存在的问题:农业科研投资少、投资机制不完
    善;机构设置重叠、研究力量分散;科研成果脱离生产实际;激励机制不完善、
    科研人员动力不足:三、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影响;四、指
    出农业科研体系的改革方向:优化科研组织结构、对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
    完善激励机制、确立政府的农业科研投资主体地位、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
    农业科研评价和监督机制。
     第七章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分析。一、概括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
    现状;二、归纳和评析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推广模式:项目推广、技术承包、
    技物结合、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技术市场、咨询服务、媒体服务等七种模式;
    三、剖析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投资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
    不健全;推广队伍残缺;管理体制滞后等;四、指出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改革
    方向: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实施方案;从实际出发,科学合
    理地设置机构;明确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能;确保政府的推广资金投入,
    创新投入分配机制;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优化农业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
     第八章非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分析。一、概括目前我国以农村专业技
    术协会和企业为主导的非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二、归纳农
    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类型及其技术推广的特征,以及与其他非营利组织之间的
    关系;三、解析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相应对
    策;四、总结企业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主要模式;五、指出企业型推广组织的
    发展对策。
     第九章优化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一、构建了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提出优化推广运行机制的具体内容:分类推广管理机制、动力机制、竞争机
    制和协调机制;三、提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保障措施:稳定农业技术推广
    政策,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法制化、增强农业技术创新供给、完善农业技术市场、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产权保护制度和?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entering WTO, based on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reality of Chinese agriculture,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makes a prospect for its development, which also puts forward the historic significance and necessary measures of bettering its mechanism.
    The paper consists of nine chapters.
    Chapter I i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which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importance of doing this paper and the correlative studies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 also presents the methodology of studying this topic.
    Chapter II is an int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t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its status and function in agriculture, and then lists some relevant fundamentals, which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
    Chapter III is a description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It sums up the experienc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U.S., Japan, Israel, Canada,. Thailand and Australia, which will do Chinese agriculture good.
    Chapter IV tells the history and real condi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In the first place, it looks back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the second place, it analyses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the eye of economics; in the third place, it introduces Chines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 now available; in the fourth place,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in the fifth place, it show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Chapter V focuses on the effect that farm households' using technology has o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mechanism. It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us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t gives an analysis of farm households' using technology in the view of economics ; it analyzes the dynamic power of farm household's using technology; it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s of farm households' using technology; it introduces the sources and channels of farm households' using technology; it analyses the obstacles which lower the enthusiasm of farm households to use technology; it provides some
    
    
    
    measures for farm households to increase using technology.
    Chapter VI deals with the effect that the supplier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have 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t firstly introduces Chines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ystem, and then points out its problems and the direction of its reform.
    Chapter VII concentrates on the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t presents its reality and different extension modes; and it also points out its disadvantages and the urgent need of bettering th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mechanism.
    Chapter VIII concentrates on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extension modes of Village Specific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and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t additionally analyses their disadvantages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overcome them.
    Chapter VIIII throws light on how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which some specific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on constructing a new system, bettering its mechanism and ensuring its development.
