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对美国文化的批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内学术界对于“杜威哲学与美国文化的关系”这一问题关注不多;尤其对于“个人主义”这一杜威哲学与美国文化共同的鲜明主题,往往是重视其“同”,忽视其“异”。若从杜威的著作中来发掘,会发现杜威的个人主义不同于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杜威哲学与美国文化的内在关系渊源于其实用主义哲学成长于美国文化这一背景,但仅从二者都重视“个体”出发片面地理解其关系显然不够;杜威在探讨怎样的“个人主义”才能真正促进个体成长和个性完善的问题上,对美国文化做出了深刻的批判。本文以杜威对“个体”的探讨为线索,深入原著,试图从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方面,重新解读杜威对美国文化的理解,意在挖掘他对美国文化的批判,由此揭示出杜威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突出特征,体现他的哲学对生活世界的重视,以期有力说明他的哲学是对美国文化的一种内在反思。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为杜威论哲学和文化的关系,探讨杜威如何在反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理解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奠定杜威哲学对美国文化内在反思的基调;第二节为杜威对美国价值观念的批判,探讨杜威如何从作为文化突出体现的价值观念的角度认识“个体”,从而展示出他对旧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批判;第三节为杜威对美国政治文化的批判,主要讨论杜威如何围绕“个体应当过怎样的生活”这一问题提出他的民主理想,进而对美国政治文化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做出批判;第四节为杜威对美国教育的批判,展示杜威以“如何培养实现民主理想的个体”这一问题为切入点,从教育是培养个性完善的个体的角度对美国教育提出深刻的批判;第五节为杜威对美国文化批判的影响,从当代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争论中反观杜威哲学所包含的社群主义的因素,以此来更深刻地理解杜威所倡导的“在共同体生活中完善个体”的含义。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ssue 'Dewey's philosophy and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civil academia. More attention focuses on the consistency than the difference especially for individualism , the clear topic for them in common. Individualism in Dewey's view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Dewey's works. Dewey's philosophy shows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background, but it's not enough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Dewey's philosophy and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ceeding from their attention on individual. Dewey criticizes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profoundly when discussing which type of individualism can promote individual and perfect personality indeed. Looking on Dewey's inquiry into individual as clue, the paper tries to unscramble newly Dewey's understanding on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values, political culture and thought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dig the criticism that Dewey holds. Therefrom, the p
    aper opens out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Dewey's philosophy as praxis and incarnates that Dewe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living world. The internal infrospection on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Dewey's philosophy has strong expression. All these efforts base on Dewey's original works.
    I will try to expound Dewey's point of view as follows:
    Section I summarizes that Dewey talks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It expounds how Dewey opposed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explains the relat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culture. This is the keynote. Section II introduces Dewey's criticism of values of the United States. We will see how Dewey understands 'individual' and criticizes value of old individualism. Section III focuses on Dewey's criticism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displays how Dewey puts forward his democracy ideal,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oblem 'which kind of life the individual should have' and criticizes of American life. Section IV discusses Dewey's criticism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ing on the question 'how to cultivate the individual to realize democracy ideal', Dewey thinks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personality. Then he criticizes current education. Section V shows the influence of Dewey's criticism of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We can see the ingredient
     of Communitarianism in Dewey's philosophy from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Communitarianism and Liberalism. So we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perfect individual in great community' more profoundly.
引文
1、刘放桐《代序:重新认识和评价杜威》,孙有中等译《新旧个人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2、本文的选题,来自于导师童世骏先生对实用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本文第二部分的写作吸收了童先生《把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的一个尝试》这篇论文中的观点;本文在第三部分的写作中,吸收了陈怡《经验与民主》这篇博士论文的一些研究成果,部分对杜威《公众及其问题》一书的引文采用了陈怡的译法;本文在第四部分的写作中,吸收了林祖贻先牛在《杜威论教育与民丰丰义》一书中对杜威“人性”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有孙有中先生《美国精神的象征》一书对笔者理解杜威哲学和美国文化有一定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前国内对实用主义研究的方向的偏差是学术界共知的,如陈元晖的《现代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哲学》。顾红亮《近20年来杜威哲学研究综述》这篇文章对80年代后我国实用主义研究作了概括,总结了学术界对杜威思想重新认识的一些重要成果。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一些著作和论文中看到对实用主义,对杜威思想的认识的偏差,如王玉樑《重读杜威》,“实用主义重物质享受,轻视理想、道德的追求,导致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空虚,……我们今天重读杜威,应该从杜威价值理论的这个缺陷及后果中吸取教训”(28页);黄明理《杜威实用主义道德选择论述评》“作为美国人民的顾问、导师和良心的杜威是如何指导美国人的”(59页);王岩《从美国精神到“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所倡导的价值准则都是立足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等等。
    4、5、6、7、约翰·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0页,第11页,第11页,第8页。
    8、10、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4页,第14页。
    9、简·杜威《杜威传》,单中惠编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70页。
    11、12、13、14约翰·杜威《确定性的追求》,傅统先译,载自《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九辑,《哲学研究》编辑部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226页,232页,227页,211页。
    15、《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孙有中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16、18、19、20、21、Intelligence In The Modern World John Dewey's
    
