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马华新文学在其开始萌发,就自觉接受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文学逐步成为马华新文学主流。由于马华新文学自身发展逻辑和马华社会的需要,马华新文学形成了它关注社会、面向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既然是文学传统,那么,它就有一个传统的形成、确立、丰富和巩固、继承和变异的过程,本文就将对这一过程进行初步的探讨。
     本文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来规范、整理马华新文学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历程,也是第一次系统地从现实主义文学的角度对马华新文学各个发展时期的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进行贯通性的梳理,从而对马华新文学的特色、得失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回答。
     本文对马华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发生、确立、发展过程的研究分为四大部分:(一)马华现实主义新文学的萌芽。讨论在马华新文学的最初萌发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初步具有现实主义文学的客观性和批判性特点,也为以后马华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走向打下了基础;(二)马华现实主义新文学的确立。在此时期,马华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正式得到确认,两股文学思潮兴起——受中国革命文学影响的新兴文学以及对新兴文学做出反拨的南洋色彩的提倡,它们已经包含了马华新文学的全部发展可能性,也代表着马华文艺工作者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不同理解角度和层面;(三)马华现实主义新文学的反复和高涨。已具备现实主义文学自觉性的马华文艺工作者经过论证已经确立了“马来亚”地理概念和“马来亚文艺”的名称,并在抗战文艺的旗帜下,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民族形式、大众化问题等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索,进一步巩固了政治化、社会化的马华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四)马华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深化。马华文学在马华社会反殖运动大潮中,提出了“马华文艺独特性”的口号,并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要求下,力图摆脱中国新文学的影响,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马华新文学的独立过程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马华文坛的深化过程,同时也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进一步狭窄化、政治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割断了与中国新文学的联系,由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政治化,现代派文学开始在马华文坛出现,结束了马华现实主义文学一枝独秀的地位。
引文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版,
    《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贺祥麟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钱中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
    《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南来作者与新马华文文学》,郭惠芬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东南亚华侨通史》,吴凤斌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新马华文文学大系》,[新加坡]李廷辉主编,新社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编纂委员会,教育出版社,1971年;
    《马华新文学大系》,[新加坡]方修主编,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印行,1972年版;
    《新马百年小说史》,黄万华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著,薛鸿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8年6月版;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蒋承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 《马华文艺简论》,汉素音著,李哲译,见于《新社文艺》第十四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八),[新加坡]李廷辉主编,新社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编纂委员会,教育出版社,1971年,第19、22页。
    2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版,引文出自第35页。
    3 《〈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茅盾著
    4 《〈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茅盾著
    5 见周作人1921年致沈雁冰信中提出这一主张。参见沈雁冰《致周志伊信》,《小说月报》1922年第十三卷,第六号。
    6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第61页。
    7 《新兴的文学》,永刚著,见于1927年4月《新国民杂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新加坡]方修主编,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印行,1972年版,第57、58页。
    8 《充实南洋文坛问题》,依夫著,见于1929年5月南洋商报《曼佗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63页。
    9 《充实南洋文坛问题》,依夫著,见于1929年5月南洋商报《曼佗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63页。
    10 《充实南洋文坛问题》,依夫著,见于1929年5月南洋商报《曼佗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63页。
    11 《新兴的文学》,永刚著,见于1927年4月《新国民杂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新加坡]方修主编,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印行,1972年版,第57、58页。
    12 《新兴的文学》,永刚著,见于1927年4月《新国民杂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新加坡]方修主编,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印行,1972年版,第57、58页。
    13 《新兴的文学》,永刚著,见于1927年4月《新国民杂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新加坡]方修主编,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印行,1972年版,第57、58页。
