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本文尝试对我国传媒产业的转型、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为传媒产业管制体系构建以及提高产业运行效率提供了理论参考。我国目前正处于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文化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与传媒体制的改革同步进行。如何实现传媒业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变,变外部输血到自我积累,变行政垄断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构成了中国传媒业改革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这同时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产业融合引发的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数字化技术引发的产业革命几乎瓦解了传媒市场原有的市场秩序,不论是市场结构、市场格局还是政府规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媒市场的供求关系、传媒企业的运行效率也从根本上得到了优化和提升,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传媒产业还在发生巨变,甚至直接促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基本定位。在当下矛盾凸显期的中国,传媒业既要承担产业发展的重任,也要切实负起守望社会、公众,担负着分担改革风险和成本的特殊使命,作为改革的后发区域,中国传媒业面临重重压力和困难。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以产业融合为分析视角,探索中国传媒业的转型路径,探寻由传媒业、电信业及IT互联网业共同融合而成的大媒体产业的构建和发展。
     全文共分九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论文写作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概述,这一章也包括了论文写作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等内容的相关介绍;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和文献的述评,以构成全文分析的理论和文献基础;第三章提出问题,分别从技术、市场、企业等层面对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剖;第四、五章是分析问题,分别对国外、国内传媒产业的融合路径进行全面梳理,包括融合方式、融合起点和融合趋势,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传媒产业当前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希望借鉴西方传媒产业发展的经验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第六、七、八章主要是解决和深化问题,其中第六章主要站在传媒业内媒体融合的角度,对传媒集团化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和经验总结,并提出媒体融合应注意的问题和选择的方向;第七章主要阐释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如何构建大媒体产业的设想,并对“三网融合”等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第八章是站在国家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下,对中国传媒业和涉及产业融合的规制进行重新审视,由此提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媒产业融合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必要的管理框架的调整和创新是中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需求和重要保证;第九章是全文的研究总结,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文对中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其一,世界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其二,在新兴技术的影响下,竞争性垄断市场的出现对中国传媒产业优化市场结构带来何种影响;其三,从媒体融合到大媒体产业的构建,其实现的步骤和路径是什么;其四,规制的重建和竞争的引入,政府如何通过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市场结构的优化。
     以上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产业融合是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时代,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推动的产业融合,已极大的改变了传媒、通信等行业,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相比,信息化时代的产业融合更为频繁,站在企业和市场的角度,不论是竞争压力使然,还是行业壁垒的变化,以及资产通用性的增强,由技术推动的产业融合在多方力量共同驱使下,从媒体融合再到大媒体产业的构建循序渐进,促使相关产业发展和繁荣。
     第二,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尚需优化,“媒体融合”的路径构成了我国传媒集团发展重要思路。经过十多年来的大规模集中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新闻集团、维亚康姆、迪斯尼、贝塔斯曼、威望迪等一系列超级媒体集团,经营模式以“跨媒体、跨行业、跨国经营”为特征,涵盖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大型的媒体集团既是传媒业全球分工的领导者、实践者,也是传媒产业融合的市场主体。反观中国的传媒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集中度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研判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路径,应着力调整市场结构,打破传媒产业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鼓励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兼并重组,培育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业务广的大型龙头传媒集团,建立能够辐射全国的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体系;相关传媒企业进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优势互补和资源的整合,不仅是信息资源层面的融合,更包括了产权、人力、经营、管理、后包服务等方面的全面整合,这样才能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从而树立媒体品牌。
     第三,大媒体产业的融合一体化发展构成其未来趋势。世界的扁平化使融合成为一种趋势,随着IT技术和CT技术的逐步融合,融合制造与服务、内容与终端、硬件与软件的一体化才是适应市场需求获得超额利润的成功商业模式,跨界融合模式的逐步明朗也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大媒体产业融合更应着力推动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放弃仅仅局限于传统传媒业和电信业之间的封闭融合,逐步引入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者,营造出大开放、大合作的开放式融合格局。
     第四,放松规制、建设融合性的规制体系构成了我国传媒产业规制改革的思路。面对当下中国传媒业有效制度安排不足、公共政策体系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构建一个面向全国和相关产业统一、开放、有效竞争的大媒体产业规制体系是极为必要的,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规制重点应由结构性的规制转向行为规制,抑制垄断和放松管制同步进行,打破横亘在产业间的壁垒和障碍,创造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变行政干预到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的引导,刺激被规制的对象在竞争压力下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推动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产业融合进程。从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要求上来讲,我们还应该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建立统一的规制机构,有力推动从纵向行业规制向横向分层规制的转变,严把内容关,探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模式,将宣传价值与公共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文对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可能创新:
     第一,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分析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问题,拓展了产业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纵观过去对传媒产业尤其是媒体融合领域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从新闻传播领域的角度进行阐述,极少使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在第五章创新性地构建了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提供了定量分析传媒产业的理论基础;同时,以中国20家上市传媒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TOPSIS法对中国上市传媒公司绩效进行了评价分析,改变了以往仅靠主观判断和定性描述的局面。
     第二,在探索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中,创新性构建了大媒体产业研究框架,提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未来趋势和现实路径。本文在第三章中,系统论证了大媒体产业融合的动因所在,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增强、资产通用性的加强、以及政府规制放松等方面的原因,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第七章对大媒体产业的技术形态、产业效应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的勾勒和展望,创新性的提出了大媒体产业的融合方向及策略,即加快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过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创新融合模式、以互联网的思维营造大开放、大合作的融合格局,实现传媒与相关产业资源的整合,提升大媒体产业长期竞争力。
     第三,注重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特殊管理政策,创新性提出我国大媒体产业融合规制建构的政策思路和具体措施。在研究传媒规制的过程中,本文在第八章重点分析了约束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阐明了分业规制在产业融合构建大媒体产业中所受到的挑战,以分析国际传媒规制变化趋势为依据和基础,结合我国的现实环境创新性提出了放松规制和抑制垄断并行、进行横向分层监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大传媒管理机构等循序渐进的改革举措。尤其是在传播内容监管方面,提出了在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下增设“内容监管委员会”的建议,以期强化各终端内容的监管和控制,从而确保意识形态的安全。
     由于数据和文献资料的缺乏,本文研究尚且存在许多不足,这也构成了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作者将继续着眼于技术研究和规制研究,探索大媒体产业融合的最新进展情况。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tudy the transformation,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industry in China,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dia industry's controlling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n industrial operation efficiency. At present, China is at the critical point of actively promoting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With the deep propelling of cultural system re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industry in China,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proceeding with the reformation of media system shoulder to shoulder. How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a from public to industry, from external transfusion to internal accumulation, and from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to marketing competition, is the question crying for an answer of Chinese media industrial re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of this article's research.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y structural system caused by industry convergence has been widely carried out, along with the industrial reformation under digital technology almost disorganizing the original media industry's order. Those lead to the huge changes in marketing structure, marketing pattern and government rule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media industry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media enterprises have optimized and improved fundamentally. What's mor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bringing about radical changes to the future of media industry, even directly accelerating people's spirit and material life to a higher level.
