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02年,美国国内多个组织,比如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 for a Sound Dollar)、公平货币联盟(Fair Currency Alliance)先后宣称,由于中国政府的操纵行为,人民币汇率较经过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计算出的“真实汇率”(real exchange rate)严重低估,阻碍了美国产品的对华出口,进而形成美中之间上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属于违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und,以下简称“IMF”)、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TO”)等规则的行为,要求美国政府积极交涉乃至通过国际法、国内法解决。部分经济学者则用数据推动或者支持国内舆论,比如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斯考特(Robert E. Scott)于2010年撰文,“从2001年到2008年,美国失去或者被替代240万个岗位,包括2008年的91,400个岗位。”到了2012年,斯考特继续发布报告“从2001年到2011年,超过270万个岗位因为美中之间的贸易赤字而减少或者被替代,大约76.9%的岗位是制造业,超过同期美国制造业失业人口的一半”。
     美国国会议员也不“淡定”了,针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提出各种法案,从法律层面施压中国政府。
     第一章“美国国会汇率法案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指控与折射出的国际法问题”。本章是全文的基础性章节,首先对2002年至今美国国会汇率法案进行总体概述和介绍。以国会历年法案的内容和国会的态度为区分点,美国议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L的表现可以分为4个阶段。纵观美国国会法案的内容,国会议员针对人民币汇率争端的(拟)处理途径可以分为国内途径和国际途径。国内途径(直接方法)则主要是通过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等措施,以制裁手段要求中国政府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国际途径(间接方法)主要是通过IMF、WTO等国际机构,以多边的方式强迫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比起行政机关,美国国会处理人民币汇率争端的手段更加单边化。由于汇率问题具有天然的国际法属性,因此包括《IMF协定》、WTO及其涵盖协议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法就成为衡量美国国会汇率法案合法性的主要依据。总的来说,美国国会汇:率法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货币(汇率)主权。当前的国际社会,-国政府的汇率主权是否受到限制以及受到何种限制,这是美国能否干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核心问题。第二,国际汇率争端的管辖权。第三,将金融问题贸易化的举措以及国际(汇率)问题国内化的做法是否得到法律支持?
     第二章“美国在IMF规则下指控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合法性分析”。考察当前中国的汇率主权,IMF规则是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在国际法框架下,国家汇率主权经历了“自由—强约束—再次自由—软约束”的演绎。牙买加体系是随着1978年4月1日《IMF协定(第2次修正案)》的生效而诞生的一种新的并且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从会员国权利进行考察,中国享有汇率制度选择的自由;从会员国义务进行考察,中国的行为符合《IMF协定》下的“软约束”义务,包括实体性义务和程序性义务。2007年IMF执行董事会发布了《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试图以市场力量作为判断均衡(真实)汇率的依据,但是其法律性质属于指导性文件,不具有国际法的约束力。更何况《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增加了主观目的要素,为中国政府在汇率问题上的抗辩增加了新依据。虽然美国国会汇率法案得到部分经济学家的支持,但是本文不认为美国政府能够自行设立均衡汇率标准,进而指责和施压中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本章特别指出,纵观美国历年国会的法案,对人民币汇率的金融法指控核心要点都是中国政府导致汇率失衡,但是1MF在判断和监督会员国是否履行义务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难题就是对汇率机制缺乏强有力的衡量标准或者计算均衡汇率的公式。这也是中国政府坚持现今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一大依据。
     第三章“美国在WTO规则下指控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合法性分析”。本章第1节首先讨论了WTO/DSB管辖人民币汇率争端的可能性。WTO/DSB受理争端的基础是成员方之间的贸易纠纷或者和贸易相关的纠纷,加上DSU相关条文的内容以及DSB处理争端案件的实践,WTO/DSB很有可能受理美国政府提交的汇率争端。在人民币汇率机制与GATT1994第15.4条义务的协调问题上,一方面,即便贸易自由化是GATT条款意图中的一个,也不可能得出人民币汇率机制阻碍GATT条款意图的结论。事实上,人民币汇率机制作为阻碍GATT条款意图的措施是存在争议的。因为人民币汇率机制帮助中国实现机构改革,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假定人民币汇率机制属于贸易措施,它也没有阻碍IMF条款意图的实现。在人民币汇率机制和反倾销、反补贴的界限问题上,即使在执行上有自己的做法,美国国内采取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的核心法律要素与WTO规则相同,因此这两个部分主要以WTO规则进行探讨。人民币汇率不属于影响价格的可比性差异,加上《反倾销协议》是以具体产品作为反倾销对象的,因此,美国政府若要以人民币币值低估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实施反倾销,那么,就需要一项一项开展针对不同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这种情况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估算。况目,中国输美产品不可能都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将人民币汇率与反补贴措施挂钩是美国国会长期倚重的措施。虽然《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美国国内法判例给予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表面上的法律依据,但是在判断补贴的要件上:首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受到政府的干预,可能会被认定为“公共资金向私人的流动”,进而被当做财政资助;其次,由十全球各地人民币汇率基本一致,难以另行确定“自由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因此不能强行将人民币汇率认定为“被授予的一项利益”;最后,由于所有企业使用相同的汇率,并且单纯以增加出口为由不足以充分证明人民币汇率与出口实绩相连,因此不符合专向性的要求。即便美国国内一些人士曲解DSB相关案例,也无法认定人民币汇率属于事实上的补贴占。最后,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希冀十在WTO/DSB提出“非违法之诉”压迫中国政府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通过对WTO规则和GNTT/DSB(?)决报告的分析,由于启动“非违法之诉”的要求是“利益的减损”,小考虑是否属于符合WTO涵盖协议的措施,人民币汇率机制符合“非违法之诉”成立的第1个要件——“措施”。但是美国国会的指控不符合“非违法之诉”成立的第2个要件,因为申诉方应当是产品出口国而非美国这个产品进口国,加上美国政府在WTO/DSB难以证明美国遭受“不可预见”的利益损失这个令“非违法之诉”成立的第3个要件。因此,本章认为在WTO框架下针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提出的4种指控,尽管能得到部分经济学家的支持,但是在国际法层面上并无充分依据。
     第四章“美国国会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复杂化的法律分析”。美国国会近期的汇率法案内容不仅涵盖了之前汇率问题贸易化的举措,而且在其他内容上有新变化,比如把汇率问题作为不授予“市场经济地位”的制裁手段:把汇率问题作为反对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的制裁手段:把汇率问题作为禁止国际投资的制裁手段:把汇率问题作为压制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制裁手段。通过本章第1节的分析,美国国会拟采取的几中制裁手段,由于汇率问题都不是决定因素,因此中美双方存在谈判的空间。本章第2节从提案人的影响力、国内利益集团物不同态度,总统奥巴马连任后的方针、群众示威运动以及主流媒体的态度5个方面预测了法案通过的可能性。美国国会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复杂化的表现反映出议员实际上对于通过单边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并无信心和把握,力图通过“组合拳”的方式,进一步压制中国政府、强迫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本文预测今后美国国会肯定还将出现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法案、法案的内容将类似《2011年贷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这样包含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内容,但是法案成为法律的概率很小。
     第五章“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的应对之策”。尽管人民向汇率机制在国际法框架下其有合法性,中国拥有确定人民币均衡汇率的主权:但是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层面,还要联系国际关系层面的博弈,尤其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压力度问题。中美人民向汇率争端来自于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争端的解决不但要依靠法律手段,从长远来看,还要依靠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如果从表面看,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与当年美日汇率争端同出一辙,都是因为两国存在长期贸易顺差所致:但深入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关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屮国入阯承诺为缓解中美贸鉍不平衡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中国维护汇率i权的独立性等因素的存在,美国对中p丨汇率压力要远远小于当年其对FI本的压力。对丁-芙W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丨上:力,除在国际法层面提出抗辩外,还要从关国国会内部、中国自身经济结构、发展模式、软实力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缓相应正力。
Chapter One is "International law issues and legal allegation from the U.S. Congress currency exchange rate bills." As a basic part, this chapter makes a general overview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U.S. Congress currency exchange rate bills from2002.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the bills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U.S. Congress, these currency exchanges rate bill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roughout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ency exchange rate bills, the pathways from the congress members to settlement of Sino-US disputes ove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can be divided into domestic channels and international channels. Domestic routes (direct method), are mainly by imposing 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duties and other measures or sanctions in order to forc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for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while international routes (indirect method) are mainly through the IMF rules, the WTO rule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laws, multilateral ly forcing a significant appreciation of RMB. Noteworthy point is that, compared to the executive authorities, the pathways of the U.S. Congress for settlement of Sino-US disputes ove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are more unilaterally. As a natural property of international law, people need IMF agreements, WTO agreement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laws when consider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 U.S. Congress currency exchange rate bills. Generally, the Sino-US disputes ove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following issues:firstly, the currency (exchange rate) sovereign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 government's currency sovereignty is limited and subject to what limits, this is the core issue of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can intervene in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and even China's internal affairs. Secondly,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rate disputes. Thirdly, is it legal that a government uses the trade measures to settle the financial issues or the domestic measures to settle the international issues?
