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生活美趣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李渔作为明末清初一位具有独特个体性的文人,他的身上带有明显的末世烙印,明代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习俗都在他身上留下了或明显或不明显的痕迹。那个时代产生过很多人,有完全随波逐流的人,有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也有先顺从后反抗的人。李渔的独特性首先有他自己的文字能力和才情作底子,其次是他生而具有的性格特点和家庭出身作背景,他留给后人的形象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之后的结果,他生活美趣方面各种见解和追求也是这综合结果的一个侧面。
     第一章中,笔者首先分析了李渔生活美趣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背景主要包括政治的混乱、经济的繁荣、思想的解放和习俗的奢侈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中,笔者分析了李渔的人生遭际。李渔的一生是丰富的,也是坎坷的,他的一生都处在不停的漂泊之中,有酸楚有无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想、人格和生活取向。
     第三章中,笔者分析了李渔的女性审美之趣。在李渔的世界中,有着明显的理想和现实之分,他理想中的女子主要活动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一个个貌若天仙、才高八斗、重情重义又勇于追求婚姻幸福。在现实中,李渔比较宽容,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也努力去作一个好丈夫。明代末期,在社会上流传的是女子“德、色、才”的“三不朽”,李渔则认为“娶妻娶德、娶妾娶色”,并强调女子受教育习技的重要性。
     第四章中,笔者分析的是李渔的园林居室之趣。李渔生活的时代,是园林居室修建的高峰期,也是园林居室理论总结的高峰期,李渔关于园林居室的见解是这些总结成果之一。李渔在园林居室方面既追求妙肖自然,又尚奇、尚雅、尚用。
     第五章中,笔者分析的是李渔的养生之趣。李渔的养生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从调理饮食上来养生,其二是从及时行乐上来养生,其三是从防病治病上来养生。
Li Yu was an unique literati, he was born and grew in the late Ming Dinasty, so the late Ming Dinasty'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al customs impacted on him. Sometimes the influence was dominant, sometimes it was recessive. Li Yu's uniqueness includes his own writing ability and talent, hi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s families of being businessmen. His image was the result of these factors, and his aesthetic pursuit of life was also the result of these factor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Li Yu's life. The social background includes political confusion, economic prosperity, the liberation of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s of the luxury etc.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analyzes Li Yu's life experience. Li Yu's life was rich, and bumpy. His life was in constant drift, and full of sorrow, grief and frustration.To a certain extent, we can say that these unique experience decided his mind, personality and life orientation.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analyzes Li Yu's female aesthetic interest. In Li Yu's world, the ideal pretty women only live in his literary works. In reality, Li Yu was more tolerant, he was a good son, a good father, and trying to be a good husband. Li Yu thought that the women's beauty was the natural dressed and manner, and literal ability. He emphasized the education was impotant for women, and provided chance to his daughters and wives to accdpt education.
     In the forth chapter, the author analyzes Li Yu's ideas of garden. Li Yu's view of the garden was pursuiting the elegance,vovelty and useness.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author analyzes Li Yu's view of health. Li Yu's idea of health has three main aspects, one is eating properly for health, one is enjoying every time for health, one is preventing and curing the diseases for health.
引文
①余霏岩评《祭福建站难巡海道陈大来先生文》, 《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4页。
    ②胡山《寄李笠翁》,《李渔全集》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07页。
    ③顾梁汾评《周履坦山人自画小像歌》, 《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9页。
    ④陆丽京评《闲情偶寄·词曲部》, 《闲情偶寄》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⑤纪子湘评《贤内吟十首之四》,《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⑥袁于令《娜如山房说尤》,《李渔全集》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0业。
    ①刘延玑《在园杂志》卷一,《李渔全集》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1页。
    ②邹弢《三借庐笔谈》卷一,《李渔全集》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2页。
    ③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卷下,《李渔全集》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35页。
    ①周作人《知堂书话(花镜)》,《李渔全集》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0页。
    ②朱湘《批评家李笠翁》,《李渔全集》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0页。
    ①袁宏道《与徐汉明书》,钱伯城笺校《袁宏道笺校》卷十一,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2页。
    ①李渔《鹤归楼》,《李渔全集》卷九,杭州:浙汀古籍出版社,第201页。
    ①李渔,《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李渔全集》卷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54页。
    ①[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闲情偶寄》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4页。
    ①羽离子《李渔作品的海外传播及海外的有关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一[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①《南昌府志》(1588),卷三,第29页,转引自《纵乐的困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99页。
    ①谢肇制《五杂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12页。
    ②转引自《纵乐的困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64页。
    ①何良俊《四友斋从说》卷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4页。
    ①何良俊《四友斋从说》卷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5-316页
    ②[美]张春树 骆雪伦《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19页。
    ①高濂《雅尚斋遵生八笺》,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40页。
    ①高濂《雅尚斋遵生八笺》,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69页。
    ②陈芳《明代文房清玩风尚及著述》,《装饰》,2011年第4期。
    ③文震亨《长物志》,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1-72页。
    ①张岱《陶庵梦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6页。
    ②张岱《陶庵梦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6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62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45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49页。
    ③张岱《陶庵梦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4页。
    ④谢肇制《五杂俎》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4页。
    ①余怀《版桥杂记》下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45页。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44页。
