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安全关系格局演进的影响因素和模式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冷战后,安全作为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头等政治”(High Politics)的重要
    性在亚太地区日益凸显。涉及安全的诸多事务中,最为各国关注并与各国切身
    利益紧密相关的是,未来这一地区各种安全问题将在何种安全秩序下解决,而
    这一秩序取决于未来亚太主角们形成怎样的安全关系格局。本文首先从亚太安
    全格局演化的历史进程入手,总结其演化的特点与规律,同时分析了当前亚太
    安全格局的构成情况。在影响亚太安全格局演化的众多因素中,选择了主角的
    行为因素来考察未来在亚太可能出现的安全结构,并据此,提出了亚太的三种
    安全格局模式:支配型霸权格局;战略协作型力量均衡格局;合作型共同安全
    格局。在对三种格局模式的构成、运行机制、理论基础和现实性分析的基础上,
    并结合模式选择的动力系统分析,预测亚太将在新世纪初,形成霸权主导下的
    力量均衡格局。本质上,这仍属于一种均势系统,但它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After the Cold War, security as High Politics of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s importance becomes prominent increasingly
     in Asia acific area. Among the various security affairs, what every
     country follows with the most interest is that in what kind of order the
     security problems in this area will be resolved, while this order is
     decided by what kind of security structure will form in the future. The
     thesis start with history of evolution of Asia acific security structure,
     summarize its characteristic and law, and analyses the constituents of
     present Asia acific security structure. And then, it analyses the
     leading role action factors to observe the security structure that will
     probably form in Asia acific, on these grounds, it put forward three type
     of security structure pattern of Asia acific.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constituent, security regi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objective reality,
     and combining analysis of motive force system of pattern choice, it
     forecast that Asia acific will form Balance Of Power Structure under the
     Hegemony Dominance at the beginning of new century. Essentially, this
     structure is part of balance of power system, but it will be given a new
     meaning.
引文
[1] 《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 学苑出版社 1997年五月第一版 P7
    [2] 《中华实用词典》 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第一版
    [3] 《朗文英汉双解活用词典》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4] Stephen D.Krasner.ed. International Regime(Ithaca and London:Cornen University Press.1983) P.1
    2. 亚太安全格局的历史和现实
    [1]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中译本,第一卷,P371
    [2] 毛泽东主席1950年10月28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讲话
    [3] 沼泽雅英:《亚太地区的日本》,转引自《世界经济增刊》,1981年第4期
    [4] 三原则:即美国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 施、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
    [5] 陈峰君:《新旧之交的亚太格局》,载于《外交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P53-57
    [6] 参见黄硕风:《国家盛衰论》 湖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王诵芬:《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 湖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7] 阎学通:《中国与亚太安全-冷战后亚太国家的安全战略走向》 事实出版社1999年 版P6
    [8] 王诵芬:《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 湖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版 P183-418
    3. 亚太安全格局发展变化的因素分析
    [1] 阎学通 等著:《中国与亚太安全-冷战后亚太国家的安全战略走向》, 事实出版社 1999年版,P142
    [2] 金应忠 倪世雄著:《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版, P253
    [3] 刘劲松:《亚太和平的阴影》,载于《世界军事》1998年第3期,P19
    [4] 石泽:《俄罗斯在亚太战略地位的变化及影响》,载于《国际问题研究》1995年第2期, P2
    [5] 《江泽民在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演讲》,载于《人民日报》1996年4月26日
    [6]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15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7] 叶利钦总统对俄罗斯外交部领导人的专题报告:《俄罗斯在多极化世界形成时期的地位和 作用》,俄塔社1998年5月12日
    [8] 《中俄联合声明》,载于《人民日报》1996年4月26日
    [9] 《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载于《人民日报》1997年4月24 日
    [10] 1994年7月25日东盟地区论坛首届会议主席声明
    
    
    [11] 法新社雅加达1996年7月23日电
    4. 亚太安全格局的未来(2010-2020年)模式探索
    [1] 据《简氏防务周刊》等资料,美国2000年军费开支约2900亿美元,是德法英意日印中 俄的1. 5倍.
    [2]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第-版,P596
    [3] Saul B.cohen, Geography and Politics in a World Divide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4] Mahan,The Problem Of Asia,(伦敦:桑斯彭劳和马尔斯顿出版公司1898年出版), 转引自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P46
    [5] [美]保罗.肯尼迪著,劳垅等译:《没有永久的霸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第 550页
    [6] [美]威廉.奥尔森 戴维.麦克莱伦 弗雷德.桑德曼编:《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P249
    [7] [美]詹姆斯.多尔蒂 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 出版社1987年10月第-版,P35
    [8] 金应忠 倪世雄著:《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版, P252
    [9] [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 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P37
    [10] 《环球时报》,2000年4月7日第11版
    [11] Phil Williams,Multilateralism: Critique and Appraisal, in Michael Brenner,eds., Multilateralism and Western Strategy,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95,P.211
    [12] John Ruggie, Multilateralism Matters,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2, P.10-25
    [13] 简单来讲,“蝴蝶效应”是指细微因素的改变引起最终结果的巨变.用科学的语言说, 就是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详见黄硕风:《国家盛衰论》, 湖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 一版,P45
    [14] 袁明 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版,P54
    [15] [美]威廉.奥尔森戴维.麦克莱伦弗雷德.桑德曼编:《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P250
    [16] Arthur Lee Burns, “From Balance to Deterrence:A Theoretical Analysis,” World Politics,IX (July 1957) . 转引自[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争 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10月第-版P38 5. 结语-对中国安全战略的思考
    [1] 迟浩田在美国防大学发表的讲演,《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2日
    [2] 钱其琛在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会议上发言:《阐述中国对亚太安全问题政策》,《人民日报》 (海外版),1994年7月26日
    
    
    1. 《列国争雄与亚太安全》王德华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 《中国与亚太安全-冷战后亚太国家的安全战略走向》 阎学通 等著 事实出版社 1999年版
    3. 《中国国家利益分析》 阎学通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金应忠 倪世雄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
    5.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美]詹姆斯.多尔蒂 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 世 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
    6. 《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美]威廉.奥尔森 戴维.麦克莱伦 弗雷德.桑德曼编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版
    7. 《转换中的世界格局》 杜攻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7月第-版
    8. 《国家盛衰论》黄硕风著 湖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9. 《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王诵芬著 湖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10.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塞缪尔.亨廷顿 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1. 《国际战略论》余起芬 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 《大棋局》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3.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王逸舟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 《当代国际政治析论》王逸舟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美] 罗伯特.吉尔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6. 《国际安全警示录》 李少军 著 金城出版社1997年版
    17. 《霸权的兴衰》 刘靖华 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18. 《大国的兴衰》 [美]保罗.肯尼迪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
    19. 《现实主义:西方行为的根源》 李小兵 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0. 《长城与空城计-中国对安全的寻求》 [美] 安德鲁.内森 罗伯特.罗斯著 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21. Mortimer B.Zuckerman, A Second American Century, Foreign Affairs, May/ J1me 1998
    22. Internrnational Security,Spring, 1993
    23. C.Kindleberge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1929-193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24. Harvey M.Sapolsky, Eugene Gbolz,and Allez Kaufman, security Lessons from the Cold War, 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