     Chapter Two is "Legal analysis of U.S. challenging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under the IMF articles". When it comes to Chinese currency sovereignty, the IMF articl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laws. This chapter first examines the legal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the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laws, the sovereignty of a national exchange rate experiences a "free-strongly constrained-free again-softly constrained" life. In1978. the Second Amendment which marked the end of the par value system--incorporated the current version of Article IV into the IMF articles. The amended version of Article IV reflects a shift in objective from achieving a stable exchange rate to achieving a stable exchange rate system. Under the IMF articles. China enjoys the freedom of choosing any currency exchange rate regime if Chinese ac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oft" obligations, including the substantive obligations and procedural obligations. In2007. the IMF Hxecutive Board issued Decision on Bilateral Surveillance over Members'Policies, using market forces to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 but the document is a guidance-type file, which does not have the binding force. This chapter specifically points out that different estimation methods are subject to different assumptions and measurement uncertainties. Exchange arrangement refers to the method a member adopts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its currency. Thus, as presently drafted, China is in compliance with the IMF articles.
     Chapter Three is "Legal analysis of U.S. challenging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under the WTO rules". This chapter first discusses the jurisdiction of Sino-US disputes ove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under the WTO/DSB rules. WTO/DSB accepts trade disputes or trade-related dispute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DSU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DSB cases, WTO/DSB may accept Sino-US disputes ove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on the issue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with Article15.4of GATT1994obligations, the paper argues that, even if people accept trade lib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GAIT intentions, it is impossible to reach the conclus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hindering the GATT Terms intent.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is to help achieve institutional reform, so as to promote China's trade liberalization. But even assuming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belongs to the trade measures, it does not hinde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MF Terms of intent. RMB exchange rate does not belong to "differences which affect price comparability" coupled with the Anti-dumping Agreement on specific products as anti-dumping object, therefore, so if the U.S. government want to impose anti-dumping duties on every Chinese export, it is more like a theoretical estimate. It is a fact that Chinese exports to U.S. are unlikely to cause damage to all domestic industry in U.S., even if the U.S. government operates all products surveys. For a long term, the U.S. Congress would like to link RMB exchange rate to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Article15of the Chinese Accession Protocol, 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domestic law give the U.S. government the "legal basis" to impose countervailing duties on Chinese exports. However, to determine the elements of a subsidy, the WTO rul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domestic law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Firstly, the fact that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nterrup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may be identified as "the flow of public funds to private", and then as financial contribution; Second, since RMB exchange rate is basically the same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difficult to be determined "a new RMB exchange rate under free market", and therefore people can not consider RMB exchange rate identified as "a benefit"; Finally, since all companies use the same currency exchange rate, and in order to increase exports does not adequately prove that RMB exchange rate has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export performance. Thus.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does not meet the special orientation requirements. Even if some Americans misinterpret the DSB cases, it could not identity RMB exchange rate belongs to the de facto subsidies. Last but not the least, some U.S. lawmakers hope that "non-violation Complaints" in WTO/DSB oppresses significant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After analyzing relevant reports by the GATT/DSB ruling,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docs not violate WTO agreements or not in line with WTO/DSB jurisdiction constitute "measures" under the meaning of "non-violation Complaints". But as an exporting country rather than an importing country, coupled with the U.S. government difficult to prove that Americans suffers the loss of interest, issues with RMB exchange rate are not in the meaning of "non-violation Complaints". Therefore, although some economists support, this paper considers four kinds of allegations against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under the WTO rules could not hold strong international laws.
     Chapter F;our is "Legal analysis of the U.S. Congress complicating Sino-US disputes ove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The U.S. Congress would like to link RMB exchange rate issue as a reason for granting "market economy status" sanctions, opposing to China's accession to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 impos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sanctions and the suppression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governance. However. RMB exchange rate is not the core factor in these sanctions and there would be space for two countries to negotiate.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passage of congress bills from five fields:the power of act's drafters,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 interest groups, the impact of presidential election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Occupation of Wall Street" move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S. mainstream medi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U.S. Congress will complic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issues reflects the U.S. Congress actually does not have the confidence to solve the RMB exchange rate disputes through unilateral grasp, trying to further suppres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punches" to force RMB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also predicts the future of the U.S. Congress exchange rate bills and that the contents of such bills would be similar to "Currency Exchange Oversight Reform Act of2011", including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however, this kind of bills would hardly become law.
     Chapter Five is "Countermeasures for Sino-US disputes ove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while some economists support that China clearly manipulates its currency, Chinese measures are not inconsistent with the IMF Articles or the applicable WTO agreements.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contempt the issue of currency exchange rate in strategy and insists on its own rights while the first resolution lies on bilaterally negotiation. Examining the cases of Sino-US in DSB with data from the complainant, the respondent and third party, US is incline to use DSM to create frictions. When confronting the DSB cases. China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rule-oriented" mechanism with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In future, the paper advises China be in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o implement DSB reports and build a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do more preparation for evidence. And it is time to revalue the studie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in the new era. China has positioned itself as an emerging developing countr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condition. But We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do not agree with Chinese national orientation since China is week in construction of soft pow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when strengthening the soft power.
引文
1Robert E. Scott, Unfair China Trade Costs Local Jobs,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Report, March23,2010.
    2Robert E. Scott, The China toll Costs Local Jobs:Growing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cost more than2.7million jobs between2001and2011, with job losses in every state.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Report, August23,2012.
    2郑联盛:《针对人民币汇率议题的“八面来风”》,载《世界知识》2010年第22期,第50-51页。
    1佚名:《中美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载《文汇报》2011年5月11日第6版。
    1Robert E. Scott,Unfair China Trade Costs Local Jobs,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Report,March23,2010.
    2Robert E. Scott,The China toll Costs Local Jobs:Growing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cost more than2.7million jobs between2001and2011, with job losses in every state,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Report,August23,2012.
    3杨帆:《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第59-64页。
    1董林立:《新版“舒默法案”,黔驴技穷的政治秀》,载《钱江晚报》2010年3月22日第C2版。
    2毛骁骁:《从GATT第21条看美国“汇率关税”问题》,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06年第2期,第268-277页。
    3转引自栾信杰:《两条腿走三步——美国对华反补贴态势分析》,载《国际贸易》2008年第1期,第45-48页。
    1USTR,U.S.—China Trade Relations:Entering a New Phase of Greater Accountability and Enforcement,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 D.C.,2006,p.11.
    2陈利强:《WTO协定下美国贸易权利论——以美国对中国实施“双轨反补贴措施”为视角》,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第156-162页。
    1于方:《美国第110届国会与人民币汇率问题》,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09年第2期,第106-123页。
    1韩龙著:《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5-26页。
    4有关《2010年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的法律评析,可参见李晓郛:《美国<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评析》,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11年第2期,第161-182页。
    1屠新泉、张汉林:《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新较量》,载《国际贸易》2007年第11期,第57-61页。
    1倪世雄、潜旭明:《关于中美关系地缘战略的几点思考——兼析中国和平崛起与美国战略调整》,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26-34页。
    1朱周良:《美国没有“任何可能”推出人民币立法——专访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载《上海证券报》2011年12月12日第14版。
    2韩龙:《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法律指控及其新变化》,载《法治研究》2011年第5期,第79-84页。
    1杨松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226页。
    2詹才锋:《从多边和双边规则看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0期,第71-78页。
    3原文:[p]rotracted large-scale intervention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 any otherpublic entity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undervalue its currency in the exchangemarket that prevents effective balance-of-payments adjustment or that gains an unfa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the United States.
    3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Bilateral Surveillance Over Members’ Policies,Executive Board Decision,June15,2007,Annex.
    1贺小勇:《IMF<成员国汇率政策监督的决定>对中国汇率主权的影响》,载《法学》2008年第10期,第48-55页。
    3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 of China’s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pp.1257-1300.
    2Rodrigo de Rato,Correcting Global Imbalances——Avoiding the Blame Game, Remarks on Foreign PolicyAssociation Financial Services Dinner,New York City,February23,2005, atwww.imf.org/external/np/speeches/2005/022305a.htm,November10,2012.
    3IMF,Review of the1977Decision——Proposal for a New Decision,Prepared by the Policy Development andReview Department and the Legal Department,May22,2007.
    1梁艳芬、李琳:《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率监督<新决定>》,载《国际贸易》2008年第7期,第45-50页。
    2于方:《美国第110届国会与人民币汇率问题》,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09年第2期,第106-123页。
    1傅星国著:《WTO决策机制的法律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2赵长峰著:《国际金融合作:一种权力与利益的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3王贵国著:《国际货币金融法》(第3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1M·L·Muleman, Monetary System of the World,New York,1894.
