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新时期中国经济伦理思潮的嬗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现代化转型为新的经济伦理观念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成为新的经济伦理问题产生的导因。新时期中国经济伦理思潮变迁的深层原因来自于现代化转型引起的社会经济利益结构和关系的重组、调整,而新的利益格局的合理性及其保障这种合理性的制度构建问题则是经济伦理的核心。当今中国,经济领域的个体道德性问题将首先在具有“公正”性的制度中才具有评价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经济思潮的萌动、发展和思潮展开的主要问题及争论进行描述,剖析阐述了现代化的转型和新时期经济伦理思潮嬗变的互动关系。文章分三大部分:首先从经济伦理思潮兴起的背景描述出发,分析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和思潮嬗变的紧密联系。其次论述了思潮从萌动向成熟发展的演变过程。最后,通过对于制度伦理兴起,以及经济制度伦理内形成的具体问题的分析,阐明新时期经济伦理的充分展开体现在对于经济制度伦理的关注,由此论及现代公民的“权利”意识是经济伦理思潮嬗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经济伦理观念趋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While acting as the turning point for the generation of new economic ethic, China's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ization has also provoked some new economic ethic issues. The root reason for the changes in China's trends of economic ethic thoughts in the new era lies in the restructuring and readjustment of social economic interest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 caused by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new interests pattern and the building of some system to ensure such rationality then become the core issues of economic ethic. In today's China, any comment on individual ethic issues only makes sense within a system that embraces "justice".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elabora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various trends of economic ethic thoughts in the new era by depicting how the trends of economic ethic thoughts sprouted and developed in the new era, and recording the major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arising in these trends. The thesis contains 3 parts. The first part starts from the background under which the trends of economic ethic thoughts arose, and analyzes the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rket-economy-oriented reform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se trends. The second part then address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se trends from a sprouting stage towards the stage of mature development. The final par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ise of the institutional ethic and some specific problems generated within economic institutional ethic, illustrates that the 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ethic in the new era is materialized by people's focused attention on economic institutional ethic, and thus bring
    s forward a viewpoint that the "right" awareness of modern citizens is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the thought trends evolution, and such awareness has also built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new economic ethic's growing to maturity.
引文
1 Gilbert Rozman主编:《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江苏任命那出版社1988版
    2 唐凯麟、王应泽:《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吴敬琏、胡季:《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几点意见》,转引自 柳红:《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吴敬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p193
    4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p367
    5 张文魁:《大力推进“所有制转型”》,解放日报2003年12月13日
    6 张文魁:《大力推进“所有制转型”》,解放日报2003年12月13日
    7 朱方明等:《私有经济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版,p78
    8 分别是80年“潘晓讨论”,82年“张华讨论”和88年的“蛇口风波”,三次作为民间自发形成的对于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讨论都波及全国,历时甚久,形成了80年代改革进程中的思想解放高潮。
    
    
    9 肖文
    10 人的主体性:基于人类本质之自觉性、目的性、能动性、选择性和超越性。人的这一主体性表现在道德领生活的领域,则在于人对于自身及其与同类的交往关系所具有的理性的认识和肯定。(肖文)
    11 肖雪慧、韩东屏:《主体的沉沦与觉醒》,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p164
    12 肖雪慧、韩东屏等:《主体的沉沦与觉醒》,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5页
    13 林彬:《功利主义的困境》,《文汇报》1989年1月7日
    14 徐凯南:《功利主义经久不衰的道德依据》,《文汇报》1989年2月25日
    15 东方朔:《论边沁、密尔功利主义的理论特征》,《功利主义反思学术讨论会论文稿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文史哲1989年第2期p17
    16 万俊人:《功利主义与经济改革析论》,《中州学刊》1992年第1期p10
    17 施慧玲:《制度伦理研究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p29
    18 项义华:《制度与道德与个人的道德》,《浙江经济管理》1996年第3期p2-5
