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藏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帝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民国时期西藏与中央的关系存在明显的波动现象,期间,中央政府对藏政策与举措、西藏方面的反应和行动出现相应地的演变。毋庸讳言,在列强殖民入侵的冲击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以及外国势力对藏事横加干预下,西藏地方政府一度产生向外寻求政治依靠甚至出现某种“独立”的倾向。不过,这种政治主张在民国时期的西藏政坛不仅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始终遭到“内向”派及僧侣阶层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在西藏社会中也没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一方面,民国中央政府以国家统一为目的的“中华民族”国家建构思想与实践,以及对西藏采取的各种政策与措施,使得中央与西藏维系了基本正常的关系;另一方面,西藏和其他藏区的各界藏族精英在此期间进行的有利于“中华民族”国家统一和西藏民族前途的政治选择和政治行动,在不同程度上使得西藏延续了自元以来与中央政府所保持的传统的政治隶属关系。因此,要研究民国时期的西藏政策,必须结合中央、西藏地方及国际环境三个层面加以探讨,方为全面。
     学术界对于民国时期西藏与中央关系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关于西藏政策方面的研究,论者大多瞩目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政策和措施,往往仅满足于对此作资料性的梳理,或对政策得失作是非评判,不见有人对西藏和其他藏区各界藏族精英人物在“中华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的反应和行动进行系统的专门研究。然而,民国时期的西藏政策、中央与西藏的相互关系是直接关涉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两个方面的,研究中的割裂与缺憾,不利于把握西藏与中央关系演变的整体脉络。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民国时期的西藏政策,结合探讨民国时期民族理论的演变,以及藏区各界藏族精英在“中华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作出怎样的政治选择和政治行动,并对他们在民国西藏与中央关系史上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
     本文拟从民族学、历史学的视角,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以精英研究为切入点,以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及民国执政者的民族思想、治藏政策与措施为研究对象,兼及西藏前后三位政教首领十三世达赖喇嘛、热振摄政和达札摄政、后藏政教领袖九世班禅、西康政教首领诺那呼图克图、西藏特使贡觉仲尼和刘曼卿、康藏精英、藏区抗日志士、西藏革命党等藏族精英(集团)的政治选择和政治活动,探讨中国在由传统帝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各种力量对西藏地方发展、国家统一产生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同时,从“中华民族”国家建构思想与实践、及西藏地方政治文化和外部国际环境的宏观角度,探讨民国时期的西藏政策、民族理论、以及西藏与中央相互关系演变的规律。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dicated that China began its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monarchy to modern nation-state, fluctuation exist obviousrelationship between Tibet and central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central policy to Tibet and initiatives with Tibet action and reaction appearedaccordingly the evolution. Needless to say, in the influence of colonial invasion andthe impact of the western nationalism, and foreign forces of hidden things out, thelocal government of Tibet was generated outward seeking political rely on and evensome "independent" tendency, however, this kind of political opinion during the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Tibet politics not only occupy the leading position, strongoppose and resist and always was "introverted" pie and monks class, also does nothave the broad public basis in Tibet society. On the one hand, the centralgovernment’s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nation" states construction for thepurpos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as well as the Tibet adopted various policiesand measur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ibet maintain the normal relationship. Onthe other hand, the political choice and action of Tibetan elite from all walks life inTibet and other Tibetan areas for the unity of the " Chinese nation" states and Tibetfuture, in varying degrees, makes Tibet continued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affiliationwith central government which has kept since Yuan Dynasty. Therefore, to study theTibetan policie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Tibet central,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for thecomprehensive.
     The academic community for relations of Tibet and central government during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extens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research on Tibetan policies, the most attention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policies and measuresfor Tibet, often only meet to make data analysis, or the policy is not gain and lossevaluation, rarely has the special research for system of all the Tibetan elites’ actionand re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nation" stat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nd otherTibetan areas. However, Tibetan polic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central governmentand Tibe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woaspect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ibet local, fragmented and absence is notconducive to grasp the overall context of chang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bet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ibetanpolic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evolvement ofnational theory, and Tibetan elites from all walks in Tibet and other Tibetan areas,how to make political choices and political 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nation"states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ir influence and action in the relationship’shistory of Tibet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nology and history, follow the principle of"discuss from historical materials", take the elite stud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akemodern thinkers, politicians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s nationalideology, Tibetan policies and measur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ibetan elites’political choice and action,such as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leader in Tibetan area:thethirteenth Dalai Lama,the regent of Rezhen and Dazha in front-Tibet, the ninthPanchen Lama in back-Tibet, Nuona Khutughtu in Khams area,special envoy forTibet:Konchok Jungne and Liu Manqing, Tibetan elite in Khams area, anti-Japanesepolitical activities, Tibetan Improvement Party, to explore various forces’ historicalrole and influence for national unity and Tibetan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Chinatransforming the traditional empire to the modern nation-state. At the same time, fromthe macroscopic angle of “Chinese nation" states construction’s thought and practice,and Tibetan politics and culture and the extern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o exploreTibet policies, national theory, as well as the evolvement rul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Tibet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引文
①Ernest Gellner.Nations and Nationalism,Oxford:Blackwell,1983;[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1页。
    ②杨堃:《民族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89页。
    ③陈玉屏:《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内部研究报告),2010年,第130页
    ①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页。
    ②1902年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作为对中国的国家民族的命名,这无疑是受现代民族观念影响而产生的重要概念。参见郝时远:《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内涵之演变》,《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
    ③陈玉屏主编:《中国古代民族融合问题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87页。
    ①马戎:《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精英:理解中国从“天下帝国”到“民族国家”进程的钥匙》,《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8期。
    ②参见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36页。
    ①G. Patteson,Tibet in Revolt,Faber and Faber,1960.
    ②Michael C.van Walt van praag,The status of Tibet: history, rights, and prospects in international law,Westview Press,1987.
    ③H.Harrer, Seven Years in Tibet, Flamingo; Re-issue,1988.
    ④Tsepon W. D. Shakabpa, Tibet,today and Yesterday,Yale University Press,1967;夏格巴:《西藏政治史》,李有义译,1978年。
    ⑤陈谦平:《抗战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5页。
    ①Tiezheng Li,Tibet,today and Yesterday,New York:Bookman Associates,1960;李铁铮:《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夏敏娟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956年由哥伦比亚大学皇冠出版社出版,1960年再版时改名为《西藏今昔》。
    ②Tiezheng Li,Tibet,today and Yesterday,New York:BookmanAssociates,1960,pp214-216。
    ③A. Tom Grunfeld,The Making of Modern Tibet,Zed Books,1987;East Gate Book,1996;[加]谭戈伦夫:《现代西藏的诞生》,伍昆明、王宝玉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
    ④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美]梅·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杜永彬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
    ①[美]梅·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汉译本序言,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
    ②Hsiao-ting Lin,Tibet and Nationalist China's Frontier: Intrigues and Ethno-politics,1928-49,UBC Press,2006。
    ①Hsiao-ting Lin, A Reexamination of Nationalist China's Frontier Agenda: A Case study of Tibet,1928-1949,D.Phil.Thesis in Oriental Studies,University of Oxford,Trinity Term,2003。
    ②松本ますみ《中国民族政策の研究:清末から1945年までの「民族论」を中心に》,多贺出版1999;[日]松本真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鲁忠慧译,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③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谱系》,冯谊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④Prasenjit Duara,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95;[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①傅嵩炑:《西康建省记》,成都公纪印刷公司铅印,1912年。傅嵩炑(1869-1929年),名华丰,四川古蔺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任赵尔丰的幕僚,在康藏经营7年。赵尔丰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时期,傅嵩炑随赵尔丰督兵征讨,经营川边,足迹遍及康区。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初八日傅嵩炑以道员护理川滇边务大臣,继赵尔丰之后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六月,傅嵩炑奏请建立西康省,西康全局底定,傅嵩炑于巴塘修建衙署。是年冬,辛亥革命席卷西南,赵尔丰在四川的统治瓦解,傅嵩炑率四川防军回川救援,到达雅安即被辛亥革命军俘虏,解送成都。西康建省终未实现,但一切建省基础均于当时已备。
    ②凌纯生:《中国今日之边疆问题》,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
    ③朱子爽:《中国国民党边疆政策》,国民图书出版社,1944年版。
    ①谢彬:《西藏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初版
    ②吴敬恒、蔡元培、王云五主编:《西藏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③陈健夫:《西藏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④华企云编著:《西藏问题》,大东书局1930年
    ⑤秦墨硒:《西藏问题》南京印刷公司。
    ⑥陈重为:《西康问题》,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
    ⑦梅心如:《西康》,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
    ⑧方秋苇:《明日之康藏滇桂问题》,世界书局1936年版。
    ⑨任乃强:《西康图经》,新亚细亚学会,1933年、1934年。西藏古籍出版社,2000年。
    ①罗志田:《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
    ②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收入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和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兰州: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④段金生:《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昆明:云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⑤张双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以蒙藏问题为中心》,《中国藏学》2003年第4期。
    ⑥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18卷期3期。
    ⑦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8卷第2期。
    ①冯建勇:《重构国家认同:民初中央政府对蒙藏边疆地区之统合——以1911~1915年为中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4期。
    ②郭寄峤:《民国以来中央对蒙藏的施政》,台北: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
    ③徐百永:《国民政府治藏政策及其实施(1927—1949)》,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④徐中林:《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⑤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⑥王海燕:《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⑦杜丽娴:《试析1930-1940年中央与地方之关系——以第三次康藏纠纷为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①张羽新:《蒙藏事务局及其对藏政的管理》,《中国藏学》2003年第1、3期。
    ②孙宏年:《蒙藏院与民国时期的西藏治理述论(1914—1928)》,《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4期
    ③周竞红:《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十年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制与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
    ④王川:《孔庆宗时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对在藏汉人的管辖及其意义》,《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7卷第4期。
    ⑤陈立华:《简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中国藏学》2009年第2期。
    ⑥刘茗:《蒙藏委员会在蒙藏施政的积极作用》,《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⑦张子新,喜饶尼玛:《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治藏措施评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⑧孙宏年:《国民参政会中的藏族参政员与国民政府治藏政策》,《西藏研究》2001年第4期
    ⑨孙宏年:《西姆拉会议前后国内的治藏建议及其影响——以中英藏事交涉为中心》,《西藏研究》2009第1期。
    ⑩任新建:《任乃强先生对西康建省的贡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①见徐中林:《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第209页。
    ②孙子和:《西藏史事与人物》,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
    ③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④王美霞:《第九辈班禅回藏始末》,《中国边政》(台湾),1983年第81期。
    ⑤李鹏年:《浅析九世班禅返藏受阻及其原因》,《中国藏学》1992第1期。
    ⑥陈谦平:《英国阻挠九世班禅返回西藏的动因初探》,《民国档案》1998年第4期。
    ⑦皮明勇:《九世班禅返藏受阻与国民政府的治藏策略》,《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4期。
    ①黄天华:《民国西康格桑泽仁事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6卷第5期。
    ②友珍:《权力政治与地方自治:20世纪30年代的“康人治康”运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5卷第3期。
    ③张践:《班辕返藏与“甘孜事变”》,《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18卷第4期。
    ④黄天华:《刘文辉与甘孜事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3期。
    ⑤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⑥多杰才旦主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上、下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①祝启源、喜饶尼玛:《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
    ②杨嘉铭:《民国时期中央在西藏统治势力消长原因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5年,第236页。
    ③王远大:《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④周伟洲:《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
    ⑤陈谦平:《抗战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⑥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从廓尔喀之役到华盛顿会议》,“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社,1996年。
    ①冯明珠:《川青藏边域史地察—近代中英康藏议界之再释(上)、(下)》,《中国藏学》2007第4期,2008年第1期
    ②黄天华:《国家建构与边疆政治:基于1917-1918年康藏纠纷的考察》,《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
    ③王燕:《浅析第三次康藏纠纷》,《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④刘国武:《南京政府对康藏纠纷的定性及解决措施分析》,《史学集刊》2004年第2期。
    ⑤郎维伟:《国民政府在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治藏之策》,《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①周伟洲:《1930-1933年西藏与康、青战争之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8卷第1期。
    ②王海兵:《1930年代的康、青、藏战争——边政、权力和地方的视角》,《安徽史学》2007年第6期。
    ③黄天华:《第三次康藏纠纷再研究》,《历史教学》2009年第10期。
    ④林孝庭:《战争、权力与边疆政治:对1930年代青、康、藏战事之探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6年,第53期。
    ⑤李绍明:《论“治藏必先安康”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原载于《民族论丛》1991年第9期,收入其《巴蜀民族史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5-242页。
    ⑥杨嘉铭:《“安康”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93年第2期。
    ①吴建国:《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②黄天华:《国家整合与边疆政治——以西康建省为考察中心(1906-1949)》,成都: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③黄华煋:《西康建省对川藏影响之研究》,台湾:政治大学硕士论文,1975年。
    ④赵建强:《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刘文辉与西康》,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1987年。
    ⑤车莉:《抗战时期西康省的文化建设》,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0年。
    ⑥胡晓梅:《康区乌拉制度研究》,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⑦王川:《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⑧王川:《西康地区近代社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⑨石硕:《试论康区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①任新建:《论康藏的历史关系》,《中国藏学》,2004年第4期。
    ②吴彦勤:《清末民国时期川藏关系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③刘君:《康区近代商业初析》,《中国藏学》,1990年第3期。
    ④陈泛舟:《民国时期甘、青、川三省边境的藏汉贸易》,《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6期。
    ⑤曹必宏:《抗日战争时期的康藏贸易公司》,《中国藏学》,2006年第3期。
    ⑥友珍:《清代至民国时期汉族移民在巴塘活动之面面观》,《西藏研究》,2010年第1期。
    ⑦多尔吉,王川,何洁:《略论汉藏教理院在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9卷第3期。
    ①[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1页。
    ①转引自[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页。
    ②[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页
    ③[英]厄内斯特·盖尔纳著,韩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9页。
    ④[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叶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页。
    ⑤[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5页。
    ⑥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291页。
    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民族出版社,2005年。
    ②一般认为,梁启超是最早将英文“nation”概念由日文转译为“民族”而引入中国的学者,他于1899年所撰之《东籍月旦》中谓有:“日本人十年前,大率翻译西籍,袭用其体例名义,天野为之所著万国历史,其自序乃至谓东方民族”。
    ③马戎教授曾建议把我国的56个民族改称为“族群”(ethnic group),同时保留“中华民族”(Chinese nation)的提法,以避免在两个层面(国家与群体)上使用同一称谓(民族)所可能引发的逻辑混乱和误导。详见马戎:《评安东尼·史密斯关于“nation”(民族)的论述》,《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④Gaetano Mosca,The ruling class,New York,1939,p.50.;[意]加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贾鹤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97页。
    ①[意]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精英的兴衰》,刘北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3-14页。
    ②吕亚力:《政治学方法论》,台北市:三民书局,1985年,第295页。
    ③Harold D.Lasswell,World Politics and Personal Insecurity,New York,1965,p.3.
