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众所周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准确把脉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实际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各自时代特色的、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成为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实践的思想武器,直接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前进,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思想财富。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周恩来与邓小平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与邓小平,前者是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奠基人,后者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领航者,他们都与科学技术结下了毕生的不解情缘。周恩来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战略决策参与者,又是国家整体科技工作的具体领导者、指挥者和组织者,在长期领导科技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周恩来科学技术思想。邓小平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文革”后期重返领导岗位后,他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提出许多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思想,在他成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后,一如既往地关注科学技术,在新时期提出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新观点、新主张和新论断,形成了丰富、系统的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周恩来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总库中的两块瑰宝,是在不同时期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深远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历史进程。
     本文通过对周恩来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为当下科学技术发展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关于周恩来与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主要从时代背景、思想基础和演进历程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目的在于再现两位伟人科技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轨迹,从总体上概览周恩来与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全貌。
     第二章关于周恩来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观的比较研究。主要探讨周恩来与邓小平对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意在指明周恩来和邓小平对何谓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有何功能、科技人才有何地位等问题的回答。本章具体从科学技术本质观、科学技术功能观、科学技术地位观和科学技术人才‘观等四个方面予以探讨和分析。
     第三章关于周恩来与邓小平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的比较研究。主要探讨周恩来与邓小平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擘画和理论指导,意在指明周恩来与邓小平对如何发展科学技术问题的回答。本章具体对周恩来与邓小平科技领导思想、科技体制思想、科技伦理思想和科技政策思想等四方面进行富有逻辑性地梳理和论析。
     第四章关于周恩来与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整体上的、更深层次的比较分析。阐释两者在思想属性、理论特征上的一致性以及两者在内容侧重、历史贡献和表述风格上的差异性。
     第五章关于周恩来与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之于当下科技发展实践的有益启示。提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必须坚持持以科技发展指导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加强和改善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为关键、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着力点、以加强社会主义科技伦理道德建设为保证。
     结束语部分指出要为科学技术发展创设稳定的政治环境、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并要在当前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科技强国梦。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in Chinese modern history, especial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ommunists Party of China consciously adapted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to Chines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med extremely abundant Marxist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s featur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which becomes a powerful theoretical weapon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o push ahead with the cause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an invaluable ideological asset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nation's rejuvenation.
     Zhou Enlai and Deng Xiaoping made an extraordinary contribution to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nrichment of Marxist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cause of PR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ormer is the great founder, while the latter is the leader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oth of the two great men forged a lifelong profound feeling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u Enlai is the main member of the Party's first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the decision-making participant in the underta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leader, director and organizer of the overall wor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ational level. In his long-term leadership practice, Zhou Enlai's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med. Deng Xiaoping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He returned to the leadership position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volunteered to be in charge of the work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raised many ideological theorie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he became the cor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he concerned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lways,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perspectives, propositions and predication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so that Deng Xiaoping's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med. The two historical great men's thought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t are the same strain are the two treasures in the pool of Marxist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y led th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d profoundly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a's undertak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different times.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the spiritual motivation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contemporary practice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systematic comparative study on Zhou Enlai and Deng Xiaoping's Though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orbing nutrition and wisdom.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Zhou Enlai and Deng Xiaoping's Though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mainly sets forth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evolution, aiming to reproduce the thought origin and formation path of two great men's idea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result, readers can overviews the whole picture of Zhou Enlai and Deng Xiaoping's Though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ond chapter comparatively studies Zhou Enlai and Deng Xiaoping's concep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focuses on their basic understanding of and attitude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ndicate their answers to these issues such as what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un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atus of qualified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It will respectively interpret and analyze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ncept of the nature, function and pos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the status of qualified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The third chapter comparatively studies Zhou Enlai and Deng Xiaoping's thoughts about develop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mainly studies Zhou Enlai and Deng Xiaoping'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show their answers to how to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aper will organize and argue from four areas of their views on leadership, structure, ethics and poli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orth Chapter makes a deeper overall comparison of Zhou Enlai's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Deng Xiaoping's, which interprets their consistency of ideological attributes and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difference of content emphasi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and presentation style.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spiration of Zhou Enlai and Deng Xiaoping's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current pract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hich is to take keeping up with times and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Marxist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its guide,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leadership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 as its key, forging ahead with determination and deepe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tructuring as its crucial tasks, raising ethical standard of social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its basic requirement.