    1陈彪如著:《国际货币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2Kenneth W. Dam,The Rules of the Game:Reform and Evalu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p.15.
    3李成主编:《金融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1孟宪扬:《国际金本位理论浅析》,载《国际金融研究》1989年第8期,第41-47页。
    2李健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3刘道远:《国际金融法制改革现代进路》,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14-24页。
    4Ragnar Nurkse,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perience:Lessons of the Interwar Period,Geneva: League ofNations,1944,pp.123-137.
    6冯宗宪、孔德明主编:《国际金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9页。
    1Andrew F. Lower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526.
    1韩龙:《牙买加体系的汇率制度:一个尚需破解的时代命题》,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26-33页。
    2韩龙著:《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25页。
    3关于《1977年汇率政策监督的决定》的缺陷可参见韩龙、李金泽、张路、陈欣著:《国际金融法要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1页。
    1Joseph Gold,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Southwestern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law,Vol.9,September1984,pp.799-849;Joseph Gold,Legal and 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the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Selected Essays,IMF,Part7,1984.
    1IMF,Executive Board Adopts New Decisions on Bilateral Surveillance over Members’ Policies,PublicInformation Notice (PIN) No.07/69,June21,2007.
    1贺小勇、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页。
    3Michael M. Phillips,U.S. Stance on the Yuan Gets Tougher,The Wall Street Journal,January23,2009,atA7.
    1曹龙骐、李永宁:《海外学者关于人民币汇率研究的文献综述》,载《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9期,第115-120页。
    4Jose Gold,Exchange R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Organization,American Bar Association,Section ofInternational Law and Practice,1988,p.113.
    5Ross Leckow,The IMF and Crisis Prevention-The Legal Framework for Surveillance,Kansas Journal of Lawand Public Policy,Vol.17,May2007,pp.285-293.
    1IMF Annual Report,1983,p.65.
    2颜海燕:《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汇率主权》,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第48-53页。
    2张智勇著:《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法律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0-71页。
    1转引自张智勇著:《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法律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7-68页。
    2贺小勇、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64页。
    3Matthew R. Leviton,Is It a Subsidy?An Evaluation of China’s Currency Regime and Its Compliance with theWTO,UCLA Pacific Basin Law Journal,Vol.43,Spring2006,pp.243-267.
    2王贵国著:《国际货币金融法》(第3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1杨松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32页。
    3王贵国著:《国际货币金融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4张智勇著:《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法律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1页。
    1Hector R. Torres,Re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hy its Legitimacy is at Stake,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Vol.10,September2007,pp.443-460.
    1闫卫军:《论IMF下的汇率义务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合法性》,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6期,第91-96页。
    2Elizabeth L. Pettis,Is China’s Manipulation of Its Currency an Actionable Violation of the IMF/Or the WTOAgree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Law,Vol.10,2011,pp.281-296.
    3Bradley Schield,China’s Exchange Rate Manipulation:What should the United States do?,Houston Journalof International Law,Vol.34,Spring2012,pp.415-453.
    1陈全功:《论汇率政策与外部稳定——兼评IMF2007<决定>》,载《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55-61页。
    2张锐:《IMF:“汇改新政”的缺与憾》,载《国际商报》2007年6月30日第3版。
    3贺小勇、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86页。
    1韩龙:《一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是否负有调整汇率的义务》,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第135-145页。
    1Joseph Gold,Exchange R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Organization,American Bar Association,1988,pp.108-112.22007年IMF《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附录第3条。
    3贺小勇:《IMF<对成员国汇率政策监督的决定>对中国汇率主权的影响》,载《法学》2008年第10期,第48-55页。
    4Alan Wheatley&Lesley Wroughton,IMF Split in China Yuan Exchange Rate Debate,Reuters,July28,2010.
    1Aaditya Mattoo&Arvind Subramanian,Currency Undervaluation and Sovereign Wealth Found:A new rolefo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orking Paper,WP08-2,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anuary2008,pp.3-31.
    2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 ofChina’s 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pp.1257-1300.
    3韩龙:《<新决议>对汇率操纵的释义有悖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载《法学》2011年第4期,第44-50页。
    4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 ofChina’s 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pp.1257-1300.
    2IMF,IMF Executive Board Adopts New Decision on Bilateral Surveillance Over Members’ Policies,PublicInformation Notice (PIN) No.07/69,June21,2007.
    1韩龙:《<新决议>对汇率操纵的释义有悖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载《法学》2011年4期,第44-50页。
    2韩龙著:《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85页。
    1James M. Boughton,Silent Revolutio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79-1989,IMF,October2001,p.81.
    1Paul V. Sharobeem,Biting the Hand That Feeds Us:A critical analysis of U.S. policy trends concerningChinese currency manipulation,Florid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19,December2007,p.718.
    2Steven Dunaway and Xiangming Li,Estimating China’s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IMF WorkingPaper,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P/05/202,October2005.
    1郑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GER方法介绍及评述》,载《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第64-70页。
    2伍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思考》,载《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5期,第29-33页。
    1沈建光、张明明:《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载《证券时报》2012年4月21日第A9版。
    2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8页。
    3Yin-Wong Cheung&Menzie Chinn&Eiji Fujii,The Overvaluation of Renminbi Undervaluation,Journal of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ial,Vol.26,May2007,p.762.
    4杨舒:《联合国贸发会议:人民币汇率未低估》,载《国际商报》2011年1月20日第1版。
    1Claus D. Zimmermann,Congress Continues to Attack Currency Manipulation as China Defuses G-20PressureFor Now:the International Law Issues,ASIL Insight,Vol.14,Issue19,June30,2010.
    1Aaditya Mattoo&Arvind Subramanian,Currency Undervaluation and Sovereign Wealth Found:A new rolefo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orking Paper,WP08-2,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anuary2008,pp.3-31.
    2彭岳:《中美汇率之争的国际法问题与解决之道》,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11年第2期,第151-159页。
    2李晓郛、熊轩昱:《中美DSB争端案件考察(2001-2012)》,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3年第3期,第44-56页。
    1Aaditya Mattoo&Arvind Subramanian,Currency Undervaluation and Sovereign Wealth Found:A new rolefo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orking Paper,WP08-2,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anuary2008,pp.3-31.
    1M. Ulric Killion,China’s Foreign Currency Regime:The Kagan Thesis and Legalification of the WTOAgreement,Minnesota Journal of Global Trade,Vol.14,Winter2004,pp.43-89.
    2Aaditya Mattoo&Arvind Subramanian,Currency Undervaluation and Sovereign Wealth Found:A new rolefo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orking Paper,WP08-2,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anuary2008,pp.3-31.
    3徐崇利:《“政治性国际贸易争端”的裁判解决》,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第118-125页。
    5这种观点以伏军教授为代表,可参见伏军:《WTO外汇争端管辖安排:模糊性及其现实理性》,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5期,第128-135页。
    3Report of Appellate Body,United States—Standards for Reformulated and Conventional Gasoline,WT/DS2/AB/R(1996),para.17.
    4黄韬、陈儒丹:《WTO法律规则视野之中的人民币汇率争议》,载《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9期,第75-80页。
    1Raj Bhala,Virtues,the Chinese Yuan and the American Trade Empire,Hong Kong Law Journal,Vol.38,2008, p.221.
    2WTO,The Resolutions of the Uruguay Round of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The Legal Texts,1994,pp.435-436.
    3Dukgeun Ahn,Linkage betwee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nd Trade Institutions:IMF,World Bank and WTO,Journal of World Trade,Vol.34,No.4,2000,p.11.
    4贺小勇、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15-117页。
    5有关DSB管辖范围的详细分析可参见贺小勇著:《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与中国对策研究——以WTO为视角》,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0页。
    6管荣:《论WTO对人民币汇率争端的管辖权》,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第1期,第14-19页。
    1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Mexico—Tax Measures on Soft Drinks and Other Beverages,WT/DS44/AB/R(2004),para.57.
    2彭岳:《中美汇率之争的国际法问题与解决之道》,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11年第2期,第151-159页。
    1原文:Contracting parties shall not, by exchange action, frustrate the intent of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greement,nor, by trade action, the intent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Articles of Agre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Raj Bhala,Modern GATT Law:A treatise on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Sweet&Maxwell,2005,p.1169.
    3Deborah E. Siegel,Legal Aspects of the IMF/WTO Relationship:The Fund's articles of agreement and theWTO Agreement,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96,July2002,pp.561-599.
    4Raj Bhala,Virtues,the Chinese Yuan,and the American Trade Empire,Hong Kong Law Journal,Vol.38,2008,pp.183-253.
