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政府信任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中国政府信任受到了普遍冲击,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正在下降。学术界内,对政府信任研究的关注持续存在,但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下,本研究从理论出发,结合当代中国现实,对政府信任的内涵与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本文中,笔者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什么是政府信任,政府信任有怎样的定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先分别对信任与政府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再结合文献研究中搜集到的42个政府信任的定义,总结出了本研究对政府信任的界定:政府信任是民众在对政府的善意、能力、风险防控的认知和对政府的偏好之下,对政府做出的权力与资源的让渡。
     其次,政府信任有怎样的结构与功能。在政府信任的结构上,通过对不同政府的对比分析,将政府信任划分为人员信任、领袖信任、制度信任、自主性信任与理念信任这五个层次。在信任的功能上,参考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提出政府信任在促进权力让渡(A)、社会凝聚(G)、资源分配(I)与秩序认同(L)上的作用。
     再次,政府信任的形成遵循怎样的机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微观上,笔者分析了个体心理层次上政府信任内化的过程,提出了政府信任形成的四个步骤:自在、自觉、自主与自抑。在宏观上,归纳了影响政府信任形成的十五个具体的社会条件,并在归纳的过程中提出一种新的历史发展观点:人类社会由人治到法治,由法治到民主的发展过程满足了政府信任不断提高的需求。
     最后,本研究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信任的现状与危机,并提出建设回应性政府、效能性政府、法治性政府、问责性政府与参与性政府这五个本土政府信任构建的建议。
     本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提炼和总结,在整合和反思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勾画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政府信任的定义、内涵、结构、功能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第三部分是反思政府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第四部分是结合我国行政的实情,提出了新型政府信任关系构建的具体方案。
The Government trust of China has been changing swiftly 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while the People's trust to the government is declining. In the academic field, a systematic research is absent in spite of the continuous attention on government trust. This paper will carry out from the theory, which will b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to make a deep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trust on the background above.
     This dissertation will focus 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First, what the government trust is,what the definition of government trust shall be. In this paper, we will summarize the connotation of trust and government briefly, then distract the definition of government trust as "the assignment of resources and power from people to the government basing on a cognizance of government's goodwill, ability, the control of risk and the favor of the government" from the42definition the author found from the references.
     Secon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government trust. The author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government, concluding that the government trust can be divided into personal trust, leader trust, institution trust, participant trust and values trust.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trus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ability of promoting power assignment, of social cohesion,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of order acceptance, origin from the Parsons'theory of social system.
     Third, the mechanism and impact factors of government trust. In the micro level,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government trust's internalization as a process from trust-in-itself to trust conscious,to trust in independent, and to trust self-suppression. In the macro level, the author made a list of the15social conditions that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government trust, and at the same time brought forward a new view point of history development:the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from the rule of man to the rule of law, then to the democracy, is also a need of government trust to enhance itself.
     At last, the study analy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risis of China's government trust and made a suggestion of building a responsive、functional、law-ruled、accountable and participation-allowed government.
     This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o refine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summary, in the consolid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utlin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definition of government trust, connotation, analyses system structure, function and mechanism; The third part is the reflection on the reasons of the government trust crisis, according to the manifestation of government trust crisi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 measures; The fourth part is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administrative truth,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scheme of the new government trust relationship.