     The end will point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 st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the practical and political secur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ick to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ly so the Chinese nation's dream of becoming a Powerful 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come true.
引文
① 朱光亚:《深切怀念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伟大奠基人周恩来》,载于《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7页。
    ① 如《开国总理周恩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周恩来总理生涯》(人民出版社,1997年)、《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等。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412页。
    ② 周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思想—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6期。
    ③ 曹应旺:《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④ 时戈:《学习周恩来同志关于实现四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光辉思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1期。
    ① 陈扬勇:《周恩来科技发展战略思想论要》,《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1期。
    ② 李精华,栾雪飞:《周恩来思考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特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③ 董秋英:《论周思来国防科技人才思想》,《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④ 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不尽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341页。
    ⑤ 参见柯杰:《周恩来和我国尖端科技事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⑥ 杨明伟:《军事秘书谈周恩来与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周家鼎访谈录》,《党的文献》2006年第3期。
    ① 杨光铮:《周恩来科技发展战略思想特点初探》,《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② 孙云凤:《周恩来科技思想论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③ 谢圆月:《周恩来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问题》,《社科纵横》1996年第4期。
    ④ 魏继昆:《周恩来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思想论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5期。
    ① 参见《邓小平科技思想学习纲要讲解》,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1页
    ② 参见何亚平:《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邓小平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③ 参见李文彦、陆向荣:《试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核心及其辐射层面》,《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④ 参见封杰:《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5期;张青棋:《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历史形成与基本特色》,《理论建设》1996年第5期;杨国蓉:《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教育探索》2005年第6期;杜金亮:《论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特点》,《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王春娥:《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新探》,《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鲁海祥:《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第9期;王佳存:《论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黄宝华:《浅谈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9期。
    ① 参见刘青:《邓小平科技观的四大鲜明特点》,《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2期;居继清:《邓小平科技思想特色初探》,《学习论坛》1997年第7期。
    ② 杨国蓉:《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教育探索》2004年第3期。
    ③ 朱九田、彭海红、杨国军:《论我国科技发展的理论指导一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④ 杨国蓉:《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教育探索》2004年第3期。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24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72-37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4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2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6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4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2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9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9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5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8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第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2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页。
    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第三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7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8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990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4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4页。
    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7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0
    ④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7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8-359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9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8
    ① 《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② 《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③ 《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页。
    ④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⑤ 《列宁全集》第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5页。
    ⑥ 《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0页。
    ① 《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8页。
    ② 《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9页。
    ③ 《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6页。
    ④ 《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
    ⑤ 《列宁全集》第三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页。
    ⑥ 《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3页。
    ⑦ 《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4页。
    ⑧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页。
    ⑨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页。
    ① 《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
    ② 《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③ 《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2页。
    ④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2页。
    ⑤ 《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2页。
    ⑥ 《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7页。
    ⑦ 《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5页。
    ① 《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页。
    ② 《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③ 《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④ 《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5页。
    ⑤ 《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页。
    ⑥ 《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⑦ 《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0页。
    ① 《列宁全集》第五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74页。
    ② 《列宁全集》第五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74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283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② 《毛洋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02页。
    ③ 《毛洋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1页。
    ④ 《建国以来毛洋东文稿》第十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
    ⑤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⑥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⑦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⑧ 《毛洋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⑨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8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⑤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⑥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⑦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⑧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153页。
    ① 即: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小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小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
    ② 《毛洋东文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
    ④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66页。
    ⑤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⑥ 《毛洋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2页。
    ⑦ 《建国以来毛洋东文稿》第十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
    ②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142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页。
    ④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页。
    ⑤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页。
    ⑥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
    ①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37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③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页。
    ①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
    ②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
    ③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页。
    ④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⑤ 《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
    ⑥ 《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页。
    ⑦ 《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页。
    ① 《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页
    ② 《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459页
    ③ 《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61页
    ④ 《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62贝
    ①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4页。
    ②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09页。
    ③ 《周恩来政论选》(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174页。
    ④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8页。
    ① 参见《周恩来军事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71-372页。
    ②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01页。
    ③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40页。
    ④ 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一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页。
    ②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67页。
    ③ 《不尽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04页。
    ①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62页。
