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物质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首要内容和主要组成部分,其測度指标具有多元性,其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指标是生活水平指标,一般用人均收入水平的增K率来苻代。具体到农民的物质利益,一般也用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来衡量。改芊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W改革发展的长期实践中,对农民物质利益问题一贯予以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既蕴含着许多基于新的实践而生成的新理念、新观点,从而体现出其现实创新性,也承接了古今中外许多有价值的相关思想理论,从而体现出其历史继承性。中国共产党农民物质利益思想的理论渊源表现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物质利益理论,主要包括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理论、实现;r农结合与城乡协调的理论、H家对农民予以经济资助的理论、促进农民合作化的理论等;二是国外解决农民物质利益问题的理论与经验,主要体现在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传统农民、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
     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共产党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是R趋深化、与时俱进的:为了解除广大农民生活上的严重困苦,屮国共产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了以保障农民温饱为主旨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随着农村脱贫目标的基本完成和农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以实现农民小康为主旨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鉴于农民小康总体实现后农民贫富差距的空前凸现,中国共产党自本世纪以来形成了以ia求农民共富为主旨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在每一时段,中国共产党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相应举措。
     中M共产党农民物质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农民物质利益的战略价值的思想,解答了"为什么"实现农民物质利益的问题;二是关于农民物质利益的实现路径的思想,解答了"怎么样"实现农民物顶利益的问题。关于农民物质利益的战略价iff,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是多角度、多层面的,视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维护全H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环节和应对国际人权斗争的必然举措。关于农民物质利益的实现铬径,屮国共产党的基本思路是"加减并用"。所谓"加",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收入总量,这主要依赖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三个途径:所谓"减",即减轻农^负担。
     对中国共产党农民物质利益思想的评析应恪守求真务实的基本原则、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地进行,既不应为之涂脂抹粉,更不应对之无端指责,而是应当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与局限,并就此进行善意而中肯的建言献策。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重大创新,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良好效应。但由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农民大国里,彻底解决九亿农民的物质利益问题确非易事,因而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上,也总是闪露出一些不足与缺憾,主要是:从思想的生成上看,应急性有汆而前瞻性不足;从思想的内涵上着,针对性有余而系统性不足:从思想的践行上看,宣示性有余而实效性不足。鉴于此,在末来的发展完善中,理应重点强化三个环节,即:及时体察农民的利益关切,增强思想的前瞻性;全面应答农民的利益诉求,增强思想的系统性;强力构筑农民的利益保障,增强思想的实效性。
The material interes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and the main part of the economicinteersts. The measurement indices of the material interests are diverse, in which the mostcommonly used and important one is living standard which is otfen symbolized by per capitaincome growth rate. As far as farmers' material interests are concerned, their income level andmateiral living standard otfen act as the measure. Since the erform and opening up, Oi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been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farmers' mateiral interests in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rural erofrm and development. Besides, a porfound thought on farmers'mateiral interests has formed on this basi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PC's thought on farmers' material interests not onlypossesses new concepts and new ideas generated in new practice, which reflects innovativeness,but aJso inherits a lot of valuable ideology and theory rfom ancient times to now home andabroad, which reflects historical inheritance. Theoretical origin of CPC's thought on farmedmaterial interests i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two basic aspects: one is the theory of farmers'mateiral interests rfom the classic of Marxism wirters; the other is the theory and expeirence ofsolving farmers' mateiral interests problems abroad. The former aspect mainly includes theory ofstrengthening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theory of combining workers and peasantsand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ory of giving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farmers andtheory of promoting fanners' cooperation. The latter aspect includes suppotring and protectingagircultur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transformingtraditional farmers and actively developing rural cooperatives and so 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PC's thought on farmers' material interests isincreasingly deepened and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seirous living hardshipof the majoirty of farmers, in the1980s, CPC generated thought to guarantee farmers adequatefood and clothing. With basic accomplishment of abolishing povetry in rural areas and solution'of meeting farmers adequate food and clothing need, in the1990s, CPC generated thought toachieve farmers1well-off state. Consideirng that wealth gaps among farmers are apparentlyshown atfer achieving farmers' well-off state, CPC has genearted thought to pursue farmers'common prospeirty since the curernt century. In each peirod, CPC has adopted effectivemeasures.
     The basic content of CPC's thought on farmers' material inteersts can be generalized into two aspects: one is the thought on strategic value of farmers' mateiral interests,which answerswhy to realize fanriers' material interests. The other is the thought on paths of realizing farmers''mateiral inteersts,which answers how to realize farmers mateiral interests. CPC's understandingof startegic value of farmer;' material interests is rfom vairous aspects. The strategic value is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promo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ruling position, the mateira] basis ofsafeguarding social stability, the key segment of highlighting socialist supeirority and theinevitable measure of tacklin'g the intenrational struggle for human irghts, CPCs basic idea onthe path to realize fanners圍material inteersts is "addition"and "reduction"."Addition" is toexpand channels of increasing fanners' income and to enhance farmers' total income,which canbe attained mainly by advancing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speeding up agirculturalmodernization and tarnsferring rural surplus laborers. The so-called "reduction" is to reducefarmers*burdens.
