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被旅游:大理“洋人街”由来及变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立足点,以“旅游与被旅游”为焦点,以大理“洋人街”由来及变迁为基点展开探讨。大理“洋人街”由来及变迁的整个历程都围绕着旅游:因旅游而生,也因旅游而变,并因旅游而衍生了相应的“被旅游”,即被当做旅游的对象。外国游客、尤其是金发碧眼的“洋人”被我国国内游客旅游——这是“洋人街”发展到高潮阶段及现状的典型体现。面对被旅游,很多外国游客的态度和行为都表现出抵制,他们中有些人认为,“洋人街”被中国游客当作动物园一样旅游,而他们则被当作动物园里的猴子、大猩猩,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不尊重,甚至是冒犯、侮辱。于是,他们便逐渐移向了毗邻的另一条街道:人民路。结果,催生了“新洋人街”在人民路悄然兴起且成为一个新旅游景点!在“新洋人街”,同样地,外国游客又被我国国内游客旅游。如今,“洋人街”是贴了标签的旅游景点。
     本文的创新点是提出“被旅游”,并将旅游与被旅游置于动态过程中加以考察。指出并分析外国游客是“洋人街“最大的吸引力及被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抵制旅游与反抵制,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本文从人类学强调的整理观着眼,围绕着大理“洋人街”由来及变迁,以旅游与被旅游如何、为何成为事实为焦点,集中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旅游与被旅游之间的张力。大理“洋人街”上呈现出两对旅游与被旅游的对应关系:一是国内外游客(作为旅游者的一方)与大理包括当地人尤其是白族(“金花”、“阿鹏”)、“洋人街”(作为被旅游的一方)。在此对应关系中,大理“洋人街”,以大理为平台,重心在于“洋人街”。二是我国国内游客与外国游客、尤其是“洋人”。在此对应关系中,以“洋人街”为平台,重心在于“洋人”。这两对对应关系中的两方,都犹如旅游与被旅游这条线上两个相对应的端点,然而由于这两对端点上的各方力量都发挥了不同程度的能动性及影响力,产生了“洋人街”自身的发展变化、抵制被旅游与反抵制、文化意义的生产、消费、支配、抵制和创新等,因此,旅游与被旅游之间存在着的复杂、动态而多元的张力。
     第二、人类学视域下对旅游与被旅游进行理论分析。旅游是很多因素交叉交织的结果,且“被旅游”是一个新视角,而本文中的旅游与被旅游又以两对对应关系相互作用并处于动态之中,此外,“洋人街”由来及变迁历程自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某种单一的理论,难以囊括全文加以解释。本文与“游客凝视”、“真实性”、主体、表征、“陌生人”理论、异域情调、“前台、后台及舞台真实”、消费、空间、权力、全球化等理论、观点进行了一些对话,力图在现有的理论资源中,对各章的具体现象和问题做出一些解释及探讨。
     第三、想象、话语及现实之间的关系。大理被旅游,离不开人们对中国意象、《五朵金花》、《天龙八部》、南方丝绸之路、陈纳德飞虎队往事、“洋人街”等意象的构形、话语的生成及其在大理旅游中所起的作用,这些要素构成了国内外游客对大理的想象因而对整个大理、“洋人街”的旅游意义产生了并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而大理、“洋人街”也正是根据这些事实、想象及话语在塑造、打造自己的形象。就此来看,想象、话语实际上是在创造现实,而不仅仅在反映现实。
     本文绪论中对四个主要概念即大理“洋人街”、“洋人”、“旅游”及“被旅游”做了必要阐释。本文列出了《大理“洋人街”纪事年表(1984年-2012年)》(见附录)以便更清晰地呈现“洋人街”的变迁历程及阶段划分的依据,当然,整个变迁历程在时间轴上是延绵不断的,各阶段之间的分割点是个概数。正文共五章,先从现状写起,然后依次追溯其由来、发展、高潮及转折等,即第一章现状(2011年初-2012年初):“洋人街”是贴了标签的旅游景点;第二章由来(1984年至1995年):“洋人街”应运而生;第三章发展(1996年至2002年):“洋人街”声名鹊起;第四章高潮(2003年-2008年):外国游客蜕变为国内游客的旅游对象;第五章转折(2008年-2011年初):“新洋人街”悄然成为旅游景点。最后是结语。
This essay is based on fieldwork and focuses on visiting and being visited in Dali's Foreigner Street. I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oreigner Street's status quo, origin, development, climax, and transition, the essay tries to discuss what has happened between visiting and being visited, and how and why.