    ②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①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
    ②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7页。
    ③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④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36页。
    ⑤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14页。
    ① 《不尽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93页。
    ②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43页。
    ①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②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99页。
    ③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19页。
    ④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21页。
    ⑤ 参见《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1070页
    ①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6页。
    ②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8页。
    ③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5页。
    ④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1页。
    ⑤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7页
    ⑥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3页
    ① 徐特立:《怎样发展我们的自然科学》,《解放日报》1941年9月24、25日。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1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贞。
    ①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01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04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3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3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5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4页。
    ③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62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62663页
    ⑤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0页。
    ①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04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页。
    ④ 龚育之:《一段历史公案和几点理论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第11期。
    ①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05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7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5页。
    ④ 《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1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③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1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页。
    ⑦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8页。
    ⑧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页。
    ② 《周恩来政论选》(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174页。
    ③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09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2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页。
    ①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96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2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8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
    ⑤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306页。
    ⑥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93页。
    ⑦ 《周恩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
    ① 《周恩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7页。
    ③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17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7页。
    ⑤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40页。
    ⑥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火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70页。
    ⑦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27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2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7页。
    ②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5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16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②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十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07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19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87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82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⑧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页。
    ⑨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4页。
    ①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③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99页。
    ④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6页
    ⑤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443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
    ⑦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83页。
    ⑧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4页。
    ⑨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88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9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10-811页。
    ⑤ 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①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社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2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2页。
    ③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7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2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2页。
    ⑥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63页。
    ⑦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702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93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33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47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76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7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5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378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43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5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62页。
    ②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00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4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160页。
    ① 《列宁全集》第三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2-363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8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0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4页。
    ⑤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01页。
    ⑥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4页。
    ⑦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5页。
    ⑧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5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2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5页。
    ③ 《建国以来毛泽东义稿》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84-385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4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7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1页。
    ④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67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6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2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2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68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0页。
    ②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43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5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10页。
    ⑤ 《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37页。
    ⑥ 《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2页。
    ⑦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10页。
    ⑧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4页。
    ⑨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6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7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3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6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97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3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6页。
    ⑤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43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60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34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75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⑦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09页。
    ⑧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页。
    ⑨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1页。
    ⑩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1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7贝。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52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90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61页。
    ⑤ 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初版所付稿费。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
    ①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7-188页。
    ②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4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26页。
    ⑤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66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2页。
    ②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3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5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5页
    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49页。
    ⑥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⑦ 《周思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5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⑤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83页。
    ⑥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3页。