    ②阿旺贡嘎索南著,陈庆英等译:《萨迦世系史》,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1-94页。
    ③《元史》,卷202,列传89,释老。
    ①《明太祖实录》,卷53。
    ②《明成祖实录》,卷264。
    ③《明史》卷331,列传219,西域3。
    ④乾隆:《御制喇嘛说》:“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番僧也。”《清实录》第27册,《高宗实录》卷1427,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83-84页。
    ⑤昭槤:《啸亭杂录》卷3。
    ①《清高宗实录》卷383。
    ②见西藏社会科学院等编:《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选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65-274页。
    ③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04页。
    ①周伟洲:《英俄侵略我国西藏史略》,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9页。
    ①吴丰培辑:《清季筹藏奏牍》文硕卷,商务印书馆,1938年。
    ②《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光绪十六年)》,参见[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附录一,孙熙初译,台湾学生书局1973年。
    ③《中英会议藏印续约九款(光绪十九年)》,参见[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附录二,孙熙初译,台湾学生书局1973年。
    ①英军侵略头子荣赫鹏(Younghusband)也坦言:“此次条约已证明毫无效用,西藏人民从未承认之,而中国当局又完全无力强制藏人也。”见[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孙熙初译,西藏社会科学院资料情报研究所编印,1983年,第70页。
    ②《1904年之英藏条约》(即拉萨条约),其内容为:藏方允许于亚东、江孜、噶大克开埠与英通商,赔款50万英镑。参见[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附录三,孙熙初译,台湾学生书局1973年。
    ③《时敏报》,1904年6月11日。
    ④《西藏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专辑》,《西藏文史资料选辑》(7),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8页。
    ⑤吴丰培辑:《清季筹藏奏牍》安成、裕钢卷,商务印书馆,1938年。
    ①[俄]柏林:《阿旺德尔智堪布》,王远大译,《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②《清实录》德宗卷535,光绪三十年九月已亥条。
    ③[加]谭戈伦夫:《现代西藏的诞生》,伍昆明、王宝玉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第87页。
    ④参见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19页。
    ①黄奋生:《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312、317页。
    ②汪晖:《东方主义、民族区域自治与尊严政治-关于“西藏问题”的一点思考》,《天涯》,2008年第4期。
    ③“内地各省人民,刻以推翻君王,建立新国。嗣是以往,凡汉人递送西藏之公文政令,概勿遵从……总期西藏全境汉人绝迹,是为至要。”参见牙含章:《达赖喇嘛传》,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257页。
    ①[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80页。
    ②参见[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94页。
    ①罗志田:《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中国文化》,1996年第14期。
    ②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7页。
    ①[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李金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29页。
    ③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8页。
    ①[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1页。
    ②庞中英:《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欧洲》,1996年第5期。
    ①参见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条。“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②参见康有为:《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中华书局1981年,第340-343页。
    ①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饮冰室合集》(第三册·文集之十三),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5-76页。
    ①见《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2页。
    ②《宣统政纪》卷70,第13-19页。
    ③《宣统政纪》,卷70。
    ④陈荷夫编:《中国宪法类编》(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66—367页。
    ①《中国大事记》,《东方杂志》,1911年,第8卷,第12号。
    ②《民立报》(上海),1912年8月16日,第9页。
    ③郭凤明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国史馆”(台北),2002年。
    ④陈荷夫编:《中国宪法类编》(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81-388页。
    ⑤陈荷夫编:《中国宪法类编》(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04-419页。
    ①《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命令》(1912年4月22日),《东方杂志》,1911年,第8卷,第12号。“旧例”指清朝的《理藩院院则例》。
    ②郭卿友编著:《民国藏事通鉴》,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第19页
    ③朱慈恩:《蒙藏委员会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中国民族报》,2010年6月18日。
    ①喜饶尼玛、苏发祥主编:《蒙藏委员会档案中的西藏事务》,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17页。
    ②《西蒙会议始末记》,西盟王公会议招待所编,第41-45页。
    ③蔡锷电政府汉藏交战关系甚巨请早规划(4月30日),《民元藏事电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页。
    ④熊克武电政府等藏卫为西方屏藩拟派蜀军前往经营请示(5月4日),《民元藏事电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3页。
    ⑤国务院电尹昌衡等汉藏现有冲突速设法联络(5月9日),《民元藏事电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5页。
    ⑥国务院电蔡锷请派兵会同蜀军进藏镇抚(5月18日),《民元藏事电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页。
    ①西藏议约案,洪涤尘:《西藏史地大纲》,上海正中书局1936年,第210页;《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86页。
    ②国务院电尹昌衡办理藏事不可冒昧轻进致酿交涉(8月30日),《民元藏事电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1页。
    ③国务院电蔡锷盐井规复后即可驻师毋庸再进(9月10日),《民元藏事电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0页。
    ④《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40页。
    ⑤《英藏交涉始末记》,《东方杂志》,1912年,第九卷,第十号。
    ①《中国大事记》,《东方杂志》,第8卷,第11号,1912年5月。
    ②在北京与袁世凯的谈话(1912年8月),《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27-428页。
    ③蒙藏院档案,《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6页。
    ④蒙藏院档案,《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8页。
    ⑤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第40页。
    ⑥姚锡光代呈赴藏劝慰员杨芬报告致袁世凯呈(1913年7月),《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79页。
    ⑦会议前英国要挟中国派员开议之经过,《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86页。
    ①姚锡光代呈赴藏劝慰员杨芬报告致袁世凯呈(1913年7月),《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80-2381页。
    ②姚锡光代呈赴藏劝慰员杨芬报告致袁世凯呈(1913年7月),《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81页。
    ③杨芬为达赖喇嘛表示内向要求册封并请示对藏实策事致袁世凯等电,1913年2月3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66-2367页。
    ④姚锡光代呈赴藏劝慰员杨芬报告致袁世凯呈(1913年7月),《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81页。
    ⑤蒙藏局为恢复达赖喇嘛名号赏加封号廪金并派员赴藏宣慰事致袁世凯呈,1912年9月12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53页。
    ⑥蒙藏院档案,《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6页。
    ⑦外交部为英不允我册封达赖喇嘛专使假道印度入藏事复蒙藏局函,1912年11月29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55页;《英藏交涉始末》,《东方杂志》,1912年,第9卷第10号。
    ⑧吴忠信:《西藏纪要》,中央文物供应社,1959年,第194页。
    ⑨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文海出版社,1974年。
    ⑩黄玉生等编著:《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3页。
    ①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9页。
    ②李仲莲等为入藏议定停战和平解决争端事禀甘肃督军张广建转呈大总统函稿,《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53页。
    ③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④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⑤多杰才旦主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下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954-955页。
    ⑥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⑦随后入藏的英人柏尔也不得不承认:“这是自1910年中国军队迫使达赖喇嘛流亡以来绝无仅有的事件,也是英藏关系倒退的一个表现。”[英]查尔斯·贝尔著,冯其友等合译:《十三世达赖喇嘛传》,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印,1985年,第207页。
    ①关于十三世达赖喇嘛研究的著述有: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63年;[英]查尔斯·贝尔:《十三世达赖喇嘛传》,冯其友等译,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印,1985年。期刊论文主要有:许广智:《论辛亥革命前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政治取向》,《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喜饶尼玛:《论民国时期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心理嬗变》,《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多杰才旦:《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土登嘉措浅析》,《中国藏学》,2004年第3期。
    ①强维巴·多吉欧珠:《先父点燃了西藏第一盏电灯》,《西藏文史资料选辑》(8),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9页。
    ②《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西藏文史资料选辑》(11),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38、157页。
    ③牙含章:《达赖喇嘛传》,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276页。
    ④《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西藏文史资料选辑》(11),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55页。
    ⑤强维巴·多吉欧珠:《先父点燃了西藏第一盏电灯》,《西藏文史资料选辑》(8),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2页。
    ⑥牙含章:《达赖喇嘛传》,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275页。
    ⑦《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西藏文史资料选辑》(11),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41页。
    ①[美]梅·戈尔斯坦著:《喇嘛王国的覆灭》,杜永彬译,第25页。
    ②《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西藏文史资料选辑》(11),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41页。
    ③[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06页。
    ④《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西藏文史资料选辑》(11),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38页。
    ⑤[英]麦克唐纳:《旅藏二十年》,孙梅生、黄次书译,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205页。
    ⑥[英]查尔斯·贝尔:《十三世达赖喇嘛传》,冯其友等合译,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印,1985年,第243-245页。
    ⑦牙含章:《达赖喇嘛传》,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274-275页。
    ⑧肖怀远编著:《西藏地方货币史》,民族出版社版1987年,第44-49页。
    ①[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第42页。
    ②[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第65-66页。
    ③《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西藏文史资料选辑》(11),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59页。
    ④《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西藏文史资料选辑》(11),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61页。
    ⑤《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西藏文史资料选辑》(11),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28页。
    ①《蒙藏协定》声称:“蒙古西藏均已脱离满清之羁绊,与中国分离,自成两国,因两国信仰同一宗教,而欲增进古来互相亲爱之关系。”见[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98页。
    ②多杰才旦主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下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857页。
    ③藏案交涉经过情形,《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14页。
    ①《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六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11-2412页。
    ③[英]柏尔著,宫廷璋译:《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00页;藏案交涉经过情形,《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12-2414页。
    ④《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20-2422页。
    ①边军向藏方提出的“善后条约”中称,各营兵士现有二十余月或十余月末发饷者。参见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5页。
    ②《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40页。
    ③“暂议停战退兵条件”四条,规定:“汉军退守甘孜,藏军退守德格境内,自退兵日起,汉藏各军于停战后一年内,不得再进一步。”见任乃强:《康藏史地大纲》,雅安健康日报社1942年。按绒坝岔停战条件第一款,内地档案文献多记为:“汉军退出甘孜,番军退出德格所管之境内”,似应有误。参见《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27页;《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下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931页。
    ①[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47页;[英]查尔斯·贝尔:《十三世达赖喇嘛传》,冯其友等译,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印,1985年,第344页。
    ②《关于印度东北边境毗邻国家形势备忘录》,见《印度事务部致外交部》附件,《英国外交部档案》,全宗535号,15卷,141页。
    ③刘贯一:《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简史》,世界知识社,1951年,第26页。
    ④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17页。
    ①荣赫鹏对中国当局的政策措施评论道:“一旦有所感触,则又采取猛烈急骤之手段。赵尔丰氏在藏措施已遭其本国同僚之弹劾,姑不问其是否以诡计屠杀藏人,然其在巴塘一带改革方案如蓄发,着袴,及取缔喇嘛兼并德格各种措施,皆足以激动各地喇嘛。……中国当局之措施不特不足以保障和平,且将引起蒙藏一带无穷之纷扰。”[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孙熙初译,台湾学生书局,1973年,第316页。
    ②西藏江孜关监督史悠明条陈治藏策(6月28日),《民元藏事电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页。
    ③史悠明电政府请派员赴藏抚慰并电询达赖以察向背(12月23日),《民元藏事电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5页。
    ④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31页。
    ⑤[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孙熙初译,台湾学生书局1973年,第315页。
    ⑥姚锡光代呈赴藏劝慰员杨芬报告致袁世凯呈,1913年7月,《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380页。
    ⑦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1925年刊印本,第58页。
    ⑧黄奋生:《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349页。
    ①陈锡璋:《西藏从政记》,《西藏文史资料选辑》(3),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1-122页。
    ②[英]麦克唐纳:《旅藏二十年》,孙梅生、黄次书译,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205页。
    ③[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21页。
    ①[加]谭·戈伦夫:《现代西藏的诞生》,伍昆明、王宝玉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第103页。
    ②[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60,161页。
    ③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文史资料选辑》,第九十三辑,第117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
    ①国民政府行政院关于1929-1946年对西藏问题的处理(1946年8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二)6386。
    ②《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11页。
    ①《三民主义》(1919年),《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188页。
    ②20世纪初到50年代,美国处理国内族群关系的导向强调族群之间彻底互相融合。See Gordon,MiltonM.,1964,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③《三民主义》(1924年),《孙中山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90-594页
    ④《三民主义》(1924年),《孙中山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90-594页
    ①《中国同盟会总章》,《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160-161页。
    ②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中华书局,1960年,第128页。
    ③《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12月10日),《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24页。
    ④孙隆基:《历史学家的经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19页。
    ⑤《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1920年11月4日),《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393页。
    ⑥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国民政府对于蒙藏之法令》,考试院印刷所1924年,第59-60页。
    ①《中国国民党宣言》(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全集》(第七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3页。
    ②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国民政府对于蒙藏之法令》,考试院印刷所1924年,第59-60页。
    ③《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年1月23日),《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127页。
    ④《在沪举办茶话会上的演说》(1916年7月17日),《孙中山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329页。
    ①《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1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960页。
    ②《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议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84-85页。
    ①《中国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重要决议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6-138页。
    ②《中国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重要决议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6-138页。
    ③赵戴文为拟条呈蒋介石解决西藏办法九事致阎锡山电(1929年9月12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80页。
    ④《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18页。
    ⑤《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国民政府对于蒙藏之法令》,考试院印刷所1924年,第188-189页。
    ①黄奋生:《蒙藏新志》,中华书局1938年,第423-424页。
    ②《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议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335-336页.
