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金融机构大量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性投资的的转嫁、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先天不足的融资体制、国有体制导致的所有人缺位、内部人控制和委托代理链过长以及泡沫经济等。另外,监管不到位、市场机制失灵同样会导致有问题金融机构的产生。一旦出现有问题金融机构,一定会给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并会产生了一系列令人生畏的负外部性,进而产生马太效应,形成银行业危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纵观全球范围内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救助机制、市场退出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这三者构成了对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框架体系。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处置过程中透明度较高、法制化程度高以及有关各方配合度都很高,这些都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实践也证明,处置的及时性非常重要。对国有商业银行救助行动是本次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头戏。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和处置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用外汇储备向四大银行注入资本金;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和发行股票上市。这些处置措施增强了金融结构的资本金实力,强化了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金融机构在透明化、规范化的框架下进行运作。对95%以上的有问题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关闭,对余下公司实行分业管理、规范运作。对于有问题证券公司的处置,则是结合股权分置改革以及对证券市场不规范行为的系列整治。对有严重问题的证券公司实行关闭和托管措施。在对有问题证券公司处置过程中建立了投资者保护基金。对于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一系列措施,从总体上来说是有效的。
     由于各种原因,在整个处置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有问题金融机构引发接管方危机,被救助金融机构缺乏自我恢复技能,银行在执行贷款政策时矫枉过正,导致“担保链”问题,资产管理公司违规经营状况严重,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缺乏统一机制,有些措施容易产生新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金融企业在接管有问题金融机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辩证认识金融创新,防范金融创新风险,提高有问题金融机构的自我恢复技能。从政府角度来看,要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解决处置有问题金融机构的资金问题,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源上杜绝有问题金融机构。
Many unhealth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usually originate from the fiscal investment transfer, local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he immature financing system, lack of ownership under the state-owned structure, too long chain for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external agency, and the bubble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due to inefficient monitoring management, and invalid market organism. The unhealth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definitely have serious damage on the real economy, and will result in series of horrible negative externality. Furthermore, they will have Matthew domino effect, causing banking industry crisis and financial crisis.
     Looking around the world, the whole frame for dealing with those unhealth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mprises of three parts: the rescuing organism, organism for exiting the market, and the saving insurance system (system for protecting the investors).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e other countries in dealing with unhealth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the high transparency, high level legalization, and harmonious cooperation among the related parties. The practices in other countries have also proved that quick actions are very important as well.
     The major part of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reform lies in the actions for rescuing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which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capital input into the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with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 inviting strategic investors, reform on the stock system, and issuing shares in the stock market. These actions have improved power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nhanced the corporate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helped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perate under the structure of transparency and standardization. Most of the trust investment companies have been closed. As to dealing with the stockjobbers of problems, actions have been taken such as conducting reform on dividing the ownership, and series of punishment for irregular activities in the stock market. Those stockjobbers with serious problems have been either closed or sourced out for management. The investor protection fund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e stockjobbers of problem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ome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 while dealing with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include low efficiency, leakage of state-owned assets, being lack of related laws, no self-recovering ability of the rescu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eries of problems after being rescued, problems found in the rescued institutions, etc.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oroughly, a long-term organism for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has to be established in a way that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take actions and regard the market as to the core of business. With improvement in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arket economy, it can be believed that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will enjoy a sustainabl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引文
1孙凌燕 刘敏 卓尚进,《资本之魅》 团结出版社 2005年 第197页
    2Donald Evans(美国前商务部长)“谁从金融改革收益”《财经杂志》2008年年刊
    3Diana Farrell,Susan Lund "Putting China's Capital to Work:The Value of Financial System Reform",Wall Street Journal,2006/6/9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702页
    5Goldstein、Kaminsky Reinhart《金融脆弱性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年 第48页
    6Gordon《伟大的博弈》中信出版社 1999年 第210页
    7Mishkin,Eakins《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312页
    8Eatwell,Taylor《全球金融风险监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 第152页
    9理查德·罗伯茨《解读华尔街》中信出版社 2004年 第87页
    10梅斯、海尔姆、柳克西拉《改进银行监管》 中国人民出版社 第15页
    11刘宇飞“央行的两难选择:救助或不救助”《当代金融家》2005年10月
    12理查德·罗伯特《解读华尔街》中信出版社 2004年 第94页
    13清泷信宏“日本近期的坏账问题”《比较》第七辑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第101页
    14卡拉亚普“日本金融危机之剖析” 《比较》第七辑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第142页
    15周路等《准将出局》文汇出版社 2002年 第38页
    1Daniela Klingebiel曾对资产管理公司在加速重组和快速处置不良资产的效果方面进行过研究(见Daniela Klingebiel.The Use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in the Resolution of Banking Crises Cross-County Experiences.),David Cooke & Jason Foley也曾就不同政府或国家的环境中应该采取何种资产管理公司模式进行过探讨(见David Cooke & Jason Foley,The Role of the Asset Management Entity,An East Asian Perspective.),但从整体来看,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理论探讨并朱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李德:《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状况和发展方向分析》,国研网,2005年4月29日
    3采用第一种方式的有美国的RTC、泰国的金融重组局(Financial Sector Restruct wring Agency简称“FRA");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包括韩国的K.AMCO、马来西亚的Danaharta、瑞典等北欧国家的资产管理公司、墨西哥的FOBAPROA资产管理公司等。
    4有一种所谓的“冰棍理论”意思是说不良资产就像是冰棍,在慢慢地融化,如果不赶紧处理掉,它就会越变越小,最终化为乌有。
    5即ResolutionTrust Corporation,简称RTC,于1989年8月在美国成立,1995年12月31日关闭。
    6为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提高处置信托公司的运作效率,美国国会在1991年制定和颁布了《处置信托公司再注资、重组、改进法案》(Resolution Trust Corvoration Refinancing,Restructuring,Improvement Act of 1991)。
    7处置信托公司共处理了747个机构,投入了900亿美元的税会,与有关机构合作,严历追查了经营者及审计部门的责任,约2000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为处理所购入的不良资产,积极向社会提供不良资产物件的信息,开发了种种证券化的手段促使债权流动,所处理不动产的账面价格为1600亿美元,回收约760亿美元,损失840亿美元。
    8曹祯“美国750亿‘超级基金'正式成立” 《财经》网络版2007年11月22日
    9具体来看,RTC在销售资产时,除了单独销售、组合销售、公开拍卖、暗标竞买等一般手段之外,还积极引入了期权、证券化、卖方融资与现金流抵押贷款等诸多方式。
    10住宅金融债权管理机构的功能是负责收购大藏省已确定为损失的(即无法收回的债权)之外的不良债权,并以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理。
    11该机构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接管原东京协和、安全信用组合、木津信用组合等已破产的金融合作组织的业务、收购处理其不良债权。
    12在美国等国家的金融市场,有新的研究证据表明资本在银行兼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Peek和Rosengren发现资本雄厚的大银行有能力发放大额贷款(每笔100万美元以上),这种贷款的增加导致成百上千的小银行被兼并。
    13巴塞尔委员会白成立之日起,其主要目的就一直是:堵塞监管中的漏洞,改善监管水平,提高全世界银行监管质量。委员会通过三种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交换国际银行经营和监管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制定新方法监管国际银行;对银行资本金和其他方面制定标准。
    14包括英国、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瑞典(十国集团)及卢森堡和瑞士。
    15第一级是核心资本,由股本和从税后保留利润中提取的公开储备所组成,核心资本占总资本的比率不能低于50%。第二级是附属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呆账储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组成。此外,协议规定了从资本基础中的扣除项,即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商誉,从资本中扣除对不并表的从事银行业务和金融活动的附属机构的投资。
    16这种风险加权比率较之那种较简单的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有如下优点:首先,它使得能在较公平的基础上,对结构可能有所不同的银行体系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其次,它使得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的风险衡量更加容易;而且,它不阻止银行持有流动资金或者风险较低的其他资产。
    17新资本协议的第一支柱对风险加权资产的修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幅度修改了对原协议信用风险的处理方法;二是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金监管的范围,即操作风险将作为资本金比率分母的一部分。
    18其中,总风险加权资产TRWA=信用风险资产加权CRWA+12.5×市场风险资本要求CRMR+12.5×操作风险资本要求CROR.