     For all that, we should be aware that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of Chinese media industry is the "mouthpiece of the CPC and the government". Since now China is at the time with many sharp conflicts, the media industry is supposed not only to shoulder the developing responsibility, but to undertake the special mission of guarding the society and public, and burdening the reform risks and costs. It is now confronting great pressure and difficulties as the late-developing region of reform. Thereupon, this article aims at exploring the transforming road for the media industry of China and seek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ga media industry.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nine chapters. Chapter One takes an over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background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writing, including relevant introduction about the writing ideas and primary research method. Chapter Two is the review of correlated theories and literature, founding the theories and literature for analysis of the whole text. Chapter Three comes up with questions, and then deeply analyzes and dissects the reasons for media industry convergence from aspects of techniques, marketing and enterprises, etc. Chapter Four and Chapter Five do the analysis, thoroughly teasing both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media industry's converging paths upon method, starting point and trend. The two chapters emphasize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with the media industry of China and provide alternativ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at in Western countries. Chapter Six to Chapter Eight mainly focus on solving and deepening the problems. Chapter Six comprehensively teases and concludes the experience on collectivization of media industry on the stance of media convergence inside the industry, offering some tips and directions for media convergence. Chapter Seven illuminates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mega media industry based on the media converge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goes deep into the analysis on the key areas like the "Convergence of Three Networks (telecom, internet and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 Chapter Eight re-scans the regulations of media industry and correl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structural adjustment, pointing out that the meaning of media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development is far beyond any of that in other generalized industries, which refers to the security of our nation's economy and ideology. The necessary 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 of managing framework is the system demand and significant guarantee for media industry convergence of China. Chapter Nine is the researching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article, and it visualizes future researching fields and trends.
     The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four questions for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of media industry in China:first, wha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upon the media industry in the world and in China; seco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how will the emergence of competitive monopoly market affect our media industry on optimizing the marketing structure; third, what are the steps and ways from media converg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ega media industry; fourth, with the rebuilding of regu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ompetition, how does the government propel the optimization of marketing structure through policy implementation.
     By analyzing the questions above, we reac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First, the industry convergenc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industry convergence promo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industries. Compared with the industry convergence in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ge, it occurs more frequently in information 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s and market, whether it's the competition pressure, the variation of industry barrier, or the improvement of property versatility, industry convergence, propelled by technology and multi-strength, is on the way from converg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ega media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related industries.
     Second,"Media Convergence" constitutes the key thought of development for Chinese media enterprises and the marketing structure of media industry needs optimizing. After the large-scale centralization for more than a decad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istricts have formed a series of super media groups, including News Corporation, Viacom Corporation, Walt Disney Company, Bertelsmann AG and Vivendi SA, etc. with the feature of "Cross-media, Cross-industry and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as their business model, covering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These large media groups are both the leaders, practitioners of the global labor division and the main market players of media industry convergence. By reviewing the media industry in China and comparing it with tha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e find problem of low-concentration, unbalanced-developing and low-coherence. Studying and judg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edia industry in China, we should emphasize marketing structural adjustment, break the market pattern of barriers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encourage merging and reorganization with capital as the link, cultivate a few large leading media groups of great scale, strong power and wide business, and build the network-type oligopolistic market structure which radiates the whole nation. In the convergence of cross-media, medi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lementation of each other's advantages and the integrity of resources. The convergence not only includes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but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ity of property right, human resource,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logistics as well, generating a mutual strengthening effect and scale economy and setting up media brand.