引文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74。
    2 W·阿瑟·刘易斯(美):《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速水雄次郎(日),弗农·拉坦(美):《农业发展:国际前景》,商务印书馆,1993。
    4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5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农业多边贸易谈判资料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 黄季焜,胡瑞法,张林秀等:《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7。
    7 汪三贵:《技术扩散与缓解贫困》,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8 任晋阳:《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 朱希刚:《中国粮食生产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1 范定先:《农技推广研究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12 伯顿·E·斯旺森:《世界农业推广》,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3 许无惧:《农业推广理论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4 孙振誉:《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5 李季:《小规模农户系统下的技术扩散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16 罗伟雄:《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
    17 孟繁炳:《市场经济和中国农业发展》,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18 顾焕章:《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9 李成贵:《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0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外农业推广》,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1 王文玺:《世界农业推广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22 高启杰:《推广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第30-36页。
    23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2。
    24 林毅夫,沈明高,周皓:《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第147-232页。
    25 信乃诠:《半个世纪的中国农业科技事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第1-17页。
    26 吴绍田:《中国农户投资行为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第66-67页。
    27 樊胜根:《中国农业研究体系——历史变迁及对农业生产作用》,农业出版社,1994,第25-34页。
    28 高启杰:《现代农业推广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9 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0 郝建平:《农业推广原理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31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2 董存田:《农业技术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33 向善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
    3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技术与科技发展研究》(1998),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48-357。
    35 杨继瑞,杨明洪:《农业增长方式转型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36 肖焰恒,阎文圣:《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37 李惠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9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44-59,173。
    38 张兵,应瑞瑶,陈振华:《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变迁、创新、发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92-107。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百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0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21世纪初中国农业推广发展研究——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41 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科研机构联谊活动交流材料汇编》,2002。
    4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推广理论学术委员会:《面向21世纪农村发展与推广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3 秦晖:“历史与现实中农业市场价格——供给反映”,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4 《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交流材料》,2001。
    45 中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考察团:“加拿大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农业经济问题》,1996,(1),56-62。
    46 王慧军:“卓有成效的以色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世界农业》,1998,(11),26,52-53。
    47 童玉娥:“以色列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世界农业》,1998,(5),52-53。
    48 高启杰:“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4),46-47。
    49 方天坤,冯赫:“美国的农业推广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农业经济问题》,2000,(12),57-58。
    50 陈良玉:“美国的农业推广”,《农业经济问题》,1994,(9),60-62。
    51 沈贵银,顾焕章:“农业推广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2,(12),30-34。
    52 唐仁健:“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农业经济问题》,2001,(1),25-32。
    53 戴思锐:“农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主体行为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8,(1),12-18。
    54 宋圭武:“农户行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农业技术经济》,2002,(4),59-63。
    55 姜太碧:“农技推广与农民决策行为研究”,《农业技术经济》,1998,(1),1-5。