    19 方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p55
    20 转引自 刘怀玉:《“制度伦理学”研究近况》,《哲学动态》1998年第5期p14
    21 黄伟合:《规则功利主义与社会公平原则》,《伦理学》1989年p54
    22 陈卫平:《“功利主义反思”学术讨论会评述》,《功利主义反思学术讨论会论文稿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文史哲1989年第2期p20
    23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3
    24 方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p56—58
    25 汪行福:《经济正义概念及其演变》,《江苏社会科学》p17
    26 汪行福:《经济正义概念及其演变》,《江苏社会科学》p18
    27 王福霖,刘可风:《经济伦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p52
    28 同上
    29 尚永琪:《制度结构中的利己动机与道德表现》,《学术界》2001年第5期
    30 杨永华:《市场配置资源优化论》,《江海学刊》,1995,6月
    31 徐滇庆、李瑞:《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2 胡乃武、杨瑞龙:《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度政府干预》,《经济学家》,1993,2月p26
    33 茅于轼:《自由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学》,《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p324
    34 茅于轼:《自由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学》,《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p324
    35 茅于轼:《观念转变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发展》p9
    36 茅于轼:《观念转变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发展》p9
    37 茅于轼:《经济学的主要功能是保卫经济自由》,《改革》1999年第1期p65
    38 王晓升:《政府失效与政府行为的优化》,《理论学习月刊》,1997月7,9p12-16
    39 洪华喜:《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与政府介入》、《经济问题探索》,1995,1月p22—27
    40 吴敬琏:《试论政府在体制转轨中的作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7年第4期p14
    41 吴敬琏:《试论政府在体制转轨中的作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7年第4期p16
    42 吴敬琏:《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与前瞻》,《科技导报》2000年第5期p5
    43 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p6
    44 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p54
    45 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p130
    46 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p79
    47 胡鞍钢:《从垄断市场到竞争市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2001年第1期p27
    48 萧功秦:《中国后全能型的权威政治》,《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p4
    49 萧功秦:《中国后全能型的权威政治》,《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p4
    50 胡鞍钢:《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和若干建议》,《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8期p42
    51 林凌、郭元唏:《建立社会逐一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经济体制改革》,1993,p4-10
    
    
    52 乔法容:《公有资本人格化的经济伦理分析》,《江苏社会科学》p101
    53 杨承训:《根本因子:公有资本人格化》,《企业活力》1998年第6期p4
    54 乔法容:《公有资本人格化的经济伦理分析》,《江苏社会科学》p102
    55 于金富:《确立崭新的资本形式:新型社会资本》,ttp://www.hnass,com.cn/zzxk/200303/nol-6.htm
    56 同上
    57 此处“人格化”不在马克思理论中的资本人格化意义上理解,而是在中国学者提出的对公有资产负责人的道德人格境界的要求意义上所说的。
    58 罗能生:《产权伦理初论》,《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p8
    59 罗能生:《产权伦理初论》,《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p10
    60 罗能生:《产权正义论》,《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平18
    61 万俊人:《信用伦理及其现代解释》,《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p5—6
    62 郭英兰:《“诚信危机”的伦理思考》,《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第1期p18
    63 杨秀香:《诚信:从传统社会转向市场社会》,《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4期p29
    64 杨秀香:《诚信:从传统社会转向市场社会》,《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4期p29
    65 万俊人:《信用伦理及其现代解释》,《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p5—6
    66 卫兴华 焦斌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喊诚信》,《伦理学》2003年第9期p38
    67 同上p39
    68 朱金瑞:《中国经济伦理学十大热点问题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p179
    69 夏伟东:《论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p9
    70 余源培:《打造“诚信社会”》,《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4期p10
    71 万俊人:《信用伦理及其现代解释》,《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p5—6
    72 葛晨虹:《诚信是一种社会资源》,《江海学刊》2003年第3期p25
    1 萧功秦:《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2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3 肖雪慧、韩东屏:《主体的沉沦与觉醒》,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 施慧玲:《制度伦理研究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5 柳红:《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吴敬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9年
    7 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