     Third,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mega media industry constitutes its future tendency. Global flattening has made the convergence an inexorable trend, As the gradual merging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oes on, the convergence of manufacture and service, content and terminal, and hardware and software should be the successful business model which adapts well to the market demand and acquire profitability, while the clearer cross-convergence model also indicates a direction for media industry's development. The next step for the mega media industry convergence like the "Convergence of Three Networks", should be putting forth effort to propel the convergence with mobile internet by using emer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model like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and giving up close convergence confined to traditional media industry and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stead, it needs to bring in more investors and cooperators and run an open and collaborating convergence pattern.
     Fourth, loosing regulation and building a confluent system make up the reforming thoughts of media industry in China. When facing the current problem of lacking effective arrangement and the great flexibility of public policy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n industry regulation system of united, open and competitive facing the domestic related industries, which is also the critical step to improv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The regulation should focus on behavior regulation rather than structural regulation, with inhibition monopoly and deregulation going in parallel, to break the barriers between industries and create a fair marketing order. Meanwhil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is supposed to be led by economic policies and legal method, stimulating the regulated to enhance their productivity as the goal under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encouraging the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onvergence represented by the "Convergence of Three Networks". From the requests of ensuring the ideology safety, we should draw experience from leading countries, establish a united regulated institution to put forward the switch from vertical industries to horizontal layers, enforce the quality of content vigorously, and explore a new model of maintaining the ideology security, combining dynamically the propaganda value and public interest.
     The researching innovations we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industry convergence are as follow: First, based on the industry convergence theories, we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about media industry in China and expand the applied fields for industry analysis method. By making a general review about the past research, especially the convergence area, we find most of them illustrating from the angle of news transmission, but less from economy method. This article, however, creatively makes up a competition target system for Chinese media industry,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model with factor analysis,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nalysis. Meanwhile, we do research on twenty listed media companies in China and evaluate their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improved TOPSIS method, removing the former method depending only on subject judgment and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Second, in the research of exploring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we creatively build up a researching framework for mega media industry and provide it with driving factor, future trend and realistic path. In Chapter Three of this article, the reasons of mega media convergence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demonstrated, mainly including the enhancing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scale economy and scope economy, the strengthening of capital generality and the releasing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which gives supports for related studies. Chapter Seven outlooks and depicts in panorama to the technical form, industrial effect and future trends of mega media industry. It also comes up with the convergence's direc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mega media industry in a new thought, i.e., expediting the convergence with mobile internet, creating converging model through big data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y, building an open and collaborating pattern with internet idea, achieving the integrity of resources in media and related industries, and improving the long-run competitiveness.
     Third, we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China and special managing policies, and present innovatively the policy thought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the convergence regulation for the mega media industry in China. When dealing with the media regulation,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systematic barriers which constrain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apter Eight, clearly demonstrating the challenges mega media industry can face when separating regulation upon business. Based on the variation trend of international media regul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our realistic environment, we innovatively raise the progressive reform actions on simultaneously releasing regulation and restraining monopoly, proceeding a horizontally layered regulation, and building a mega media managing institution conform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Particularly in the aspect of delivering content regulation,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add a "Content Regulation Committee" under the leading of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tent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all terminals and ensure the ideology security.
     Due to the lack of data and documents, we still have much to improve, which is also our working direction in future. We will continue to keep 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regulation study and explore the latest progress of mega media industry convergence.
引文
1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207至212页。
    1 国家体改委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31页。
    2 王旭东、史朝、吴楚克:《知识经济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456页。
    1 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中国记者》,2005年底9期,第70页。
    2 姜进章、谢晶、王群芳:《解析媒体融合现象》,《理论界》,2006年第12期。
    3 陈浩文:《再论媒介融合》,《紫金学术》,2007年4月。
    1 凯文·曼尼:《大媒体时代—当今世界媒体新潮》,新闻大学,1998(秋季号)
    2 傅玉辉:《大媒体产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40页。
    1 [美]吉利恩·多伊尔,《传媒所有权》,陆剑南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9页。
    1 邬军:《我国产业组织创新理论架构及对策选择》,《商业研究》,2004年第11期。
    2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235-237页。
    1 王辉:《产业组织理论及其研究范式的演化分析》,《中国市场》,2007年11月5日。
    Stigler, G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2.spring.l971.
    1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9-40页。
    1 胡红安、常艳:《西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研究方法》、《生产力研究》,2007年11月10日。
    1 胡红安、常艳:《西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研究方法》、《生产力研究》,2007年11月10日。
    1 刘吉发:《产业政策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第69-70页。
    1 N.roseberg:《echnological chang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63.414-447.
    2 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8页。
    3 S.greenstein & T.khanna.《what does industry convergence mean?》,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boston: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press,1997,201-206.
    4 [日]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1 [日]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1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12-214页。
    2 Johannes m.pennings and phanish puranam, market convergence & firm strategy:new directions for theory and research.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etherlands 19-23.2001.
    3 马健:《产业融合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4-48页。
    1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
    1 杨海军:《媒介融合:缘起与终极目标》,《传媒》,2009年第4期。
    2 Megamedia shakeout: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eaders and the losers in the exploding communications industry,new york:john willy &sons. inc,1995.
    3 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1期。
    4 Gordon,R.(2003).The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of Convergence.In K.Kawamoto(Ed),Digital Jourmalism:Emerging Media and the Changing Horizons of Jourmalism(pp.57-73).Lanham,Md:Rowman&Littlefiled.
