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供应商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章为第一部分,阐述“为什么”的问题,即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说明政府采购供应商权利保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第一章第一节,通过对我国《政府采购法》颁布之前及颁布之后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阐明政府采购供应商权利保障在我国的现实迫切需要。我国政府采购在无法可依条件下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活动将全面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但限于自身缺陷,也由于缺乏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类法规,现实存在的一切问题并未随其颁布迎刃而解,现实中,严重侵害供应商合法权利的行为仍在一些领域我行我素。同时,在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WTO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进程中,政府采购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政府采购活动的国际化将构成我国未来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宏观趋势,遵循国际惯例,重视供应商权利保障也将成为中国溶入政府采购国际化的现实需要。另外,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而政府采购功能的发挥,目标的实现依靠的是广大供应商的积极参与,以及法律对其合法权利的充分保障。因此,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立法,加强供应商权利保障,就成为促进国内政府采购健康良性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第一章第二节中,以政府采购的特征、功能、目标等为切入点认识政府采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我们强调政府采购供应商权利保障的基点。鉴于采购合同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定性对法律适用和制度设计的直接影响,必须对其性质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政府采购合同分为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并对这一结论加以运用:在行政合同性质的政府采购合同中,存在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契合,借助西方古典自然法思想这一理论工具,阐明行政合同
    
    
    性质的政府采购合同中权力因素存在的必需性,对权力进行制约的必要性,以及通过法律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必然性;在民事合同性质的政府采购合同中,本不应存在的权力因素也会由于其天然膨胀和无限漫游的惯性而侵害权利,加之供应商权利意识淡薄,依靠法律构建完善的机制保障供应商合法权利就成为必然选择。简言之,从政府采购的特殊性入手,通过对政府采购合同性质的深入分析,借助西方古典自然法思想这一理论工具,探寻政府采购供应商权利保障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至第四章为第二部分,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即围绕如何构建完善的政府采购供应商权利保障机制之主题展开论述,分别阐述政府采购供应商权利确立机制、权利侵害的预防机制、权利侵害的救济机制。
    权利的保障应始于法律对权利的确立。第二章透过政府采购公开、公正、竞争和公平原则的内涵,分析供应商所享有的实体权利。阐明法律通过以上原则,以及体现上述原则的一系列规范确立了供应商在政府采购中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合同收益权,也确立了政府采购合同当事人之间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同时,考察国外相关立法,针对我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立法存在的缺陷,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建立相关制度保障供应商上述权利,即从规范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标准和公开的途径三方面入手,建立操作性强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建立科学高效的供应商市场准入制度。其中,基于政府采购合同的特殊性,分别在民事合同关系和行政合同关系中分析政府采购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的平等性。由于行政合同中权力因素和行政特权的存在,对我们理解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性造成了一定障碍,因此对该问题以行政合同关系作为分析重点,从行政合同的形成和合同履行的结果两个角度阐述政府采购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同时强调要贯彻公平原则,体现政府采购合同当事人之间最终的平等和公平,就要保证供应商合同收益权的实现。
    权利的保障在于对权利可能受到的侵害进行预防。第三章阐述通过建立政府采购回避制度和监督制度以构建政府采购供应商权利侵
    
    
    害预防机制。回避制度源于“自然正义”法则中任何人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的基本要求,彰显着实体公正,程序公正等价值。在政府采购中确立回避制度,排除了采购程序操纵者与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使采购程序操纵者避免在利益和情感上与政府采购中相互竞争的各方妥协或对抗,免受利益关系的制约和影响,使之在中立、公正、没有偏私的情况下履行采购职责,从而预防供应商权利遭受可能的侵害,限制实际发生侵害供应商权利的机会。完善的回避制度的总体构架应当由回避对象、回避事由、回避程序、回避的效力、回避的救济途径、违反回避制度的法律责任等内容构成。我国《政府采购法》也有回避制度的相关规定,但内容只涉及回避对象、回避事由、回避程序,缺乏对回避效力、回避救济途径、违反回避制度法律责任的规定,对此应当加以完善。同时,政府采购中的“黑箱操作”、“腐败陷阱”严重侵害着供应商的合法权利,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以后,原来的分散腐败可能会变成集中腐败。要防止腐败、预防供应商权利遭受侵害,就要使政府采购行为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而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
The first years of 21st century witness the penetration of China’s economy’s entry into WTO-the global multilateral trade system. It follows that gradual opening of Chinese governmental purchase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ts activity will prevail in the coming economic reforms. AGREEMENT appears not to be binding on China’s entrance to WTO and its decision to sign it or not remains at our own discretion. However, the track of its development reveals that it will not be permanently precluded from WTO’s multilateral agree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per se stipulates a system advocating discipline and legal binding, with openness, competition and transparence being the core. It requires Chinese law to enforce on international accords and also allows unfairly treated suppliers to confront legally the contracting government. On the other hand, based on the public finance theory, governmental purchase system is the offspring of state intervention on economy as well as the logical result of modern market economy’s development. Governmental purchase system, in which Government plays a multifunctional role, has a series of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which private purchase doesn’t have. It pursues diversified goals and applies a special and critical influence on the national economic life. 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al purchase and realizing of its goals depend on multitudinous supplier’s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law’s full protection to their legal rights. Consequently, urging government to align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modifying Chinese governmental purchase law and ensuring suppliers’ rights to be perfectly protected have become a substantial topic for the presen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overnmental purchase.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being the first part. It
    