    Philosophy, Edited by Joseph Ratner, Copyright, 1939, By Random, 第245页,250页,247页,274页,268页。
    17、郭小平《杜威》,开明出版社1997年版,第11页。
    22、23、约翰·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3页,第319页。
    24、John Dewey,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Pragmatism, The Later Works, Vol.2,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第20页。
    25、参考童世骏《把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的一个尝试》一文中的观点,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6期,第27页。
    26、27、28、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19页,第6-7页,第4页。
    29、约翰·杜威《杜威五大讲演》,胡适口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6页。
    30、31、《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孙有中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81页,81页。
    32、33、34、35、36、39 Intelligence In The Modern World——John Dewey's Philosophy, Edited by Joseph Rather, Copyright, 1939, By Random House, Inc.第405页,第406页,第413页,第408页,第408页,第415-416页。
    37、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12页。
    38、《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孙有中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91页。
    40、参考了徐贲先生《民主社群和公共知识分子:五十年后说杜威》中的观点。
    41、42、43、44、45、46、47、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页,第43页,第43页,第44页,第45页,第51页,第45页。
    48、49、50、51、John Dewey, The Public andlts Problems, The Later Works, Vol.2,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8, P319, P330, P330, PP323-324, 采用陈怡的译法。
    
    
    52、53、John Dewey,Creative Democracy—The Task Before Us,转引自陈怡《经验与民主——杜威政治哲学基础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页,第123-124页。
    54、60、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页,第155页。
    55、56、57、58、64、65、70《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等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4页,第156页,第159页,第348页,第345,346页,第347页,第3页。
    59、77、滕大春《美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38页,第538页。
    61、约翰·杜威《人的本性》,转引自杜祖贻《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62、63、约翰·杜威《人性与行为》,傅统先译,载《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八辑,《哲学研究》编辑部编,第66页,第67页。
    66、67、72、75、76、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页,第251页,第11页,第348页,第347页。
    68、69、73、74、The Philosophy of Dewey, edited by John J McDemot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p.443, p10, p445, p10.
    71、约翰·杜威塔夫茨《伦理学》,转引自林祖贻《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78、康马杰《美国精神》,南木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46页。
    79、88、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第127页。
    80、查尔斯泰勒《可靠性伦理学》,转引自戴震《查尔斯·泰勒对自由丰义的批判》,载《学科前沿》1997年第5期,第44页。
    81、83、84、Michael Sandel"Justice and The Moral Subiect",转引自韩震 李伟《桑德尔对罗尔斯“自我”概念的批判》,载《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第30页,第31页,第32页。
    
    
    82、85、John Dewey, 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 The Later Works, Vol.2,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Press, 1988, P329, P331.
    86、胡艳蓓《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载《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87、A·J·Ayer: "The Origins 0fPragmatism", 转引自王成兵《杜威哲学的复兴及其原因》,载《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第23页。
    89、John Dewey,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Pragmatism, The Later Works, Vol. 2,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第20页.
    90、童世骏“中国应创造地借鉴西方经验——访美国哲学家理查德·波恩斯坦教授”,http: //www.csdn618.com.cn/luntan/China/June 15,2002.
    1、约翰·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2、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3、约翰·杜威《确定性的追求》,傅统先译,载自《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九辑,《哲学研究》编辑部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4、约翰·杜威《人性与行为》,傅统先译,载自《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八辑,《哲学研究》编辑部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5、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约翰·杜威《自由与文化》,傅统先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7、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孙有中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9、《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等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10、Intelligence In The Modern World——John Dewey's Philosophy, Edited by Joseph Ratner, Copyright, 1939, By Random House, Inc.
    11、The Philosophy of Dewey, edited by John J McDemot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12、John Dewey, 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 The Later Works, Vol. 2,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Press, 1988.
    1、陈怡《经验与民主——杜威政治哲学基础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王守昌 苏玉昆《现代美国哲学》,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罗志野《美国文化和美国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林祖贻《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孙有中《美国精神的象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王玉樑《追寻价值——重读杜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陈亚军《哲学的改造——从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理查德·舒斯特曼《哲学实践》,彭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1、孙有中《杜威对美国资本主义出路的探索》,载《美国研究》,1999年第4期。
    2、徐贲《民主社群利公共知识分子:五十年后说杜威》,载《开放时代》,2002年第4期。
    3、童世骏《把事实和价值统一起来的一个尝试》,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6期。
    4、童世骏《科学与民主的和谐相处何以可能?》,载华东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网站,www.nousland.net,教师著作部分。
    5、王成兵《杜威哲学的复兴及其原因》,载《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
    6、黄明理《杜威论道德与人性》,载《学海》,1998年第1期。
    7、朱国仁《民主主义理想与教育》,载《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8、张国庆《试论美国文化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载《北方论丛》,2000年第1期。
    9、陈悦《论杜威教育哲学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基础》,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
    
    年第5期。
    10、胡艳蓓《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载《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11、韩震李伟《桑德尔对罗尔斯“自我”概念的批判》,载《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12、戴震《查尔斯·泰勒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载《学科前沿》199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