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发展中的博弈与互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艺术作为表意文化,对了解一个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于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倡导除了从技术和艺术形式层面对艺术进行深入阐释之外,努力了解艺术创造者们的文化理念,由此发现背后的概念系统和意义体系,认识与之相关的其他因素。本文选取1949年以来的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同力量——国家意识形态、年画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探讨作为民间艺术的年画,在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设想和定位中,如何借由年画生产者、消费者的活动,以作品保留或改变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变迁,以个案的形式讨论民间艺术发展中不同力量博弈或互动的关系,以此回应人类学对于结构与能动性关系的讨论。
     在研究视角上,本文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置于具体的历史空间下,以民间艺术中不同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活动为载体,着重关注艺术生产实践中“人”的表现,将艺术实践者的内部观念和行为与外部的社会文化影响联系起来,探讨民间艺术与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参与观察、访谈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域性的田野作业。以文献资料的方式解析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参与观察和与当地人对话的方式了解艺术生产实践中“人”的所思所想和具体活动,探讨民间艺术发展各种变化发生的原因,以之反观艺术与外部世界的关联,从而搭建艺术和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桥梁。
     本文包括绪论、主体内容、结论和附录四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论文选题意义、学术界相关研究动态和理论回顾以及年画研究现状。
     第一章关注1949年新政权建立初期,在国家意识形态试图借由年画作为其政策推行工具的导向下,专业美术工作者介入杨家埠地区的年画创作和生产,观察这种情形下,年画生产群体和消费群体对于各种画作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并探讨这些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第二章描述文革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生存境况和遭遇,关照其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定位,民间艺人和年画消费者在高压政策下的各种举动和特殊时期传统画版及画作的留存情况,叙述该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年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互相周旋、最终表面妥协的状态,勾勒出特定历史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的具体场景。
     第三章以改革开放后新的文化政策空间下,杨家埠木版年画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情况为主线,描述杨家埠木版年画在遭受重创之后逐渐恢复和发展的过程,观察在当地政府以旅游文化拉动地方经济的诉求下,不同年画创作群体承担的任务和行为,探讨该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的新特点。
     第四章以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从年画功能转换、消费者群体变化产生的新需求和年画生产者艺术实践行为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新的政策空间下,国家意识形态对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政策对于民间艺术实践者生存状态及艺术创作走向的影响,关注年画生产者在新的外在力量下如何自我调整,对年画的未来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初步讨论如下儿方面问题:
     其一,民间艺术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联。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全貌式的观察、描述与研究,可以发现,民间艺术虽以小范围社会的集中区域为生产地,但却以艺术实践折射出特定时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而同时又以这些艺术生活范畴内的行为方式,反映了特定条件下,不同群体根据自身需要而时刻进行着、未曾停歇的社会文化生活。
     其二,民间艺术发展中各方力量的相互关系。以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为例,关照国家意识形态、生产者和消费者三方力量彼此磨合、博弈或互动的关系,从“自相关”、“有关相关”和“无关相关”几个层面分析这些力量在艺术实践中的位置及行为原因,讨论民间艺术发展的规则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实践呈现出的不同发展轨迹。
     其三,艺术生产场域中“人”的行为表现和作用。通过叙述不同历史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本文认为,国家意识形态作为外部的结构系统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强大作用力,但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最终作用的对象仍是承担艺术生产和消费的“人”,不同群体的“人”并未拘泥和服从于这种外在的力量,他们在外部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以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为依据,借由对年画的态度和行为传达对于外部力量的理解和意见,以磨合的方式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顺应或推动外部结构的改变,最终形成了从相对稳定却从不静止、具有连续性且永远对所有“人”开放的社会结构。
As representative culture, ar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s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 society. In addition to the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art from technical and artistic level, anthropologists of art advocate figuring out the conceptual system and meanings behind and other relevant factors through penetrating the cultural ideas of artistic creators. This thesis takes the woodblock New-year prints of Yangjiabu,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rough observing different elements——state ideology, prints producers and consumers——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the course of the art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prints in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since1949, the author explores how the New-year prints, as a folk art imagined and positioned by different state ideologies, being preserved or changed by the activities of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to discuss the gaming or interactive 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folk art through case study, so as to respond to the discussion of 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e and agency in anthropology.
     In research perspectives, placing Yangjiabu New-year prints in specific historical space, taking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folk art in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as the carrier,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erson" in the practice of artistic production, and links the intern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artistic practitioners and the external social and cultural impac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folk art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In research methods, the author employs the methods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terviews,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regional fieldwork-to analyz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by literature research, to penetrate the thoughts and specific activities of the "person" in the practice of artistic production by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so as to discuss the reasons of various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and further obser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rt and outside world, in order to build a bridge between art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This article is made up of four parts,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main content, conclusions and appendix. The introductio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and reviews the related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ories of New-year prints.
     The1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involvement of professional art workers in the creations and productions of Yangjiabu New-year prints, with the New-year prints as the State ideology policy-oriented implementing instrument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 new regime of PRC,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 reactions presented by production groups and consumer groups under such a circumstances, and to discus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behind.
     The2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survival situation and special positioning of woodcut New-year prints of Yangjiabu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various actions of folk artists and consumers of New-year prints under the high-handed policy,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printing plates and prints during this special period, and narrates the multiple interactions and seeming compromises among state ideology, prints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to outline the specific scene of the woodcut New-year prints of Yangjiabu in this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The3rd chapt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re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Yangjiabu New-year prints after suffering the heavy loss in the former stage, with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situations brought by the new cultural policy spac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a main lin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 tasks and behavior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rint producer, and to discuss the new features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prints in this stage under the local government's appeal of increasing local economy through tourism culture.
     The4th chapter takes the carrying out of folk culture heritag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ctivities as starting point,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state ideology on the policies of folk art rescue and protection, and on the living/survival status and artistic creations of folk art practitioner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hanges of the function of prints, the new demands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consumer groups, and the changes of artistic practice of producers, to further observe the trying of the prints producers' self-adjustment under external forces, and explo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New-year prints.