     In Dali's Foreigner Street, foreigners, as the target of Chinese visitors, become the top attraction of the street. Foreign shop owners, waiters, and waitresses are "visited" by Chinese visitors. Being visited is not something pleasant to most foreigners. They think Chinese visitors treat them like animals in a zoo. This is, of course, very impolite. It can be even regarded as a kind of offence or insult. For this reason, foreigners began to move to a neighboring street. However, thi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Foreigner Street in Dali. Much in the same way, foreigners in the new street become the target of Chinese visitors again. Today, the Foreigner Street is a label of Dali's tourism.
     Making foreigners the visiting target is not only an embodiment of the climax of the Foreigner Street but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of shaping the new Foreigner Street. As the common feature of the old and new Foreigner Street, making foreigners the visiting target is also the essay's most important innovative point.
     This essay is based on fieldwork and focuses on visiting and being visited in the Foreigner Street. I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oreigner Street's status quo, origin, development, climax, and transition, the essay tries to discuss:(1) the tesnsile force between visiting and being visited;(2)how to explain visiting and being visited in theory;(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s^discourse and fact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fth chapters. As the beginning, it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and specifically, the introduction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hoice of the topic, the meaning of the topic, research related, basic trains of thought, and approaches of the study. The status quo, origin, development, climax, and transition of Dali's Foreigner Street are displayed from chapter onw to chapter fifth.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reigner Street (2011-2012).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origin of the Foreigner Street (1984-1995).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igner Street (1996-2002). The fourth chapter centers on the climax of the Foreigner Street (2003-2008). The fifth chapter deals with the transition of the Foreigner Street (2008-2011). A conclusion is arrived at in the last chapter.
引文
1 Nunez.T.A.Tourism.Tradition and Acculturation:Weekends in a Mexican Village [J]. Ethnology, 1963,12(3):347-352.
    2孙九霞:旅游人类学在中国[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3彭顺生:中国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J].思想战线,2005,第1期
    1 Nelson Graburn著赵红梅等译《人类学与旅游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3页
    2纳尔逊·H·格雷伯恩.旅游:神圣的旅程[C]//瓦伦·L·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一一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19-33页
    3瓦伦.L.史密斯(Valene L.Simisth)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7年重印),第34页
    1瓦伦.L.史密斯(Valene L.Simisth)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7年重印),第1页
    2[英]约翰·尤瑞(John Urrv)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页
    1[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页
    1瓦伦.L.史密斯(Valene L.Simisth)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7年重印),第4页。
    2参见瓦伦.L.史密斯(Valene L.Simisth)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7年重印),第29页。
    1瓦伦.L.史密斯(Valene L.Simisth)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7年重印),第11页
    1瓦伦.L.史密斯(Valene L.Simisth)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7年重印),第13页
    1瓦伦.L.史密斯(Valene L.Simisth)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7年重印),第149页
    1兰林友:《小黄山畲族风情村:符号盗用、表述真实与文化消费》,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2瓦伦.L.史密斯(Valene L.Simisth)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7年重印),第233页
    3同上注,第36-37页
    1瓦伦.L.史密斯(Valene L.Simisth)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7年重印),第51-73页
    2彭兆荣:《“东道主”与“游客”:一种现代性悖论的危险——旅游人类学的一种诠释》,《思想战线》,2002年第6期
    1[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页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第2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页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第2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页
    1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第349页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第33-38页。
    1作者访谈内容,受访对象是“老木屋”的店主,访谈时间:2011年1月2日
    1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译:《临床医学的诞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8月,第97-98页
    1[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7页
    2同上注,第8页
    3[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
    1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第349页
    2[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7页
    1 Guyia与作者访谈时讲的内容。访谈时间:2011年7月12日
    1 Wang, N.1999 Rethinking Authenticity in Tourism Experien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6. No.2, Pp349-370.
