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志愿行动正广泛地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当前大学生志愿行动还远没有达到常态化的程度,存在着断续性、应付性、盲目性、随机性等不足之处,尚未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中,无法形成社会道德风尚和长期的行动机制。整个社会还没有充分理解志愿行动的内在力量以及志愿精神的内涵价值,而行动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精神基点,才能长久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因此,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行动,更需要关注行动背后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志愿精神所反映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核心价值,承载了个人对自己的责任,更有对他人、对社会的高尚情感,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现代社会公民精神的表现、是个体社会性本质的呈现、是人类在反思现代性问题之后所追求的价值。在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背景中,更需要理解志愿精神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感,这种精神和价值有利于重塑社会道德,其行动力量能够成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辅助。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梳理了志愿精神的理论经纬,回顾欧美、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从中得出有借鉴意义的理论启示,并结合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提出了若干路径选择。
With the changing of social development demands, volunteer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also widely carried out to produce a certain influence. However, volunteer activities nowadays are nothing like normalization, with the deficiencies of intermittence, being perfunctory and blindness. It has not yet truly integrated into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let alone become social morality, form a regular action and become a way of life. This shows that the inner strength of volunteer activiti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volunteerism, especially the latter, haven't been fully understood. Therefore, we need to be concerned with spiritual power and ideological support of the activities when it comes to the volunteer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will be vigorous and beneficial only if it is become the spiritual power. Volunteerism, with the value of "dedication, friendliness, cooperation and advancement", covers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and to the society. It's the embodiment of humanistic values, sociality nature of individual, and spirit of citizenship. It's the herit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is advocated by modern people. In the age of advancing and enriching the spirit of Leifeng, it is further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meaning of volunteerism. Volunteerism will also help to rebuild the moral standard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litics, society and culture.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new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theory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And it gains a great deal of enlightenment from review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 on the nurturing of volunteerism. Last but not least, it concludes the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olunteerism development by syncretizing collage students' opinion on it., thereby it offers some sugges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引文
①江泽民在杰出青年志愿者的来信上做出重要批示[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28774/28793/1970531.html 2000-1-18
    ①2001年国际志愿者年—国际志愿者年简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1-10/29/content_56885.htm 2001-10-29
    ②志愿者精神[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7cf36116edb6flafe001f05.html_2011-7-7
    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 5218639.htm 2006-10-18
    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6(3)
    ③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8-10-10(2)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6/5182/20010430/456601.html 2001-04-30
    ①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12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①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中国青年杂志社:《最新共青团重点工作问答》[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1
    ①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53
    ①刘豪兴、徐珂:《探寻第三域的主导力量——上海市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1(1):62
    ②施教裕:《各县市志愿服务业务评监观感》[J].社区发展季刊(台湾),2002(1)
    ③王振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由来、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2):75
    ①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
    ②国际志愿者活动及招募[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6135/20010820/539453.html 2001-08-20
    ③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
    ④张瑾:《奥运会志愿者与人力资源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2):14-17
    ①刘孜勤:《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25-27
    ②穆青:《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3):9-12
    ③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
    ④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志愿服务与义工建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1
    ①[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36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①[加]查尔斯·泰勒著,程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6
    ②[德]黑格尔著,贺麟等译:《精神现象学》(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7
    ①[美]罗伯特·A·沃森、本·布朗著,彭彩霞、席瑞雪译:《美国最有效的组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3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
    ②[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7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5