     With the discussions above, this thesis argu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Firstly argu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olk art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Putting Yangjiabu New-year prints in a broad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it could turn out that small-scaled production of folk art would reflect not only a whole-scale lifestyle of social groups with external affection in specific period, but also the ever-going, never-ending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Secondly argues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Yangjiabu New Year prints as a case, the thesis observes the dynamic relations among state ideology, print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by using "auto-correlation","correlation" and "non-correlation" to analyze their positions and behavioral reasons in art practice through, to further discuss the developing rules of folk art and the different developing trajectory presented in the artistic practice of Yangjiabu New-year prints.
     Thirdly argues the behaviors and the role of "person" in artistic production field. By describ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Yangjiabu New-year print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state ideology as the external structural system has an undeniable powerful force on Yangjiabu New-year prints, but the "person", as both the carrier of external affections and the artistic producer and consumer, would not submit to this external influence but act on subjective agenc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lifestyle and worldview within the range of external structure, convey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rnal forces through thei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owards New-year prints, to conform to or push forward the change of external structure, and to ultimately form a relatively stable but never static and always sequential social structure open to all "people".
引文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49年11月27日第4版.
    ①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254.
    ① Fred R. Myers. Painting Culture:The Making of an Aboriginal High Art. 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2003.
    ② MacClancy · Jeremy ed, Contesting Art:Art, Politics and Identity in the Modern World, Berg.1997.
    ③E·霍布斯鲍姆、T·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①乔治·E·马尔库斯,弗雷德·R·迈尔斯.文化交流:重塑艺术和人类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②戴维·理查德.差异的面纱.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③ Andrews Julia F. Painting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197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
    ①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楦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②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楦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③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楦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④ James Clifford. 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e:Twentieth-Century Ethnography, literature, and Art On Collecting Art and Cultu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④阿尔君·阿帕杜莱. 商品与价值的政治,夏莹译.见:孟悦、罗钢,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①皮埃尔·布尔迪厄. 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谭立德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2月.48-49.
    ②皮埃尔·布尔迪厄. 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谭立德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2月.49.
    ③何明、吴晓.中国当代美学的转型:从美的本质探求到艺术的文化阐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37.
    ①王铭铭.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2-213.
    ②王铭铭.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3.
    ③ Pierre Bourdieu. The Logic of Practice, Translated by Rich-ard N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见:罗钢、丁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0.
    ④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65.
    ⑤ Gell, Alfred. Art and Agency:An Anthropological Theory.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2.6.
    ⑥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①皮埃尔·布尔迪厄.<区分>导言,黄伟、郭于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②阿英.中国年画发展史略.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54.
    ③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④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①薄松年、王树村.十年来我国新年画的发展和成就.美术研究,1959,2:12-17.
    ②介子平.新年画50年.新闻出版交流,2001,2:33.
    ③吴文佳.当代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研究状况述评.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7,6:16-21.
    ④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⑤ Hung Chang-Tai. Repainting China: New Year Prints(Nianhua) and Peasant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42(2000),770-810.
    ① Stefan Landsberger. Life as it ought to b':propaganda art of the PRC. lias Newsletter, Summer 2008.
    ②王树村.年画三辩.美术观察,2005,2: 5-7.
    ③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④潍县木版年画研究所.潍县木版年画史料拾零.美术研究,1984,2: 17-28;董洲.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装饰,1991,3:49;张殿英.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⑤王瑛娴.随“俗”而作:杨家埠年画的“生命”历史:[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9.
    ①王逊.谈民间年画.美术,1956,3: 7-9;李雷.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风格特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150-153;杨建.从月份牌到月份牌风格新年画女性图像之演变.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4;梅箐.论民间年画的情趣美.理论月刊,2006,4:130-133;赵红瑶.传统审美意识对民间木版年画的影响.文艺研究,2006,7: 145-146;赵红瑶.相映成辉——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与民俗文化.中国文化画报,2006,6:62-65;赵红瑶.民间木版年画的程式化与理想化.文艺研究,2007,6:137-138;马福贞.从民间年画的色彩艺术透视中国民俗中颜色的文化内涵.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11月,11:42-43;马福贞.消失的媒介——农耕时代民间年画的功能和作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2-138;郑军. 木版年画的装饰特性概说. 美术大观,2006,6:32-33;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人文与艺术价值.团结报,2007年6月9日第8版: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 民主,2007,3:3-7;陈吴.对年画的多维度审视.江西社会科学,2008,5:212-215;吴祖鲲、王慧姝、吴珺.民间年画的社会教化功能.长白学刊,2007,6:141-143.
    ①张士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山东社会科学,2006,2:53-58.
    ②[日]池田寿子.中国当代年画的特征.美术观察,1997,2:51.
    ③李新华.山东民间年画的内容和审美特征.民俗研究,1995,1:80-84;张士闪.论山东民间美术中祈福求吉意象的成因.民俗研究,1996,3:81-83:周路. 山东民间木版年画的基本造型因素.中国艺术,2006,2:68-71;孙鹏.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走向世界,1997,6:32页;周晓光. 杨家埠年画的题材及其文化背景.昌潍师专学报,1999,4:107-109;褚兴彪.杨家埠年画的信息传达探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3:56-58;丁建武.杨家埠年画艺术的色彩语言探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5: 65-67.
    ①艾中信.北京郊区看年画的农民教育了我们. 美术,1950,2:32-34;陈泊萍.记首都全国年画展览会的群众意见.美术,1950,2:35-38:蔡仪. 由年画谈大众的欣赏法.美术,1950,2:43-45:叶又新.反对保守地看待群众对年画的要求.美术,1956,1:9-10;陈伊范. 看新旧年画——个敲起了警钟的展览会. 美术,1956,4: 21;年画座谈会. 美术,1958,2:35;辽宁美术出版社美编室. 进一步发展新年画——农民对年画的意见的调查.美术,1963,2:32-34;朱石基.谈农民对年画的要求. 美术,1963,2:35-37;于一.多出有教育意义的新年画——农民对年画创作的意见和要求.美术,1963,5:2-6;赵天琪.把更多更好的年画送给富裕起来的农民. 美术,1984,9: 64.
    ②谢昌一主编. 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③郑金兰主编. 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④周晓光. 浅析山东画家的两次乡土选择.齐鲁艺苑,1990,4:22-24.