    2 MacCannell, D.1973 Staged Authenticity: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 Set ting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9:Pp589-603.
    3 Taylor, J. P.2001 Authenticity and Sincerity in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8, No.1,Pp7-26.
    4 Boorstin. D. J.1992 (first published in 1961) The Image: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 New York:Vintage Books.Pp77-177.
    1 Wang, N.1999 Rethinking Authenticity in Tourism Experien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6,No.2
    2 Hughes, G.1995 Authenticity in Tou2rism. Annals of Tou rism Research Vol.22, No.4, pp. 781-803.
    3 Baudrillard, J.1988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s. From Jean Baudrillard, Selected Writings, ed. Mark Poster.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66-184.
    4 Cohen. E.1988 Authenticity and Commoditization in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15, pp.371-386.
    5 Cohen, E.1995 Contemporary Tourism———Trends and Challenges:Sustainable Authenticity or Contrived Post- modernity? InChange in Tourism:People, Places.Processes, Richard Butler, and Douglas Pearce, eds. pp.12-29. London:Routledge.
    6 Daniel, Y. P.1996 Tourism dance performances authenticity and creativit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Vol.23, No.3, pp.780-797.
    1 Wang, N.1999 Rethinking Authenticity in Tourism Experienc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6,No.2, Pages 349-370.
    2 Crang, M.1996 Magic Kingdom or a Quixotic Quest for Authenticit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3. No.2. pp.415-431.
    1黄作著《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5页
    2黄作著《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11-12页
    1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第354页
    2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第355页
    3斯图尔特·霍尔编,徐亮等译:《表征:文化意象与意义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17页
    2斯图尔特·霍尔编,徐亮等译:《表征:文化意象与意义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26页
    3 J Putnam, Hilary.1991. Representation and Reality. Cambridge:MIT Press, pp 21-22.
    4 Putnam, Hilary.1991. Representation and Reality. Cambridge:MIT Press, p1.
    1[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页
    2 Osbrone, Travelling Light. Photography,travel and visual culture.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0, P70.
    1[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4-176页
    2来源:http://dllyw.cn/displaynews.action?id=39317(大理州旅游局官网政务版)查阅时间:2012年1月28日
    1云南省旅游局人教处编《云南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91-192页
    2云南省旅游局人教处编《云南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92页
    3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五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2006年重印),第37-38页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导游基础知识》(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第二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6页
    2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五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006年重印),第38
    1王锋:《白族语言文字政策简述》(由王锋老师提供,未发表中文版)发表了英文版:
    Wang Feng.Language policy for Bai.(《白族语言文字政策》)Minglang Zhou and Hongkai Sun (eds.),Language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1949.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C.P.费茨杰拉德著,刘晓峰,汪晖译:《五华楼——关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90页
    1 [美]埃德加·斯诺著李希文等译:《马帮旅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 China (5th edition, July 1996) (First Published October 1984), a Lonely Planet travel survival kit.Lonely Planet公司于1996年出版的英文旅行指南China(第五版)第743页
    2 China (5th edition, July 1996) (First Published October 1984), a Lonely Planet travel survival kit. Lonely Planet公司于1996年出版的英文旅行指南China(第五版)第745页
    1 China (5th edition, July 1996) (First Published October 1984), a Lonely Planet travel survival kit.Lonely Planet公司于1996年出版的英文旅行指南China(第五版)第745页
    1李映德:《从大理“洋人街”的兴起看看思想解放和开放与发展》(一九九六年七月十日),载李映德著《探索与思考》,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66页
    1C.P.费茨杰拉德著,刘晓峰,汪晖译:《五华楼——关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页
    2C.P.费茨杰拉德著,刘晓峰,汪晖译:《五华楼——关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页
    1C.P.费茨杰拉德著,刘晓峰,汪晖译:《五华楼——关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0页
    1C.P费茨杰拉德著,刘晓峰,汪晖译:《五华楼——关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1[德]齐美尔著林荣远译:《社会是如何可能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2页
    2[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1页
    1转引自[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2页
    2《当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当代汉语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9,10:P1712
