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品牌创建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己进入品牌国际化竞争的时代,品牌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成为一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就是本国品牌发展壮大的过程。当前国际市场产能已经处于过剩状态,所有开放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的环境、手段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新情况下,取胜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单纯以价格和成本来竞争,还包括品牌的竞争。可以说,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战略的优势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东部地区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仍然相对滞后。市场经济不发达,产业竞争力低下,品牌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其中包括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等条件的限制。如何依托自身优势以及优惠政策等来发展壮大本地区的品牌,对民族地区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是加快少数民族人民脱贫步伐的当务之急,更是国家扩大内需、社会稳定的内在需要。而依靠资源优势,发展品牌经济带动整个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则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地区品牌经济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民族地区经济先天不足,而后天在发展中也相对迟缓,但这也说明品牌经济在民族地区大有可为,在带动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中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在对内蒙古和广西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两省区品牌发展的优劣势,对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创建品牌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依托优势资源,科学发展品牌经济,进而带动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策略。宏观上,政府应为民族地区实施品牌战略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微观上,民族企业也要积极应对困难,实施技术创新,利用优惠政策等有利条件发展品牌。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world has enter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the era, the brand play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which is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economic power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In a sense, the rise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brand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arket of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is already in the state, all open market economies, to varying degrees into a buyer's market, market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means compared with the pas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new context, the primary means of winning is no longer simply to compete with the product itself, but also brand competition. Can be said that 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will be the main form of brand competition, brand strategy will be advantages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dge to succeed。
     Relativ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regio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economy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The econom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terms of minority areas, low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brand, including social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economic factors such conditions. How minority areas and preferential policies based on their own advantages to develop and grow in the region such as the brand, is a question worth exploring.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s not only the ethnic minority people out of poverty the top priority to accelerate, it is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he inherent need for social stability. Areas and rely on nation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brand economy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reas of goods, is the national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only w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rand national statu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that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ficiencies, and acquired in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slow, but it also shows that the brand economy in the minority areas can make a big fuss in the lead nation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has enormous potential yet to play. In Inner Mongolia and Guangxi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brand development by comparing the two provin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nation branding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on this basis, government support, business-led, relying on advantage of resource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brand economy, in order to stimul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market. The macro level, the Government should create a license for the minority areas to provide a wide range of support and guidance; micro, national enterprises should als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difficulties, the use of incentives and other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and, so that two-pronged approach to make the national regional economy as a tru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文
1李业著:《品牌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Heinz-Joachim Simon著:《品牌的奥秘》,文汇出版社,2003。
    3孙曰瑶、刘华军著《品牌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薛可著:《品牌扩张:路径与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张景仁:《浅谈品牌创建的意义与策略》,《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2期
    6单文卫:《北京双鹤药业创建强势品牌的策略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3期
    7赵璟:《西部民族地区区域核心优势与绿色品牌战略》,《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2期
    8汪卫鸿:《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大力支持西部开发》,《经济师》2002年3期
    9周敏:《江西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南昌大学》2008
    10刘国林:《领跑“中国牛”,引导“世界牛”》,《农业产业化》2009年3期
    11李少游袁泽著:《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1、杨勇著:《贵州经济发展60年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李少游袁泽著:《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年版。
    3、王来喜著:《内蒙古经济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4、布和朝鲁著:《分离走进前列:内蒙古现象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广西社会科学院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6、Heinz-Joachim Simon著:《品牌的奥秘》,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7、李业著:《品牌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王梦,彭翠翠,宋远玲:《湖北省实施品牌战略的问题与对策》,《经营与管理》2010年第5期。
    2、刘英杰,陈向东,王平:《绿色新疆品质农业》,《新疆农业科技》2010年第1期。
    3、王锐:《贵州茶叶品牌战略的几点思考》,《经济师》2010年第2期。
    4、季明川:《培育山东农产品品牌战略与对策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增刊。
    5、刘国防:《品牌战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第1期。
    6、田春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误区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6期。
    7、周亮:《浅论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淮北媒体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8、刘贝凡:《神华品牌战略分析》,《中国市场》2010年第2期。
    9、蒋春丽:《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商贸》2010年第6期。
    10、田运红:《西部民族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07年第12期。
    11、赵璟:《西部民族地区区域核心优势与绿色品牌战略》,《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第7期。
    12、郝伟:《用品牌战略带动农产品的发展》,《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第20期。
    13、高晓峰:《发展品牌经济做大做强内蒙古品牌》,《北方经济》2007年第12期。
    14、程小迪,胡浩纹:《品牌延伸文献综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
    15、周翠丽:《北京老字号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首都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6、杨云生:《名牌企业的品牌资产评估及战略管理》,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7、雷青:《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8、徐建岗:《内蒙古联通品牌策略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9、赵云平:《内蒙古奶业成长机制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20、娜日娜:《内蒙古羊绒业发展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1、李平:《经济全球化下提升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的理念和途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2、皇宇艳:《内蒙古乳品加工企业奶业产品市场运作的管理对策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3、李耀:《中国老字号品牌重振策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4、李寒:《中小企业品牌核心价值问题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5、李向阳潘成:《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第3期。
    26、孙强家:《现代企业创新型品牌战略管理问题研究》,《石家庄经济导读》,2008年第9期。
    27、丁红星:《浅议品牌发展及品牌战略》,《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6期。
    28、吴涛斯琴毕力格:《我国连锁餐饮业发展的品牌战略》,《北方经济》,2010年第3期。
    29、王旋:《浅析安徽农网发展的品牌战略》,《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第8期。
    30、沈青:《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与实施品牌战略的协同演进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8期。
    31、陈鸿亭:《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企业经济》,2008年第5期。
    32、杨月坤:《企业文化决胜企业核心竞争力》,《价格月刊》,2008年第9期。
    33、魏喜武陈德棉:《企业品牌建设空间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期。
    34、张锐:《论品牌科学学的构建与发》,《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6期。
    35、于伟王兴元:《消费者品牌知识研究评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3期。
    36、郑忠智:《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9年第5期。
    37、周志民:《广义品牌关系结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2期。
    38、冷兆松:《直面品牌弱势,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制造”》,《新华文摘》,2007年第5期。
    39、白云霞吴联生:《企业契约的利益相关者模型》,《财经论丛》,2009年第5期。
    40、许坚刚:《品牌战略与品牌运作初深》,《纺织科技进展》,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