    19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起草小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经验“ 《国际金融报》2004年7月15日
    20根据尹中立(2005),从1994-2004年问,美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左右,而同期中国的上市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平均只有0.35%。
    21许文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国际经验和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2月
    22虽然美国的股票市场在世界各国中最发达,但美国2002年通过公司债券融资所获得的资金要比通过股票融资所获得的资金高15倍。
    23耿群“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路径选择”《中国金融半月刊》2004年4月
    24民生银行公告 2008年2月19日
    25战略投资者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国际上一流的商业银行;二是具有很强的全球化投资与扩张能力; 二是坚持战略性投资原则。
    26傅庚“荚国对有问题银行进行市场退出的做法”《金融时报》2004年9月2日
    27日本没有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处理法规,有关破产处理的法律规定与一股企业一样适用一般法律。1998年日本国会先后通过《金融再生关联法案》和《金融早期健全化法案》,在法律上做了多项修正,试图在破产处理中引入法律形式,从而确立了处理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基本法律框架。
    28资余援助的方式有:捐赠拨款、贷款或资金存款、购买资产、债务担保、承接或购买优先股股票及损失摊均协定等。
    291989年7月中国台湾当局修订银行法,一方面使银行利率完全自由化,另一方面允许民营银行的设立,开放金融市场给新的竞争者加入。1991至1992年期间,政府核准16家新银行设立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核准信托投资公司、大型信用合作社及中小企业银行可申请改制为商业银行,致使商业银行家数倍增。
    30陈华良“救助、退出与政府角色--来自两岸金融市场的比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31尼克·里森《我如何弄跨巴林银行》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年 第89页
    321995年2月27日这天,日本东京、大阪证券交易市场股价大滑,交易商测定行情的233种主要股票价格当天中午跌至16670日元,平均下跌802.80日元,下午开盘后佴跌不止,跌幅达945.48日元个别股价甚至跌过了这一大关。同时,在欧洲外汇市场,英镑汇率迅速跌穿2.3000德国马克的支持位;在亚洲市场,英镑兑德国马克的汇率也由上周五的2.3339跌为2.3030。同时,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价格指数下跌12.4点至3025.3点;纽约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指数下跌23点至3988.5点,东京日经225种股票价格指数暴跌664.24点至16808.7点,香港恒生股票价格指数下跌92.3点至8126.65点。
    33在百富勤财务危机中引发炸弹的则是投资印尼的Steady Safe出租车公司。该公司与印尼总统苏哈托家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使该公司负责人获得经营雅加达的的上专利,其发行无抵押票据向百富勤集资2.6亿美元,该票据于1998年2月到期,因尼政府不准公司供股而无力偿还,百富勤由此走上清盘之路。
    34姚文平“百富勤的变迁及启示”《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3月
    35存款保险制度的支持者,如Friedman(1962),Fama(1980),Diamond(1983),Dybvig(1983)认为,银行的脆弱性使得存款保险至关重要。因为银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运用流动性负债为流动性资产融资,这种部分准备金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它使得银行容易遭受挤兑的冲击。
    36乔治.考夫曼《现代金融体系》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第6版,第259页。
    37一向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主义学术权威米尔顿·弗里德曼对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大加赞许,称道:“在应付银行系统的恐慌经验时,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所起的作用可谓功能无量。”
    38米尔顿,弗里德曼、施瓦茨《美国货币史(1867-1960)》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1963年版(转引自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第337页)
    39银行太大不能倒理论足在1984年美国处理大陆伊利诺斯国民银行(位于芝加哥,当时美国的第七大银行)流动性危机时得以正式确立。该银行截至1983年12月总资产达421亿美元,排名第八,大部分存款是未保险的,总共有179家银行在伊利诺斯大陆银行有朱经保险的存款,其数额超过179家银行总股本的一半。为拯救该银行,FDIC 出资45亿美元,占其总储备的27%。
    40林靖、于宁“存款保险只欠东风” 《财经》总第144期
    411933年《国民住房放款法》成立了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FSLIC),专门为储蓄信贷协会提供保险,20世纪80年代,储蓄信贷协会的普遍困境最终导致了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FSLIC)资不抵债,1987年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
    42邹琪、贪奔、宋浩然“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分歧与案例分析”《经济界》2003年第2期
    43乔治·考夫曼《现代金融体系》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 第237页。
    44康书生《银行制度比较与趋势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年 第232页。
    45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第380页。
    46CAMEL评级是对银行的资本充足度、资产质量、管理、盈利和流动性(capital adequacy,asset quality,management,earnings,liquidity)的评级。
    47裴桂芬《银行监管的理论与模式-兼论日本的银行监管》商务印书馆 2005年 第85页
    48TAF就是短期标售工具,是美联储为了增加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于2007年12月21日“发明”的一种类似窗口贴现贷款的货币市场工具。通过这种方式,荚联储在贴现窗口下向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抵押贷款,其贷款利率水平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更低。
    49美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主持机构有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联邦储备银行三家金融机构。但足,在问题金融机构宣布倒闭以后,一般都将其统一交给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处置。
    1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研究”www.cinda.com.cn
    2李华民“软约束、国家退出与经营目标转换”《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3月
    3滕晓萌“疯狂的棉花”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8月11日
    4檀江来《破局 中国经济改革反思及郎咸平现象解析》第188页,文汇出版社 2007年
    5王博“不良贷款、路径依赖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6檀江来“96中国产业巡礼”《证券市场导报》1997年第3期
    7刘海虹 论国有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3期
    8刘元旭 张泽伟“周道炯:直接融资比例偏低成金融领域突出问题”新华网 2007年1月19日
    9黄锡光“寻觅缺失的冲击效应 重建失灵的均衡机制” 《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10周小川《转轨中的风险应对》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年 第58页
    11易刚、郭凯“中国银行业改革思路” 《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2卷第1期
    12顾永东“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2期
    13孟猛“东亚模式下银行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 《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