    ③《以后对于西藏民族不得再沿用番蛮等称谓以符中华民族一律平等之旨》,《申令禁止以番蛮鞑子等称谓加诸蒙藏各族以符中华民族一律平等之旨》,《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241、243页。
    ④史筠:《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46页。
    ⑤史筠:《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47页。
    ①参见《蒙藏委员会施政纲领》,《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1册),商务印书馆1936,第673-678页。
    ①《蒙藏委员会施政纲领》,《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1册),商务印书馆1936,第673-678页。
    ②如《管理喇嘛寺庙条例》、《喇嘛转世办法》、《喇嘛登记办法》、《喇嘛任用办法》、《喇嘛奖惩办法》、《达赖班禅代表来京展觐办法》、《边疆宗教领袖来京展觐办法》、《蒙藏回疆各地地方长官及各宗教领袖人员来京展觐节单》、《蒙藏新疆回部来京展觐人员招待规则》、《蒙藏回疆各地地方长官及各宗教领袖人员来京晋谒赏赍办法》等。参见张双志主编:《民国治藏法规全编》(第4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
    ①《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边政丛书》第四种,民国二十三年版,第66页。
    ②《达赖、班禅代表来京展觐办法》6条,规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为报告西藏政情起见,应每年轮派代表1人来京展觐”,并规定了展觐程序:在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的引导下拜谒总理陵;谒见行政院长及各院、部、会长官;由蒙藏委员会召集会议,宣告中央施政方针,该代表报告边政情形;觐见国民政府主席,并由国民政府主席定期筵宴两次,颁给费品;由蒙藏委员会派员引导赴各处参观,游览名胜;最后向国民政府主席辞行,接受训词等等。《边疆宗教领袖来京展觐办法》8条,规定“凡蒙藏及其他各地呼图克图、诺门汗(罕)、绰尔济、班第达、呼毕勒罕……为报告边地宗教情形起见,均须分班来京展觐”,按上述6等分为6班,“每年召集一班来京展觐,周而复始”。其展觐程序与招待办法大体与达赖、班禅来京代表相同。参见《民国治藏行政法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五洲传播出版社,1999年版,第79-81页。
    ①《中国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重要决议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第136-138页。
    ②《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边政丛书》第四种,民国二十三年版,第184页。
    ③《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边政丛书》第四种,民国二十三年版,第66页。
    ④《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议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26页。
    ⑤《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边政丛书》第四种,民国二十三年,第95页。
    ①有关藏族在中央与地方的参政、议政官员名录,详见附录附表一。
    ②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46页。
    ③刘曼卿自序:《边疆教育》,商务印书馆1927年。
    ④刘曼卿:《边疆教育》,商务印书馆1927年,第277页。
    ①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11页。
    ②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2-83页。
    ③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12页。
    ④阎锡山等为拟派员调解尼藏冲突事致蒋介石密呈,1930年2月17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14页。
    ⑤《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13-2514页。
    ①廓尔喀(今尼泊尔国)曾于清乾隆年间两度入侵西藏,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藏廓发生贸易纠纷,廓尔喀以“西藏运往之食盐掺土”等为借口,乘机出兵进攻西藏,经清驻藏军队将领巴忠与噶伦丹津班珠尔议和后撤回。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公元1791年),廓尔喀又以更大规模入侵,乾隆皇帝令福康安率清军入藏,击退廓尔喀军队。此后廓尔喀向清朝五年朝贡一次,一直持续到1908年尼泊尔为英国控制。
    ②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19页。
    ③《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16页。
    ④《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15页。职责,并予以种种便利。四、尼泊尔得派专员常川驻京,由国民政府酌给办公费。《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18-2519页。
    ①洪涤尘:《西藏史地大纲》,上海中正书局,1936年,第249页。
    ②蒙藏委员会档案,见《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93页。
    ③《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18-2519页。
    ①西藏驻京堪布贡觉仲尼为报到并呈履历事致蒙藏院呈,1923年1月26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079页。
    ②喜铙尼玛:《民国时期西藏驻京总代表贡觉仲尼评述》,《中国藏学》,2000年,第1期。
    ③藏传佛教僧人在内地的王朝担任官职,始于宋代雄踞西北的西夏王朝。元、明、清三朝都有不少藏族僧人在中央王朝供职,他们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宗教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如元代的帝师八思巴及其以后的历任帝师,清代著名的八大驻京呼图克图等。这些在京供职的西藏僧人,长期以来成为西藏地方和中央王朝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渠道,有时(往往是在中原王朝改朝换代的时期)甚至成为保持西藏地方和中央的关系的首选联系途径。参见陈庆英:《解读西藏驻京堪布贡觉仲尼到京任职的几份档案》,《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2卷第1期。
    ④西藏驻京堪布罗桑巴桑等为报告入京供职情形致蒙藏院呈,1920年6月5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076页。
    ⑤三大寺堪布罗桑巴桑等为奉派出任驻京堪布已抵都报到事致蒙藏院呈,1919年2月11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070页。
    ⑥西藏驻京堪布贡觉仲尼为报到并呈履历事致蒙藏院呈,1923年1月26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079页;《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西藏文史资料选辑》(11),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269页。
    ⑦计有:伊什、那木吉、索特巴、阿旺、罗布桑、巴拉丹、楚称、多尔吉、土布丹、扎什。《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083页。
    ①西藏驻京代表贡觉仲尼等为询问西藏待遇条件是否取消事致蒙藏院呈,1924年11月27日,《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084页。
    ②蒙藏院为满蒙回藏各族待遇条件等并未取消事致西藏驻京堪布训令,1924年12月3日,《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085页。
    ③喜铙尼玛:《民国时期西藏驻京总代表贡觉仲尼评述》,《中国藏学》,2000年,第1期。
    ④《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73页。
    ⑤赵戴文为贡觉仲尼等会见蒋介石声明达赖喇嘛不背中央不亲英人等意致阎锡山电(1929年9月10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75-2476页。
    ①楚臣丹增为报贡觉仲尼抵达拉萨受到隆重接待等情致刘朴忱函,1930年3月11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95页。
    ②贡觉仲尼为报会见达赖喇嘛等晤谈情形事致阎锡山函,1930年3月15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96页。
    ③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98页。
    ④参见赵戴文为政府派贡觉仲尼等入藏向西藏当局提出八项办法致阎锡山电(1929年9月22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82页;李铁铮:《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8-279页。这8个问题及答案引自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石青阳的手稿,石青阳又是依据蒙藏委员会档案的藏文原件的汉译文逐字逐句抄录的。
    ⑤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美]梅·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杜永彬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64页。
    ①《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097-3098页。
    ②贡觉仲尼等为递送筹设西藏无线电台提案致蒙藏委员会秘书室函,1931年4月1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05-2506页。
    ③行政院已令饬交通部从速筹设西藏电台事致蒙藏委员会指令,1931年4月20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06页。
    ①贡觉仲尼:《达赖事略》铅印本。
    ②黄子翼:《阿汪坚赞与贡觉仲尼》,《边疆通讯》,1943年第1卷第8期。
    ③虽然刘曼卿持蒋介石书函与国民政府公文使藏,成果显著,但穷尽蒙藏委员会档案,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等原始材料,国民政府其后在回顾总结这段时期的藏事工作时,从来没有言及她。可见时人对其误解和偏见之深。
    ④关于刘曼卿生平事迹,见“民国丛书第一编历史地理类”:《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第53页;贾逸君:《民国名人传》,岳麓书社1993年,第550页;喜饶尼玛:《巾帼女杰刘曼卿》,收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340-352页;周传斌:《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康欣平等:《在国家与桑梓之间:刘曼卿进藏期间的心态分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张枕志:《刘曼卿女士考察西康西藏的路程谈》,《新亚细亚》,1931年第1期;《刘曼卿女士三次入西藏》,《妇女月报》,1935年第1卷第10期;冯云仙:《记刘曼卿和高玉柱》,《妇女月刊》,1943年第3卷第2期。
    ①蒋唯心序:《记刘曼卿女士》,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
    ②黄警顽(1894-1979)上海人,著名出版人。
    ③黄警顽序:《探险家刘曼卿女士小传》,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
    ④刘曼卿为志愿到康藏调查现状以供政府参考整理国防事呈蒋介石(1929年6月5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第103-104页。
    ①刘曼卿为志愿到康藏调查现状以供政府参考整理国防事呈蒋介石(1929年6月5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第103-104页。
    ②由于进藏途中天气恶劣、道路艰险、盗匪充斥等诸多困难,很多人劝刘曼卿不要去。刘曼卿在经成都途中谒见国民政府第24军军长刘文辉,他对刘曼卿此行也感到很不理解,认为是“青年徒趁血气,未知世故”,并问她:“以康藏蛮荒地,君能履之无难色耶?”刘文辉告诉她:“进藏是很困难的,沿途藏军多不讲理,假使有这样容易进藏,我们也老早派人去了。”参见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3页;张枕志:《刘曼卿女士考察西康西藏的路程谈》,《新亚细亚》,1931年第1卷第1期。
    ③刘曼卿为志愿到康藏调查现状以供政府参考整理国防事呈蒋介石(1929年6月5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第103-104页。
    ④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3页。
    ⑤黄警顽序:《探险家刘曼卿女士小传》,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
    ①刘曼卿为志愿到康藏调查现状以供政府参考整理国防事呈蒋介石(1929年6月5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第103-104页。
    ②二史馆行政院档案,“刘曼卿等报告进藏行程沿途所受欢迎情形致古应芬转蒋介石呈”(1929年11月3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89-2491页。
    ③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71页。
    ④张枕志:《刘曼卿女士考察西康西藏的路程谈》,《新亚细亚》,1931年第1卷第1期。
    ①冯云仙:《记刘曼卿和高玉柱》,《妇女月刊》,1943年第3卷第2期;
    ②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98页。
    ③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03页。
    ④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03页。
    ⑤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05页。
    ①冯云仙:《记刘曼卿和高玉柱》,《妇女月刊》,1943年第3卷第2期。
    ②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95-97页。
    ③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15页。
    ④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18-120页。
    ①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文史资料选辑》,第九十三辑,第117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
    ②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4页。
    ③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19页。
    ④黄警顽序:《探险家刘曼卿女士小传》,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
    ⑤“民国丛书第一编历史地理类”:《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妇女》第53页;贾逸君编:《民国名人传》,岳麓书社1993年,第550页。
    ⑥国民政府颁予刘曼卿孔党江村褒状:“国民政府以刘曼卿前经本府文官处委令,前赴西藏(西康等处)调查,往复一年,驰驱万里,克宣党国怀来之义,无愧轺车专对之材用,特给予褒状,以示奖励。”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第9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第450页。
    ①贝尔曾在文中描述刘曼卿“生活在拉萨,父亲是汉人,母亲是东藏人,她受教于中国,嫁给一个西藏人。她受聘于南京政府,为南京政府使藏的一个适宜的使者,去联络西藏而恢复五族共和。她曾同一位政僧(monk official)从中国艰苦的跋涉到西藏,并受到拉萨政府敬重的欢迎。”见查尔斯·贝尔(Sir Charles Bell)著,长君译:《现在西藏在亚洲之地位》,《西北研究》,1931年12月,第2期;另见同文唐仲友译:《西藏在今日亚洲之地位》,《新亚细亚》,1932年,第3卷第6期。
    ②二史馆行政院档案,文官处为科员刘曼卿呈请派赴康藏宣慰边民藉释西顾之忧事致行政院公函(1932年3月18日),全宗号2(2),案卷号385。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
    ③二史馆蒙藏委员会档案,“刘曼卿为译录达赖喇嘛告全藏官民书致石青阳呈”(1933年6月26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583页。
    ①参见喜饶尼玛:《巾帼女杰刘曼卿》,收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348页。
    ②刘曼卿回到南京后于1931年6月写成《康藏轺征》一书,交商务印书馆印刷出版。商务印书馆于1932年1月完工,正要分发,“一·二八”事变发生,日本人专门轰炸商务印书馆,印好的《康藏轺征》一万本化为灰烬。当时各政要名流为此书的题词,从蒋介石以下,到各部长官,党国领袖和各界名流,共三十多幅,也随之化为灰烬,而不可恢复。此书最终于1933年11月出版。民族出版社于1998年再版此书,题名为《国民政府女密使赴藏纪实》,系马大正主编“民国边疆游记新读丛书”的一种。
    ①《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81页。
    ②[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孙熙初译,台湾学生书局,1973年,第263页。
    ③[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74页。
    ④“赵戴文为贡觉仲尼等会见蒋介石声明达赖喇嘛不背中央不亲英人等意致阎锡山电(民18年9月10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75-2476页。
    ⑤[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74页。
    ⑥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19页。
    ①陆兴祺:《西藏交涉纪要》下篇,第225页。
    ②喜饶尼玛:《民国时期出席全国性政治会议的西藏地方代表》,《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
    ③多杰才旦:《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土登嘉措浅析》,《中国藏学》,2004年第3期(总第67期),98页
    ④贡觉仲尼等:《达赖事略》,铅印本。
    ①四川民族调查组甘孜小组:《甘孜县大金寺调查》,《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303-304页。
    ②四川民族调查组甘孜小组:《甘孜县大金寺调查》,《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304页。
    ③《西藏诡异录》“大金寺一则”,《康藏纠纷档案选编》附录,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456-457页。
    ①属萨迦派,当时文献又译写为“亚拉寺”,又作业热寺、雅拉寺、雅纳寺等。
    ②《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6-15页。
    ③西藏驻京办事处为报大白案发生经过并请中央严电制止军事行动等情致蒙藏委员会呈,《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44-45页。
    ④《刘文辉为报藏方意图侵犯理化请转陈察核事致蒙藏委员会电》(1931年6月1日),见《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128页。
    ①《蒙藏委员会为仍遵前电由刘赞廷妥为交涉事致唐柯三电》(1931年10月28日),上引《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216页。
    ②唐柯三报闻与琼让议订解决大白事件八项条件致蒙藏委员会电》(1931年11月7日),上引《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221~222页。
    ③《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209页。
    ④蒙藏委员会为所订康案八条暂勿签字致唐柯三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240页。
    ⑤《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257页。
    ⑥康藏岗拖暂行停战条约1932年10月8日,《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49页。
    ⑦据[美]梅·戈尔斯坦著《喇嘛王国的覆灭》一书介绍,20世纪30年代中期,藏军在昌都地区有9个代本,约5000人,为现代军队的1.5个旅。1936年英国派往拉萨的军事顾问尼姆对藏军的印象是这支军队极为缺乏军事素养,他们的政府绝对不具有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和军事训练的观念。在军队中没有一名具有军事经验的合格士兵能够提升到低级军官如本以上的官阶。所以,从数量和军事素养看藏军都处于劣势。
    ①《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2页。
    ②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69页。
    ③格桑泽仁:《康藏概况报告》,1932年,第35页。
    ④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68页。
    ①“达赖喇嘛为藏军复攻康军及派员调停等事复蒙藏委员会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31页。
    ②“罗文干为报英国插手康藏纠纷及与英使馆交涉情形致蒋介石代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303页。
    ③《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287页。
    ①“蒋介石为中央与西藏问题纯属国家内部事务绝不允许外人插手并允派员赴藏商讨务使维护祖国统一事致达赖喇嘛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308页。
    ②“蒋介石为中央与西藏问题纯属国家内部事务绝不允许外人插手并允派员赴藏商讨务使维护祖国统一事致达赖喇嘛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308页。