    
    starts with amplifying specialty of government purchase activity and probing the theoretic basis of protecting suppliers’ rights by a thorough analysis of purchase contract’s nature. It also elicits the necessity to realize this protection, following the clues of case studies.
    The second part comprises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circumventing setting up sound legal systems safeguarding governmental purchase suppliers’ rights. A perfect protection system is made up of suppliers’ rights establishment mechanism, encroachment prevention mechanism and succor mechanism. In the second chapter, by elaborating openness, justice, competitiveness and fairness principles about governmental purchase, the author reveals supplier’s rights to know, to participate, to contract and to profit, and equal legal status among governmental purchase contracting parties, which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laws and rules adopting the above-mentioned principles. With such a prerequisite, the author also expounds upon setting up information exposure system and supplier admittance system of governmental purchase.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impacts of avoidance system, originated from “natural justice” rule, and scientific and perfect supervision mechanism on preventing suppliers’ rights being encroached. It triggers th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create a sound governmental purchase avoidance system and many-facet-and-fully-covered supervision mechanism. Assuming full awareness of rights and succor concepts, the fourth chapter puts emphasis on constructing a sound, transparent, fair, high-efficient succor mechanism to protect governmental purchase suppliers’ rights and ponders over creating query and compliant procedures, the most distinctive part in governmental purchase succor mechanism.
引文
著作类:
    1、[英]洛克著:《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英]阿克顿著:《自由与权力》,侯健、范亚峰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美]丹尼斯·朗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6、[美]罗纳德·德沃金著:《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7、[美]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8、[新西兰]杰里米·波普编著:《反腐策略—来自透明国际的报告》,王淼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9、程燎原、王人博著:《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孙笑侠著:《法的现象与观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4、卢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甄树青著:《论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6、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楼继伟主编:《政府采购》,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孟春主编:《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
    19、曹富国、何景成编著:《政府采购国际规范与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20、齐小乎等著:《政府采购知识读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起草小组编:《政府采购法实用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2、何红峰主编:《政府采购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23、曹富国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鸵濉罚倒ひ党霭嫔?002年版。
    24、杨之刚著:《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5、丛树海主编:《财政支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周友苏主编:《证券法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张学森、张伟弟主编:《证券法原理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论文类:
    1、孙笑侠:《契约下的行政——从行政合同本质到现代行政法功能的再解释》,《比较法研究》,1997年第3期。
    2、余凌云:《行政契约论》,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王文英:《试论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4、石东坡:《公平、效率、行政法治——行政法制现代化的价值思考》,《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3期。
    5、马永刚、潘登:《寻求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最佳契合状态——对行政合同的再思考》,《行政与法》,2003年第10期。
    6、吉龙华、杨红英:《试论行政合同的法律性质与相对人的权利救济》,《行政与法》,2002年第1期。
    7、戚建刚、李学尧:《行政合同的特权与法律控制》,《法商研究》,1998年第2期。
    
