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罗米柯外交思想与实践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葛罗米柯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1939年被苏联外交部所看中,继而进入外交界开始崭露头角,1956年任苏联外交部长,此后一直是苏联政界尤其是外交界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1988年离开苏联政坛,1989年去世。
     作为苏联外交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葛罗米柯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剧烈动荡的时代,是苏联从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封锁、武装包围中崛起并逐渐走到权力巅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大国利益相互交错,在外交上纵横捭阖、各取所需。时势造英雄,葛罗米柯怀着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崇高信仰,在复杂艰难的外交较量中巧妙周旋,他是苏联外交的标志。
     葛罗米柯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最高决策者外交意识的体现,这正体现了在苏联外交制度乃至整个政治制度权力纵向排列下,官员在极强的权力等级观念指导下表现出的政治上对当党内最高权力机关绝对忠诚的政治行为。在其漫长的任职期间,他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都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变化及由此引起的苏联外交决策重心的重大转向。由于外交官职业的特殊性以及苏联政治的另类运作的影响,葛罗米柯在其外交实践的过程中,也表现出的这种近乎刻板的忠诚,这使得他的外交思想及实践也常被后人圈点,这一点也十分耐人寻味。
Andrei Gromyko is an excellent diplomat. He was select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39 and then began to stand out in the diplomatic circle. Since he became foreign minister in 1956, he had been a figure of some consequence in soviet political especially diplomatic circles. He retired in 1988 and died in 1989.
     In the history of soviet diplomacy, Gromyko is a very important figure who lived in a volatile and turbulent era in which the Soviet Union emerged from the economic blockade and armed siege imposed by the world’s major capitalist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into a superpower in the world. In such an era, the interests of major powers were tangled together, which called for excellent diplomats and politicians and Gromyko is one of the seasoned diplomats that emerged from that era. With firm faith in the social system of the Soviet Union, Gromyko, the logo of soviet diplomacy, skillfully manuveured among various states.
     The diplomatic thoughts of Gromyko, to a large exten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thoughts of the highest-ranked policy deciders in the Soviet Union. It shows that under the hierarchic diplomatic system and the whole strictly-ranke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Soviet Union, soviet officials, guided by the sense of hierarchy, were completely loyal to the highest organ of power within the communist party. During his tenure, Gromyko’s diplomatic thoughts and practices had experienced several shifts that reflect the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patterns and the shifts of the policy focuses of the Soviet Union. But as has been mentioned before, because being a diplomat is a special vocation as well as due to the hierarchic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Soviet Union, Gromyko also showed nealy stiff loyality toward the supreme organ of power in his diplomacy, which also provides us with some food for thought.
引文
①〔苏〕安·安·葛罗米柯《回首往事》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①〔苏〕安·安·葛罗米柯《永志不忘》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13页。
    ①〔苏〕安·安·葛罗米柯《回首往事》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27页。
    ①江流等主编:《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页。
    ①奥·查列夫:《苏联与英国:从合作到对抗(1941-1945)》,《近现代史》1998年版,第94页。
    ①ВопросывнешнейпoлитиkиСССРисовременных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отношнийМ.1985г.Гл.2.
    ①《永志不忘——葛罗米柯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上册,第361页。
    ②钮先钟:《现代战略思潮》,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5年版,第13页。
    ③赫鲁晓夫答意大利《今日报》社长问,《真理报》1963年4月24日。
    ①邓和辛:《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的思想探析》,载《理论探讨》2006年第一期。
    ②赫鲁晓夫:《争取持久和平与和平共处》,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06-107页。
    ①参见顾关福:《战后美苏关系的演变》,时事出版社2003年8月第97页。
    ①姚连瑞:《外交不倒翁——智谋大师葛罗米柯》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2页。
    ②姚连瑞:《外交不倒翁——智谋大师葛罗米柯》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页。
    ①姚连瑞:《外交不倒翁——智谋大师葛罗米柯》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2页。
    ①〔苏〕安·安·葛罗米柯《永志不忘》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367页。
    ①格·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294页。
    
    ①Zafar Imam:Soviet Foreign Poliey 1917-1990.pp.48-50.
    ②《国际生活》1999年版,第7-8期。
    ③《国际生活》,1999年版第8期,俄国外长在纪念葛罗米柯90周年诞辰会议上的讲话。
    
    ①参见阿·多勃雷宁:《信赖》,第149页。
    ②格·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第277页。
    ③参见阿·多勃雷宁:《信赖》,第650页。
    