    ①张岱《陶庵梦忆》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0页。
    ①杨惠玲《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②《历代昆曲家班》,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7ed6a20100t2jq.html
    ①李梦阳《空同集》卷五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页。
    ①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435页。
    ②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22页。
    ③陆九渊《与李宰书》,《陆象山全集》卷一,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页。
    ④王守仁《与王纯甫》,《王阳明全集》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
    ①李渔《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08页。
    ②李渔《荔枝赋·序》,《李渔全集》卷一,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33页。
    ③李渔《李渔全集》卷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57页
    ①朱熹《朱了文集》卷六,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34页。
    ②[美]张春树 骆雪伦著,王湘云译,《明清时代之社会终济巨变与新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102页。
    ①[美]张春树 骆雪伦著《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
    ②何良俊《四友斋从说》卷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3页。
    ①黄鹤山农《(下搔头)序》,《李油全集》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15页。
    ①李渔《梧桐诗续编》,《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①李渔《甲申纪乱》,《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①李渔《避兵行》,《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2页。
    ①李渔《多丽·过子陵钓台》,《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94页。
    ②方志远《山人与晚明政局》,《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①李渔《与龚芝麓大宗伯》,《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2页。
    ②李渔《与陈学山少宰》,《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0页。
    ③李渔《榜后柬同时下第者》,《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页。
    ①《张缙彦传》,《清臣列传·贰臣传》,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621页。
    ①李一贞《柬李笠翁》,《李渔全集》卷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0页。
    ①金圣叹《哭庙文》,《金圣叹义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034年版,第142页。
    ②李渔《与赵声伯文学书》,《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7页。
    ①余怀《板桥杂记》下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45页。
    ②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5页。
    ③李渔《与赵声伯文学书》,《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69页。
    ①李渔《帝台春·本题》,《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80页。
    ②李渔著《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9页。
    ①李渔《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李渔全集》卷一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
    ①李渔《上都门古人述旧状书》,《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箱出版社,1990年版,第224-227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①程俊英译注《诗经·国风·郑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②朱熹集注《楚辞·大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页。
    ①《大汉嫣华 汉孝惠张皇后外传一(并序跋)》http://www.38836.com/Book Mxg 17182 Chapter 678075.html
    ①转引自刘巨才《选美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82页。
    ②郑光仪编《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上册,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版,第231页。
    ③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页。
    ①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4页。
    ②高杨《唐代妇女服饰述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①李渔《广陵归值家慈诞(?) 》,《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
    ②李渔《夜梦先慈责予荒废举业,醒书自惩》,《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92页。
    ③李渔《清明日扫先慈墓》,《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汀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页。
    ①李渔《贤内吟十首》,《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20页。
    ②虞巍《怜香伴序》,《李渔全集》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③李渔《纳姬三首序》,《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21页。
    ①沈新林《李渔家室考》,《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②李渔编《尺牍初征》卷十一,顺治间刻本,南京图书馆藏,转引自万晴川著《风流道学——李渔传》,第125页。
    ③李渔《年五十生男自题小像志喜》,《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8页。
    ①李渔《粤游家报五函》,《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86页。
    ②李渔曾经有《怀阿倩沈因伯暨吾女淑昭》诗,其二曰:“吾女颇肖父,不放心孔闲。苦思夜继日,未得泪潸潸。既得秉烛起,落稿心始安。所思者维何?小必皆词翰。或创女红格,或变钗与环。总欲新其制,不屑居篱潘。汝父亦犹是,从未步邯郸。彤管汝亦亲,但未工且娴。偶书博我晒,以之代斑斓。我覆命汝射,(?)仅违其三。诚哉;笠翁女,惜非笠翁男。即使代父征,终为雌木兰。若使续父书,不愧大家班。”见于《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①李渔《又和次女淑惠称觞韵》,《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29页。
    ①李渔《风筝误》,《李渔全集》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②李渔《蜃中楼》,《李渔全集》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27页。
    ③李渔《蜃中楼》,《李渔全集》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4页。
    ④李渔《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李渔全集》卷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50页。
    ⑤李渔《十卺楼》,《李渔全集》卷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2页。
    ①李渔《清官不受扒灰谤 屈士难仲窃妇冤》,《李渔全集》卷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1页。
    ②李渔《美妇同遭花烛冤 村郎偏享温柔福》,《李渔全集》卷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③李渔《寡妇设计赘新郎 众美齐心夺才了》,《李渔李集》卷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65页。
    ④李渔《夺锦楼》《李渔全集》卷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4页。
    ⑤李渔《拂云楼》《李渔全集》卷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80页。
    ⑥李渔《意中缘序》,《《李渔全集》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8页。
    ⑦李渔《意中缘》,《李渔全集》卷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页。
    ⑧李渔《意中缘》,《李渔全集》卷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5页。
    ①李渔《美妇同遭花烛冤村郎偏享温柔福》,《李渔全集》卷八,杭州:浙江古籍称出版社,1990年版,第432页。
    ②李渔《风筝误》,《李渔全集》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页。
    ③见于《合影楼》,《李渔全集》卷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④见于《夏宜楼》,《李渔全集》卷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⑤见于《怜香伴》,《李渔全集》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⑥见于《凰求凤》,《李渔全集》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⑦李渔《奈何天》,《李渔全集》卷五,杭州:浙汀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34页。
