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湿地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具有非常特殊意义,然而在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湿地面积逐年萎缩、质量大幅下降,湿地资源急需"抢救式"保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湿地生态补偿研究应运而生。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准确界定湿地、湿地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湿地生态补偿的范围,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产权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等理论为指导来寻求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其次,通过对湿地退化的现状与成因分析系统说明湿地生态补偿的现实紧迫性。最后,也是湿地生态补偿研究的重心和落脚点之所在。从国家政策、地方实践、财政支持等三个角度来论证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可行性。在具备了可行性之后,借鉴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前提下,本文尝试从湿地生态补偿的补偿内容、权义主体、补偿标准、资金来源和补偿方式等五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而湿地生态补偿制度要想在我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至少需要完善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湿地有偿使用和占用补偿、湿地保护公务合作与公众参与等制度,来保障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
The wetland has a very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human society economy's development and the nature ecological equilibrium, however, under the factor's combined action of the nature and human, the wetland area withers year by year and the quality of it drops largely, so the wetland resources are urgently need to be protected in'the rescue way'. Under such background,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search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research divides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is to accurately define the wetland,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the scope of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Using the related theory of system economics and wetland ecology to proof the necessity of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theory; the next is to explain the reality urgency of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e systematic wa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etland's degradation and it's causes; the last is also the center of gravity and the foothold of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search. At first,the article is to prove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ory system's feasibility from the three aspect of the national policy, the local practice and the financial support,and then the theme attempts to construct our country's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the compensation content, the subject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the sources of fund and the compensation way by referring and absorbing the previous related research. But if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ory system wants to be obtained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xecution in our country, it needs at least to perfect the wetl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the wetland paid use and occupancy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the wetland protection official business cooperation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and so on to safeguard the wet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
引文
1环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725页。
    2孙发平等:《中国三江源生态价值及补偿机制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3页。
    3奥德姆:《90年代生态学的重大概念》,载《世界科学》1993年第2期,第2930页。
    4毛显强等:《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载《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2年第4期,第38页。
    5王钦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载《求是》2004年第13期,第55-56页。
    6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
    7庄国泰等:《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载《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第6期,第413-418页。
    8李文华等:《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重点问题研究》,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2期,第1318页。
    9参见郭日生等:《生态补偿原理与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10参见卢锟:《试论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基础的资源权》,载《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7年版。
    11参见孙发平等:《中国三江源生态价值及补偿机制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5-156页。
    12湿地概念的准确界定是进行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的理论前提。从国内外相关湿地的定义来看,湿地这概念在法学领域尚不统一、明确,但是积水、过湿地及生物群落无疑是构成湿地资源的三个基本要素。为此,笔者赞同我国学者佟凤勤的观点,即湿地是指常年或季节性(水深2m以内,积水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物群,构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13廖卫东:《生态领域产权市场制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14“所有”在英文中为归属(ownership)按此推理,所有权就为归属权,但在应用意义上,所有权不仅是指财产的排他性的归属权,而且包含对财产的支配、使用与收益等权利。因而,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湿地的所有权人理应享有收益权。
    15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