    14周小川《转轨中的风险应对》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年 第97页
    15Diana Farrell、Susan Lund“让中国的资本高效运转起来”麦肯锡报告 2006年11月
    16檀江来“代表人民与富人斗争的华尔街打虎英雄” 《上海证券报》2008年2月18日
    17郭方、毛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问题及其完善”《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8蒲勇健“剩余索取权对银行代理人激励机制的博弈研究” 《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19郭方、毛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问题及其完善”《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20石汉祥“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风险分析” 《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0期
    21梅凌“国有银行委托代理机制研究”武汉理工大学
    22陈德民“美国新经济的政治意涵及其特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
    23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范式改变的意思就是,人们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本性--相信现在发生的事情与过去的历史完全不同。还有一些人如房地产经纪、基金经理与股票经纪人等有特定的目的宣称“这次与以往不同”。
    24郑友林《泡沫中的财富》自序,《价值中国网》2005年12月13日
    25蒋海“金融监管效率的基石: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 《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第4期
    26董平“江湖时代的‘绿林公司”《中国商界》2005年11月16日
    27南方证券2002年度挪用客户保证金达19.17亿元。鞍山证券在2000年因擅自挪用福建水泥与上海泰和双方共管账户资产400万元而被告上法庭:同样,大连证券、新华证券、汉唐证券、云南证券等证券公司由于巨额挪用并亏空客户保证金、挪用委托理财资金等根本原因而最终走向了破产的深渊。
    28阙方平“中国银企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研究” 《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29罗长远“FDI对中国私人资本成长的影响” 《世界经济》2006年第1期
    30周业安“政府行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31张建军“正规金融机构退出后的信贷市场研究:广东省恩平市个案分析” 《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
    32张建军“从民间金融到区域经济:契约机制与融资瓶颈--广东省恩平市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后的民间借贷考察”《南方经济》2003年第5期
    33乔海曙“银行危机的蝴蝶效应、负外部性及其防治” 《金融论坛》2006年第11期
    34王都富“从金融外部性视角分析不良资产与金融脆弱性”《金融论坛》2006年第5期
    35约翰·戈登《伟大的博弈》中信出版社 2005年 第210页
    36阙方平“有问题银行:负外部性初步研究” 《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
    37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级债危机再次证明了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加重了央行机构资产风险的传染性。一方面,包括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在内的美国很多投资银行以及旗下的对冲基金持有大量的次级债,出现支付危机,导致美国在2007年8、9月间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Credit crisis),因为银行同业间相互对对方的信用没有信心,导致同业间拆借市场陷入停顿。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等欧洲银行,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也持有大量的美国次级债,这样一来,次级债危机又通过国际间市场由美国传到欧洲。亚洲的银行比如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收到了波及。
    38阙方平“有问题银行:负外部性初步研究”《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
    39施华强“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金融研究》2003年第10期
    401994年,由于担心提高利率会给银行体系带来潜在的影响,墨西哥当局没有足够地提高利率来捍卫汇率。墨西哥银行系统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兑风潮。市场力量脆弱的银行体系,尤其是那些以国有银行为主的体系,传导政策效率相对较低。在金融风险高的银行体系中,有问题银行的信贷供应不会受资本或利率的限制,因为有问题银行为了创造收益而可能无视风险因素。当银行允许借款人将应该支付的利息资本化(即以贷 收息,将应收的贷款利息转为新贷款的本金),或当借款人根本就不打算归还贷款时,信贷需求和银行贷款对利率变得不太敏感。例如,在孟加拉国,一轮又一轮的呆账核销以及法律框架不健全削弱了负债人及时还债的积极性。在许多转轨国家,国有企业因为指望将来核销贷款而增加了对贷款的需求。
    41易宪容“银行造假伤害国家信用”《英才》2006年5月8日
    42周小川 《大思路,专家论述:东亚危机和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9年 第83页
    1周建松“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总结回顾与推进战略”《浙江金融》2006年第2期。
    2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全部商业银行总合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10%为消费贷款,30%为不动产抵州贷款和有担保的个人贷款。
    3Paul Krugman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Foreigh Affairs,1999 p.62-78
    4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年 第373页
    5单伟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悖论” 《财经》2003年第17期
    6贵州银监局局长邓瑞林:“银行业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水恒的主题”,2004年4月15日。http://www.gzbanker.org/Html/ldih/174522408.html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年1月
    8根据银监会相关统计资料整理。http://www.cbrc.gov.cn
    9张铁军“我国金融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0甚至在低通胀国家,有些存款人还是要承担亏损。泰国的财务公司在80年代破产时,当局同意按每年10%的比例,在10年内向存款人分期偿还本金,不付利息。按照每年5%的通胀率算,存款人的实际损失足50%。同样的情况和马来西亚吸在合作社破产时也曾发生。
    11在哥伦比亚,尽管股东们丧失了控制权,但由中央金融机构注入的拯救金融机构的额外资金却保护了他们的股份。在斯里兰卡,中央会融机构向亏损的余融公司注入流动资金而不要求减少资本会,有效地防止了股东的损失。在法律变更前的马来西亚和泰国,最初的金融机构重组努力只对股东造成部分损失。泰国的财务公司股东只向财政部交出的股份换取其救助,而马来西亚的中央金融机构向家有问题金融机构注资吸收相应的亏损,保护了现有股东。两个国家后米都要求在提供政府支持前将亏损全部从资本金中扣除。
    12冯郁青:“美林CEO因次贷危机损失超预期可能被迫辞职”,《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0月29日。
    13据2005年7月20日《财经》杂志报道,原华夏证券公司总裁赵大建违法经营,致使华夏证券亏损数十亿,被监管当局宣布托管经营。但是赵大建不仅没有收到应有的惩罚,还调任民族证券公司党委书记。
    14David Reillv《银行业酝酿SIV救助计划》《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2007年10月16日
    15尽管有着众多的损失分摊选择,大多数政府还是选择政治上最合适的方式,即通过中央银行、存款保险基金,或直接计入预算的方式,由公共部门承担有问题银行的损失。完全缺乏透明度的最不成功的方式之一,是用国有企业存款来救助虚弱的有问题银行。
    16约翰·S·戈登《伟大的博弈》中信出版社 2005年 第222页