    ③“达赖喇嘛为陈藏方不得已出兵抵御请饬前方和平了息事致国民政府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60页。
    ④“国民政府为康藏纠纷仍派员竭力调解希与蒙藏委员会随时商洽相机应付事致刘文辉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187页。
    ⑤“蒋介石为期望藏方不进兵犯康中央绝无助川开衅之事复贡觉仲尼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283页。
    ①“蒋介石为中央与西藏问题纯属国家内部事务绝不允许外人插手并允派员赴藏商讨务使维护祖国统一事致达赖喇嘛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308页。
    ②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③“达赖为藏方抱定和好宗旨并盼复如何调解事致蒙藏委员会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101页。
    ④《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94页
    ⑤“班禅为就近调停大金白利两寺纠纷致康定办公处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9页。
    ①“蒙藏委员会为达赖电请撤兵大白纠纷仍希迅速调解事致刘文辉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13页。
    ②“蒙藏委员会为电悉川军奉令撤退班禅方面主张和平解决致达赖喇嘛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③“班禅驻京办公处为陈述蓉炉办公处不应撤销请国府复议收回成命事致蒙藏委员会呈”,《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④“蒙藏委员会委员巫明远为陈解决西藏问题办法致军事委员会等电”,《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289页。
    ⑤“蒙藏委员会为暂缓撤销班禅驻蓉炉两办公处转呈国府复议事致行政院呈”,《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第36页。
    ①郎维伟:《国民政府在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治藏之策》,《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①转引自林恩显:《国父民族主义与民国以来的民族政策》,“国立编译馆”1994年,第193-195页。
    ①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01页。
    ②拉鲁·次旺多杰:《回忆我的父亲——龙厦·多吉次杰》,《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7页。
    ③拉宗卓嘎:《关于坚赛·土丹贡培》,《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1页。
    ①[意]毕达克著,沈卫荣、宋黎明译:《西藏的贵族和政府:1728—1959》,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第23页。
    ②热振·江白降村撰,次仁班觉译:《第五世热振·土登江白益西·丹白坚赞传略》,《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民族出版社1995年,第8、11页。
    ③噶厦为热振出任摄政暨司伦等照旧奉职事循例呈报中央政府致西藏办事处电,1934年2月,《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695页。
    ④国民政府册封热振命令,1935年5月29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697页。
    ⑤拉鲁·次旺多杰:《拉鲁家族及本人经历》,《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民族出版社1995年,第35页。
    ①[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37页。
    ②拉乌达热·土丹旦达:《我参与“龙夏事件”的经过》,《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页。
    ③《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0页。
    ④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12页。
    ⑤西藏驻京代表为转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致蒙藏委员会代电,1933年12月20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3页。
    ⑥国民政府为追赐达赖封号等事给行政院指令,1933年12月22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5页。
    ⑦西藏代表为催请大员入藏事致蒙藏委员会呈(1934年1月8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2页。
    ①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6页。
    ②黄慕松(1883-1937),广东梅县人,青年时期选派去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炮工专门学校学习,此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成立后,一度为袁世凯政府效力,出任陆地测量总局局长。1913年任国防考察委员,曾赴蒙古、新疆实地考察。1916年再渡日本,就读于陆军大学。1920年赴欧洲研究军事。回国后曾任中俄界务公署参议兼交通部路线审查会主任。1925年到广东任粤军总司令部编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就任陆军大学校长、参谋本部测量总局局长、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兼边务组长等职。首次完成全国军事测量任务,被誉为“中国军事测量之父”。1933年4月28日特任新疆宣慰使,处理新疆事变。1934年1月奉派赴藏任致祭达赖专使并主持册封大典。1935年3月15日任蒙藏委负会委员长。
    ③国民政府特派黄慕松为致祭专使令,1934年1月12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4页。
    ④一、关于对外关系:西藏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所应行解决之各种问题,均属内政范围,应由中央与西藏地方直接交涉,避免外国干涉,西藏过去与外国订立的所有未经中央承认的条约,应呈报中央审核处理。二、关于政治:恢复中央与西藏原有之统属关系。中央照前例在西藏安设驻藏办事长官,西藏也可派负责代表,设立驻京办事处,西藏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吏,应照旧例呈请中央任命。西藏地方政治组织如有未臻妥善之处,应依据中央法令,参酌当地特殊情形,详议改善办法。汉藏人民可以在西藏进行绝对自由的通商旅行。中央尽量在经济上人才上协助西藏地方建设事业。三、确定康藏界址:尽管太昭、嘉黎以东三十三县原为清末西康建设区域,但只要西藏接受第一项主张,界址问题可酌予让步。但是,昌都位于西康中部,为川、康、藏、滇、青交通枢纽,在军事上尤占重要地位,必须划入西康范围以内。一旦康藏界址确定,应即树立碑石,以免日后纠纷。四、关于军事:西藏地方军队名额确定后,由中央派员指导训练,其专门职责是维持地方治安。西藏西南边界之国防建设及国防军之统率由中央统筹办理。西藏地方为自卫计所需枪械全部由中央发放,不得向外方购买。参见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3-54页。
    ⑤《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8页。
    ①《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0页。
    ②《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5-16页。
    ③《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72页。
    ④印度事务部档案,L/PS/12/4177,1934年8月27日锡金政治专员致印度政府的信。转引自Melvyn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72页。
    ⑤《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22页。
    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61页。
    ⑦蒙藏委员会为照准黄慕松意见解决中央与西藏问题事致行政院呈,1934年9月22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65页。
    ①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第66页。
    ②黄慕松为中央与西藏关系恢复乾隆五十七年以后办法难以办到事致行政院电,1934年10月8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81页。
    ③汪兆铭为致祭日悬旗事复黄慕松电,1934年9月28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72页。
    ④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6页。
    ⑤黄慕松密报司伦等皆望解决中央与西藏问题致行政院等电(1934年9月12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58页。
    ⑥《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1页。
    ①《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2-33页。
    ②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0页。
    ③《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69页。
    ④《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5页。
    ⑤《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5页。
    ⑥《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6页。
    ⑦《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0页。
    ①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8页。
    ②蒙藏委员会为照黄慕松意见解决中央与西藏问题事致行政院呈(1934年9月22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65页。
    ③《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672页。
    ④《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7页。
    ①黄慕松为中央与西藏关系恢复乾隆五十七年以后办法难以办到事致行政院电,1934年10月8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81页。
    ②汪兆铭以西藏当局业经表态嘱定期回京事致黄慕松电(1934年10月19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93页。
    ③“英人逼近可畏,中央力不能及,且改变现状,好则无功,坏则任咎为理由,坚决抱定民众会议之决议,不参加五族共和,不承认民国统治,仅认为施主关系。”见《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677页。
    ④《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41页。
    ⑤《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42页。
    ⑥孔庆宗:《黄慕松入藏纪实》,《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2页。《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41-42页。
    ①第一条对外西藏为中国之领土,中国政府须答应不将西藏改为行省;第二条西藏之内外大小权力暨法规等,无违害政教者,可以依从中国政府之谕;第三条西藏内务之政教所有例规,应如现在自权自主,所有西藏之文武权力不由汉政府加以干预,应如先后口允者为准;第四条西藏地方安宁,故边界之国家及奉行佛法之人类,应予和好如现时,然西藏与外国立约未尽之事,其重要者,由汉政府共同办理;第五条西藏可驻汉政府代表官一员,但主仆从人数以二十五人,此外不得另派官兵。代表请派其真正崇信佛者一员,新旧替换时,往来皆由海道,不得取道西康;第六条达赖喇嘛未转世认定即位、未亲政教时,代理法王斯弯登位,以及噶伦以上之官,概由藏政府任命,如现在之状况。毕后函陈汉政府驻藏之代表;第七条西藏所有久住之汉民等,在壬子年汉藏战争以后,即归西藏政府之农务局管理,屡经维持,将来应遵地方法律,由西藏政府管理,不能由汉政府驻藏代表约束;第八条西藏边界所需守土军人,由藏政府自派,如现在之状。外国或者来侵犯时、应发兵之时,方会商汉政府酌行;第九条汉藏和好,永久不发生纠纷,安宁边界,故东北青藏边界应遵行前年交涉,俄洛早经属于西藏,西藏与四川两地之边界,德格、瞻化、大金寺以上之土地官民,应从速点交西藏政府;第十条西藏之僧俗人等,背叛西藏欢府逃住中国地面者,中国政府不得收留,任为代表等等。见《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第2677页。
    ②汪兆铭为告国防会议五项议决事致黄慕松电,1934年11月21日;汪兆铭为西藏请专使留藏问题商谈并指示机宜事致黄慕松电,1934年你1月22日《,十一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07、109页。
    ③《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44页。
    ④黄慕松为向西藏提议派员来京答礼及在藏设通讯处事致行政院等电(1934年10月24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94页。
    ①汪兆铭为告国防会议五项议决事致黄慕松电(1934年11月21日),《十一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07页。
    ②《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12-113页。
    ③Tiezheng Li,Tibet,today and Yesterday;李铁铮著,夏敏娟译:《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4页。
    ④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84-186页。
    ①Tiezheng Li,Tibet,today and Yesterday;李铁铮著,夏敏娟译:《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4页。
    ②《黄慕松奉使入藏册封并致祭达赖大师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13-114页。
    ③Tiezheng Li,Tibet,today and Yesterday;李铁铮著,夏敏娟译:《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4页。
    ①吴丰培辑:《班禅赴印纪略》载《清代西藏史料从刊》,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
    ②有泰:《奏班禅额尔德尼在印情形片》,《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5),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1520页。
    ③白眉初:《西藏始末纪要》,北平图书馆1930年,第60页。
    ④格桑德吉:《九世班禅出逃内地前后》,《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5页。
    ⑤参见刘家驹《班禅大师全集》,铅印本1943年,第36-38页。
    ①班禅致善后会议消弥战祸实行五族共和意见书,《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第2-4页。
    ②《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67页。
    ③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华文出版社,2001年,第192页。
    ④“(1)西藏始终与中国合作,贯彻五族共和,共同抵制强邻侵略;(2)希望中国以民族平等之观念,扶助及领导西藏人民,之能自决、自治;(3)继续保护、维护西藏之宗教,再进而求光大学之真精神,以谋世界之和平。”见《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第8页。
    ⑤班禅请求回藏弭止尼藏战争事致蒙藏委员会呈(1930年4月17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15页。
    ⑥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华文出版社,2001年,第194-195页。
    ⑦见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华文出版社,2001年,第196页。
    ⑧国民政府明令册封班禅护国宣化广慧大师名号之册文,1931年7月1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3页。
    ⑨班禅在西陲宣化使就职典礼上之誓词及答辞,1932年2月24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49页。
    ①杀虎口台站局报告班禅在百灵庙宣化蒙民情形致蒙藏委员会快邮代电,1933年4月23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59页。
    ②洪涤尘:《西藏史地大纲》,正中书局1936年,第268-269页。
    ③牙含章:《达赖喇嘛传》,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316页。
    ④[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96-199页。
    ⑤[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96-199页。
    ①班禅在国民政府委员就职典礼上答词,1934年2月20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74页。
    ②IOR,L/PS/12/4181,report of interview with the Panchen Lama in China by A.Ca-dogan,British Minister inChina,9March1934,印度事务部档案,1934年3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贾德干与班禅在中国内地会晤的报告。转引自陈谦平《抗战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92页。[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02页。
    ③印度事务部档案,L/PS/12/4177,印度政府机密政治部密件,1934年2月22日。[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94页。
    ④印度事务部档案,L/PS/12/4181(PZ2763/34)。[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00页。
    ⑤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华文出版社,2001年,第204页。
    ⑥班禅行辕为具报入藏沿途所需物品节略致蒙藏委员会公函(1934年7月21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84-86页。
    ⑦西藏驻京办事处转呈噶厦请班禅由海道入藏电致蒙藏委员会快邮代电,1934年7月26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86页。
    ①行改院秘书处为抄转致祭专使驻京通讯处转呈蒋致余报西藏当局请制止班禅由青入藏电致蒙藏委员会函(1934年7月26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87-88页。
    ②《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3页。
    ③班禅为报在阿拉善旗成立宣化使公署事致蒙藏委员会电,1935年2月8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109页。
    ④班禅陈述藏案近况等致蒙藏委员会函(1935年3月19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112页。
    ⑤“若欲国防之巩固,民族之融洽,必先从事建设,以维民生,利其交通,用资联络,振兴教育,藉开民智,查青康卫藏,建设毫无,交通梗塞,文化落伍,设不幸而一旦国防有变,处处掣肘,援救无方,审势度情,不寒而栗,班禅此次防有变,处处掣肘,援救无方,回藏,拟先开辟青康卫藏长途汽车公路,以应急需。继在重要各县,架设电台,分置邮局。并饬各宗谿兴办小学,教授藏文,以养其读书习惯,再由而加授中文及科学常识,按期选派青年留学内地,以资深造。此项开办经费,预计约在百万,尚望政府及早筹拨,以便着手进行,共策久远。若能再饬交通、教育两部,酌派专家技师协同办理,尤所欢迎。”见班禅陈述藏案近况宣化步骤建设计划及回藏意见致蒙藏委员会函,1935年8月19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100-111页。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华文出版社,2001年,第210页
    ①蒋介石为班禅回藏应讨论事宜致汪精卫等电(1935年4月8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115页。
    ②蒙藏委员会为班禅回藏诸事办理情形复蒋介石电(1935年5月1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139页。
    ③蒙藏委员会为筹划班禅回藏办法路线暨经费概算事致行政院折呈,1935年4月18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118-133页。
    ④行政院为决议班禅回藏经费卫队派员护送事宜致蒙藏委员会密令,1935年6月18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164页。
    ⑤行政院为宪兵司令部已编定护送班禅回藏卫队卒致蒙藏委员会训令,1935年8月15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183-184页。
    ⑥第一条西藏对于中央应恢复原来密切之关系(照前清乾隆五十七年以后之办法,查照理藩<部>则例并本党政策办理之)第二条西藏不得与外国自由订立条约。第三条西藏与外国旧定之约,应提请国民政府处理。第四条西藏之军政重大事项及外交,应由国民政府处理。第五条国民政府允许西藏有完全自治权,其自治方案另订之。第六条国民政府得依西藏官民之愿望,允许维持其固有之政教制度第七条国民政府在国法之允许范围内,尊崇西藏宗教。第八条达赖、班禅之待遇程序及在西藏政教上之职权,概仍旧制。第九条康藏驻军及行政区划暂维现状,应即恢复交通,所有划界问题,可从长计议。第十条国民政府派大员常川驻藏,查照旧例并参酌自治情形,执行国家行政并指导地方自治各事宜。第十一条西藏得派专员在京设立办事处,并可由国民政府酌给办公费。见行政院为核准所拟特派护送班禅大师回藏专使诚允入藏训条事致蒙藏委员会密令(1935年10月2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209-210页.