    16所谓外部性,就是两个经济主体之间在缺乏任何相关交易的情况下,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的福利所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可正可负。参见高小萍:《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
    17高小萍:《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9页。
    18高正:《湿地保护,任重道远》,载《四川党的建设》2011年第2期,第46页。
    19雷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极其保护建议》,载《湿地科学》2005年第2期,第81-86页。
    20马学慧,刘兴土:《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方法》,载《地理科学》2007年第17期,第401-408页。
    21杨邦杰:《中国湿地破坏严重,危及从多鸟类生存》,载《北京科技报》2011年01月30日版。
    22张峰等:《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益及可持续利用》,载《地理科学》2003年第6期,第674-679页。
    23张晓龙,李培英:《湿地退化标准的探讨》,载《湿地科学》2004年第1期,第36-41页。
    24国家环保局:《中国生物保养型报告》,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25严登华等:《湿地水文学研究》,载《地理科学》2001年第5期,第468-473页。
    26参见卞建民等:《吉林西部向海湿地环境退化及驱动机制研究》,载《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444页。
    27新华社:《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干涸威胁将长期存在》,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07-09/28/content764399.htm,2012-03-25访问)。
    28参见安娜等:《中国湿地退化的原因、评价及保护》,载《生态学杂志》2008年第5期,第821-828页。
    29胡远满,赵生才:《中国湿地退化、保护与恢复》,《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第6期,第701-704页。
    30参见安娜等:《中国湿地退化的原因、评价及保护》,载《生态学杂志》2008年第5期,第821-828页。
    31朱建国,王曦:《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6页。
    32参见鞠美庭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33参见钱箭星:《环境保护:21世纪政府的主要职责》,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44-47页。
    34参见王学健等:《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研讨会上,专家呼吁—扼制湿地退化必须加快立法》,载《野生动物》2004年第4期,第46页。
    35参见张开航:《企业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177页。
    36蔡述明:《关于建立“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基金会”的建议》,载(http://www.minjin.org/mjzt/2007year2h/jyxc/hjzy/200703/t2007030719579.htm,2012-0202.访问)。
    37马广仁:《国家湿地办主任解读我国湿地概况》,载《人民网》(http:/bookmark.people.com.cn/toViewBookmark.do?id=170077,2012-02-12访问)。
    38国家林业局:《2007年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3年。
    39何志朋等:《我国湿地资源的管理机制》,载《经济管理》2008年第17期,第7074页。
    40参见谢军安等:《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探讨》,《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95-98页。
    41参见谢军安等:《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探讨》,《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95-98页。
    42针对这种现象,有的学者借鉴耕地保护的“占补平衡”制度,提出湿地补偿“异地置换”制度,即在占用湿地的同时,异地开辟新的湿地,最终实现湿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但是,实际上占用的湿地往往是水文条件较好的天然湿地,而补偿的往往是人工湿地,两者生态效益差异很大,湿地资源量的补偿难以弥补质的差距。
    43据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些地方性湿地立法讨论会,很多部门只对创设行政许可及收取湿地使用费用感兴趣,而对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方面往往闭口不言。
    44参见王艺,任德成:《论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32-36页。
    451998年国务院在部委机构职能调整中,决定由国家林业局行使“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和有关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尤其是其“组织、协调”的权力范围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家林业局的组织、协调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46王艺,任德成:《论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32-36页。
    47依据《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规定,这一事件应由大庆市林甸县林业局处理。林甸县林业局却以案件已经报到扎龙保护区管理局为由,拒绝对该事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但是,按照有关规定,隶属齐齐哈尔市政府的扎龙保护区管理局不能跨区域执法。
    48参见李晓满,崔立东:《湿地管理体制十几年无“定论”,管理权混乱加速扎龙萎缩》,载《黑龙江环境监察》2008年06月01日。
    49参见李彧挥:《湿地保护区土地所有权问题的探讨》,载《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94-97页。
    50我国法律规定土地由国家或集体所有,这种二元土地所有权结构,给湿地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湿地管理机构的管理权实际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这也是湿地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混乱根源所在。
    51陈苏,吴中享:《湛江红树林保护管理》,载《林业部野生动物与森林植物保护司主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版,第234-237页。
    52吴华盛,云大兴:《海南东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载《林业部野生动物与森林植物保护司主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版,第234-237页。
    53参见2000年9月《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2002年9月《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等。
    54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著:《生态补偿: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7年版,第132-136页。
    5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22930.htm,2012-02-09访问)。
    5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wgk/2005-12/13/content125736.htm,2012-0209访问)。
    57温家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1dhd/2006-04/18/content256946.htm,2012-02-09访问)
    58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校编:《环境保护执法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第234页。
    59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校编:《环境保护执法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第301-302页。
    60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载《辽宁日报》2009年02月02日版。
    61黎明:《广东6处重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载《中国绿色日报》2012年02月06日版。
