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抗诉制度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目前的行政检察监督仅限于对己生效的行政裁判提起抗诉,这种事后监督的方式,使得大量的违法行政行为以及诉讼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制止,严重影响了法律监督权相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对现行的行政抗诉制度加以发展和完善。
     本文主要围绕行政抗诉制度的基本理论、行政抗诉制度的历史发展、我国行政抗诉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完善我国行政抗诉制度的若干思考,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全文主要内容共分四章,约45000字。
     一、行政抗诉概述
     正确理解行政抗诉概念必须结合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行政诉讼的特点完整把握。本章节通过法理上对行政抗诉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行政抗诉的概念和特征、法理基础及性质、法律地位和作用。
     二、行政抗诉制度的历史发展
     对外国若干国家行政检察监督制度,概括为以法国和德日为典型的大陆法系,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通过对国外的相关制度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考察,于建立我国科学、系统、全面的行政抗诉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我国行政抗诉制度的历史发展,分为行政抗诉制度的萌芽时期、初建时期、形成及发展时期,三阶段来进行论述。行政抗诉制度在我国的曲折进程说明,行政抗诉制度不可或缺,它将随法制的完善向纵深发展。
     三、我国行政抗诉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对我国行政抗诉的理论研究现状,立法、实践操作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当前行政抗诉制度存在的不完善处。通过研究,将我国现行的行政抗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对行政抗诉的认识偏差、立法滞后、抗诉程序规定不明确、抗诉方式的不完整,检察机关内部缺陷,五个方面,为随后的制度完善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论述依据。
     四、完善我国行政抗诉制度的若干思考
     对行政抗诉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笔者得出必须完善和强化行政抗诉制度的必要性。针对前述缺陷,提出若干完善我国行政抗诉制度的较完整的构想,试图建构一个尽可能完善的行政抗诉体系,希望能成为我国行政抗诉制度不断完善的有益借鉴。
Administrative power to prosecute and supervise in China is only limited toinstitute a complaint against executed 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 This way of postsupervision makes administrative violation and illegal act of litigation not attainpromptly and effective determent, which has a strong impact on the proper function oflegal supervision related to the power of legal supervision. Consequently, the existing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on urgently needs improvementand perfec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ontaining 45,000 words: 1) Introductionto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2) Historicalreference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3) Thestate and problem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in China; 4) Reflections on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protest.
     Ⅰ. Introduction to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Correct understanding on the concept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haracter of prosecutorial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otest of Chin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n theconcept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shouldgive emphasis to the mastery of its legal basi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 legal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prosecution and super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etc.
     Ⅱ. Historical reference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protest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s of some foreign countries are generally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pecifically, France- and Germany-based continental lawsystem;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and socialistic law system as represented byformer Soviet Russia and East European socialistic countries.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relevant system, status and trend of foreign countries represents useful efforts for the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urse of history, the historicalreference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in Chinais discussed from the three phases: the gestation period, the first period, and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protest. The devious route of China's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administrative protest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administrative protest is indispensable and it may be well developed along with theperfection of legal system.
     Ⅲ. The state and problem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administrative protest in 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of theoretical study, legislation, andpractice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this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imperfections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from five aspects: misunderstanding to the prosecutorial and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legislation delay; ambiguous regulation tothe procedure of the protest; incomplete way of protest; internal problems ofprosecutorial organization.
     Ⅳ. Reflections on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On the basis of the discussion to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n the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importance of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administrative protest.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rosecutorial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of our country.
     To sum up,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th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and comparison and summary to the prosecutorial and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of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establish a rather complete prosecutorial 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protest, which will shed a light o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secutorialand supervis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test.