    ⑦[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03页。
    ①印度事务部档案,L/PS/12/4175,古德(B.Gould)关于威廉逊1935年使藏的报告。[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04页。
    ②行政院为英使阻派专使卫队护送班禅回藏令筹应付办法事致蒙藏委员会训令(1935年11月20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214-215页;[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05页。
    ③噶厦为拒阻中央派员暨仪仗队护送班禅入藏事致蒙藏委员会电(1935年9月22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202页。
    ④蒙藏委员会为中央派官员及仪仗队护送班禅回藏业经确定速筹欢迎事致噶厦电,1935年10月3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210页。
    ⑤行政院秘书处奉转诚允裹闻前藏迎接班禅代表行程及后藏对日喀则等县治权态度等情事电致蒙藏委员会电,1936年2月19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283页。
    ⑥行政院秘书处奉转班禅为英人诱惑噶厦反对中央派员护送望饬外交部驳复事电致蒙藏委员会函,1936年8月19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31-332页。
    ⑦班禅为报与西藏迎禅代表晤谈情形并坚持按原定计划回藏事致军委会电,1936年9月8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43-344页。
    ①黄慕松为遵拟班禅和平返藏办法六项请鉴核致蒋介石折呈(1936年2月25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286-287页。
    ②蒙藏委员会为英使干涉派队护送班禅回藏所述意见不实仍按原案进行事复外交部函(1936年2月13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274-275页。
    ③张群为处理英干涉护送班禅仪仗队入藏对策希再予考虑决择事致黄慕松函(1936年4月6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02页。
    ④蒙藏委员会为与外交部商定应付英干涉护送班禅仪仗队入藏办法事致行政院呈(1936年4月22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03-304页。
    ⑤蒙藏委员会为班禅电台三大寺代表抵拉寺噶厦代表到玉树鹄候起锡回藏事致行政院等呈,1936年6月20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09页。
    ⑥参见《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25-328页。
    ⑦陈谦平:《抗战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71页。
    ①蒙藏委员会为拟定护送班弹仪仗队人藏办法致行政院呈,1936年12月31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68页。
    ②“行政院为难仪仗队护送班禅到藏后即行撤回致蒙藏委员会指令”,1937年1月13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71页。
    ③行政院秘书处奉转蒋致余报告噶厦对仪仗队到藏后即撤回仍不允等情事电致蒙藏委员会笺函,1937年2月12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77页。
    ④行政院秘书处奉转蒋致余报告藏方积极备战决意武力抗拒官兵护送班弹回藏等情电致蒙藏委员会笺,1937年5月15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412-413页。
    ⑤二史馆蒙藏委员会档案,民26.8.19行政院训令,《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739页。
    ⑥“英国政府认为西藏虽在中国宗主权之下,但在其本身管区内则属自治的,其完整与自治为英国之一重要利益,原因甚多,在英国政府之观察,为维持西藏之和平与秩序所必要,尤为特因。故未经约妥,派遣中国军队以变更现状之企图,尤其于未得西藏政府同意时,英国政府均认为危及其本国利益。……因此,英国政府对于任何此类企图不能不加关切。为此诸原因,并为避免西藏军队与中国仪仗队冲突之迫切危险计,英国政府诚实信赖中国政府将令仪仗队撤退。”见班禅返藏案(1936年8月至1937年8月),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1/0018/019/4;《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460页。
    ⑦外交部为英国干涉班禅仪仗队入藏并亦认为不宜入藏事致蒙藏委员会公函(1937年10月1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459页。
    ⑧行政院秘书处奉转赵守珏报告班禅同意暂缓入藏请指定驻地等事致蒙藏委员会笺函(1937年10月8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464页。
    ①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华文出版社,2001年,第215页。班禅堪布会议厅为噶厦所提回藏条件无法接受大师率属移驻甘孜事致班禅办事处电,1937年9月30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458页。
    ②《赵守钰护送班禅回藏工作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62页。
    ③陈布雷转示蒋介石为顾全中英关系班禅入藏须特别慎重仪仗队不可入藏谕致吴忠信函,1937年9月28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457页。
    ④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华文出版社2001年,第215页。
    ⑤西陲宣化使公署致蒙藏委员会电(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和十世班禅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3页。
    ⑥班禅遗嘱曰“余生平所发宏愿,为拥护中央,宣扬佛化,促成五族团结,共保国运昌隆。近十五年来,遍游内地,深蒙中央优渥,得见中央确对佛教尊崇,对藏族平等,余心滋慰,余念益坚。此次奉派宣化西陲,拟回藏土,不意所志末成,中途圆寂。今有数事切嘱如下:后藏政教,前已委定罗桑坚赞为扎萨喇嘛,所有宣化使职,亦着由彼暂代。在未到职前,印信暂交丁杰佛,并由堪布会议厅及回藏设计委员六人共同负责,仍宜请示中央,听候处置。至宣化使署枪支,除卫士队及员役自卫者外,其余献与中央,共济国难,俟余转生,再请发还。又关于历代班禅所享权利,应早图恢复。最后望吾藏官民僧俗,本中央五族建国精神,努力中藏和好。扎萨喇嘛及各堪布,尤宜善继余志,以促实现。此嘱。”见黄奋生编著:《边疆人物志》,正中书局,1945年。
    ①行政院秘书处奉转蒋致余报告噶厦表示班禅回藏拒绝仪仗队入藏及英阻噶厦来京与中央接洽等情电致蒙藏委员会笺函,1937年5月10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409页。
    ②《赵守钰护送班禅回藏工作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457页。
    ③致蒙藏委员会据昌都调查员唐磊报告索康已正式表示拒绝高参议入藏又藏方对抗战传说于中央不利电,《赵守钰护送班禅回藏工作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463页。
    ④行政院秘书处奉转蒋致余报闻噶厦议定对班禅回藏问题三方案电致蒙藏委员会笺函,1936年7月24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23页。
    ①行政院秘书处奉转蒋致余报告英人挑拨西藏与中央关系并对解决藏事办法速予训示电致蒙藏委员会笺函(1937年3月31日),《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396-397页。
    ②“康”(Khams),是藏语的音译,另作“喀木”,意指“边地”。在西藏人看来,“所言‘康’者,系指边地而言。如边地小国,名为‘康吉贾陈’”。参见根敦群培著、王沂暖译,《白史》,兰州:西北民院印本,第3页。可参阅格勒,海帆:《康巴——拉萨人眼中的荒凉边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③任乃强则认为,“康之得名,源于此地广阔四通”。参见任乃强,泽旺多吉:《“朵甘思”考略》,《中国藏学》1989年第1期。
    ①清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军机处交部复议锡良等奏设川滇边务大臣奏折时,“经部复议:现西藏纷乱未清,边境多事,所拟设置边务大臣,驻扎巴塘练兵,以为声援,事以可行”。时人将此策概括为“治藏必先安康”。参见傅嵩炑:《西康建省记》卷1。
    ②《国民政府公报》,1928年9月1日。
    ②仲麦·格桑扎西:《爱国人士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摩擦始末》,《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③[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26页。
    ④仲麦·格桑扎西:《爱国人士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摩擦始末》,《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⑤[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25页。
    ⑥仲麦·格桑扎西:《爱国人士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摩擦始末》,《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30页。
    ①[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26-127页。
    ②仲麦·格桑扎西:《爱国人士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摩擦始末》,《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30-31页。
    ③[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27页。
    ④邦达饶干致吴忠信呈(1942年9月29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8.01-02,藏政建议,微卷419/1979-1980。
    ⑤仲麦·格桑扎西:《爱国人士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摩擦始末》,《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32页。
    ①仲麦·格桑扎西:《爱国人士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摩擦始末》,《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32页;邦达饶干致吴忠信呈(1942年9月29日),藏政建议,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8.01-02。
    ②[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32页。
    ③关于诺那的生平事迹,详见江安西,来作中,邓俊康:《诺那事变记略》;陈济博:《我所知道的诺那》;周锡银:《诺那的部分重要史料辑录》。收《四川文史资料选辑》(29),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④荣共寺与夏仲寺是类乌齐寺的两大拉章(活佛私邸或办事机构)。
    ⑤陈济博:《我所知道的诺那》,收《四川文史资料选辑》(29),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77页。
    ①仲麦·格桑扎西:《爱国人士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摩擦始末》,《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23-26页。
    ②韩大载(诺那弟子):《诺那呼图克图行状》,《康藏前锋》,1936年第4卷第1、2期合刊(三周年纪念刊)。
    ③诺那驻京办事处在《成立宣言》中宣称:诺那呼图克图以西康政教首领,本爱国护康,……中央以其功在国家,为康民可敬仰,特召来京,委以宣传党义,指导康民,联络康藏重责。惟西康远在西陲,交通不便,情形复杂。非在京、在蓉、在沪各设办事处,则消息不灵,传达迟滞,形格势禁,措手维艰……誓遵国民政府命令、蒙藏委员会指导,秉承诺那呼图克图,商同地方高级长官,切实进行。现在强邻日通,沦亡堪虞,西康同胞休戚相关,川滇同志唇齿相依,藏卫人士同言同文,务祈珍域罔分,一德一心,外抗帝国主义之侵略,内促五族共和之实现。至于海内贤达,谊切同舟,尚望不我遐弃,时锡南针,俾于康事,有济此呈,本处之幸。康藏协和,国防巩固,抑亦党国之光也。谨此宣言。任乃强手抄诺那电文,见王川:《诺那活佛在内地的活动及对康藏关系的影响》,收王川:《西康地区近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2-253页。
    ①参见任乃强手抄诺那电文,转引自王川:《诺那活佛在内地的活动及对康藏关系的影响》,收王川:《西康地区近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3页;《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6),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496-2497页。
    ②参见王川:《西康地区近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4-256页
    ③刘文辉:《刘自乾先生建设新西康十讲》,建康书局1943年,第39-40页。
    ④刘文辉:《刘自乾先生建设新西康十讲》,建康书局1943年,第39页。
    ①冯有志:《西康史拾遗》(下卷),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88年,第13页。
    ②刘文辉:《刘自乾先生建设新西康十讲》,建康书局1943年,第39页。
    ③冯有志:《西康史拾遗》(下卷),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88年,第14页。
    ④冯有志:《西康史拾遗》(下卷),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88年,第15-22页。
    ⑤仲麦·格桑扎西:《爱国人士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摩擦始末》,《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33-34页。
    ①冯有志:《西康史拾遗》(下卷),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88年,第24-25页。
    ②1924年巴安川、陕、滇三省同乡会改组为巴安华族联合会,1926年,巴安华族联合会改组为西康巴安国民协进会。
    ③著译有《西藏情歌》(即仓央嘉措情歌)(1932)、《西藏政教史略》(1932)、《康藏》(1932)、《班禅大师全集》(1943)、《西藏史地常用名词释义》(1944)、《康藏滇边歌谣集》(1948),《藏汉合璧实用会话》,《游阿拉善南寺记——浪漫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灵塔在此》等。
    ④1932年上海《新亚细亚》月刊社初版此书,书分10章:第一章、境域地理及气候;第二章、民族性与技能;第三章、文化;第四章;第四章、宗教;第五章、生活;第六章、风俗;第七章、实业;第八章、物产;第九章、交通;第十章、行政。书前有蔡元培、张治中、戴愧生、丁维汾、邵力子、张之江、吴铁成等人题词,马鹤天序;书后有赘言;书中有图片多幅。
    ⑤刘家驹(1932):《康藏之过去与今后建设》,1册,民21年(1932)南京建业印刷社出版。该书分为:一、康藏过去之政治及今后建设之要点;二、康藏过去之党务及今后推进方针;三、康藏过去之教育及今后整理计划;四、关于西康民众武力之过去与今后。对开发富源,团结民族,巩固边防等大政均有所贡献。
    ①《赵守钰护送班禅回藏工作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66页。
    ②陈强立:《格桑泽仁、诺那、刘家驹》,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四川文史资料选辑》(27),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6页。据了解,班禅私人珠宝玉翠金银元宝,就有六十多驮,还有张学良、刘湘和国民党中央以及从意大利自购的步枪、手枪一万多支,而班禅仅有一个不足一营人的卫队,如赵守珏的仪仗队五百人撤走后、力量更薄,灵柩从玉树撤走是合理的。
    ③来作中:《刘家驹》,见任一民主编:《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6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64页。
    ④《赵守钰护送班禅回藏工作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67页。
    ①来作中,邓俊康:《甘孜事变的前前后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政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1982年,第126页。
    ②冯有志:《西康史拾遗》(续集),周光钧校订,甘孜州政协文史办公室,1989年,第42页。
    ③洛降泽、洛尼马、洛西尼口述,杨兴安整理:《回忆甘孜事变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1986年,第146页。
    ④樊叔翔,杨斐成:《甘孜事变回忆》,西藏自治州政协文史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7页。
    ⑤孙格巴顿:《忆詹东·计晋美》,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页。
    ⑥宗心:《班禅行辕扰乱甘孜详志》,《康导月刊》第2卷,第8期。
    ①二史馆蒙藏委员会档案,蒙藏委员会致行政院电(1940年6月1日),附《班禅驻京办事处呈文及善后办法》,《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和十世班禅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97页。
    ②陈强立:《格桑泽仁、诺那、刘家驹》,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四川文史资料选辑》(27),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7页。
    ③陈强立:《格桑泽仁、诺那、刘家驹》,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四川文史资料选辑》(27),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8页。
    ①蒋介石:《中华民族整个共同的责任》(1942年8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43年;张其昀主编:《蒋总统集》(第二册),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年。
    ②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第一章,正中书局,1943年2月。
    ①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正中书局,1943年2月。
    ②“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新式者何?即化国为家是也。人人当去其自私自利之心,同心协力,共同缔造。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参见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1922年1月4日),《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56页。
    ①松本ますみ《中国民族政策の研究:清末から1945年までの「民族论」を中心に》,多贺出版1999;[日]松本真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鲁忠慧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41页。
    ②顾颉刚:《发刊词》,《禹贡》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1934年3月1日。
    ①《益世报·边疆周刊》发刊词,1938年12月19日。
    ②《“中国本部”一名亟应废弃》,《益世报·星期评论》1939年1月1日。
    ④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1939年2月13日。
    ⑤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1939年2月13日。
    ①《蒙藏旬刊》,第3期。
    ②《蒙藏旬刊》,第5期。
    ①“近闻暴日不顾公理,蔑视盟约,仗其武力,攻我热榆,揆彼用心,无非欲实现其大陆政策之阴谋。现我军民时至忍无可忍,官兵义师前赴后继,为自卫而抵抗,为正义而舍身,救国热忱,中外咸钦!班禅目击时艰,优愤无已,虽身属空门,而于救国图存之道,何敢后人?除召集当地蒙藏喇嘛千余,自三月一日起,在百灵庙虔诵藏经,广施供养,建立法坛,祈祷和平,并追荐前方阵亡将士,藉佛力之加被,弭战祸于无形。”参见“班禅为日本侵犯榆热宣化抗日祈祷胜利事致中央党部等电”(1933年3月16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129页。
    ②《班禅大师东来十五年大事记》,大法敕书局1948年版。
    ③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华文出版社,2001年,第216页。
    ④刘家驹编译:《班禅大师全集》,1943年版,第168-169页。
    ⑤《蒙藏月报》第9卷第1期。
    ⑥西藏馆藏(原件藏文),“热振等为抗日战争祈祷并请报中央事致蒋致余函”(藏历火牛年1937年10月1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132页。
    ⑦二史馆蒙藏委员会档案,“三寺哲蚌寺大会为祈祷抗战胜利致国民政府呈”(藏历土虎年1938年11月1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133页。
    ①二史馆蒙藏委员会档案,“热振为在藏各大寺院设坛修法祝抗战胜利事致蒋介石电”(1939年6月7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135页。
    ②黄奋生:《蒙藏新志》,中华书局1938年,第425-428页。
    ③《申报》1932年12月29日。
    ④《申报》1938年4月13日。
    ⑤参见喜铙尼玛:《民国时期西藏驻京总代表贡觉仲尼评述》,《中国藏学》,2000年,第1期。
    ⑥《蒙藏月报》第16卷第9、10期合刊。
    ⑦陈锡璋:《西藏从政记》,《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0页。
    ①《新华日报》,1938年7月12日。
    ①蒙藏委员会档案,“刘曼卿关于入藏宣传经过及爱国人民踊跃捐献支援抗战事致蒙藏委员会呈”(1940年1月11日),张羽新、张双志主编:《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7册,第1-2页,学苑出版社2005年。