引文
1[波]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第1页、第15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2参见余超文.透明政府:现代政府信任关系中的核心问题[J].天府新论,2012, (3)
    1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会学研究,2007,(6)
    1[波]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第23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1[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第20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王强,民主行政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及其构建研究,博士论文未刊稿,2007年
    1张康之.公共行政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程倩.后实证主义的政府信任关系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1)
    2程倩.后实证主义的政府信任关系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1)
    3张康之:《总体性与乌托邦》,第9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类型.博士论文未刊稿.2011年
    2[法]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第12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转自马骏、叶丽娟:《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前沿》,第1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康熙字典对信的解释:惑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系辞》人之所助者,信也.《左传·倍七年》守命共时之谓信。又《尔雅·释地》大蒙之人信。(注)地气使然也.又《左传·庄三年》一宿为舍,再宿为信
    2参见章延杰,论政府信用,博士论文未刊稿,2005年
    3参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2001年
    1许道然:《公部门信任关系与公民组织行为研究》,第17-21页,博士论文未刊稿,2002年
    2[德]尼古拉斯·卢曼:《熟悉、信赖、信任:问题与替代选择》,载郑也夫编:《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破裂》,第116、117页,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
    1[德]齐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页
    2[德]齐美尔:《社会学》,林荣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51页
    3[德]齐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页
    1 Lewis, J.D. and Weigert, A.1985.Trust as a Social Reality. Social Forces63:967-85
    2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历史类型,博士论文未刊稿,2006,第28页
    1参见曾俊森,《普遍信任的结构初探》,载《中国社会事实,下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第70页尾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第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第143、14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2张康之:《领域分化后的道德寓所》,载《文史哲》,2006年3期
    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黄平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77页
    1[波]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4月版,第187-190页
    1[波]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4月版,第161页
    1[德]齐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页
    2[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三联书店,1998,第20页
    3 Guido Mollering.The Nature of Trust:From Georg Simmel to a Theory of Expec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Suspension
    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90版序言,第2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1[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17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
    2张康之:《有关信任话题的几点新思考》,载《学术研究》,2006年1期
    3[德]马克斯·韦伯:《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第14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4转引自[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第40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5[苏]德里亚赫洛夫等著:《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第218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6韦森:《习俗的本质与生发机制探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5期
    7[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第12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1王南湜:《从领域合-到领域分离》,第84页,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2《资本论》第3卷,第896、8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
    3[德]齐美尔:《货币哲学》,第107、108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1[美]哈奇·E:《人与文化理论》,第94页,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1年
    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53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1[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第50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2[美]L·弗雷·罗恩:《从弗洛伊德到荣格》,第118、119页,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
    3[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第6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4[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17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第1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参见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和伦理》,第32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类型.博士论文未刊稿.2011
    1参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第270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参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4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2[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第202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7卷,第4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
    1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第39、4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德]裴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第29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1参见菲利克斯·A·尼格罗、劳埃德·G·尼格罗:《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第104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7年
    1[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第32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第297、29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3[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第29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1[英]约翰·基恩:《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第183-184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1[瑞]布肯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12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1[波兰]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第1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2[德]齐美尔:《货币哲学》,第358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1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类型.博士论文未刊稿.2011年
    2 Howord Zinn,"The Conspiracy of Law,"in Wolff,pp.18-19.
    3[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143页,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第105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1[德]马克斯·舍勒:《价值的颠覆》,第126页,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2[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第3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3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类型.博士论文未刊稿.2011年
    1[美]皮奥托·F·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第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
    1参见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第6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第46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1张康之:《论政府诚信以及政府的社会信用建设功能》,载《理论与改革》,2004年5期
    1[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第6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美]马克·E.沃伦编:《民主与信任》,第2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
    1 Arthur H. Miller, Ola Listhaug, "Political Parties and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A Comparison of Norway,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20, No.3(Jul.,1990), pp.357-386.