    ②[美]威廉·赫舍尔著、隗仁莲译:《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46-47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08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73-374
    ①中央文明办负责同志就志愿服务工作答记者问[EB/OL].http://www.cnstock.com/index/gdbb/201012/1027647.htm 2010-12-04
    ②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9
    ③曾参、子思著,梁海明译注:《大学·中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126
    ①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110
    ②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57
    ③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110
    ④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4
    ⑤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57
    ⑥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174
    ⑦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221
    ①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250
    ②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3:308
    ③转引自刘宁:《韩愈博爱之谓仁说发微—兼论韩愈思想格局的一些特点》[EB/OL].http://www.studa.net/wenhuayanjiu/080819/1554275-2.html,2008-08-19
    ④董仲舒著,周桂钿、朋星译注:《春秋繁露》[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377
    ⑤董仲舒著,周桂钿、朋星译注:《春秋繁露》[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313
    ⑥王阳明著,于自立、孔薇等注译:《传习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218
    ⑦王阳明著,于自立、孔薇等注译:《传习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159
    ①张载:《张子正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31
    ②王夫之:《张子正蒙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6:141
    ③王夫之:《张子正蒙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6:283
    ④陈学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1-5
    ①鲁迅:《鲁迅书信集》(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18
    ②李昌龄著,黄正元注,毛金兰增补:《太上感应篇图说》[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
    ③葛洪著,张松辉译注:《抱朴子内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1:317
    ④葛洪著,张松辉译注:《抱朴子内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3
    ⑤葛洪著,张松辉译注:《抱朴子内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4
    ⑥葛洪著,张松辉译注:《抱朴子内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3
    ⑦葛洪著,张松辉译注:《抱朴子内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1:207
    ①转引自赖永海、王月清:《宗教与道德劝善》[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22-123
    ②[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厉以平译:《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8
    ③参见[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谢亮生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4
    ④梁绿琦、余逸群等:《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5(7):27-35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 632254.htm,2002-11-17
    ②[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23-124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0-131
    ①贾西津、孙龙:《公民社会测度指数及其本土化探讨》[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1):74-90
    ②转引自谢泽宪:《行政化倾向,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J].社会,2003(1):4-8
    ①参见[美]罗伯特·帕特南,王列等译:《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08
    ②汪行福:《走出时代的困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
    ①董瑞丰:《走向人的全面发展》[J].《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12月15日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88
    ①[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6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8
    ①[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杨豫、陈祖洲译:《比较现代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4
    ②哈佛-燕京学社:《启蒙的反思》[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5
    ③俞可平:《营造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N].北京日报,2011年6月13日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6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①转印自吴晓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①王雅君:《认识论的生存论思考——主体间性的生存论反思》[J].求实,2010(12):25-28
    ②孙正聿:《“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J].哲学研究,2001(12):7-8
    ③[美]彼得·德鲁克著,吴振阳等译:《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ⅩⅢ
    ①[英]马丁·阿尔布劳著,高湘泽等译:《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6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①[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36-63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③[德]爱因斯坦著,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69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5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③余源培:《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J].学术月刊,2002(11):5-12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①刘日明:《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3):116-123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
    ①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35
    ②关于美国社区管理模式主要参考谢芳女士的《美国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4b6682558fb770bf78a55ff.html 2011-03-18
    ①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清华大学演讲[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acf143610661 ed9ad51f3e7.html
    ①志愿服务在美国[EB/OL]http://gd.news.163.com/08/0409/19/4943AU04003600FF.html 2008-04-09
    ①志愿服务在美国[EB/OL]http://gd.news.163.com/08/0409/19/4943AU04003600FF.html2008-04-09
    ②关于美国学校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规定主要参考谢芳女士的《美国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4b6682558fb770bf78a55ff.html 2011-03-18
    ①资料参考:美国常青藤大学采访集锦[EB/OL]http://society.whu.edu.cn/html/ljkx/201107/24-1445.html 2011-07-24
    ②美国志愿服务2010年度报告显示,相较其他年龄层,1965年至1981年间出生的人群在2010年合计服务时间“涨幅”最大,较2009年增加1.1亿小时,约为1989年服务时间的2倍。
