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及其偏离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作为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是有目标的诉求、目标的达成或失败的活动,其预期目标贯穿整个改革的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历史研究法、借鉴公共政策学的视角,以建国后历次高校课程改革为案例,分析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探寻改革目标从决策到制订、再到实施的过程中产生偏离的原因,希望能从比较全面、系统的角度给出防止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发生偏离,促进其实现的建议。
     建国后历次高校课程改革有着各异的预期目标,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着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背景下高校课程发展的状况和追求。高校课程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了课程体系、专业层次、教材建设上较为系统的变革,但是有变革却不一定有发展,改革预期目标时常在通往最终目标的途中产生了偏离。影响预期目标达成、造成其产生偏离的原因可以从预期目标的决策、设计、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目标也正是在这种从理念到实践的线性过程当中逐级偏离了原本的方向。
     基于对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从决策到设计,再到实施的路径分析,本文提出几点防止预期目标发生偏离的基本策略,首先,树立理性的高校课程改革成败观,其次,建立合理的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决策体系,使目标决策机制更加合理,决策主体多元化;然后,制定科学、理性的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使改革价值趋向融合,从利益分配、现实基础、文本表达方面提高目标的现实可行性;设计合理的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实施方案,采取渐进的实施策略,完善实施的计划;最后,健全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实施的保障体系,促进实施主体的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其素质和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并优化课程改革的实施环境。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core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a conscious, purposeful, planned, and it is a goal of the demands of preset target achievement or failure. Preset target of the reform penetrates the whole reform proces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methodology, using for referenc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taking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in new China as main case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ing process of preset target in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ir influence on achieving those targets as well, attempt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ic proposals to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preset targe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ation, previous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has the different reform preset target. From the different angle, they are unfolding the condition and the pursue which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develops, under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technical background .Under the higher education raise target's direction,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has systematically reformed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majority,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But reform is not equal to the development, the curriculum reform deviate ultimate objective on the way. Deviation's reason may be analyzed from the reform preset target policy-making factor, the design factor, the implementation factor. The reform preset target is deviated the original direction from idea to practi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preset target from the decision-making to the design, then the implementation,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he following four suggestion to realize reform preset target .Firstly, the reasonable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preset target decis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 then the reform preset target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is more reasonable and policy-making main body is multipliable. Secondly, formulating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preset target could merge the reform value, and enhance the target' s the feasibility from the benefit assignment,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the text representation .Thirdly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preset target need design the rational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adopt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Lastly, curriculum reform preset target implementation safeguard system must be perfected. Implementation main body' s interaction need be promoted; their timber and the participating curriculum reform enthusiasm need be improved too. Moreover, it is important that environ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implementation is optimized.
引文
[1]张红霞,曲铭峰,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差异及启示---基于全国72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中国大学教学,2007(4)。
    [1]田长霖,从美国高校发展趋势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1986(2)。
    [2]转引唐玉光,房剑森,高等教育改革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
    [3]辞源(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904。
    [4]夏征农主编.辞海(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081。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50。
    [2]夏征农主编.辞海(彩图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485。
    [1]王铁,中国教育方针的研究(中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80。
    [2]余立,中国高等教育史(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9。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780。
    [2]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9,254。
    [1]孔陆泉,以育人为第一要旨:经济学家吴敬琏谈大学办学理念,人民日报(海外)2001.4.17。
    [1]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1957年10月9日。
    [1]中央教科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02-203。
    [2]李锐,李锐文集(卷三)·“大跃进”亲历记(下卷),南方出版社,1999,314-315。
    [1]中央教科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13。
    [2]中央教科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31。
    [1]西北工业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西北工业大学校史,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231。
    [2]新华半月刊,1958(20),后封页。
    [3]<全校大办工厂,师生大编教材,吉林大学向共产主义大学迈进>,光明日报1958年9月10日。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83。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254。
    [1]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10。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255。
    [3]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34。
    [1]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32。
    [2]余立,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98。
    [3]转引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36。
    [1]中央教科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405。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53。
    [1]唐德海,中国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百年,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3。
    [1]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1。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5。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9),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9。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6。
    [3]唐玉光,高等教育改革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69。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
    [1]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8216/42366/42375/3072460.html,2007-12-10.