    56 陈会英,郑国强:“中国农户科技水平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1,(2),21-25。
    57 郑丽:“在农业推广中改变农民行为方法体系的构想”,《高等农业教育》,1998,(6),63-66。
    58 张雪琴:“重视技术需求作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甘肃农业》,2000,(5),9-11。
    59 高启杰:“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民行为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0,(1-),28-30。
    60 凌远云,凌远来:“采用农业技术来源渠道的调查与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8,(4),23-26。
    61 郑宝华:“风险、不确定性与贫苦农户行为”,《中国农村经济》,1997,(1),66-69。
    62 张启明:“农户行为分析与农业宏观调控政策”,《中国农村经济》,1997,(6),35-38。
    63 邢大伟:“重视农民技术需求,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5),207-209。
    64 孙中才:“市场经济下农业技术进步的微观作用”,《农业技术经济》,1998,(3),30-32。
    65 苏健勇:“进一步建立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探索”,《管理现代化》,2002,(2),4-6。
    66 孙自铎:“农业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农业经济问题》,2001,(2),32-35。
    67 王德海,张克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战略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01,(9),15-190。
    68 杨文志:“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面临加入 WTO 的挑战”,《农业经济问题》,2001,(1),28-33。
    69 夏永翔:“论农产品价格与农业技术进步”,《经济问题》,1998,(10),32-34。
    70 谭明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究竟应以什么作为‘突破口’”,《农业经济问题》,2002,(12),25-29。
    71 《农技推广:成本、效益与农民决策》课题组:“农技推广:成本、效益与农民决策”,《中国农村经济》,1997,(8),64-68。
    
    
    72 中共中央政研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我国农户农业投入行为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7,(11),53-60。
    73 郭金霞,刘彦玲,张春民:“农业科研体系剖新的探索与实践”,《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1),60-61。
    74 刘晓昀,辛贤:“国外私人农业 R&D 投资及对我国农业科研机构转制的政策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1,(7),72-78。
    75 黄季焜,胡瑞法:“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益、利益分配及政策含义”,《中国软科学》,2000,(9),21-24。
    76 朱希刚:“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农业科技管理》,2000,(2),6-9。
    77 李红康:“农业科研机构市场化初探”,《农业科技管理》,1999,(4),14-15。
    78 徐合奎,符少辉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研单位改革与发展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3),290-293。
    79 刘炜,邱俊荣:“省级农科单位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建议”,《农业科技管理》,1999,(10),27-29。
    80 蒋和平,温思美:“建立农业科技投入新机制的构想”,《经济体制改革》,1996,(2),44-48。
    81 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82 解宗方:“试论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与发展”,《农业现代化研究》,1994,(6),335-337。
    83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重大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农业技术经济》,2002,(1),1-7。
    84 茅鸣皋,黄俊,朱方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管理》,2000,(5),17-20。
    85 刘兴海,刘平,陈金发:“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农业科技管理》,1999,(9),1-3。
    86 夏文胜:“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科技管理研究》,2002,(1),36-37。
    87 王富兰,张小鸣:“新形势下农业科研计划管理改革深层次问题思考”,《农业科技管理》,1998,(5),24-27。
    88 田维明:“入世与我国的农业科技政策改革”,《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1),3-7。
    89 黄季煜,胡瑞法:“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益、利益分配及政策含义”,《政策研究》,2000,(9),21-24。
    90 陈建华:“略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6),318-321。
    91 白玉良,武晋等:“关于农业科研机构深化改革中分类的探讨”,《农业科技管理》,1999,(12),1-4。
    92 师长俭,刘炜,钟小雄:“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1,(2),1-6。
    93 兰徐民,赵冬缓:“我国农业科技进步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农业技术经济》,2002,(3),15-18。
    94 佟屏亚:“中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正在过大关”,《科技导报》,2002,(10),15-18。
    95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调研组:“对农业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思考及建议”,《农业科技管理》,2001,(4),1-4。
    96 李正风:“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新华文摘》,2002,(7),142-145。
    97 张玉来:“挑战痼疾:如何实现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新华文摘》,2002,(7),146-147。
    98 游光荣:“建立健全我国科技评价机制势在必行”,《新华文摘》,2002,(7),148-150。
    99 石勇,崔红曼:“我国科技竞争力现状、问题及对策”,《新华文摘》,2002,(9),147-148。
    
    
    100 沈华,叶小梁,汪凌勇:“国外科技计划的运行模式与特点”,《新华文摘》,2002,(9),149-150。
    101 林国先:“农业技术进步中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安排”,《农业经济问题》,1998,(6),14-20。
    102 陈世军:“我国农技推广投资总量和结构的研究”,《农业科技管理》,1998,(2),8-11:(3),31-34。
    103 赵常富:“跨世纪的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经济问题》,1998,(11),44-46。
    104 翟雪凌,范秀荣:“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中国农技推广》,2000,(3),4-5。