    ③美国2010年志愿者服务时间共计81亿小时[EB/OL]http://news.163.com/11/0812/13/7B8RTDSG00014JB5.html 2011-08-12
    ①杨恕、续建宜:《美国志愿者运动述评》[J].国际论坛,2002(1):66
    ①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22
    ①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8
    ②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54-55
    ③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76
    ①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91-92
    ②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92
    ①人民协会计划在五年把活跃居民如数增加20%[EB/OL].http://news.xin.msn.com/zh/singapore/article.aspx?cp-documentid=4473622.2010-11-22
    ①人民协会计划在五年把活跃居民如数增加20%[EB/OL].http://news.xin.msn.com/zh/singapore/article.aspx?cp-documentid=4473622,2010-11-22
    ①郑功成:从慈悲到正义之路—社会保障的发展[EB/OL].http://www.51labour.com/labour-law/show-6256.html中国劳动咨询网
    ①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30
    ①黄稚荃:《尹昌龄传》,收入周开庆编著:《民国四川人物传记》[M].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275
    ②虞和平编:《经元善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③康有为:《大同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68
    ①张謇研究中心等:《张謇全集》(第4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150
    ②上海青年志[EB/OL].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6268/index.html
    ①赵洪恩主编:《可爱的中国·雷锋日记》[M].乌鲁木齐:新疆电子出版社,2004:153
    ②赵洪恩主编:《可爱的中国·雷锋日记》[M].乌鲁木齐:新疆电子出版社,2004:169-170
    ③赵洪恩主编:《可爱的中国·雷锋日记》[M].乌鲁木齐:新疆电子出版社,2004:174
    ①赵洪恩主编:《可爱的中国·雷锋日记》[M].乌鲁木齐:新疆电子出版社,2004:99
    ①胡乔木:《做八十年代新雷锋》[N].人民日报,1983年3月6日
    ①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简介[EB/OL].http://www.cass.net.cn/zhuanti/2009wusi/show_News_gongqt.asp?id=8149 1996-07-09
    ①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大事记(略)[N].人民日报,2006-10-11(15)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2-03-03(1)
    ①时尚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成为青年[EB/OL].http://www.gqt.org.cn/zhuanti/tgjyz/xxcl/201007/t20100727_393704_1.htm 2010-07-27
    ①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的新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3):54-59
    ①[美]赫尔穆特·施密特著,柴方国译:《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31-232
    ①郑黎群:《中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1
    ①关于香港义工的称谓内涵详见本文绪论
    ②香港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调查报告[EB/OL]http://www.xzyig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68062009-11-10
    ③《关怀与分享——社会福利署40周年》[R].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印务局,1998
    ①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编印:《香港义务工作》[R].香港义发局,2005
    ②志愿服务[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09csbg/2009-12/16/content_19072813_3.htm 2009-12-16
    ①香港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调查报告[EB/OL]http://www.xzyig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6806 2009-11-10
    ②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编印:《香港义务工作》[M].香港义发局,2005
    ①香港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调查报告[EB/OL]http://www.xzyig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16806,2009-11-10
    ①胡适文库[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55c3030016fc700abb68fcf9.html
    ①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表扬文化机关(构)绩优义工办法[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51d0309763231126edb11dl.html,2010-11-30
    ①参考朱世达:《市民参与中的变数——美国市民社会现状一瞥》[J].世界知识,2001(15):34-3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①夏义堃:《志愿者服务: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视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2(5):34-35
    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1(2):17
    ②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青年研究,2003(1):45
    ①[美]彼得·德鲁克著,朱雁斌译:《巨变时代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09
    ①徐中振:《发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背景和社会意义》[J].当代青年研究,1998(3):1-3
    ①谭建光、周宏峰:《社会志愿服务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4
    ①孙立平:走向社会重建之路[EB/OL].http://www.shenyang.gov.cn/web/assembly/action/rowsePage.do?channelID=1251354586217&contentID=1251354 586493,2009-10-27
    ①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225
    ②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6-04-21
    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19(1)
    ①齐振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哲学研究,1992(6):52-56
    ①万俊人:《“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6-8
    ①[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殷陆君编译:《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7-8
    ①[苏]伊·谢·科恩著,佟景韩译:《自我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6:407
    ①[德]卡尔·雅斯贝斯著,王德峰译:《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33-34
    ①[德]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
    ②[古罗马]西塞罗著,徐奕春译:《西塞罗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9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3
    ①[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35
    ②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10-211
    ①徐中振:《发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背景和社会意义》[J].当代青年研究,1998(3):1-3
    ②转引自: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428
    ①[美]罗伯特·A·沃森、本·布朗著,彭彩霞、席瑞雪译:《美国最有效的组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8
    ②转引自[苏]普列汉诺夫著,王太庆译:《唯物论史论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67
    ①[美]A·H·马斯洛主编,胡万福等译:《人类价值新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30-131
    ②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1
