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和最重要的风险,也是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需要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以最小的损失来获得控制信贷风险的最佳效果,防患于未然。同时,信贷风险管理还可以促使商业银行在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上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转,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从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金融业进入对外全面开放时期,中国已向外资银行开放了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并取消了开展业务的地区限制及其它非审慎性限制,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关于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的承诺。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将和外资银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展竞争。但是我们必需认识到,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规模、管理技术、产品创新以及风险管理水平上与外资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需要研究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本文正是从这一背景出发,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然后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与信贷风险管理评价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系统分析。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转换了国外及国内学者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贷风险的度量,即风险度量模型研究的思路,初步构建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信贷风险度量、信贷风险预警、信贷风险控制及信贷风险管理评价这一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应用新的信贷风险预警模型,将多元统计分析当中的聚类分析思想引入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预警当中,以期对信贷风险预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Credit risk is the greatest and essential risk of commercial bank, but also it i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that the commercial bank should control in it's oper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 can guarantee security, control the credit risk effectively with a minimum loss and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can also prompt commercial bank to raise funds and arrange funds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s well as efficiently, minimize the occurrence of credit risk,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s normal operations, maintain financial order and stabilit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From December 11, 2006,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got into the full-open period, China began to open foreign bank RMB business on Chinese citizens, remove the restrictions on areas and other non-prudential restrictions, and keep promise that we made to give national treatment to foreign bank when China enter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is also means that China's commercial bank and foreign bank will compete at the same condition. But it'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great gap between China's commercial bank and foreign bank on the capital size, management technology, product innov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the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foreign advance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heory, it'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special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odel 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and explored this theme of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tudy o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 in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 then analyze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dentification of commercial banking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of commercial banking credit risk, the early warning of commercial banking credit risk, the control and managing appraisement of commercial banking credit risk.
     In this article, the main innovative aspects are as following: at first, the author transforms research train of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scholars, who concentrate in the measurement of credit risk, the limitations of risk measurement model. And construct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 , including identify, measure, warn and control the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Secondly, it applies a new model of credit risk's early warning, and introduced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to the warning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method to studies on early warning of credit risk.
引文
[1]转引自艾迪.凯德著,《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1页。
    [1]数据来源于新华网www.xinhuanet.com
    [1]Arrow,K.The role of securities in optimal allocation of risk bearing.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31,1964.91-96.
    [2]Stiglits,J.E,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Vol.71(3),393-410.
    [3]转引自约翰.伊特韦尔等著,《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521-523。
    [4]转引自约翰.伊特韦尔等著,《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521-523。
    [5]转引自约翰.伊特韦尔等著,《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521-523。
    [6]Bester H.Screening Vs Rationing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Vol.75(4),850-855.
    [7]Scharfstein,David,Jeremy Stein,Herd Behavior and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Vol.80,465-479.
    [1]Abel.Elizalde,Credit Risk Models Ⅰ:Default Correlation in Intensity Models,September 2003,working paper.
    [2]Altman,E.,R.Haldeman,P.Narayanan,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1),29-54.
    [3]Martin,D.Earl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1),249-276.
    [4]转引自严太华、战勇著,《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新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7页。
    [5]根据(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内容总结。
    [1]王春锋、万海辉、张维,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9期;张维,递归分类树在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
    [2]文风华、马超群等,风险度量新趋势分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2期。
    [3]李志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4]程鹏、吴冲锋等.信贷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研究,《管理工程学报》 2002年第1期。
    [5]范南,Creditmetric 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金融论坛》,2002年第5期。
    [6]朱小宗、张宗益,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剖析与综合比较分析,《财经研究》,2004年第9期。
    [7]庞素琳、黎荣舟、徐建闽,BP神经算法在信用分析中的应用,《控制理论与应用》,2005年第2期;庞素琳,概率神经网络信用评价模型及预警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1503页.
    [2]转引自李杨等编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2页。
    [3]戈登.迪克森著,《Introduction to Insurance》,新时代出版社,1989年版.
    [4]洛伦兹.格利茨,《金融工程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3-4页。
    [5]洛伦兹.格利茨,《金融工程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189页.
    [6]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785页。
    [1]参见凌江怀主编,《金融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92页。
    [2]转引自凌江怀主编,《商业银行风险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2页。
    [1]转引自詹原瑞著,《银行信用风险的现代度量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第10页。
    [1]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524页。
    [1]转引自李杨等编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3页。
    [2]本文所研究的信贷风险就是指狭义上的信贷风险。
    [3]梁琪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3页。
    [1]张吉光、梁晓著,《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21-22页。
    [1]王曼怡著,《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38页。
    [2]柳永明、李宏主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32页。
    [1]范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识别,《科技与管理》,2000年第4期。
    [2]范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识别,《科技与管理》,2000年第4期。
    [1]李萌、陈柳钦,基于BP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实证研究,《经济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0-11页。
    [2]财务杠杆(Financial Leverage)是指企业的负债程度,一般用企业负债资本(B)与权益资本(E)或资本总额(B+E)之比来表示,作者在本文中选用前者即FL=B/E
    [3]高杠杆性指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值较高。
    [4]低杠杆性指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值较低。
    [1]余效明主编,《商业银行风险审计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09-111页.
    [1](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4-17页。
    [1]李杨等编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65-67页。
    [1]Altman,E.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ournal of Finance,September 1968,pp589-609.转引自(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20页.