    ①蒙藏委员会档案,“刘曼卿关于入藏宣传经过及爱国人民踊跃捐献支援抗战事致蒙藏委员会呈”(1940年1月11日),张羽新、张双志主编:《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7册,第1-2页,学苑出版社2005年。
    ②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健飞、杨念群笔述:《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144页。
    ③当时亦有人带世俗偏见对刘曼卿有不同看法,如时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吴忠信在他的日记中曾说:“刘为一浪漫女子”,不值得过分赞誉。参见《吴忠信日记》(1940年2月9日),台北党史馆藏影印件。
    ④黄警顽序:《探险家刘曼卿女士小传》,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
    ⑤冯云仙:《记刘曼卿和高玉柱》,《妇女月刊》,1943年第3卷第2期。
    ①仲麦·格桑扎西:《爱国人士嘎然喇嘛和邦达·多吉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摩擦始末》,《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32页。
    ②仲麦·格桑扎西:《康藏商业界支援抗战亲历记》,《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丛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21页。
    ③仲麦·格桑扎西:《康藏商业界支援抗战亲历记》,《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丛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20页。
    ①仲麦·格桑扎西:《康藏商业界支援抗战亲历记》,《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丛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19页。
    ②西康省人民政府公安厅:《邦达多吉小传》,昌都地区档案馆,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1959年。
    ③据统计,从1942年到1946年五年时间内,由重庆汇往印度邦达昌总号的资金有1000万卢比,购买战时内地急需的各种物资,并在成都、重庆、昆明、丽江等地购进黄金约10000两、银元30余万、银锭元宝33000多两、钻石50克拉,运回西藏的茶叶2000余驮。见仲麦·格桑扎西:《康藏商业界支援抗战亲历记》,《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丛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23页。
    ①林跃勇:《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对抗日战争的贡献》,《西藏研究》,1999年第2期。
    ②《康导月刊》(康定),1939年第10期。
    ③王劲:《甘宁青民国人物》,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页。
    ④黄正清:《辅国阐化正觉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纪念册》,1940年铅印版。
    ⑤[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43页。
    ①[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45页。
    ②[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47页。
    ③[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64页。
    ④[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64-266页。
    ①“吴忠信陈复护送灵儿人藏问题意见及进行情形”(1939年5月30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50/3457.01-01。达赖转世案,微卷419/2281-2284。
    ②“蒙藏委员会致行政院呈”(1938年10月8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45页。
    ③“蒋鼎文为转速西藏将秘密迎请灵童之情报事致蒙藏委员会代电”(1938年3月31日);蒙藏委员会为请令青海省府饬寻访人员将寻访情况呈报中央政府核办严防秘密迎藏事致行政院呈,1938年4月26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34、135页。
    ④“蒙藏委员会致驻藏代表张威白电”(1938年10月1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43页。
    ①《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755-2757页。
    ②(1)国民政府特派大员前往拉萨,会同热振呼图克图主持第十四辈达赖喇嘛掣签事宜;(2)国民政府特派大员会同热振呼图克图主持第十四辈达赖喇嘛掣签事宜,并得由该员指派代表就近办理。参见蒙藏委员会为权拟办法三项供与藏方洽商参考事致张威白电(l938年10月25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50页。
    ③“吴忠信为待掣签典礼商妥并奉院令后再准灵童启行事致马步芳电”(1938年12月3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57-158页。
    ④西藏办事处为噶厦接受中央所定达赖转世掣签办法事致电蒙藏委员会代电,1938年12月18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60页。
    ⑤热振为中央应当派员参加掣签典礼事致吴忠信电,(1938年12月12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58-159页。
    ⑥国民政府特派吴忠信会同热振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转世事宜令,1938年12月28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致祭和十四达赖喇嘛转世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66页。
    ⑦西藏驻京办事处为请中央饬令马步芳速送灵童入藏事致蒙藏委员会代电,1939年1月14日;热振等为马步芳拖延灵童启程请中央派员飞青海督催事致蒙藏委员会电,1939年2月27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致祭和十四达赖喇嘛转世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72、180页。
    ⑧行政院为呈请国民政府派员主持十四世达赖转世并电青海省府护送灵童赴藏事给蒙藏委员会指令,1938年12月24日,马步芳为遵促格仓并护送灵童起程首途日期另告事致电蒙藏委员会,1939年1月14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致祭和十四达赖喇嘛转世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62、172页。
    ①“吴忠信致蒋介石函”(1939年3月17日),“达赖转世案”,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50/3457.01-01。
    ②西藏驻京办事处为奉转噶厦吴忠信亲莅拉萨极表欢迎事致蒙藏委员会代电,1939年4月23日;热振为请吴忠信飞青与灵童通行入藏事致蒙藏委员会电,1939年4月29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88、189页。
    ③“蒋介石为热振请吴忠信亲赴西宁督办护送灵童入藏事致蒙藏委员会电”(1939年5月4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90-191页。
    ④蒋介石为令军需署垫发护送灵童所需经费事致蒙藏委员会代电,1939年6月19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202页。
    ⑤魏道明为吴忠信假道入藏英国答复须由藏方与印度政府洽办事致蒙藏委员会函(1939年5月15日),“外交部为英国坚持吴忠信假道入藏须西藏直接通知印事致蒙藏委员会函”(1939年6月18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191-192、201-202页。
    ⑥《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22页。
    ①蒙藏委员会为筹拟办理灵童入藏办法事致蒋介石代电,1939年6月21日;蒋介石为照准所拟办理灵童入藏办法事致蒙藏委员会代电,1939年6月28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204-205、207-208页。
    ②吴忠信(1884-1959),安徽合肥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孙文任吴氏为首都警察总监。1914年,孙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吴氏率先加入。后随孙文组护法军政府,参与戎事。北伐后赴欧美游历,藉事考察。后历任安徽省政府委员、监察院监察委员、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总参议、贵州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国民党第5届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936年至1944年,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著有《西藏纪要》。参见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名人传》第三册,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4年,第109-128页。
    ③吴忠信为拟具入藏任务与组织暨经费意见事致行政院折呈,1939年8月4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219-228页。
    ①行政院为抄送入藏谈话要旨十一项事给吴忠信训令(1939年9月),《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245-246页。
    ②国民政府特准拉木登珠免于抽签继任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及拨发坐床大典经费令,1940年2月5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290-291页。
    ①《吴忠信入藏日记》,第243页;周昆田为吴忠信抵达拉萨并受到热振欢迎情形事致中央通讯社等电,1940年1月15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280-281页。
    ②吴忠信为拟具入藏任务与组织暨经费意见事致行政院折呈,1939年8月4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219-228页。
    ③《吴忠信奉使入藏主持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报告》,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42-143页。
    ④《吴忠信奉使入藏主持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报告》,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45-148页。
    ⑤《吴忠信入藏日记》,第248页。
    ①朱少逸著:《拉萨见闻记》,第60-61页,《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第2辑),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1991年出版。
    ②“青海灵童拉木登珠,慧性堪深,灵异特著,查系第十三辈达赖喇嘛转世,应即免予抽签,特准继任为第十四辈达赖喇嘛。”参见国民政府特准拉木登珠免于抽签继任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及拨发坐床大典经费令,1940年2月5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290-291页。
    ③夏札·甘登班久:《忆吴忠信来藏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片段》,《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3页。
    ④B.J.Gould,Report on the Discovery,Recogni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14th Dalai Lama,1941,pp17-20;See 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pp325-327.
    ⑤吴忠信为在藏各事均甚圆满对藏主权业已恢复事致卫立煌电,1940年3月1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318页。
    ⑥“承中央特派代表蒙藏委员会吴委员会亲临,并赠赐礼品,祥瑞十分,感戴无暨。至于中日战事,现正由三大寺暨各寺喇嘛大举祈祷,祝祷中央胜利。”参见热振为感谢中央特派吴忠信主持转世坐床事致国民政府主席函,1940年3月8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第339页。
    ⑦“仰蒙主席鸿恩,特派吴专使驾临拉萨,参加主持达赖转世坐床大典,并颁赐吉祥哈达阿喜一件、玉照一件及珍贵财物多件,实深欣感,谨遵承领。……并祝我公政务日隆,中藏睦谊益敦,期臻于国泰民安。”参见达赖喇嘛为感谢中央特派专使主持转世坐床事致国民政府主席函,1940年4月12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338页。
    ①《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②《吴忠信奉使入藏主持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报告》,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52-153页。
    ①《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53页。
    ②《吴忠信奉使入藏主持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报告》,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54-155页。
    ③《吴忠信奉使入藏主持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报告》,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155页。
    ④《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00页。
    ⑤《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06页。
    ⑥蒋介石为到藏后对热振及藏中重要人员优加联络事致吴忠信代电,1939年9月11日,《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241页。
    ⑦《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256页。
    ①《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289-290页。
    ②《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253-254页。
    ③《吴忠信入藏日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298-299页。
    ④[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61页。
    ①[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282页;噶雪·曲吉尼玛:《回忆热振事件》,《西藏文史资料选辑》(6),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7页。
    ②“热振为辞卸摄政由达札继任事致蒋介石电”(1941年1月16日),《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701页。
    ③陆莲蒂,王玉平等译:《西藏社会历史藏文档案资料译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第97-100页。
    ④任乃强:《本年西藏政变之始末》,《边政公论》,1947年12月,第6卷第4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与热振破戒享受性生活有关。因为热振身兼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经师,且即将为年幼的十四世达赖喇嘛主持沙弥戒仪式,沙弥戒中有“不奸淫”的律条,而热振“破戒于异性”,将无资格担任达赖喇嘛的经师,亦不能为达赖喇嘛授沙弥戒。热振为回避主持沙弥戒仪式,只好辞去经师一职,也不得不一并辞去摄政的职务。参见[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第285-288页;噶雪·曲吉尼玛:《回忆热振事件》,《西藏文史资料选辑》(6),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页。
    ①噶厦为呈报出席国大代表事致孔庆宗函,1940年藏历7月16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984页。
    ②“何应钦致蒋介石呈”(1941年3月5日),“西藏政情”,419/0010。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1044.02-01。
    ①孔庆宗为修筑中印公路饬属保护勘测队事致噶厦函,1941年7月14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38页。
    ②[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07页。
    ③孔庆宗就西藏再不允许测勘中印公路中央拟派对护送事致噶厦函,1941年11月17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40页。
    ④孔庆宗为中印公路势在必修事致噶厦函,1942年1月8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41页。
    ⑤孔庆宗为西藏设立外交局请速示应付方针事致蒙藏委员会电,1942年7月7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42页;《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第350页。
    ⑥蒙藏委员会为转达行政院对西藏设立外事机构之训令事致噶厦电,1942年8月5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47页
    ⑦行政院为西藏设立外交局一案仍照八月一日训令办理事给蒙藏委员会训令,1942年9月17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48页。
    ②[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12-314页。
    ③二史馆藏国民政府局势委员会侍从室档案,1943年5月10日,外交部呈,《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50页。
    ④印度事务部档案,L/PS/20/D222,转引自[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29页。
    ①“西藏虽欲独立,但无资格能力,终必依一大国,中央对藏向有主属关系,不比外国,不能归入外交局,中央如欲保藏,需及时设法加以处理,免依他邦;而藏人向由汉官管理,理由正大,尤应由中央严电坚持根本解决。”参见二史馆蒙藏委员会档案,1942年8月29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47页。
    ②二史馆蒙藏委员会档案,1943年6月14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51页。
    ③蒙藏委员会派沈宗濂任驻藏办事处长致达札及噶厦电(1943年10月18日),蒙藏委员会档案(一四一)2548。
    ④沈宗濂(1898-1978),浙江吴兴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一度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书,后入政府机关工作,曾任外交部总务司长,1941年底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四组秘书,其后又改人侍从室参事、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等职。在侍从室工作期间,潜心研究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深得蒋介石信任。
    ⑤陈锡璋:《西藏从政纪略》,《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09页。
    ①张令澳著:《我在蒋介石侍从室的日子》,香港:明报出版社1995年,第141-142页。
    ②陈锡璋:《西藏从政纪略》,《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3-114页。
    ①张令澳著:《我在蒋介石侍从室的日子》,香港:明报出版社1995年,第146-147页;陈锡璋:《西藏从政记》,《西藏文史资料选辑》(3),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0-121页。
    ①格桑泽仁:《边人刍言》,新大陆印刷厂1946年,第87-89页。
    ①格桑泽仁:《边人刍言》,新大陆印刷厂1946年,第87-89页。
    ②王宠惠致蒋介石呈,1942年12月24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7.01-02,藏务。
    ③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934页。
    ④“如果西藏民族此时提出自治的愿望,我们政府亦必本我一贯之真诚,赋予高度的自治。如果他们将来在经济条件上能够达到独立自主的时候,我们政府亦将与对外蒙古一样,扶持其独立,但必须西藏能巩固其本身永久独立的地位,不致蹈袭高丽过去的覆辙。”参见蒋介石:《完成民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央日报》(重庆),1945年8月25日。
    ①蒋介石为探询西藏对高度自治意见致沈宗濂函(1945年8月29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七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986页。
    ②沈宗濂为速报国民大会代表名单事致噶厦函,1945年8月22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985-2986页。
    ③沈宗濂为报英人鼓动西藏仿效外蒙独立等情致罗良鉴电(l945年9月5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七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987页.