    62侯伟丽:《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63参见:2005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64参见温亚利:《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经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65民进苏州市委:《关于建立太湖、阳澄湖区域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的建议》,载《民进苏州》(http://www.suzhoumj.gov.cn/news/list.asp?id=859&typeid=42,2012-02-11访问)。
    66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载《中国苏州》(http://www.suzhou.gov.cn/bmdw/sylhlhglj/ggfw_711/bmfw_712/ggsy_714/cslh_715/201110/t20111010_23450. shtml,2012-02-12访问)。
    67参见荆州市办公室:《关于印发洪湖湿地保护区拆围渔民安置方案的通知》,载《荆州市人大信息网》(http://www.jzrd.gov.cn/xinxi/list.asp?id=2933,2012-02-10访问)。
    68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闽江流域三明辖区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载《三明政府网站》(http://www.sm.gov.cn/zwgk/zxwj/zfbgswj/200508/t20050822_54008.htm,2012-0210访问)。
    69杨德勇,王守法:《生态融资问题研究:侧重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
    70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热点对策:2002年度财政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
    7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载《中国环境报》2006年06月06日版。
    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第136页。
    73国合会:《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课题总结报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3
    74DahlT.Wetland losses in the United States:1780s to1980[R].Washington DC: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U.S,1990.
    74参见:《美国自然资源保护事务局NRCS》(http://www.nres.usda.gov/programs/wrp/,2012-02-02访问)。
    76参见中国林科院:《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报告》,中国林科院2010年版。
    77参见郑雪梅:《中国湿地生态财政制度与政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879页。
    78郑雪梅:《中国湿地生态财政制度与政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879页。
    79参见孙发平等:《中国三江源生态价值及补偿机制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155页。
    80参见王金南:《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42页。
    81孙力:《解构与反思:中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析》,载《理论探讨》2007年第2期,第154-157页。
    82王清军:《生态补偿主体的法律建构》,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1期,第139-145页。
    83杜群:《生态保护机器利益补偿的法理判断》,载《法学》2006年第10期,第6875页。
    84陈兆开:《我国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载《生态经济》2009年第5期,第155-157页。
    85王凤远:《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简论》,载《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091页。
    86陈兆开:《我国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载《生态经济》2009年第5期,第155-157页。
    87李晓光等:《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载《生态学报》2009年第8期,第31-38页。
    88SvenWunder, Montserrat Alban. Decentralized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The cases of Pimampiro and FROFAFOR in Ecuador.EcologicalEconomics,2008,65(4):685-698.
    89参见李晓光等:《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载《生态学报》2009年第8期,第31-38页。
    90李晓光等:《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载《生态学报》2009年第8期,第31-38页。
    91王凤远:《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简论》,载《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091页。
    92赵光洲,陈妍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讨》,载《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期,第6-11页。
    93财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gzdt/2011-07/28/content1915488.htm,2012-0213访问)。
    94姬慧:《生态补偿机制的德清实践》,载《今日浙江》2010年第19期,第5253页。
    95赵光洲,陈妍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讨》,载《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期,第6-11页。
    96参见洪尚群等:《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载《环境与科学技术》2001年第24页。
    97赵光洲,陈妍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讨》,载《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期,第6-11页。
    98参见王凤远:《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简论》,载《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2-93页。
    99吕忠梅:《环境法环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272页。
    100参见吕忠梅:《环境法环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2页。
    101环境法学者朱谦教授也认为,对湿地的开利用活动,环境保护部门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环评。环境部门不仅对于环境污染行为实施环评,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样也可以依法实施环评。参见朱谦:《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草案)——新增行政许可意见(内部意见稿)。
    102蔡守秋,吴贤静:《论几项湿地法律制度》,载《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9-70页。
    103蔡守秋,吴贤静:《论几项湿地法律制度》,载《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9-70页。
    104方竹兰:《论建立政府与民众合作的生态补偿体系》,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11期,第47-50页。
    105方竹兰:《论建立政府与民众合作的生态补偿体系》,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11期,第47-50页。
    106蔡守秋,吴贤静:《论几项湿地法律制度》,载《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页。
    107叶俊荣:《环境影响评估的公共参与:法规范的要求与现实的考虑》,载《经社法论丛》1993年第11期,第25页。
    108参见朱谦:《公众环境保护的权利构造》,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272页。