    105 刘荣昌,孙世芳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技术经济》,1997,(5),22-24。
    106 王云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经济问题》,1998,(10),38-41。
    107 阮文彪:“农业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中国软科学》,1998,(4),88-92。
    108 孙振玉,贺晓丽:“试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农业技术经济》,2001(4),20-24。
    109 罗剑朝,候军歧:“全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农业经济问题》,1999,(10)41-43。
    110 杜彦坤:“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绩效及政策环境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1(3),53-56。
    111 陈良玉,孙振玉:“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的风险研究”,《农业科技管理》,1996,(7),32-34。
    112 李立秋,孙振玉,薛桂霞:“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农业科技管理》,1996,(8),9-12。
    113 温卡华:“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农业技术经济》,2002,(3),19-22。
    114 顾海英:“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化”,《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2),127-131。
    115 赵芝俊:“国家级农技推广项目投资强度及其计算依据探讨”,《农业技术经济》,2001,(4),1-6。
    116 李明灌:“加入WTO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农业科技管理》,2002,(1),45-47。
    117 李小云:“关于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讨论”,《农业技术经济》,1996,(1),12-16。
    118 王慧军,费道,张立峰等:“面向市场经济的贫困地区技术推广方略探讨”,《农业技术经济》,2001,(3),20-23。
    119 丁振京:“路径依赖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经济问题》,2000,(9)’39-40。
    120 窦铁岭,张笑归,王铁征:“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改革的思考”,《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1),65-67。
    121 陈祖海,李国英,张集文:“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需求类型、技术来源及其实践”,《农业技术经济》,2000,(3),24-28。
    122 陈奇榕,陈兆育,林梅:“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中介服务体系的思考”,《福建农业学报》,2000,15(增刊),103-107。
    123 朱希刚:“农技推广若干问题之我见”,《中国农技推广》,1999,(3),6-7。
    124 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2,(8),27-33。
    125 陈忠卫:“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问题的思考”,《经济问题》,1995,(10),33-35。
    126 郭红东:“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浙江省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的实践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2,(5),21-26。
    127 何坪华,杨名远:“中介组织降低农业家庭经营市场交易成本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9,(4),9-12。
    128 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1,(4),36-47。
    
    
    129 胡若哲,邢庆春:“科技先导,农贸一体,专业合作,系列服务——河南省农民专业协会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农业经济问题》,1996,(3),32-36。
    130 王廷琦:“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乡镇经济》,2001,(11),29-30。
    131 郭正模:“从自助、合作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社会科学研究》,1998,(1),51-56。
    132 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3),13-21。
    133 罗远信:“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西瓜协会案例剖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3),37-39。
    134 杨文志:“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2,(3),22-28。
    135 何坪华,杨名远:“我国农业家庭经营市场交易成本的制约因素和中介组织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9,(5),45-48。
    136 何坪华,杨名远:“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经济评价”,《新疆农垦经济》,2000,(3),14-16。
    137 钱仁,黄映梅:“论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农业科技管理》,1996,(12),31-34。
    138 黄映梅,钱仁:“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战略地位与历史作用”,《农业经济问题》,1996,(6),47-48。
    139 任晋阳,柏长青:“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及其技术推广功能”,《农业技术经济》,1997,(3),23-26。
    140 李谦:“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生与发展的推广效应”,《农业科技管理》,1996,(11),34-36。
    141 郭红东,黄祖辉:“以兔业合作社为龙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农村经济》,2001,(4),24-28。
    142 牛若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经济研究参考》,1997,(54)2-21。
    143 丁振京,孙丽敏:“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经济学分析”,《河北学刊》,2001,(3),99-101。
    144 朱文兴,范忠先,涂仁杰:“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1998,(9),51-54。
    145 马恩成:“试析龙头企业——温氏食品集团、长青水果场成败的启示”,《中国农村经济》,1998,(2),23-27。
    146 吴润:“论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理论导刊》,1999,(10),32-33。
    147 康云海:“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户行为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8,(1),6-11。
    148 冯国发:“产权制度改革是培育龙头企业的关键”,《中国农村经济》,2000,(2),52-53。
    149 李玉刚,孙富荣:“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农业经济》,1998,(12),3-4.
