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学文化动态2014年第8期
详细信息   期数:2014年第8期(总第30期)    来源:综合研究室    发布日期:2014年8月20日

    


    


    
    
    

    

    

内部参考

                                                      


    

地学文化动态


    

2014年第8期(总第30期)


    


    


    
    
    

    

    

联合主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


    

 中国地质图书馆                  2014820


    

 


    

 



    


    

格言警句


    

· 中国地质调查局廉政格言警句佳作摘选


    

文化研究


    

· 弘扬地质行业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宋宏建


    

· 浅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  忠等


    

文化推介 


    

· 科普读物荐评


    

文化在行动


    

    · 国土资源部审议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见等6


    

徽志解读


    

· 世界地质公园标徽解读


    

文化人物


    

· 范兴运



    

    

格言警句


    

中国地质调查局廉政格言警句佳作摘选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自201210月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廉政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踊跃参加,共征集廉政格言警句1363条,其中不乏警醒人心之语。故此,本刊将每期摘选部分佳句刊载,以资共勉。


    

为官一任清名扬,勤政廉洁记心上;


    

两袖清风留后世,免遭群众话长短。


    

——张国兴


    

地震源于应力过于集中,


    

腐败源于欲望过度释放。


    

——乐琪浪


    

清廉是福,贪腐是祸,


    

福祸一指间,悲喜两重天。


    

——李文鹏


    

严抓教育不想贪,严密制度不能贪,


    

严厉惩治不敢贪,严格监督防止贪。


    

——甘行平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文化研究


    

弘扬地质行业精神


    

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宋宏建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旺。回顾地质行业“三光荣”精神的形成,以及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近年来大力弘扬赋予了新内涵的地质行业精神,并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对于凝聚河南地矿之魂、强固地质行业之基,起到了史无前例的创新推动作用。


    

一、弘扬地质行业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


    

地质行业的“三光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最早源于地质工作者的一句口号,即“以地质为业,以深山为家,以苦为乐,以苦为荣”。19833月,王震同志在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闭幕式上,首次公开提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从此就深深扎根于祖国地质事业的每一寸土地,成为一代代地质人的根本遵循和无法割舍的文化基因。分析地质行业传统精神诞生的原因,一是为了适应建国初期,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期、甚至目前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地质工作长期在野外艰苦创业实践的需要,二是为了凝聚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人不畏艰难、敢于献身的崇高品德的需要,三是为了给一代又一代地质儿郎提供继续为祖国的地质事业戮力同心、无私奉献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的需要。而总结老一辈地质人的心灵结晶和弘扬“地矿之魂”的目的,正是为了增强地质工作者的价值自信和自豪感,激发他们找大矿、找富矿的奋发激情。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三个倡导”,是党中央从适应国际国内大局的深刻变化出发,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出发,从提升人民精神境界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高度凝练、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围绕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宣传阐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引导人们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围绕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深入开展法治、形势、政策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充满活力、稳定发展、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围绕公民层面上的价值准则,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持续提升全体国民的文明素质,凝聚起崇德向善、自立于民族之林的中国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把弘扬 “三光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24个字联系起来,再与华夏民族五千多年连绵不断文明史上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联系起来,从渊源和内涵上分析,哪一句不都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以及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所以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在我国的地质行业,继承和发扬代代相传的“三光荣”精神并赋予其新的内涵,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当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与今天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二、地质行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行业实际密切结合


    

地质工作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承载着国家经济繁荣与富强的资源保障和地质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职责,而承担这些责任的地质工作者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所以说在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口口相传中,长期流传着顺口溜之一:“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跟前一立站,原来是搞勘探的”;顺口溜之二:“有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把家还,背回一包破衣裳”;顺口溜之三:“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顺口溜之……然而,地质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无论地勘工作是在崇山峻岭、激流险滩,还是大漠戈壁、异国他乡,无论物质条件多么艰苦,精神生活多么贫乏,他们依然忍着与父母妻儿的长期别离,依然抱着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高昂激情,用双脚和血泪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河山,甘心奉献,矢志无悔。在为祖国寻找资源的漫漫征途中,不知有多少伟岸的身躯倒下了,不知有多少年轻的生命逝去了,但在他们的身后,却有无数的矿山、矿城迅速崛起,并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迅速崛起,支撑起中国的经济和地质事业迅速崛起。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国民经济调整后国拨地勘费锐减,地质工作从此走入低谷,地勘队伍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然而,我们的地质人并没有放弃理想和希望,而是在困顿中执著坚守,经历了痛苦、彷徨和犹豫之后,在“三光荣”精神的支撑下,开始了二次艰难的创业,逐步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四特别”精神,作为“三光荣”传统的发扬和光大。可以这样说,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勘探队员之歌》,曾经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响应毛主席“开发矿业”的号召,把“为祖国寻找宝藏”作为人生的崇高理想,献身于祖国的地质找矿事业。那么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生死罗布泊》,则是新时期地质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死亡之海践行“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生动写照。另外,作为地质职工家属的一方,和他们的长年累月在野外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的亲人一样,同样需要忍受长年累月的亲情别离、生活磨难和坚韧的付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所以,地质行业职工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与弘扬行业精神结合起来,与地质职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与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结合起来。


