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流通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其从古至今一直承担着对外媒介商品流通,对内组织区域物资生产和交换、协调社会劳动分工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坏境不断地优化,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对流通产业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只简单的认为是扩大城市范围,没能将两者协调起来发展,从而使得流通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都受到制约。因此,探明广州流通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促进广州流通产业和城市共同发展的关键。
     本文以此展开研究,首先在收集和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流通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角度总结了流通产业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结合广州市1978-2006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分五个阶段回顾了广州市流通产业、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然后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定量得出广州市流通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广州市流通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却不能成为流通产业的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在重新认识这一问题基础上对广州市流通产业、城市化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Guangzhou is the central city of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region. Benefit for its excellence location, Guangzhou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foreign trade, the domestic regional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exchange, as well as coordinating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n all 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Guangzhou has been made a rapid progress in urbanization and constant optimizing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meanwhile the distribution industry has mad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distribution industry, only a simple expansion of urban areas promote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rather than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m,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are subject to constraints. On top of this, make su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of Guangzhou is the key is to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in distribution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and integrat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distribution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firstly. Secondly, by analyzing the 1978-2006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of Guangzhou,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istribution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respectively on the stage of five phases. Since then,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VAR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then used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method to educ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industry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reas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Guangzhou, but the urbanization can not ha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industry.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a new awareness on this issu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bou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of Guangzhou.
引文
1 马龙龙.流通产业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页.
    2 马龙龙.流通产业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页.
    3 宋则,郭冬乐,荆林波.中国流通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62-63页.
    4 夏春玉.流通、流通理论与流通经济学——关于流通经济理论(学)的研究方法与体系框架的构想[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8页.
    5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4页.
    6 马龙龙.流通产业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页.
    7 林文益.贸易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第三版,第250页.
    8 马龙龙.流通产业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页.
    9 陈阿兴,李希刚.论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基于规范与实证市郊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第17页.
    10 马龙龙.流通产业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3页.
    11 乔均,韩耀.现代流通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M].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5),第25页.
    12 韩永飞.确定流通业战略性产业地位的思考[M].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7),第21页.
    13 陆军.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49-50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页.
    15 列宁.列宁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64页.
    16 K.J.巴顿.城市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5-16页.
    17 菲利普·什梅尔.法国[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18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19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2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21 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5页.
    22 朱林兴.中国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23 杨重光,刘维新.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
    24 蔡孝箴.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M].南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25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29页.
    26 李树琮.中国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7 赵苑达.中国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 李青娟.产业发展与城市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29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4-25页.
    30 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4(2),第75-83页.
    31 K.J.巴顿.城市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2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3 A.O'Sullivan.Urban Economics[M].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 Inc.2000.
    34 谢朝斌.工业化过程与现代商品流通[M].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35 广州年鉴1986[R].广州年鉴社,1986年版.
    36 广州年鉴1986[R].广州年鉴社,1986年版.
    37 广州年鉴1996[R].广州年鉴社,1996年版.
    38 广州年鉴1996[R].广州年鉴社,1996年版.
    39 广州年鉴2001[R].广州年鉴社,2001年版.
    40 广州年鉴2006[R].广州年鉴社,2006年版.
    41 广州年鉴2006[R].广州年鉴社,2006年版.
    42 广州年鉴2001[R].广州年鉴社,2001年版.
    [1]国松久弥.城市空间结构理论[M].古今书院,1971.
    [2]宇野史郎.现代城市流通的动力[M].中央经济社,1998.
    [3]阿部和俊.现代日本的城市体系——经济中枢功能的解析[M].爱知教育经济大学研究报告第36号(社会科学篇),1986.
    [4]阿部真也等.现代日本的流通与城市[M].有斐阁,1996.
    [5]K.J.巴顿.城市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6]A.O'Sullivan Urban Economics[M].4ed.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 Inc.2000.
    [7]Perloff,Harvey S,Wingo,Lowdo.Issues in Urban Economics[M].John Smith&Son Ltd,1999.
