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活力分析及规划应用——以恩施老城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Vitality Analysis and Planning Application of Historic City by Multi-data: Taking Enshi as an Example
  • 作者:朱莹 ; 李启瑄 ; 陈磊
  • 英文作者:ZHU Ying;LI Qixuan;CHEN Lei;
  •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 空间活力 ; 活力评价 ; 活力分区 ; 恩施老城
  • 英文关键词: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space vitality;;vitality estimate;;vitality zoning;;Enshi historical region
  • 中文刊名:小城镇建设
  • 英文刊名: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 机构:湖北省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院;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小城镇建设
  • 年:2019
  • 期:06
  • 语种:中文;
  • 页:90-98
  • 页数:9
  • CN:11-4418/TU
  • ISSN:1009-1483
  • 分类号:TU984.114
摘要
文章针对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与实践中社会性不足与文化性孤立的问题,提出将活力分析嵌入其研究与实践体系。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老城为例,从空间、经济、社会、生态、文化5个方面进行量化研究。在其现状活力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活力规划结构与管控分区。并针对文化活力区内其他活力要素的不足,提出优化策略。
        Currently, the lack of sociality as well as the isolated of culture become common issues in historical areas. Thu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putting forward vitality estimate and vitality zoning into related research areas and practice systems. This article takes Enshi historical region as an example, quantitative analyzes its vitality situations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are space, economy, society, ecology and culture. Based on consequences above, planning the vigorous structure and managed areas and also giving targeted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引文
[1]周岚.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7-60.
    [2]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0):25-32.
    [3]仇保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势、问题及对策[J].中国名城,2012(12):4-9.
    [4]郭钦.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4):18-21.
    [5]邓巍,何依,胡海艳.新时期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以宁波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6(4):87-93.
    [6]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类型及其风貌的保护[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1):55-65.
    [7]郭钦.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系统及构成要素——以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04(5):146-150.
    [8]刘临安,王树声.对历史文化名城“新旧分离”保护模式的再认识——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与平遥为研究案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1):76-79.
    [9]阮仪三.谈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误区[J].规划师,2001,17(3):9-11.
    [10]边宝莲.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并举之路[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4:12.
    [11]胡敏,郑文良,陶诗琦,等.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总体评估与若干对策建议——基于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申报材料的技术分析[J].城市规划,2016,40(10):65-73.
    [12]李晔.西安历史名城保护历程与理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3]刘德谦.古镇保护与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J].旅游学刊,2005,20(2):47-53.
    [14]李继峰.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古城洛阳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150-154.
    [15]阮仪三,严国泰.历史名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J].城市规划,2003,27(4):48-51.
    [16]唐鸣镝.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协同思考——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J].城市规划,2015,39(2):99-105.
    [17]张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设再议[J].城市规划,2011,35(1):46-53.
    [18]张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特征与现实挑战[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9):5-11.
    [19]孙路遥.城市活力视角下厦门鹭江道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7.
    [20]李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下的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21]陈蔚镇,李松珊,马文.活力与秩序的制衡——以苏州老城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2):50-56.
    [22]赵永浩.从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到历史街区活力复兴[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3]李佳静.基于发展“活力”的历史地区规划保护模式探讨[D].南京:东南大学,2015.
    [24]韩乐,李铌.基于公共空间活力的城市历史街区评价体系研究[J].湘潭大学自科学报,2014,36(3):122-126.
    [25]吕斌,王春.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绩效的社会评估——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J].城市规划,2013,37(3):31-38.
    [26]郭嘉,吴灈杭.GIS空间分析在城市空间活力营造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4).
    [27]郝新华,龙瀛,石淼,等.北京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16(3):37-45.
    [28]汪海,蒋涤非.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9(1):56-60.
    [29]谭少华,李英侠.城市广场的活力构建研究——以重庆市三峡广场之中心下沉式广场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2):93-98.
    [30] Lynch K. Good city form[M]. Massachusetts:MIT press,1984.
    [31] Jane J.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M]. Sources Toronto Canada:Randon House Trade Publishing, 2009.
    [32] Responsive environments:A manual for designers[M].London:Routledge,1985.
    [33] Mumford L, Turner B S. The culture of cities[M]. Oxford:Blackwel Publishers,1938.
    [34]龙瀛.新城新区的发展、空间品质与活力[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2):6-9.
    [35]蒋涤非.城市活力论——城市设计目标思考[D].上海:同济大学, 2005.
    [36]赵毅.城市更新关注的重点问题及规划应对——以南京浦口南门地区旧城更新为例[J].华中建筑,2013(6):126-129.
    [37]卢峰.存量时代的旧城更新与城市设计[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4):4.
    [39]王皓,薛虎.由增量向存量规划转型下的城市更新策略——以海口市主城区更新为例[J].中外建筑,2017(1):71-73.
    [39]李婧,李小康,朱柳慧,等.转型期北京旧城中心更新策略——以南锣鼓巷周边公产院落为例[J].规划师,2015,31(z2):110-116.
    [40]周婕,姚文萃,谢波,等.从博弈到平衡:中西方旧城更新公众参与价值观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2):84-90.
    [41]刘垚,田银生,周可斌.从一元决策到多元参与——广州恩宁路旧城更新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2015,39(8):101-111.
    [42]张建坤,冯亚军,刘志刚.基于DPSIR模型的旧城更新改造可持续评价研究——以南京市秦淮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80-87.
    [43]颜文涛,邢忠,张庆.基于GIS的旧城改造开发容量的研究——以南阳市旧城更新改造为例[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5,27(6):6-11.
    [44]阮仪三.旧城更新和历史名城保护[J].城市发展研究,1996(5):8-9.
    [45]周洁.旧城更新中的文化保育与活化传承——以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1):36-42.
    [46]杜莹.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旧城更新的区别和联系[J].山西建筑,2008,34(11):36-37.
    [47]姚如娟,陈刚.“空间活力场”在旧城更新中的营造——一种新的旧城更新设计方法[J].中外建筑,2012(1):90-92.
    [48]吴春.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空间重构[D].北京:清华大学,2010.
    [49]赖晓霞,黄清明.旧城更新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生活研究——以厦门沙坡尾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1):107-110.
    [50]李茂林.旧城更新中的社区重建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51]高军波,周春山.新经济产业发展与旧城更新机制创新[J].城市问题,2009(5):19-22.
    (1)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1946年由美国兰德公司创始实行。该方法是由企业组成一个专门的预测机构,其中包括若干专家和企业预测组织者,按照规定的程序,背靠背地征询专家对未来市场的意见或者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
    (2)POI(Point of Interest),中文可以翻译为“兴趣点”。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一个公交站等。本文中经济活力POI点包括酒店、娱乐、金融、餐饮、购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