    2Chris Brown,China's GATT Bid:Why all the fuss about currency controls?,Pacific Rim Law and PolicyJournal,Vol.3,June1994,pp.57-102.
    3Michael E. Agnes,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Webster’s New World,4th,2000,p.495.
    4Michael E. Agnes,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Webster’s New World,4th,2000,p.14.
    5Michael E. Agnes,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Webster’s New World,4th,2000,p.571.
    6Elizabeth L. Pettis,Is China’s Manipulation of Its Currency an Actionable Violation of the IMF/Or the WTOAgree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Law,Vol.10,2011,pp.281-296.
    7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Interp. Note to XV(4),Oct.30,1947,61Stat. A-11,55U.N.T.S.194.
    1Raj Bhala,Modern GATT Law:A treatise on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Sweet&Maxwell,2005,p.1172.
    2Stephen Hall,Law of Contract in Hong Kong:Cases and commentary,LexisNexis,2008,p.699.
    3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 ofChina’s 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pp.1257-1300.
    5Garner Bryan A.,Black's Law Dictionary(7th),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9,p.679.
    1Gary C. Hufbauer&Yee Wong&Ketki Sheth,U.S.-China Trade Disputes:Rising tide,Rising stakes,Institute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2006,p.19.
    2Raj Bhala,Modern GATT Law:A treatise on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Sweet&Maxwell,2005,p.1169.
    1Bryan Mercurio,The WTO and its Institutional Impediments,Melbourn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07,p187.
    1IMF,Article IV of the Fund's Articles of Agreement:An overview of the legal framework,June28,2006,p.12.
    2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 ofChina’s 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pp.1257-1300.
    1窦希铭:《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单独税率问题研究——以对华的制度性歧视及应对策略为视角》,载《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第119-123页。
    2张晓君:《反倾销因果关系的立法分析及我国的对策》,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第200-207页。
    1吴瑞、姚家儒:《论WTO规则与美国反倾销法的趋同及冲突——从反垄断法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新发展》,载《法治研究》2008年第10期,第23-27页。
    1Report of the Panel,United States—Anti-Dumping measures on Stainless Steel Plate in Coils and StainlessSteel Sheet and Strip from Korea,WT/DS179/R(1999),para.6.75.
    2韩龙著:《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55页。
    3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United States—Laws,Regulations and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DumpingMargins(Zeroing),WT/DS294/AB/R(2003),paras.139-146.
    3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European Communities–Measures Affecting Asbestos and Asbestos-Containing
    Products, WT/DS135/AB/R(2001),paras.114-139.
    1Report of the Panel,European Communities—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Regarding Unbleached CottonFabrics from India, WT/DS140/R(1998), paras.6.136.
    2韩龙著:《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68页。
    1有关人民币汇率机制与出口补贴关系的法律评析,可参见李晓郛:《人民币汇率不构成出口补贴》,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2年第1期,第20-27页。
    2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39页。
    2Report of the Panel,United States—Measures Treating Exports Restraints as Subsidies,WT/DS194/R(2001),para.164;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United States—Countervailing Duty Investigation onDRAMS from Korean,WT/DS296/AB/R(2005),para.108.
    2甘瑛著:《WTO补贴与反补贴法律与实践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3贺小勇、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49页。
    119U.S.C.§3538.
    2有关美国行政机关处理反补贴案件的程序和做法,可参见李晓郛:《以贸易救济为视角看美国对DSB裁决的执行》,载《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01-108页。
    1有关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贸易影响的探讨,可参见李晓郛:《入世议定书第15条对中美贸易影响研究》,载《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2期,第34-40页。
    1胡加祥:《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与我国补贴制度的完善之研究》,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年第5期,第11-16页。
    3石士钧:《浅析“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条款”》,载《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第47-52页。4822F.Supp.754(1993).
    4China Currency Coalition,Petition for Relief under Section301(a) of the Trade Action of1974,AsAmended,Before 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September9,2004,pp.58-61.
    2艾勇:《唐双宁称国家仅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绝对控股》,载《东方早报》2006年4月10日第A21版。
    3韩龙著:《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25页。
    4Report of the Panel,United States—Measures Treating Exports Restraints as Subsidies,WT/DS194/R(2001),para.8.65.
    1参见韩龙:《论两类性质的矛盾:外汇措施与汇率安排——探寻IMF与WTO对人民币汇率义务的管辖关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42-49页。
    2C. Fred Bergsten,The Need for a Robust Response to Chinese Currency Manipulation Policy Optionsfo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 Countervailing Currency Interven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Law,Vol.10,2011,pp.269-280.
    1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United States—Definitive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ies on Certain Product from China,WT/DS379/AB/R(2011),para.346.
    1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Canada—Measures Affecting the Export of Civilian Aircraft,WT/DS70/AB/R(1999),paras.157-158.
    2Report of the Panel,Canada—Export Credits and Loan Guarantees for Regional Aircraft,WT/DS222/R(2002),para.5.266.
    2Matthew R. Leviton,Is It a Subsidy? An Evaluation of China’s Currency Regime and Its Compliance with the WTO,UCLA Pacific Basin Law Journal,Vol.43,Spring2006,pp.243-267.
    1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United States—Final Countervailing Duty Determination with respectto certain Softwood Lumber from Canada,WT/DS257/AB/R(2002).
    2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of China’s 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pp.1257-1300.
    1吕晓杰:《SCM协议中补贴的专向性要件》,载《法学》2008年第9期,第31-42页。
    1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of China’s 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pp.1257-1300.
    2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United States—Tax Treatment for “Foreign Sales Corporations”, WT/DS108/AB/R(1997),para.119.
    1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United States—Subsidies on Upland Cotton,WT/DS267/AB/R(2002),paras.576-590.
    1何艳华:《人民币汇率措施不构成WTO框架下的出口补贴》,载《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288-292页。
    2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Canada—Measures Affecting the Export of Civilian Aircraft,WT/DS70/AB/R(1999).
    1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of China’s 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pp.1257-1300.
    1王志浩著:《大国经济之路》,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页。
    1United State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UCOR FASTENER DIVISION, Plaintiff, v. UNITED STATES, Defendant, and XL Screw Corporation, et al., Defendant-Intervenors. Court No.09-00534. Oct.22,2010.
    1龚柏华、尤浩:《美国对华反补贴诉讼中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法律问题分析》,载《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第1期,第16-21页。
    2Attachment to China Currency Coalition,Petition for Relief under Section301(a) of the Trade Actionof1974,As Amended,Before 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September9,2004,pp.14-16.
    2陈立虎著:《当代国际贸易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38页。
    3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9页。
    4EEC-Oilseeds,BISD37S/86,paras.144,148.
    1陈欣著:《WTO争端解决中的法律解释——司法克制主义vs.司法能动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1曹建明、贺小勇著:《世界贸易组织》(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64页。
    2Report of the Panel,Japan—Measures Affecting Consumer Photographic Film and Paper,WT/DS44/R(1998),para.10.79.
    3易波、李玉洁:《试论美国在WTO/DSM非违法之诉内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的不可行》,载《学术探索》2011年第6期,第57-63页。
    1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European Communities—Measures Affecting Asbestos andAsbestos-Containing Products,WT/DS135/AB/R(2001),para.186.
    2毛海波:《WTO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探究》,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年第1期,第28-33页。
    1WTO,Dispute Settlement,at 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cases_e/ds135_e.htm, November16,2012.
    2易波、李玉洁:《试论美国在WTO/DSM非违法之诉内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的不可行》,载《学术探索》2011年第6期,第57-63页。
    1王海峰:《WTO非违约之诉机制研究——兼论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争端及其启示》,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6期,第63-71页。
    1黄韬、陈儒丹:《WTO法律规则视野之中的人民币汇率争议》,载《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9期,第75-80页。
    1温建东:《从IMF和WTO规定看人民币汇率》,载《金融研究》2004年第6期,第27-34页。
    2IMF,Annual Report of2003,p.118.
    1Paul Bluestein,China at G-7Meeting for First Time:U.S. sticks with patient approach on currency issues,Washington Post,October2,2004,at E1.
    2C. Fred Bergsten,The Need for a Robust Response to Chinese Currency Manipulation Policy Options for theObama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 Countervailing Currency Interven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Law,Vol.10,2011,pp.269-280.
    3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 ofChina’s 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pp.1257-1300.
    4Bradley Schield,China’s Exchange Rate Manipulation:What should the United States do?,Houston Journalof International Law,Vol.34,Spring2012,pp.415-453.
    1徐泉:《美国反补贴法适用探析——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适用为考察对象》,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1期,第10-15页。
    219U.S.C.A.§1677.