    ⑦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⑧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⑨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88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81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99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⑥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82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页。
    ⑤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1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⑧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4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7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8页。
    ⑦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95页。
    ⑧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8页。
    ②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20页。
    ③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1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6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5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8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⑧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7页。
    ⑨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页。
    ①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9页。
    ② 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7页。
    ④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7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7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286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07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页。
    ①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62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8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0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7页。
    ⑥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7页。
    ⑦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页。
    ⑧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7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37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页。
    ③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82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9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49页。
    ③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93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6页。
    ②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1-362页。
    ③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2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2183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2-183页。
    ①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②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2页。
    ③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24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1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5页。
    ⑥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5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3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5页。
    ③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2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2页。
    ⑤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2-363页。
    ⑥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04页。
    ⑦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04页。
    ⑧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95页。
    ⑨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03页。
    ①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7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2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2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6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3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6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页。
    ⑦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18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76页。
    ⑤ 《春天长在 非碑永存——邓小平同志与中国科技事业》[C].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⑦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⑧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82页。
    ②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491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75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19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页。
    ⑧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34页。
    ⑨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77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1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1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4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6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76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1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3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3页。
    ① 路甬祥:《关于科技伦理道德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3年1月27日。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22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22页。
    ①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15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3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7页。
    ⑤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4页。
    ⑥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5页。
    ⑦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7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页。
    ②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70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5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5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页。
    ⑤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页。
    ⑥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页。
    ⑦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页。
    ⑧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9-30页。
    ⑨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2页。
    ③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27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99页。
    ⑤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99页。
    ⑥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5页。
    ⑦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68页。
    ⑧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93-494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2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页。
    ③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04页。
    ⑤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页。
    ⑥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56页。
    ⑦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46页。
    ⑧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53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33页。
    ③ 转引自胡家模:《周恩来与将帅》,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35页。
    ⑤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55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55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64页。
    ③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43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65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0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3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3页。
    ④ “尤里卡”计划,是1985年4月法国提出、1985年7月欧洲工艺技术会议通过的一个多技术目标协调发展计划。计划提出建立一个“欧洲科研协调机构”,以加强西欧国家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合作,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缩小同美国、日本的差距。这是在美国推行“星球大战”计划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由于“欧洲科研协调机构”的英文缩写的读音与古希腊语中“尤里卡”(意为“有办法”)一词相近,故称“尤里卡”计划。
    ⑤ “星球大战”计划,指1985年1月美国政府公布的《总统战略防御计划》。该《计划》提出建立一种以太空为主要墓地的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综合立体防御系统。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4页。
    ⑦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47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62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8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7-5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8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57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页。
    ②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6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179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2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页。
    ⑧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4页。
    ⑨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4页。
    ①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6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184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4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3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75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8页。
    ②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43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9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页。
    ⑤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
    ⑥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6页。
    ⑦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0页。
    ⑧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6页。
    ①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
    ② 《不尽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89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7页。
    ⑤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5页。
    ⑥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6页。
    ⑦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6页。
    ⑧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6-407页。
    ①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7页。