    ①汤显祖《牡丹亭序》,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②李渔《怜香伴》,《李渔全集》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9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
    ④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
    ⑤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5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8页。
    ④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④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页。
    ①张瀚《松窗梦语》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3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
    ③史仲文编《中华文化习俗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页。
    ③李渔《风筝 误》,《李渔全集》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0页。
    ①李渔《千古奇闻》,《李渔全集》卷十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29页。
    ②李渔《和鸣集序》,《李渔全集》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8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3页。
    ④李渔《闲情偶寄》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4页。
    ①童寯《江南园林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354页。
    ②孙楷第《李笠翁与十二楼》,《李渔全集》卷二十,杭州:浙汀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页。
    ③转引自李年丰i《清著名园林匠师李渔和(闲情偶寄)》,《中国园林》,1990年第1期。
    ①《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六,转引自曹林娣著《中国园林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2005年版,第27-28贝。
    ①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②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概c论》,北京:中国建筑总也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①张岱著《西湖梦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77页。
    ②张岱著《西湖梦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4页。
    ①朱万曙《明清徽商的壮大文学的变化》,《文学遗产》,2008年第2期。
    ①周苏宁编写《苏州古典园林》,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44页。
    ②冯天瑜编《中华文化辞典》,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9页。
    ③周苏宁编写《苏州古典园林》,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64页。
    ①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3-394页。
    (1)李渔《题索相国园亭二联》,《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253页。
    (2)马延玉《澄怀园》,《紫禁城》,1990年第4期。
    (3)夏仁虎《北梦录·澄怀园》,http://bb55328.banzhu.net/article/bb55328-29-2348280.html
    (4)饯泳《履园丛话》卷二十http://www.guoxue123.com/biji/qing/lych/027.htm
    (5)汪由敦《澄怀园八友图序》http://tieba.baidu.com/f?kz=1187392409
    ①李渔《赠冯易斋相国二联》,《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53页。
    ②李渔《都门报国寺海棠》,《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8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4页。
    ②李渔《伊园杂咏序》,《李渔全集》卷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① 《伊园十便》十首、《伊园十二宜》十二首,《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1-114页。
    ②李渔《芥了园杂联序》,《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1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71-272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69-170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58页。
    ①丁澎《笠翁诗集序》,《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②李渔《次韵和张壶阳观察题层园十首》,《李渔全集》卷一 ,杭州:浙江古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6页。
    ①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55-660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贝。
    ③李渔《闲情偶寄·凡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4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58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59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71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09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62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63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汀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页。
    ①孔子《哀公问政第十七》,《孔子家语》卷四,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页。
    ①孔子《论语·乡党》,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89页。
    ②孔子《论语·季氏》,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32页。
    ③熊公哲译注《荀子·天命》,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
    ④熊公哲译注《荀子·修身篇第二》,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⑤熊公哲译注《荀了·修身篇第二》,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⑥王弼注《道德经》(影印五英殿聚珍版本)第二十八章,东京:东京文求堂,日本昭和十四年(1936年)版,第64-65页。
    ⑦王弼注《道德经》(影印五英殿聚珍版本)第十二章,东京:东京文求堂,日本昭和十四年(1936年)版,第27页。
    ⑧王弼注《道德经》(影印五英殿聚珍版本)第十六章,东京:东京文求堂,日本昭和十四年(1936年)版,第34页。
    ⑧王弼注《道德经》(影印五英殿聚珍版本)第十二章,东京:东京文求堂,日本昭和十四年(1936年)版,第27页。
    ⑨王弼注《道德经》(影印五英殿聚珍版本)第十九章,东京:东京文求堂,日本昭和十四年(1936年)版,第42页。
    ①《吕氏春秋·本生》,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②《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①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②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①庄明辉译注《颜氏家训译注·养心第十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4页。
    ②庄明辉译《颜氏家训译注·养心第十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页。
    ③罗时铭《古代养生长寿史话》,合肥:黄山书社,1987年版,第81页。
    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①司马承祯《天隐子养生书》,文山遁叟(萧天石)编《道藏精华》第一集,台北:台湾自由出版社,1956年版,第134页。
    ①蒲虔贯《保生要录》,http://wenku.baidu.com/view/fe16f1d73186bceb19e8bbdo.html
    ①杨朝阳《金元四大家论养生》,《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06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06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18页。
    ①何良俊《四友斋从说》卷三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0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28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38页。