    3何晓星:《中国已属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理论证明——论中国已属于初期市场经济》,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16-21页。
    1曹建明、贺小勇著:《世界贸易组织》(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52页。
    3许丛琳:《“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载《亚太经济》2004年第4期,第63-65页。
    4方宁:《美方代表说“不”——美就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听证会现场纪实》,载《中国对外贸易》2004年第7期,第22-23页。
    1石士钧:《浅析“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条款”》,载《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第47-52页。
    1参见胡加祥:《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与我国补贴制度的完善之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年第5期,第11-16页。
    1索必成:《GPA与WTO:加入承诺有本质不同》,载《政府采购信息报》2011年12月16日第4版。
    1佚名:《中国吸引外资全球第一》,载《法制晚报》2012年10月24日第6版。
    2罗兰:《中国吸引外资仍具七大优势减速只是暂时现象》,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8月18日.
    2洪小芝:《全球金融治理相关问题研究综述》,载《西南金融》2012年第3期,第35-38页。
    3Hector R. Torres,Re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hy its Legitimacy is at Stak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Vol.10,September2007,pp.443-460.
    2Aaditya Mattoo&Arvind Subramanian,Currency Undervaluation and Sovereign Wealth Found:A new role fo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orking Paper,WP08-2,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anuary2008,pp.3-31.
    4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发展中国家》,载《求是》2010年第18期,第42-44页。
    5刘丰:《美国霸权与全球治理——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困境》,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9-16页。1王海运:《中国发展需明确国家定位(大势)》,载《环球时报》2006年2月24日第11版。
    1刘建飞:《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对外战略》,载《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第4-8页。
    2张凤霞:《试论邓小平对21世纪中国的展望》,载《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第4期,第58-61页。
    3汪巍:《金砖国家多边经济合作的新趋势》,载《亚太经济》2011年第5期,第17-20页。
    1屠新泉、张汉林:《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新较量》,载《国际贸易》2007年第11期,第57-61页。
    1梁军、孙正红:《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载《国际商务》2012年第3期,第37-49页。
    1张文宗、程宏亮、张志新:《当前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基本立场》,载《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第6期,第23-28页。
    2梁军、孙正红:《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载《国际商务》2012年第3期,第37-49页。
    3Robert W. McGee,An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tection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Implications forInternational Trade in Europe,George Washingt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Economics,Vol.26,1993,pp.539-573.
    1Bernard M. Hoekman&Michel M. Kosteck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The WTOand Beyond(2nd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21.
    2M. Ulric Killion,China’s Foreign Currency Regime:The Kagan Thesis and Legalification of the WTOAgreement,Minnesota Journal of Global Trade,Vol.14,Winter2004,pp.43-89.
    3周叶箐:《利益集团与美国的国际货币政策——以人民币汇率问题为例》,载《国际论坛》2009年第1期,第51-56页。
    1卢文刚:《中美汇率政策博弈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第51-55页。
    2杨川梅:《“占领华尔街”戳中了美国社会痛处》,载《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10月11日第A1版。
    3沈衍琪:《占领华尔街:美式金融霸权仍难破冰》,载《北京日报》2011年10月9日第8版。
    1蒋旭峰、支林飞:《为选举而耍的政治把戏》,载《文汇报》2011年10月13日第6版。
    1转引自贺卫方著:《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27页。
    2黄敏:《货币战争中的中国形象——<纽约时报>有关人民币汇率议题报道的框架分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41-45页。
    1王传丽:《国际经济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85页。
    2金融全球化的特征和影响可参见李杨、刘国光著:《金融全球化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法]弗朗索瓦·沙奈著:《金融全球化》,齐建华、胡振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黄玲:《从金融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看次贷危机根源》,载《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第9-14页。
    2王天龙、钟伟:《金融全球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进展》,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第102-106页。
    4金雪军、王义中:《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次贷危机与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135-143页。
    1李丹:《NGO、反全球化运动与全球治理》,载《东南学术》2006年第1期,第58-64页。
    2洪小芝:《全球金融治理相关问题研究综述》,载《西南金融》2012年第3期,第35-38页。
    3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第37-41页。
    4[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著:《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曹荣湘、龙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5页。
    5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1[瑞典]英瓦尔卡尔松、[圭]什里达特兰法尔主编:《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报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2页。
    2敖云波:《当前全球治理的态势及对策建议》,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8期,第57-58页。
    3朱峰:《奥巴马政府的外交与安全战略:“变革时代”已经来临?》,载《和平与发展》2009年第3期,第19-25页。
    1中国驻英国使馆:《傅莹大使与英国学者谈伦敦G20峰会》,载《世界知识》2009年第9期,第53-55页。
    2朱景文:《全球化是去国家化吗?——兼论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国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6期,第98-104页。
    3K. Jayasuriya,Globalization,Law,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vereignty:The Emergence of Globalregulatory Governance,Global Legal Studies Journal,Vol.6,1999,p.452.
    4王杰、张海滨、张志洲著:《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5王丽娟、刘忠平:《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载《山西师大学报》2009年第3期,第12-16页。
    1张庆麟、刘天姿:《论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软法》,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11年第1期,第260-282页。
    2崔志楠、邢悦:《从“G7时代”到“G20时代”》,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期,第134-154页。
    1周明:《七国集团已无足重轻了吗?——基于三维权力观的一种考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5期,第15-27页。
    2[美]斯图瓦特·帕特里克:《全球治理改革与美国的领导地位》(杨文静译),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3期,第54-62页。
    3Hector R. Torres,Re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hy its Legitimacy is at Stake,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Vol.10,September2007,pp.443-460.
    4赵杰宏:《试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合作关系》,载《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7期,第84-86页。
    2张乃根著:《国际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1杨方:《“软法”与“软组织”——对巴塞尔银行监管体制的再认识》,载《时代法学》2008年第6期,第113-120页。
    1龚伟、赵春珍:《二十国集团——21世纪全球治理中心?》,载《当代世界》2008年第6期,第27-28页。
    2约翰·科顿:《强化全球治理:八国集团、中国和海利根达姆进程》(朱杰进译),载《国际观察》2008年第4期,第45-52页。
    5余永定:《崛起的中国与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载《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11期,第9-12页。
    2钟龙彪:《浅析20国集团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嬗变》,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4期,第10-14页。
    1崔立如:《G20崛起与国际大变局》,载《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1期,第1-3页。
    1韦宗友:《非正式集团、大国协调与全球治理》,载《外交评论》2010年第6期,第105-116页。
    2[德]潘德:《有效的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6期,第142-152页。
    3萧舒、宫玉萍:《三次峰会后看二十国集团的发展前景》,载《当代世界》2009年第11期,第51-53页。
    4李仁真、刘真:《金融稳定论坛机制及其重构的法律透视》,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2期,第103-108页。
    5周宇:《全球经济治理与中国的参与战略》,载《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第26-32页。
    1宋才发《后WTO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律探讨》,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5期,第57-60页。
    1袁鹏:《金融危机与美国经济霸权:历史与政治的解读》,载《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5期,第1-6页。
    4袁鹏:《金融危机与美国经济霸权:历史与政治的解读》,载《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5期,第1-6页。
    1王岳川:《中国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载《光明日报》2010年7月29日第10版。
    1刘光溪:《制度宜当与竞争优势:论构建金融国际博弈优势的战略选择》,载《国际贸易》2008年第4期,第55-64页。
    2高乐咏、王孝松:《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08-115页。
    1李智:《应对贸易摩擦,确保经济发展——日本应对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启示》,载《国际贸易》2006年第5期,第17-21页。
    2金柏松:《日本对美贸易摩擦战失利的教训与启示》,载《国际贸易》2007年第11期,第42-46页。
    3金柏松:《美日当年贸易战分析与启示(上)》,载《国际商报》2007年10月22日第7版。
    4冯宗宪、孔德明主编:《国际金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123页。
    5郭金龙、何毕:《日元升值的影响及经验教训》,载《金融时报》2010年5月17日第7版。
    6贺小勇:《人民币汇率政策国际压力分析——以日元升值教训为视角》,载《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第3期,第51-59页。
    1余永定:《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载《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第16-20页。
    2黄东黎著:《国际贸易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4页。
    3于建东:《中国市场愈加开放外企在华战略由短期转向长期》,载《经济日报》2011年12月6日第12版。
    1李娟:《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评述——以WTO相关规则为参照系》,载《法商研究》2011年第1期,第3-11页。
    1伍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思考》,载《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5期,第29-33页。
    1王玉玮:《欧共体对WTO争端解决报告直接效力问题的处理及启示》,载《人民司法》2005年第11期,第90-93页。
    2Advisory Center on WTO Law,Giving Legal Effect to the Results of the Doha Round:An Analysis of theMethods of Changing WTO Law,Background paper for ACWL Members and LDCs,June2006.
