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学文化动态2015年第1期
详细信息   期数:2015年第1期(总第35期)    来源:综合研究室    发布日期:2015年1月20日

    


    


    
    
    

    

    

内部参考

                                地学文化动态


    

2015年第1期(总第35期)


    


    


    
    
    

    

    

联合主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


    

 中国地质图书馆                  2015120


    

 


    


    

文化研究


    

· 美国地质调查局核心理念的演变与启示


    

………………………………………………………崔熙琳   


    

文化推介 


    

· 回家…………………………………………………………… 


    

徽志解读


    

·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徽志解读


    

文化人物


    

· 陈廷一



    

    

全国地质调查队伍


    

要切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编者按:2015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指出,全国地质调查队伍要切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并提出九条要求(详见下文),为地质调查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指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这也是地质调查工作适应新常态、构建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为服务地质调查工作、繁荣地学文化,本刊将围绕增强地质调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陆续刊载相关文章,力求从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先进典型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供读者学习、交流与参考。欢迎广大同仁赐稿。


    

一是加强学习。用党中央、部党组、局党组的新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二是构建平台。将大家的心思和干劲聚集到“九大计划、50项工程、200个项目”上来。三是聚焦目标。用“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目标凝心聚力,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四是深化改革。促进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有机融合。五是加强交流。加强干部、思想、工作交流。六是增进感情。树立“大家庭”意识,积极为各个单位和干部职工排忧解难。七是严肃纪律。依法从严治局,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八是创新方式。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将党建工作作为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九是营造环境。改善外部关系,努力营造有利于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摘自钟自然在2015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化研究


    

美国地质调查局核心理念的演变与启示


    

崔熙琳1    2


    

  1.中国地质图书馆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核心理念,顾名思义,是指居于一个组织机构文化核心的部分,是这个组织一贯奉行的基本哲学。它源于组织内所有成员的内在信仰与追求, 而非任何外在因素的附加。一旦确定,便会成为一个组织的灵魂,成为所有成员的行动准则,成为组织发展的方向。核心理念是制定各项长远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能为其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纵观世界各国地调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不难发现,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地调机构,除了要有一流的服务、成果、科技、人才、装备、管理,还应该有明确的核心理念。这一点可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印证,即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其核心理念最稳定、最明确的时期。


    

一、美国地质调查局核心理念的演变


    

美国地质调查局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地调机构,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是几经波折,工作重心与工作任务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变和调整,但从整个发展历史来看,其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总有一个鲜明的核心理念与其相对应。总体来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核心理念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1.第一阶段:“为西部大开发服务”(18791914年)


    

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879年由美国国会设立,其职责是对公有土地进行分类,对全国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及其产品进行调查。时值美国内战结束不久,南北两种经济体制得以统一,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处于百废待兴的大发展时期。为适应这种社会发展潮流,提出了“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核心理念,特别重视应用性研究,力图使该局成为应用地质学机构。如,1886年美国西部遭受了严重旱灾,为此,该局开始了河道流量的测量工作,并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在全国分布有7000多个水量监测站。


    

2.第二阶段:“为国家发展提供地学信息”(1914199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和能源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将美国推上了世界超级大国的“宝座”。但在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油价提升至原来的4倍,这使得美国人为之一震,并逐渐清醒地意识到:作为日益一体化和渐趋动荡的世界中的一员,美国对于国外石油及其他许多必不可少材料的依存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需要美国地质调查局作为重大地学信息的提供者充分发挥先导作用——编制精确、详细的地质图和地形图,用于评价和分析资源,发展工业,开垦土地,设计公用设施和建设公路,以及改善区域性城市规划和决策;采集和发布有关河流流量、地下水位、水灾(如水灾频率)和水质的数据,以支持水资源管理人员、意外事故处理官员和工程师的工作;继续提供基本地质信息以促进所形成环境的发展;清查重要材料的基本分布和储量信息,如建筑用石料、砂和砾等;获取国内外关于主要矿产和能源的信息等。


    