    ②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93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7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页。
    ⑤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37页。
    ⑥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3页。
    ⑦ 《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⑧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1页。
    ⑨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87页。
    ①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56页。
    ②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31页。
    ③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38页。
    ④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27-328页。
    ⑤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0页。
    ⑥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4页。
    ⑦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26-427页。
    ⑧ 《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46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②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8页。
    ③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④ 《周恩来军事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21页。
    ⑤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5页。
    ⑥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41页。
    ⑦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16页。
    ⑧ 《周思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11页
    ① 《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19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36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3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3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①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2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⑥ 《邓小平年潜(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51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
    ⑧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⑨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页。
    ⑩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
    ① 《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0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69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页。
    ⑧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15页。
    ⑨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6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6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页。
    ⑦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41页。
    ⑧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92页。
    ⑨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20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页。
    ⑦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3页。
    ⑧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9页。
    ⑨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61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73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6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60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0页。
    ⑥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6-1337页。
    ① 《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3页。
    ②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2页。
    ④ 《毛洋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8页。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足》2010年第7期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页。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68页。
    ④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页。
    ⑤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40页。
    ⑥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⑦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① 《周思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89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02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2-183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②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98-399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页。
    ① 《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75页。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L),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37页。
    ① 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一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② 樊洪业主编:《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
    ③ 樊洪业主编:《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① 《中国共产党章程》,《求是》2012年第22期,第26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2页。
    ② 《建国以来毛洋东军事文稿》下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
    ③ 李觉等主编:《当代中国的核工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④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87页。
    ⑤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① 《中国共产党章程》,《求是》2012年第22期,第26贝: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7页。
    ①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22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③ 《春天长在 丰碑永存——邓小平同志与中国科技事业》[C].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④ 《春天长在 丰碑永存——邓小平同志与中国科技事业》[C].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4页。
    ② 《不尽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89页。
    ③ 《不尽的思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89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④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⑤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286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5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页。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51页。
    ① 胡锦涛在中科院第16次、工程院第11次院士大会讲话 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ldhd/2012-06/11/content_2158332.htm.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页。
    ① 路甬祥:《关于科技伦理道德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3年1月27日。
    ② 李磊:《科技伦理道德论析》[J].理论月刊,2011年第11期。
    ③ 《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176页。
    ④ 《周恩来文化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43页。
    ① 以上部分观点参见李磊:《科技伦理道德论析》[J].理论月刊,2011年第11期。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页。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列宁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文集》(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6.《周恩来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中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9.《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0.《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1.《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周恩来文化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3.《周恩来经济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4.《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15.《周恩来军事文选》(1-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6.《周恩来早期文集》(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周恩来自述——同外国人士谈话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周恩来 邓小平 论科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1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科学技术和生产力》[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0.《邓小平文选》(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2.《江泽民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3.《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4.《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5.《邓小平思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26.《邓小平科技思想年谱(19751994)》[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7.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8.中国科学院编:《邓小平论科学技术》[M].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中国科学院:《党和国家领导人论科学技术》[M].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中国科学院:《邓小平科技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中国科学院:《邓小平科技思想学习纲要讲解》[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3.张锡龄:《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何亚平;《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邓小平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张巨青、肖新发:《邓小平科技思想与应用》,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6.李万忍:《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8.石仲泉:《我观周恩来》[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9.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一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0.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二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11.武衡:《科技战线五十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2.力平:《开国总理周恩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13.曹应旺主编:《周恩来的智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14.刘武生:《周恩来在建设年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1-3辑)[M].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5年版。
    16.《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下)[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1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18.刘松涛主编:《三代领导人科技思想研究——科技与现代化的视野》[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M],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0.陈洪主编.《聂荣臻的科技思想与实践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21.曹应旺:《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22.石仲泉:《周恩来的卓越奉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23.刘学琦、王习耕主编:《周恩来风范词典》[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