    17美国GE公司的金融部门GE资产公司(GE Capital)有专职的200多人从事寻找金融机构收购的机会。而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甚至有很多的拯救是国外的金融机构,例如1998年收购了破产的日本东邦共同人寿保险公司;同年7月以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第5大消费品金融公司雷克公司(Lake)。最后都取得了成功。1990年的秋天,作为当时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正面临极度的资金短缺危机,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对房地产贷款项日的坏帐不断增加,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敦促花旗银行必须增加其银行自有资本和存款储备金,以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沙特王子阿瓦里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投资第一次投资花旗银行。到1990年底,他共购买了花旗银行当时普通股总额的4.9%,共计2.07亿美元。1991年2月,海湾战争爆发,阿瓦里德王子再次出资5.9亿美元购买了花旗银行新的优先股,并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转化为普通股。如此一来,他在花旗银行的股份达到14.9%。1998年4月期间,花旗银行宣布将与旅行者集团进行合并,花旗银行股价立刻飙升创下了最高价,阿瓦里德在花旗银行的股份按当时市场价格计算达到了76亿美元。
    18谢闻麒“三十载沉浮,信托业新规能否管住坏孩子” 《中国证券报》2007年12月12日
    19刘伯饶“信托要办成真正的信托” 《人民日报(华南版)》1999年5月11日。
    20刘们饶“整顿规范信托业发展”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1999年5月11日
    21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第四季度金融统计资料”《金融时报》1997年1月21日。
    22谢平“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研究” 《金融经济》1998年第3期
    23莫菲“巨田始乱终弃,最后一只老基金黯然谢幕” 《经济观察报》2003年10月27日
    24经济周刊专访“广东省省长卢瑞华披露广东国投破产内幕” 《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5月23日
    25任志强、顾惠忠“信托业历经坎坷重新上路” 《中国证券报》2002年9月13日
    26巴曙松、钟伟、赵晓、高辉清“信托业前途未卜”《财经界》2002年第11期
    27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年 第218页
    28贺劲松、张建平、毛晓梅“中行建行 起步走向股份制” 《浙江日报》2004年1月7日
    29沈惠珍“让信用价值在银行中升华--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 《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3月11日
    30戴国强、奚君羊等《200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7页
    31周小川《转轨中的风险应对》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年 第47页
    32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的组织下,通过公开竞标,工商银行与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6月27日在京分别签定了35个资产包、总额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的转让协议,平均转让价 格为资产面值的26.38%。“经济参考报”2005年7月1日报道“工行完成4590亿元不良贷款剥离”
    33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研究中心《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发展报告》2005年12月 cinda.com.cn
    34周小川 《转轨中风险应对》,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年 第20页
    35凌华薇、于宁、常红晓“金融新棋局” 《财经》2007年01月23日
    36根据国家开发银行2006年年报,该行2006年年底的不良资产率比例是0.75%。因此,汇金公司对国家开发银行的注资的原因并非该银行是有问题银行,而是因为该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贷款余额从2002年的10,400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3,140亿元,虽然所者者权益也从2002年的750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580亿元,资本充足率还是从2002年的11.58%下降到2006年的8.05%。汇金公司的此次注资纯粹是为了使国家开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符合临管要求所为。
    37李涛“建行与美银初婚过后的升级磨合” 《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12月19日。
    38任国庆、贾玉宝“辛迈豪:花旗的八爪鱼沟通怎样进入广发行”《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月31日
    39后来为了不使股份稀释,汇丰银行又斥资20亿港元购入交通银行的股份
    40“关于国际金融公司参股上海银行的调查报告”,《中国金融年签》,2002年。
    41凌华薇“银行:华袍下的虱子”《财经》杂志总第204期2008年2月4日
    42中因银监会2006年银行业年报
    43大区行体制的最初思想可追溯到1992年。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过热中,经济高增长和通货膨胀并存,均处于双位数的增长。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各种投资急剧兴起,金融秩序一度较为混乩,乱集资、乱拆借、乱提高利率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发生。而这些情况之所以在初期阶段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与一些地方政府干预金融部门贷款投放的发放不无关系。因此,从那时起,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能否按行政区划设立,而是按照经济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来设立就有了讨论的空间。
    44贾丽华“关于保留大区行体制的思考”《特区经济》2004年第11期.
    45任碧云“论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的监管模式选择”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46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陈耀先委员在2003年政协大会发言认为,尽管国内己出现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但现阶段仍以“分业监管”模式为宜,这有利于金融的稳定和风险的控制。
    47王桂梅“国外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的演变及我国的对策” 《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48卢彦铮、龙雪晴“政府主导的‘二财政'广发银行重组一波三折” 《财经》2005年8月23日
    49埃里克·们格洛夫、帕格洛夫·博尔顿“转轨经济的大分化 金融架构比较” 《比较》杂志 第二辑
    50钟伟、巴曙松、高辉清、赵晓“中国金融风险评估报告”《财经界》2002年08月29日
    51中国证券报2003年12月1日:安信证券董事长牛冠兴(曾任南方证券接管组组长):这个行业里所有的风险南方证券都有,违规的资产管理规模比较大,集中持股、操纵市场、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国侦、账外经营、实业投资、营业部违规操作等。证监会风险办二处处长王旻(曾任南方证券接管组副组长):“早期的乱投资是南方证券亏损的一个原因。它的下属公司多如牛毛,有养猪场、肉脯厂、麦芽糖厂、啤酒厂,几乎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还有房地产、电信、桑拿、酒店,都与证券主营业务无关。”深圳证监局机构处处长刘桂芳:“南方证券从成立起,整个内控制度根本就没有执行过。最荒唐的是,公刊做了很多自营和理财,但只有一两个人能说得出大概的规模和投资方向。有一次,证监会询问南方证券下属某公司的情况,公司根本没有账目,相关情况只记在了一个负责人的小本子里。”
    52王信川:“南方证券被接管后查出了什么?”《经济》2004年04月6日
    53水皮“黑社会的券商经营文化致阚治东难逃宿命” 《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3月15日
    54朱弢“广东证券宣告破产60家营业部已被安信证券接收” 《财经》杂志网络版 2008年1月14日www.cajjing.com.cn
    55审计署查明张国庆等人“账外违法经营隐瞒转移收入”的总额在12.3亿元左右。张国庆还先后动用5.2亿元,获得君安约77%的权益。
    56谭颖“高盛高华2日正式获批组建,方风雷执印高盛掌舵” 《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12月3日
    57张娅:“银河证券重返业界老大”,《商务周刊》,2006年12月12日。
    582004年以后,证监会改革了证券公司存管模式,使得证券公司不再能控制客户保证金银行存管账户以及客户资金的明细账户。第三方存管模式下,存管银行接受投资者委托,以投资者名义开立独立的客户保证金账户,并与投资者指定的同名银行结算账户和客户证券交易资金台账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客户保证金进出只能通过银证转账力一式完成,证券公司不再提供客户资金存取服务,投资者取出的交易结算资金只能回到其指定的银行结算账户,从而实现了客户保证金的封闭运行。同时,存管银行为证券公司开证客户保证金总账户,用于集中存管客户保证金,该账户只能用于投资者取款、证券交易资金交收和支付佣金手续费等用途。在第三方存管模式下,证券公司只负责客户证券交易、股份管理和清算交收等事宜。存管银行负责管理客户保证金明细账户和客户保证金总账户,向客户提供保证会存取服务,为证券公司完成与登记结算公司和场外交收}体之间的法人资金交收提供结算支持,遵循着券商管证券、银行管资金的原则,从而达到将券商自有资金和客户保证金隔离的目标。第三方存管最大特点就是券商无法单独控制客户保证金总和明细账户。存管银行通过独立掌握的客户保证金总账户与明细账户进行总分核对来判断证券公司是否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行为。第三方存管的诞生可以促进证券经营机构合法合规经营。第三方存管客户必须建立资金台账、客户保证金管理账户和银行结算账户的一一对应关系,资金封闭运行,可以有效地防范非实名开户、违规套取现金等行为,同时还可以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证券经营机构的合法经营。