    2[波]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14页。
    1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2[波]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55、155—158页
    3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4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1[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下册,郑明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01页
    1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2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1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2[波]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19页
    3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4同上
    1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2[波]皮奥托·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19页
    1郝宇青、时晓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2同上
    1王绍光:《民主四讲》,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1欧阳向旭编译:《发达民主国家的信任危机》,载《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3期
    2[美]马克·E-沃伦编著:《民主与信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3约翰·哈特·伊利:《民主与不信任-关于司法审查的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3约翰·哈特·伊利:《民主与不信任-关于司法审查的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1周晓红:《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周晓红:《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欧阳向旭编译:《发达民主国家的信任危机》,载《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3期
    1欧阳向旭编译:《发达民主国家的信任危机》,载《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3期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1[美]埃里克·尤斯拉纳:《信任的道德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美]马克·E-沃伦编著:《民主与信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1参见王强,2013,《政府信任的建构:”五位一体”的策略及其途径》,《行政论坛》第02期
    2参见蔡雪珍,郭世玉,2012,《破解中国转型期政府信任缺失的原因》,《理论观察》第06期
    3参见曹志友,2011,《行政法视野下政府信任的重塑》,《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第03期
    4参见龚上华,2011,《互联网时代的政府信任危机与执政能力建设》,《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5期
    5参见李芳炎,2011,《浅议作为政府信任基石的政治信用》,《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第01期
    1杨方.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0)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3页
    1[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2页
    1[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李宛容译,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页
    2[美]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彭志华译,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1参见王强,2006,《民主行政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及其构建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
    2参见艾明江,2012,《理性选择制度下的我国政府信任度的建构过程》,《行政论坛》第06期
    3参见蔡雪珍,郭世玉,2013,《中国转型期政府信任度增强略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第03期
    4参见陈华,2011,《合作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关系研究》,《学术论坛》第03期
    5参见董安琪,2009,《公共政策执行模式下的政府信任关系历史类型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第02期
    6参见董泽文,2009,《基层政府信任困境与对策思考》,《理论导刊》第08期
    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黄平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25页.
    1[美]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226页
    1参见费孝通,2005,《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出版社。
    2参见老子《道德经》第37章
    1[美]弗兰克·奈特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8页
    1[美]詹姆斯·科尔曼著:《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册,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页
    1[美]赫伯特·西蒙著:《管理行为》,詹正茂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2[美]赫伯特·西蒙著:《管理行为》,詹正茂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14郑也夫编:《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89-90页
    1张缨著:《信任、契约及其规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1[美]詹姆斯·科尔曼著:《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册,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10页
    2 Bourdieu, Pierre 1986,"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i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ed.) by John G. Richardson, Westport, CT.:Greenwood Press. pp248.
    1参见王强,2006,《民主行政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及其构建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
    2参见艾明江,2012,《基于公共理性视野的政府信任流失分析》,《湖北社会科学》第01期;参见蔡雪珍,郭世玉,2012,《透析中国转型期政府信任缺失现象》,《理论观察》第05期
    3参见曹志友,2011,《行政法视野下政府信任的重塑》,《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第03期
    4参见程倩,2011,《论中国传统社会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学习论坛》第04期;2011,《后实证主义的政府信任关系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01期;2009,《中国农业社会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探微》,《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1期
    5参见钟其,2011,《我们的政府值得信任吗?-有关政府信任度的问卷调查》,《观察与思考》第03期
    6参见杰克·西特林,周朗生,2012,《政府信任的政治重要性》,《国外理论动态》第10期
    1[美]菲利克斯.A·尼格罗、劳埃德·G·尼格罗:《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页
    1参见艾明江,2012,《基于公共理性视野的政府信任流失分析》,《湖北社会科学》第01期
    1[德]尼古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年版,第113页
    2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1[德]尼古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瞿铁鹏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123页
    1[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孔宪遂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6页
    1中组部党建所课题组:“新时期党群关系调研报告”,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1期,14页
    2见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3汝信等:《社会蓝皮书-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10页
    4参见于建嵘:“信访制度改革与宪政建设-围绕《信访条例》修改的争论”,2005年
    2衣俊卿:《论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定位》,载《哲学动态》,1995年2期
    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390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
    1[美]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第20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2[加]查尔斯·泰勒:《市民社会的模式》,载邓正来、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第31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1丁煌:《<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译者前言》,第7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4.《资本论》1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
    5.《资本论》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