    ③转引自蔡立彬:《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德育机制、成效及发展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
    ④青年持久的精神追求就会形成信仰[EB/OL].http://www.ccyl.org.cn/newscenter/tendency/201108/t20110815_509491.htm,2011-08-15
    ①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07
    ②荀子著,牟瑞平译注:《荀子》[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19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①郑朝静:《论休谟问题:“是”与“应该”的关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8-30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9
    ③[德]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2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4
    ③[德]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2-103
    ①列宁:《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6
    ①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6
    ①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00
    ②[德]爱因斯坦著,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2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8
    ①[美]罗斯科·庞德著,沈宗灵、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75
    ①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5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②[英]马歇尔著,彭逸林、王威辉等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4
    ③雷振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4):11-1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③[美]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4849
    ①江汛清主编:《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25
    ①[美]罗伯特·A·沃森、本·布朗著,彭彩霞、席瑞雪译:《美国最有效的组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0
    ①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6-10-12(1)
    ①[美]罗伯特·A·沃森、本·布朗著,彭彩霞、席瑞雪译:《美国最有效的组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46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7
    ③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0
    ①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9
    ②周志忍、陈庆云主编:《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80-281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②[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①莫于川:《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与志愿服务法制发展—应急志愿服务是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重大课题》[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3):78-82
    ②傅辰渊:《关于志愿者保障的几点思考》[J].前沿,2008(10):123-127
    ①请完善制度,别让志愿者写遗书[EB/OL]http://news.163.com/09/0401/03/55PJHLUT0001124J.html,2009-4-1
    ①黄志坚、张丽霞:《中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比较》[J].青年探索,2000(3):17-20
    ②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2
    ①[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73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29
    ③参见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23
    ①参见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21
    ①参考北京奥运会中文官方网站www.beijing2008.com.cn,2006-08-28
    ②方奕:《中国“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机制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1996(6):38-39
    ①[美]罗伯特·A·沃森、本·布朗著,彭彩霞、席瑞雪译:《美国最有效的组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2
    ①[美]罗伯特·A·沃森、本·布朗著,彭彩霞、席瑞雪译:《美国最有效的组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42
    ①绩效考评[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35888.htm,2012-03-06
    ①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75
    ②李亚平、于海编选:《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38
    ①[美]罗伯特·A·沃森、本·布朗著,彭彩霞、席瑞雪译:《美国最有效的组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230
    ①安南:《千年报告》[EB/OL]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ga/millennium/sg/report/sg.htm2000-04
    ①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63
    ①金生鋐:《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8
    ②崔振成:《现代性危机与价值观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9):4-7
    ①[美]弗洛姆著,冯川译:《弗洛姆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355
    ②[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殷陆军编译:《人的现代化》[M].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①[德]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491
    ②[德]马丁·布伯著,陈维刚译:《我与你》[M].北京:三联书店,1986:60-61
    ①[德]阿克赛尔·霍耐特著,胡继华译:《为承认而斗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53
    ②[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8
    ①[德]马丁·布伯著,陈维刚译:《我与你》[M].北京:三联书店,1986:2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1.《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2.《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17.《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大事记(略)》[N].人民日报,2006-10-11(15)
    1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6(3)
    19.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8-10-10(2)
    20.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19(1)
    2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2-03-03(1)
    2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4.[古罗马]西塞罗著,徐奕春译:《西塞罗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5.[苏]伊·谢·科恩著,佟景韩译:《自我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6
    26.[苏]普列汉诺夫著,王太庆译:《唯物论史论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27.[德]爱因斯坦著,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8.[德]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9.[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0.[德]黑格尔著,贺麟等译:《精神现象学》(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1.[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2.[德]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3.[德]阿克赛尔·霍耐特著,胡继华译:《为承认而斗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4.[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5.[德]哈贝马斯著,郭官义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6.[德]霍克海默著,曹卫东、渠东编:霍克海默集:《文明批判》[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37.[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8.[德]马丁·布伯著,陈维刚译:《我与你》[M].北京:三联书店,1986