    59所罗门兄弟公司一向以经营债券业务为主,后来并入花旗集团。
    60杨超“新起点、新跨越”《中国证券报》2007年1月9日
    61徐涛“吴定富:保险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证券时报》2008年1月26日
    62钟伟、巴曙松、高辉清、赵哓“中国金融风险计估报告” 《财经界》2002年8月29日
    632004年1月份审计署报告披露了中国人寿母公司涉嫌54亿元巨额资金违规操作,2004年3月16日至5月14日美国投资者向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交了针对中国人寿及其部分高管和董事的九项集体诉讼。
    64Donald Evans(美国前商务部长) “准从会融改革收益” 《财经》杂志2008年年刊 第34页。
    1Michael Craig,"The 50 best and worst business deals of all time",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London 2004P18
    2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说过,”许多公司都是死于比饥饿还坏的消化不良。但是令国外企业家大跌眼镜的是新经济时代的众多中国企业家却对“快速做大做强”和“快鱼吃慢鱼”情有独钟。快速做大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并购迅速扩大规模。海尔的CEO张瑞敏的兼并哲学:海尔吃的不是小鱼,也不是慢鱼,更不是鲨鱼,而是“休克鱼”。
    3季敏华“500亿重组成本分担” 《财经》2006年11月30日
    4毛明江“花旗241亿入股广发行昨交割”《东方早报》2006年12月19日
    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99)57号《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将原中国投资银行同城营业网点整体转让给中国光大银行的批复》
    6张若斌“光大银行重组方案获批” 《证券时报》2007年08月09日
    7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信出版社 2001年 第173页至177页
    8罗杰·洛文斯坦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海南出版社 1997年 第463页
    9多米尼克·卡瑟利《挑战风险--金融会融如何生存和发展》 商务印书馆 1997年 第10页
    102008年1月19日,银监在会副主席蒋定之在 《2008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式通报会》上表示,诸如“假权证、假报表、假按揭、假注册资本”等“四假”银行贷款的问题一直存在。在股市较热的情况下,房贷、在贷等通过假按揭套取现金,可能流入股市,增加银行的贷款回收风险。尽管国内还没有发放次贷,但假按揭性质的房贷,风险并不亚于次级的贷款。
    11谢平“下一轮金融改革:六大方案” 《新闻州刊》2002年第38期
    12蒋云翔“农行8000亿不良资产三种处置方案出炉”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年03月11日
    132005年10月下旬,上海浦发银行在自查中发现,一笔购房贷款的房屋“他项权证未入库”。就是说,银行把钱贷出去了,但房子并没抵押给银行,这是绝对不合规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的信息显示,这笔贷款从未办理抵押手续。接下来的追查引起了浦发银行的焦虑。与“曲沪平”有关的住房贷款竟达91笔,包括浦发银行陆家嘴支行89笔、卢湾支行2笔,贷款时间在2004至2005年间,金额估计在4亿元左右。这些贷款被用来购买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卢湾、浦东等地的高档物业。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涉嫌大量利用他人的身份证“偷梁换柱”申请贷款;二是有32笔陆家嘴支行发放的贷款存在“抵押不实”,涉及金额1.26亿元。贷款的代理人全是曲沪平。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银行的贷款很大程度上还是非法运作为主。
    14夏志琼“‘担保链'动摇区域金融安全”《管理与财富》2004年第1期
    15易宪容“银行造假伤害国家信用” 《英才》2006年5月8日。
    16根据网上公开信息整理。
    17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信出版社 2001年 第188页
    18例如根据张娅的文章“银建模式:“双赢”中的利益缺口”(《商务周刊》,2006年05月12日)2004年9月17日银建国际购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569亿的资产包,总代价为人民币8.535亿,占本金总额的1.5%。曾经担任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行长的银建国际副主席惠小兵与总经理高建民同时也是银建国际两个最大的个人股东分别持有该公司2%和3%的股份,花旗银行持股16.42%。2004年12月10日,银建国际公告称,将从信达收购来的不良资产包以2%的折扣价格出售给花旗控股50%的CFPI,此举创下了国际投行收购中国不良资产的价格新低。作为一家外资银行和经营者占相当多比重的股份公司,银建国际征机制上留有利益输送空间,客观上可能造成“贱卖”不良资产和向关联方输送利益。在2005年的政协会议上,当时仍担任银建国际董事会主席的朱登山针对银建国际与信达不良资产交易一事做出了解释。他表示,银建国际购得的569亿元不良资产包,是中建两行2787亿元不良资产中的一部分,属于损失类不良资产,质量极低,吲收有相当困难,因此1.5%的折扣率并不算低。但实际上,据信达公司总裁田国立透露,2004年剥离的不良资产相对而言,形成时间短、贷款决策的商业化程度高,贷款分类标准明确,贷款手续也相对规范,整体资产资质比较高。信达这种操作手法,很难让人信服。2005年6月2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04年年度报告称,信达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被查出巨额违规金额,由于市场怀疑审计署正在调查信达569亿资产包涉嫌贱卖给银建国际,第二天,该公司股价大幅下挫39%,市值蒸发23.3亿港元。
    19200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披露了一起中国银行吉林省白城支行联手法院作假,利用不良资产剥离的机会核销非法贷款500万元的消息。还有报道称2005年12月21日昆明信达将一个涉及到的总额超过1.9亿元债权以公开竞标价格为3000多万元,被国之杰买走。表明上看这种处置方式公平公开,实际上该债权有抵押物业包括美亚大厦五个楼层一部分,共计约1.4万平米商场的产权。资产管理公司居然没有去处置抵押物,而是进行所谓的竞标拍卖。债务人以小到六分之一的价格取得该债权,而该企业集团旗下实际财产有数以十亿计算,2007年1月国之杰还宣布自有资金6.45亿出资参与旗下的安信信托的增资行动。
    20谢平《货币监管与金融改革》三联书店2004年 第99页
    21铭万网“建行中行工行获2700亿特别国债相关利息” 《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06月16日
    22凌华薇、于宁、常红晓“金融新棋局” 《财经》2007年1月23日
    23王平“这样的事情可能正在发生” 《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3月11日
    24高凡“不良资产处置:与时间赛跑” 《经济观察报》2005年3月7日
    25中行2007年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9月底,中行持有美国次级住房抵押债券74.51亿美元,与其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4.96亿美元,分别占证券投资总额的2.86%和0.19%
    26王妮娜、周明“谢平:银行改革面临四大外部瓶颈”《中国证券报》2006年9月25日
    27周小川“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 《转轨中的风险应对》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年 第7页。
    28《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六条强调:“对破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这意味着,如果贷款买房者拒不还款,银行也不能将其居住的房屋变卖以回收贷款。银行由此积压的房贷风险更是显现无遗。
    29齐齐哈尔证券重组也是一个法律缺失的典型案例。齐齐哈尔证券公司立于1992年11月6日。1997年改制后,齐市证券的发起人为人民银行齐市分行等,但人行的出资始终未到位,并在1998年与齐齐哈尔证券脱钩。其后寰岛雄鹰集团以5100万元的价格获得齐齐哈尔证券。因为经营出现问题,2002年8月15日,黑龙江省派驻齐市证券的负责人游彬以法定代表人的名义,未经股东同意,与兴安证券签署了《资产转让合同》。合同约定,齐市证券依零价格转让原则,转让等值资产与负侦给黑龙江省体改委主任和省金融办主任下来当董事长的兴安证券。寰岛雄鹰集团将兴安证券与告上法院,2004年3月8日寰岛雄鹰诉兴安证券与游彬侵占股东权和损害公司权益纠纷一案,在黑龙江省高院公开开庭审理。虽然被告未经法庭允许,在庭审中中途退庭以示抗议,法庭还是做出缺席判决:兴安证券应给付寰岛雄鹰3229.61万元。
    30戴璐“赵大建玩倒华夏再玩民族 复出让人费解” 《英才》2005年9月2日
    37CCTV《证券时间》证临会官员接受记者采访 2001年12月20日
    32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贷款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 第25页