    ④“罗良鉴致蒋介石呈”(1945年12月6日),“西藏政情”,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1044.02-02。
    ⑤碧松和尚呈一年来西藏政局概况,1946年12月30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1044.02-02。“西藏政情”。
    ①强俄巴·多吉欧珠著,次平、贡单、郭翠琴译:《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团慰问同盟国和出席南京国民代表大会”内幕》,《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3页。
    ②陈锡璋:《西藏从政记》,《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22页。
    ③强俄巴·多吉欧珠著,次平、贡单、郭翠琴译:《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团慰问同盟国和出席南京国民代表大会”内幕》,《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8页。
    ①陈家琎主编:《西藏地方资料集成》(第1集),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第75-79页。
    ②“处理西藏问题之方针”(1947年9月),“西藏内情”,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1/0016/019/4。该文件为行政院院长张群所拟。
    ③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54页。
    ④[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480页。
    ①[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480页;“陈锡璋对藏政意见致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未卅电”(1947年8月25日),“废除中英关于西藏之不平等条约”,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1/0011/019/42。
    ②[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482页。
    ③“陈锡璋对藏政意见致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未卅电”(1947年8月25日),“废除中英关于西藏之不平等条约”,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1/0011/019/42。
    ④“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外交部部长王世杰对藏政意见致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行政院院长张群的会呈”(1947年11月7日),“废除中英关于西藏之不平等条约”,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1/0011/019/42。
    ⑤“中国政府同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交涉经过”(1947年9月-1948年4月),“废除中英关于西藏之不平等条约”,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1/0011/019/42。
    ①“外交部关于中印谈判西藏问题的签呈”(1948年4月),“废除中英关于西藏之不平等条约”,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1/0011/019/42
    ③[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74页。
    ④邦达饶致吴忠信呈(1942年9月29日),藏政建议,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8.01-02
    ①“邦达饶干为请准组织西藏革命党等事宜致吴忠信呈”(1942年9月29日),“藏政建议”,微卷419/1980-1981,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8.01-02;[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74-375页;郑介民致蒋介石报告,1946年8月14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
    ②更敦群培的主要译著有:《入菩萨行》、《教诗》、《十三世达赖传》以及与罗列赫合作翻译的《青史》(英文版)等;其学术专著主要有《印度八大圣地志》和《白史》。他还将《欲望论》改写成藏文(格勒活佛访问记)。
    ③[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75-376页。
    ④“西藏革命同志邦达饶干等五人略历”,“藏政建议”,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8.01-02。
    ⑤[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72-373页。
    ①并有藏文,See 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State,p456.
    ②“蒙藏委员会为抵制英办报纸对藏煽动独立开具加强对藏宣传意见复外交部代电”(1944年9月1日),《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162-3163页。
    ①陈谦平:《西藏革命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考》,《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②[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76页。
    ③[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78-379页。
    ④据戈尔斯坦记载,这六个人是强巴俄色、波波拉、李培兴、索波达喇嘛、江祝建和沈淑美。参见[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80页。
    ⑤参见[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81页。
    ⑥[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83页。
    ⑦[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83页。
    ⑧[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85页。
    ①[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83页。
    ①柳陞祺:《热振事件见闻记》,《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陈锡璋为报索康等往捕热振等情致沈宗濂电”(1947年4月15日),《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69页。
    ②噶雪·曲吉尼玛:《回忆热振事件》,《西藏文史资料选辑》(6),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11页。
    ①噶雪·曲吉尼玛:《回忆热振事件》,《西藏文史资料选辑》(6),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2-13页;[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63页。
    ②侯国柱呈西藏情报,1946年2月8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2750.01-01,色拉寺事件来归人士安置;魏龙呈西藏情报,1946年2月13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2750.01-01。色拉寺事件来归人士安置。
    ③侯国柱呈西藏情报,1946年2月8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2750.01-01,色拉寺事件来归人士安置。
    ④罗良鉴致蒋介石电,1946年2月19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2750.01-01,色拉寺事件来归人士安置。
    ⑤“今达札年老,为左右所蒙蔽,事事听命于英人,使佛教日衰,于达赖佛不利亦甚,若中央能赐电藏政府,以达札年迈,不宜再理政事,应照十三辈达赖遗训,命热振复位。不服从时,派遣飞机或军队来藏示威。热振深感中央大恩,如能复位,必服务[从]中央一切命令,协助达赖佛在中央领导下,建设西藏。”参见热振呼图克图致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呈(1945年12月),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
    ①“沈宗濂呈西藏政情及对策”(1946年8月23日),“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
    ②“魏龙致重庆电”(1946年4月21日),情渝4124号,“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0
    ③“罗良鉴为沈宗濂拟由索康改组西藏政府致蒋介石函”(1946年5月15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徐永昌为签复对扶助热振复位问题之意见”(1946年5月30日),羽呈字第929号,“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
    ④“转呈卸任藏王热振致钧座电一件”(1946年5月9日),京情0476号,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藏王达礼与热振交恶。
    ①“过去热振主持西藏政教时,对中藏和好多所努力,现在无论安危,惟有依赖中国政府。此时西藏政教如大风下之油灯,危急多端,余及所属虽有补救之愿,无能为力,甚望钧座对藏政有久远安定之策。关于中藏间问题,藏政府已决定派代表十名来京,但现任藏王达札及其同类之臣僚均极仰慕英国,以英国为西藏之永久依靠背景。故此批代表到中央有何诡计巧言,值得顾虑。倘今后中藏失和,乃至决裂之途,余亦难安心,务请中央明令饬现任藏王达札即时退位,仍推荐余照前主持西藏政教。如以此举认为有不便之处,则前辈第十三世达赖圆寂时曾有许多遗嘱,西藏政教全权交付余主持,现任藏王及其臣僚违背斯旨,竟受英人金钱利用,将西藏政教断送,余无法容忍,决起挽救,请中央补助适用之步马枪至少三千支及弹药,详情由甲本传邓珠朗杰面陈。”参见“热振致蒋介石函”,该信函落款日期为藏历年11月初七日,据推断,应为1945年12月下旬所写。“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
    ②“郑介民为西藏达札热振交恶致蒋介石报告”(1946年8月14日),情京1946号,拉萨站魏龙8月11日电,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
    ③“郑介民为西藏达札热振交恶致蒋介石报告”(1946年8月14日),“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
    ④“沈宗濂为热振事致资生函”(1946年8月18日),“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
    ⑤“蒋介石对吴鼎昌就热振8月21日来电之处理意见的批示”(1946年8月30日),“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
    ①“吴鼎昌关于西藏问题之签呈(1946年9月5日),“藏土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10
    ②“陈诚呈为求西藏内向意见”(1947年3月22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2,“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抄热振代表图岛朗嘉(即图多朗嘉)面呈蒋介石函件要点”(1947年3月);“郑介民致蒋介石报告”(1947年4月2日),秘京发第326号,均见“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2.
    ③“陈诚呈为求西藏内向意见”(1947年3月22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2,“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
    ④吴鼎昌呈核(1947年4月15日),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2,“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
    ⑤“钟英鉴报告邓珠朗杰对中央治藏办法之意见”(1947年4月10日),“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2,
    ①“林昌恒为热振事件致外交部签呈”(1947年5月20日),“西藏内情”,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1/0016//019/4.
    ②“吴鼎昌关于热振被捕情报的签呈”(1947年4月21日),“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2
    ③“蒋介石为热振被捕中央至为关切希望慎重处理并迅复详情事致达札电”(1947年4月24日),《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70-2871页。
    ④柳陞祺:《热振事件见闻记》,《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
    ⑤色拉寺僧众为请派大军入藏营救热振等情事致蒋介石电,1947年4月21日,《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72-2873页。
    ⑥“陈诚为热振被捕事致蒋介石呈”(1947年5月3日),“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40;“最近西藏事变之内情与拟议对策”(1947年4月26日),“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3.
    ⑦“吴鼎昌就藏事致蒋介石呈”(1947年5月5日),“藏王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4.
    ①“行政院拟对藏方案”(1947年5月24日),“藏工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50
    ②“行政院拟对藏方案”(1947年5月24日),“藏工达札与热振交恶”,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592/4410.01-050
    ①参见“林昌恒为热振事件致外交部签呈”(1947年5月20日),“西藏内情”,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1//0016/019/4。
    ①桑颇·单增顿珠、贡噶坚赞:《“西藏代表团”出席泛亚洲会议真相》,《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②桑颇·单增顿珠、贡噶坚赞:《“西藏代表团”出席泛亚洲会议真相》,《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③“外交部长王世杰致蒋介石签呈”(1947年3月19日),“泛亚洲会议”,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0602/3210.01-01。
    ④“蒙藏委员会为西藏出席泛亚洲会议不宜涉及政治边界问题事致噶厦电”(1947年3月12日),《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60页。
    ⑤《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66页。
    ①“外交部签呈”(1947年6月24日),“西藏派商务考察团赴英美等国活动”,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019/47。
    ②西藏商务代表团考察案节略(1948年2月5日),《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866页。
    ③罗家伦致王世杰(1947年12月24日),西藏派商务考察团赴英美等国活动,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019/47。
    ④蒙藏委员会为报西藏商务代表团赴美英考察经过致行政院呈(1948年8月18日),《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907-2908页。
    ①《顾维钧回忆录》第6册,中华书局1988年,第408-409页。
    ②[加]谭戈伦夫著,伍昆明、王宝玉译:《现代西藏的诞生》,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第132页。
    ③《美国对外关系》1949年,第1064-1078页,转引自[加]谭戈伦夫著,伍昆明、王宝玉译:《现代西藏的诞生》,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第133页。
    ④情报研究处:《西藏》第37页,《赴英商务代表团受到宴请款待》,《泰晤士报》1948年11月24日,第6页。转引自[加]谭戈伦夫著,伍昆明、王宝玉译:《现代西藏的诞生》,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第131页。
    ⑤[加]谭戈伦夫著,伍昆明、王宝玉译:《现代西藏的诞生》,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第132页。
    ⑥[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516页。
    ⑦[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523页。
    ①[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523页。
    ②陈锡璋:《西藏从政记》,《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4页;[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523页。
    ③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健飞、杨念群笔述:《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361页。
    ④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健飞、杨念群笔述:《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361页。
    ⑤[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524页。
    ⑥阎锡山对藏事声明,(1949年8月),《元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294页。
    ⑦[美]梅·戈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524页。
    ①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激进与保守》,收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第203页。
    ②Ernest Gellner.Nations and Nationalism,Oxford:Blackwell,1983,p1;[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1页。
    ①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自序,第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①孙隆基:《历史学家的经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页。
    ②许纪霖:《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6期。
    ③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65页。
    ①黄子翼:《阿汪坚赞与贡觉仲尼》,《边疆通讯》,1943年第1卷第8期。
    ①《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3083、3084页。
    ①当时的学者秦墨硒曾将中、英两国所出版的各种藏务书籍进行统计,发现英国所出的关于西藏的书籍、小册子共计有二百数十种多,里面记载的情形,比我国格外详细,反观中国所出版的仅四十多种,且多是游记风景词章一类,中间关于政治外交的记载,十分中只有一二。参见秦墨硒:《西藏问题》,南京印刷公司。
    ②1937年只身赴拉萨学经、在西藏生活长达八年的内地汉僧邢肃芝在其口述史著作《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中描述道:在西藏的八年里,我曾亲身体会到西藏的大部分人民对汉人和中央政府还是很有感情的,但多少年来国民党政府对于西藏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方针,更谈不上一套连贯而有步骤的政策。派去西藏的官员多不通藏语,不了解西藏的文化背景和民情,更不懂得如何去团结西藏的上层社会和三大寺的僧侣,因此始终无法展开工作,开拓出局面来。参见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健飞、杨念群笔述:《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363页。
    ③陆兴祺、朱绣、黄慕松、吴忠信都曾以倨傲的态度对西藏和藏民持有偏见,国民政府正式派驻拉萨的四位高级官员蒋致余、孔庆宗、沈宗濂和陈锡璋都不愿意在拉萨久留,蒋致余甚至在未经行政院准许的情况下“擅离职守”,经印度回国,噶厦随即正式拒绝高长柱进藏,致使中藏关系几至中断。详见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第281-282、290-291页。
    ①曾任驻藏办事处英文秘书的柳陞祺撰文指出:随着来的,是离心势力的抬头。西藏对内地可说自从发生关系以来,就有这两种离心与向心的力量在互相消长。……班禅佛爷到内地十余年,结果老死青海;热振佛内向的结果,是身败名损(按热振从此被降为一普通的活佛,而不再是呼图克图)。派往南京的国大代表,别说谈判毫无结果,据传连签个字藏政府都不让,只送了他们好多礼品回来了。见柳陞祺:《热振事件见闻记》,《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
    ①多杰才旦主编:《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33页。
    ②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美]梅·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导论,杜永彬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33页。
    ①Tiezheng Li,Tibet,today and Yesterday,New York:BookmanAssociates,1960,pp214-216。
    ①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65页。
    ②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健飞、杨念群笔述:《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144页。
    ③杨嘉铭:《民国时期中央在西藏统治势力消长原因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5年,第236页。
    ①详见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年。
    ①参见郭卿友编著:《民国藏事通鉴》,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第326-331页;蒙藏院档案,《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文海出版社,1974年。
    ①参见刘寿林,万仁元等编:《民国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②参见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元史》,《明史》,《明太祖实录》,《明成祖实录》,《清实录》,《清高宗实录》,《宣统政纪》
    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青海省档案馆、甘肃省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台北“国史馆”藏藏事档案
    北洋政府蒙藏事务局、蒙藏院档案,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档案,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外交部西藏档,国民政府档案
    英国外交部档案,印度事务部档案
    《班禅大师东来十五年大事记》,大法敕书局,1948年版。
    陈荷夫编:《中国宪法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陈家琎主编:《西藏地方资料集成》,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
    《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政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1986年。
    郭凤明主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台北“国史馆”,2002年。
    郭卿友编著:《民国藏事通鉴》,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
    拉巴平措,平措次仁,陈家琎主编:《西藏学汉文文献丛书》,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献编辑室,1991年。
    陆莲蒂,王玉平等译:《西藏社会历史藏文档案资料译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
    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文海出版社,1974年。
    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国民政府对于蒙藏之法令》,考试院印刷所1924年。
    《清代西藏史料从刊》,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四川省档案馆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
    四川省巴塘县志编纂委员会:《巴塘县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
    《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政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1982年。
    《四川文史资料选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文史资料选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
    吴丰培辑:《民元藏事电稿藏乱始末见闻记四种》,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
    吴丰培辑:《清季筹藏奏牍》,商务印书馆,1938年。
    《吴忠信日记》,台北党史馆藏影印件
    西藏社会科学院等编:《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1981-2004年。
    《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
    西藏昌都地区档案馆:《邦达多吉小传》,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1959年。
    张双志主编:《民国治藏法规全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
    张羽新、张双志主编:《民国藏事史料汇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
    《中华民国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7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管合编:《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管合编:《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和十世班禅转世坐床档案选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合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
    [1] Ernest Gellner,Nations and Nationalism,Oxford:Blackwell,1983
    [2] E. J. Hobsbawm,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1780: Programme, Myth, Real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3] G. Patteson,Tibet in Revolt,Faber and Faber,1960.