    

三、河南地矿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探索


    

河南省地矿局成立于1957年,建国初期十分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地质工作者肩负实现地质找矿突破、为工业提供食粮的神圣使命,高高擎起“三光荣”传统的伟大旗帜,历尽艰辛,足迹踏遍了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找到了大批的矿产资源——平顶山、濮阳、灵宝、永城等一批城市因矿而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繁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进入新的世纪,河南地矿局开始全面实施的地质大调查,开启了地质工作的“第二春”。


    

在战乱、疾病、贫困、落后的非洲,河南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探索代表地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炼、创造出了“敢为人先、不畏艰险,科学诚信、团结奉献”的“几内亚”精神。在这个英雄群体中,一位50多岁的院党委书记任项目总指挥,从开工那天起的每天早上7点,它总是准时站在营区门口为出征的“将士”送行,晚上7点又准时站在营区门口,迎接着一车一车的施工人员返回营地,他那两鬓斑白的身影成为一个团队的精神支柱。在这个英雄群体中,一位“拼命三郎”在中电投二期临时追加北矿段任务后,必须要在20天内建成一个能供200人生产生活的营地时,忍着连日的高烧、腹泻,一刻不离现场,硬是带领工人创造出了奇迹。在这个英雄群体中,一位年轻的地质队员只有28岁,却在非洲工作了7年,连续3年没有回过家。在这个英雄群体中,几乎所有的队员都得过疟疾(其中一人把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有时被蚂蜂上百次地蛰,有时被鳄鱼追赶,但他们硬是凭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坚定信念,凭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找到了资源量相当于河南省6倍、中国铝土矿保有储量2倍的特大型矿床,让河南地矿在非洲大地上美名远扬。


    

2010-2012年,在新疆西昆仑,河南地调院和第四地质勘查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喊出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给力口号。新疆西昆仑钻探项目部的全体成员,在“亚洲屋脊”帕米尔高原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一条条蜿蜒的“天路”延伸到碧蓝的天空,不畏山高路险、高原缺氧,手拉手肩并肩将几十吨重的钻机架在海拔4700的昆仑山上。他们顶风冒雪,接近极限,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信念和责任化作一份苦苦的坚守,用激情与汗水开垦着脚下冰冻的大山。


    

2011年,在响应温家宝总理抗旱保丰收号召的抗旱打井突击行动中,河南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把继承地质行业“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与新时期地质人的深层次追求相结合,吹响了“勇于挑战、勇挑重担、勇于负责、顾全大局”的“三勇一大”号角。他们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80天的时间里成井102眼,解决了176万人吃水问题和10余万亩农田灌溉困难,开创了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成井数量之最、钻探进尺之最和成井速度之最,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以来,在参加全国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河南地矿局按照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紧扣住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精髓和地质行业传统精神,通过组织先模人物报告会、“老地质话当年”报告会,组织观看《年轻的一代》、《生死罗布泊》等电影电视片,引导党员干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三问三落实”活动。具体内容为:“三问”——一问能否像老一辈地质人那样,急国家之所急,舍小家为大家,不讲条件,甘于奉献,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问能否像老一辈地质人那样,坚持科学态度,勇攀科技高峰,遵循规律,注重实践,不断取得找矿突破和新的地质成果?三问能否像老一辈地质人那样,坚守行业本色,保持创业激情,淡泊名利,勤俭节约,兢兢业业地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三落实”——一是落实到提升服务水平上,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环境基础保障;二是落实到促进科学发展上,加快推进河南新地矿建设;三是落实到建设和谐队伍上,帮助职工更好地实现发展愿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目前,河南省地矿局正在全局范围内,积极赋予地质行业精神以新的丰富内涵,以争做推动地矿事业发展的“服务员”、弘扬地矿行业精神的“践行者”为目标,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相信我们新时期的地质人,会在承袭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基础上,将这个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浅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


    

    马伯永  中国地质图书馆 


    

