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高校办理教师教育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综合性高校办教师教育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遇到的一个既老又新的课题。它既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和方向,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对这一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利于明确新世纪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探索师资培养的新模式,而且有利于对困扰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些根本问题做出理论上的回答,为丰富高等教育理论和教师教育理论的研究做出贡献。
     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引论、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引论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与现状、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一章是综合性高校办教师教育的背景分析。本部分从国外与国内、历史与现实、外部与内部等多个角度对综合性高校办教师教育的背景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第二章是综合性高校办教师教育的现状分析。本部分主要对当前我国综合性高校办教师教育的现实状态进行具体而详实的考察,分析其实践特征,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综合性高校办教师教育的模式设计与质量保障措施,这部分也是本研究的重点。综合性高校既然要办教师教育,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并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出质量较高的师资。为此,本部分在阐述当前我国综合性高校办教师教育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办学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高校办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与几种可供选择的培养模式,并进一步论述了综合性高校办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措施。
Running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s both an old and
    new problem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a1 refOrm. It is not onIy a trend in the
    intem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deveIopment, but also a request of the social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 the critical stage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al
    refOrm fOr the present, to probe into this problem will not only help to ascertain the
    trend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to find the new mode of teacher
    education, but also help to offer theoretical answers as to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al reform, thus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n the
    theori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teacher educa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e introduction and thre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roblem, the significa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the basic content and methods of the study, etc.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of run-ning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t's an all--round analysi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home and abroad, history and
    reality, outside and inside. The second chapter 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nning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This ped mainly provides
    the concrete and detailed observation on the reality of the curren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omPressive university in our country analyses its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third chaPtef, the key ped of this thesis, is about
    the training modes and quality gUarantee measures of running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ts
    advantage to rtm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 highly qualified teachers by the creative
    training modes. For this purpos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s the training orientation and
    several selective training modes for the teacher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for running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quality guarantee measures fOr the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引文
(一)著作类
    1、张燕镜主编:《师范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版。
    2、谢安邦著:《师范教育论》,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年7月版。
    3、刘问岫主编:《中国师范教育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4、苏真主编:《比较师范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
    5、梁忠义、罗正华主编:《教师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6、成有信主编:《十国师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李友芝等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一、二、三、四册),(原)北京师范学院印行1980年版。
    8、[美]科南特著,陈友松等译:《科南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9、刘问岫主编:《当代中国师范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0、陈永明主编:《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版。
    1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编:《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第1-5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版。
    13、陆炳炎主编:《一体化: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中华民国师范教育学会主编:《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师范教育》,师大书苑民国84年版。
    15、中华民国比较教育学会、中华民国师范教育学会编:《国际比较师范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师大书苑民国81年版。
    16、钟海青、陈时见等编:《师论——多纬视角的教师透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第19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版。
    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彭时代著:《中国师范教育100年》,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年版。
    20、高等师范体制改革研究组编:《中国教师教育的新境界: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
    21、许国辉、陈培佳主编:《革新教育制度与教师教育之亚洲经验》,香港教育学院2000年版。
    22、胡艳、蔡永红编著:《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海南出版社2000年4月版。
    23、郑肇桢著:《教师教育》,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年3月版。
    24、李玢著:《世界教育改革走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二)论文类
    1、季学军:“发达国家中小学师资培养体系演变与借鉴”,《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2、周洪宇、但昭彬:“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看未来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向”,《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年第1期。
    3、张乐天:“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转换中的问题与建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4、顾明远:“师范院校的出路何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5、别林业:“中师布局调整和师范教育制度的逐步开放——关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教育研究》2000年第7期。
    6、姚转珍:“我国高师教育向何处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6期。
    7、史秋衡:“内地、香港高师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关系的比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8、古杰一、周玉辉:“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独立设置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8第3期。
    9、颜泽贤、卢晓中:“面向21世纪广东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考”,《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8第7期。
    10、马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开拓前进”,《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第1期。
    11、马钦荣、范围睿:“上海师范改革的趋势: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第5期。
    
    
    12、檀传宝:“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13、胡艳:“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深化改革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第3期。
    14、叶澜:“跨世纪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第5期。
    15、储召生:“教师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教育报》2001年12月27日。
    16、王家平、毛晓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医学院的发展定位问题初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第3期。
    17、李德仁:“综合性大学与大学教育的综合性”,《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4期。
    18、肖廷飞:“综合性大学提高师范教育水平的思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19、柳国梁:“综合性大学师范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4期。