    2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五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006年重印),第38页
    3戴凡、保继刚,《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人文地理》,1996年第二期
    1李映德:《从大理“洋人街”的兴起看看思想解放和开放与发展》(一九九六年七月十日),载李映德《探索与思考》,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66页
    1沙平:《大理有条洋人街》,大理州文联编《大理游记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123-128,该文末注明,此文最初刊登在1996年4月28日广东《交通旅游报》。
    1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任维东摄影报道,2001年11月17日)
    1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五版),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2006年重印),第38页
    1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第五版),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2006年重印),第38页
    1沙平:《大理有条洋人街》,载大理州文联编《大理游记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28页
    1沙平:《大理有条洋人街》,载大理州文联编《大理游记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123-128
    1作者访谈在大理当了十多年导游的赵哥时,赵哥所讲的内容。访谈时间:2011年11月16日
    2梁永佳著:《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70页
    1陈霖主编《大理攻略》,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第7-8页
    2杨莉:《旅游业对大理州经济增长的影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伍国栋、贾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大理古城“洋人街”戏台“天天有戏”调查》,中国音乐(季刊)2008年第4期
    1赵黎《大理、丽江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研究》,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赵敏:《大理洋人街:心灵的香格里拉》,黄永华主编《文化力启示录——大理州文化产业发展纪实》,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75-78页
    2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53/14850/1317494.html《行走大理洋人街酒吧(旅途有感)》,李鸿波,2005年05月27日。查阅时间2011年6月20日
    1 Fox,Richard Wightman, and T.J.Jackson Lears,eds.1983. The Culture of Constumption:Critical Essays in American History,1880-1980. New York:Pantheon Books; McCracken,Grant.1988.Culture and Consumption:New Approaches to the Symbolic Character of Comuner Goods and Activities.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Miller,Daniel,1987 Material Culture and Mass Consumption. Oxford and New York:Basil Blackwell Inc.
    2 Martin,B.and Mason,S.'Current trends in leisure,Leisure Studidies,1987,(6):pp93-97
    3[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译序》)
    1Bourdieu, Pierre,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84
    2Ellis A and Heath,A.(1983),'Positional and competition,or an offer you can't refuse'.in A.Ellis and K.Kumar(1983).Dilemmas of Liberal Democracies.London:Tavistock.PP1-22
    1[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泽《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页
    1《中国自助游》编辑部编著《云南自助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8-69页
    2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编.《云南》(Lonely Planet中国旅行指南系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2010年,第150页
    1[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7页
    1[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5页
    2杨君昌编著《看不见的手,微观经济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08至309页
    1《中国自助游》编辑部编著.《云南自助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2-73页
    1涂尔干、莫斯著汲喆译:《原始分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4页.
    2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80页。
    3 Fortes,Meyer:" Sturcture of Unilineal Desecent Groups",American Anthropologist,vol.55,PP 17-41.
    4埃文斯-普理查德:《努尔人》,2002年,第118页
    5 Leach, Edmund: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London:The Athlone Press,1970,P15.
    6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第一卷),谢维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第 316页。
    1Hillier,B.and J.Hanson:The scoial logic of Spa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转引自阎云翔《汉堡包和社会空间:北京的麦当劳消费》,来源:
    http://ishare.iask.siha.com.cn/f/21844162.html,下载时间:2012年2月21日
    3转引自阎云翔《汉堡包和社会空间:北京的麦当劳消费》,来源: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844162.html,下载时间:2012年2月21日
    4[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4页
    1[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1-182页
    1吴晓亮著《大理史话》,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32-135页
    1斯图尔特·霍尔编,徐亮等译:《表征:文化意象与意义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50页
    2[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书店,1995年,第29-30页
    1[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书店,1995年,第57-58页
    2斯图尔特·霍尔编,徐亮等译:《表征:文化意象与意义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第44页
    3[法]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书店,2003年,第63页
    [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书店,1995年,第69页
    2[美]爱德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书店,1999年,第426-427页
    2[美]爱德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书店,1999年,第290页.
    1[美]何伟亚著,邓常春译.《怀柔远人:马噶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序言第6-7页.