     Th'e assessment of CPCs thought on farmers' material interests should abide by the basicprinciple of pragmatic,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out any subjective bias-Neither should theassessment be whitewashed, nor should it be falsely accused. The assessment should fully aiffrmit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truly point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limitations, and offer petrinentsuggestions. Doubtlessly, CPC's thought on farmers1material interests not only makes geratinnovation in theory but also brings a good effect in practice. However, to completely solve theproblems of the material interests of900million farmers is a difficult task in the economicaJlyand cuIturaHy backward China wheer farmers make up the majoirty. Therefore, there are alwaysshortcomings in CPC's thought on fanners' material interests. From the geneiation of thoughtperspective, it can fully deal with emergencies but lacks forward planning; rfom the connotationof thought perspective, it is well targeted enough but not systematic; from the implementing ofthought perspectivev, it is declaratory enough but not effective. Gien that, three aspects shouldbe strengthened in futur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First, farmers' inteersts and concernsshould be timely observed to be moer forward-looking. Second^fanners1interests appeal shouldbe comprehensively responded to ot be more systematic. Third, farmers1interests should beforcedly safeguarded to be moer effective.
引文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8.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7.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0-121.
    ①[英]莫里斯·布洛克.冯利等译.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25.
    ②翟文明,李冶威.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833.
    ③于光远.经济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896.
    ④卢荣善.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换[J].经济学家,2006(6).
    ①洪远朋,高帆.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8(2).
    ②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4.
    ③李淮春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376.
    ④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53.
    ⑤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7.
    ⑥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1.
    ⑦洪远朋.经济利益关系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
    ⑧[捷]奥塔·锡克.王福民译.经济·利益·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6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②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8-70.
    ③洪远朋等.社会利益关系演进论――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1.
    ①洪远朋.经济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41.
    ②郝云.利益理论比较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
    ③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3-84.
    ④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55.
    ⑤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1.
    ⑥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55.
    ①[捷]奥塔·锡克.王福民译.经济·利益·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00.
    ②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4.
    ③余政.综合经济利益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55.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2.
    ⑤洪远朋等.社会利益关系演进论――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84-486.
    ⑥洪远朋,高帆.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8(2).
    ⑦孔爱国,邵平.利益的内涵、关系与度量[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7(4).
    ①孔爱国,邵平.利益的内涵、关系与度量[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7(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②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06.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
    ①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9.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41.
    ③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0.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51.
    ③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39.
    ④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6.
    ⑤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76.
    ⑥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8.
    ⑦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83.
    ⑧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
    ⑨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9.
    ⑩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①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77.
    ②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80.
    ③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1.
    ④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6.
    ⑤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07.
    ⑥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07.
    ⑦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06-107.
    ⑧董边.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63.
    ⑨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262.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90.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715.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713.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2.
    ①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77.
    ②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84.
    ③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1.
    ④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53-354.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9.
    ⑥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7.
    ⑦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0.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0.
    ②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89.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2.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4.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9.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0.
    ①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②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58.
    ③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58.
    ④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59.
    ⑤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5.
    ①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27.
    ②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97.
    ③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30.
    ④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3.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0-501.
    ②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3.
    ③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9.
    ④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9.
    ⑤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0.
    ⑥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56.
    ⑦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8.
    ①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76.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
    ③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75.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
    ⑤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450.
    ⑥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524-525.
    ⑦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8.
    ⑧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529.
    ⑨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7.
    ①董辅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99.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7-678.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2-503.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8.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9-500.
    ①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92.
    ②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0.
    ③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8.
    ④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7.
    ⑤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3.
    ⑥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8.
    ①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1957.75.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8.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0.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1.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2.
    ⑥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6.
    ⑦徐黎.论毛泽东股份合作经济思想的科学性[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1).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
    ②主要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①林凤.国外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6(73).
    ②曾健民.发达国家农民增收政策及效果评价[J].经济纵横,2002(7).
    ①课题组.国外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做法、原因及借鉴意义[J].农业经济问题,2002(1).
    ②何菊芳.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M].上海:三联书店,2005.218-219.
    ③叶堂林.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问题研究[J].求索,2004(11).