    ①ЗАСЕДАНИЕПОЛИТБЮРОЦККПСС12июля1984года.Стр.25.—изSOVIET ARCHIVES,collected by Vladimir Bukovaky.
    ②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9页。
    ①【苏】巴弗洛维奇:《障碍机制及其实质和消除途径》,载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所编:《回顾·反思·教训》,第25页。
    ②【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曾荣湘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③转引自【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的考察》,张国清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3页。
    ④G·Grossmann,The“Second Economy”of the USSR,Problem of Communism.vol.26.5.1997.
    ⑤见魏昂德、李博柏、特雷曼:《中国城市精英的二元职业路径:1949-1996》魏亚萍译,《国外社会学》2002年第2期。
    ①《苏共中央关于改革问题的全苏思想理论工作者会议速记摘录》(1990年10月11-13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16页-617页。
    [1]阿纳托利·多勃雷宁:《信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2]巴弗洛维奇:《障碍机制及其实质和消除途径》,载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所编:《回顾·反思·教训》。
    [3]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曾荣湘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的考察》,张国清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葛罗米柯:《永志不忘——葛罗米柯回忆录(上下)》,伊吾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6]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主编:《苏联对外政策史》,韩正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版。
    [7]葛罗米柯:《难忘的岁月:葛罗米柯谈世界风云人物》,柴正兴等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葛罗米柯:《核时代新思想》,王海燕、于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9]格里涅夫斯基:《苏联外交秘闻》,李京洲等译,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格·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0]米·谢·戈尔巴乔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11]《苏共中央关于改革问题的全苏思想理论工作者会议速记摘录》(1990年10月11-13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
    [12]魏昂德、李博柏、特雷曼:《中国城市精英的二元职业路径:1949-1996》,魏亚萍译,《国外社会学》2002年第2期。
    [13]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14]谢瓦尔德纳泽:《苏联外交反思》,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15]伊瓦申·伊·费:《苏联外交简史》,春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6]伊瓦申:《国际关系与苏联对外政策研究提纲》,何理良译,新华出版社,1950年版。
    [1]姚连瑞:《智谋大师葛罗米柯》,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年版。
    [2]王俊彦:《不倒翁外交家——葛罗米柯》,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3]袁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刘金质:《冷战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5]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外交学院编译室编:《近代国家关系史参考资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3.论文及报刊资料
    [1]葛罗米柯:《葛罗米柯对美国驻苏大使寇克的答复》,载于《世界知识》,1950年第3期。
    [2]葛罗米柯:《葛罗米柯声明》,载于《世界知识,1950年第3期。
    [3]寇克:《美国驻苏大使寇克致葛罗米柯的备忘录》,载于《世界知识》,1950年第3期。
    [4]亢稚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葛罗米柯的回忆录》,载于《西伯利亚研究》,1998年第1期。
    [5]陆琛:《任期最长的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载于《国际展望》,1989年第14期。
    [6]李景贤:《我所见闻的葛罗米柯》,载于《世界知识》2007年第13期。
    [7]刘俊燕:《风云五十载政坛不倒翁——原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载于《当代世界》,1999年第10期。
    [8]列夏金、马贵凡:《台湾海峡事件与葛罗米柯访华》,载于《纵横》2001年第3期。
    [9]童世平:《日刊介绍葛罗米柯》,载于《俄罗斯研究》,1983年第5期。
    [10]王维达:《施密特笔下的葛罗米柯——《施密特回忆录》摘介》,载于《国际展望》1988年第1期。
    [11]亚南:《葛罗米柯访南欧》,载于《瞭望》,1985年第10期。
    [12]阎明复:《1958年炮击金门与葛罗米柯秘密访华》,载于《百年潮》2006年第5期;
    [13]杨学纯:《葛罗米柯作客白宫》,载于《世界知识》,1984年第21期。
    [14]耀文:《里根与葛罗米柯会晤引起世界瞩目》,载于《国际展望》1984年第19期。
    [15]伊吾:《葛罗米柯眼中的斯大林》,载于《世界知识》,1988年第13期。
    [16]于程:《波澜壮阔的外交生涯——葛罗米柯的回忆录<永志不忘>》,载于《世界知识》,1989年第20期。
    [17]邹国昌:《舒尔茨与葛罗米柯会晤》,载于《国际展望》,1985年第1期。
    [18]仲石:《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载于,《国际展望》,1984年第17期。
    [1]ТроицкийЕ.ВозрожденниеРусскойидеи.М. 1991.
    [2]ИосифСталинвовьятияхсемьи.М. 1993.
    [3]Литературныйфронт.Историяполитическойцензуры1932-1946гг.Сборникдокументов.М. 1994.
    [4]ГориновМ.идр.ИсторияОтечества.М. 1994. 5.外文论文
    [1]СолженицынА.ПисьмовождямСоветскогоСоюза.—Диалог,1990 ,4.
    [2]ЦКвскрылпресмыкательствопередзаграницей.—Источник. 6 / 1994.
    [3]Дело《КР》.Изисториигоненийнасоветскую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ю.—Кентавр,2/ 1994.
    [4]G·Grossmann,The“Second Economy”of the USSR,Problem of Communism.vol.26.5.1997.
    [5]ЗАСЕДАНИЕПОЛИТБЮРОЦККПСС12июля1984года.
    [6]Стр.25.—изSOVIET ARCHIVES,collected by Vladimir Bukovaky. Zafar Imam:Soviet Foreign Policy 1917-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