    3李晓郛:《私人通过援引DSB裁决在ECJ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分析——以司法判例为视角》,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12年第3期,第15-40页。
    4徐崇利:《“政治性国际贸易争端”的裁判解决》,载《法商研究》2009第3期,第118-125页。
    1盛宇玲:《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政策磋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载《征信》2009年第1期,第90-92页。
    1胡玫、黄卫平:《升值压力下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几点思考》,载《国际贸易》2010年第6期,第34-37页。
    2熊敏:《人民币之战升温美国会近期决定是否立法》,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9月20日第2版。
    2转引自冯军、高永富:《评美国贸易代表对人民币汇率调查申请的拒绝》,载《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第24-29页。
    3熊敏:《美考虑征收人民币汇率反补贴税》,载《21世纪经济报》2010年3月4日第3版。
    1杜静:《美拒绝就人民币汇率政策展开反补贴调查》,载《经济参考报》2010年9月2日第4版。
    2Carl J. Dahlman&Dale W. Henderson&Chen Qiqing,The U.S.,China,and Global Imbalances:What hashappened and what should be done?,Georgetown Public Policy Review(2009-2010),Vol.15,2010,pp.89-100.
    1何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载《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4期,第8-14页。
    4孙立坚:《世界经济失衡背景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载《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第48-57页。
    1梁艳芬:《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核心》,载《国际贸易》2010年第4期,第48-52页。
    1吴心伯:《从国际体系看货币之争》,载《解放日报》2010年10月19日第7版。
    2刘继南、周积华、段鹏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45-63页。
    3谷晓江、徐英:《中国国际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形象定位》,载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全球化与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7-71页。
    1刘德标:《提升我国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的思考》,载《国际商报》2011年3月19日第13版。
    3陶冶:《全球汇率争端:货币体系缺陷是深层根源》,载《金融时报》2010年10月19日第5版。
    4C. Fred Bergsten,The Need for a Robust Response to Chinese Currency Manipulation Policy Options for theObama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 Countervailing Currency Interven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Law,Vol.10,2011,pp.269-280.
    1佚名:《美国要限制顺差,多国说不》,载《环球时报》2010年10月25日第11版。
    2余力:《山雨欲来,中美货币战摊牌》,载《南风窗》2010年第8期,第76-78页。
    1Mark Zandi,Editorial,Topic A,Washington Post,October10,2010,at A17.
    2Robert E. Scott,Currency Manipulation:History shows that sanctions are needed,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Report,April28,2010.
    3钟伟:《论托宾税和国际资本流动》,载《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第17-20页。
    4罗伯特·古丁:《正义的全球化》,载[英]戴维·赫尔德著:《驯服全球化》,童新耕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65-66页。
    1、徐崇温著:《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罗马俱乐部的思想和活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陈彪如著:《国际货币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李平、杨清仿著:《人民币汇率——理论、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倪健民著:《国家金融安全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5、杨松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英]伯纳德·霍克曼、迈克尔·考斯泰基著:《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刘平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余元洲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律制度改革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杨松著:《国际法与国际货币新秩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宁敏著:《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刘继南、周积华、段鹏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2、纪胜利、郝庆云著:《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张乃根著:《国际法基本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贺小勇著:《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5、王元化著:《中国安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16、张智勇著:《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法律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7、杨国华、李咏箑著:《WTO争端解决程序详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8、黄东黎著:《国际贸易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9、王杰、张海滨、张志洲著:《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曹建明、贺小勇著:《世界贸易组织》(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1、[美]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著:《全球化与反全球化》,陈志刚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2、谢红霞著:《应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法律规制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3、曾筱清著:《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甘瑛著:《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5、纪文华、姜丽勇著:《WTO争端解决规则与中国的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李晓著:《亚洲的超越——构建东亚区域性货币体系与“人民币亚洲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
    27、贺小勇著:《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与中国对策研究——以WTO为视角》,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8、陈欣著:《衍生金融交易国际监管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冯宗宪、孔德明主编:《国际金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王贵国著:《国际货币金融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1、[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2、彭岳著:《贸易补贴的法律规则》,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3、朱榄叶、贺小勇著:《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4、贺强等著:《中国金融改革中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35、[美]廖子光著:《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林小芳、查君红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36、卢劲松著:《金融法热点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37、韩龙、李金泽、张路、陈欣著:《国际金融法要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8、[新加坡]郑永年著:《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9、傅星国著:《WTO决策机制的法律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0、[美]王志浩著:《大国经济之路》,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41、贺小勇、管荣著:《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42、陈欣著:《WTO争端解决中的法律解释——司法克制主义vs.司法能动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3、韩龙著:《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罗平编译:《货币可兑换和金融部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框架及作法》,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2、蓝发钦编著:《国际金融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3、乌杰主编:《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整体发展—系统范式下的思考》,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4、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陈飞翔编著:《国际经济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孟钊兰主编:《中央银行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朱榄叶编著:《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2003-2006)》,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9、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0、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1、王伟光主编:《科学发展观概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王洛林主编:《全球化与中国:理论与发展趋势》,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
    13、曹龙骐主编:《金融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4、朱榄叶编著:《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2007-2009)》,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曹建明:《关于我国金融法制建设的几个问题》,载《法学》1999年第4期。
    2、樊纲:《21世纪的金融全球化和国际金融改革》,载《中国外汇管理》2000年第1期。
    3、贺小勇:《论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金融法律问题》,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4期。
    4、杨松:《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变革与中国金融立法》,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5、张礼卿:《加入WTO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载《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5期。
    6、邓旭、宋琤:《论WTO专家组和上诉局的司法解释权》,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12期。
    7、李有星、胡研婷:《加入WTO后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调整》,载《浙江金融》2001年第12期。
    8、张志超:《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文献综述》,载《世界经济》2002年第1期。
    9、冯兵、黄涧秋:《论WTO争端解决活动中的法律解释》,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
    10、张庆麟:《析金融全球化对国家货币主权的冲击》,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11、李杨:《金融全球化问题研究》,载《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7期。
    12、余维彬、刘华:《WTO与中国资本项目管制》,载《财贸经济》2002年第7期。
    13、姜治鹏:《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的判例效果》,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11期。
    14、[美]麦金农:《东亚美元本位、浮动恐惧和原罪》(王宇译),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3期。
    15、胡继红:《全球化视野下现有国际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局限及其克服》,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3期。
    16、彭虹:《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缺失与调整》,载《政法学刊》2003年第3期。
    17、成思危:《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改革》,载《中国总会计师》2003年第4期。
    18、聂利君:《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究》,载《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6期。
    19、何焰:《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法》,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9期。
    20、温建东:《从IMF和WTO规定看人民币汇率》,载《金融研究》2004年第6期。
    21、[美]Eswar Prasad、Thomas Rumbaugh:《中国的资本帐户开放与灵活汇率制度,会不会本末倒置?》(王庆译),载《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4期。
    22、陈斌彬:《从国际法的视角看我国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合法性》,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5期。
    23、张庆麟:《论国际法中与货币相关的规则》,载《法学家》2005年第6期。
    24、吴志攀:《金融法制十年》,载《中国金融》2005年第13期。
    25、钟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入新的历史进程》,载《中国金融》2005年第15期。
    26、韩龙:《一国汇率义务与IMF职能:国际货币法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
    27、杨松:《国际货币体系的法律问题与中国外汇管理立法的科学发展》,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8、韩龙:《论人民币汇率义务的管辖归属和衡量依据》,载《法学家》2006年第2期。