    5 Wirtz,B.W.(1999).Convergence Process,Value Constellations and Intergration Strategies in the Multimedia Busin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a Managenment,1(1),14-22.
    6 杨海军:《媒介融合:缘起和终极目标》,《传媒》,2009年第4期。
    7 Seib,p.(2001).Going Live.Lanham,MD:Rowman&Littlefield.
    1 Michael J. Wolf:he Entertainment Economy:How Mega-media Forces are Transforming Our Lives (London:Penguin,2000), p.92
    2 [日]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3 Julian Albert Kilker:Shaping Convergence Media Meta-Control and the Domestication of DVD and Web Technologies, Convergence,2003 9:20
    4 吴晓珍:《媒介融合情境下中国传媒产业面临的转型》,《新闻天地》,2009年Z1期。
    5 Andrew Jones:Convergence,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 hnical report 12 (2007) 69-73
    1 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商务印书馆,2012-10-01
    2Douglas Rushkoff:《数字化时代来临,一切突然发生》,中信出版社,2013年10月1.日第1版。
    1 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中国记者》,2006年第2期。
    2 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1期。
    3 蔡骐、吴晓珍:《媒介融合发展策略解读-以创新经济学理论为框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3月。
    1 金更达、樊晓燕:《战略联盟:传统出版商数字出版竞合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出版》,2009年第7期。
    2 魏丽宏:《关于我国手机传媒产业发展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2年5月。
    3 尚光亮:《三网融合下中国电视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探析》,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6月。
    4 樊士德、许成安:《基于深度推进和广度普及理念下的中国传媒产业链构建路径研究》,《未来与发展》,2007年第1期。
    5 徐慧敏:《中国传媒产业簇群发展战略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6月。
    1 魏静:《中国传媒产业链整合》,《研究与探索》,2007年第8期。
    2 吕志元:《基于媒介融合集群产业价值链的构建策略》,《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6月。
    3 朱锦程:《网络时代传统传媒产业的资源整合策略与知识管理创新研究》,《文化产业研究》,2013年第6辑。
    4 李富荣、王恒:《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发展模式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8期。
    1 刘毅:《媒介融合的传媒经济学理论阐释》,《现代视听》,2008年8期。
    2 陶喜红:《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重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3 徐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4 昝廷全、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9月。
    1 金雪涛:《基于产业融合的传媒市场行为战略研究》,《当代传播》,2009年第1期。
    2 李岚:《三网融合时代催生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广告人》,2010年7月。
    3 徐国飞等:《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信与广播电视》,2010年,3-4期。
    5 乔珍等:《基于SCP范式的中国传媒产业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5 乔珍、李华敏:《基于SCP范式的中国传媒产业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6 肖叶飞:《基于SCP范式的传媒产业融合分析》,《北方经济》,2013年第1期。
    1 闵素芹、李群:《中国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统计教育》,2009年第12期。
    2 李放:《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3 龚艳方:《中国传媒产业的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基于NEIO范式的实证研究》,《产经评论》,2012年第4期。
    4 喻国明、王斌:《规制与突破:传媒产业布局的演变路径》,《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4期。
    5 岳芃:《论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特征_以电视产业为例》,《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4月。
    1 邹军:《媒介融合与中国传媒产业规制变革》,《阅江学刊》,2010年第3期。
    2 蔡雯、黄金:《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3期。
    3 黄蓉:《中国传媒产业的制度选择-基于博弈的分析视角》,《当代传播》,2008年第3期。
    4 肖燕雄:《论应对媒介融合的法制管理原则》,《新闻界》2006年6月。
    5 陈力丹,傅玉辉:《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现代传播》,2006年第3期。
    6 尹明:《中国传媒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7 王松茂:《产业融合对我国出版业规制的挑战与对策》,《出版科学》,2007年第4期。
    8 欧阳宏生:《媒介融合和中国传媒产业创新》,《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三十年(北京)峰会论文集》,2008年。
    1 约翰·帕夫里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周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6页。
    1 王树柏、司久岳:《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挑战与对策》,《国际新闻界》,2000年,4月。
    2 吴小坤、吴信训:《美国新媒介产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第3页。
    1 秦燕:《科学技术进步与传媒的演变》,《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11期。
    2 喻国明:《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网络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关键》,《网络传播》,2006年,第10期。
    1 马健:《产业融合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至41页。
    2 郑腾川:《<数字化生存>导读》,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第19页。
    3 李勇等:《三网融合的现状与技术发展》,《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三期。
    1 李勇等:《三网融合的现状与技术发展》,《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三期。
    2 《关键词:IPTV》,http://www.cww.net.cn/iptv,2009年12月5日.