    ①王海霞.传统年画的现代走向. 美术研究,2005,2:13页:王海霞.对传统年画保护问题的思索.美术观察,2007,3:101-103;廖小珊.我国传统年画兴衰微探及对策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2-65王舜.民间年画的发展态势.艺术理论,2008,4:190;吕焰. 浅谈在中国民间传统木版年画中的传承人问题.艺术评论,2000,10:72-73:尚朝阳.木刻新年画的鉴赏与收藏.艺术市场,2006,2:77-78.
    ②冯敏. 论中国木版年画濒危的原因及保护对策. 民间文化论坛,2005,1:66-71.
    ③薄松年.兴衰存亡中的年画艺术. 美术观察,2005,2:8-10.
    ④王素洁. 杨家埠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民俗研究,2002,4:150-156;张雁. 浅谈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 东方艺术,2007,1:106-109;田伟. 试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 潍坊学院学报,2008,3:24-26.
    ①程砚秋、杜颖陶. 寒亭的年画.见: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 民间文艺集刊,1951年第2册.
    ②单应桂. 画乡行.美术,1982,12:21-24,41.
    ③谢吕一.杨家埠画店概述.民俗研究,2004,2:153-161:李伟峰.杨家埠年画店传统商贸习俗调查.民俗研究,2002,4:96-105;曹晓飞.杨家埠木版年画考:[硕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4月.
    ④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量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以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考察为例》:[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7.
    ⑤王进展.山东民间木版年画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①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 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 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 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编委会. 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北京:西苑出版社,1996.
    ①蔡若虹.蔡若虹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675.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49年11月27日第4版.
    ② Stefan Landsberger,'Life as it ought to be':propaganda art of the PRC, lias Newsletter, Summer 2008, 26.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计划要点.山东财报,1951,5.
    ②杨家埠村志、寒亭文史大观、 杨家埠木版年画、等文献都认可杨家埠年画的这种特点。
    ③潍北县:后来的潍坊市寒亭区,下文的潍县也是该区域的历史名称。
    ④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华东军政委员会义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对山东潍北县旧年画改革的意见.见:张殿英,编. 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83-186.
    ①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对山东潍北县旧年画改革的意见.见:张殿英,编. 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85-186.
    ②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 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196-197.
    ①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 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196-198.
    ①关于杨家埠年画的几种类型.详见: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编.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200-202.
    ①高明伟 陈隶静.论杨家埠木版年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色彩特点.装饰艺术.2010.5.
    ② Stefan Landsberger,'Life as it ought to be':propaganda art of the PRC, lias Newsletter, Summer 2008, 26.
    ①马文·哈里斯(M. Harris)文化人类学,李培茱、高地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362-364.
    ②黎敏.建国初十年民俗文献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47.
    ①单应桂.难忘的回忆 曾经的辉煌——写在山东民间年画改革63年作品回顾展开幕之际.山东商报,2012年2月13日.
    ②1952年山东省年画改革队.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队工作总结(初稿).见: 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401.
    ③单应桂.难忘的回忆 曾经的辉煌——写在山东民间年画改革63年作品回顾展开幕之际.山东商报.2012年2月13日.
    ④单应桂.难忘的回忆 曾经的辉煌——写在山东民间年画改革63年作品回顾展开幕之际.山东商报.2012年2月13日.
    ⑤指杨家埠村志中其他年份关于年画改革成员的记录。
    ①美协山东分会.我们是怎样组织年画创作的.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2-3.
    ②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 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
    ③美协山东分会.我们是怎样组织年画创作的.见:山东年画创作经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3.
    ④1952年山东省年画改革队: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队工作总结(初稿)》,见:杨家埠村志.济南: 齐鲁书社,1993,401.
    ①美协山东分会.我们是怎样组织年画创作的.见:山东年画创作经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3.
    ②美协山东分会.我们是怎样组织年画创作的.见:山东年画创作经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2 3.
    ③美协山东分会.我们是怎样组织年画创作的.见:山东年画创作经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4.
    ④单应桂. 难忘的回忆 曾经的辉煌——写在山东民间年画改革63年作品回顾展开幕之际.山东商报,2012年2月13日.
    ⑤美协山东分会.我们是怎样组织年画创作的.见:山东年画创作经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7.
    ⑥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坤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2011.56.
    ①参见美协山东分会. 我们是怎样组织年画创作的.见:山东年画创作经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4-8.
    ②山东省潍坊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 潍坊文化志.济南:齐鲁书社,1997.189-191.
    ①薄松年.中国年画史.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222.
    ①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工作队工作总结(初稿).见:张殿英,编. 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88-189.
    ①叶又新.潍县民间木版年画的传统特征.见:郑金兰,主编.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2月,34.
    ②1952年山东省年画改革队.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队工作总结(初稿).见: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403;谢昌一的“年画改革与创新的回顾”一文中提供了具体的数字:“在以新代旧方面,当时复制了出版的胶版年画45种,交当地和其他产地刻印生产,改画了年画3种,创作新作2种。经过了一段时间,复制的胶版年画因群众拒绝刻印而大都被退回。”谢昌一.年画改革与创新的回顾.见:郑金兰,主编.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25-26.
    ③谢昌一主编. 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112.
    ①谢昌一主编. 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112.
    ②1952年山东省年画改革队. 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队工作总结(初稿).见: 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407-408.
    ③谢昌一. 年画改革与创新的回顾.见:郑金兰,主编,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26.
    ④谢昌一主编. 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121.
    ⑤谢昌一主编. 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121.
    ①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34.
    ②安静.一九五六年的新年画.见:读书.1955,6:16.
    ③一九六一年新年画.美术,1960,4: 38.
    ④山东文化局继续进行潍县民间年画改革工作.美术.1954,8:46.
    ①图表:1952年山东省年画改革队.一九五二年利用旧形式改画新内容年画二十二件.见: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409.
    ②图表:山东省年画改革队.一九五二年创作新年画二幅.见: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409.
    ①图表:山东省年画改革队.一九五四年年画工作组借鉴旧形式创作新年画十一件.见: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416.
    ①吴开和.杨家埠木版年画改革琐谈.见: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编.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448.