    ①张兴华.从国外经验看中国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4(81).另需指出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就业总人口中的比重的下降,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比如,农业人口比重由70%左右下降到20%所花的时间,日本为83年(1887-1970),美国为90年(1820-1910),法国为99年(1866-1965),瑞典为110年(1840-1950),丹麦为159年(1801-1960)。参见戎殿新,司马军.各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149.282.
    ②以圈地运动为主要特征。
    ③李少元.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5(7).
    ④李仙娥,王春艳.国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几种模式[J].农村工作通讯,2006(3).
    ①主要指管理和组织生产的创新能力。
    ①刘志仁.日本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北京观察,2001(7).
    ②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20世纪70年代韩国农村现代化之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
    ③于恒魁,王玉兰.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4).
    ④于恒魁,王玉兰.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4).
    ①[法]孟德拉斯.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73.
    ②[美]西奥多W舒尔茨.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5.
    ③江建飞,廖红丰.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增加农民收入[J].北方经贸,2006(2).
    ④陆慧.人力资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探讨及验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
    ⑤王希文.西方经济学中的几个理论对我国农民增收的启示[J].调研世界,2009(10).
    ①江游,孙友然.中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②[美]道格拉斯·C·诺思.刘守英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5.
    ①[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布鲁斯·赫里克.张欣译.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30.
    ②徐旭初,吴彬.新情势下合作社会主义何以持续?[J].社会主义研究,2009(2).
    ①胡宗山,付强.国外农村合作社:历史、经验与借鉴[J].社会主义研究,2006(5).
    ①刘志仁.日本农协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1996(1).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5.
    ②陈锡文.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3.
    ①侯石安.涵养农业强壮基础——论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4).
    ②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24.
    ③武力,郑有贵.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政策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602.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6.
    ⑤侯石安.涵养农业强壮基础——论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4).
    ①郑有贵.农业养育工业政策向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转变——“取”“予”视角的“三农”政策[J].中共党史研究,2007(1).
    ②吴象.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步[J].中共党史研究,1996(3).
    ③周志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业发展道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324.
    ④李忠杰.邓小平农村建设理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2-13.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8.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1-32.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4.
    ④傅上伦等.告别饥饿197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5.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91.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17.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65.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24.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31-332.
    ③后来,中央接受了198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建议,决定今后不一定年年都搞“一号文件”,而是需要发什么文件就发什么文件,要加强农业立法,以法律化代替年年等政策。
    ④武力.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三次农民浪潮[J].河北学刊,2005(5).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70.
    ①江总书记视察农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16.
    ②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2.9.
    ③李昌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67.
    ④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910.
    ⑤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911.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12.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8.
    ④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903.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3.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7-38.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
    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9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54-255.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2.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4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4-35.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5.
    ③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58.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27.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28.
    ⑥侯石安.涵养农业强壮基础——论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4).
    ⑦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281.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1—252.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9.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63.
    ①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553.
    ②牛若峰等.中国经济偏斜循环与农业曲折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58-59.
    ③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87.
    ①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87.
    ②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1.
    ③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88.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89.
    ②董辅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41.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8.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6.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12.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18.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62.
    ②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8-10-19.
    ①此前,国家统计局于1991年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就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确定了16项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恩格尔系数50%;成人识字率85%;人均预期寿命70岁;婴儿死亡率3.1%;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电视机普及率100%;森林覆盖率15%;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②鉴于城市与农村存在较大差别,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提高程度,制定出城镇标准和农村标准作为全国标准的细化和补充。
    ③另外,全国统一采用这些衡量指标,似乎也未充分顾及各地农村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的现实国情。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0.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1.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2-213.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①江泽民.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N].经济日报,1991-8-8.
    ②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7-28.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33.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中央卷(中)[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850.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5-116.
    ①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61.
    ②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66.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①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68-169.
    ②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83.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2.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32.
    ③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19.
    ④李茂岚.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127.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02.
    ①李文学.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十大问题解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37.
    ①万宝瑞.农民减负的历程与前瞻[J].求是,2009(3).
    ②“三提五统”分别指村级的三项提留款(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和乡级的五项统筹款(计划生育、民兵训练、乡村办学、修建道路、优抚款),其实质是农民负担的具有税收性质的农村公用事业建设费用。“三提五统”成为当时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收入来源。
    ③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37.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6.
    ①江泽民.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N].人民日报,1997-1-6.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77.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7.
    ②江泽民.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N].人民日报,1997-1-6.
    ③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9-18.
    ④江泽民.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N].人民日报,1997-1-6.
    ⑤同期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
    ⑥“这种努力”是指农村的扶贫开发。
    ①王均伟.消除贫困:治国安邦的大事——江泽民扶贫攻坚思想研究[J].党的文献,2011(3).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72.