    2[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96页
    1詹姆斯·皮科克(James Peacock)著,汪丽华译:《人类学透镜》(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4-55页
    1[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译《旅游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92页
    1奈杰尔拉波特(Nigel Rapport)、乔安娜奥弗林(Joanna Overing)著,鲍雯妍、张亚辉译:《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第4页
    克里斯多弗.R.埃廷顿等著,杜永明译:《休闲与生活满意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写作的零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艾伦·巴纳德著,王建民等译:《人类学历史与理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白族简史》编写组编:《白族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英]奇格蒙特·鲍曼著,郭国良、徐建华译:《全球化——人类的后果》,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拉德克利夫·布朗著,夏建中译:《社会人类学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约翰·伯格著,戴成钺译:《观看之道》,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皮埃尔·布迪厄著,《实践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Bourdieu, Pierre,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Bourdieu, Pierre,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84
    Burns, P.& Holden,A., Tourism:A New Perspective,London:Prentice-Hall,1995
    Burns,P., An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 Anthropology, London:Routledge,2002
    让·博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陈霖主编:《大理攻略》,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大理州旅游局编:《大理导游辞》,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邓津诺曼·K·,伊冯娜·S·林肯主编,风笑天等译《定性研究(第3卷):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埃米尔·迪尔凯姆著,胡伟译:《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段炳昌:《南诏大理国的流风遗韵——穿越白族民俗》,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美]杜维明:《全球化与多元化中的文明对话》,深圳大学学报(人为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5卷,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C.P.费茨杰拉德著,刘晓峰,汪晖译:《五华楼——关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大卫·费特曼著,龚建华译:《民族志:步步深入》,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赵绍棣、黄其祥译:《直面全球化:“凌志汽车”与“橄榄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
    米歇尔·福柯著,严峰译:《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书店,1995
    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书店,2003
    米歇尔·福柯,佘碧平译:《性经验史》(增订本),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米歇尔·福柯著,汪民安编:《福柯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福原泰平著,王小峰、李濯凡译:《镜像阶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C·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纳尔逊·格雷本著,赵红梅等译:《人类学与旅游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麦克尔·赫兹菲尔德:《什么是人类学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的人类学理论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冯钢译:《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Hottola,P.,"Culture Confusion: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in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 (2):447-466.
    [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主编,程克雄译《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英]戴维·赫尔德等著,杨雪冬等译:《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黄福东:《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现实的有关理论浅述》,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1
    期黄作著《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斯图尔特·霍尔编,徐亮等译:《表征:文化意象与意义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周红云译:《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三好将夫编,马丁译:《全球化的文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让·克鲁德·考夫曼著,谢强,马月译:《女人的身体,男人的目光——裸乳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中文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编,高丙中等译:《写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Kraidy,Marwan.M., Hybridity.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globalization. Philadelphia: Temple,2005.
    雅克·拉康著,褚孝泉译:《拉康选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罗伯特·莱顿著,蒙养山人译:《他者的眼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兰林友:《小黄山畲族风情村:符号盗用、表述真实与文化消费》,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李富强:《让文化成为资本——中国西部民营文化资本运营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李伟:《旅游人类学的建构与本土化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
    李映德:《从大理“洋人街”的兴起看思想解放和开放与发展》,出自李映德《探索与思考》,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P166.
    乔治·里茨尔著,顾建光译:《社会的麦当劳化:对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生活特征的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梁永佳著:《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英]贾斯廷·罗森伯格著,洪霞、赵勇译:《质疑全球化理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刘丹萍:《旅游凝视:中国本土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路幸福、陆林:《国外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1期.2007
    [美]罗兰·罗伯森著梁光严译:《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肯·罗伯茨著,马勇,李听译:《休闲产业》,成都: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罗岗等编《视觉文化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罗丽莎著,黄新译:《另类的现代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马种炜、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美]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费彻尔著 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马凌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马子华等:《情系大理(白族作家丛书)》,昆明:民族出版社,2003
    迪安·麦坎内尔著,张晓萍译:《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美]约翰J.麦休尼斯(John J.Macionis)著风笑天等译《社会学》(第1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Bradley,Mayhew & Thoma.s,Huhti,South-West China (1st edition),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1998
    木基元:《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丹尼逊·纳什 著《旅游人类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Notar,Beth, Wild Histories.Popular Culture, Place and the Past in Southwest China,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9.