    ④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14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16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36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35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③《唐风·蟋蟀》,《诗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④陈斌《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及时行乐”主题》,《宁夏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⑤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74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4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4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5页。
    ④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页。
    ②《鹤归楼》,《李渔全集》卷九,杭州:浙汀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03页。
    ③《鹤归楼》,《李渔全集》卷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04页。
    ①《鹤归楼》,《李渔全集》卷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43页。
    ②《粤游家报》之五,《李渔全集》卷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88页。
    ③《美妇同遭花烛冤 村郎偏享温柔福》,《李渔全集》卷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④《美妇同遭花烛冤 村郎偏享温柔福》,《李渔全集》卷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
    ⑤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90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93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设,1985年版,第290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14页。
    ②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06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18页。
    ①李渔《闲情偶寄》卷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页。
    ①邹华著《中国美学原点解析》,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1]李渔.李渔全集二十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
    [2]张建业.李渔评传[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3]叶朗.李渔的戏剧美学.美学与美学史论集[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4]孙楷第.李笠翁与十二楼.沧州居集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肖荣.李渔评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
    [6]朱传誉.李渔传记资料[M].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
    [7]黄丽贞.李渔研究[M].台北:国际出版社.1995.
    [8]单锦珩.李渔传[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9]崔子恩.李渔小说论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0]孙新华.跨越六千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11]沈新林.李渔与无声戏[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12]沈新林.李渔新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13]沈新林.李渔评传[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4]黄强.李渔研究[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15]吴琼.湖上笠翁:清代奇闲李渔[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16]张晓军.李渔创作论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17]俞为民.李渔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8]杜书瀛.李渔的美学思想(增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9]郭英德.李渔[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20]赵文卿.李彩标.李渔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21]徐保卫.李渔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22]孙昌建编.闲情偶寄:一女人好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3]孙昌建编.闲情偶寄:二春光乍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4]孙昌建编.闲情偶寄:三妖颜惑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5]黄果泉.雅俗之间-李渔的文化人格与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6]胡元翎.李渔小说戏曲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7]万晴川.风流道学——李渔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8]李彩标.李渔思想文化研究[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29]柯平.素菜朝天——柯平与李渔对话[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
    [30]柯平.大话荤食:柯平与李渔对话[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
    [31]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2]萱子编著.李渔说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3][美]张春树骆雪伦著.王湘云译.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变化与新文化:李渔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4]李冬英.明清风气与李渔小说创作[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35]冯保善.李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6][美]韩南著.杨光辉译.创造李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7]杜书瀛.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38]杜书瀛.李渔美学心解[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10.
    [39]刘保昌.夜雨江湖——李渔传[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0.
    [40]孙昌建.向李渔学快乐生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41]骆兵.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42]韩学周.李渔与三姬[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43]卓振英.李渔诗赋楹联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4]钱海水.笠翁对韵[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45]汉宝德导读.明朝的生活美学:闲情偶寄[M].台北: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46]杜书瀛评注.闲情偶寄[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7]谢柏梁编.李渔传奇创作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8]韩学周.李渔与三姬[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49]沈新林.话说李渔[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50]曾爱明点注.十二楼[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51]张卫军.宋福聚点注.无声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52]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史.[M].台北:台北华冈出版社.1954.
    [53]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4]傅衣凌.明代江南经济初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55]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6]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北京:中华书局.1958.
    [57]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8]傅连暐.养生之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
    [59]崔是.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0]李贽.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1]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2]钱伯城.袁宏道记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3]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4]张岱.陶庵梦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5]林乾良.养生寿老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66]李文治.明清时代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67]童禽.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4.