    ③如果按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研究人员组成的课题组确定的16项指标综合测算,到2000年全国的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但有3个指标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实现了85%;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只实现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只实现了80%。其余13项指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而未达标的这3项指标都是由于农村发展不足所导致的。参见朱剑红.全面小康什么样[N].人民日报,2002-11-18.
    ①1997-2002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4%左右,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8%;农民人均收入增长365.5元,而城镇居民收入却增长2540元,农民5年增加的收入,尚不及城镇人口居民1年增加的收入。参加曾业松.关键时期关键问题[M].新华出版社,2007.17.
    ②邱晓华.必须切实解决农民“买不起”的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2(1).
    ③课题组.正视现实,反思差距[J].调研世界,2000(10).
    ④邱晓华.必须切实解决农民“买不起”的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2(1).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2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688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2262元,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3.3倍,而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扩大到了3.6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326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11855元。
    ①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83-184.
    ②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09.
    ③林嵬,徐金平,史湘洲.农民增收路为何越走越难[J].瞭望,2003(3).
    ④数字来源于上海市和贵州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⑤课题组.何时进小康[J].中国国情国力,2001(3).
    ⑥肖红叶,王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2001(7).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13.
    ②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分别为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高收入组。
    ③数字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2005: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④张秋锦.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部分论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16.
    ①第一个“黄金期”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止于1987年中央下发“五号文件”,即《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利益得到了迅速而持续的增长。
    ②胡锦涛.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00-12-4.
    ①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04-2-22.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20.
    ③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光明日报,2005-3-15.
    ④当时仅是从减轻农民负担的角度提出“多予、少取”的,还不带有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含义。
    ①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人民日报,2004-3-31.
    ②白雪秋.走中国特色的兴农富农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政策的演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
    ③张新光.迷离的“第三只手”:对当今“新双轨制”的分析[J].学习月刊,2005(10).
    ①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95.
    ①武力.论近代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演变[J].武陵学刊,2011(1).
    ②赵泽琨,郑有贵,焦红坡.五年“三农”政策简述[J].红旗文稿,2007(14).
    ③武力.论近代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演变[J].武陵学刊,2011(1).
    ④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97.
    ①武力.论近代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演变[J].武陵学刊,2011(1).
    ②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12-214.
    ①关锐捷.消除城乡国民待遇差异构建和谐社会[J].社科论坛,2006(1).
    ①万宝瑞.农民减负的历程与前瞻[J].求是,2009(3).
    ②转引自2009年8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人民日报》2009年8月20日。
    ③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38.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21.
    ①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2.
    ②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95.
    ③冯华,曲昌荣.农民收入何时赶上城里人[N].人民日报,2007-12-24.
    ④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表示相对平均,0.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2.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4.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8.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1.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8.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83.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7.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8.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9.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8.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0.
    ⑥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1.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3.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9.
    ③胡锦涛.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00-12-4.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6.
    ①卢昆鹏.实行消费信贷的机遇、难点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6(9).
    ②罗勤.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12).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724.
    ④万里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2.
    ⑤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6.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1.
    ⑦胡锦涛.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人民日报,2006-2-15.
    ①蔡昉.中国农村的可持续性: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观察[J].山东经济,2000(5).
    ②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83.
    ③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94.
    ④1997-2000年,农民收入年均增幅仅为2.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42.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11.
    ③[美]塞缪尔·P·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402.
    ①龚忠武.中国向农村的贫穷开战[J].中流,1992(1).
    ②[美]洛易斯·惠勒·斯诺.王恩光等译.斯诺眼中的中国[M].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47.
    ③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06-107.
    ④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07.
    ⑤林住君.海外人士谈社会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59.
    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9.
    ⑦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8.
    ①董边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63.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5.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8.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8.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8.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58.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30.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40.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⑥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⑦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1.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2.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3-114.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4-317.
    ⑦1990年苏联经济已出现负增长,1991年则进一步下降为负12%。
    ⑧桑学成.创新与超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1-102.
    ①桑学成.创新与超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4-105.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4.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9-280.
    ④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0.
    ⑤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56.
    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M].北京:海天出版社,1998.204.
    ①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656.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0.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53.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0-121.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4-125.
    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4.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11.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14.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10.
    ①[美]塞缪尔·P·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267.
    ②[美]埃弗里特·M·罗吉斯,拉伯尔·J·伯德格.王晓毅等译.乡村社会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29.
    ③张厚安,徐勇.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2.
    ④[美]塞缪尔·P·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267.
    ⑤[美]塞缪尔·P·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403.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5.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7.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8.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7.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15.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15.
    ③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60.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7.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7.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17.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4.
    ④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48.
    ⑤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0.
    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27.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27.
    ①江泽民.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1998-10-5.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99-800.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3.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380.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11.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0.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3.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3-224.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5.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11.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8.
