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育权的理论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些年来,社会上有关生育权的案件与纠纷不断地增多,有丈夫起诉妻子侵害其生育权的,也有夫妻共同起诉医疗机构的,更有死刑犯的妻子要求允许本人借助人工授精怀上丈夫的孩子等等。生育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人们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
     生育权的问题,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对此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仍然充满争议,包括生育权的性质问题、生育权的内容问题、生育权的主体问题、生育权的实现形式问题、生育权的制度控制问题等理论领域均没有达成基本共识,以及生育权的权利基础等深层次的理论命题,对以上诸问题笔者认为十分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从生育权保障范围的扩展这一基本视角切入进行研究,目前在国内同类研究中仍具有一定新意。在笔者看来,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与医疗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以身份权制度来保障生育权的制度设计已无法适用现实的要求,应当从人格权的角度加以保障,从这种角度来讲,生育权的性质从身份权转向人格权的趋势所反映的乃是生育权主体的扩展与新兴生育技术的产生所引发的社会现实需要,因而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也符合人类社会多元文明的发展特征。
The concept of birth as referred in sociology is such a human deed or universalsocial phenomenon,as the sociality of human birth deed radically distinguishes itselffrom other animal’s proliferation behavior. Therefore,from a philosophyperspective,the extension of human freedom is a consequent trend and this freedomwill finally be transferred into a legal right and this birth right will historically bedeveloped from its obligation stage to its right stage. The birth liberty,as a legalconcept,is a human cognition of its birth deed and this cognition will ceaselesslyrealize its universal improvement. In this article,an inspection on the birth libertyprotection is expended under the guide of this core-thinking so described as birthliberty scope extension.
     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nsion and property of birth right with asignificant emphasis on its property dispute. The author deems that birth right existingin reality can constitute three kinds of right i.e human right,right entitled byconstitution and legal right. Birth right as one kind of human rights,serves a valuedeclaration function while its constitutional property provides legitimacy justice for itslegal protection. As a legal right,birth right was mainly deemed as a identity right oftradition and its core function is to sec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within afamily which is a cell of the society and reveal the value of nature birth.
     The secon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key component of birth right which include3 parts including the subject of birth right,the content of birth right and the legalrelationship of birth right. The author emphasize to distinguish the general subject ofbirth right from the special subject of birth right and distinguish positive subject frompassive subject in pursuant to the general subject theory. As for the content of birthright,the author deems it contains three parts of right function that is birth liberty (can be detailed into birth self-determination and birth self-realization),birthequity and birth protection.
     The third part mainly discusses birth right of six special subjects including singlefemale group,single male group,homosexual group,mental handicap group,thecondemned group as well as the re-married couples.
     The fourth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birth right under the new-developed birth pattern. The author focuses his discussion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birth right under such different birth patterns as hetero-generous medium artificialinseminations,surrogate births and clone generation. Traditionally,a couple usuallyadopt natural birth pattern in its reproduction process. However,many artificial birthpatterns are developed thanks to the medical technology progress of the modernsociety.
     As a consequent of the social concept removal and medical technologyprogress,the traditional birth right protection system design which is secured by itsidentity right system can no longer meet the current social requirement. The birth rightprotection should be addressed from an individual perspective. In this respect,thetrend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perty of birth right from identity right to individualright reflects the extension of birth right subjects and the reality social need triggeredby new-developed bearing technology and has a positiv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引文
1仅研究生论文而言,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包括四川大学法学院胡冠军的《论生育权》(2002年)、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石悦的《论生育权》(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单陶俊的《论生育权》(2004年)等多篇论文。
    1[美]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王守昌、戴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1-92页。
    1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4-80页。
    2[美]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6页。
    3范进学:《权力概念论》,《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2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第42页。
    3刘亮:《论生育权的历史演变及其性质》,《淮海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1刘永霞:《论我国法律对生育权的保障问题》,《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1阳平、杜强强:《生育权之概念分析》,《法律适用》2003年第10期。
    2吴洁:《单身女性生育权问题研究》,《科技信息》2006年第2期。
    3李宏规、杨胜万:《生育权利和义务问题》,《人口研究》2003年第1期。
    1张显明、周伟:《独生子女家庭二胎政策与生育权平等保护》,《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一期。
    1张燕玲:《生育自由及其保障范围——兼论人工生殖的理论基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2冉艳辉、洪兵:《对生育权的法律思考》,《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王虎、范学谦:《论生育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1年第2期。
    2张作华、徐小娟:《生育权的性别冲突与男性生育权的实现》,《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
    1王之、强美英:《夫妻生育权平等的冲突及其法律思考》,《医学与哲学》2007年第10期。
    2许志伟:《自由、自主、生育权与处境论》,《医学与哲学》2000年第3期。
    1王之、强美英:《夫妻生育权平等的冲突及其法律思考》,《医学与哲学》2007年第10期。
    1付翠英、李建红:《生育权本质论点与梳理》,《法学杂志》2008年第2期。