    1.[日]吉田文和:《环境经济学新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版。
    2.邱秋著:《中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徐祥民主编:《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5.金海统著:《资源权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高小萍著:《我国生态补偿的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印红主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8.郭日生等著:《生态补偿原理与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9.朱谦著:《公众环境保护的权利构造》,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10.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校编:《环境保护执法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11.鞠美庭等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12.郑雪梅著:《中国湿地生态财政制度与政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闫伟著:《区域生态补偿体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吕宪国著:《中国湿地与湿地研究》,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15.刘永,郭怀成著:《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孙发平等著:《中国三江源生态价值及补偿机制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李爱年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8.万本太,邹首民编:《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案例分析与探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环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编:《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杨华著:《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1.[英]伊凡.邦德著:《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周华荣著:《干旱河流廊道景观生态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侯伟丽著:《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4.李小云著:《生态补偿机制:市场与政府的作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5.王世和著:《人工湿地污染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周德民,宫辉力著:《洪河保护区湿地水文生态模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陈卫著:《北京湿地生物多样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蔡友铭著:《上海西郊湖泊湿地修复的理论和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丁圣彦著:《河南沿黄湿地修复的理论和实践》,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金相灿著:《湖泊和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与管理指南》,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1.葛继稳著:《湿地资源及管理实证研究——以千湖之省湖北省为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2.缪绅裕等著:《红树林植物桐花树和白骨壤及其湿地系统》,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付强等著:《湿地水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
    34.吕忠梅主编:《环境法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著:《生态补偿: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7年版。
    36.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编:《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7.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编:《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版。
    38.崔保山,杨志峰著:《湿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陈克林著:《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版。
    40.刘剑秋著:《闽江河口湿地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1.赵思毅著:《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卢昌义,叶勇著:《湿地生态与工程》,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陆健健,何文珊著:《湿地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4.马中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5.[美]科尔曼著:《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46.张春玲等著:《水资源恢复的补偿理论与机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版。
    47.王金南著:《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8.方精云等著:《长江中游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9.刘红玉著:《湿地景观变化与环境效应》,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0.梅夏英著:《物权法.所有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51.王曦编著:《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2.吕宪国,刘红玉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3.陈桂林著:《中国湿地专题报告》,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4.朱建国,王曦编著:《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5.钦佩等著:《河滨系统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56.杨德勇,王守法著:《生态融资问题研究:侧重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57.廖卫东著:《生态领域产权市场制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58.陶思明著:《湿地生态与保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姜杰著:《公共经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0.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编:《热点对策:2002年度财政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61.施葵初主编:《安徽湿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2.张喜祥,吴建平著:《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3.何池全著:《湿地植物生态过程理论及其应用》,上海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吕忠梅著:《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5.安树青著:《湿地生态工程》,化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国家林业局编:《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林业出版2000年版。
    67.萨缪尔森著:《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68.国家环保局编:《中国生物保养型报告》,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9.林业部野生动物与森林植物保护司主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文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版。