引文
1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363页
    2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301-302
    3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5页
    4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208-209页
    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暂行规定》,1990.10.29,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届检察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会议通过
    6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人旗帜,把建设有我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载《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第一版
    7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11页
    8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第495页
    9 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86页
    10 郝银钟:《检察权质疑》,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1 徐显明:《司法改革二十题》,载《法学》,1999年第9期
    12 夏邦:《中国检察院体制应予取消》,载《法学》,1999年第7期
    13 [英] 韦德,《行政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第263页
    14 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23页
    15 曾宪义,《检察制度史略》:中国榆察出版社,1992,第306-307页
    16 刘兆兴:《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两种诉讼中的职权比较》,载《外国法评述》,1995年第1期
    17 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45-46页
    18 曾宪义,《检察制度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第309页
    19 王然冀.《当代中国检察学》:法律出版社,1989,第58-59页
    20 金明焕.《比较检察制度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第272页
    21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22 黎蜀宁:《论法国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3期
    23 金明焕.《比较检察制度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第286-288页
    24 《外国国家赔偿行政程序行政诉讼法规汇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第353页
    25 胡建淼.《十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第223页
    26 [日] 伊藤荣树《日本检察厅法逐条解释》,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第101页
    27 [日] 法务省刑事局编《日本检察讲义》,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第22页
    28 《外国国家赔偿行政程序行政诉讼法规汇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第138页
    29 胡卫列:《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论要》,载《国家检察官学报》,2000年8卷第3期
    30 刘兆兴:《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两种诉讼中的职权比较》,载《外国法评议》,1995年第1期
    31 王桂五:《检察制度与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厅民事检察参考资科,第275负
    32 金明焕,《比较检察制度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第280页
    33 海瑞.兰格,《三大法系检察官在公益方面的作用》[A]: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第278页
    34 施瓦茨,《行政法》[M]:群众出版社,1986,第422页.
    35 潘汉典,《南斯拉夫检察制度》.载法学译从,1979
    36 《外国国家赔偿行政程序行政诉讼法规汇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第435
    37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23页
    38 张志杰:《韩国检察机关及检察官职权简介》,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8期
    39 王名扬.《外国行政诉讼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1991.第199页
    40 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48
    41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92-93页
    42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272-274页
    43 程荣斌,《检察制度基础理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第34页
    44 杨立新:《新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发展前瞻》,载《河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45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笫36页
    46 柯汉良,《民事行政检察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第35-36页
    47 杨立新:《新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发展前瞻》,载《河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48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载《人民日报》,2006年3月20日第三版
    49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载《检察日报》,2007年3月14日
    50 王桂五.《人民检察制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0.第26-30页.
    51 夏克勤,《推进我国司法改革的几点思考》,载《法学》,1998年第2期
    52 方如初,《民事抗诉权质疑和民事检察工作的基本思路》,《法治论从》,1996年第2期
    53 黄松有,《对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思考》,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5月9日,第3版
    54 《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研讨会纪要》,中国诉讼法律网(www.procedurallaw.com.cn),2001年3月4日
    55 杨矗新,《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方式研究要论》,最高人民榆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方式研究”课题组(1999年度)研究成果
    56 高建民:《论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基础》,载《检察日报》,2000年5月19日,第3版
    57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第493-494页
    58 江伟、张慧敏、段厚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改革论纲》,《人民检察》,2004年第3期
    59 罗豪才,《行政审判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第417~426页
    60 刘恒:《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探析》,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中国论文网(www.chinalww.com),2004年11月
    61 孙秀敏:《民行抗诉制度研究》,北大法律信息网(www.article.chinalawinfo.com),2005
    62 刘铁红:《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现状及立法思考》,《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63 余上云:《关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缺陷及完善的几点思考》,法律图书网(www.law-lib.com)
    64 江伟、周汉华、杨立新、赵保平:《如何全面确立检察监督权》研讨会纪要,中国民商法律网(www.civillaw.com.cn),2005年11月22日
    65 李小东:《对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的若干法律思考》,北大法律信息网(www.article.chinalawinfo.com),2002.1
    66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94页
    6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工作报告》,载《人民日报》,2006 年3月20日第三版
    68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新华社,2007年3月21日