    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7.[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李康、李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8.[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田佑中、刘江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9.[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0.[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1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美]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美]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冲击》,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14.[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15.[法]阿兰·佩雷菲特:《信任社会》,邱海婴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6.[美]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刘璨,吴水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8.[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美]埃里克·尤斯拉纳:《信任的道德基础》,张敦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美]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21.[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美]伯纳德·巴伯:《信任-信任的逻辑和局限》,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3.[美]布劳、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24.[美]查尔斯·J·福克斯:《后现代公共行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美]查尔斯·蒂利著:《信任与统治》,胡位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版
    26.[日]川崎诚一:《信托》,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
    27.[美]戴维·波谱诺:《社会学》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8.[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30.[美]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1.[苏]德里亚赫洛夫等著:《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第218页,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32.[美]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3.[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彭志华译,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34.[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美]L·弗雷·罗恩:《从弗洛伊德到荣格》,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
    36.[美]哈奇·E:《人与文化理论》,第94页,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1年版
    37.[美]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等著:《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汪丁丁、叶航、罗卫东主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38.[英]霍恩比著:《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八版,王玉章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39.[美]金黛如主编:《信任与生意:障碍与桥梁》,陆晓禾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40.[美]加里·贝克尔著:《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陈琪译,格致出版社2008年版
    41.[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42.[德]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3.[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5.[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46.[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5年版
    47.[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48.[美]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9.[美]罗伯特·布鲁斯·萧:《信任的力量》,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50.[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1.[美]罗德里克·M·克雷默、汤姆·R·泰勒编:《组织中的信任》,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52.[英]罗德里克·马丁:《权力社会学》,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3.[美]罗恩L.弗雷:《从弗洛伊德到荣格》,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
    54.[英]洛克:《政府论》.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5.[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56.[美]马克·E·沃伦编著:《民主与信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57.[美]马克·格兰诺维特:《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罗家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8.[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59.[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0.[德]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胡景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1.[意]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62.[法]孟德斯:《论法的精神》,张雁泽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63.[德]尼古拉斯·卢曼:《信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64.[德]尼古拉斯·卢曼:《权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65.[德]尼克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6.[美]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7.[美]彼得·布劳:《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68.[波]皮奥拖·斯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69.[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70.[美]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建构》,汪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1.[德]裴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72.[德]齐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73.[德]齐美尔:《社会学》,林荣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74.[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5.[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76.[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7.[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78.[英]威廉姆·奥斯维特:《哈贝马斯》,沈亚生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9.[美]威廉·哈维兰著:《文化人类学》第十版,瞿铁鹏、张钰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80.[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81.[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82.[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83.[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8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5.[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86.[美]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 Arrow,K,(1972):Grifts and Exchanges, in Philosoply and Pubblic Affairs, Vol. I, pp343-362.
    2. Barber,B.1983,The logic and Limits of Trust,New Brunswick,NI: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3. Barney,J. B.& Hansen,M. H.,1994,Trustworthiness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i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5,pp.175-190.
    4. Blackburn S 1998 Trust, cooperation and human psychology.In:Braithwaite V, LeviM(eds.) Trust and Govemance.Russell Sage Foundation, New York.
    5. Catherine Eckel and Rick Wilson.The human face of game theory:Trust and Reciprocity in Sequential Games[C]In The Trust And Reciprocity.edited by Elinor Ostorom And James Walker.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03:246;256-257.
    6. Cosmides,Leda and John Tooby.Cognitive Adaptations for Social Exchange. [M]In The Adapted Mind,edited by Jerome H.Barkow, Cosmides,Leda and John Toob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7. Davern, Micheal Social Networks and Economic Sociology:A Proposed Research Agenda for a More Complete Social Sci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56,287-303,1997.
    8. Das.T&TengB.S.The risk-based view of trust:a conceptual.fram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2004,19(1):85-116.
    9. Eric M. Patashnik, Unfolding promises:Trust funds and politics of precommitment,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112.No.3.Autumn,1997.