    ③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55.
    ④孙道同,蔡玮.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⑤赵德馨.辉煌的60年:新中国的经济成就[J].史学月刊,2009(10).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8.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111.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9.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7.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8.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7.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5.
    ⑧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9.
    ⑨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8.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7.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3.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9.
    ①[美]费正清.张理京等译.美国与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34-335.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5.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5.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8.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
    ⑥董云虎,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续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638.
    ⑦董云虎,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续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635.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1.
    ②[美]路易·亨金.信春鹰等译.权利的时代[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2-3.
    ①梁守德.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4.
    ②董云虎.人权基本文献要览[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64.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23.
    ①江泽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1999-10-23.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0-361.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4.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1.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24.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22.
    ①江泽民畅谈国际国内大事[N].人民日报,1991-11-2.
    ②江泽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1999-10-23.
    ③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N].人民日报,2001-4-10.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5.
    ⑤江泽民.与优秀残疾人和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1-5-1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46-847.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9.
    ①进一步发挥妇女参加生产的积极性,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和安全[N].人民日报,1956-6-24.
    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N].人民日报,1956-7-2.
    ③廖鲁言.十年来农业战线的光辉成就[N].人民日报,1959-9-26.
    ④邓子恢.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N].人民日报,1959-10-18.
    ⑤谭震林.为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N].人民日报,1960-4-7.
    ⑥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298.
    ①农业靠大寨精神——祝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开幕[N].人民日报,1965-11-1.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4.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37.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38.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448.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62.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28.
    ①王凤林.积极兴办农民合作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合作经济,2006(3).
    ②胡锦涛.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N].人民日报,2006-1-27.
    ①古土.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历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
    ①李炳坤.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2005(11).
    ②王天义.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新文章[J].学习月刊,2006(4).
    ③陈锡文.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J].中国第三产业,2002(1).
    ①乌东峰.不对称的中国农民问题研究[J].求索,2002(3).
    ②翟振元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12.
    ③[美]塞缪尔·P·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89.67.
    ①万宝瑞.农民减负的历程与前瞻[J].求是,2009(3).
    ②[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殷陆君译.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86.
    ③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农村工作通讯,2007(12).
    ①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910.
    ①王为农.2010年上半年农业形势与全年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10(7).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60.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0.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9.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9.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03.
    ②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914.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2.
    ④马齐彬等.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176.
    ⑤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184.
    ⑥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28.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19.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
    ③黄道霞.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述论[J].中共党史研究,2002(1).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5.
    ①张新华.新中国探索“三农”问题的历史经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236.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2.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5.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9.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8-129.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9.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9.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3.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7.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5.
    ①江泽民.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经济日报,1998-10-18.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9.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9.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6.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⑥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9.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0.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0.
    ②胡锦涛.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二十七届亚太区域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N].人民日报,2004-5-20.
    ③逄先知等.毛泽东传(1949—1976)(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67.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5.
    ②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912.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9.
    ④孟雷.从晏阳初到温铁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70.
    ①温铁军.“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两个基本矛盾[J].群言,2002(6).
    ②中国统计年鉴(198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186.
    ③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2.
    ④张安良,金彦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0(12).
    ①郭书田.毛泽东与中国农业[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192.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1-252.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4.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7.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20.
    ①张安良,金彦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0(12).
    ②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人民日报,2005-10-23.
    ③王风云.农民增收难题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2001(11).
    ④张安良,金彦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0(12).
    ⑤孙迪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再审视[J].学术交流,2008(6).
    ①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8-10-19.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6.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4.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46.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1.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98.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27.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27.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32-233.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63.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444.
    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农村杂志社.江总书记视察农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83.
    ③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8-10-19.
    ④江泽民.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经济日报,1998-10-18.
    ①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019.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8.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⑤多吉才让,徐颂陶.21世纪乡镇工作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95.
    ⑥韩长赋.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3.
    ⑦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5.
    ⑧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6.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6.
    ④韩长赋.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4.
    ⑤朱守银.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改革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1(6).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3-214.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③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人民日报,1998-10-19.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5-136.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6.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9.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2.
    ①毕泗生.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前沿问题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97.
    ②于建嵘.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J].战略与管理,2003(3).
    ③曾业松.现阶段党和农民关系的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4).
    ④曾业松.现阶段党和农民关系的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4).
    ⑤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99-100.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53.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81.
    ③文锦,昭兵,成刚.农村实用政策法规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3.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53.
    ⑤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3.
    ①赵云旗.中国当代农民负担问题研究(1949-2006)[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3).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32.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2-1258.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786.
    ①万宝瑞.农民减负的历程与前瞻[J].求是,2009(3).
    ②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1998[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90.
    ③陶然等.农民负担、政府管制与财政体制改革[J].经济研究,2003(4).