    ①谢昌一主编.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121.
    ②李述之. 把握为民的根本——对民间年画改革的再认识.见:郑金兰,编. 山东民间年面.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49.
    ③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④图片资料见: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编委会,编.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北京:西苑出版社,1996.216.
    ① Hung Chang-Tai, Repainting China:New Year Prints(Nianhua) and Peasant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 42(2000),781.
    ②谢昌一主编. 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③力群.论新年画的创作问题. 美术,1950,5: 26-27.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合家:访谈人:都晨.
    ②张殿英. 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66.
    ①图片资料见: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编委会,编.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北京:西苑出版社,1996.219.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①谢昌一主编.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②蔡若虹. 关于新年画的创作内容. 美术,1950,2:21.
    ③程砚秋、杜颖陶.寒亭的年画.见: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员会,编. 寒亭文史大观.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425.
    ①图片资料:吴开和收集,拍摄时间:2007年10月9日;拍摄地点:吴开和家;拍摄者: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①1952年山东年画改革工作计划.见: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编.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439.
    ②图片资料见: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编委会,编: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北京:西苑出版社,1996.19.
    ①李新华. 山东民间年画的内容和审美特征. 民俗研究,1995,1:80-84.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周秀兰:访谈时间:2007年1月30日;访谈地点:周秀兰家:访谈人:都晨.
    ③ Hung Chang-Tai. Repainting China:New Year Prints(Nianhua) and Peasant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42(2000),770-810.
    ④ Hung Chang-Tai. Repainting China:New Year Prints(Nianhua) and Peasant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42(2000),770-810.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⑤季乃仓.年画改革与创新的回顾.见: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编. 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439.
    ①吴开和. 杨家埠木版年画改革琐谈.见: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编.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449.
    ②叶又新.反对保守地看待群众对年画的要求.美术,1956,1:10.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洛书;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杨洛书家:访谈人:都晨.
    ④程砚秋、杜颖陶..寒亭的年画.见: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员会,编. 寒亭文史大观.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425.
    ⑤张殿英.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5.
    ⑥ James C. Scott: "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 ,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 , 1990,136.
    ①[美]詹姆斯·斯科特.弱者的武器,郑广怀、张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2-3.
    ②炕头画:炕周围墙壁上贴的画俗称炕头画.
    ③张殿英.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70.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② Hung Chang-Tai. Repainting China: New Year Prints(Nianhua) and Peasant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42(2000),770-810.
    ②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421.
    ①图片资料见: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编委会,编.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北京:西苑出版社,1996.122.
    ②图片资料:吴开和收集,拍摄时间:2007年10月9日;拍摄地点:吴开和家;拍摄者:都晨.
    ③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76.
    ①叶又新.反对保守地看待群众对年画的要求.美术,1956,1:10.
    ③ Hung Chang-Tai. Repainting China:New Year Prints(Nianhua) and Peasant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 42(2000),770-810.
    ②力群.论年画的形式问题. 美术,1956,3:14.
    ③力群.论年画的形式问题.美术,1956,3:14.
    ①辽宁美术出版社美编室.进一步发展新年画——农民对年画的意见的调查.美术,1963,2:33.
    ②叶又新.潍县民间木版年画的传统特征.见:郑金兰,主编.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34.
    ③谢昌一主编.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119.
    ④辽宁美术出版社美编室.进一步发展新年画——农民对年画的意见的调查. 美术,1963,2:33.
    ①谢昌一主编. 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120.
    ②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361.
    ③叶又新.潍县民间木版年画的传统特征.地:郑金兰,编.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35.
    ④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美术,1950,1:15.
    ①山东年画创作经验.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
    ②大卫·惠特曼. 民族志:步步深入,龚建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①记者. 群众喜欢什么样的年画.美术,1958,4:11.
    ②张道路. 关于杨家埠年画的思索.见:郑金兰,编. 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13-14.
    ③张道路. 关于杨家埠年画的思索.见:郑金兰,编. 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14.
    ④杨家埠年画画诀中对于刻画人物这样描述:“眉眼清楚,头脑俊俏。身架四称,颜色花哨”,关于人物的眼睛画法是:“青年壮年,蚂蚱眼。儿童姓姓,杏核眼。姑娘媳妇,眼含情。老人要画丹凤眼。”见:张殿英,编.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24.
    ①叶又新.潍县民间木版年画的传统特征.见:郑金兰,编.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35.
    ②谢昌一. 年画改革与创新的回顾.见:郑金兰,编. 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26.
    ③叶又新.潍县民间木版年画的传统特征.见:郑金兰,编.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36-37.
    ④叶又新. 反对保守地看待群众对年画的要求. 美术,1956,1:9.
    ①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对山东潍北县旧年画改革的意见.见:张殿英,编. 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85.
    ②山东文化局继续进行潍县民间年画改革工作. 美术,1954,8:47.
    ③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从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56.
    ④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 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222.
    ①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工作队工作总结(初稿).见:张殿英,编. 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87.
    ②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工作队工作总结(初稿).见:张殿英,编. 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92.
    ③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工作队工作总结(初稿).见:张殿英,编. 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 美术出版社,1990.192.
    ①谢昌一.年画改革创新的回顾.见:郑金兰.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26.
    ②一九五二年山东省年画改革工作队工作总结(初稿).见:张殿英,编.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92.
    ①叶又新.反对保守地看待群众对年画的要求.美术,1956,1:9.
    ①王建民. 艺术人类学新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256.
    ①梁寒冰.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画出我们时代最新最美的图画. 美术,1966,1:18.
    ①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人民日报,1966年6月1日.
    ②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人民日报,1966年6月1日.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义稿(一九六六年一月——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④各地革命小将向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发动总攻击.人民日报,1966年8月26日.
    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一九六六年一月——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②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200.
    ①倪自放访谈杨明智材料,引自倪自放. 杨家埠年画重回民间. 齐鲁晚报,2005年1月16日:131-4版.
    ②吴开和. 打倒“四人帮”,潍坊年画重获新生.山东文学.1978,S1期:82.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成禄;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复顺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杨勇.杨家埠年画的前世今身.美术报.2007.03.10.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淡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⑥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07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⑦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⑧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其信;访谈时间:2007年1月31日:访谈地点:杨其信家;访谈人:都晨.
