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丰头遗址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渭水流域是仰韶文化的主要分布区,而关中西部地区则是渭水流域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心所在,遗址分布十分密集。陕西千阳丰头遗址就是关中西部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
     1992年,为了配合宝(鸡)中(卫)铁路的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丰头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获得了一批仰韶文化遗存;199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该遗址中包含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非常丰富,为关中西部仰韶文化晚期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笔者有幸参加了丰头遗址发掘资料的整理工作。本文在对丰头遗址分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遗址中仰韶文化晚期的遗存进行分期研究,并将其与关中西部地区其他同时期重要遗址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概括出整个关中西部地区仰韶晚期的基本文化面貌和基本特征,再通过与邻近地区同时期遗存的比较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得出这几个地区同属于渭泾文化区这一文化系统的结论。
The western GuanZhong Region in Shaan' xi is the center of Yangshao Culture along the Wei River and is well known by its plentiful relics in its later period.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some major relics, specily on the Fengtou site in Qianyang Shaan' xi province, this thesis aims at the periodization reseach of Fengtou site , dividing the later period of Yangshao Culture of this site into two stages, summarizing the basic cultural featuies and outlook in the later period of Yangshao Culture in this region , and then making a comparision with the conterporary relics of other neibour regions, discussing abou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stinctions, and eventually getting a conclusion that the culture of all these regions coincide with Jing Wei Culture System.
引文
①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地理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① 徐炳昶:《陕西古迹调查报告》,《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1933年4卷6期。
    ② 徐炳昶:《陕西最近发现之新石器时代遗址》,《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1936年7卷6期。
    ③ 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1948年。
    ④ 石兴邦:《陕西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文杂志》,1959年2—3期;茹士安、何汉南:《西安地区考古工作中的发现》,《考古通讯》,1956年3期。
    ⑤ 陕西省半坡博物馆资料,转引自巩启明:《陕西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与研究》,《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
    ①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水调查发掘队:《陕西渭水流域调查简报》,《考古》,1959年11期。
    ②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水调查发掘队:《陕西凤翔、兴平两县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0年3期。
    ③ 陕西考古所泾水队:《陕西彬县下孟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1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水队:《陕西彬县下孟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6期。
    ④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水队:《陕西泾水上游调查》,《考古》,1962年6期。
    ⑤ A.考古所宝鸡发掘队:《陕西宝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纪要》,《考古》,1959年5期;B.考古研究所渭水调查发掘队:《宝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的主要收获》,《考古》,1962年2期。
    ⑥ 西安半坡博物馆资料,转引自巩启明:《陕西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与研究》,《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
    ⑦ 宝鸡市考古队:《宝鸡市附近古遗址调查》,《文物》,1989年6期。
    ⑧ 王世和、钱耀鹏:《渭北、三原、长武等地考古调查》,《考古与文物》,1996年1期。
    ⑨ 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周原七星河流域2002年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4期。
    ⑩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岐山王家嘴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史前研究》1984年3期。
    ①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宝鸡福临堡》,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
    ② a、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八一级实习队:《陕西扶风案板遗址1984年试掘的主要收获》,《西北大学学报》,1985年2期;b、西北大学历史西考古专业:《陕西扶风县案板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1987年7期。
    ③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陕西千阳丰头遗址仰韶晚期遗存发掘简报》(待刊),以下丰头遗址资料均引自该简报,不再另行注出。
    ④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中铁路考古队:《陕西陇县霸关口遗址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8年1期。
    ⑤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陇县原子头》,文物出版社,2005年1月。
    ⑥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眉县白家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6年6期。
    ⑦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扶风案板遗址(下河区)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5期。
    ⑧ 陈洪海、刘瑞俊:《陕西旬邑下魏洛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5期。
    ① 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1期。
    ② 严文明:《半坡仰韶文化的分期与类型问题》,《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
    ③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芮城东庄村和西王村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3年1期。
    ④ 梁星彭:《关中仰韶文化的几个问题》,《考古》,1979年第2期。
    ⑤ 严文明:《半坡仰韶文化的分期与类型问题》,《考古》,1977年第3期。
    ⑥ 张宏彦:《试论案板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分期》,《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合刊。
    ⑦ 张天恩:《试论福临堡仰韶晚期文化遗址》,《考古与文物》1987年6期。
    ①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陇县原子头》,文物出版社,2005年1月。
    ①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陕西千阳丰头遗址发掘报告》,待刊(发下丰头遗址资料均引自此报告,不再另行注明)。
    ① 该数据系作者根据现有的资料统计而来,包括:a.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文物志》,三秦出版社,1995年8月;b.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西安地图出版社:c.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6队:《渭水流域仰韶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87年9期;d.陕西考古所渭水队:《陕西凤翔兴平两县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0年3期;e.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武功发掘队:《陕西武功县新石器时代及西周遗址调查》,《考古》,1983年5期;f.王世和、钱耀鹏:《渭北三原、长武等地考古调查》,《考古与文物》,1996年1期;g.周原考古队:‘陕西周原七星河流域2002年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4期;h.巩启明:《仰韶文化》,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
    ②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歧山王家觜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史前研究》,1984年3期。
    ①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宝鸡福临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3年。
    ② 张天恩:《试论福临堡仰韶晚期文化遗址》,《考古与文物》1987年6期。
    ① 何修龄:《陕西扶风案板乡古代遗址》,《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10期。
    ②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① 宝鸡市考古队:《宝鸡市附近古遗址调查》,《文物》,1989年6期。
    ②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7、82级实习队:《陕西华县、扶风和宝鸡古遗址调查简报》,《文博》,1987年2期.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82级实习队:《宝鸡石嘴头东区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2期。
    ① 《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
    ②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4月。
    ① 庆阳地区博物馆:《甘肃省宁县阳坬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3年10期。
    ② a.李红雄:《试论泾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b.李红雄等:《甘肃庆阳地区南四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3期。
    ① 李红雄、陈瑞琳等:《甘肃庆阳地区南四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3期.
    ② 甘肃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运城发掘队:《从马家窑类型驳瓦西里耶夫“中国文化西来说”》,《文物》,1976年3期。
    1.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扶风案板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
    2.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宝鸡福临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3年。
    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4月。
    4.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陇县原子头》,文物出版社,2005年1月。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12月。
    6.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