    29、韩龙:《论IMF与WTO在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上的分工合作关系》,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0、高金榜:《WTO下国家主权的三个问题》,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1、徐崇利:《跨政府组织网络与国际经济软法》,载《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4期。
    32、李智:《应对贸易摩擦,确保经济发展——日本应对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启示》,载《国际贸易》2006年第5期。
    33、王海峰:《WTO非违约之诉机制研究——兼论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争端及其启示》,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6期。
    34、伏军:《WTO汇率机制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载《法学》2006年第7期。
    35、毛骁骁:《从GATT第21条看美国“汇率关税”问题》,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06年第2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6、王晓晶:《美国为何不将中国汇率政策问题提交IMF》,载《法治论丛》2006年第5期。
    37、石亮:《加强多边合作,推动IMF改革——评2006年IMF和世界银行新加坡年会》,载《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10期。
    38、余永定:《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与中国的对策》,载《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1期。
    39、吴晓灵:《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载《中国金融》2007年第1期。
    40、韩龙:《IMF与WTO对人民币汇率义务的管辖关系——基于GATT与IMF协定的考察》,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07年第1期。
    41、韩龙:《GATT第15条:汇率义务衡量需提防的陷阱——基于人民币汇率义务问题的探讨》,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
    42、杨松:《国际货币新秩序与国际法的发展》,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2期。
    43、韩龙:《论两类性质的矛盾:外汇措施与汇率安排——探寻IMF与WTO对人民币汇率义务的管辖关系》,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4、渠邕:《国际法框架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载《时代法学》2007年第3期。
    45、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载《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3期。
    46、王海峰:《论国际软法与国家软实力》,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4期。
    47、伏军:《WTO外汇争端管辖安排:模糊性及其现实理性》,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5期。
    48、陈全功:《论汇率政策与外部稳定——兼评IMF2007<决定>》,载《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49、方兆本,许可,笪诚:《人民币汇率偏离问题:背景、原因、策略选择》,载《经济界》2007年第6期。
    50、韩龙:《IMF新决议的突破:双边汇率监督范围之厘定》,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51、温建东:《探析IMF汇率监督新决定》,载《中国外汇》2007年第8期。
    52、丁志杰:《IMF汇率新规考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载《中国外汇》2007年第8期。
    53、曲凤杰:《如何解读“汇率操纵”》,载《中国外汇》2007年第8期。
    54、黄韬、陈儒丹:《WTO法律规则视野之中的人民币汇率争议》,载《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9期。
    55、詹才锋:《从多边和双边规则看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0期。
    56、金柏松:《日本对美贸易摩擦战失利的教训与启示》,载《国际贸易》2007年第11期。
    57、何帆:《IMF瞄准人民币是一个错误》,载《金融经济》2007年第11期。
    58、王宏玮、熊平安:《IMF双边监督新决定的影响》,载《银行家》2008年第1期。
    59、刘鸣:《中国国际责任论评析》,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
    60、高乐咏、王孝松:《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1、张礼卿:《评IMF“新决定”及其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载《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1期。
    62、栾信杰:《两条腿走三步——美国对华反补贴态势分析》,载《国际贸易》2008年第1期。
    63、韩龙:《IMF汇率监督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对策》,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64、陈利强:《WTO协定下美国贸易权利论——以美国对中国实施“双轨制反补贴措施”为视角》,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
    65、刘光溪:《制度宜当与竞争优势:论构建金融国际博弈优势的战略选择》,载《国际贸易》2008年第4期。
    66、武心波:《王霸之辩与中国“软实力”的战略构想——从孙中山的“王道观”谈起》,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第4期。
    67、白小燕:《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争论与现实冲击》,载《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68、祝丹涛:《国际货币体系是失衡根源》,载《人民论坛》2008年第5期。
    69、阎卫军:《论IMF下的汇率义务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合法性》,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6期。
    70、张纯威:《美元本位、美元环流与美元陷阱》,载《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6期。
    71、韩龙:《人民币汇率是否授予中国出口商以利益》,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6期。
    72、赵杰宏:《试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合作关系》,载《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7期。
    73、梁艳芬、李琳:《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率监督<新决定>》,载《国际贸易》2008年第7期。
    74、吕晓杰:《SCM协议中补贴的专向性要件》,载《法学》2008年第9期。
    75、贺小勇:《IMF<成员国汇率政策监督的决定>对中国汇率主权的影响》,载《法学》2008年第10期。
    76、冯军、高永富:《评美国贸易代表对人民币汇率调查申请的拒绝》,载《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77、刘兴华、胡芳:《试析IMF“2007决定”对金融安全的影响》,载《新金融》2008年第10期。
    78、王志:《国家/社会视角下中美人民币汇率纠纷》,载《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11期。
    79、管荣:《论WTO对人民币汇率争端的管辖权》,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第1期。
    80、于方:《美国110届国会与人民币汇率问题》,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09年第2期。
    81、贺小勇:《人民币汇率政策国际压力分析:以日元升值教训为视角》,载《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第3期。
    82、韩龙:《牙买加体系的汇率制度:一个尚需破解的时代命题》,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26-33页。
    83、高永富:《美国国会关于货币立法违反WTO规则》,载《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84、项卫星、刘晓鑫:《美元本位制的问题及其可持续性》,载《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85、王立武:《WTO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分析》,载《前沿》2009年第4期。
    86、贺小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法律思考——以国际货币缺陷为视角》,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87、郑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GER方法介绍及评述》,载《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88、向雅萍:《后次贷危机时期IMF改革的法律思考》,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89、张勇:《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与全球治理的和谐——兼论美国的“四张牌”》,载《国际贸易》2010年第4期。
    90、金雪军、王义中:《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次贷危机与全球新型金融危机》,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91、张文宗、程宏亮、张志新:《当前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基本立场》,载《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第6期。
    92、黄敏:《货币战争中的中国形象——《纽约时报》有关人民币汇率议题报道的框架分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93、余力:《山雨欲来,中美货币战摊牌》,载《南风窗》2010年第8期。
    94、许朝明、韩龙:《美国近期针对人民币汇率的立法动向述评》,载《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8期。
    95、李建军、王家强、边卫红:《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思路与中国的定位与对策》,载《金融前沿》2010年第8期。
    96、龚柏华、尤浩:《美国对华反补贴诉讼中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法律问题分析——简评美国Nucor告美国商务部拒绝就人民币汇率补贴展开调查案》,载《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第1期。
    97、叶萍、谢新明:《人民币汇率补贴争议与中国的对策——从IMF与WTO关系角度切入》,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98、陈斌彬:《评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可能采取的法律行动——兼及我国的因应之策》,载《海峡法学》2011年第1期。
    99、贺小勇:《论美国<公平贸易汇率改革法案>的法律缺陷问题——以IMF和WTO为视角》,载《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第2期。
    100、韩龙:《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法律指控及其新变化》,载《法治研究》2011年第5期。
    101、天大研究院课题组:《2009-2011年全球主要货币汇率趋势评析》,载《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31期。
    102、韩龙:《美国对人民币汇率偏差指控法律依据之明辨——评<美国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4期。
    103、赵鹏:《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法律分析》,载《学术论坛》2012年第4期。
    104、左海聪:《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法律实施》,载《法学》2012年第5期。
    105、杨松:《人民币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5期。
    106、韩龙:《汇率偏差并不构成法律上的出口补贴——评美国<美国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载《河北法学》2013年第1期。
    1、纪文华、姜丽勇:《人民币汇率和WTO规则关系的法律分析》,载吴志攀、白建军主编:《金融法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林念:《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国际法探讨》,载《珞珈法学论坛》(第6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石育斌:《全球治理困境与WTO发展趋势——兼论我国利用WTO推动全球治理良性发展》,载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国际关系研究2010年——全球治理与中国的选择》,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4、谷晓江、徐英:《中国国际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形象定位》,载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全球化与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赵忆宁:《美国学者抨击汇率报复案称其为贸易自由化逆流》,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4月9日。
    2、段爱群:《汇率操纵与反补贴》,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9月5日。
    3、崔笑愚:《海外媒体看中国贸易顺差》,载《国际金融报》2006年1月12日。
    4、谢国忠:《美国在操纵货币》,载《财经时报》2006年5月15日。
    5、梁桦:《汇改一周年述评:企业积极应对汇率风险》,载《经济日报》2006年7月27日。
    6、王志浩:《人民币升值将加大中国贸易顺差》,载《证劵日报》2006年11月6日。
    7、佚名:《警惕以“反汇率操纵”之名行操纵别国汇率之实》,载《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6月22日。
    8、张锐:《IMF:“汇改新政”的缺与憾》,载《国际商报》2007年6月30日。
    9、杜艳:《中国汇改关键时刻汇率操纵国标准争议》,载《经济观察报》2007年7月2日。
    10、金柏松:《美日当年贸易战分析与启示(上)》,载《国际商报》2007年10月22日。
    11、于嬴:《约瑟夫·奈:从“软实力”到“巧实力”》,载《南风窗》2009年6月18日。
    12、熊敏:《美考虑征收人民币汇率反补贴税》,载《21世纪经济报》2010年3月4日。
    13、徐伟:《人民币汇率的美中博弈》,载《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4月8日。
    14、郭金龙、何毕:《日元升值的影响及经验教训》,载《金融时报》2010年5月17日。
    15、李扬、姚枝仲:《汇率问题,美议员在隐瞒真相》,载《环球时报》2010年8月22日。
    16、杜静:《美拒绝就人民币汇率政策展开反补贴调查》,载《经济参考报》2010年9月2日。
    17、明金维、汪平:《中国在“货币战”中应警惕什么——五问“货币战”》,载《文汇报》2010年10月18日。
    18、陶冶:《全球汇率争端:货币体系缺陷是深层根源》,载《金融时报》2010年10月19日。
    19、吴心伯:《从国际体系看货币之争》,载《解放日报》2010年10月19日。
    20、佚名:《美国要限制顺差,多国说不》,载《环球时报》2010年10月25日。
    21、佚名:《G20凝聚力需要捍卫》,载《文汇报》2010年11月8日。
    22、陈韶旭:《美再“量化宽松“催生新资产泡沫》,载《文汇报》2010年11月5日。
    23、吴心韬:《巴西财长曼特加警告:全球正在走向全面贸易战》,载《中国证券报》2011年1月11日。
    24、杨舒:《联合国贸发会议:人民币汇率未低估》,载《国际商报》2011年1月20日。
    25、刘德标:《提升我国商务媒体国际话语权的思考》,载《国际商报》2011年3月19日。
    26、张茉楠:《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载《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3月15日。
    27、徐明棋:《“消除通胀货币性因素”释放的信号》,载《文汇报》2011年4月19日。
    28、朱周良:《美国“没有任何可能”推出人民币立法——专访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载《上海证券报》2011年12月12日。
    29、郝亚琳、刘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华今开幕》,载《广州日报》2012年5月3日。
    30、李韶文:《美施压人民币汇率闹剧恐重演》,载《国际商报》2013年1月4日。
    1、John H. Jackson,World Trade and The Law of the GATT, Bobbs-MerrillCompany,1969.