    [68]张瀚.松窗梦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9]韩养民.秦汉文化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70]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1]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
    [72]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73]竹剑平.中国古代养生长寿秘法.北京:北京时报出版社.1987.
    [74]吴伟业.吴梅村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5][匈]阿格尼斯·赫勒著.日常生活[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76]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2.
    [77]成复旺.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78]郭成铎.女性美文化[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
    [79]蔡翔.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80]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海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
    [81]姚维钧.中华养生术[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5.
    [82]孔庆东.青楼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83]稽文甫.晚明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84]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85]刘巨才.选美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86]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87]薛友.怡情四书[M].武汉:湖北辞出版社.1997.
    [88]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89]李贽.李贽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90]赵澧 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1]皮朝纲.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与现代意义[M].巴蜀书社.1999.
    [92]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匕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3]宗白华.美学散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94]王小舒.中国审美文化史·元明清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95][英]麦克·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96][英]西美尔著.刘小枫主编.金钱、性别、现代的生活风格[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97][英]西美尔著.费勇译.时尚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98]余怀.板桥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9][法]让·博德里亚著.刘成富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0][美]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译.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01]龚斌.情有千千结:青楼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102][芬]尤卡·格罗瑙著.向建华译.趣味社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3][德]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104][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彭锋译.实用主义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5]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6]凌礼潮主编.李贽其人[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
    [107]王国良.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08][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杨译.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09]赵东玉.李键盛编.中国历代妇女生活掠影[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110]姚平.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11]郭立诚.中国妇女生活史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12]温功义.明代宦官与三案[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113]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14][加]卜正民著.方俊等译.纵乐的困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115]陈戍国.礼记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116]邵忠编著.苏州历代名园记[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17]吕继光.传统保健养生文化导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
    [118]岳毅平.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119]朱孟阳编著.细说明代十六朝[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120]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21]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22]曹林娣.园庭散步: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23]孙传余编著.园亭掠影:扬州名园[M].扬州:广陵书社.2005.
    [124]吴凌云.红妆:女性的古典[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125]曲黎敏.中医与传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26]张德建.明代山人研究[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5.
    [127]杨惠玲.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128]常建华.婚姻内外的女性[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29]程俊英译注.诗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30]唐明.香国纪:中国闺阁文化简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131]十年砍柴.晚明七十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32]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33]陈从周.陈从周讲园林[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134]张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135]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语录:养生有道[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8.
    [136]知缘村.闻香识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137]马珏坪.中国古嗲小说女性形象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8]周苏宁编写.苏州古典园林[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13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古典园林调查研究[M].《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C]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141]刘玉才编著.传承与新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42]朱萍.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43]江冰.中华服饰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144]李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M].北京:化学出版社.2009.
    [145]陈克明译注.养生四书[M].北京:崇文书局.2010.
    [146]朱熹集注.楚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47]李修建.风尚——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48]艾秀梅.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49]王凤阳.中国传统养生概论[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
    [150]何小弟.中国扬州园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51]顾凯.明代江南园林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52]王燕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53]衣学领.苏州园林之魅[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 0.
    [154]张成全.李渔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7.
    [155]赵海霞.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D].陕西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156]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0.
    [157]肖巧朋.论闲情偶寄的休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158]安平.成熟到奢侈 精致到唯美——李渔文化人格略论[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159]邓丹.笠翁十种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60]王淑萍.试论李渔的生活美学[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161]曾婷婷.试论李渔生活美学的构建:以闲情偶寄为线索[D]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5.
    [162]赵洪涛.李渔的家居美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63]陈海敏.试论李渔的文化产业思想[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164]高秀丽.李渔关于“趣”的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165]李捷.闲情偶寄·种植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166]王燕燕.从十种曲看李渔的女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67]钱水悦.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8.
    [168]李敬科.道学风流合而为一[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169]孙兴香.李渔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170]李娟.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闲情偶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171]李杰.论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172]邱海珍.连城璧、十二楼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0.
    [173]詹草陶.论李渔的为人、剧作和戏剧观——兼与沈尧、刘克澄等同志商榷.戏剧艺术[J].1982(4).
    [174]谢柏良.李渔与二姬.当代戏剧[J].1985(2).
    [175]袁震宇.李渔生卒年考证补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85(1).
    [176]张谷平.自出手眼标新创异(二)——李渔造园美学思想掇要.古建园林技术[J].1986(1).
    [177]张谷平.李渔的烹饪美学思想.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J].1991(4).
    [178]计文蔚.李渔论装饰打扮.艺术百家[J].1988(2).