    [1](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24-34页。
    [2]BMS期权定价理论参见基思.卡思伯森、德克.尼奇著,张陶伟、彭永江译,《金融工程—衍生品与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187-194页.
    [1](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47-57页。
    [2]叶永刚、顾京圃著,《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金融工程在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43页。
    [1](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03-109页。
    [1](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71-78页。
    [1](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98-100页。
    [1]严太华、战勇编著,《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新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
    [1]董小君著,《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243-246页。
    [1]李利明,工行的绿色信贷样本,《经济观察报》,2008年4月7日,第362期,第45版。
    [2]赵息、肖铮、何辉渝,Logistic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本章部分引用叶永刚、顾京圃著,《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159页内容。
    [1].霍恩比著,《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2].约翰.伊特韦尔等著,《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
    [3].约翰.伊特韦尔等著,《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4].艾迪.凯德著,《银行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5月版,
    [5].李杨、刘华、余维彬编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8月版,
    [6].戈登.迪克森著,《Introduction to Insurance》[M],新时代出版社,1989年版著,
    [7].洛伦兹.格利茨著,《金融工程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8].基思.卡思伯森、德克.尼奇著,张陶伟、彭永红译,《金融工程—衍生品与风险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9].阿诺.德.瑟维吉尼、奥里维尔.雷劳特著,任若恩、徐晓肆、马向前、蒋云赟 译,《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7月版,
    [10].凌江怀主编,《金融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1].凌江怀主编,《商业银行风险论》[M],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2].詹原瑞著,《银行信用风险的现代度量与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13].梁琪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4].张吉光、梁晓著,《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4月版,
    [15].张淼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16].叶永刚、顾京圃著,《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金融工程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17].王曼怡著,《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18].柳永明、李宏主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实际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9].(美)安东尼.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版,
    [20].余效明主编,《商业银行风险审计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1].考埃特、爱特曼、纳若亚南著,《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2].严太华、战勇编著,《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新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23].董小君著,《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24].杨子健著,《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25].石小军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模型与实证》[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6].李志辉著,《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27].王春锋、万海辉、张维,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1999年第9期,
    [28].王春锋、李汶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投影寻踪判别分析模型,《管理工程学报》[J],2000年第2期,
    [29].张维,递归分类树在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2000年第11期,
    [30].文凤华、马超群等,风险度量新趋势分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1年第12期,
    [31].于立勇、詹捷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违约概率预测研究,《财经研究》[J],2004年第9期,
    [32].李志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J],2005年第2期,
    [33].范南,Creditmetric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金融论坛》[J],2002年第5期,
    [34].朱小宗、张宗益,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剖析与综合比较分析,《财经研究》[J],2004年第9期,
    [35].庞素琳、王燕鸣、罗育中,多层感知器信用评价模型及预警研究,《数学的 实践与认识》[J],2003年第9期,
    [36].庞素琳、黎荣舟、徐建闽,BP算法在信用分析中的应用,《控制理论与应用》[J],2005年第2期,
    [37].庞素琳,概率神经网络信用评价模型及预警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2005年第5期,
    [38].范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识别,《科技与管理》[J],2000年第4期,
    [39].李萌、陈柳钦,基于BP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实证研究,《经济学研究》[J],,2007年第1期,
    [40].陈东海、谢赤,关于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比较分析,《社会学家》[J],,2005年第3期,
    [41].李兴法、王庆石,基于CreditMetrics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应用研究,《财经问题研究》[J],,2006年第12期,
    [42].王毅春、孙林岩,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特征比较研究,《当代经济科学》[J],2004年第3期,
    [43].孟阳,信用度量制模型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管理,《当代财经》[J],,2003年第3期,
    [44].于瑾,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基于精算原理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财贸经济》[J],,2004年第10期,
    [45].吴军、张继宝,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分析,《国际金融研究》[J],,2004年第8期,
    [46].章忠志、符林、唐焕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经济数学》[J],,2003年第9期,
    [47].梁琪,企业信用风险的主成分判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财经研究》[J],,2003年第5期,
    [48].李虹、郑丕谔,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识别,《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年第5期,
    [49].徐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及其模糊测度,《工业技术经济》[J],,2007年第4期,
    [50].程鹏、吴冲锋等,信贷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研究,《管理程学报》[J],2002年第1期,
    [51].赵息、肖铮、何辉渝,Logistic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预境中的应用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年第2期,
    [52].李利明,工行的绿色信贷样本,《经济观察报》[N],2008年4月7日,第362期,第45版,
    [5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www.cbrc.gov.cn,
    [54].新华网www.xinhuanet.com,
    [55].Arrow,The role of securities in optimal allocation of risk bearing.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31,1964.91-96
    [56].Altman,E.I,R.Haldeman,P.Narayanan,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ce,June 1977(1):29-54
    [57].Altman,E.I,Credit risk measurement:developments over the last 20 year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ce,21,1998.1721-1742
    [58].Martin,D.,Earl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ce,1,1977.249-276
    [59].Bester H.,Screening Vs Rationing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4),850-855
    [60].Stiglits,J.E,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Vol.71(3),393-410.
    [61].Bester H.Screening Vs Rationing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Vol.75(4),850-855.
    [62].Scharfstein,David,Jeremy Stein,Herd Behavior and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Vol.80,465-479.
    [63].Abel.Elizalde,Credit Risk Models Ⅰ:Default Correlation in Intensity Models,September 2003,working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