    1 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其内涵》,《现代传播》,2006年第一期。
    1 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第204页至220页。
    2 《全球娱乐机媒体行业展望》,pricewaterhousecoopers,2011年6月发布。
    3 黄升民、王薇:《家庭信息平台: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新突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3页。
    1 肖赞军:《产业融合进程中传媒市场结构的嬗变》,《新闻大学》,2009年第3期。
    2 网络外部性:是消费环节的一种外部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相对消费者的价值取决于该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规模,消费者人数越多,它的价值将越大。网络外部性决定市场中只有一种产品标准胜出。
    1 李怀、高良谋:《新经济的冲击和竞争性垄断市场机构的出现》,《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
    1 [英]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页。
    1 准租金:一种资产的价值与其次优选择用途价值之间的差额。
    2 刘京、杜跃平:《技术创新中资产专用性造成的转换成本问题研究》,《科学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8期。
    3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7年5月,第87页至100页。
    1 [日]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1 肖赞军:《西方传媒业的融合、竞争及规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第53页
    1 刘伟胜:《文化霸权概论》,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3-68页
    2 鲁毅、黄金棋等:《外交学概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第294-298页
    1 傅玉辉:《大媒体产业: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第133页
    1 肖赞军:《西方传媒业的融合、竞争及规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第121页
    1 肖赞军:《西方传媒业的融合、竞争及规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第124页
    2 郭庆光:《二十一世纪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新构图》,《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6期。
    1 胡正荣:《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第7页。
    2 《百岁老报《西雅图邮报》停印揭示美报业困局》,经济参考报,2009年3月18日,http://jjckb.xinhuanet.com/gjxw/2009-03/18/content_148860.htm
    1 连俊:《华盛顿邮报被收购传媒业整合迈出重要一步》,8月8日,《经济日报》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808/c70846-22489392.html
    1 胡正荣:《2012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第48页。
    1 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谢岳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8页。
    1 蔡雯:《“融合新闻”:应用新闻学研究的新视野》,《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3,第70页。
    崔保国:《大媒体时代的变与势》,《2013中国传媒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4月。
    Antony Mayfield:what is social media, http://www.docin.com/p-403595988.html
    1 张伟:《2011年中国微博行业发展概述》,《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第248页。
    1 来源于梅花网:《2012报刊广告投放年度报告》http://www.meihuainfo.com/?p=4460
    1 世经未来:《2012年传媒信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http://www.wefore.com。
    1 郑明高:《产业融合: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p129。
    1 金永成,金晓春:《数字媒体时代的媒介产业融合:产业经济学视角的分析》,《媒介经济》,2010年第6期。
    1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3月1日。
    2 张或希:《国内电视媒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25日。
    3 魏静:《中国传媒产业链整合》,《经济视角》,2007年8月。
    1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中国出版》,2012年7月8日。
    2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司:《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第3页。
    1 西蒙·詹科夫,卡拉利·麦克利什,塔蒂亚娜·涅诺瓦,安德烈·施莱弗:《谁拥有媒体》,宁敏编译,吴敬琏主编,《比较》(第十二辑),中信出版社,2004,第121页。
    1 陶喜红:《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重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5月。
    1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页。
    1 桑翔:《中国媒体融合的现状、模式和趋势研究》,华东师范大学MPA学位论文,2009年9月。
    1 成都传媒发展报告编委会:《2010年成都传媒发展报告》,成都时代出版社,2011年,第194页。
    1 《时代周报》,2012年11月8日,http://www.howbuv.com/news/2012-11-08/1735498.html
    1 刘莹、吴长伟:《媒体融合的问题解析》,《中国记者》,2009年4月。
    1 冉华、沈荣:《报业集团经营发展面临的问题》,《新闻前哨》,2006年5月。
    1 郭全中:《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点研究》,《新闻与写作》,2013年11期。
    1 雒树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日。
    1 栾轶玫:《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视听界》,2010年第1期。
    2 郭全中:《解剖南都全媒体的流程再造》(?) http://www.chinaxwcb.com/2013-08/06/content_274316.htm
    1 蔡雯、郭翠玲:《美国坦帕新闻中心媒介融合的策略与方法》,《中国记者》2007年第9期。
    1 [美]凯文·曼尼:《大媒体潮》,引自傅玉辉《大媒体产业: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82页。
    2 陈运红:《技术融合,模式跨界》,齐鲁证券研究所行业专题报告,2013年9月15日。
    转剐自张磊:《产业融含与互联网管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页.
    胡延平、刘志毅:《2011:向社会化商业变革的社会化媒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第241页。
    1 栾轶玫:《媒体从“新”出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2年,第234页。
    1 徐国飞、沈连丰、陆雪萍、燕锋:《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信与广播电视》,2010年第3-4期。
    2 徐国飞、沈连丰、陆雪萍、燕锋:《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信与广播电视》,2010年第3-4期。
    1 汪小星:《国务院机构改革波及国网挂牌》,《南方都市报》,2013年3月11日。
    2 《三网融合试点结束,前路漫漫多荆棘》,慧聪广电网,http://www.broadcast.hc360.com,2013年1月11日。
    1 李斌:《浅谈三网融合的基础与应用》,《科技风》,2013年第6期。
    2 彭兰:《三网融合进程中的市场变局及其思考》,《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22页。
    1 百度《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rl=GEHv36Ak2guGOgHnNVKrUCcmFjA6ZCbf0EncNBhBs8dtRQyjLMC7Y-b bOjbvHxnJbOHRs84UHWCyKSjR4MEmFq
    2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150个城市》,http://www.cnr.cn/news/200901/t20090120_505214556_l.shtml
    1 郑明高:《产业融合: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第191页。
    2 郑明高:《产业融合: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第192页。
    1 《2012年Q4及年度移动互联网核心数据发布》,http://news.iresearch.cn/zt/192607.shtml。
    2 崔保国:《大传媒时代的“变,,与“势,,》,《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2013年4月,第11页。
    3 《2012年我国3G用户超2.2亿移动用户渗透率达20%》,http://tech.hexun.com/2012-12-24/149410605.html,2012年12月24日.