    24.陈答才:《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5.江明武主编:《周恩来的历程》[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6.马永顺:《人民公仆周恩来》[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27.李虹、刘俊瑞等编:《周恩来和邓颖超》[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28.侯树栋:《一代伟人周恩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28.陆军指挥学院课题组:《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9.刘亚东等著:《春颂——邓小平同志与中国科技事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0.曾敏主编:《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1.陈雪薇:《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32.刘德军,陆建洪:《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3.[英]J·D·贝尔纳:《科学社会功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英]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6.[美]张大卫:《中流砒柱各有千秋—周恩来与邓小平》[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年版。
    1.中央文献出版社.《不尽的思念》[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2.《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编辑组.《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3.刘焱主编.《中外学者论周恩来: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中外学者再论周恩来:第二届周恩来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编.《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6.徐行主编.《南开学者纵论周恩来》[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徐行主编.《二十一世纪周恩来研究的新视野》(上、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8.中共重庆市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周恩来研究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浙江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等编.《风范·思想·乡情:纪念周恩来诞辰95周年文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0.刘焱、米镇波.《周恩来研究文选(1976-1986)》[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1.李海文主编.《周恩来研究述评》[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2.《春天长在丰碑永存——邓小平同志与中国科技事业》[C].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3.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科学技术工作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卢婉清:《光辉的思想,远大的战略眼光——学习周恩来同志关于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建设的论述》[J].《哲学研究》,1985年第1期
    2.周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思想—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6期。
    3.曹应旺:《周恩来、陈云经济思想比较研究》[J].《党的文献》2003年第3期。
    4.曹应旺:《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1期。
    5.陈扬勇:《周恩来科技发展战略思想论要》[J].《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1期。
    6.魏继昆:《周恩来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思想论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5期。
    7.魏继昆:《周恩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思想之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3期。
    8.时戈:《学习周恩来同志关于实现四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光辉思想》[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1期。
    9.刘武生:《周恩来与新中国的科技事业》[J].《纵横》2003年第1期
    10.徐智珍、杨爱忠:《周恩来与我国科技现代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11.潘焕昭:《周恩来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思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12.刘武生.周恩来文革中力保知识分子[J].《纵横》2005年第1期。
    13.文东升:《周恩来科技发展战略思想》[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14.孙云凤:《周恩来科技思想论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5.柯杰:《周恩来和我国尖端科技事业》[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16.周家鼎:《周恩来总理与两弹一星》[J].《百花文苑》2006第1期。
    17.吴自华:《周恩来科技思想的时代价值》[J].《学海》2007年第5期。
    18.陈建新:《周恩来与当代中国的科技事业》[J].《科技管理研究》1998年第5期
    19.谢圆月:《周恩来论我国科学与技术现代化问题》[J].《社科纵横》1996年第4期。
    20.黄永盛:《周恩来的科技思想》[J].《科学管理研究》,1998年第8期。
    21.李精华、栾雪飞:《周恩来思考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特色》[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2.刘国光、毛立言:《学习周恩来经济思想》[J].《燧石》1998年第2期。
    23.徐建刚:《周恩来对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三大贡献》[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第3期
    24.齐卫平:《论周恩来的发展科学技术思想和实践》[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25.韩亚光:《周恩来与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
    26.李国荣:《简论周恩来的科技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3期。
    27.曾敏:《周恩来关于科技工作的政治领导艺术》[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2期。
    28.董秋英:《论周恩来国防科技人才思想》[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29.杨明伟:《军事秘书谈周恩来与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周家鼎访谈录》[J].《党的文献》2006年第3期。
    30.陈福寿:《试论周恩来的科技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第4期
    31.刘霁堂:《周恩来与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科技战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32.赵扬:《周恩来的科技发展思想略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33.李泾一;曾令勋:《论周恩来的国防科技思想》[J].《指挥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34.谭凯:《科学技术管理是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关键——周恩来科技组织与管理思想浅论》[J].《新视野》1999年第3期。
    35.曹应旺:《中国导弹航天科技发展中的周恩来和钱学森》[J].《党史纵览》2008年第1期。
    36.郭学旺,《邓小平农业科技思想战略探析》[J].《党的文献》2003年第3期。
    37.高宝立:《周恩来论科学技术与教育》[J].《江苏高教》1995年第4期。
    38.夏劲:《周恩来科学技术思想探析》[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39.张军贤、马宏伟:《周恩来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贡献》[J].《军事历史》2008年第2期。
    40.杨明伟:《周恩来与中央专门委员会》[J].《纵横》1997年第12期。
    41.杜传贵:《邓小平发展科学技术思想初探》[J].《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第5期。
    42.杨国蓉:《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J].《教育探索》2005年第6期。
    43.王佳存:《论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44.李文彦、陆向荣:《试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核心及其辐射层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45.张旭:《论马克思的科技与生产力思想》[J].《理论学刊》2003年第2期。
    46.张青棋:《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历史形成与基本特色》[J].《理论建设》1996年第5期。
    47.吴海江:《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与创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48.刘学礼:《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体系》[J].《兰州学刊》2008年第7期。
    49.尹祝寿:《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分析》[J].《求实》2003年第6期。
    50.刘文超:《论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J].《软科学》1995年第3期。
    51.封杰:《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5期。
    52.鲁海祥:《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J].《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第9期。
    53.刘青:《邓小平科技观的四大鲜明特点》[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2期。
    54.居继清:《邓小平科技思想特色初探》[J].《学习论坛》1997年第7期。
    55.余发良:《试析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特点及地位》[J].《理论月刊》2010年第11期。
    56.杨国蓉:《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教育探索》2004年第3期。
    57.汪建云、张富国、徐炎章、解恩泽:《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对我国科技决策与发展的重大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6期。
    58.赵玉栋:《中国科技五十年:成就。经验和规律》[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5期。
    59.李丙英:《学习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
    60.徐冠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跨越》[J].《求是杂志》2002年第21期。
    61.薛晓东:《略论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年第1期。
    62.黄顺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问题初探》[J].《齐鲁学刊》1998年第2期。
    63.田建平:《论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64.童鹰:《邓小平科教思想是中国面向21世纪的科技发展战略原则》[J].《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2期。
    65.罗昌宏:《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观》[J].《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66.房彗敏:《邓小平科技思想及其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67.冯国瑞:《邓小平科技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06期。
    68.陈群:《邓小平科技观与中国跨世纪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2年01期。
    69.胡钰、李志红:《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战略内涵》[J].《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8期。
    70.孔强:《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1期。
    71.赵春生:《邓小平科技思想与科教兴国战略》[J].《湖北社会科学》1999年第8期。
    72.尚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J].《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7期。
    73.李德敏、胡多英:《论邓小平的科技体制改革思想》[J].《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5月。
    74.游在谋,《邓小平科技理论和战略思想浅析》[J].《理论学习月刊》1994年第6期。
    75.尹祝寿,《邓小平科技思想体系结构分析》[J].《求实》2003年第6期。
    76.温宪元:《邓小平科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学说的新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77.于世梁:《邓小平科技创新思想简论》[J].《求实》2000年第8期。
    78.曹汝贤:《试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J].《湖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79.何贻纶:《邓小平关于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战略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1997年第6期。
    80.汤新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观浅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第3期。
    81.张德昭:《邓小平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力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年第2期。
    82.李学丽、邢祝国:《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J].《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83.张涛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新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4期。
    84.魏巍:《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85.邓光汉:《邓小平科技理论与中国科技事业的飞跃发展》[J].《软科学》2000年第2期。
    86.周宗杰:《试论邓小平科技理论的哲学基础》[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88.王诗宗:《邓小平与哈贝马斯:两种“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提出者》[J].《浙江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薛建明:《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博十学位论文。
    2.陈雷生:《邓小平的科技经济协调思想及当代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3.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博十学位论文。
    4.钱斌:《新中国科技体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1949-1966)》[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 Thomas P. Bernstein and Huayu Li, eds, China Learns From the Soviet Union,1949-Pr esent, Lexington Books,2010.
    2. Graham Hutchings, Modern China:A Guide to a Century of Chan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
    3. John Bryan Starr, Understanding China:A Guide to China's Economy, History, and Political Culture, Hill and Wang,3rd,2001.
    4. Julia C. Strauss, ed. The History of the PRC (1949-1976).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5. Lorenz Ltlthi, The Sino - Soviet Split:Cold War in the Communist Worl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