    ⑨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109.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②叶文西. 试探年画的作用和特点. 美术,1978,2:41.
    ③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 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198.
    ④叶文西. 试谈年画的作用和特点. 美术.1978,2:41.
    ⑤叶文西. 试谈年画的作用和特点. 美术.1978,2:41.
    ①阎峰樵. 在关心工人美术的背后.美术.1977,2:36.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③啦应桂. 难忘的回忆 曾经的辉煌——写在山东民间年画改革63年作品回顾展开幕之际,山东商报,2012年2月13日.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成禄;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复顺画店;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其信;访谈时间:2007年1月31日;访谈地点:杨其信家;访谈人:都晨.
    ⑤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从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2.
    ⑥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成禄: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复顺画店;访谈人:都晨.
    ⑦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成禄;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复顺画店;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其信;访谈时间:2007年1月31日访谈地点:杨其信家;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成禄;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复顺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高芝: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大观园经理室:访谈人:王瑛娴.见王瑛娴.随“俗”而作:杨家娜年画的“生命”历史:[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9.155.
    ⑥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⑦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成禄;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复顺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洛书: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杨洛书家;访谈人:都晨.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⑥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⑦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洛书;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杨洛书家;访谈人:都晨.
    ①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3.
    ②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 读书, 2002,7:16.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成禄;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复顺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 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赵明杰;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杨洛书家;访谈人:都晨.
    ②郑萍. 村落视野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读书,2005,7:155.
    ③郑萍. 村落视野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读书,2005,7:155.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成禄: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复顺画店;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淡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其信;访谈时间:2007年1月31日;访谈地点:杨其信家:访谈人:都晨.
    ①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读书,2002,7.
    ②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读书,2002,7:15.
    ①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读书,2002,7:16.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洛书;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同顺德画店:访谈人:都晨.
    ①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从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7.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①报导. 全国年画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美术,1982,9:54.
    ②报导. 全国年画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美术,1982,9:54.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淡人:都晨.
    ②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 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198.
    ③谢昌一. 潍县木版年画恢复生产. 美术,1979,2:47.
    ①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2005年11月,386-391.
    ①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2005年11月,391.
    ②敬永金.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与四川梓潼年画的渊源.绵阳地方志通讯,1990,3; 肖定沛.潍坊(杨家埠)年画根在四川.四川日报,1998年2月27日;王跃东.生生不息的潍坊年画.1993,1.
    ③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
    ④四川省梓潼县志编纂委员会.梓潼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1116.
    ⑤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木材之流动序.北京:生活·知识·新知三联书店,2006.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书店;访谈人:都晨.
    ②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63.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1l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③张宝辉、张宏伟. 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 春秋,2008,5.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④张宝辉、张宏伟. 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春秋,2008,5.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①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3.
    ②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人学出版社,2011.109-110.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①谭家正. 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洛书.见: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员会,编. 寒亭文史大观.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290.
    ②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从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10.
    ③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219-220.
    ④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3.
    ①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7.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泰祥年画风筝老店店主;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泰祥年画风筝老店: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俊荣;访谈时间:2007年7月19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访谈人:都晨.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洛书: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杨洛书家;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俊荣;访谈时间:2007年7月19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访谈人:都晨.
    ③根据杨俊荣访谈材料绘制.被访谈人:杨俊荣;访谈时间:2007年7月19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访谈人:都晨.
    ①王瑛娴.随俗而作——杨家埠年画的“生命”史:[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9.
    ①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 杨家埠村南.济南:齐鲁书社,1993,200.
    ①冯骥才.年画是民间艺术的龙头——在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年画手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②冯骥才年画是民间艺术的龙头——在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年画手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①冯骥才.年画是民间艺术的龙头——在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年画手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②余宁.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中国艺术报,2003年2月21日,第一版.
    ③冯骥才.年画是民间艺术的龙头——在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年画手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④冯骥才.年画是民间艺术的龙头——在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年画手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参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②参见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宗明:访谈时间:2007年7月19日:访淡地点:寒亭区文化局: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徐化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电话访谈;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文化局赵姓负责人;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寒亭区文化局: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②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8.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09年1月10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王瑛娴.见:王瑛娴. 随“俗”而作:杨家埠年画的“生命”历史:[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9.194.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08年9月9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木版年画社;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淡时间:2007年7月20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淡人:都晨.
    ⑥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泰祥年画风筝老店店主: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泰祥年画风筝老店;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07年7月20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①图片资料;拍摄时间:2007年7月20日;拍摄地点:杨家埠;拍摄者: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洛书;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杨洛书家;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俊荣:访谈时间:2007年7月19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07年7月20日,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成禄;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复顺画店;访谈人:都晨.
    ⑥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泰祥年画风筝老店店主: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泰祥年画风筝老店:访谈人:都晨.
    ⑦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⑧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⑨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木版年画社;访谈人:都晨.
    ⑩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双;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杨洛书第一传人店;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俊荣;访谈时间:2007年7月19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访谈人:都晨.
    ②谭家正. 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洛书.见: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员会,编. 寒亭文史大观.山东省内部资料,2005.289.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④t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63.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②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63.
    ③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64.
    ④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61.
    ⑤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63.
    ⑥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11.163.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②张宝辉、张宏伟. 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 存秋,2008,5.
    ③杨福源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11.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⑥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⑦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⑧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俊荣:访谈时间:2007年7月19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访谈人:都晨.
    ⑨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谭家正;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谭家正家;访谈人:都晨.
    ①李砚祖.作为文化工业的当代民间美术.见:李绵璐,编.有形与无形——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论集.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吴开和;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吴开和家;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 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 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①引自季乃仓.我画长卷<康乾盛世杨家埠>.2011年10月,内部资料,王永海提供.
    ②引自季乃仓.我画长卷<康乾盛世杨家埠>.2011年10月,内部资料,王永海提供.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11年10月5日:访谈地点:西长兴民艺坊;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季乃仓;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①根据走访店铺调查制作,绘制时间:2007年7月20日.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泰祥年画风筝老店店主: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泰祥年画风筝老店;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泰祥年画风筝老店店主: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泰祥年画风筝老店;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社;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纪俊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8日:访谈地点:潍坊印象: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洛书: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同顺德画店: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双: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杨洛书第一传人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志滨:访谈时间:2007年1月31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木版年画社:访谈人:都晨.
