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明朝外交使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外交使节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甚至直接影响到两个国家的邦交关系。中国历代中原王朝基本都奉行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向周边国家和政权派遣大量的外交使节。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的情况下,外交使节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历代王朝对外交使节的选拔格外重视,使得外交使节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群体,还出现了专门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如明代的“行人”。
     明朝立国之后,以恢复华夏正统为己任,一改元朝威服天下的政策,奉行“以德睦邻和谐周边”的外交政策,修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外交使节奉命出使,他们跋山涉水、受尽磨难,为明朝外交的盛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其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外交使节,如永乐时期多次下西洋的郑和,五次出使西域的陈诚等等。研究明朝的外交史,外交使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了解明朝的对外政策以及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情况都有很大帮助。
     本文分为五大部分详细对明朝外交使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一部分先介绍了明朝外交使节产生的背景。明朝初年,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是的明朝政府制定了以德睦邻、和谐周边的外交政策,在这种背景之下,明朝的外交使节大批出使;第二部分,介绍了明朝外交使节的选派情况及肩负的使命,从外交使节的类型、选拔方式、人选、使团组成情况及肩负的使命几点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三部分,明朝外交使节的待遇及出使路途中的艰险,介绍了外交使节出访会得到的优厚待遇,以及使节在出访途中遇到的各种艰险;第四部分介绍了明朝外交使节的特点及发展变化,总结了明朝外交使节的两大特点及宦官外交和行人司的设置,还介绍了外交使节的发展变化;第五部分介绍了明朝外交使节的成就以及对清朝的影响,对明朝外交使节出访带的政治、经济等效益进行总结,并概括了对清朝外交使节出访的几点影响。
Diplomatic is a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ry's foreign policy, who's words and deeds represent a direct image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even a direct impact on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hina Zhongyuan ancient dynasties are basically good-neighborly friendship and peaceful foreign policy, to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o send a large number of diplomatic power. In ancient times the traffic developed, information-poor cases, diplomatic role is crucial. Therefore, the selection of dynastie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diplomatic corps, making diplomatic corps has become a prominent group, have emerged specializing in the diplomatic staff, such as the Ming Dynasty's "pedestrian."
     The Ming Dynasty grand foreign policy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Of which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diplomats, such as the Yongle period of Zheng He's voyages, five mission to the Western Regions Chen Cheng, and so on. Study of the Ming Dynasty diplomatic history, the diplomatic corps is a very important aspect in understanding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Ming Dynasty, as well as contact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e situation has helped.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diplomats from most of the details of the Ming Dynasty, carried out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first part of first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ng Dynasty diplomats. The Ming Dynasty, is faced with seve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of the Ming government has worked out by virtue of good neighborliness, and harmonious surrounding foreign policy, in this context, a large diplomatic mission to the Ming Dynasty;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d the Ming Dynasty diplomatic envoys, in selected circumstances and the mission, from the diplomatic types, selection methods, and candidates, the composition of missions and the mission of a few detailed elaboration; the third part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diplomatic mission to the road The dangerous, introduced diplomats visit will be th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as well as envoys to visit on the way in a variety of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encountered; fourth section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diplomatic developments, summarized the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diplomatic Eunuchs Division of Foreign Affairs and pedestrian settings, but also introduced the diplomatic developments; fifth section describ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diplomatic influence on the Ming Dynasty with a diplomatic visit to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benefits to sum up, and a general Qing diplomatic tour of several effects.
引文
1、(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十二经注疏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3、(清)皮锡瑞疏证,《续修四库全书》5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5、(明)宋镰等撰:《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6、(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
    7、(明)李东阳、申时行重修:《明会典》,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
    8、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实录》,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印本。
    9、(明)龙文彬撰:《明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
    10、(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11、(明)朱元璋撰:《皇明祖训》,四库全书存目从书史部第26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
    12、(明)谈迁撰:《国榷》,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13、(明)徐学聚编:《国朝典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宋)王钦若:《册府元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卷981。
    15、(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6、(明)严从简撰、余思黎点校:《殊域周咨录》,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17、(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台北: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 1976年版。
    18、(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补遗》,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9、(明)邓士龙辑、许大龄等点校:《国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0、印鸳章,李介人修订:《明鉴纲目》,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版。
    21、(清)陈田:《明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2、(清)孙承泽撰:《春明梦余录》,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版。
    23、(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24、李廷机:《乞罢使琉球疏》,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25、谢肇浙:《五杂俎》,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7年版。
    26、(明)谢杰:《日东交市记》,台湾文献从刊第287种,1970年版。
    27、(明)李文凤撰:《越峤书》,齐鲁书社,1996年版。
    28、(明)陆容撰:《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29、(明)董越撰:《朝鲜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体馆,1986年版。