    8、吴金群:《试论政府采购中的防腐机制》,《法学评论》,1996年第1期。
    9、于安:《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合同问题》,《法学》,2002年第3期。
    10、湛中乐、杨君佐:《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4期。
    11、殷啸虎、徐平:《我国司法回避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法律适用》,2003年第4期。
    12、刘金根:《论中国行政合同的几个现实问题——新<合同法>鎏ê蟮乃伎肌罚渡蕉ㄑА罚?998年第4期。
    13、吴步钦:《公务回避:回避制度的根本》,《中国律师》,2001年第3期。
    14、吴建华、罗卜:《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哲学研究》,2003年第9期。
    15、周作翰、李风华:《从政府经济行为看地方保护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第2期。
    16、李彦:《论公平观念的价值意义》,《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
    17、陈亚东、王斌:《政府采购的经济分析与制度架构》,《思考与运用》,2002年第5期。
    18、李煜兴:《行政合同制度的比较、反思与重构》,《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19、邢鸿飞、赵联宁:《行政合同的制度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0、王海英:《由行政合同引出的思考——行政合同中的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悖论”》,《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第6期。
    21、刘尚希、杨铁山:《政府采购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中心环节》,《财政研究》,1998年第4期。
    22、马海涛:《政府采购制度定位的再认识》,《财政监察》,2002年第5期。
    23、彭志武:《对政府采购加强审计监督的思考》,《事业财会》,2003年第2期。
    
    24、李丹宇,李洪君:《关于完善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北方论丛》,1998年第1期。
    25、董颖:《对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理论与政策性思考》,《现代财经》,1999年第1期。
    26、叶青、李毅:《政府采购制度源流探析—兼论“政府集中采购”概念的使用》,《现代财经》,2002年第4期。
    27、马克勤:《政府机关 政府 法人资格》,《经济改革》,1997年第5期。
    28、张 波:《浅议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财贸经济》,2001年第12期。
    29、赵肖筠、沈国琴:《建立政府采购监督制度之构想》,《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6月。
    30、李元起:《公务回避制度的比较与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1、李卫华:《行政合同的行政性》,《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32、张庆彬、肖念华:《国外行政合同制度之比较研究》,《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33、章剑生:《论行政回避制度》,《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11期。
    34、王平:《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之比较及启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5、张善炎、李德文:《反思与重构:我国律师回避制度的缺失及克服——以回避制度的法价值为视野》,《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2期。
    36、王新红、龚蓉:《论政府采购法律关系——对中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建议》,《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37、付冷冷:《试析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4月。
    38、孙录见:《论行政合同的法律地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8月。
    
    39、王果纯:《政府采购若干法律问题研讨》,《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2年第12期。
    40、李臣:《权利意识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报》,1998年第5期。
    41、周子良、杨力:《论权利意识的培育》,《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月。
    42、焦峰:《大陆法系行政合同刍议》,《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43、于安:《市场竞争是政府采购的核心机制》,《中国财经报》,2001年第35期。
    44、颜晓岩:《政府采购供应商市场准入办法将制定》,《中国经营报》2001年11月22日。
    45、包月阳:《政府采购法遇到的挑战》,《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2月11日。
    46、杜福海、矫杨:《全国首例政府采购纠纷案为“阳光下的交易”敲响警钟》,《法律服务时报》,2002年6月21日。
    47、侯健:《三种权力制约机制及其比较》,北大法律信息网,2002年9月4日。
    48、赵佳:《论公民的行政知情权以及政府公开》,北大法律信息网,2002年7月3日。
    49、袁海勇:《小议诉讼公正与司法公正实现之辩证关系》,北大法律信息网,2002年7月3日。
    50、洪波:《政府采购与政府角色》,中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1、刘正光:《政府采购中的风险与防范》,中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2、孙晓云:《政府采购国际规则比较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3、余盛勇:《政府采购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4、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5、朱友军:《政府采购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6、刘俊海:《<政府采购法>械牧笤颉罚泄?002年6月28日。
    57、刘俊海:《<政府采购法>厥佣怨┯ι毯戏ㄈㄒ娴谋;ぁ罚泄ㄑ?003年6月15日。
    58、张照东:《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采购网,2001年6月19日。
    59、姚燕:《从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看政府采购之公益性》,中国政府采购网,2003年8月5日。
    60、陈忠生:《突破信息发布的六大瓶颈》,硅谷动力网,2003年8月6日。
    61、徐焕东:《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的问题及对策》,硅谷动力网,2003年7月21日。
    62、林为贤:《浅谈现阶段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硅谷动力网,2002年11月8日。
    63、张得让、陈金贤:《政府采购中理性政府行为的角色分析》,国匙网,2002年8月18日。
    64、姚艳霞:《日本政府采购中的质疑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匙网,2003年1月21日。
    65、民进上海市委会:《关于全面推进我市政府采购的几点建议》,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网,2003年7月18日。
    词典类:
    1、[英]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翻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