    ①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8,86.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福源;访谈时间:2011年10月9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访谈人:都晨.
    ①张士闪.轮山东民间美术中祈福求吉意象的成因.民俗研究,1996,3:82.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07年7月20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王永海;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丰泰文人会馆;访谈人:都晨.
    ②方李莉.何谓艺术人类学.中华艺术论从.2008,8:60.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乃东;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科伟;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乃东;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⑤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乃东;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②根据访谈杨洛书孙女杨双制作;访谈地点:最有名老店;时间:2007年7月20日.
    ①根据访谈杨明智儿媳李桂华制作;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时间:2007年7月20日.
    ②根据访谈杨福源之妻杨桂华制作;访谈地点:万盛画店;时间:2007年7月20日.
    ③根据访谈杨诚信儿女儿杨明霞制作;访谈地点:恒心义年画风筝;时间:2007年7月20日.
    ④根据访谈杨福高智之妻高明镯制作;访谈地点:佳艺年画风筝;时间:2007年7月20日.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访谈人:都晨.
    ②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从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87.
    ③李欣.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年画技法面临失传境地.中新网.2011年7月26日.
    ①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28,88.
    ②李欣.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2011年7月28日.http://www.cuheri.com/a/renwu/ccr/2011/0728/3707.html.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华;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和兴永画店:谈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李桂芳;访谈时间:2011年10月8日:访谈地点:万盛画店:谈谈人:都晨.
    ⑤杨洛书访谈材料.见:冯骥才,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杨家埠年画.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67.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赵明杰;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访谈人:都晨.
    ②根据杨俊荣访谈材料整理.被访谈人:杨俊荣;访谈时间:2007年7月19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办公室;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赵明杰;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赵明杰;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赵明杰;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赵明杰;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访谈人:都晨.
    ④访谈材料.被访谈人:赵明杰;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0日;访谈地点:杨家埠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楼;访谈人:都晨.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纪俊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8日:访谈地点:潍坊印象;访谈人:都晨.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纪俊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8日:访谈地点:潍坊印象:访谈人:都晨.
    ①周锦江.融入抱枕灯罩装潢 潍坊400岁年画成时尚元素.新华网.2010年1月30日.
    ②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纪俊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8日:访谈地点:潍坊印象;访谈人:都晨.
    ③访谈材料.被访谈人:纪俊华:访谈时间:2007年10月9日;访谈地点:潍坊印象;访谈人:都晨.
    ④周锦江.融入抱枕灯罩装潢 潍坊400岁年画成时尚元素.新华网.2010年1月30日.
    ⑤孙晓芳.纪俊华:我的年画很生活.潍坊日报,2011年4月14日.
    ①孙晓芳.纪俊华:我的年画很生活.潍坊日报,2011年4月14日.
    ②方李莉.何谓艺术人类学.中华艺术论丛.2008,8:58.
    ①[美]李丹.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张天虹、张洪云、张胜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54.
    ②[美]李丹.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张天虹、张洪云、张胜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54.
    ③[美]李丹.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张天虹、张洪云、张胜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54.
    ④皮埃尔·布尔迪厄.<区分>导言,黄伟、郭于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45.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其信;访谈时间:2007年1月30日:访谈地点:杨其信家:访淡人:都晨.
    ①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楦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扳社,2000.124-125.
    ①郑元者.地方性知识的迷障:音乐的中国经验及其艺术人类学价值.音乐艺术,2006,2.
    ①杨曦帆.本土文化的觉醒与应用——对于艺术人类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实践的理论思考.社会科学论坛.2010,14:148.
    ①访谈材料.被访谈人:杨洛书;访谈时间:2007年2月2日;访谈地点:杨洛书家;访谈人:都晨.
    ①郑元者.中国艺术人类学:历史、理念、事实与方法.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①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靳达成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②王建民.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议.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40-41.
    ①詹姆斯·斯科特.国家的视角.王晓毅译,胡搏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90.
    ②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李东哗、王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③詹姆斯·斯科特. 国家的视角.王晓毅译,胡搏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90.
    ④所以规划者要考虑到这些不同,从开始就提供有弹性的建筑设计和可调整的楼面布置计划。
    ①王建民.“非遗”保护应激发少数民族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8日.
    ②王建民.“非遗”保护应激发少数民族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8日.
    [1]阿尔君·阿帕杜莱.商品与价值的政治,夏莹译.见:孟悦、罗钢,主编.物质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阿英.中国年画发展史略.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54.
    [3]薄松年.中国年画美术史.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4]布尔迪厄·皮埃尔.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谭立德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7.
    [5]戴维·理查德.差异的面纱.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6]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王海龙、张家楦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7]黎敏.建国初十年民俗文献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8]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李培茱、高地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9]乔治·E·马尔库斯、弗雷德·R·迈尔斯.文化交流:重塑艺术和人类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山东年画创作经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
    [11]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12]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13]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15]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6]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
    [17]谢昌一主编.山东民间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18]张殿英.杨家埠木版年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19]郑金兰主编.潍坊年画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20]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1961年新年画”.美术,1960,4:38.
    [2]“关于为十月全国美展加紧创作的通告”,美术,1950,2.
    [3]“年画创作在跃进中”.美术,1958,3:41.
    [4]“山东省木版年画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美术,1955,11:6.
    [5]“一九五五年新年画下乡巡回展览”,美术,1955,2:19.
    [6]“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春节年画巡回展览会”,美术,1960,2:35.
    [7]艾中信.“北京郊区看年画的农民教育了我们”.美术,1950,2:32-34.
    [8]白逸如.“我怎样突破旧年画的框框”.美术,1965,2:35-37.
    [9]薄松年、王树村.“十年来我国新年画的发展和成就”.美术研究,1959,2:12-17.
    [10]薄松年.“兴衰存亡中的年画艺术”.美术观察.,2005,2:8-10.