在此背景下,美国地质调查局应时而变,逐渐形成了“为国家发展提供地学信息”的核心理念。为及时满足国家的各种需要,先后设立了许多大型计划或项目。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设立了“战略性矿产”项目,此后该项目不断扩大,研究范围从基础的传统区域性矿产调查、国内矿产潜力评价扩展为从基础的区域调查到矿产成因、模型研究,到全球矿产品的产、供、销及矿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研究,出版各种权威的数据,从而为国家决策服务。1961年,该局又设立了“海洋地质学项目”,1962年设立了“宇宙地质学”项目,建立了“Flagstaff Center”,成为美国宇宙地质研究中心和人员培训及数据保管中心。


    

3.第三阶段:“科学为变化的世界服务”(1997年至今)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社会再度面临急速而剧烈的经济、政治和环境变化。矿产和能源工业原料进口大幅增加,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社会引入信息爆炸时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时,美国地质调查局较为被动的研究和分析信息的角色定位已不能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一度处于不断制定战略规划、重组、选择性裁减工作力量的过程中,导致其在1995年差点被撤消机构,后经美国国会等多方努力才得以渡过生存危机。危机之后,美国地质调查局痛定思痛,重新构建了新形势下的核心理念,认为应该从较被动的研究和分析信息的角色,转变为应社会、政治和经济之需要主动传播信息的角色,即“科学为变化的世界服务”。


    

二、美国地质调查局构建核心理念的主要特点


    

从美国地质调查局核心理念发展演变的历程及成功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核心理念体现了机构的定位、使命与职能


    

核心理念作为机构内部一双无形的手,始终制约并影响着机构的定位、使命与职能等。核心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合乎社会发展需要,是关系到机构能否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997年至今,围绕新形势下的核心理念,美国地质调查局构建了新的愿景——“使在自然科学上成为成就卓越、对社会需求反应灵敏的世界领导者”;确立了新的使命——“通过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为国家服务;描述和了解地球;使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限度;管理水、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提高和保护生活质量”。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新的核心理念使得美国地质调查局逐渐成为国内外地球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领导者。它的所有行为,不管是管理机构的改革还是重大战略计划的制定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进行的。如,在引入“矩阵管理”进行管理制度改革时,有许多专家对此十分反感,认为此举会增加管理成本,影响学科的发展。但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能对社会的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可及时地为社会及公众提供所需信息,打破传统的专业条块,加强系统内部及外部信息的交流,有助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再如,在制定战略计划时,特别注重成果的转化,奉行“客户至上”,并将“客户”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该局还广泛地开展地学科普工作,开设了地学科普站点“The Learning Web”,以多种形式为学生、老师和地学爱好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从地质研究、生物研究、地理研究和水文研究四个专业方向为公众全面地提供教育资源,传播地学知识和信息;着力打造了信息产品品牌,如《Minerals Yearbook》、《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Mineral Industry Survey》等。


    

2.核心理念成为机构发展的支柱


    

机构建设就好像修建一座宏伟的大厦,从蓝图设计到开工建设,各项环节、各个角落的构建都容不得一丝马虎。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但细节枝繁叶多,决定和影响细节的正是核心理念,这才是大厦之坚实根基。核心理念是蓝图设计之核心思想,是宏伟大厦的关键性支柱、承重梁。美国地质调查局起起伏伏的百年沧桑史,见证了核心理念对于一个机构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性与重大意义。


    

3.核心理念要“与时俱进”


    

核心理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它是时代所赋予的任务之集中体现。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切实以核心理念作为制定各项发展战略、统筹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使地质调查工作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得到国家、社会和公众的认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美国地质调查局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其核心理念历经了3次重大易帜,都与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那次“生存危机”,更是凸显了核心理念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如今,在新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不仅再次在本国民众心目中,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自己的优良品牌。


    

三、美国地质调查局构建核心理念的启示


    