    [8]Chinitz,Benjamin.The Effect ofTransportation Forms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M].Traffic Quarterly 14,1960.
    [9]Carlino,Gerald A.Economies ofScale in ManufacturingLocation[M].Martinus Nijhoff:1978.
    [10]Jacobs,Jane.The Economy of Cities[M].RandomHouse:1960.
    [10]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4-25页.
    [11]李青娟.产业发展与城市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晏维龙.生产主导还是流通主导——关于流通渠道控制的产业组织分析[J].财贸经济,2004(5),第11-17页.
    [14]石原武政,加藤司著,吴小丁,王丽等译.商品流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编委会.广东流通业竞争力研究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6]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7]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谢朝斌.工业化过程与现代商品流通[M].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J9]夏春玉.城市与流通的互动:城市流通系统——城市与流通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5(11),第73-80页.
    [20]郭鸿懋等.城市空间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汤宇卿.流通空间的分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城市规划汇刊,2000(6),第40-43页.
    [22]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4(2),第75-83页.
    [23]晏维龙.中国城市化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6(3),第55-59页.
    [24]陈阿兴,李希刚.论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基于规范与实证视角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第16-20页.
    [25]卢斌.城市化水平评测测得方法探讨[J].浙江统计,2007(7),第31页.
    [26]余国锋.流通产业评级指标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3),第6-7页.
    [2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8]左正.广州:发展中的华南经济中心[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第20-25页.
    [29]姚红.城市竞争力的流通视角[J].商业时代,2004(9),第16-18页.
    [30]陆军.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
    [31]谢文蕙.城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蔡孝箴.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3]成德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M].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晏维龙.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马龙龙.流通产业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俞德鹏.城乡社会:从隔离走向开放[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9]闫玉科.广东“三农”问题:路径与政策选择[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版.
    [40]纪良纲,陈晓永等.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1]周日星,苏为华,张悦.商贸流通业统计监测评价体系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版.
    [42]王小平,董哲.中国城市化与流通产业发展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1),第6-11页.
    [43]王德章,宋德军.促进流通业与城市经济和谐发展[J].商业时代,2006(33),第14-17 页.
    [44]陈柳钦.2005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广州蓝皮书)——关于广州城市未来定位的战略研究[R].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5]高铁生.推进流通现代化的理论依掘和政策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05(11).
    [46]江彩霞.国外经济给广州现代话大都市建设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7(8),第91-93页.
    [47]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编.社会可持续发展——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前瞻[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8]朱发仓,苏为华.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Panel Data证据[J].财贸经济,2007(2),第120-125页.
    [49]郭冬乐,宋则,荆林波.中国商业理论前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0]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1]陈文玲.推进现代化流通是我国的国家战略[R].第二届中国现代化流通(上海)国际论坛,2006.
    [52]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3]达摩达尔 N.古扎拉蒂(Damodar N.Gujarati)(美)著,林少宫译.计量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4]沈迟.关于城市化水平计算方法的探讨[J].城市规划,1997,114(1),第22页.
    [55]都沁军,于开宁.城市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决策与参考,200l(3),第21页.
    [56]陈海权等.广州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滞后的成因及其治理思路[J].暨南大学学报,2007(9),第19-28页.
    [57]陈泽泓.拓展中的都会:广州百年城市建设扫描[M].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第60-72页.
    [58]谢守红,宁越敏.城市化与郊区化:转型期都市空间变化的引擎——对广州的实证分析[J].城市规划,2003(1 1),第24-29页.
    [59]李继东,胡靖.广州存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于经济腹地拓展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第43-49页.
    [60]苏雪串.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2),第57-60页.
    [61]徐从才,石奇.论流通业发展对工业化进程的支持[J].财贸经济,2000(9),第49-53页.
    [62]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R].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2007年版.
    [63]上海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07[R].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
    [64]北京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07[R].北京统计局出版社,2007年版.
    [65]广州年鉴编纂委员会.广州年鉴2006[R].广州年鉴社,1983-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