    331999年前后,几家国有航空公司不顾全行业的亏损现状,兴起打折风,日的就是争夺地盘。中国民航总局为此甚至祭出“禁折令”。几大航空公司竞相打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于一个理念:争到的底盘是自己的,亏损则属于国家。中国的国有商业在决策时考虑的基础常常类似于航空公司。
    34RAROC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银行家信托集团首创,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度量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和在特定损失率下为限制风险敞口必需的股权数量。此后,为许多大银行所效仿。分析RAROC 的目的,无外乎风险管理和绩效度量。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为单笔业务分配资金可以确定银行最优的资本结构;从绩效度量看,其分配资金的过程也就是确定风险调整收益率,最终确定每笔业务要附加多少经济价值的过程。
    35文榕“中国:金融稳定根本何在?”FT金融时报中文网,2005年11月8日。
    361993年6月宏观调控后开始的第四次清理整顿。在这次训控中,信托业的资金链几乎绷断,但随即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即所谓“国债回购”“挽救”了信托的生命,使之暂时转危为安。所谓当时的“国债回购”,通常是拿出10%甚至更少的国债现券(俗称“铺底券”)为抵押进行的回购交易,实质是以铺底国债作为抵押的资金拆借。当时,国债回购交易异常火爆,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STAQ、地方人民银行背景的武汉、天津证券交易中心三大国债回购资金交易市场,参加交易的有信托、证券、信用社、银行、租赁公司及财政系统的国债服务部等。各交易市场实行会员制,参加交易者须交纳一定会费成为会员并买进席位后才能进场交易。大多数信托公司都加入了各交易市场,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机构借来“铺底券”,而且多是资金净拆借方。当拆借额度用完时,许多信托公司又利用这些资金市场的制度漏涧,以下属证券营业部的名义做为独立会员取得席位进场融资。
    37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2005年9月在大连“存款保险国际论坛”上提供的数据,人民银行在2005年4月的调查,如果将最高赔付额定在10万元,则存款保险覆盖率达到98.3%的帐户,或者按金额计算的29.4%;如果将最高赔付额定在20万元,则对存款人和存款金额的覆盖率分别提高1个和8个百分点。
    38保险保障基金于2005年启动,由保险公司所收取保费的一定比例缴纳资金。在保险公司被撤销、宣告破产以及在保险业面临重大危机等情况,基金用于向保单持有人或者保单受让公司等提供救济。截至2006年年底,基金规模达80亿元。据《财经》报道,为了处理新华人寿违规资金运用问题,2007年保监会已动用了16亿元保险保障基金,用于购买隆鑫集团等三家股东所持有的新华人寿2.7亿股。
    39巴曙松《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第39页
    40其内容是:禁止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会员银行对它所吸收的活期存款(30天以下)支付利息,并对上述银行所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当时,这一卜限规定为2.5%,这一利率直至1957年都不曾调整,而此后调整次数频繁,它对银行资金来源去向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41周小川 《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贷款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 第25页
    42“到底由谁来承担不良贷款的损失?是央行还是财政部?目前还没有结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说,目前谁也说不清到底由谁来买单。陈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谋转型 推出千亿元不良资产包” 新京报 2006年5月2日
    4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2005年9月15日于大连“存款保险国际论坛”上发言表示,资金来源也是存款保险基金至今还没有建立的原因之一
    44周小川《转轨中的风险应对》,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年 第24页
    45季谭“吴敬琏:中国经济未来关键要转变发展模式”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月14日
    [1] Barbara Kreps(1986). How Do We Know That We Know What We Know in Tom Stoppard's Jumpers[J].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Summer., Vol.32:187-208.
    [2] Barro, R.(1986). Reputation in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17: 3-20
    [3] Bengt Holmstrom and Jean Tirole(1993). Market Liquidity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ug., Vol.101:678-709.
    [4] Benoit Mandelbort(1963). The Variation of Certain Speculative Prices[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Oct., Vol.36:394-419.
    [5] Bryant. J..(1980). A Model of Reserves, Bank Runs and Deposit Insuranc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43, 749-761.
    [6] Charles Goodhart and Dirk Schoenmaker(1995). Should the Function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Banking Supervision Be Separated?[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New Series, Oct., Vol.47:539-560.
    [7] Daniela Klingebiel(2000). The Use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in the Resolution of Banking Crises Cross-County Experiences[M]. David Cooke & Jason Foley. World Bank - Policy Unit
    [8] Diamond, D. and P. H. Dibvig.(1983).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8:222-237.
    [9] Diana Farrell and Susan Lund(2006). Putting Chinese Capital to Work: The Value of Financial[M] System Reform.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Sep..
    [10]Dipchand and Cecil R.(1994) The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M]. Greenwood Press: Westport.
    [11]Douglas W. Diamond and Philip H. Dybvig(1983)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un., Vol.91:401-419.
    [12] Douglas W. Diamond and Raghuram G. Rajan(2001). Banks and Liquidi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Vol.91:422-424.
    [13]Dowd, K (1993). Deposit Insurance: A Skeptical View. The Government's Role in Deposit Insurance, Russell, S.(Ed.)[J].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Vol. 75, No. 1.
    [14] Drew Fudenberg and Jean Tirole(2000). Customer Poaching and Brand Switching[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Winter, Vol.31:634-657.
    [15]Eugene F. Fama(1965). The Behavior of Stock-Market Prices[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Jan. Vol.38:34-104.
    [16] G. Calvo(2003). Explaining sudden stop, grow collapse, and BOP crisis: the case of distortionary output taxes[M]. IMF Staff Papers.
    [17]Goodhart, C. and Huang, H.(1999). A model of 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M]. Working Paper no. 39, IMF. Washington D. C.