    39.[美]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0.[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1.[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殷陆军编译:《人的现代化》[M].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2.[美]A·H·马斯洛主编,胡万福等译:《人类价值新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43.[美]罗斯科·庞德著,沈宗灵、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4.[美]马尔库塞著,张峰、吕世平译:《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45.[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6.[美]威廉·赫舍尔著、隗仁莲译:《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7.[美]罗伯特·A·沃森、本·布朗著,彭彩霞、席瑞雪译:《美国最有效的组织》[M].北京:中信出版社、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48.[美]史密斯—巴克林协会著,孙志伟、罗陈霞译:《非营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9.[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殷陆君编译:《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50.[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51.[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俞金戈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2.[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厉以平译:《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3.[美]弗莱德·R·多尔迈著,万俊人等译:《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54.[美]威尔·杜兰特著,朱安译:《探索的思想》[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55.[美]弗洛姆著,冯川译:《弗洛姆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56.[美]弗洛姆著,陈世夫译:《马克思论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57.[美]弗洛姆著,陈学明译:《逃避自由》[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58.[美]彼得·德鲁克著,朱雁斌译:《巨变时代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9.[美]彼得·德鲁克著,吴振阳等译:《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0.[美]赫尔穆特·施密特著,柴方国译:《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1.[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2.[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3.[法]阿尔都塞著,顾良译:《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4.[英]马歇尔著,朱志泰、陈良璧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65.[英]马丁·阿尔布劳著,高湘泽等译:《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6.[英]戴维·麦克莱伦著,李智译:《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7.[加]查尔斯·泰勒著,程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68.[匈]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9.张载:《张子正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0.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1.冯友兰:《新原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7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74.卫兴华:《经济体制改革若干理论问题探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75.靳辉明:《谈谈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76.靳辉明:《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77.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8.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9.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0.许耀桐:《中国基本国情与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1.赵敦华:《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2.俞吾金:《实践与自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83.俞吾金:《传统重估与思想移位》[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84.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85.陶德麟、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6.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7.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8.张一兵:《回到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8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0.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
    9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2.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93.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4.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北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95.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6.江汛清:《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97.朱健刚:《行动的力量——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98.韩淼:《做志愿者》[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
    99.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0.盛红兵、贺兵:《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三者”》[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101.李亚平、于海选编:《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02.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03.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104.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走进志愿服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105.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106.安国启:《志愿行动在中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07.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8.莫于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109.高丙中、袁瑞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10.谭建光:《中国农村志愿服务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11.谭建光:《志愿中国:亲历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12.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13.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志愿服务与义工建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114.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115.谭建光、周宏峰:《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116.褚松燕、刘峰、徐鸿武:《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117.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18.金生鋐:《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19.周志忍、陈庆云主编.:《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20.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21.赖永海、王月清:《宗教与道德劝善》[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2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3.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24.黄稚荃:《尹昌龄传》,收入周开庆编著:《民国四川人物传记》[M].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