    [11]毕克官.“学习民间年画必须出社会主义之新”.美术,1964,1:7-11.
    [12]蔡若虹.“关于新年画的创作内容”.美术,1950,2:19-22.
    [13]蔡若虹.“年画创作应发扬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美术,1954,5:5-8.
    [14]蔡若虹.“山东年画有三好”.美术,1965,1:4-7.
    [15]蔡仪.“由年画谈大众的欣赏法”.美术,1950,2:43-45.
    [16]曹和平.“要有一种现代民间年画”.美术,1986,9:48-49.
    [17]曹晓飞.“杨家埠木版年画考”:[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4月.
    [18]陈泊萍.“记首都全国年画展览会的群众意见”.美术,1950,2:35-38.
    [19]陈昊.“对年画的多维度审视”.江西社会科学,2008,5:212-215.
    [20]陈伊范.“看新旧年画——一个敲起了警钟的展览会”.美术,1956,4:21.
    [21]程砚秋、杜颖陶.“寒亭的年画”.见: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编.民间文艺集刊第2册.1951.
    [22]池田寿子.“中国当代年画的特征”.美术观察,1997,1:50-51.
    [23]褚兴彪.“杨家埠年画的信息传达探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3:56-58.
    [24]崔薇.“杨家埠年画——普通人的吉祥画”.旅游,2005,4:54-58.
    [25]单应桂.“谈民间木版年画在继承和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美术,1986,9:46-47.
    [26]单应桂.“学习民间年画传统的一些体会”.美术,1959,3:35-36.
    [27]丁建武.“杨家埠年画艺术的色彩语言探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 5:65-67.
    [28]董洲.“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装饰,1991,3:49.
    [29]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民主,2007,3:3-7.
    [30]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人文与艺术价值”.团结报,2007年6月9日第8版.
    [31]冯敏.“论中国木版年画濒危的原因及保护对策”.民间文化论坛,2005,1:66-71.
    [32]傅扬.“谈木版年画的优秀传统”.美术,1956,4:19-20.
    [33]葛路.“年画的民间色彩”.美术,1959,3:36-38.
    [34]宫昌华.“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大学,2004年12月.
    [35]何溶.“试谈年画特点及发展问题”.美术,1956,8:22-27.
    [36]华夏.“加强年画的思想教育作用”.美术,1964,2:12-14.
    [37]加强年画的思想教育作用—北京美术家座谈年画创作.美术,1963,2:31-32.
    [38]建菴. “一九五0年年画工作的几项统计——并附个人几点意见”.美术,1950,2:52-53.
    [39]介子平.“新年画50年”.新闻出版交流,2001,2:30-33.
    [40]李桦.“怎样提高年画的教育功能”.美术,1950,2:44-45.
    [41]李雷.“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风格特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50-153.
    [42]李琦.“我的一点体会”.美术,1950,2:48.
    [43]李伟峰.“杨家埠年画店传统商贸习俗调查”.民俗研究,2002,4:96-105.
    [44]李新华.“山东民间年画的内容和审美特征”.民俗研究,1995,1:80-84.
    [45]力群.“论年画的形式问题”.美术,1956,3:14-17.
    [46]力群.“论新年画的创作问题”.美术,1950,5:26-28.
    [47]辽宁美术出版社美编室,“进一步发展新年画——农民对年画的意见的调查”.美术,1963,2:32-34.
    [48]廖小珊.“我国传统年画兴衰微探及对策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65.
    [49]林辰.“年画的色彩”.美术,1956,12:51-52.
    [50]林生.“年画——应该有年画的特点”.美术,1961,6:50-52.
    [51]刘冬梅.“反思的艺术人类学—《绘文化》对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西北民族研究,2009,1:123-130.
    [52]吕焰.“浅谈在中国民间传统木版年画中的传承人问题”.艺术评论,2000,10:72-73.
    [53]马福贞.“从民间年画的色彩艺术透视中国民俗中颜色的文化内涵”.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1:42-43.
    [54]马福贞.“消失的媒介——农耕时代民间年画的功能和作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2-138.
    [55]马克.“戏出故事年画要进一步推陈出新”.美术,1964,2:10-12.
    [56]梅箐.“论民间年画的情趣美”.理论月刊,2006,4:130-133.
    [57]慕迅.“我对年画特点问题的一点理解”.美术,1957,3:39-40.
    [58]年画座谈会.美术.1958,2:35.
    [59]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杨家埠村志.济南:齐鲁书社1993.
    [60]尚朝阳.“木刻新年画的鉴赏与收藏”.艺术市场,2006,2:77-78.
    [61]叔亮.“从延安的新年画运动谈起”.美术,1957,3:36-37.
    [62]宋金熹、潘国彦.“希望出版更多更好的新年画”.中国出版,1978,11:47.
    [63]腾大千.“年画要更好地反映时代——年画研究会召开理事会暨理论研讨会”.美术,1989,1:28.
    [64]田伟.“试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潍坊学院学报,2008,3:24-26.
    [65]王朝闻.“关于学习旧年画形式”.美术,1950,2:23-26.
    [66]王海霞.“传统年画的现代走向”.美术研究,2005,2:13.
    [67]王海霞.“对传统年画保护问题的思索”.美术观察,2007,3:101-103.
    [68]王进展.“山东民间木版年画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4月.
    [69]王静.“政治化中的“土著艺术”:一种人类学的解读——读《抗争的艺术——现代世界的艺术、政治和认同》”.西北民族研究,2010,3:143-150.
    [70]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以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考察为例”:[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7年.
    [71]王树村.“木版年画中的‘三诀’”.美术,1956,3:12-13.
    [72]王树村.“年画三辩”.美术观察,2005,2:5-7.
    [73]王舜.“民间年画的发展态势”.艺术理论,2008,4:190.
    [74]王素洁.“杨家埠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民俗研究,2002,4:150-156.
    [75]王逊.“谈民间年画”,美术,1956,3:7-9.
    [76]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编委会.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北京:西苑出版社,1996.
    [77]潍县木版年画研究所. “潍县木版年画史料拾零”.美术研究,1984,2:17-28.
    [78]闻华.“关于“月份牌”年画和年画特点”.美术,1958,4:18-20.