    [18]Goodhart. C.(1999). Myths about 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Vol:2.
    [19]Holmstrom. B and Tirole J.( 1993). Market liquidity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01: 678.
    [20]Jeffrey A. Miron(1986) Financial Panics, the Seasonality of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Fed[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 Vol.76:125-140.
    [21]John Bryant(1980). Nontransferable Interest- Bearing National Debt[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Sep., Vol.35:1027-1031.
    [22]John P. Calverley(2004). Bubbles and how to survive them[M].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23]Kregel J. A.(1997) Margins of Safety and Weight of The Argument in Generating Financial Fragility [J]. Journal of Economics Issues. Jun., Vol.31:543-548 .
    [24]Kreps D.(1990). Corporate Culture and Economic Theory. in J. Alt and K. Shepsle, eds. [J]. Perspectives on Positive Political Ec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90-143.
    [25]Kreps D. and J. Roberts(1982). Predation , Reputation , and Entry Deterre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Vol.27: 280-312.
    [26]Kreps D. and Wilson (1982). Reputation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27: 253 -279.
    [27]Kreps D., P.. Milgrom, Roberts and R. Wilson(1982). R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nitely Repeated Prisoners Dilemma[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Vol.27: 245-52.
    [28]Kreps D. M.(1986). Price destabilizing specul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4:927-952.
    [29]Krugman, P. Balance Sheets(1999). 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Financial Crises[J].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Nov.
    [30]Krugman P.(1999) Balance Sheets, 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Financial Crises[J].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Nov., Vol. 15:234-256.
    [31]Michael Craig.(2004) The 50 best and worst business deals of all time[M].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London.
    [32] Milgrom, P.. Employment(1988). Contracts, Influence Activities, and Efficient Organization Design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6(1):42-60.
    [33]Minsky H. P.(1992). 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J]. The Jerom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No..74.
    [34] Paul R. Milgrom(1988) Employment Contracts, Influence Activities, and Efficient Organization Design[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Feb., Vol.96:42-60.
    [35] Richard T. Baillie, Chinq-Fan Chung and Marqie A, Tieslau.(1996). Analysing Inflation by the Fractionally Integrated Arfima - Garch Model[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Jan.-Feb., Vol.11:23-40.
    [36] Robert A. Miller(1988). Innovation and Reputation[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ug., pg.741.
    [37] Robert F. Engle(1982).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 with Estimates of the Variance of United Kingdom Inflation [J]. Econometrica. Vol.50:987-1007.
    [38] Sachs, J. D., Tornell, A. and Velasco, A.(1996). Financial Crisis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Lesson from 1995[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s Activity. Vol.1.pp.147.
    [39]Sangkyun Park(1992), Banking and Deposit Insurance as a Risk-Transfer Mechanism. FRB of St. Louis[J]. Working Papers 94-025A.
    [40]Satoshi Kambayashi(2007). Banks in trouble The game is up[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Aug. 16~(th).
    [41] Tim Bollersley(1987). A Conditionally Heteroskedastic Time Series Model for Speculative Prices and Rates of Return[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ug., Vol.69:542-547.
    [42] Vickers, J.(1986). Signaling in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Vol.38: 443-455
    [1]David Reilly.银行业酝酿 SIV 救助计划[J].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2007.10.16.
    [2]Donald Evans.谁从金融改革收益[J].财经杂志.2008年刊.
    [3]Goldstein,Kaminsky,Reinhart.金融脆弱性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Mishkin,Eakins.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阿尼尔·卡拉亚普.日本金融危机之剖析[J].比较.7.
    [6]埃里克·伯格洛夫,帕格洛夫·博尔顿.转轨经济的大分化 金融架构比较[J].比较.2.
    [7]巴曙松.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巴曙松,钟伟,赵晓,高辉清.信托业前途未卜[J].财经界.2002(11).
    [9]巴曙松..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1]曹祯.美国750亿“超级基金”正式成立[J].财经.2007.11.22.
    [12]陈德民.美国新经济的政治意涵及其特殊性[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4).
    [13]陈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谋转型 推出千亿元不良资产包[J].新京报.2006.4.2.
    [14]陈光.215亿中行优质不良资产筹拍 安永德勤作财务顾问[J].新京报.2004.2.1.
    [15]陈莲.日本经济泡沫警示中国[J].东北之窗.2007(16).
    [16]崔光灿.资产价格、金融加速器与经济稳定[J].世界经济.2006(11).
    [17]崔岩.同本平成经济论析-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J].日本研究.2007(03).
    [18]戴国强,奚君羊等.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9]戴璐.赵大建玩倒华夏再玩民族 复出让人费解[J].英才.2004.9.2.
    [20]单伟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悖论[J].财经.2003(17).
    [21]丁伯平.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3(2).
    [22]董平.江湖时代的“绿林公司”[J].中国商界.2004.11.16.
    [23]凡勃伦(美)著,蔡受百译.企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4]凡勃伦(美)著,蔡受百译.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5]费雪(英)著,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译.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6]冯郁青.美林CEO因次贷危机损失超预期可能被迫辞职[J].第一财经日报.2007.10.29.
    [27]傅庚.美国对有问题银行进行市场退出的做法[J].金融时报.2004.9.2.
    [28]高儿.不良资产处置:与时间赛跑[J].经济观察报.2004.3.7.
    [29]耿群.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的路径选择[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4(4).
    [30]顾永东.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
    [31]贵州银监局局长邓瑞林.银行业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R].2004年4月15日。
    [32]贺劲松,张建平,毛晓梅.中行建行起步走向股份制[J].浙江日报.2004.1.7.
    [33]黄锡光.寻觅缺失的冲击效应重建失灵的均衡机制[J].世界经济研究.2006(11).
    [34]季敏华.500亿重组成本分担[J].财经.2006.11.30.
    [35]季谭.吴敬琏:中国经济未来关键要转变发展模式[J].第一财经日报.2008.1.14.
    [36]贾丽华.关于保留大区行体制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4(11).
    [37]蒋海.金融监管效率的基石: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4(4).
    [38]蒋云翔.农行8000亿不良资产三种处置方案出炉[J].21世纪经济报道.2008.3.11.
    [39]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40]康书生.银行制度比较与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1]李华民.软约束、国家退出与经营目标转换-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困境的一种描述与求解[J].当代经济科学.2005(3).
    [42]李涛.建行与美银 初婚过后的升级磨合[J].第一财经日报.2006.12.19.
    [43]理查德·罗伯特.解读华尔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4]林靖,于宁.存款保险只欠东风[J].财经.144.
    [45]凌华薇.银行:华袍下的虱子[J].财经.2008.2.4.
    [46]凌华薇,于宁,常红晓.金融新棋局[J].财经.2007.1.23.
    [47]刘海虹.论国有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J].财经问题研究.2000(3).
    [48]刘宇飞.央行的两难选择:救助或不救助[J].当代金融家.2005(10).
    [49]卢彦铮,龙雪晴.政府主导的“二财政”广发银行重组一波三折[J].财经.2004.8.23.