    125.虞和平编:《经元善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126.张謇研究中心等:《张謇全集》(第4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27.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中国青年杂志社:《最新共青团重点工作问答》[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
    128.吴晓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129.汪行福:《走出时代的困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30.孟庆仁:《一个新的历史观的足迹:唯物史观发展史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131.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32.郑传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3.苏振芳:《道德教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34.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35.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36.陈永森:《告别臣民的尝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7.林修果:《公共管理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138.杨立英、曾盛聪:《组织行为理论研究》[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
    139.赵麟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140.何贻纶、陈永森、俞歌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1.郑又贤:《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2.王岗峰:《社会和谐发展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43.王岗峰、张铃枣:《中国伦理文化与社会发展》[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2
    144.陈桂蓉:《中国传统道德概论》[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145.曾盛聪:《伦理变迁与道德教育: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际遇中的现代性追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146.[美]David Beito, Peter Gordon, and Alexander Tabarrok:The voluntary city:choice,community,and civil society[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2
    147.[美] Peter Frumkin, Jonathan B. Imber:In search of the nonprofit sector[M] 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4
    148.[美]Robert H. Bremner:American philanthropy[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149.[美]Robert Wuthnow, Virginia A. Hodgkinson:Faith and philanthropy in America:exploring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America's voluntary sector[M] Jossey-Bass,1990
    150.[美]Peter L. Berger and Richard John Neuhaus:To Empower People:The Role of M ediating Structures in Public Policy[M].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 cy Research,1977
    151.[美]S·J·Ellis, K·K·KNoryes, By the People:A History of American as Volunteers·San Francisco[M]. C·A·Jossey-Bass Bulisher,1990
    1.靳辉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点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9(6)
    2.靳辉明:《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及教训》[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6)
    3.余源培:《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J].《学术月刊》2002(11)
    4.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5.张耀灿:《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J].理论参考,2007(2)
    6.张耀灿:《关于弘扬志愿精神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
    7.许耀桐:《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J].理论学习,2011(2)
    8.俞吾金:《启蒙的缺失与重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9.俞吾金:《主体际性、客体际性和主客体际性——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关系理论探要》[J].河北学刊,2007(2)
    10.俞吾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5(1)
    11.孙正聿:《“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J].《哲学研究》2001(12)
    12.万俊人:《“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
    13.陈学明:《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
    14.陈学明、罗骞:《科学发展观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8(5)
    15.俞可平:《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
    16.衣俊卿:《论文化哲学的理论定位》[J].求是学刊,2006(4)
    17.韩庆祥:《回到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基地上探寻哲学发展之路》[J].哲学动态,2008(5)
    18.安启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大唯物史观与实践辩证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
    19.丁元竹:《社会服务语境下的政府责任》[J].中国民政,2010(6)
    20.丁元竹:《志愿服务:从北京奥运到广州亚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4)
    21.丁元竹:《中国需要理性、可持续的志愿服务》[J].中国社会保障,2008(7)
    22.丁元竹:《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的精髓》[J].人民论坛,2008(15)
    23.丁元竹:《测量志愿服务指标的应用》[J].中国社会工作,2009(36)
    24.丁元竹:《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志愿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软实力》[J].精神文明导刊,2010(8)
    25.丁元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8(07)
    26.丁元竹:《提升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J].晾望,2006(26)
    27.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服务计量》[J].中国社会工作,2009(30)
    28.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服务的社会资本》[J].中国社会工作,2009(21)
    29.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J].中国社会工作,2009(18)
    30.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来进行》[J].中国社会工作,2009(15)
    31.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的自愿与受益对象问题》[J].中国社会工作,2009 (12)