    1 夏喆 朱晓明:《4G主要特点与关键技术浅析》,《中国多媒体通信》2007年7月。
    2 李志宇:《我国完成4G网络频谱规划体现技术中立原则》,http://it.sohu.com/20121025/n355684358.shtml,2012年10月25日.
    3 徐沁:《泛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论媒介融合》2008年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论文129页。
    1 《4G牌照发放倒计时或引爆三家移动应用商机》,http://www.sarft.net/a/141775.aspx,2013年11月11日。
    2 《4G牌照发放倒计时或引爆三家移动应用商机》,http://www.sarft.net/a/141775.aspx,2013年11月11日。
    1 彭兰:《2012三网融合进程中的新趋势》,《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2013年4月,第195页。
    1 付玉辉:《开放精神三网融合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http://www.cnii.com.cn/zz/content_796219.htm,2010年,9月15日.
    1 Gartner网站:http://www.gartner.com/it-glossary/big-data/
    2 Bit(比特),表示信息量的最小单位,只有0、1两种二进制状态。8个bit组成一个Byte(字节)。KB是千字节,以下各存储单位均以千倍递进1024KB=1MB,1024MB=1GB,1024GB=1TB,1024TB=1PB.
    3 王武彬:《大数据浪潮中的传媒业》,《新闻记者》,2013年6月。
    4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1%E8%AE%A1%E7%AE%97
    5 官建文、刘扬、刘振兴:《大数据时代对于传媒业意味着什么?》,《新闻战线》,2013年第2期。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May 2011, p19.
    1 王武彬:《大数据浪潮中的传媒业》,《新闻记者》,2013年6月。
    1 Youtube网站数据:http://www.youtube.com/yt/press/statistics.html,2012年数据。
    1 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370页。
    2 张亮宇、朱春阳:《当前传媒产业规制体系变革与中国面向的问题研究》,《媒介经营管理》,2013年第3期。
    3 汪向东:《三网融合中的规制政策:国际发展趋势和评论》,《中国信息界》,2006年第14期,第9页。
    1 [法]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新华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39页至41页。
    1 国家统计局设管司: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的通知。www.stats.gov.cn。,2004年2月10日。
    2 王润珏:《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第74页。
    3 诺斯:1995年3月9日在北京的演讲,《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4月8日。
    4 王润珏:《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147页。
    1 吴昊天:《以媒体融合的发展模式探索传媒产业新型发展之路》,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56页。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都日报》第二版2013年11月16日。
    1 刘洁:《我国媒介产业布局与产业区域联合》,《现代传播》,2006年第3期。
    2 尹明:《中国传媒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 冉华,梅明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11月。
    1 李大珊,梁跃:《广播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中的对策研究》,《中国信息界》,2013年3月。
    1 金冠军等:《国际传媒政策新视野》,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2月。
    2 Lee,s,&joe,s,k(2000):key issue in the korean television industry.peogrammes and market structure,in d.french&m.rich ards(eds),television in contemporary asia,p131-149.london sage.
    3 Marketplace model under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 federal communications law journal, vol55, no2,,2003.
    4 肖赞军:《西方传媒业的融合、竞争及规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6月,第150页。
    1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达国家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页。
    2 龚建中:《探索欧盟SMP管制体系》,《人民邮电报》,2004年9月4日。
    3 肖赞军:《西方传媒业的融合、竞争及规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6月,第152页。
    4 Richard s.whitt:"a horizontal leap forward:formulating a new communications public policy framework based on the network layers model", federal communications law journal,2004, v.56,596.
    1 石军:《监管融合成全球趋势》,《通信产业报》,2007年5月27日。
    2 肖赞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经营体制改革研究》,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12月。
    3 ITU."trend in telecommunication reform 2004/05:licensing in anera of convergence (summary)."2006.http//www.itu.int
    4 肖赞军:《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规制的国际趋势及其启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5月。
    1 Liya wang, chong wang:《contemporary digital media revolution and new trends in media regul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CCT2010 E-book,pp326-330.
    2 Liya wang, chong wang:《contemporary digital media revolution and new trends in media regul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CCT2010 E-book,pp326-330.