    69 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第596-597页
    70 马滔:《民行检察:十年苦探索,期待天地宽》,载《人民检察》,1998年第11期
    7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弟333页
    72 李小东:《对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的若干法律思考》,北大法律信息网(www.article.chinalawinfo.com),2002.1
    73 《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研讨会纪要》,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中国诉讼法律网(www.procedurallaw.com.cn),2001年3月4日
    74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95页
    75 焦慧强、张大成:《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检察研究考参》第89期,1999年7月
    76 郭有评:《关于适用<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若干问题的探讨》,北大法律信息网(www.article.chinalawinfo.com),2001.1
    77 郑传坤,刘群英:《行政公诉初探》.载《现代法学》,1994年第6期
    78 应松年:《依法行政论纲》,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79 郭成伟.《外国司法制度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第181页
    80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第337页
    81 刘立宪、张智辉,《司法改革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5页
    82 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6期
    [1]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
    [3]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
    [4] 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
    [5] [英]韦德,行政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6] 曾宪义,检察制度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
    [7] 王然冀,当代中国检察学:法律出版社,1989
    [8] 金明焕,比较检察制度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
    [9] 海瑞·兰格,三大法系检察官在公益方面的作用[A]: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
    [10] 施瓦茨,行政法[M]:群众出版社,1986
    [11] 胡建淼,十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12] 潘汉典,南斯拉夫检察制度:法学译丛,1979
    [13] 王名扬,外国行政诉讼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1991
    [14]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 程荣斌,检察制度基础理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
    [16] 柯汉良,民事行政检察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
    [17] 王桂五,人民检察制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0
    [18]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
    [19] 罗豪才,行政审判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0] 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1] 郭成伟,外国司法制度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23] 刘立宪、张智辉,司法改革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4] [日]伊藤荣树,日本检察厅法逐条解释: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
    [25] [日]法务省刑事局编,日本检察讲义: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
    [26] 郝银钟:《检察权质疑》,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3期
    [27] 徐显明:《司法改革二十题》,载《法学》,1999年第9期
    [28] 夏帮:《中国检察院体制应予取消》,载《法学》,1999年第7期
    [29] 刘兆兴:《两大法系国家检察机关在两种诉讼中的职权比较》,载《外国法评述》,1995年第1期
    [30] 黎蜀宁:《论法国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3期
    [30] 胡卫列:《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论要》,载《国家检察官学报》,2000年8卷第3期
    [31] 张志杰:《韩国检察机关及检察官职权简介》,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8期
    [32] 杨立新:《新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发展前瞻》,载《河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33] 夏克勤:《推进我国司法改革的几点思考》,载《法学》,1998年第2期
    [34] 方如初:《民事抗诉权质疑和民事检察工作的基本思路》,载《法治论丛》,1996年第2期
    [35] 黄松有:《对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思考》,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5月9日,第3版
    [36] 高建民:《论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基础》,载《检察日报》,2000年5月19日,第3版
    [37] 江伟、张慧敏、段厚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改革论纲》,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3期
    [38] 刘铁红:《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现状及立法思考》,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39] 郑传坤,刘群英:《行政公诉初探》,载《现代法学》,1994年第6期
    [40] 应松年:《依法行政论纲》,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41] 马滔:《民行检察:十年苦探索,期待天地宽》,载《人民检察》,1998年第11期
    [42] 焦慧强、张大成:《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载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检察研究考参》1999年7 月第89期,
    [43] 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6期
    [44]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载《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第一版
    [45] 《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研讨会纪要》,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中国诉讼法律网,2001年3月4同
    [46] 江伟、周汉华、杨立新、赵保平:《如何全面确立检察监督权》研讨会纪要,中国民商法律网,2005年11月22日
    [47] 刘恒:《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探析》,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中国论文网,2004年11月
    [48] 孙秀敏:《民行抗诉制度研究》,北大法律信息网,2005
    [49] 郭有评:《关于适用<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若干问题的探讨》,北大法律信息网,2001.1
    [50] 余上云:《关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缺陷及完善的几点思考》,法律图书网
    [51] 李小东:《对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的若干法律思考》,北大法律信息网,2002.1
    [52] 王桂五:《检察制度与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厅民事检察参考资料
    [53] 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方式研究要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方式研究”课题组(1999年度)研究成果
    [54] 《外国国家赔偿行政程序行政诉讼法规汇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55]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6年3月20日第三版
    [56]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检察日报》,2007年3月14日
    [5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6年3月20日第三版
    [58]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新华社,2007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