2012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3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义为“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图书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更加重要的责任担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对其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清晰的界定和科学把握,又要找好切入点和结合点,科学设计具体实施路径。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对一个社会发挥根本性指导作用,影响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或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基本的、通用的价值元素之外,还具有结合行业或者具体某个单位文化历史传统和发展现状的价值元素。其基本特征有四个:一是理想性,二是共识性,是稳定性,四是建设性。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来说,所谓理想性是指地质图书馆所要培育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精神)会把图书馆人的理想与为读者服务相结合,既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所谓共识性是指核心价值观是地质图书馆人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信仰的集中反映。所谓稳定性是指核心价值观是最根本、比较恒定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将成为全馆共同遵循和维护的根本价值准则。所谓建设性是指核心价值观不是单纯依靠馆员自发形成,而是需要逐渐认识、科学揭示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有赖于全馆干部职工积极建设或实践。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集聚强大正能量。结合地质图书馆的实际,努力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也是在新的使命任务下汇聚全体职工正能量,铸造地质图书馆“精神之魂”,建设一流数字图书馆的根本保障。


    

三、中国地质图书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中国地质图书馆作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真诚服务读者,促进信息传播,共建社会文明”的责任与使命,面临新任务与新要求,同样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引领发展。为此,地质图书馆上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本单位改革发展全过程,综合运用教育学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之内化为广大员工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夯实地质图书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促进一流图书馆目标的实现。


    

(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


    

2014年,地质图书馆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年度重要工作内容,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和落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增强职工的向心力。按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要求把握地质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原则提升地质图书馆内部管理,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融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根据馆党委的要求和部署在全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带动各支部、处室的学习,通过印发材料、观看电影或视频、组织论坛和研讨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教育,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事迹的宣传。通过学习教育把实现地质图书馆发展的整体价值与实现干部职工自身价值结合起来,形成地质图书馆干部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工作规范,进一步巩固实现地质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着力锤炼新时期地质图书馆职工弘扬“三光荣”精神,从而为助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建设中


    

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图书馆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根植于单位的组织文化中。从《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第一条“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可以看出,要想履行好社会职责,须先确立职业观念,要践行好社会价值观,须先培育和践行好地质图书馆自己的价值观。通过重申职业使命与社会责任,形成地质图书馆人对自身职业价值的共识。


    

地质图书馆创立近百年来,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原有文化进行整合和创新,秉承“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的馆训,提出了“事业立馆、服务兴馆、文化强馆”的发展理念和“爱馆、敬业、图新、奉献”的地质图书馆精神。根据十八大精神和部、局加强文化建设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国地质图书馆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主要通过五个方面开展文化建设,一是主攻精神文化,就是通过挖掘和弘扬图书馆精神内涵,形成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图书馆价值观和理念。二是规范制度文化,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融入制度制定、培训、执行和考评的全过程、全领域,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有效规范图书馆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三是推进行为文化,就是要大力推进行为管理标准,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倡导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四是提升物质文化,就是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图书馆整体文化氛围,提升图书馆整体形象。五是加强服务文化,就是要通过树立先进、正确服务观,塑造良好服务形象,创出图书馆服务品牌。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地质图书馆提出了《中国地质图书馆读者服务公约》,为塑造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服务团队提出了具体要求。地质图书馆还通过积极参评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促进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个道德讲堂、一支常态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一个遵德守礼提示牌、一项文明餐桌行动、一个网络文明传播志愿队”的“五个一”创建为重点,通过道德讲堂引导干部职工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促使干部职工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地质图书馆人通过营造和培育先进的图书馆文化,体现着践行一个公民“爱国、敬业”的精神,体现着为读者“平等、公正”服务的精神,体现着促进祖国“富强、文明、和谐”的精神。


    

(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献资源建设中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道德行为养成重于道德知识传授”。地质图书馆做到了知行的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了为读者服务的具体行动上。


    

在资源建设方面,近些年,在藏用并重、传统与数字资源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推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数字化建设,基本实现了“馆藏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网络化,办公管理自动化”的第一阶段目标,完成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截至20148月,地质图书馆数据库由2010年的18个发展到近30个,专题信息数据库由2010年的2个发展到10余个,已与全国53家地勘单位、地学院校、矿业公司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资源采购方面,更加注重读者文献信息需求收集和分析,把读者利用文献资源作为资源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由“资源→服务→需求”模式转为“需求→资源→服务”模式。201010月底,地质图书馆加强对读者需求的调查研究,在启动学科馆员服务的同时,成立了多个调研和服务团队。借鉴企业市场策划与营销理念,不仅要向社会宣传地质图书馆的设施,更让社会了解地质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发展战略,以各种方式“刺激”读者对地质图书馆的认识与需求。要求馆员能现场解决问题的马上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需求或问题由联系人员带回馆里进行归类,根据类别把读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到相应的个人或者团队加以解决,或者寻求第三方解决,不论最终能否满足读者提出的需求,联系人都会实事求是地给予读者及时的反馈。在需求调研和解决需求的过程中,地质图书馆人用“诚信”树立地质图书馆学科服务品牌的同时,与专家学者们建立起了“友善”的关系。