    1 张志:《论中国广电业的政府规制》,《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
    1 (英)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李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6页。
    2 朱春阳:《传媒产业规制:背景演变、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 《新闻导刊》,2005年第2期,第56页。
    1 黄玉波、张金海:《从部分剥离走向整体转制一当前中国传媒产业体制改革趋向初探》,《新闻大学》,2006年第3期。
    1 李大珊、梁跃:《广播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中的对策研究》,《中国信息界》,2013年3月27日。
    2 肖赞军:《规制融合的欧盟模式及其启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 李大珊、梁跃:《广播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中的对策研究》,《中国信息界》,2013年3月27日。
    1 冯颖:《电信法—漫长的等待》,中广互联,2011年11月。
    [1]徐晓慧,王云霞.规制经济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2]李长英.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范合军.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
    [4]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5]布卡尔.产业经济学前言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
    [6]郑明高.产业融合-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M].北京:经济出版社,2011年
    [7]王润珏.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
    [8]傅玉辉.大媒体产业-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9]肖赞军.西方传媒业的融合、竞争及规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
    [10]郭元晞.资本经营-聚变时代中权力的获得与利用[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
    [11]郭元晞.资本扩张[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12]马云泽.‘规制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
    [13]吴昊天.以媒体融合的发展模式探索传媒产业新型发展之路[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14]童清艳.传媒产业经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15].刘吉发、陈怀平.文化产业学导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传版社,2010年
    [16]崔保国编.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17]崔保国编.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18]李良荣等.当代西方新闻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英]维克托、肯尼思.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21]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22]国家体改委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3]王旭东,史朝,吴楚克.知识经济全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24][美]吉利恩·多伊尔.传媒所有权.陆剑南等译[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25]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26]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27]刘吉发.产业政策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28]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马健.产业融合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0]郑海燕.欧洲联盟信息政策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31]约翰·帕夫里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周勇等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吴小坤,吴信训.美国新媒介产业[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
    [33]郑腾川.数字化生存导读[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年
    [34]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35]黄升民,王薇.家庭信息平台: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新突破[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36][英]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M].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37][美]凯文.曼尼.大媒体潮[M].苏采禾,李巧云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社,1996年
    [38]刘伟胜.文化霸权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39]鲁毅,黄金棋等.外交学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40]胡正荣.2012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41]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M].谢岳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
    [42]西蒙·詹科夫,卡拉利·麦克利什,塔蒂亚娜·涅诺瓦,.安德烈·施莱弗.谁拥有媒体[M].宁敏编译,吴敬琏主编.比较(第十二辑).中信出版社,2004年
    [43]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M].华夏出版社,2000年
    [44][法]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M].新华出版社,1986年
    [45]金冠军等.国际传媒政策新视野[M].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46]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达国家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47]徐沁.泛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论媒介融合[D].2008年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论文
    [48]李放.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9年6月
    [49]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D].2007年5月
    [1]姜进章,谢晶,王群芳.解析媒体融合现象[J].理论界2006年第12期
    [2]邬军.我国产业组织创新理论架构及对策选择[J].商业研究2004年第11期
    [3][日]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4]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
    [5]杨海军.媒介融合:缘起与终极目标[J].传媒2009年第4期
    [6]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1期
    [7]吴晓珍:媒介融合情境下中国传媒产业面临的转型[J].新闻天地2009年Z1期
    [8]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6年第2期
    [9]蔡骐,吴晓珍.媒介融合发展策略解读-以创新经济学理论为框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3月
    [10]金更达,樊晓燕.战略联盟:传统出版商数字出版竞合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出版2009年第7期
    [11]樊士德,许成安.基于深度推进和广度普及理念下的中国传媒产业链构建路径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7年第1期
    [12]魏静.中国传媒产业链整合[J].研究与探索2007年第8期。
    [13]吕志元.基于媒介融合集群产业价值链的构建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6月
    [14]朱锦程.网络时代传统传媒产业的资源整合策略与知识管理创新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13年第6辑
    [15]李富荣,王恒.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发展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8期
    [16]刘毅.媒介融合的传媒经济学理论阐释[J].现代视听2008年8期
    [17]咎廷全,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9月
    [18]金雪涛.基于产业融合的传媒市场行为战略研究[J].当代传播2009年第1期
    [19]陈浩文.再论媒介融合[J].紫金学术2007年4月
    [20]李岚.三网融合时代催生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J].广告人2010年7月
    [21]凯文·曼尼.[美]大媒体时代---当今世界媒体新潮[J].新闻大学1998(秋季号)
    [22]徐国飞等.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与广播电视2010年3-4期
    [23]乔珍,李华敏.基于SCP范式的中国传媒产业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4]肖叶飞.基于SCP范式的传媒产业融合分析[J].北方经济2013年第1期
    [25]闵素芹,李群.中国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J].统计教育2009年第12期
    [26]龚艳方.中国传媒产业的市场势力与规模经济-基于NEIO范式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2年第4期
    [27]喻国明,王斌.规制与突破:传媒产业布局的演变路径[J].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4期
    [28]岳芃.论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特征--以电视产业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4月。
    [29]邹军.媒介融合与中国传媒产业规制变革[J].阅江学刊2010年第3期
    [30]蔡雯,黄金.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3期
    [31]黄蓉.中国传媒产业的制度选择-基于博弈的分析视角[J].当代传播2008年第3期
    [32]肖燕雄.论应对媒介融合的法制管理原则叮].新闻界2006年6月
    [33]陈力丹,傅玉辉.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J].现代传播2006年第3期
    [34]尹明.中国传媒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35]王松茂.产业融合对我国出版业规制的挑战与对策[J].出版科学2007年第4期