    [179]顾茂昌.李渔与芥子园.中国园林[J].1988(3).
    [180]黄强.李渔哲学观点与文学思想探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1989(4).
    [181]黄强.李渔扬州事迹考.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1(2).
    [182]黄强.探寻完整而又符合历史真实的李渔形象——单锦珩李渔研究评述.浙江师大学报[J].1993(1).
    [183]黄强.李渔交游再考辨.明清小说研究[J].2009(1).
    [184]黄强.李渔美学的个性解读——杜书瀛先生李渔美学心解序.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0(3).
    [185]黄强.李渔为金陵芥子园书坊主人考述——兼与李渔与翼圣堂、芥子园书坊关系考辨作者李亚力先生商榷.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2(1).
    [186]冯焘.论李渔的工艺美学思想.临沂师专学报[J].1989(3).
    [187]朱仲玉.试论金华学派的形成、学术特色及历史贡献.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89(4).
    [188]沈新林.论李渔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明清小说研究[J].1989(4).
    [189]沈新林.论李渔的改名易字及其思想转变.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1989(3).
    [190]沈新林.李渔金陵事迹考(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3(2).
    [191]沈新林.李渔金陵事迹考(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4(2).
    [192]沈新林.李渔品格评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1(3).
    [193]沈新林.李渔家室考.明清小说研究[J].1996(2).
    [194]沈新林.李渔与冒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J].2003(5).
    [195]赵士林.从雅到俗——明代美学札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1991(3).
    [196]刘达科.李渔的园林审美观.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J].1990(Z1).
    [197]吴琦.晚明至清的社会风俗与民俗心理机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J].1990(6).
    [198]李年丰.清著名园林匠师李渔和闲情偶寄.中国园林[J].1990(1).
    [199]李年丰.巧于因借、小中见大——清代“层园”的借景艺术.广东园林[J].1992(2).
    [200]单锦珩.李渔四题.浙江师大学报[J].1990(3).
    [201]单锦珩.李渔评价的历史考察.浙江师大学报[J].1991(4).
    [202]单锦珩.李渔朋辈论李渔及其小说.明清小说研究[J].1991(4).
    [203]单锦珩.李渔杭州交游考略.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1(5).
    [204]李鸿斌.李渔与北京园林.中国园林[J].1992(4).
    [205]王汝梅.李渔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评介李渔全集.社会科学辑刊[J].1992(4).
    [206]许罡.李渔:新旧文化撞击的产儿——试评李渔的生平思想.江苏社会科学[J].1993(1).
    [207]徐保卫.接近李渔.艺术百家[J].1993(1).
    [208]徐保卫.李渔——超越父权.江苏社会科学[J].1994(1).
    [209]徐保卫.李渔的选择.明清小说研究[J].1994(1).
    [210]徐保卫.尘世之旅——李渔的“游荡江湖”和“打秋风”.艺术百家[J].1994(3).
    [211]徐保卫.杭州的“寇警”与南京的“妖氛”——再论李渔的“游荡江湖”“打秋风”.江苏社会科学[J].1995(4).
    [212]冯保善.李渔生年考.江海学刊[J].1994(5).
    [213]王听.论李渔的艺术人生.文史哲[J].1994(3).
    [214]汪超宏.谈李渔的人品及其商人气质.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4(3).
    [215]罗筠筠.李渔工艺思想四题.装饰[J].1994(1).
    [216]滕新才.明朝中后期饮食文化探赜.三峡学刊[J].1995(4).
    [217]滕新才.明朝中后期狎妓之风与文学创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3(5).
    [218]黄果泉.李渔:集文士与商贾于一身——试论李渔戏曲创作思想的商业化倾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J].1995(5).
    [219]黄果泉.回归世俗:闲情偶寄生活艺术的文化取向.文学评论[J].2004(6).
    [220]吴鸿洲.李时珍养生抗衰成就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 [J].1996(2).
    [221]刘琴.重评李渔的婚恋妇女观.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J].1996(3).
    [222]王意如.生活美的审视和建构——论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审美理论.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7(3).
    [223]杜书瀛.李渔论“修容”.中国文化研究[J].1998(4).
    [224]杜书瀛.闲情偶寄的女性审美观.思想战线[J].1999(1).
    [225]杜书瀛.鸟瞰李渔——李渔美学心解序篇.湖南文理学院学报[J].2009(6).
    [226]杜书瀛.论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2).
    [227]杜书瀛.读李渔美学随笔三则.美与时代(下)[J].2010(3).
    [228]杜书瀛.读闲情偶寄有感.美与时代(下半月)[J].2010(10).
    [229]杜书瀛.李渔闲情偶寄与养生.现代养生[J].2011(8).