    

(四)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为读者服务中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地质图书馆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通过成立咨询服务室,打造一支走出去主动服务的团队,加强情报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成果管理研究、科普与文化研究,力求在服务意识、服务方式、服务深度、服务范围等方面都有所突破;4年来,地质图书馆主动到煤炭、冶金、有色、黄金武警部队等行业和部门几十家单位,开展需求调研、资源利用培训与咨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馆员服务。地质图书馆坚持公益定位,坚持每年活动日开展科普下乡,科普进农村、校园、社区等公益活动,为小学生、农民、普通居民普及地学文化知识。2013年,地质图书馆提出“大数据”、“大研究”、“大服务”、“大党建”、“大平台”的“五大计划”,通过“五大计划”的实施,初步构建一个知识资源建设与用户群体互动、服务与需求互动、馆员与读者互动,物理空间与知识资源空间高度开放、用户高度参与的现代“开放式服务体系”,藉此进一步深化学科馆员服务、专题服务、学科情报服务、成果管理等服务内容,加强合作交流,提高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从为读者服务看,地质图书馆逐步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由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由向地质专业人员服务扩展到向社会其他人群服务,最大程度地保障着公民“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呈指数级增长,和现代搜索引擎相比,图书馆的文献检索优势正在丧失,用户的读书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文献信息查阅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面对这些挑战,地质图书馆人并没有退却,不甘于自身被边缘化。面向未来,面向发展,地质图书馆人都在不断反思,并在反思中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地质图书馆人的智慧积极应对社会、环境、技术的变革。用“敬业”的态度创新的思维来建设资源、提供服务,通过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撑让广大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有理由相信,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每个地质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世界,必将凝聚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图书馆”的强大正能量,进而有力保障地质调查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文化推介


    

科普读物荐评


    

《人与海》(Man and sea


    

《人与海》(Man and the Sea)是由世界著名高空摄影大师、著名导演()雅安·阿瑟斯-伯特兰(Yann Ar Thus-Ber Trand)和著名海洋摄影师()布莱恩·斯凯利(Brian Skerry)的摄影作品,加上世界著名环保专家的12 篇有关海洋的文章组成的大型环保科普图书。此书由杨海军等人译著,20141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出版(ISBN: 978-7-111-43556-3)。


    

书中包含了许多难得一见的海洋照片,这些世界水准的摄影图片时而使我们内心平静,时而激发我们的兴趣和灵感,其中有快乐也有烦恼。这些图片从艺术与科学的角度对自然现象进行了描述,在向世人呈现海底世界美丽与神秘的同时,夹杂着人文话题的探讨。


    

打开《人与海》(Man and the Sea),翻开每一页,您都会感觉自己在掀开一层神秘的面纱,海洋的美丽将赫然呈现,心灵将为之激荡而共鸣,最后会发出与波德莱尔诗一般的感叹:“自由的人们,你们会永远珍爱大海的!”


    

 


    

(荐评人:梁  忠)



    

    

文化在行动


    

国土资源部审议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见


    

826,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主持召开第28次部党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见》。会议强调,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开展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打牢理想信念的思想理论基础。要切实抓好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国土资源部举办杨衍忠、陈慧丽同志


    

先进事迹报告会


    

826,国土资源部举办杨衍忠、陈慧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国土资源部几百名干部职工现场聆听了杨衍忠、陈慧丽感人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工人杨卫民讲述《父亲是一座大山》 href="http://www.mlr.gov.cn/wszb/2014/xjsj/zhibotupian/201408/t20140826_1328113.htm" target=_blank>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工人杨卫民江西地矿局赣南队退休高级工程师唐峻深结合自身感受,分别从不同角度深情并茂地讲述了杨衍忠同志一生传承“红色基因”,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地矿事业的感人故事,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江岸分局驻政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陈慧丽讲述了坚守服务窗口第一线,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事先进事迹


    

 


    

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


    

817,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大同火山群是华北地区保存最完好、出露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第四纪火山群,也是世界上惟一发育在黄土高原上、板内裂谷系火山盆地内的火山群。大同火山群地质公园的揭碑开园,提高了该景区旅游的科学内涵,有利于进一步把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成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的胜地。


    

谷德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思想


    

研讨会在京举行


    