    [50]罗长远.FDI对中国私人资本成长的影响:基于1987-2001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2006(1).
    [51]毛明江.花旗241亿入股广发行昨交割[J].东方早报.2006.12.19.
    [52]梅斯,海尔姆,柳克西拉.方文,周济,刘芳,詹旭,胡红,谢月兰译.改进银行监管[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53]孟猛.东亚模式下银行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0(5).
    [54]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施瓦茨.美国货币史(1867-1960)[M].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3.
    [55]铭万网.建行中行工行获2700亿特别国债相关利息[J].第一财经日报.2006.6.16.
    [56]莫菲.巨田始乱终弃,最后一只老基金黯然谢幕[J].经济观察报.2003.10.27.
    [57]尼克·里森.我如何弄跨巴林银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58]裴桂芬.银行监管的理论与模式一兼论日本的银行监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9]蒲勇健.剩余索取权对银行代理人激励机制的博弈研究[J].金融研究.2004(1).
    [60]钱颖一,黄海洲.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金融的稳定与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5).
    [61]乔海曙.银行危机的蝴蝶效应、负外部性及其防治[J].金融论坛.2006(11).
    [62]乔治·考夫曼著,陈平等译.现代金融体系[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3]权丽平.亚洲金融危机-行为金融学的剖析[J].金融研究.2005(8).
    [64]阙方平.有问题银行:负外部性初步研究[J].金融研究.2000(7).
    [65]阙方平.中国银企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评论.200C (1).
    [66]任碧云.论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的监管模式选择[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7).
    [67]任国庆,贾玉宝.辛迈豪:花旗的八爪鱼沟通怎样进入广发行[J].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31.
    [68]任志强,顾惠忠.信托业历经坎坷重新上路[J].中国证券报.2002.9.13.
    [69]沈惠珍.让信用价值在银行中升华-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J].现代商业银行.2003.3.11.
    [70]施华强.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J].金融研究.2003(10).
    [71]石汉祥.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10).
    [72]水皮.黑社会的券商经营文化致阚治东难逃宿命[J].中华工商时报.2006.3.15.
    [7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4]索彦峰.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6(6).
    [75]谭颖.高盛高华2日正式获批组建,方风雷执印高盛掌舵[J].第一财经日报.2004.12.3.
    [76]檀江来.代表人民与富人斗争的华尔街打虎英雄[J].上海证券报.2008.2.18.
    [77]檀江来.破局:中国经济改革反思及郎成平现象解析[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78]檀江来.96中国产业巡礼[J].证券市场导报.1997(3).
    [79]滕晓萌.疯狂的棉花[J].21世纪经济报道.2006.8.11.
    [80]王博.不良贷款、路径依赖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J].当代经济科学.2005(5).
    [81]王都富.从金融外部性视角分析不良资产与金融脆弱性[J].金融论坛.2006(5).
    [82]王贵国著.国际货币金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83]王桂梅.国外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的演变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2000(9).
    [84]王妮娜,周明.谢平:银行改革面临四大外部瓶颈[J].中国证券报.2006.9.25.
    [85]王平.这样的事情可能正在发生[J].第一财经日报.2004.3.11.
    [86]王欣.2007年沪深股市昨收官[J].深圳特区报.2007.12.27.
    [87]王信川.南方证券被接管后查出了什么?[J].经济.2004.4.6.
    [88]王争.转型时期中国工业生产绩效的地区差异及波动性的解释[J].世界经济文汇.2007(4).
    [89]文榕.中国:金融稳定根本何在?[J].FT金融时报中文网.2004.11.8.
    [90]沃尔特·白芝浩(英)著,沈国华译.伦巴第街一货币市场记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91]吴昊.世界第六富阿瓦里德之谜[J].国际金融报.2000.12.18.
    [9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
    [93]夏馨.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的理论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0).
    [94]夏志琼.“担保链”动摇区域金融安全[J].管理与财富.2004(1).
    [95]谢良兵.兴安证券“吞”行政重组“苦果”[J].商务周刊.2006.3.28.
    [96]谢平.货币监管与金融改革[M].北京:三联书店.20004.
    [97]谢平.下一轮金融改革:六大方案[J].新闻周刊.2002(38).
    [98]谢平.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研究[J].金融经济.1998.3.
    [99]谢闻麒.三十载沉浮,信托业新规能否管住坏孩子[J].中国证券报.2007.12.12.
    [100]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研究中心[R].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发展报告.2004.12.
    [101]徐涛.吴定富:保险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J].证券时报.2008.1.26.
    [102]徐恺,张友.胡润榜富豪高天国的昆明“资产魔环”[J].21世纪经济报道.2007.12.22.
    [103]许文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国际经验和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5(2).
    [104]杨超.新起点、新跨越[J].中国证券报.2007.1.9.
    [105]杨慧佳.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一代理问题及其完善[D].湖南大学.2004.
    [106]姚国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一个综合解释[J].南开经济研究.2003(4).
    [107]姚文平.百富勤的变迁及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01.3.
    [108]伊特韦尔,泰勒.全球金融风险监管[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09]易刚,郭凯.中国银行业改革思路[J].经济学季刊.2002(2).
    [110]易宪容.银行造假伤害国家信用[J].英才.2006.4.8.
    [111]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起草小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经验[J].国际金融报.2004.7.15.
    [112]约翰·S·戈登著.祁斌译.伟大的博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113]张建军.从民间金融到区域经济:契约机制与融资瓶颈-广东省恩平市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后的民间借贷考察[J].南方经济.2003(5).
    [114]张建军.正规金融机构退出后的信贷市场研究:广东省恩平市个案分析[J].金融研究.2003(7).
    [115]张若斌.光大银行重组方案获批[J].证券时报.2007.8.9.
    [116]张铁军.我国金融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3(4).
    [117]张维.商业银行治理与贷款选择行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18]张晓蓉.投机泡沫与市场失灵-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解释[J].浙江金融.2007(4).
    [119]张娅.银河证券重返业界老大[J].商务周刊.2006.12.12.
    [120]张娅.银建模式:“双赢”中的利益缺口”[J].商务周刊.2006.4.12.
    [121]赵晓.我们如何面对金融危机[J].赢周刊.2002.7.8.
    [122]郑友林.“泡沫中的财富”自序[EB/OL].价值中国网.2004.12.13.
    [123]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第四季度金融统计资料[J].金融时报.1997.1.21.
    [124]钟伟,巴曙松,高辉清,赵晓.中国金融风险评估报告[J].财经界.2002.8.29.
    [125]周建松.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总结回顾与推进战略[J].浙江金融.2006(2).
    [126]周路等.谁将出局[M].文汇出版社.2002.
    [127]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贷款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128]周小川.转轨中的风险应对[J].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129]周小川.中国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原因与出路.大思路,专家论述:东亚危机和中国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130]周业安.政府行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河南社会科学.2007(1).
    [131]朱驶.广东证券宣告破产60家营业部已被安信证券接收[J].财经网络版.2008.1.14.
    [132]邹琪,贪奔,宋浩然.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分歧与案例分析[J].经济界.2003(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