    [230]于广春.闲情偶寄中的花木种植.园林科技信息[J].1998(1).
    [231]陈斌.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及时行乐”主题.宁夏社会科学[J].1999(1).
    [232]李旭.论“趣”的文化根源.齐鲁学刊[J].2000(2).
    [233]王文晖.李渔小说词语选释.古汉语研究[J].2000(3).
    [234]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浙江社会学刊[J].2002(1).
    [235]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文艺研究[J].2004(1).
    [236]钟筱涵.论李渔的自适人生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2(1).
    [237]梁春燕.十二楼的道艺追求与李渔的人生定位.文学研究[J].2002(5).
    [238]孙福轩.李渔饮食文化略论.山东社会科学[J].2002(5).
    [239]潘键华.中华内衣辨析.上海戏剧学院学报[J].2003(6)
    [240]黄应全.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中西不同的“审美泛化”.文艺争鸣[J].2003(6).
    [241]王德胜.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审美现实.文艺争鸣[J].2003(6).
    [242]徐凯.好色、好货、率真——十二楼、无声戏中的尚情倾向.黑龙江社会科学[J].2003(6).
    [243]徐林.明中后期狂士的社会交往生活与江南士林风气.北方论丛[J].2004(2).
    [244]李瑞豪.反讽:李渔的怀疑精神.信阳师范学院学报[J].2004(3).
    [245]邵晓舟.浅谈李渔园林美学思想中的“取景在借”观点.艺术百家[J].2004(5).
    [246]王彬.唐墓壁画中的妇女发饰.东南文化[J].2004(6)
    [247]钱晓田.简评李渔“生活美学”观.五邑大学学报[J].2005(1).
    [248]张筱园.闲情偶寄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社会科学家[J].2005(S1).
    [249]艾秀梅.艺术是一种生活风格——兼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艺术学效应.艺术百家[J].2005(3).
    [250]李浩.从唐代仕女画看唐代妇女装饰制度.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5(4).
    [250]张纵.施侠.唐至明代南京旧园林探.东南文化[J].2005(4).
    [251]张彩霞.李渔闲情偶寄园林美学与戏曲理论的关系.九江学院学报[J].2006(3).
    [252]吴功正.明代游赏美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J].2006(5).
    [253]吴功正.明代赏玩及其文化、美学批判.南京大学学报[J].2008(3).
    [254]姜光斗.清初文坛怪杰李渔的美学思想.无锡南洋学院学报[J].2007(3).
    [255]张智艳.诗意地栖居——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家居设计思想,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5).
    [256]袁媛.从“山人”到“逸士”——论陈继儒多重身份变化中的心灵位置.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1).
    [257]朱秋娟.李渔与他的家班女乐.古典文学知识[J].2008(1).
    [258]欧阳丹丹.论李渔的服装美学观——以当代服装美学为例.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8(2).
    [259]刘琴.李渔的人生选择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J].2008(4).
    [260]叶志良 遆敏.命定与抗争——李渔的现实矛盾与人格突围.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4).
    [261]金五德.李渔论女性美.湖南涉外学院学报[J].2008(4).
    [262]金五德.李渔的养生之道.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J].2010(3).
    [263]卢长怀.由闲情偶寄想到的中国古休闲观.世纪桥[J].2008(11).
    [264]潘立勇.生活细节的审美与休闲品位——李渔审美与休闲思想的当代启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4).
    [265]于谦鲁良.李渔闲情偶寄中文化休闲思想探析.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9(2).
    [266]韩雪岩.明中后期苏州文人的书斋清玩与仿古风尚.艺术设计研究[J].2009(3).
    [267]卢旭.谈李渔小说中的自娱意识.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3).
    [268]蔡玉红.李渔的游历与诗文创作.扬州教育学院学报[J].2009(4).
    [269]蔡玉红.李渔旅游观之探.时代文学(下半月)[J].2009(11).
    [270]原祖杰.奢侈性消费与晚明士商身份认同.史林[J].2009(5).
    [271]李砚祖.长物之镜——文震亨长物志设计思想解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2009(5).
    [272]杨琳.李渔的故国情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09(6).
    [273]鲁湾 钟丕瑜.李渔.科学养生[J].2009(8).
    [274]李燕 张蔚.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女性观.文史博览(理论)[J].2009(10).
    [275]林祖锐.李渔随意自适的造园思想.文艺研究[J].2009(12).
    [276]林祖锐周逢年.适性人生诗意栖居——李渔的造园思想探微.艺术百家[J].2009(S1).
    [277]赵海霞张积玉.李渔编辑出版活动及思想考论.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2010(1).