    32.江汛清:《国外应急志愿服务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青年探索,2010(2)
    33.江汛清:《国际志愿服务及其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34.江汛清:《关于志愿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
    35.江汛清:《志愿服务:贵在自愿》[J].时事报告,2004(2)
    36.江汛清:《从香港的义工发展所想到的》[J].中国社会工作,2010(21)
    37.江汛清:《首都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J].中国社会工作,2010(15)
    38.王雅君:《认识论的生存论思考——主体间性的生存论反思》[J].求实,2010(12)
    39.刘豪兴、徐珂:《探寻第三域的主导力量——上海市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的调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1(1)
    40.施教裕:《各县市志愿服务业务评监观感》[J].《社区发展季刊》(台湾),2002(1)
    41.王振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由来、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19(2)
    42.刘孜勤:《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43.穆青:《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
    44.刘日明:《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3)
    45.董瑞丰:《走向人的全面发展》[J].《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12月15日
    46.毕红梅、张耀灿:《关注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转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
    47.王东、刘军:《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外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
    48.张敏:《从三个文本的关系透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关系新解》[J].湖北社会科学,2008(3)
    49.杨河:《马克思认识论基本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50.聂锦芳:《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J].河北学刊,2006(4)
    51.聂锦芳:《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下)——<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J].河北学刊,2006(5)
    52.徐长福:《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钩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53.魏小萍:《关于唯物史观理论的再认识——根据对(德意志意识形态>(MEGA2试行版)的重新解读》[J].哲学研究,2009(3)
    54.刘荣军:《论人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一种解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55.高利民:《物对人的统治——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解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2)
    56.江丹林:《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
    57.贾西津、孙龙:《公民社会测度指数及其本土化探讨》[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1)
    58.谢泽宪:《行政化倾向,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J].《社会》,2003(1)
    59.梁绿琦、余逸群等:《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5(7)
    60.梁绿琦:《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
    61.余蓝:《大学生志愿文化及其德育功能》[J].中国德育,2009(7)
    62.许瑞芳:《公民服务: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63.陈丽红:《从奥运志愿服务动机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64.刘洁:《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5.陈雷:《论志愿者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J].江淮论坛,2011(4)
    66.赵文:《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重温<青年团的任务)有感》[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67.杨瑞森:《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
    68.阎国平:《现代化事业下马克思主义与入学关系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11(5)
    69.杨恕、续建宜:《美国志愿者运动述评》[J].国际论坛,2002(1)
    70.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
    71.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的新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3)
    72.夏义堃:《志愿者服务: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视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2(5)
    7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1(2)
    74.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青年研究》2003(1)
    75.齐振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哲学研究,1992(6)
    76.蔡立彬:《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德育机制、成效及发展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
    77.方奕:《中国“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机制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1996(6)
    78.陈晓春、钱炜:《城市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3)
    79.徐中振:《发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背景和社会意义》[J].当代青年研究,1998(3)
    80.雷振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4)
    81.黄志坚、张丽霞:《中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比较》[J].青年探索,2000(3)
    82.傅辰渊:《关于志愿者保障的几点思考》[J].前沿,2008(10)
    83.崔振成:《现代性危机与价值观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9)
    84.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85.姜岩、宋瑞梅:《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误区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86.石伟、李林:《志愿行为对个人幸福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
    87.龚万达:《志愿服务20年——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0(11)
    88.宋国英:《友爱:志愿服务的基本伦理维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89.王文生、王君刚:《西部计划志愿者参与动机及现状调查的思考》[J].理论导报,2010(6)
    90.王冰、张静:《试论大学生志愿者精神的持续性》[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91.龚万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志愿服务》[J].理论月刊,2009(12)
    92.莫于川:《社会应急能力建设与志愿服务法制发展》[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0(3)
    93.刘小霞:《浅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志愿服务的发展》[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6)
    94.王亚科:《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
    95.宋雪敏、王建梁:《加拿大主动公民教育改革探析》[J].文学教育,2010(6)
    96.王金凤:《民间志愿组织与政府关系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5)
    97.叶边、罗洁等:《中国志愿者:进步与差距》[J].世界知识,2008(14)
    98.聂磊:《自组织集体行动的个人动机、意义建构与整合机制——以草根志愿组织为例》[J].兰州学刊,2010(7)
    99.黄燕:《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9(4)