    150 徐朝旭:“创汇型龙头企业的培育”,《农业经济问题》,2000,(4),33-35。
    151 周良骥:“试论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农业教育》,1999,(7),83-85。
    152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课题组:“野力模式:农业产业化的新探索”,《中国农村经济》,2000,(2),33-40。
    153 潍坊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功能,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国农村经济》,2002,(1),64-67。
    154 沈晓明:“论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市场性目标与公益性目标的冲突”,《农业经济问题》,2002,(5),18-22。
    155 陈超,周宏,黄武:“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创新”,《农业经济问题》,2002,(5),23-26。
    156 胡鞍钢,吴群刚:“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经济问题》,2001,(1),9-19。
    
    
    157 方言:“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农业经济问题》,2002,(12),56-59。
    158 刘惟洲,田维东:“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1,(8),55-57。
    159 尹成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业经济问题》,2001,(2),2-7。
    160 祖根全:“实施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大发展”,《农业经济问题》,2001,(2),12-14。
    161 顾焕章,刘红明:“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1),97-100。
    162 夏恩君,顾焕章:“构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农业经济问题》,1995,(11),42-45。
    163 张俊飚:“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构建原理与运行机制”,《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91-94。
    164 周衍平,陈会英,胡继连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研究”,《农业技术经济》,1997,(3),19-22。
    165 李国祥:“面向农民开展农业科技活动”,《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6),381-384。
    166 郝建平,杨家朴,彭锁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的动力及其作用模式”,《农业科技管理》,1994,(12),19-21。
    167 宋丹阳:“农业标准化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农业科技管理》,2000,(3),18-19。
    168 陈晓玲:“论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支持手段”,《农业经济问题》,1999,(5),24-27。
    169 黄少鹏:“农业标准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中国农村经济》,2002,(5),63-66。
    170 周衍平,陈会英,胡继连:“农业技术产权保护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1,(11),11-16。
    171 王祥瑞:“农业标准化势在必行”,《农业经济问题》,2002,(8),55-56。
    172 陈会英,周衍平:“中国农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2,(8),22-26。
    173 曾维忠,何训坤:“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5),14-17。
    174 李斌,王文涛:“让市场筛项目”,《半月谈》,2002,(19),12-13。
    175 程国强:“得标准者通天下”,《半月谈》,2002,(15),12-14。
    175 谢自奋,洪民荣:“技术进步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2)。
    177 黄季焜,胡瑞法,孙振玉:“让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农业经济问题》,2000,(4)。
    17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课题组:“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新特点与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1997,(78),37-49。
    179 陈池波:“WTO框架下我国农业保护问题”,《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6)。
    180 高滨淮:“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4)。
    181 牛若峰:“在WTO框架下加强中国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10)。
    182 李成贵,郑有贵:“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反思”,《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6)。
    183 阮爱民:“WTO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及回应策略”,《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184 徐立全:“一种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农业经济问题》,2000(11)。
    185 刘荣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技术经济》,1997(5)。
    186 蒋植宝:“重视科技推广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农业技术经济》,1997(4)。
    187 丁振京:《中国农业推广制度创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1。
    188 陆迁:《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运行机制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1997。
    
    
    189 陈益忠:“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中国信息导报》,1998,(12),17,27。
    190 朱明芬,李南田:“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差异及对策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1,(2),26-29。
    191 陈会英,周衍平,何艳琴:“中国农业技术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0,(2),14-16。
    192 潘劲:“流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1,(11),51-58。
    193 课题组:“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经济行为的制约因素”,《农业经济问题》,1997,(8),2-7。
    194 谢培秀:“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农户参与”,《江淮论坛》1998,(6),52-58。
    195 中央政研室,农业部:““九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状况实症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1,(7),1-11。
    196 陶文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97 路文如:《中国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初步比较》,走向21世纪的农业科技信息。
    198 Bruce Stone: "Evolution and Diffus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China", Smithsonion Institution Press, 1990.
    199 C.Sugunavathy: "Information Needs of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 Library Science with a slant to 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Vol.36, No.3, 1999.
    200 Feder, Gershon: "Adoption of Interrelated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Complementarity and Impact of Risk, Scale, and Credi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64 (February 1982).
    201 J. Fagerberg: "Innovation, Catching-up and Growth", OECD: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 Paris 1991.
    202 Pardy, P·G, J·Roseroom and B·Jcraig: "Agricultural R & D Investment and Impact", Paying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lston etc. edited),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1999.
    203 S.P.Marsh and D.J.Pannell: "Agricultural Extension Policy and Pratice in Australia: An Overview", J Agr Educ Ext(19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