    [36]欧阳宏生.媒介融合和中国传媒产业创新[J].中国传媒经济理论三十年(北京)峰会论文集,2008年
    [37]王树柏,司久岳.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挑战与对策[J].国际新闻界2000年4月
    [38]秦燕.科学技术进步与传媒的演变[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11期
    [39]喻国明.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网络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关键[J].网络传播2006年第10期
    [40]李勇等.三网融合的现状与技术发[J]展.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三期
    [41]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其内涵[J].现代传播2006年第一期
    [42]肖赞军.产业融合进程中传媒市场结构的嬗变[J].新闻大学2009年第3期
    [43]李怀,高良谋.新经济的冲击和竞争性垄断市场机构的出现[J].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
    [44]刘京,杜跃平.技术创新中资产专用性造成的转换成本问题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8期
    [45]郭庆光.二十一世纪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新构图——1996年电信法的意义和问题[J].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6期
    [46]武天桥.默多克巨手收购MySpace新旧媒体优势联袂击败雅虎[J].IT时代周刊2006年第9期
    [47]百岁老报<西雅图邮报>停印揭示美报业困局[J],经济参考报2009年3月18日
    [48]孙维佳.法国新闻体制概况[J].国际新闻界1986年第4期
    [49]蔡雯.“融合新闻”:应用新闻学研究的新视野[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3
    [50]张伟.2011年中国微博行业发展概述[J].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51]冉华,梅明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J].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11月
    [52]金永成,金晓春.数字媒体时代的媒介产业融合:产业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媒介经济2010年第6期
    [53j陶喜红.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重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5月
    [54]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摘要[J].现代传播2008年第1期
    [55]来永生.地方报业寻求突破的有效探索—潍坊报业集团与半岛传媒跨区域合作解析[J].青年记者2010年1月下
    [56]郭全中.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点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3年11期
    [57]雒树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J].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日
    [58]栾轶玫.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J].视听界2010年第1期
    [59]蔡雯,郭翠玲.美国坦帕新闻中心媒介融合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记者2007年第9期
    [60]陈运红.技术融合,模式跨界[J].齐鲁证券研究所行业专题报告,2013年9月15日
    [61]徐国飞,沈连丰,陆雪萍,燕锋.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与广播电视2010年第3-4期
    [62]汪小星.国务院机构改革波及国网挂牌[J].南方都市报2013年3月11日
    [63]李斌.浅谈三网融合的基础与应用[J].科技风2013年第6期
    [64]夏喆,朱晓明.4G主要特点与关键技术浅析[J].中国多媒体通信2007年7月
    [65]彭兰.2012三网融合进程中的新趋势[J].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2013年4月
    [66]王武彬.大数据浪潮中的传媒业[J].新闻记者2013年6月
    [67]官建文,刘扬,刘振兴.大数据时代对于传媒业意味着什么?[J].新闻战线2013年第2期
    [68]张亮宇,朱春阳.当前传媒产业规制体系变革与中国面向的问题研究[J].媒介经营管理2013年第3期
    [69]汪向东.三网融合中的规制政策:国际发展趋势和评论[J].中国信息界2006年第14期
    [70]闵大红.从台湾媒体的网络化进程看“大媒体”趋势[J].中国记者2001年第2期
    [71]诺斯.1995年3月9日在北京的演讲[J].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4月8日
    [7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成都日报第二版2013年11月16日。
    [73]刘洁.我国媒介产业布局与产业区区域联合[J].现代传播2006年第3期
    [74]李大珊,梁跃.广播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中的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3年3月
    [75]龚建中.探索欧盟SMP管制体系[J].人民邮电报2004年9月4日
    [76]石军.监管融合成全球趋势[J].通信产业报2007年5月27日
    [77]肖赞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经营体制改革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12月
    [78]肖赞军.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规制的国际趋势及其启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5月
    [79]张志.论中国广电业的政府规制[J].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
    [80]朱春阳.传媒产业规制:背景演变、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81]邓聿文.上海文广制播分离资本与传媒亲密接触[J].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10月23日
    [82]肖赞军.规制融合的欧盟模式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
    [83]冯颖.电信法—漫长的等待[J].中广互联2011年11月
    [84]胡延平、刘志毅:2011:向社会化商业变革的社会化媒体[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85]栾轶玫.媒体从“新”出发[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2年
    [86]彭兰.三网融合进程中的市场变局及其思考[J].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1]Stigler, G.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2.spring.1971.
    [2]N.roseberg:《echnological chang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414-447.
    [3]S.greenstein & T.khanna. 《what does industry convergence mean?》,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boston: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press,1997,201-206.
    [4]Johannes m.pennings and phanish puranam, market convergence & firm strategy:new directions for theory and research.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etherlands 19-23.2001.
    [5]Megamedia shakeout: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eaders and the losers in the exploding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new york:john willy &sons, inc.1995.
    [6]Gordon,R.(2003).The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of Convergence.In K.Kawamoto(Ed),Digital Jourmalism:Emerging Media and the Changing Horizons of Jourmalism(pp.57-73).Lanham,Md:Rowman&Littlefiled.
    [7]Wirtz,B.W.(1999).Convergence Process,Value Constellations and Intergration Strategies in the Multimedia Busin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a Managenment,1(1),14-22.
    [8]Seib,p.(2001).Going Live.Lanham,MD:Rowman&Littlefield.
    [9]Antony Mayfield:what is social media. Icrossing ebook Publish, Spannerworks, 2008
    [10]Bain,J.S..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6:3.
    [11]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May 2011, p19.
    [12]Maney,kevin.megamedia shakeout:the inside story of the leaders and the loser in the exploding communications industry,new york:john willey and sons,inc.1995.preface,p 1.
    [13]Lee,s,&joe,s,k(2000):key issue in the korean television industry. peogrammes and market structure,in d.french&m.rich ards(eds),television in contemporary asia,pl31-149.london sage
    [14]Marketplace model under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 federal communications law journal, vo155, no2,,2003.
    [15]Richard s.whitt:"a horizontal leap forward:formulating a new communications public policy framework based on the network layers model", federal communications law journal,2004, v.56,596.
    [16]ITU."trend in telecommunication reform 2004/05:licensing in anera of convergence (summary)
    [17]Liya wang, chong wang:《contemporary digital media revolution and new trends in media regul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CCT2010 E-book,pp326-33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