    100.王燕、过华、黄玲:《奥运会志愿者持续服务社会的多视角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101.钟良:《志愿者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浅析》[J].青年探索,2009(5)
    102.朱世达:《市民参与中的变数——美国市民社会现状一瞥》[J].世界知识,2001(15)
    103.王世伟、黄崴:《参与式公民学习——香港公民教育政策的新动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4)
    104.何海翔:《国外社区义工模式对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105.闪茜菁、戴卫义:《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5)
    106.杨英、陈和:《推进中国义工制度化的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05(3)
    107.李海燕:《我国台湾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的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108.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10g.王亚科:《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
    110.黄力、谭焱良:《雷锋精神的德育价值实现的路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
    111.李博:《雷锋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
    112.杨明波:《雷锋精神鲜明的时代价值》[J].理论观察,2004(1)
    113.张庆武:《中美志愿者激励的差异性比较》[J].中国青年研究,2008(8)
    114.杨军:《志愿者活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突破口》[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115.朱翠贞、艾卫平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J].社团管理研究,2011(3)
    116.刘晨、代春艳等:《浅谈后奥运时代志愿精神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延伸》[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
    117.彭海:《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118.蒋新红:《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前沿,2011(14)
    119.李建华:《志愿者精神中的利他与己他两利之辩》[J].求索,2011(4)
    120.张洪彬、张澍军:《论志愿精神与道德的内在关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121.张洪彬:《生命实践的视界:作为一种德性形式的志愿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122.陶倩、刘海云:《志愿精神的德性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23.任海:《北京奥运会与社会软环境的改善》[J].北京社会科学,2003(4)
    124.钱逊:《关于传统文化的两个问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
    125.冯友梅:《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5)
    126.曾嘉:《大学生应该参加环保培训》[J].瞭望,2005(10)
    127.郑乐平:《重构政府-NGO关系的新模式》[J].社会观察,2005(7)
    128.敬菊华等:《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6(8)
    129.何军:《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7(3)
    130.顾志勇:《高校志愿服务:构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体系》[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
    131.胡德平:《志愿失灵:组织理论视角的分析与治理》[J].理论与现代化,2007(2)
    132.袁亮:《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J].学习月刊,2007(2)
    133.荀萍:《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北京奥运同行——大学德育的途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134.李永军、杨道波:《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公益募捐立法的回顾与反思》[J].社团管理研究,2011(10)
    135.袁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理论月刊,2011(8)
    136.李建平:《大力开展文本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8(1)
    137.李建平:《关于马克思1844年巴黎手稿文本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1(4)
    138.郑传芳:《党的十七大的重大贡献》[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39.郑传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执政兴国的一项重要任务》[J].福建理论学习,2006(4)
    140.苏振芳:《社会转型与和谐社区建设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
    141.苏振芳:《论青年马克思对道德功利主义的超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0)
    142.苏振芳:《坚持文化创新,促进和谐文化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
    143.陈永森:《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
    144.陈永森:《辛亥革命时期公民权利思想的启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5)
    145.林修果:《公共治理:建构和谐社会的一种行政学范式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146.林修果、林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和谐问题探析》[J].东南学术,2005(6)
    147.杨立英:《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制度伦理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148.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
    149.赵麟斌:《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关系探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5(6)
    150.赵麟斌:《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9)
    151.郑又贤:《略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势协调机制》[J].东南学术,2005(6)
    152.郑又贤:《新时期高校道德建设的四大矛盾及其破解》[J].福州大学学报,2004(4)
    153.王岗峰:《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1)
    154.王岗峰:《扬弃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重建新伦理文化》[J].东南学术,2004(1)
    155.陈桂蓉:《公共文明建设价值新议》[J].道德与文明,2008(3)
    156.陈桂蓉:《传统危机意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6)
    157.吴宏洛、俞歌春:《把握学生思想脉络提高教学实效性——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05(9)
    158.曾盛聪:《义利关系的历史视域与现代视域》[J].科学社会主义,2006(6)
    159.曾盛聪:《中国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5(1)
    160.李方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思考》[J].政治学研究,2010(2)
    161.李方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问题论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2)
    162.Carl M · Colonna: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volunteerism toward the value of our cultural inventory[J].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1995,Volume 19,Number 4
    163.Ben M·F·Law, Daniel T·L·Shek and Cecilia M·S·Ma:Exploration of the Factorial Structure of the Revised Personal Functions of the Volunteerism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Online First,22 April 2010
    164.Allison M·Williams, Nazeem Muhajarine, James Randall, Ronald Labonte and Peter Kitchen:Volunteerism and residential longevity in Saskatoon, Saskatchewan, Canada[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8, Volume 85, Number 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