    2、John Eatwell&Lance Taylor,Global Finance at Risk:The Case forInternational Regulation,New Press,2000.
    3、M. Levi,International Fina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Economy,McGraw-Hill,1990.
    4、Bernard M. Hoekman&Michel M. Kosteck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World Trading System The WTO and Beyond(2nd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5、Ching Cheong&Ching Hung Yee,Handbook on China's WTO Accessionand Its Impacts,World Scientific,2003.
    6、Hal S. Scott,International Finance:Law and Regulation,Sweet&Maxwell,2004.
    7、Raj Bhala,Modern GATT Law:A treatise on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Tariffs and Trade,Sweet&Maxwell,2005.
    8、Ronald I. McKinnon,Exchange Rates under the East Asian Dollar Standard:Living with conflicted virtue,MIT Press,2005,p.5.
    9、Hal S. Scott, International Finance: Transactions, Policy, and Regulation,Foundation Press,2006.
    10、Bruce W. Jentles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W.W.Norton&Company,Inc.,2007.
    11、Jeff ThredGold,EconAmerica:Why the American Economy is Alive andWell...and What That Means to Your Wallet,John Wiley&Sons Ltd.,2007.
    12、Gregory C. Chow,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2d ed.),BlackwellPublishing,2007.
    13、Luiz Carlos Bresser Pereira,Globalization and Competition:Why someemerging countries succeed while others fall behi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1、Robert W. McGee,An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tectionism in the UnitedStat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urope,George Washingt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Economics,Vol.26,1993.
    2、Chris Brown,China's GATT Bid:Why all the fuss about currency controls?,Pacific Rim Law and Policy Journal,Vol.3,June1994.
    3、Larry L. Drumm,Changing Money:Foreign Exchange Reform in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astings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Vol.18,Winter1995.
    4、Thomas Yunlong Man,National Legal Restructuring in Accordance withInternational Norms:GATT/WTO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reform,Indiana Journalof Global Legal Studies,Vol.4,Spring1997.
    5、David M. Lampton,Ending the MFN Battle,NBR Analysis,Vol.8,Winter1997.
    6、James Lee Ray,Does Democracy Cause Peace?,Annual Review ofPolitical Science,Vol.1,1998.
    7、Joseph Kahn,Last-Ditch Effort by2Sides to Win China Trade Vote,NewYork Times,May23,2000.
    8、Michael Wines,In Letter to Bush,Putin Urges Wider U.S-RussianCooperation, New York Times,January25,2001.
    9、Penelope B. Prime,China Joins the WTO:how,why and what now?,Business Economics,Vol.37,2002.
    10、Deborah E. Siegel,Legal Aspects of the IMF/WTO Relationship:TheFund's articles of agreement and the WTO Agreement,American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Law,Vol.96,July2002.
    11、C. Fred Bergsten,Muzzling Our Economic Negotiators,Washington Post,September10,2003.
    12、Amy E. Eckert&Manooher Mofidi,Doctrine or Doctrinaire—The FirstStrike Doctrine and Preemptive Self-defense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Tulan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Vol.12,2004.
    13、Dana T. Blackmore,Eradicating the Long Standing Existence of aNo-Precedent Rul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Looking Toward Stare Decisis inWTO Dispute Settlement,Carol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Commercial,Vol.29,Spring2004.
    14、Elizabeth Becker,Industry and Labor Step up Fight over China's Currency,New York Times,September10,2004.
    15、Neil King Jr.&Charles Hutzler,China Tells U.S. Yuan Flexibility Is on theHorizon,Wall Street Journal,September29,2004.
    16、Elizabeth Becker,IMF Asks China to Free Its Currency from Dollar,NewYork Times,September30,2004.
    17、Paul Bluestein,China at G-7Meeting for First Time:U.S. sticks withpatient approach on currency issues,Washington Post,October2,2004.
    18、M. Ulric Killion,China’s Foreign Currency Regime:The Kagan Thesis andLegalification of the WTO Agreement,Minnesota Journal of Global Trade,Vol.14,Winter2004.
    19、Peter S. Goodman,Don't Expect Yuan To Rise Much,China Tells World,Washington Post,July27,2005,at D1.
    20、Morris Goldstein&Nicholas Lardy,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Dilemm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6,2006.
    21、Matthew R. Leviton,Is It a Subsidy?An Evaluation of China’s CurrencyRegime and Its Compliance with the WTO,UCLA Pacific Basin Law Journal,Vol.43,Spring2006.
    22、Ross Leckow,The IMF and Crisis Prevention-The Legal Framework forSurveillance,Kansas Journal of Law and Public Policy,Vol.17,May2007.
    23、Hector R. Torres,Re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hy itsLegitimacy is at Stak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Vol.10,September2007.
    24、Raj Bhala Virtues,the Chinese Yuan,and the American Trade Empire,Hong Kong Law Journal,Vol.38,2008.
    25、Aaditya Mattoo&Arvind Subramanian,Currency Undervaluation andSovereign Wealth Found:A new role fo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orkingPaper,WP08-2,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anuary2008.
    26、John D. Greenwald,At the End of a long Trade Policy Road,Texas.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Vol.45,2009.
    27、Michael M. Phillips,U.S. Stance on the Yuan Gets Tougher,The Wall StreetJournal,January23,2009.
    28、Morris Goldstein,Is China a Currency“Manipulator”?,PetersonPerspectives Interviews on Currency Topics,January28,2009.
    30、Bryan Mercurio&Celine Sze Ning Leung,Is China a “CurrencyManipulator”?:The legitimacy of China’s exchange regime under the current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 work,International Lawyer,Vol.43,Fall2009.
    31、Carl J. Dahlman&Dale W. Henderson&Chen Qiqing,The U.S.,China,and Global Imbalances: What has happened and what should be done?,Georgetown Public Policy Review(2009-2010),Vol.15,2010.
    32、Robert E. Scott,Unfair China Trade Costs Local Jobs,Economic PolicyInstitute,Report,March23,2010.
    33、Robert E. Scott,Currency Manipulation:History shows that sanctions areneeded,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Report,April28,2010.34、 Claus D. Zimmermann, Congress Continues to Attack CurrencyManipulation as China Defuses G-20Pressure For Now:the International LawIssues,ASIL Insight,Vol.14,Issue19,June30,2010.
    35、Wheatley&Lesley Wroughton,IMF Split in China Yuan Exchange RateDebate,Reuters,July28,2010.
    36、Paul Krugman,China's Currency Manipulation Harms U.S.,New YorkTimes,September13,2010.
    37、Mark Zandi,Editorial,Topic A,Washington Post,October10,2010.
    38、Ross P. Buckley,The Economic Policies of China and India,and of theWashington Consensus:An enlightening comparison,Wisconsin International LawJournal,Vol.27,Winter2010.
    39、David Leonhardt,In China,Cultivating the urge to splurge,New YorkTimes,November24,2010.
    40、C. Fred Bergsten,The Need for a Robust Response to Chinese CurrencyManipulation Policy Options fo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Countervailing Currency Interven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Law,Vol.10,2011.
    41、Elizabeth L. Pettis,Is China’s Manipulation of Its Currency an ActionableViolation of the IMF/Or the WTO Agree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and Law,Vol.10,2011.
    42、Lingling Wei,Singapore has a leg up in Trading Hub Race,Wall StreetJournal,June2,2011.
    43、Edward Wong&Natasha Singer,Currency Agreement for Japan andChina, New York Times,December26,2011.
    44、Bradley Schield,China’s Exchange Rate Manipulation:What should theUnited States do?,Houst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34,Spring2012.
    45、Robert E. Scott,The China toll Costs Local Jobs:Growing U.S. trade deficitwith China cost more than2.7million jobs between2001and2011, with job lossesin every state,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Report,August23,2012.
    46、Terry E. Chang,Slow Avalanche:Internationalizing the Renminbi andLiberalizing China’s Capital Account,Vol.25,Winter20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