    70.张开航著:《企业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 YEH Yu-min等:《中美在城市水源地供水过程中生态补偿的差异性》,载《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5期。
    2.苏芬等:《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4期。
    3.普书贞等:《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问题与对策》,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2期。
    4.许芬,时保国:《生态补偿——观点综述与理性选择》,载《改革与发展》2010年第5期。
    5.黄润源:《论生态补偿的法学界定》,载《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8期。
    6.胡仪元:《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再探——生态效应的外部性视角》,载《理论探讨》2010年第1期。
    7.郑海霞:《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模式研究》,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8.陈静等:《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载《热带地理》2010年第5期。
    9.万容:《水资源生态补偿模式分析与机制构建》,载《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2期。
    10.赵光洲,陈妍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讨》,载《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期。
    11.林黎:《利益环境的双协调——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生态补偿定义》,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2.陈蔚等:《流域生态补偿特点及对策》,载《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8期。
    13.王勇:《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型协调机制:策略及评价》,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14.方竹兰:《论建立政府与民众合作的生态补偿体系》,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年第11期。
    15.姬慧:《生态补偿机制的德清实践》,载《今日浙江》2010年第19期。
    16.王兴杰等:《生态补偿的概念、标准及政府的作用》,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5期。
    17.曾咏梅等:《环境灾难的历史考察与长江中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一个综述》,载《生态环境》2010年第8期。
    18.李晓光:《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载《生态学报》2009年第8期。
    19.李宁等:《关于我国区域生态补偿财政政策局限性的探讨》,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6期。
    20.刘秋妹等:《生态城环境保护补偿的法律思考——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载《生态环境》2010年第7期。
    21.刘桂环等:《中国流域生态补偿地方实践解析》,载《环境保护》2010年第23期。
    22.李平星,孙威:《经济地理学角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载《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第6期。
    23.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24.吴萍,栗明:《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探析》,载《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25.李怀恩等:《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研究进展》,载《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6.宋敏:《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博弈分析》,载《学术交流》2009年第5期。
    27.陈兆开:《我国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载《生态经济》2009年第5期。
    28.李晓光等:《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在《生态学报》2009年第8期。
    29.王清军:《生态补偿主体的法律建构》,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1期。
    30.谭秋成:《关于生态补偿标准和机制》,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6期。
    31.冯艳芬等:《国内生态补偿实践进展》,载《生态经济》2009年第8期。
    32.谢军安等:《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探讨》,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3.董小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平”缺失与生态补偿机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4.王振波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补偿关系的研究》,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6期。
    35.王亚男,李磊:《我国突发性水污染实践生态补偿立法问题的研究》,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期。
    36.王苏:《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分析及其评价》,载《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5期。
    37.王辉民,徐海红:《环境影响评价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载《环境保护》2008年第8期。
    38.张炳淳:《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分析》,载《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
    39.何志朋等:《我国湿地资源的管理机制》,载《经济管理》2008年第17期。
    40.安娜等:《中国湿地退化的原因、评价及保护》,载《生态学杂志》2008年第5期。
    41.王艺,任德成:《论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42.孟召宜等:《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思路研究》,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2期。
    43.王昱,王荣成:《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研究》,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4.丁四宝,王晓云:《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体制机制问题探讨》,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5.王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创新》,载《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1期。
    46.李静云:《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
    47.闫家怡等:《中国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载《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6期。
    48.孙力:《解构与反思:中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析》,载《理论探讨》2007年第2期。
    49.曹明德:《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
    50.马学慧,刘兴土:《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方法》,载《地理科学》 2007年第17期。
    51.李文华等:《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重点问题研究》,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2期。