    ④赵云旗.中国当代农民负担问题研究(1949-2006)[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3).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2.
    ①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2001[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93.
    ①赵云旗.中国当代农民负担问题研究(1949-2006)[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3).
    ②2006-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8
    ③黄维健等.新时期农民负担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④黄维健等.新时期农民负担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0.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53.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5-276.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5.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5.
    ③马晓河.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99.
    ④李昌平,董磊明.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乡镇体制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3.
    ①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71.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13.
    ③温家宝.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3-2-8.
    ①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5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4.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8.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4.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5.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24.
    ⑥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8.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9.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0.
    ②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03年1月7日在北京召开,包括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以及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在内的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出席了会议,其规格之高,历史罕见。
    ③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9.
    ①所谓“这种意图”,是指把封建地产交给农民作为他们自由支配的财产。——笔者注。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2.
    ③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75.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9.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0.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5.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8.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7.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909.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2-503.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60.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5.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5.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8.
    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进一步增长,从2003—2010年,由8614亿斤增加到10928亿斤,实现“七连增”,其中有四年突破了1万亿斤。
    ②从1978年到2007年,农民的猪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5.8公斤增加到14.9公斤,增长了1.6倍。参见马晓河等.我国农村改革30年的成就、问题与今后改革思路[J].宏观经济研究,2008(11).
    ③唐仁健.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成就伟大[J].农村工作通讯,2008(22).
    ①陈锡文.“十二五”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②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35.
    ①王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就与展望[J].财政研究,2010(8).
    ②唐仁健.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成就伟大[J].农村工作通讯,2008(22).
    ③李秉龙,李金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成就、经验与未来[J].人民论坛,2011(1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
    ②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901.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8.
    ①邹进泰,邹光.从中央“三农”一号文件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的发展成就[J].学习与实践,2008(11).
    ②1989-1991年,农民人均实际收入增加12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0.7%。
    ①宫希魁.中国农民问题的十大反思[N].中国经济时报,2003-6-17.
    ②许经勇.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116.
    ③曹锦清.关于三农问题的几点想法[A].荣兆梓,吴春梅.中国三农问题——历史·现状·未来[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2.
    ①曾业松.现阶段党和农民关系的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4).
    ②杨正喜,唐鸣.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J].政治学研究,2006(2).
    ①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同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08年,在广东,34岁的四川籍农民工胡小燕成为我国第一个从农民工队伍中选举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增加了3名农民工。2010年在修改《选举法》时,把城乡代表的比例由4:1改为1:1。所有这些,虽然都值得高兴和称赞,但对农民而言,均是“迟来的爱”。
    ②盛洪让.农民自已代表自已[N].经济观察报,2003-1-27.
    ③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统计表[N].人民日报,1999-9-15.
    ④801名新一届省人大代表1月19日亮相[N].扬子晚报,2008-1-20.
    ⑤杨志华.九亿农民一个委员太少[N].农民日报,2003-3-6.
    ⑥曾业松.现阶段党和农民关系的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4).
    ①王盛开.农村改革三十年:政策取向与利益诉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40-142.
    ②计军恒等.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
    ③盛洪让.农民自已代表自已[N].经济观察报,2003-1-27.
    ④[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殷陆君译.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7.
    ①李成贵,孙大光.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历史视野下的综合考察[J].中国农村观察,2009(6).
    ②郭正模.农民增收问题:理论分析与政策导向[J].社会科学研究,2001(5).
    ③郭洲.新型农民培育的使命与基本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④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农村工作通讯,2007(12).
    ⑤农村经济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0-200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91.
    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1/06/content_5573086.htm,2007-01-06/2007-04-28。
    ①王盛开.农村改革三十年:政策取向与利益诉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77.
    ②陶然等.农民负担、政府管制与财政体制改革[J].经济研究,2003(4).
    ③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912.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29.
    ⑤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9.
    ①余天心.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由来[N].经济参考报,2003-6-4.
    ②张晓山,崔红志.“三农”问题根在扭曲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J].中国改革,2001(8).
    ③乌东峰.不对称的中国农民问题研究[J].求索,2002(3).
    ④牛若峰.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转变[J].调研世界,2000(6).另据统计,在1994-2003年的10年间,农村金融资金净流出量累计达到32923.3亿元,占同期农村贷款余额的33.0%。参见课题组.以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为导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J].发展研究,2009(3).
    ⑤侯石安.涵养农业强壮基础——论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4).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5.
    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9.
    ①课题组.以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为导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J].发展研究,2009(3).
    ②李应振.后税费时代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5).
    ③课题组.以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为导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J].发展研究,2009(3).
