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对外贸易与近代云南统一市场的形成及其空间结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the formation of a unified market in Yunnan province in early modern times and its dual-core spatial structure
  • 作者:张永帅
  • 英文作者:ZHANG Yong-shuai;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对外贸易 ; 近代云南 ; 城乡市场 ; 双核结构
  • 英文关键词:foreign trade;;early modern Yunnan;;urban and rural market;;dual-core spatial structure
  • 中文刊名: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7-18
  • 出版单位: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04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空间视角下的沿边开放与近代云南经济变迁”(项目号:16BZS123);; 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商的长城”项目“近代云南地域商帮与社会变迁研究”(项目号:2017-YX05)
  • 语种:中文;
  • 页:69-80
  • 页数:12
  • CN:53-1176/C
  • ISSN:1671-7511
  • 分类号:F752.9
摘要
口岸开放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云南市场格局的变化,从而大致在20世纪初全省统一市场形成。受口岸开放格局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近代云南区域市场形成了蒙自—昆明、腾越—大理(下关)"双核"型空间结构。区域双核结构既是口岸开放—贸易发展的产物,又是近代云南三关贸易特征形成,特别是贸易地位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还是近代云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机制之一。
        The opening of por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promoted the change in the market pattern in Yunnan in early modern times,thus forming a unified market in Yunnan in the early 20 th centu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pattern of por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the early modern regional market in Yunnan formed a dual-core spatial structure of Mengzi-Kunming and Tengyue-Dali( Xiaguan). This regional dual-core structure wa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port opening-trade development,but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Customs Trade in early modern Yunnan,especially the formation of its trade status. It was also one of the unbalanced spatial mechanis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rly modern Yunnan.
引文
(1)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续云南通志长编》(下册),1986年,第565页。
    (2)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2期。
    (3)载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1)张永帅、朱梦中:《沿边开放与近代云南对外贸易变迁---以空间视角为主的考察》,《昆明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2)郭亚非:《近代云南与周边国家区域性贸易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续云南通志长编》(下册),1986年,第535页。
    (2)民国《玉溪县志》,转引自张保华《云南近代的商业发展》,载张保华著《历史与文化散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宣威县志稿》卷7《建设》,民国二十三年铅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影印本,第586-587页。
    (1)赵铨:《云南大理地区的近代集市》,《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
    (2)刘云明:《清代云南市场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63-66页。
    (3)刘云明:《清代云南市场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5页。
    (4)彭泽益主编:《中国社会经济变迁》,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第429页。
    (5)董孟雄:《云南近代地方经济史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页。
    (1)周钟岳、赵式铭等:《新纂云南通志》卷五六《交通考一》,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点校本,第4册,第14页。
    (2)《中华民国二年腾越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62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815页。
    (3)周钟岳、赵式铭等:《新纂云南通志》卷一四三《商业考一》,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点校本,第7册,第91页。
    (4)周钟岳、赵式铭等:《新纂云南通志》卷一四三《商业考一》,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点校本,第7册,第90页。
    (5)刘云明:《清代云南市场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7-58页。
    (6)[美]施坚雅著,王旭等译:《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85页。
    (7)周钟岳、赵式铭等:《新纂云南通志》卷一四四《商业考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点校本,第7册,第108页。
    (1)周钟岳、赵式铭等:《新纂云南通志》卷一四四《商业考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点校本,第7册,第112页。
    (2)周钟岳、赵式铭等:《新纂云南通志》卷一四四《商业考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点校本,第7册,第108页。
    (3)参见张永帅《空间视角下的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二章第一节。
    (4)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续云南通志长编》(中册),1986年,第928页。
    (5)《宣统二年蒙自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第53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485页。
    (6)谢本书、李江主编:《近代昆明城市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04-105页。
    (7)云南省档案馆编:《清末民初的云南社会》,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6页。
    (8)王福明:《近代云南区域市场初探(1875-1911)》,《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2期。
    (1)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续云南通志长编》(下册),1986年,第542页。
    (2)陆玉麒:《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地理学报》2002年第1期;《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4页。
    (3)陆玉麒:《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3页、第90页。
    (4)陆玉麒:《区域双核结构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页。
    (1)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706-707页。
    (2)周钟岳、赵式铭等:《新纂云南通志》卷五六《交通考一》,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点校本,第4册,第14页。
    (3)屠书濂纂修:《腾越州志》卷2《疆域》,光绪二十三年重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第23页。
    (4)陈宗海修、赵端礼纂:《腾越厅志》卷2《形势》,光绪十三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第35页。
    (5)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87-688页。
    (6)刘毓珂等纂修:《永昌府志》卷8《风俗》,光绪十一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第47页。
    (7)东亚同文书院第15期生调查即第11回调查报告书引英国驻滇首任领事列敦1902年下关旅行记录,1917年,第47-48页。转引自薄井由:《清末民初云南商业地理初探---以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调查报告为中心的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110-111页。
    (8)《中华民国二年腾越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62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815页。
    (9)《中华民国三年腾越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66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169页。
    (10)《宣统元年腾越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50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472页。
    (1)《宣统元年腾越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50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472页。
    (2)万湘澄:《云南对外贸易概观》,昆明:新云南丛书社,1946年,第16页。
    (3)刘瑞斋:《思茅商务盛衰概况》,《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284页。
    (4)《光绪二十五年思茅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30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297页。
    (5)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86页。
    (6)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87页。
    (7)《思茅海关十年报告(1922-1931)》,许新民、康春华译著:《近代云南海关十年报告译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17页。
    (8)[英]戴维斯著,李安泰、何少英等译:《云南:连接印度和扬子江的锁链---19世纪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云南社会状况及民族风情》,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6页。
    (9)《光绪二十五年思茅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30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297页。
    (1)《光绪二十三年思茅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26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268页。
    (2)东亚同文书院第24期学生调查:第21回支那经济调查报告书,第9卷云南事情调查,第7编交通调查,调查时间:1928年,第20页。
    (3)薄井由:《清末民初云南商业地理初探---以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调查报告为中心的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117页。
    (4)万湘澄:《云南对外贸易概观》,昆明:新云南丛书社,1946年,第45页。
    (5)详参张永帅:《空间视角下的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三章第一节。
    (6)《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第3479页。
    (7)《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第148页。
    (8)戴鞍钢:《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13),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33页。
    (1)吴松弟主编:《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前言”。
    (2)张永帅:《腹地变迁:近代云南口岸贸易地位形成的空间过程》,《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8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1-46页。
    (3)《宣统二年蒙自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50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485页。
    (4)《宣统二年蒙自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50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485页。
    (5)盛科荣:《对外贸易与区域双核结构模式》,《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2期。
    (1)张永帅、朱梦中:《沿边开放与近代云南对外贸易变迁---以空间视角为主的考察》,《昆明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2)张永帅:《腹地变迁:近代云南三关贸易地位形成的空间过程》,《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18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31-4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