813,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已故院士谷德振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地质界专家代表15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大会通过学术报告等形式追忆了谷德振先生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溶、水库地震与工程抗震、以及环境工程地质等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展现了他为国家重大需求不辞辛苦、殚精竭虑的高尚情怀。大会通过弘扬谷德振先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科学上勤奋实践、勇于创新的优秀地质科学文化精神,激发了新一代地质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第三届创作研讨班举行


    

869日,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第三届创作研讨班——纪实文学创作班在山东泰安举行。此次纪实文学创作班由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办,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承办,旨在深入研讨纪实文学的创作,发掘和培养国土资源系统纪实文学创作人才,弘扬国土资源文化与精神。来自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的60余名纪实文学写作者参加了此次研讨。创作研讨班以专家授课为主,配合以主题班会、戏剧沙龙、创作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扎实有效地指导了学员的创作。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九华山科研科普基地挂牌


    

   近日,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九华山科研、科普基地挂牌成立。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是国家地质公园,而且在地质公园研究和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此次挂牌之后,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将积极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以九华山科研、科普基地为平台开展深入研究,既丰富地调院研究的案例,也帮助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进一步提升科研、科普水平。


    

 


    

 



    

    

徽志解读


    

世界地质公园标徽解读


    

 


    


    


    
    
    

    

    

图案上部的“UNESCO”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英文缩写,下部的“GEOPARK”是新创造的英文名词,译为“地质公园”。中部的图案象征着地球,是一个由已形成我们环境的各种事件和作用构成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整个徽志的寓意是在UNESCO的保护伞之下,世界地质公园是地球上选定的,其所含地质遗产已受到保护,并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特别地区。


    

 


    

 



    

文化人物


    

 


    

范兴运1941—),又名范钦运,笔名柳丹。河南洛阳人,著名摄影家、散文家、评论家、地质学家、新闻记者,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先后从事地质、公安和文化工作。现任中国《决策内参通讯》高级顾问、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研究员、世界华人远程学院摄影专业教授、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等职。


    

其文学作品有文笔锋锐,思维独特,别具一格的特点。代表作有摄影《地阔天高》、小说《峰回路转》、散文《长村十里散花香》、诗集《剑竹丹叶》等,其中《剑竹丹叶》一书荣获中国文艺金爵奖、文学最佳奖、当代文学卓越贡献奖、中国时代优秀作品奖、国际优秀作品奖,誉称红色经典。其文论载入多部国家大型典籍文献,被世界诸多国家图书馆荣誉收藏,有历史研究价值和借鉴价值。辞条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权威辞书。


    

范兴运作品摘选:


    

 


    

怒 涛


    

砥柱中流挽狂澜,重拳出击上海滩。


    

秋风落叶江波尽,蜀犬岂敢再吠天!


    

 


    

红 旗


    

江山多娇世太平,先烈丰碑壮人生。


    

硝烟散去瑞雪白,烽火过后芳草青。


    

大地难养回头虎,苍天不容变色龙。


    

中华民族豪气在,红旗飘飘新长征。


    

 


    

杂 思


    

杞人忧天天未倾,古今多事是书生。


    

灰坑炙热风割草,牛棚酷寒雨打萍。


    

半杯老酒说天地,一碗清茶论西东。


    

知屋漏者在宇下,高山流水有真经。


    

 


    

咏 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桃源闲居
老井新楼灯火明,枯木逢春龙泉清。
喜看凤栖梧桐树,壮观鹤立泰山峰。
二贝映日出沧海,三潭印月入画屏。
绿水无弦琴千古,十年风雨桃花红。



    

《地学文化动态》征稿启事


    

《地学文化动态》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本刊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宗旨,力图为社会各界进行地学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好本刊作用,现面向国内专家、学者诚征稿件,敬请各位不吝赐稿。


    

内容要求:


    

本刊以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类文章为主,主要设有传文达意、文化研究、文化人物、文化沃土、文化在行动、文化推介、徽志解读等栏目,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就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并推荐到相关报社或期刊登载。来稿恕不退还。


    

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8324信箱《地学文化动态》编辑部,邮编:100083


    

2.电子邮箱:dxwh@cgl.org.cn


    

3.联系电话:010-66554908


    

4.联 系 人:崔熙琳


    

 


    

地学文化动态 DIXUE WENHUA DONGTAI


    

2014年第8期(总第30期)


    

 



    

    编:史                        联系电话:(010) 66554908


    

责任编辑:梁  忠 崔熙琳 徐梦华        联 系 人:崔熙琳


    

    核:单昌昊                          真:(010) 66554908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电子信箱:dxwh@cgl.org.cn


    

    编:100083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