    ④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为国有后,其增值收益的分配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近30%,农民仅占5%-10%。据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调查,近年来非法批地案件中,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案件占80%。参见段羡菊.从农民利益角度看新一轮农村改革[J].中国乡村建设,2009(1).
    ①郭书田.在工业化城镇化中保护好农民的利益[J].南方农村,2010(3).
    ②李成贵,孙大光.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历史视野下的综合考察[J].中国农村观察,2009(6)
    ③郭书田.在工业化城镇化中保护好农民的利益[J].南方农村,2010(3).
    ①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52-53.
    ②仅在1945年4月,毛泽东就在两次重要的党的会议上讲到此事:一次是4月20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讲的,另一次是4月24在党的七大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讲的。
    ③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8.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3.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②武力.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J].党的文献,2002(5).
    ③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
    ①党国英.相信农民知道自己要什么[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6(7).
    ②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4.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中央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284.
    ②王盛开.农村改革三十年:政策取向与利益诉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50.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
    ①朱启臻.建立良性机制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J].农村工作通讯,2011(21).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②段羡菊.从农民利益角度看新一轮农村改革[J].中国乡村建设,2009(1).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81.
    ④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
    ①范会芳.土地流转制度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5).
    ②邢古城.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1-162.
    ③[美]戴斯·伊斯顿.王浦劬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8.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29.
    ⑤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
    ⑥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25.
    ①[美]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①世界银行曾制定过两条全球的贫困线标准:年收入低于275美元(以1985年的购买力计价)的家庭被列为“极端贫困”,低于370美元(以1985年的购买力计价)的家庭被列为“贫困”。
    ①张晓亮,陈俊.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农村扶贫评议[J].生产力研究,2011(10).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9.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9.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111.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⑥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①[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02.
    ②[美]塞缪尔·P·亨廷顿.汪晓寿等译.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91.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7-678.
    ①邱梦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合作的启动[J].农村经济,2009(2).
    ①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5).
    ②[美]塞缪尔·P·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89.365.
    ③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1-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
    5.江泽民文选(1-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88.
    9.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3.
    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99.
    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3.
    1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008.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中央卷(上、中、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15.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16.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7.郝云.利益理论比较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8.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9.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0.俞可平.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农业农民问题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1.谢双明.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2.李安增.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3.武力,郑有贵.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4.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5.张新华.新中国探索“三农”问题的历史经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26.王玉贵.共和国领袖的“三农”思想[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27.郑有贵.目标与路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60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8.张秋锦.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部分论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9.吴敏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0.周志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业发展道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31.胡映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2.双传学.世纪难题的破解: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利益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33.王盛开.农村改革三十年:政策取向与利益诉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历史考察与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4.钱守云.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35.张跃进.现代化最后的情结:农民利益的法律经济学分析[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36.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7.杜润生.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8.王立胜.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9.宋洪远.农村改革三十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0.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41.翟振元.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2.秦庆武.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3.人民日报国际部.中国记者眼中的外国农村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44.孙迪亮.新农村建设历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45.汪金敖.农民收入增长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46.陈志福.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7.何菊芳.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M].上海:三联书店,2005.
    48.[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9.[美]塞缪尔·P·亨廷顿.汪晓寿等译.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50.[美]塞缪尔·P·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
    1989.
    51.李薇辉.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深刻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
    52.黄学胜.物质利益难题:马克思怀疑启蒙的最初理论环节[J].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
    53.王运钦.马克思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探索与其世界观的转变[J].甘肃理论学刊,2009(3).
    54.王桂泉.物质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J].党政干部学刊,2010(2).
    55.陈勇.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贡献[J].理论与现代化,2001(3).
    56.洪远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利益理论的贡献[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6(6).
    57.林炳玉.改革开放后党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的几点启示[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5).
    58.黄世贤.党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经验[J].党建研究,2001(5).
    59.秦宏毅.试论中国共产党农民利益思想的发展历程[J].学术论坛,2005(5).
    60.张桂英.试论中国共产党农民利益政策的演进与创新[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1).
    61.张珍华.论党的农民利益保护政策[J].理论与改革,2001(4).
    62.双传学,徐腾.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农民利益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11(3).
    63.武凌云.毛泽东物质利益观的当代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6).
    64.李合敏.毛泽东物质利益思想述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6).
    65.唐根华.实事求是评价晚年毛泽东在物质利益分配上的表现[J].求索,2004(11).
    66.唐根华,李洪华.论当年反“共产风”中毛泽东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思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67.柴观珍.邓小平对毛泽东农民物质利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4).
    68.谭建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新贡献[J].江西社会科学,2006(7).
    69.刘龙洲.论邓小平物质利益思想的基本特征[J].湖湘论坛,2004(3).
    70.陈以根.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6).