    10. Kahneman,D.and Tversky,A.1979.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trica 47,263-291.
    11. Paul J.Zak,Robert Kurzban And William T.Matzner..The Neurobiology of Trust [J].Science,2004,1032.
    12. Michael Stirrat and D.I. Perrett.Valid Facial Cues to Cooperation and Trust:Male Facial Width and Trustworthiness[J].Psychological Science,2010 (21):349.
    13. Williamson O. Calculativeness,Trust,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93,XXXVI,April,453-486.
    14. Zucker L.1986."Production of trust: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economics tructure,1840-1920" In B.M.Staw&L.L.Cummings,Reses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Greenwich,CT:JAI.
    1.《论语》
    2.曹荣湘选编:《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3.陈宏志:《基于信任的战略思维架构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4.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6.范丽珠主编:《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2003年版
    7.方文:《社会行动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版
    9.高和荣:《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理论评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金海民译注:《论语译注》,北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11.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13.李松玉著:《制度权威研究: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4.罗家德、叶勇助:《中国人的信任游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5.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16.廖义铭:《反思性公共行政与管制》,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17.上官酒瑞:《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版
    18.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9.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三联书店2001年版
    20.张康之:《总体性与乌托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郑也夫、彭泗清等:《中国社会中的信任》,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26.郑也夫:《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27.郑也夫:《信任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28.郑也夫:《阅读生物学札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29.郑也夫:《神似祖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
    30.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1.陈叶烽,叶航,汪丁丁, 《信任水平的测度及其对合作的影响-来自一组实验微观数据的证据》,管理世界,2010年第4期
    32.李伟民、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3期
    33.林安梧:《“道德与思想之意图”的背景理解:以“血缘性纵贯轴”为核心的展开》(下),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34.梁克,《社会关系多样化实现的创造性空间-对信任问题的社会学思考》,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3期
    35.欧阳向旭:《发达民主国家的信任危机》,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3期
    36.王谦、李锦红:《政府部门公众满意度评价的一种有效实现途径》,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
    37.薛天山,翟学伟:《西方人际信任研究的路径与困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38.薛天山:《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
    39.闫健:《当代西方信任研究若干热点问题综述》,当代世纪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
    40.俞可平:“社会资本与草根民主-罗伯特·帕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3年第2期
    41.岳肞,田海平:《信任研究的学术理路》,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42.郑红娥,张艳敏:《论系统信任:关于中国信任问题的思考》,江淮论坛,2008年第1期
    43.郑也夫:《信任与社会秩序》,学术界,2001年第4期
    44.郑也夫:《信任:溯源与定义》,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45.张钢,张东芳:《国外信任源模型评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2期
    46.张建新,张妙清,梁觉:《殊化信任与泛化信任在人际信任行为路径模型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00年第32卷
    47.张康之:《行政改革中的理论误导-对在政府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质疑》,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48.张康之:《从行政学的历史中解读我国行政学的研究方向》,理论与改 革,2002年第3期
    49.张康之:《公共管理: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50.张康之:《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51.张康之:《政治文明与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2期
    52.张康之:《论合作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齐鲁学刊,2004年第1期
    53.张康之:《论政府诚信以及政府的社会信用建设功能》,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5期
    54.张康之:《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信任-论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55.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56.李达,罗玮:《信任定义的重新界定》,晋阳学刊,2013年01期
    57.李达,罗玮:《“信任”研究之研究-近10年关于“信任”研究相关学位论文的分析》,晋阳学刊,2012年03期
    1.白春阳,“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2.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历史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
    3.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4.韩冰,“信用制度演进的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5月
    5.倪霞,“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6.石友梅,“符号空间复杂信任心理研究-虚拟团队“快速信任’心理机 制解析”,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7.肖丹,“卢梭政府理论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6月
    8.许道然,“公部门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之研究”,国立空中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9.章延杰,“论政府信用”,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
    10.周治伟,“政治信任研究——兼论当代政府公信力”,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