    14 《关于新兴文学》,承礼著,见于1929年3月《椰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59、60页。
    15 《致敏·考茨基》,恩格斯著,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引文见第186页。
    16 《革命的浪漫谛克》,选自《瞿秋白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引文见第459页。
    17 《新兴文学的意义》,衣虹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103、104页。
    18 《新兴文学的意义》,衣虹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103、104页。
    19 《关于南国文艺的商榷》,滔滔著,原载1930年3月星洲日报《野葩》,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82页。
    20 《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滔滔著,原载1930年5月(垦荒》第一期,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102页。
    21 《关于文艺》,则矫著,原载1930年4月《野葩》,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76页。
    22 同21
    23 《文艺的方向》,陵著,原载1930年3月《野葩》,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69、70页。
    
    
    24 同23
    25 《新兴文学的内容问题》,衣虹著,原载1930年4月《椰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106页。
    26 同25
    27 《到新写实主义之路》,[日]藏原惟人著,林伯修译,见于1928年7月《太阳月刊》停刊号。
    28 同27
    29 《到新写实主义之路》,[日]藏原惟人著,林伯修译,见于1928年7月《太阳月刊》停刊号。
    30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第118页。
    31 《最低限度的要求——致南洋一般从事文艺的朋友》,肇秋著,原载1930年2月25日《椰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148页。
    32 《给一般志在南洋文艺的朋友》,黄僧著,原载1929年7月《椰林》,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136页。
    33 《醒醒吧,星城的艺人》,圣堤著,原载1929年1月18日《文艺周刊》第三期,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128页。
    34 同33
    35 《马华新文学大系》(四)导言第5页。
    36 《一九三六年的马来亚文坛》,润湖著,原载1937年《新国民日报》新年特刊,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393页。
    37 《马华新文学大系》(一)导言,第15页。
    38 《马华新文学大系》(一)导言,第16页。
    39 《文艺论战平息之后》,豫观著,原载1936年12月《出版界》,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330页。
    40 《现阶段马来亚文化工作的认识》,原载1936年9月星洲日报之晚报,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283页。
    41 《马来亚文学试论》,保罗著,原载1936年10月《晨星》,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329页。
    42 《现阶段马来亚文学》,文翔著,原载1936年10月《新路》,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316页。
    43 《南洋与文学》,彭玉河著,原载1935年《星洲日报》新年特刊,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一),第459页.
    44 《论战时文艺》,叶尼著,原载1938年4月《文艺》,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4、5、6、9页.
    45 同44
    46 同44
    47 同44
    48 同44
    49 《抗战文艺讲座》,金丁著,原载1938年《狮声》,,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36页.
    50 《论战时文艺》,叶尼著,原载1938年4月《文艺》,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4、5、6、9页.
    
    
    51 《南洋文艺通俗化运动》,清谭著,原载《南洋周刊》第七期,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100页.
    52 《论战时文艺的战术》,青嶙屑著,原载1938年《文艺》,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22、23页.
    53 同52
    54 同52
    55 《论战时文艺的多样性》,丁倩著,原载《南洋周刊》第二期,《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47页.
    56 《关于〈试炼时代〉》,铁亢著,原载1938年11月《晨星》,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396页.
    57 《介绍〈试炼时代〉》,谛克著,原载1938年《晨星》,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392页.
    58 《铁亢的〈试炼时代〉》,林易山著,原载1938年11月《晨星》,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405页.
    59 《论”现实主义”、“朋友主义”及其他—求正于张天白君》,铁亢著,原载1939年3月《晨星》,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475、477页.
    60 同59
    61 同59
    62 《论”现实主义”、”朋友主义”及其他》,张天白著,原载同上,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489页。
    63 《论新现实主义》,卢卡契著。
    64 《马华文学现实化问题》,之丘著,原载1940年2月《新流》,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303、304页.
    65 同64
    66 《什么叫现实化》,免升著,原载1940年3月《新流》,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317、319页.
    67 同66
    68 同66
    69 《马华文艺现实化问题》,铁亢著,原载1941年《文艺丛谈》,转引自《马华新文学大系》(二),第348页.
    70 《现阶段的新民主主义文学论》,赵戎著,原载1945年《南方文艺》创刊号,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新加坡]李廷辉主编,新社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编辑委员会编纂,教育出版社,1971年版,(一)第31页.
    71 同70
    72 同70
    73 同70
    74 同70
    75 同70
    76 同70
    77 《论文艺的战斗性与建设性》,夏霖著,原载星华文艺协会会刊《文艺》第四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42、43页.
    78 同77
    79 同77
    
    
    80 《马华文艺的主题》,岳潸著,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9、41页.