    71.赵长芬.试论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J].青海社会科学,2004(4).
    72.张桂英.论邓小平农民利益观的时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4).
    73.龚先庆.邓小平农民利益思想略论[J].三峡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
    74.李安增,孙迪亮.江泽民农村扶贫思想的逻辑蕴涵及时代价值[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4).
    75.孙迪亮.江泽民对邓小平农民增收思想的丰富与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
    76.王军.论胡锦涛关于保护农民权益的思想[J].理论探讨,2009(5).
    77.洪远朋,高帆.关于社会利益问题的文献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8(2).
    78.孔爱国,邵平.利益的内涵、关系与度量[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7(4).
    79.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80.郭彩琴.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与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
    81.谢宝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现代化的农民问题观[J].社会科学家,2009(6).
    82.胡岳岷.论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7(8).
    83.崔占峰.马克思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思想研究[J].经济问题,2007(12).
    84.俞良早.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J].理论学刊,2008(6).
    85.李爱华.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8).
    86.谢双明.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东方农民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1).
    87.俞良早.论列宁发展苏俄农村和农业的重要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
    88.孙迪亮.列宁关于农村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J].理论探索,2011(5).
    89.许蓉.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探索[J].甘肃社会科学,2009(5).
    90.许蓉.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及其启示[J].理论探索,2008(3).
    91.程同顺.西方国家农民利益集团的功能与作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教学与研究,2006(9).
    92.贺飞,郭于华.国家和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农民——20世纪下半期西方关于国家和农民关系的研究综述[J].浙江学刊,2007(6).
    93.王姣.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完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4).
    94.喻翠玲.农民直接收入补贴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4(2).
    95.曾健民.发达国家农民增收政策及效果评价[J].经济纵横,2002(7).
    96.课题组.国外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做法、原因及借鉴意义[J].农业经济问题,2002(1).
    97.林凤.国外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6(73).
    98.陈艳,王雅鹏.国外农民收入增长的经验借鉴[J].理论月刊,2002(11).
    99.刘泽民.要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J].求是,2008(21).
    100.郑有贵.新中国“三农”政策的四次重大选择[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3).
    101.武力.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J].党的文献,2002(5).
    102.马桂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三农”政策的演进及走向[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6).
    103.李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及认识飞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104.李明,郭宇.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J].科学社会主义,2006(1).
    105.严小龙.中国共产党对待农民的若干历史经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106.许文兴,刘唐宇.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演进及其启示[J].东南学术,2008(4).
    107.郭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坚持与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4).
    108.曾业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农思想初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4).
    109.房彬.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三农”工作上的创新[J].探索,2008(5).
    110.文章,刘从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理论的创新与实践[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2).
    111.王艳敏,谢子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回顾与比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4).
    112.孙耀武.“建设新农村”内涵的历史演进及时代特征[J].经济论坛,2006(10).
    113.李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回顾与现代反思[J].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
    114.刘华清.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接力[J].北京党史,2006(3).
    115.古土.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历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
    116.李炳坤.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2005(11).
    117.何腊生.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思想探析[J].探索,2009(2).
    118.王文法,徐长玲.邓小平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J].甘肃社会科学,2007(2).
    119.杜曙光,孙迪亮.江泽民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6).
    120.张神根.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演变[J].中共党史研究,2006(2).
    121.李占才,运迪.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演化及其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11).
    122.欧阳慧.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演变路径[J].经济研究参考,2010(23).
    123.蔡孝恒,李兴道.江泽民同志对待农民工的科学态度[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9).
    124.马桂萍,侯微.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历史演进[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3).
    125.赵云旗.中国当代农民负担问题研究(1949—2006)[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3).
    126.黄维健等.新时期农民负担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127.陈俭,段艳.1978—2006年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J].江汉论坛,2010(1).
    128.罗恢远,曾小雅.论江泽民减轻农民负担的思想[J].南都学坛(社科版),2009(1).
    129.万宝瑞.农民减负的历程与前瞻[J].求是,2009(3).
    130.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1).
    131.武力.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三次农民浪潮[J].河北学刊,2005(5).
    132.王敦琴.中国共产党农村建设观的历史演进[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5).
    133.曾业松.现阶段党和农民关系的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4).
    134.杨正喜,唐鸣.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J].政治学研究,2006(2).
    135.李成贵,孙大光.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历史视野下的综合考察[J].中国农村观察,2009(6).
    136.课题组.以保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为导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J].发展研究,2009(3).
    137.侯石安.涵养农业强壮基础——论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4).
    138.李应振.后税费时代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5).
    139.郭书田.在工业化城镇化中保护好农民的利益[J].南方农村,2010(3).
    140.孙迪亮,肖芳.农民合作:农民利益困局的破解之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3).
    141.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