    20、郑东辉:“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潜隐课程设计”,《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第4期。
    21、陆建洪、杜德群:“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第2期。
    22、凌舰等:“综合大学设立师范学院的可行性探讨》,《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23、时伟:“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新体系的探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第2期。
    24、沈美媛:“综合性大学举办师范教育的思考”,《江苏高教》1994年第4期。
    25、陈发美:“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走向”,《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9期。
    26、柳国梁:“论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模式的构建”,《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第1期。
    27、方洪锦、严燕:“我国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办学模式探析”,《高等教育研究》1998第6期。
    28、严燕、方洪锦等:“浅论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的特色追求”,《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29、郑东辉:“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3+1’模式利弊分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第1期。
    30、俞建伟等:“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优势与问题”,《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1期。
    3l、朱旭东:“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思考——从话语转变到制度转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9期。
    32、唐景莉:“北大教育学院挑战师范体系”,《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23日第2版。
    33、张俐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实践”,《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7期。
    34、郑师渠:“中国高师教育走向与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35、朱永新:“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模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1999年11月24日。
    36、荀渊、刘贵华:“师范教育开放化的现状与前景”,《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37、王少非:“校本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7期。
    38、丛立新、梁丽莎:“我国综合性大学参与师资培养的可行性及条件的调查及结果”,《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39、刘微:“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中国教育报》2001年12月14日。
    40、“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推进教师教育发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1年7月23日。
    41、周建民:“略论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开放型”,《理论探索》2001年第2期。
    42、柳国梁:“提高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思考”,《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43、朴雪涛:“教师工作专业化:理念与行动”,《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44、周洪宇:“世纪之交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挑战与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45、郭桂英、方洪锦:“对多学科合并大学‘综合性’的探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46、桑镛炳:“从封闭到开放:师范教育改革随想”,《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47、苏君阳、陈映清:“冲击与挑战:综合性大学与非师范类高校培养师资力量的现实基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48、张笑庸:“创造性·学术性·师范性——论创新体系下的高等师范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年7月20日。
    49、师凡:“教育部师范司提出今年工作思路”,《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23日。
    50、“北师大:非师范类专业首次超过师范类专业”,中青在线2001年6月7日。
    51、黄崴:“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52、刘捷:“趋势与前景:新世纪师范教育发展探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4期。
    53、薛天祥、张金富:“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的构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54、饶浩:“21世纪高师教育改革面临的任务”,《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55、邹海燕:“20年来美国师范教育的改革”,《教育史研究》1998年第2期。
    56、周川:“综合大学与师范教育”,《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2期。
    57、刘承波:“关于综合性高等院校办师范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58、周洪宇、金保华等:“关于进一步推进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59、“认清形势,积极进取,开创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咨询会议’综述”,华东师范大学“师范大学改革方案与发展咨询会议”秘书处组,《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60、石鸥:“契机还是危机:当前高师教育的几个现实问题”,《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61、朱旭东:“国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认可制度”,《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62、“师范淡化本色 北大却办师范”,《中国青年报》2000年10月26日。
    63、钟秉林:“师范大学转型与高师教育走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2001年10月25日。
    64、张贵新:“深化高师改革,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65、时伟:“教师专业化对策研究模式刍议”,《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望
    66、李学农:“试论师范性与教育专业学术的统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67、“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报告书”(1940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总览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139-150页。
    68、王炳照:“中国师资培养与师范教育——纪念中国师范教育100周年”,《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69、李盛兵:“珠江三角洲高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高教探索》2001年第2期。
    70、许卫平:“试论合并办学后的师范教育”,《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年第4期。
    71、谢安邦:“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72、陈永明:“新世纪的师范院校:是‘泰坦尼克’号,还是‘航空母舰’”,《教育参考》2001年第7-8期。
    73、李光亚、唐小华等:“完善主副修制,探索特区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年第3期。
    74、成有信:“教师养成方式的演变和21世纪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宏观走向”,《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75、谢安邦:“师范教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
    76、杨明全、张继玺:“教师教育: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比由之路”,《师资培训研究》2000年第3期。
    77、方洪锦、严燕:“综合性大学举办师范教育的两个问题”,《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年第4期。
    78、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目标、对策与措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79、檀传宝:“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流教师教育新体制”,《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80、林正范、贾群生:“中外师范教育与师资培养途径之比较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81、叶文宪:“高师本科向何处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82、陆文龙:“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盲区、误区、客观必然性及发展趋势”,《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年第1期。
    83、赵冬梅:“我国高师教育体制应作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84、[美]露斯·G·托马斯:“推动师范教育改革的五个条件”,曲恒昌编:《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5、周胜良、张德强:“机遇与挑战:走向21世纪的高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86、楼世洲:“试论师范教育的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87、周东明:“中学教育实际应作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88、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建立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89、叶碧:“师范院校:你将何去何从”,《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90、杨春茂:“教师资格制度对师范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中国教育报》200年5月4日。
    9l、王斌华:“师范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4期。
    92、荀渊:“国外师范教育层次结构的变革及其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93、朱旭东:“教师教育专业化与质量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8期。
    94、柳国梁:“高师教育的综合化、人文化与模式的选择”,《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95、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新世纪师范大学的使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3期。
    96、冯增俊:“当前中国师范教育世纪走向的政策分析”,第三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论文。
    
    
    97、欧用生、杨慧文:“师范教育的概念重建——师范教育改革的台湾经验”,第三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论文。
    98、李其龙:“综合性大学参与师范教育之思考”,《教育参考》2001年第2期。
    99、谢安邦:“重点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政策研究”,第三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论文。
    100、杨德广:“优化高师教育资源强化师范教育功能”,《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