    Notar,Beth, Producing Cosmopolitanism at the Borderlands:Lonely Planeteers and "Local" Cosmopolitans in Southwest China.
    Oakes, Tim, Tourism and Modernity in China,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2005
    潘蛟:《田野调查:修辞与问题》,《民族研究》,2002年第5期
    潘蛟:《火把节纪事:当地人观点?》,《民族艺术》,2004年第3期
    潘蛟主编:《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百年文选》(下卷),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潘蛟:《当代人类学理论讲义》(未发表),2009
    詹姆斯·皮科克(James Peacock)著,汪丽华译:《人类学透镜》(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彭兆荣:《旅游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阮静:《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
    乔治·瑞泽尔著,杨淑娇译:《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奈杰尔·拉波特(Nigel Rapport),乔安娜·奥弗林(Joanna Overing)著,鲍雯妍、张亚辉译:《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马歇尔·萨林斯著赵丙祥译:《文化实践理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萨特著,陈宣良等译:《存在与虚无》,北京:三联书店,1987
    爱德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书店,1999
    Schein, Louisa, "Gender and Internal Orientalism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 23, No.1. (Jan.,1997), pp.69-98.
    Sharplay,R., Tourism, Tourists and Society, Huntingdon:ELM.,1994.
    沙平《大理有条洋人街》,大理州文联编《大理游记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尚京云《开放的窗口——洋人街,大理古城护国路散记》,《民族时报》2003年11月5日第1期
    瓦伦·L·史密斯主编,张晓萍等译:《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修订版),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戴维·斯沃茨著,陶东风译:《文化与权力(布迪厄的社会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简·阿特·斯图尔特著,《解析全球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Sidky, H., Perspectives on Culture: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ory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4
    孙九霞.《旅游人类学在中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6期,2007
    汤开建、彭蕙写的《黑人:明清时期澳门社会中的一种异质文化景观》,《世界民族》,2004年第2期
    维克多·特纳著,黄剑波等译:《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德]赖纳·特茨拉夫(Rainer Tetzlaff)主编,吴志成、韦苏、陈宗显译:《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来自世界各大洲的经验和反应》,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第2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王宁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铭铭主编:《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王懿之:《云南历史文化新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第4卷: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A.J.维尔著,聂小荣,丁丽军译:《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马尔科姆·沃特斯著:《现代社会学理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吴晓亮著《大理史话》,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8
    许娘光著,王芃、徐隆德译:《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许娘光著作集2):(台北)南天书局,2001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杨圭臬主编:《风花雪月》,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人民出版社,2001
    杨慧云:《旅游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大理和桂林为例》,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寅公:《风情万种“洋人街”》,大理文化,2007年第6期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编委会编:《白族文化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约翰·尤瑞著,杨慧等译:《游客凝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詹承绪、张旭《白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
    张旭:《大理白族史探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张锡禄:《南诏与白族文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
    张晓萍:《旅游人类学在美国》,《思想战线》,2001年第2期
    赵红梅:《旅游人类学理论概谈》,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
    赵黎:《大理、丽江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研究》,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赵敏:《大理“洋人街”的文化透视》,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赵敏编著:《大理古城:苍洱古城秀》(云南旅游景点·旅游小镇.第6辑),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8
    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中国自助游》编辑部编著《云南白助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自助游》编写组编著《2011中国自助游》(第十二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周祜:《大理历史文化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周宁:《世界之中国:域外中国形象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周维:《旅游对东道主社会的影响——大理“洋人街”的人类学调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5
    周怡著:《解读社会——文化与结构的路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周宗麟纂,张培爵修:《大理县志稿三十二卷》成文出版社
    朱炳祥、崔应令编著:《人类学基础》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经典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宗晓莲:《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http://baike.baidu.com/
    http://baike.baidu.com/view/
    www.lonelyplanet.com
    www.lonelyplanet.com.cn
    www.forum.life.sina.com.cn
    http://baizr.com/portal.php(中国白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