    [4] Gordon,Milton M.,1964,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Gaetano Mosca,The ruling class,New York,1939.
    [6] Harold D.Lasswell,World Politics and Personal Insecurity,New York,1965.
    [7] H.Harrer, Seven Years in Tibet, Flamingo; Re-issue,1988.
    [8] Hsiao-ting Lin, A Reexamination of Nationalist China's Frontier Agenda: A Case study ofTibet,1928-1949,D.Phil.Thesis in Oriental Studies,University of Oxford,Trinity Term,2003
    [9] Hsiao-ting Lin, Tibet and Nationalist China's Frontier: Intrigues and Ethno-politics,1928-49,UBC Press,2006
    [10] 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11] Michael C.van Walt van praag,The status of Tibet: history, rights, and prospects ininternational law,Westview Press,1987.
    [12] Prasenjit Duara,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13] Tom Grunfeld,The Making of Modern Tibet,Zed Books,1987;East Gate Book,1996
    [14] Tie-zheng Li,Tibet,today and Yesterday,New York:Bookman Associates,1960
    [15] Tsepon W. D. Shakabpa, Tibet,today and Yesterday,Yale University Press,1967
    [16]松本ますみ《中国民族政策の研究:清末から1945年までの「民族论」を中心に》,多贺出版1999
    [1]阿旺贡嘎索南著,陈庆英等译.萨迦世系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
    [2]李铁铮.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M].夏敏娟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3]刘家驹编译.班禅大师全集[M].1943
    [4]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A].斯大林全集[C].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5]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谱系[M].冯谊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夏格巴.西藏政治史[M].李有义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78
    [7][俄]柏林.阿旺德尔智堪布[J].王远大译,《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1)
    [8][加]谭戈伦夫.现代西藏的诞生[M].伍昆明、王宝玉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
    [9][美]梅·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M].杜永彬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10][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王宪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1][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日]松本真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M].鲁忠慧译,民族出版社,2003
    [13][英]查尔斯·柏尔.西藏之过去与现在[M].宫廷璋译,商务印书馆,1930
    [14][英]查尔斯·贝尔.十三世达赖喇嘛传[M].冯其友等合译,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印,1985
    [15][英]荣赫鹏.英国侵略西藏史[M].孙熙初译,台湾学生书局,1973
    [16][英]麦克唐纳.旅藏二十年[M].孙梅生、黄次书译,商务印书馆,1939
    [17][英]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8][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李金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9][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叶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0][意]毕达克.西藏的贵族和政府:1728—1959[M].沈卫荣、宋黎明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21][意]加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M].贾鹤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2][意]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精英的兴衰[M].刘北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白眉初.西藏始末纪要[M].北平图书馆,1930
    [2]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陈健夫.西藏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4]陈重为.西康问题[M].上海中华书局,1930
    [5]陈玉屏主编.中国古代民族融合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
    [6]陈玉屏.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的认识与思考[M].内部研究报告,2010
    [7]陈谦平.抗战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8]多杰才旦主编.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9]多杰才旦主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10]傅嵩炑.西康建省记[M].成都公纪印刷公司铅印,1912;中国藏学出版社,1988
    [11]方秋苇.明日之康藏滇桂问题[M].世界书局,1936
    [12]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13]冯有志.西康史拾遗[M].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88、1993
    [14]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从廓尔喀之役到华盛顿会议[M].“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社,1996
    [15]格勒,海帆.康巴——拉萨人眼中的荒凉边地[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16]格桑泽仁.边人刍言[M].新大陆印刷厂,1946
    [17]格桑泽仁.康藏概况报告[M].1932
    [18]贡觉仲尼.达赖事略[M].铅印本
    [19]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M].中华书局,1988
    [20]郭寄峤.民国以来中央对蒙藏的施政[M].台北: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
    [21]洪涤尘.西藏史地大纲[M].正中书局,1936
    [22]黄奋生编著.边疆人物志[M].正中书局,1945
    [23]黄奋生.藏族史略[M].民族出版社,1985
    [24]黄奋生.蒙藏新志[M].中华书局,1938
    [25]黄玉生等编著.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M].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
    [26]黄正清.辅国阐化正觉禅师嘉木样呼图克图纪念册[M].铅印版,1940
    [27]华企云编著.西藏问题[M].大东书局,1930
    [28]蒋介石.中国之命运[M].正中书局,1943
    [29]贾逸君.民国名人传[M].岳麓书社1993
    [30]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抗战时期的大西南丛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31]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M].中华书局,1981
    [3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中华书局,1989
    [33]刘贯一.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简史[M].世界知识社,1951
    [34]刘曼卿.康藏轺征[M].商务印书馆,1933
    [35]刘曼卿.边疆教育[M].商务印书馆,1927
    [36]刘文辉.刘自乾先生建设新西康十讲[M].建康书局,1943
    [37]刘家驹.康藏之过去与今后建设[M].南京建业印刷社出版,1932
    [38]凌纯生.中国今日之边疆问题[M].南京:正中书局,1934
    [39]陆兴祺.西藏交涉纪要[M].台北:蒙藏委员会,1954
    [40]林恩显.国父民族主义与民国以来的民族政策[M].“国立编译馆”,1994
    [41]罗志田.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
    [42]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3]李绍明.巴蜀民族史论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44]吕亚力.政治学方法论[M].台北市:三民书局,1985
    [45]梅心如.西康[M].南京:正中书局,1934
    [4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M].民族出版社,1987
    [47]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48]秦墨硒.西藏问题[M].南京印刷公司
    [49]任乃强.西康图经[M].新亚细亚学会,1933年、1934年。西藏古籍出版社,2000
    [50]任乃强.康藏史地大纲[M].雅安健康日报社1942年,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00
    [51]任一民主编.四川近现代人物传[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52]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中华书局,1985
    [53]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人民出版社,1956
    [54]孙隆基.历史学家的经线[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5]孙子和.西藏史事与人物[M].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
    [56]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57]史筠.民族事务管理制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58]王远大.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59]王尧,王启龙,邓小咏.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M].民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0]王川.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61]王川.西康地区近代社会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2]王劲.甘宁青民国人物[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63]吴忠信.西藏纪要[M].中央文物供应社,1959
    [64]吴敬恒,蔡元培,王云五主编.西藏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65]吴彦勤.清末民国时期川藏关系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66]谢彬.西藏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67]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健飞、杨念群笔述.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8]肖怀远编著.西藏地方货币史[M].民族出版社版,1987
    [69]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M].西藏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70]喜饶尼玛,苏发祥主编.蒙藏委员会档案中的西藏事务[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1]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人民出版社,1963;华文出版社,2000
    [72]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华文出版社,2001
    [73]杨堃.民族学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74]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75]昭梿.啸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6]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M].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
    [77]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M].中华书局1960
    [78]朱子爽.中国国民党边疆政策[M].国民图书出版社,1944
    [79]张令澳著.我在蒋介石侍从室的日子[M].香港:明报出版社,1995
    [80]张其昀主编.蒋总统集[M].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
    [81]周伟洲.英俄侵略我国西藏史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82]周伟洲.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
    [83]祝启源,喜饶尼玛.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M].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
    [1]陈玉屏.西方民族主义的传播与辛亥革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2)
    [2]陈庆英.解读西藏驻京堪布贡觉仲尼到京任职的几份档案[J].西藏大学学报,2007,(1)
    [3]陈立华.简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J].中国藏学,2009,(2)
    [4]陈谦平.英国阻挠九世班禅返回西藏的动因初探[J].民国档案,1998,(4)
    [5]陈谦平.西藏革命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考[J].历史研究,2002,(3)
    [6]陈泛舟.民国时期甘、青、川三省边境的藏汉贸易[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6)
    [7]曹必宏.抗日战争时期的康藏贸易公司[J].中国藏学,2006,(3)
    [8]多杰才旦.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土登嘉措浅析[J].中国藏学,2004,(3)
    [9]多尔吉,王川,何洁.略论汉藏教理院在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贡献[J].西藏大学学报,2004,(3)
    [10]冯明珠.川青藏边域史地察—近代中英康藏议界之再释(上)、(下)[J].中国藏学,2007,(4);2008,(1)
    [11]冯建勇.重构国家认同:民初中央政府对蒙藏边疆地区之统合——以1911~1915年为中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4)
    [12]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
    [13]郝时远.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内涵之演变[J].民族研究,2011,(4)
    [14]黄天华.第三次康藏纠纷再研究[J].历史教学,2009,(10)
    [15]黄天华.刘文辉与甘孜事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3)
    [16]黄天华.国家建构与边疆政治:基于1917-1918年康藏纠纷的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2007(3)
    [17]黄天华.民国西康格桑泽仁事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5)
    [18]康欣平等.在国家与桑梓之间:刘曼卿进藏期间的心态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4)
    [19]柳陞祺.热振事件见闻记[J].中国藏学,1996,(4)
    [20]罗志田.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J].中国文化,1996,(14)
    [21]李绍明.论“治藏必先安康”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J].民族论丛,1991,(9)
    [22]李鹏年.浅析九世班禅返藏受阻及其原因[J].中国藏学,1992,(1)
    [23]郎维伟.国民政府在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治藏之策[J].民族研究,2005,(4)
    [24]林孝庭.战争、权力与边疆政治:对1930年代青、康、藏战事之探讨[J].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6,(53)
    [25]林跃勇.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对抗日战争的贡献[J].西藏研究,1999,(2)
    [26]刘茗.蒙藏委员会在蒙藏施政的积极作用[J].西藏大学学报,2008,(1)
    [27]刘国武.南京政府对康藏纠纷的定性及解决措施分析[J].史学集刊,2004,(2)
    [28]刘君.康区近代商业初析[J].中国藏学,1990,(3)
    [29]牟钟鉴.民族观和民族主义的反思[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4)
    [30]马戎.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精英:理解中国从“天下帝国”到“民族国家”进程的钥匙[J].社会科学战线,2010,(8)
    [31]马戎.评安东尼·史密斯关于“nation”(民族)的论述[J].中国社会科学,2001,(1)
    [32]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3)
    [33]庞中英.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J].欧洲,1996,(5)
    [34]皮明勇.九世班禅返藏受阻与国民政府的治藏策略[J].近代史研究,2000,(4)
    [35]任乃强,泽旺多吉.“朵甘思”考略[J].中国藏学,1989,(1)
    [36]任新建.任乃强先生对西康建省的贡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0)
    [37]任新建.论康藏的历史关系[J].中国藏学,2004,(4)
    [38]石硕.试论康区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2)
    [39]孙宏年.国民参政会中的藏族参政员与国民政府治藏政策[J].西藏研究,2001,(4)
    [40]孙宏年.民国初年滇、川、藏之间关系及其影响——以西藏治理和西南边疆稳固为中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
    [41]孙宏年.西姆拉会议前后国内的治藏建议及其影响——以中英藏事交涉为中心[J].西藏研究,2009,(1)
    [42]孙宏年.蒙藏院与民国时期的西藏治理述论(1914—1928)[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4)
    [43]王川.孔庆宗时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对在藏汉人的管辖及其意义[J].上海大学学报,2010,(4)
    [44]王美霞.第九辈班禅回藏始末[J].中国边政(台湾),1983,(81)
    [45]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J].世纪中国,2003.7.11
    [46]王海兵.西康省制化进程中的权力博弈(1927—1939)[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3)
    [47]王海兵.1930年代的康、青、藏战争——边政、权力和地方的视角[J].安徽史学,2007,(6)
    [48]王燕.浅析第三次康藏纠纷[J].民国档案,2003,(2)
    [49]汪晖.东方主义、民族区域自治与尊严政治——关于“西藏问题”的一点思考[J].天涯,2008,(4)
    [50]吴建国.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1)
    [51]喜饶尼玛.民国时期出席全国性政治会议的西藏地方代表[J].中国藏学,1989,(2)
    [52]喜铙尼玛.民国时期西藏驻京总代表贡觉仲尼评述[J].中国藏学,2000,(1)
    [53]喜饶尼玛.论民国时期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心理嬗变[J].中国藏学,1998,(3)
    [54]许纪霖.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
    [55]许广智.论辛亥革命前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政治取向[J].云南社会科学,1994,(5)
    [56]杨嘉铭.“安康”问题的由来与发展[J].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93,(2)
    [57]友珍.清代至民国时期汉族移民在巴塘活动之面面观[J].西藏研究,2010,(1)
    [58]友珍.权力政治与地方自治:20世纪30年代的“康人治康”运动[J].西藏大学学报,2010,(3)
    [59]周伟洲.1930-1933年西藏与康、青战争之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1)
    [60]周文玖,张锦鹏.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学术论辩的考察[J].民族研究,2007,(3)
    [61]周竞红.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十年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制与政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3)
    [62]周传斌.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3)
    [63]张双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以蒙藏问题为中心[J].中国藏学,2003,(4)
    [64]张羽新.蒙藏事务局及其对藏政的管理[J].中国藏学,2003,(1)、(3)
    [65]张子新,喜饶尼玛.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治藏措施评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4)
    [66]张践.班辕返藏与“甘孜事变”[J].青海民族研究,2007,(4)
    《藏文白话报》,《边政公论》,《边疆通讯》《蒙藏旬刊》,《康藏前锋》,《康导月刊》,《西北研究》,《新亚细亚》,《东方杂志》,《申报》,《新华日报》,《国民政府公报》,《禹贡》半月刊,
    《益世报·边疆周刊》、《益世报·星期评论》,《中央日报》(重庆),《妇女月报》,《妇女月刊》,《民立报》
    [1]段金生.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D].昆明:云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2]黄天华.国家整合与边疆政治——以西康建省为考察中心(1906-1949)[D].成都: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3]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和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D].兰州: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
    [4]徐百永.国民政府治藏政策及其实施(1927—1949)[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5]徐中林.南京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8
    [6]杨嘉铭.民国时期中央在西藏统治势力消长原因之研究[D].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5
    [7]朱丽双.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民国政府的西藏特使们(1912-1949)[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2006
    [1]车莉.抗战时期西康省的文化建设[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0
    [2]杜丽娴.试析1930-1940年中央与地方之关系——以第三次康藏纠纷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6
    [3]胡晓梅.康区乌拉制度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3
    [4]黄华煋.西康建省对川藏影响之研究[D].台北:台湾政治大学硕士论文,1975
    [5]王海燕.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4
    [6]赵建强.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刘文辉与西康[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论文,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