    [278]汪开庆.李渔的服饰审美理论和日常生活审美化.名作欣赏[J].2010(2).
    [279]王玉超 黄强.李渔研究资料丛考.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0(3).
    [280]邵卉芳.李渔服饰思想论.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4).
    [281]杨岚.土木之事最忌奢靡——李渔的居室美学.美与时代(上半月)[J].2009(12).
    [282]杨岚.李渔对自然的审美.美与时代(下半月)[J].2009(12).
    [283]杨岚.李渔对女性的审美.美与时代(下)[J].2010(3).
    [284]杨岚.从闲情偶寄看中国传统日常生活审美中的文人情趣.美与时代(上)[J].2010(7).
    [285]杨岚.李渔的养生美学.美与时代(上)[J].2010(8).
    [286]杨岚.李渔的服饰审美理论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名作欣赏[J].2011(2).
    [287]方志远.山人与晚明政局.中国社会科学[J].2010(1).
    [288]邬婷 刘士成.李渔生活美学观与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比较.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10(S2).
    [289]孙兵.论李渔的工艺观.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0(3).
    [290]范红娟.观念和方法的变迁——20世纪李渔生平考论述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4).
    [291]钟明奇.李渔放弃科举考试成因说辨.中国文学研究[J].2010(4).
    [292]曾庆鸿.李渔的闲情偶寄与养生.养生月刊[J].2010(6).
    [293]刘玉梅.李渔生活审美研究综述——以闲情偶寄为考察对象.阴山学刊[J].2010(6).
    [294]黄永健 宋菲菲.试论李渔妆扮艺术的设计思想.现代交际[J].2010(7).
    [295]陈篱 李杰.试论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江苏教育学院学报[J].2010(9).
    [296]涂慕喆.论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自然观.安徽文学(下半月)[J].2010(10).
    [297]张毅捷 封云.李渔园论的创新意识.华中建筑[J].2010(11).
    [298]向蒙.从明代文人的狎邪游看明末文士之风尚.怀化学院学报[J].2010(12).
    [299]张备 王怡周.素食的革命和肉食的牺牲——试论李渔闲情偶寄中饮食文化思想的技术化与人化[J].2011(1).
    [300]蔡玉红.李渔旅游文学作品的价值.扬州教育学院学报[J].2011(1).
    [301]王蕙林.李渔小说的商业化与其治生心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J].2011(1).
    [302]赵强.闲情何处寄?——闲情偶寄的生活意识与境界追求.文艺争鸣[J].2011(2).
    [303]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设计艺术研究[J].2011(3).
    [304]陈宁骏.李渔与芥子园.江苏地方志[J].2011(4).
    [305]李庚明.李响.浅谈闲情偶寄中李渔的美学思想.文学研究[J].2011(4).
    [306]吴艳丽.陈继儒与李渔比较研究.邢台学院学报[J].2011(4).
    [307]战雪雷.“以文征利”与“倚商事文”——晚明上人文化活动的趋利化及对文化消费 风尚的影响.故宫博物院院刊[J].2011(5). 。
    [308]周华斌.再读李渔——李渔诞辰400周年之反思.艺术百家[J].2011(5).
    [309]李丹.李渔养生.新天地[J].2011(6).
    [310]洪治纲.人道主义美食家李渔.美食[J].2011(7).
    [311]陈蓉.李渔的生平与创作.大众文艺[J].2011(9).
    [312]黄永建薛坤.试论李渔家具设计思想.艺术与设计(理论)[J].2011(9).
    [313]尹小亭.浅谈闲情偶寄居室部窗的设计.广西轻工业[J].2011(10).
    [314]张乾坤.试论艺术对李渔造园思想的影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J].2011(10).
    [315]张成全.李渔心学与王学关系考论.武汉大学学报[J].2011(11).
    [316]刘海霞.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生活的艺术.经营管理者[J].2011(11).
    [317]曹亚瑟.生活家李渔.企业观察家[J].2011(12).
    [318]孟婷.浅析闲情偶寄关于室内设计的美学思想.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2011(12).
    [319]纪伟.闲情偶寄的设计思想研究.天津美术学院学报[J].2011(12).
    [320]张勇徐平.李渔家居造物艺术品评.飞天[J].2011(14).
    [321]徐平张勇.李渔家居造物的情感化设计研究.作家[J].201 1(20).
    [322]谢晓兰.论李渔的人体美学思想.华章[J].2011(27).
    [323]傅成洲.李渔的人生哲学与话本创作.河北学刊[J].2012(2).
    [24]李玉婷李静.试论李渔闲情偶寄衣衫中的服装观点.名作欣赏[J].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