    52.卢锟:《试论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基础的资源全》,载《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7年版。
    53.杜群:《生态保护机器利益补偿的法理判断》,载《法学》2006年第10期。
    54.王清军:《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研究》,载《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
    55.任勇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战略与政策框架》,载《环境保护》2006年第19期。
    56.王金男:《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载《环境保护》2006年第10期。
    57.杜群:《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机器发展现状和问题》,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
    58.钱水苗,王怀章:《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59.胡远满,赵生才:《中国湿地退化、保护与恢复》,载《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第6期。
    60.雷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极其保护建议》,载《湿地科学》2005年第2期。
    61.孙家驹:《人、自然、社会关系的世纪性思考》,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62.沈满洪,陆菁:《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载《浙江学刊》2004年第4期。
    63.王钦敏:《建立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载《求是》2004年第13期。
    64.李凤娟,刘吉平:《湿地面积的减少及其原因分析》,载《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65.卢松等:《人类活动对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影响的初步研究》,载《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1期。
    66.卞建民等:《吉林西部向海湿地环境退化及驱动机制研究》,载《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67.张晓龙,李培英:《湿地退化标准的探讨》,载《湿地科学》2004年第1期。
    68.吴晓青等:《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载《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1期。
    69.张峰等:《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益及可持续利用》,载《地理科学》2003年第6期。
    70.庄大昌等:《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的生态效益损益评估》,载《地理科学》2003年第6期。
    71.毛显强等:《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第2期。
    72.汪爱华等:《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载《地理科学》2002年第5期。
    73.李或挥:《湿地保护区土地所有权问题的探讨》,载《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74.钱箭星:《环境保护:21世纪政府的主要职责》,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5.洪尚群:《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载《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第24期。
    76.严登华等:《湿地水文学研究》,载《地理科学》2001年第5期。
    77.贾忠华:《对湿地定义和湿地水文特征的探讨》,载《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第6期。
    78.庄国泰等:《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载《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第6期。
    79.叶俊荣:《环境影响评估的公共参与:法规范的要求与现实的考虑》,载《经社法论丛》1993年第11期。
    80.奥德姆:《90年代生态学的重大概念》,载《世界科学》1993年第2期。
    1.蔡述明:《关于建立“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基金会”的建议》,载(http://www.minjin.org/mjzt/2007year2h/jyxc/hjzy/200703/t20070307_19579.htm,2012-02-02访问)。
    2.马广仁:《国家湿地办主任解读我国湿地概况》,载《人民网》(http://bookmark.people.com.cn/toViewBookmark.do?id=17007,2012-02-12访问)。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2930.htm,2012-02-09访问)。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wgk/2005-12/13/content_125736.htm,2012-02-09访问)。
    5.温家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ldhd/2006-04/18/content_256946.htm,2012-02-09访问)。
    6.民进苏州市委:《关于建立太湖、阳澄湖区域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的建议》,载《民进苏州》(http://www.suzhoumj.gov.cn/news/list.asp?id=859&typeid=42,2012-02-11访问)。
    7.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载《中国苏州》(http://www.suzhou.gov.cn/bmdw/sylhlhglj/ggfw_711/bmfw_712/ggsy_714/cslh_715/201110/t20111010_23450.shtml,2012-02-12访问)。
    8.荆州市办公室:《关于印发洪湖湿地保护区拆围渔民安置方案的通知》,载《荆州市人大信息网》(http://www.jzrd.gov.cn/xinxi/list.asp?id=2933,2012-02-10访问)。
    9.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闽江流域三明辖区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载《三明政府网站》(http://www.sm.gov.cn/zwgk/zxwj/zfbgswj/200508/t20050822_54008.htm,2012-02-10访问)。
    10.美国自然资源保护事务局NRCS》(http://www.nres.usda.gov/programs/wrp/2012-02-02访问)。
    11.财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gzdt/2011-07/28/content_1915488.htm,2012-02-13访问)。
    12.新华社:《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干涸威胁将长期存在》,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07-09/28/content_764399.htm,2012-03-25访问)。
    1.李晓满,崔立东:《湿地管理体制十几年无“定论”,管理权混乱加速扎龙萎缩》,载《黑龙江环境监察》2008年06月01日。
    2.杨邦杰:《中国湿地破坏严重,危及从多鸟类生存》,载《北京科技报》2011年01月30日版。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载《辽宁日报》2009年02月02日版。
    4.黎明:《广东6处重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载《中国绿色日报》2012年02月06日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载《中国环境报》2006年06月06日版。
    1.国家林业局:《2007年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3年。
    2.2005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3. DahlT.Wetland losses in the United States:1780s to1980s [R].Washington DC: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U.S,1990.
    4. SvenWunder, Montserrat Alban. Decentralized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he cases of Pimampiro and FROFAFOR in Ecuador.EcologicalEconomics,2008(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