    1张翔:《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王海波:《浅谈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效力》,《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3王光辉:《论宪法上的未列举权利》,《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1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
    2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0页。
    3梁慧星:《民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页。
    4罗思荣:《论配偶权的性质与内容》,《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5杨金颖:《关于生育权问题的思考》,《前沿》2004年第4期。
    1许莉:《供精人工授精生育的若干法律问题》,《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王虎、范学谦:《论生育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1年第2期。
    1蔡德仿、黄雪英:《生育权之法律思考》,《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正如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九条所言,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时,要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蔡德仿、黄雪英:《生育权之法律思考》,《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杨发祥、张飞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的法制化进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
    1《女博士遭遇生育危机》,《北京青年报》2004年5月10日第5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
    1程宗璋:《生育法律规范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立法研究过程》,《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1[丹麦]卡特琳娜,托马瑟夫斯基:《人口政策中的人权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第83页。
    1有的国家制定优生保健法,将优生绝育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如1990年修订的《日本优生保健法》的第二章优生手术(以下简称《日本法》);有的就优生绝育专门立法,如1992年的《美国芝加哥模范优生绝育法》(以下简称《芝加哥法》)。分析这两部立法可知:(1)优生绝育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有遗传
    1康朝晖:《关于征收社会抚养费规定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3期。
    1纪学勇、胡燕萍:《浅析非法生育与社会抚养费征收》,《人口与经济》2006年第1期。
    1冯建妹:《生殖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民商法论丛》,第8卷第87页。
    2冯建妹:《生殖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民商法论丛》,第8卷第87页。
    1廖雅慈:《人工生育及其法律道德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56-57页。
    1参见《各国法律信息》,《国外法学》,1985年第2期。
    2杨成龙、焦川之:《人工授精引起的法律问题》,《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5期。
    3参见《各国法律信息》,《国外法学》,1985年第2期。
    1许莉:《供精人工授精生育的若干法律问题》,《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李炜:《代孕服务公开化幕后》,《记者观者》2006年第2期。
    2叶剑、吴敏:《代孕技术的伦理和法律反思》,《河南医学研究》2006年第6期。
    3聂虎臣、陶辉:《代孕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叶剑、吴敏:《代孕技术的伦理和法律反思》,《河南医学研究》2006年第6期。
    1肖华林:《代孕合同之法律问题探微》,《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张燕玲:《论代孕母的合法化基础》,《河北法学》2004第6期。
    2张燕玲:《论代孕母的合法化基础》,《河北法学》2004第6期。
    1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6页。
    2肖华林:《代孕合同之法律问题探微》,《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胡廷松、汪琴:《代孕生育法律问题初探》,《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魏振瀛:《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66页。
    1张威、杜文俊:《人工生殖的基本法律问题探究》,《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陈晖、岑雅衍:《法律如何面对“克隆人”》,《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7年第1期。
    1单国君:《对我国人工授精的立法思考》,《现代法学》1991年第2期。
    1相关论述参见陈祥建:《质疑单身女性生育权》,《法学杂志》2003年第9期;蒲方合、唐北祥:《质疑单身女性生育权》,《牡丹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1参见汤擎:《单身女姓生育权与代际平等》,《法学》2002年第12期;刘志刚:《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合法性——兼与汤擎同志商榷》,《法学》2003年第2期。
    1罗襄珑:《男性公民是否享有生育权》,《广东公安报》2000年8月24日第003版。
    1寇学军:《关于死刑犯生育权问题研究》,《河北法学》2003年第5期。
    2焦少林:《试论生育权》,《现代法学》1999年第6期。
    1邢玉霞:《我国同性恋者生育权及其限制》,《法制与经济》2002年第1期。
    2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1详细内容参见《南方周末》2005年6月9日报道。
    1王加昌:《智力障碍者的生育权问题之探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第6期。
    1张学军:《对于弱智女性实施强制性绝育的民事法律制度研究》,《当代法学》2006年第5期.
    2邱仁宗:《生命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页。
    1朱建忠:《论罪犯的生育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2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
    [5]《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复函》(1991年7月8日);
    [1]邱仁宗:《生命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丹麦]卡特琳娜,托马瑟夫斯基:《人口政策中的人权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4]顾宝昌:《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国际观点与动向》,中国人口出版社1996年版;
    [5]廖雅慈:《人工生育及其法律道德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6]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7]魏振瀛:《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卓冬青、刘冰:《婚姻家庭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冯建妹:《生殖技术的法律问题研究》,《民商法论丛》第8卷;
    [1]杨成龙、焦川之:《人工授精引起的法律问题》,《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5期;
    [2]许莉:《供精人工授精生育的若干法律问题》,《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张威、杜文俊:《人工生殖的基本法律问题探究》,《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4]程宗璋:《生育法律规范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立法研究程》,《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5]王虎、范学谦:《论生育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1年第2期;
    [6]朱建忠:《论罪犯的生育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2期;
    [7]汤擎:《单身女姓生育权与代际平等》,《法学》2002年第12期;
    [8]彭心倩:《男性生育权问题探讨》,《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9]刘志刚:《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合法性——兼与汤擎同志商榷》,《法学》2003年第2期;
    [10]寇学军:《关于死刑犯生育权问题研究》,《河北法学》2003年第5期;
    [11]陈祥建:《质疑单身女性生育权》,《法学杂志》2003年第9期;
    [12]张燕玲:《论代孕母的合法化基础》,《河北法学》2004第6期;
    [13]胡廷松、汪琴:《代孕生育法律问题初探》,《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4]聂虎臣、陶辉:《代孕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5]康朝晖:《关于征收社会抚养费规定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3期;
    [16]蒲方合、唐北祥:《质疑单身女性生育权》,《牡丹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17]蔡德仿、黄雪英:《生育权之法律思考》,《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8]张学军:《对于弱智女性实施强制性绝育的民事法律制度研究》,《当代法学》2006年第5期;
    [19]纪学勇、胡燕萍:《浅析非法生育与社会抚养费征收》,《人口与经济》2006年第1期;
    [20]肖华林:《代孕合同之法律问题探微》,《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21]黄志熊:《略论男子生育权》,《福建法学》2007年第4期;
    [22]张作华、徐小娟:《生育权的性别冲突与男性生育权的实现》,《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
    [23]王之、强美英:《夫妻生育权平等的冲突及其法律思考》,《医学与哲学》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