    [79]闻华.“谈年画的创作及出版问题”.美术,1956,12:52.
    [80]吴步乃.“从农民画看月份牌年画”.美术,1958,9:25-28.
    [81]吴文佳.“当代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研究状况述评”.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7,6:16-21.
    [82]吴祖鲲、王慧姝、吴珺.“民间年画的社会教化功能”.长白学刊,2007,6:141-143.
    [83]谢昌一.“潍县木版年画恢复生产”.美术,1979,2:47.
    [84]谢昌一.“向民间年画学习——山东省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木版年画创作经过和体会”.美术,1960,2:36-38.
    [85]谢昌一.“杨家埠画店概述”.民俗研究,2004,2:153-161.
    [86]杨建.“从月份牌到月份牌风格新年画女性图像之演变”.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4.
    [87]姚玳玫、王璜生.“面对‘月份牌’—50年代的中国新年画”.广东美术馆年鉴,2005,354-364.
    [88]叶浅予.“从旧年画看新年画”.美术,1950,2:46.
    [89]叶文西.“试谈年画的作用和特点”.美术,1978,2:41-48.
    [90]叶又新.“《试谈年画的特点及其发展问题》读后”.美术,1957,3:41-42.
    [91]叶又新.反对保守地看待群众对年画的要求.美术,1956,1:9-10.
    [92]于娜.“传统木版年画热销”.中国商报,2006年2月16日,第1版.
    [93]于一.“多出有教育意义的新年画——农民对年画创作的意见和要求”.美术,1963,5:2-6.
    [94]郁风.“向民间年画学习”.美术,1956,3:9-11.
    [95]张剑.“春节话年画——山东杨家埠的木版年画”.文明,2003,2:113-120.
    [96]张金荣、于化鲤.“歌颂新的人物,搞好年画革新——《春风送暖》的创 作体会”.美术,1976,1:40-41.
    [97]张士闪.“论山东民间美术中祈福求吉意象的成因”.民俗研究,1996,3:81-83.
    [98]张士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山东社会科学,2006,2:53-58.
    [99]张雁.“浅谈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东方艺术,2007,1:106-109.
    [100]赵红瑶.“传统审美意识对民间木版年画的影响”.文艺研究,2006,7:145-146.
    [101]赵红瑶.“民间木版年画的程式化与理想化”.文艺研究,2007,6:137-138.
    [102]赵红瑶.“相映成辉——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与民俗文化”.中国文化画报,2006,6:62-65.
    [103]赵坚.“我对年画问题的体会”.美术,1958,4:12.
    [104]赵天琪.“把更多更好的年画送给富裕起来的农民”.美术,1984,9:64.
    [105]赵修道.“山东举行潍坊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学术讨论会”.美术,1986,9:45.
    [106]郑军.“木版年画的装饰特性概说”.美术大观,2006,6:32-33.
    [107]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会.寒亭文史大观.潍坊:山东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2005.
    [10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49年11月27日第4版.
    [109]中央美术学院同学新年画观后感.美术,1950,2:37-38.
    [110]钟惦棐.“从今年的年画作品看年画家的艺术思想”.美术,1950,2:27-29.
    [111]周路.“山东民间木版年画的基本造型因素”.中国艺术,2006,2:68-71.
    [112]周晓光.“浅析山东画家的两次乡土选择”.齐鲁艺苑,1990,4:22-24.
    [113]周晓光.“杨家埠年画的题材及其文化背景”.昌潍师专学报,1999,4:107-109.
    [114]周昭坎.“年画三题”.美术,1984,2:20-21.
    [115]朱石基.“谈农民对年画的要求”.美术,1963,2::35-37.
    [116]朱章超.“从出版工作谈年画的创作问题”.美术,1956,1:13-14.
    [117]邹建林.“趣味之辩——从新年画看民间审美观念在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 渗透和转换”.文艺研究,2005,9:117-123.
    [118]邹雅.“年画的创作组织与出版发行工作”.美术,1950,2:50-51.
    [1]Alford, Violet "Anthropology and Folk Art",in Journal of the English Folk Dance and Song Society, Vol.4, No.5(1944), pp.204-205.
    [2]Andrews, F Julia."Painters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3]Bright, Jo Brenda and Bakewell, Elizabeth. Looking High and Low: Art and Cultural Identity,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95
    [4]Clifford, James.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e: Twentieth-Century Ethnography, literature, and Art On Collecting Art and Cultu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5]Coote, Jeremy.Anthropology, art, and aesthetics, Oxford, New York: Clarendon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6]Dissanayake, Ellen. What Is Art Fo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0.
    [7]Errington, Shelly.The Death of Authentic Primitive Art: And Other Tales of Progre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 edition (December 21,1998).
    [8]Gell, Alfred. Art and Agency. In Anthropological Theory,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2.
    [9]Hatcher, Payne Evelyn. Art as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nthropology of Art, Second Edition, Bergin & Garvey, 1999.
    [10]Hung, Chang-Tai.Repainting China: New Year Prints(Nianhua) and Peasant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ety and History. 42(2000),770-810.
    [11]MacClancy, Jeremy ed. Contesting Art: Art, Politics and Identity in the Modern World, Berg,1997.
    [12]Maquet, Jacques.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An Anthropologist Looks at the Visual Arts, Yale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10,1986).
    [13]Moeran, Brian.Folk Art Potters of Japan: Beyond an Anthropology of Aesthetics (Anthropology of Asia Serie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
    [14]Morphy, Howard.Becoming Art: Exploring Cross-Cultural Categories, illustrated edition, Berg Publishers,2008.
    [15]Morphy, Howard. Anthropology of Art, Blackwell Publishers.2005,
    [16]Otten, Charlootte.Anthropology and Art:Reading in Cross-Cultural Aesthetics, The Natural History Press,1971.
    [17]Pasztory, Esther. Thinking with things: toward a new vision of art,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2005.
    [18]Sparshott, Francis."Art and Anthropology Art and Anthropology", in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Vol.55, No.3, pp. 239-243,1997.
    [19]Stefan, Landsberger.'"Life as it ought to be':propaganda art of the PRC", in lias Newsletter, Summer,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