    [2]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9。
    [1]刘旭:大学课程寻思,台北:万人出版社,2005.4。
    [1]中央教科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
    [2]中央教科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31。
    [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53。
    [1]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9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8。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953。
    [1]余立,中国高等教育史(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9。
    [1]彭迪先,在教学中贯彻“百家争鸣”必须对有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问题重新加以考虑,高等教育,1956(11)。
    [2]廖哲勋,课程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28。
    [3]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引论,现代大学教育,2001(4),82。
    [1]郭晓明,课程管理研究引论,课程·教材·教法,1995(2),10。
    [2]1950年公布的《高等学校暂行规定》中做了明确规定。
    [3]《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制度考》(上),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089。
    [4][美]吉纳·E.霍尔等: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2,3。
    [1]宁骚,公共政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153。
    [2]孙绵涛,教育政策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11,11。
    [1]刘振天,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观及课程模式的变革,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4):8。
    [2]刘旭,大学课程寻思,台北:万人出版社,2005.4,前言。
    [1]当前高等工业教育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修订高等工业学校教学计划座谈会纪要,高等教育,1957(2)。
    [2]王伟廉,中国高校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50年回顾,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9(1):32。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60。
    [2]高孝传等,课程目标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10。
    [3]薛天祥,高等教育学,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34。
    [1]唐玉光,高等教育改革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69。
    [1]李臣之,课程实施:意义与本质,课程教材教法,2001,21(9):13。
    [2]石鸥,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4(3):4。
    [1]胡定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48。
    [2][美]吉纳·E.霍尔等,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2,9。
    [1]王伟廉,中国大学教学运行机制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73:
    [2]杨明全,革新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0,187。
    [1]刁田丁.政策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58。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58-9-19).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中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87-288。
    [2]郝维谦,龙正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丛书·高等教育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69。
    [1]王伟廉,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划分与授权问题讨论,高等教育研究,2000(4):39。
    [1]石鸥.课程改革:谁在呼唤?——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之一.教育科学论坛,2005,11。
    [1]宁骚,公共政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213。
    [2]汪贤泽,高校课程管理体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2,39。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教育年鉴:(199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
    [2]孙绵涛,教育政策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11,11。
    [1]袁艳,论课程决策模式的再构建,江西教育科研,2001(5):10。
    [1]宁骚,公共政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203。
    [2]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59。
    [1]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唐亮译,上海:华夏出版社,1990,217。
    [1]石鸥,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4(3):3。
    [2]石鸥,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4(3):4。
    [1][英]迈克尔·希尔著.刘升华译.理解社会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美]约翰·W·金登著,丁煌,方兴译.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美]斯图亚特·S·尼古著,周超,游炳俊,吴娜译.政策学:综合与评估.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1。
    [4][英]斯蒂尔·J·鲍尔著,侯定凯译.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5][英]斯蒂尔·J·鲍尔著,王玉秋译.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加]莱文著,项贤明,洪成文译.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加]迈克·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加]迈克尔·富兰著,赵中建,陈霞,李敏译.教育变革新意义.第3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加]迈克·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2][美]吉纳·E霍尔,雪莱·M霍德著,吴晓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2.
    [13]沈承刚.政策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14]袁振国.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15]王宗敏,张武升.教育改革论.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6]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7]瞿葆奎主编,陈桂生,丁证霖,张晓鹏,洪祥生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8]瞿葆奎主编,陆亚松,李一平选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19]瞿葆奎主编,雷尧珠,余光,黄荣昌选编.教育学文集:中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0]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1]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教育改革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2]高孝传,杨宝山,刘明才主编.课程目标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3]石鸥著.教学别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4]石鸥.教育困惑中的理性追求.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5]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6]张楚廷.大学教学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7]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8]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29]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0]文辅相,中国高等教育目标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31]涂又光,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
    [32]余立,中国高等教育史(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33]王伟廉,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
    [34]刘旭著,大学课程寻思,台北:万人出版社,2005.4;
    [35]潘懋元,王伟廉,高等学校文理基础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36]廖哲勋著:课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9;
    [37]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8]季诚钧,大学课程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9]胡东芳.课程政策研究——对“课程共有”的理论探索:[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1。
    [40]赵正新.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执行力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
    [41]汪明春.预设与生成——关于课程目标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4。
    [42]朱璋龙,新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史及其思考:[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4.
    [43]汪贤泽,高校课程管理体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02.
    [44]石鸥,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04.3;
    [45]王伟廉,课程理论—高校教学改革中不应忽视的重要领域,高教探索,1999.1;
    [46]王伟廉,关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兼谈汕头大学教学改革的普遍意义,大学教育科学,2005.6;
    [47]王伟廉,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实施中的若干问题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4.1;
    [48]张华.论课程实施的涵义与基本取向.全球教育展望,1999,2。
    [49]马云鹏.课程实施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课程·教材·教法,2001,9。
    [50]蒋建华.素质教育政策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教育研究,2001,7。
    [51]祁型雨.论教育政策的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7。
    [52]姚明春.论教育政策的能力限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5。
    [53]陈玉云.教育政策变异之我见——关于政策执行与政策实现的讨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1。
    [54]闫引堂.教育政策社会学:一种新范式?.比较教育研究,2006,1。
    [55]周小虎,王玲.教育政策制定的利益指向——利益集团理论的分析视角.教育科学,2006,2。
    [56]赵中建.目标与实践的差距——美国教育改革成效之我见.上海教育,2004,3B。
    [57]张烨.论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话语展现——以素质教育政策议题为例.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58]丁康源,辩证认识和处理课程改革的几个关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3;
    [59]钟以俊,略论高等学校课程形式的发展,中国高教研究,1996.3;
    [60]戚业国,面向21世纪西方大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吉林教育科学1996.7;
    [61]陈向明,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四次改革浪潮,比较教育研究1997.3
    [62]黄中益,试论我国高校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思路,江苏高教,1997.2
    [63]Michael Fullan.The Return of Large-Scale Reform.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2000,Volume 1:5-27.
    [64]Barry L.Bull.Is Systemic Reform in Education Morally Justifiable?.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1996,volume 15:13-23.
    [65]Stephen Petrina,Stephen Dalley.The Politics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Canada:the Case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British Columbia:www.cust.educ.ubc.caprogramstsedresearchbcte.pdf.2007-12-25.
    中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http"//www.hie.edu.cn/gjxh/
    《中国教育年鉴》
    《人民教育》
    《中国教育报》
    《人民日报》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