    81 同80
    82 《论文艺的战斗性与建设性》,夏霖著,原载星华文艺协会会刊《文艺》第四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42、43页.
    83 同82
    84 《再论文艺的战斗性与建设性》,夏霖著,原载《文艺》第46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46、48页
    85 《论文艺的战斗性与建设性》,夏霖著,原载星华文艺协会会刊《文艺》第四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42、43页.
    86 《再论文艺的战斗性与建设性》,夏霖著,原载《文艺》第46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46、48页
    87 《文艺独特性.任务.及其他》,铁亢著,原载民声报副刊《新风》354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251、254页.
    88 《马华文艺的独特性及其他》,凌佐著,原载1947年11月《晨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二),第201页.
    89 《马华文艺的独特性及其他》,凌佐著,原载1947年11月《晨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二),第201页.
    90 《文艺独特性.任务.及其他》,铁亢著,原载民声报副刊《新风》354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251、254页.
    91 同90
    92 《开窗子,透空气—与周容先生略谈“马华文艺”》 ,金丁著,原载1948年《风下周刊》第113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240页.
    93 同92
    94 《论“侨民意识”与“马华文艺独特性”》,苗秀著,原载星洲日报副刊《晨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259页.
    95 《是“侨民文艺”呢,还是“马华文艺”?》,海朗著,原载1948年民声报副报《新风》,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216、222页.
    96 同95
    97 同95
    98 同95
    99 《马华文艺试论》,夏衍著,原载1948年《南风》,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277页.
    100 《关于“马华文艺独特性”的一个报告》,秋枫整理,选自《南侨日报》文艺版第61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八),第96、103页.
    101 同100
    102 《展开爱国主义文学运动》,杜红著,原载1956年4月《汪流》创刊号,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04、305页.
    103 《论“爱国主义的大众文学”》,穆春迟著,原载1956年《生活丛刊》11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09、311、312、313页.
    104 《当前爱国主义文艺应有的动向》,单舒著,原载1959年《行动周刊》16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22、324、325页.
    105 《论“爱国主义的大众文学”》,穆春迟著,原载1956年《生活丛刊》11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09、311、312、313页.
    106 同105
    
    
    107 同105
    108 同105
    109 《当前爱国主义文艺应有的动向》,单舒著,原载1959年《行动周刊》16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22、324、325页.
    110 《展开爱国主义文学运动》,杜红著,原载1956年4月《汪流》创刊号,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04、305页.
    111 《当前爱国主义文艺应有的动向》,单舒著,原载1959年《行动周刊》16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22、324、325页.
    112 《论“爱国主义的大众文学”》,穆春迟著,原载1956年《生活丛刊》11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09、311、312、313页.
    113 《展开爱国主义文学运动》,杜红著,原载1956年4月《汪流》创刊号,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04、305页.
    114 《展开爱国主义文学运动》,杜红著,原载1956年4月《汪流》创刊号,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04、305页.
    115 《论周粲的现实主义文艺》,宋丹著,原载1960年9月《文艺与生活》,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501页.
    116 《马华文艺创作的方向》,白寒著,原载《文艺行列》第二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63页.
    117 《爱国主义文学座谈会》,李横记录,原载《人间》第二卷第十一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八),第109页.
    118 《马华文艺简论》,汉素音著,李哲译,见于《新社文艺》第十四期,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八),第19、22页。
    119 《一支历史的火炬——〈火浪〉的研究》,赵戎著,原载《论马华文艺独特性》,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378页。
    120 《战后诗歌发展一瞥》,钟祺著,原载1965年《南洋学报》第19卷,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八),第60、61、66、67页.
    121 同120
    122 同120
    123 同120
    124 《十五年来的马华诗歌》,陈雪风著,原载1961年《十五年来的马华诗歌》,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525、534页.
    125 《战后诗歌发展一瞥》,钟祺著,原载1965年《南洋学报》第19卷,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八),第60、61、66、67页.
    126 同125
    127 《读〈土地的话〉》,陈雪风著,原载1962年8月《陈雪风文艺评论集》,转引自《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一),第403页.
    128 《〈五月的星光下〉序》,忧草著,见《海天》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