    30、(明)李贤等《明统一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明)萧彦等撰:《掖垣人鉴》,明人文集影印明万历12年序刻本。
    32、(清)顾炎武《肇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33、(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34、(明)王圻撰:《续文献通考》,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35、(明)陈诚撰、周连宽校注:《西域行程记》,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36、(明)陈诚撰、周连宽校注:《西域番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37、(明)巩珍撰、向达校注:《西域番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38、(明)张燮撰、谢方点校:《东西洋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39、(明)黄省曾撰、谢方校注:《西洋朝贡典录》,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40、(明)夏子阳撰:《使琉球录》,台北台湾文献从刊第287种,1970年版。
    41、(清)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
    42、(清)顾炎武撰:《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3、(清)黄本骥编:《历代职官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4、李国祥撰:《明实录类纂·涉外史料卷》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
    45、陈学霖撰《明代人物与史料》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版。
    46、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47、郑鹤声、郑一钧撰《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4册)》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版。
    48、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49、汪向荣、夏应元编:《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50、汪向荣:《明史?日本传笺证》,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版。
    51、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特派使节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52、(明)冯欢撰,冯承钧校注:《瀛涯胜览》,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版。
    53、(明)费信撰,冯承钧校注:《星槎胜览》,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
    54、沈云龙《明清史料汇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55、顾馨,徐明校点:《春秋公羊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6、(明)叶向高:《四夷考》,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57、付学启:《中国古代外交史料从编》,北京:中华书局。
    58、黄国安:《中越关系史简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9、景振国主编:《中国古籍中有关老挝史料汇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0、陈显泗:《中国古籍中有关柬埔寨史料》,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1、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朝鲜史料汇编》,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版。
    62、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日本史料汇编》,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年版。
    63、刘序渭:《蒙古史料汇编》,台北:南天书局,1987年版。
    64、(明)陈侃、萧崇业、夏子阳:《使琉球录三种》,台北:大通书局,1984年版。
    1、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朱亚非:《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年版。
    3、朱亚非:《风雨域外行:探寻古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足迹》,(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4、朱亚非:《古代山东与海外关系史》,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
    5、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6、黄宝实:《中国历代行人考》,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69年版。
    7、黄宝实:《中国历代行人考(续编)》,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0年版。
    8、朱杰勤:《中外关系史译丛》,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年版。
    9、郑楔生:《明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台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版。
    10、黄尊严:《中日关系史专题要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11、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2、何茂春:《中国外交通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影印本。
    15、谢必震:《中国与琉球》,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郑一钧:《论郑和下西洋》,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年版。
    17、潘星辉:《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张文德:《明与帖木儿王朝关系史研究(欧亚历史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三)外文著作
    1、(韩)全海宗著、金善姬译:《中韩关系史论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日)岩村成允著、许云樵译:《安南通史》,(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1957年版)。
    3、(英)D.G.E.霍尔著、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东南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日)信夫清三郎著、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5、(美)赛瑞斯:《明代与蒙关系:贡赋制度与外交使臣(1400-1600)》,(布鲁塞尔、比利斯高等汉学研究所,1967年版)。
    6、(日)和田清著、潘世宪译:《东南亚研究:蒙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译)。
    7、(日)中村新太郎著、张伯霞译:《中日两千年——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Robert B. Crawfort, Eunuch Power in the Ming Dynasty,T'oungPao, V.49, N.3, 1961, p.143.
    9、Gregory, John S. The West and China since 1500.Houndmill, Basingstoke, Hampshire:PalgraveMacmillan, 2003.
    10、Lydia H. Liu. Legislating the Universal: TheCirc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Nineteenth
    1、黎虎:《汉代外交使节的选拔》,《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6期。
    2、黎虎:《汉代外交使团的组成》,《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01期。
    3、黎虎:《汉代外交使节的人选》,《人文杂志》,2003年06期
    4、黎虎:《汉唐时期外交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中州学刊》,1999年03期。
    5、朱亚非:《论明初外交使节》,《海交史研究》,1993年02期。
    6、李云泉:《汉唐中外朝贡制度述论》,《东方论坛》,2002年06期。
    7、李新峰:《明前期赴朝鲜使臣丛考》,《明清史研究》,2003年02期。
    8、孙卫国:《明代使臣述论》,《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9、孙卫国:《试说明代的行人》,《史学集刊》,1994年01期。
    10、彭惠:《明代洪武年间出使南洋使节研究》,《东南亚研究》,2004年01期。
    11、刘利华:《宣德至成化年间明朝出使占城使节考》,《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2、孙卫国:《论明初的宦官外交》,《南开学报》,1994年第2期。
    13、刘利华:《明朝出使占城使节考(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4、李为香、肖敏:《明初宦官出使西域及其积极影响》,《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5、汪小军:论陈诚《西域往回记行诗》,《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6、杜慧月、詹杭伦:《明代金湜、张珹出使朝鲜与<甲申皇华集>述论》,《兰州学刊》,2008年01期。
    17、朱亚非:《郑和外交成就之思考----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8、王爱菊:《夏子阳使琉球及其著述论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19、翁叔韵:《明朝政府与满剌加的关系》,《东南亚研究》,2001年01期。
    20、蒋伊凡:《明朝与帖木儿帝国关系史考略》,《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1、李登峰:《明代行人司与行人考》,《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2、王继光:《陈诚西使及洪永之际明与帖木儿帝国的关系》,《西域研究》,2004年01期。
    23、张文德:《明与中亚帖木儿帝国的礼仪往来》,《西域研究》,2005年03期。
    24、阮明道:《关于清代行人司的考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5、晃中辰:《论明代实行海禁的原因—兼评西方殖民者东来说》,《海交史研究》,1989年第1期。
    1、姑茹玛:《明蒙通使探析》,内蒙古大学,2005年。
    2、王学伟:《明洪武时期出访安南使臣研究1368_1398年》,暨南大学,2006年。
    3、李鸣鸣:《明代外交使臣出访制度》,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韩海梅:《明代行人研究》,西北大学,2007年。
    5、于燕:《清代中越使节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