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与策略的完善——基于《环境保护法》及相关立法为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贾艳萍
  •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 ; 环境公益诉讼 ; 社会组织
  • 中文刊名:农村经济与科技
  • 英文刊名: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 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农村经济与科技
  • 年:2019
  • 期:03
  • 语种:中文;
  • 页:35-38
  • 页数:4
  • CN:42-1374/S
  • ISSN:1007-7103
  • 分类号:D922.68
摘要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进展缓慢,新《环境保护法》及司法解释已实施三年有余案件数量远低于预期。究其原因制度及法律适用存在的缺失: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不衔接、没有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修护金、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由于主客观局限性提起诉讼的意愿不高、缺乏强制性环境保险制度。居于此,我们应当立足实践,顺应国际趋势,扩大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继续放开并且鼓励可诉民间组织,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纳入环境公益诉讼范畴之内,逐步确定并完善环境保护修护金,建立环境保险制度等策略。
        
引文
[1]熊英,别涛.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J].现代法学,2007(1).
    [2]李静云.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N].中国环境报,2013-07-04.
    [3]杨严炎.我国环境诉讼的模式选择[J].当代法学,2015(5).
    [4]李静云.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N].中国环境报,2013-07-04.
    [5]王丽萍.突破环境公益诉讼启动的瓶颈:适格原告扩张与——激励机制构建[J].法学论坛,2017(5).
    [6]杨朝霞.环境司法主流化的两大法宝:环境司法专门化和环境资源权利化[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1).
    [7]李义松,朱强.新<<环保法>>背景下的环境公益诉讼[J].湖北社会科学,2015(4).
    [8]张敏纯,陈国芳.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类型探究[J].法学杂志,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