当前,我国地质调查事业已经进入了需求强劲、条件改善、改革力度加大、发展步伐加快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地质调查事业必须要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于国土资源工作的大局中,统筹谋划,找准位置,锁定目标,选好路径,从而构建世界一流的地质调查机构。此外,我们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地质工作发展的新态势,探寻他山之玉,借鉴和吸收其精华。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历史实践经验证明,核心理念的构建,是构建世界一流的地质调查局,提高地质调查队伍向心力、凝聚力以及战斗力的首要途径,是推进地质工作深入发展的坚强基石。这些对于我国构建一流地调机构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要注重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


    

核心理念应用最多的领域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它是企业文化,乃至各项工作、计划的核心。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之间、以及各国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之间的核心理念,都应当是不同的。美国地质调查局每个历史阶段的核心理念的确立,无不是与其地质调查工作的实际特点紧密结合的。一个组织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理念,需要注重自身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需求,充分尊重地质调查工作的规律,密切结合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及新常态,“量体裁衣”,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自己的核心理念。


    

2.要广泛征求意见,提炼核心理念


    

组织核心理念的塑造并非只是高层领导一己之事。富有生命力的理念,首先应该为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要根据全球地质工作的新态势,根据新常态下地质事业的新定位,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可借此契机,充分创造各种机会,广泛开展核心理念大讨论。不妨先由高层领导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精华部分,并广泛宣扬,让全体职工都知道组织机构的核心理念是怎样形成的。在全面认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自身特点、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对核心理念建设之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多种因素,提炼出系统文化乃至各重大工作、任务等的精髓,树立自己的核心理念。


    

3.要积极扩展理念体系


    

如果仅仅停留在提炼出核心理念,这是远远不够的。核心理念必须拓展为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才能使组织机构的文化理念体系完整起来。以“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公司为例,该公司拓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念体系,如:企业精神——忠诚、友善、勤奋、进取;人力资源理念——以人为本;经营理念——制造最好的空调给广大消费者;管理理念——创新永无止境;管理特色——合理化、科学化、标准化、网络化;服务理念——您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格力的大事。在这些理念背后,又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作为支撑,使整个理念体系变得生动有效。因此,要实现构建以“六个一流”(服务一流、成果一流、科技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管理一流)为基本内涵的世界一流的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目标,我们须以此六个方面为主要分支,拓展核心理念体系。


    

4.要积极拓宽沟通渠道


    

组织机构的核心理念要得到职工的认同,就须通过组织机构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并不断拓宽沟通渠道。要充分利用媒体报刊、宣传册、研讨会等传统方式;利用互联网、微博、QQ、微信和短信(手机报)等新传媒方式;利用场馆条件,如职工文化体育场所、展览馆、图书馆、阅览室、“职工之家”等不同类型的文化设施,利用单位空间,如大厅、办公走廊、食堂、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建立文化专区,进行动态宣传展示,通过多向传导、多管齐下,强化宣传推介和互动沟通,做到传播多向、覆盖全面、影响深远。


    

5.要与基地建设相衔接


    

核心理念的构建离不开现有队伍、设备及设施的建设,队伍、设施等基地的建设是确保中国地质调查局获取数据的能力、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参与国内外重大项目的能力的核心。只有一流的基地,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获取一流的数据,取得一流的成果,进而全面参与到国内外的重大项目当中去,建立起一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队伍,并不断进行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更新,从而使其成为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这一点已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技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同时,基地建设要以核心理念为指导,使其成为实现核心理念的基石,不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调查的需求。


    

 


    

 


    

 



    

    

文化推介


    

 


    

李亮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任何一个人,大约都会有那么几个词汇,是如许厚重,只能体会而无法言说,“回家”之于我,就是这样一个词汇。


    

早上赶去火车站的路上,接到母亲的电话,询问我几时到家,匆忙间只是说了句“刚出发,到家还早呢!”就挂断了。火车到滁州,又接到姐姐的电话,问我几点能到家,要不要准备午饭。最后,姐姐郑重地说:“老妈怕打电话太多,你会烦,就让我问问你回家了想吃什么。”挂断电话,我仿佛看到母亲忙碌着准备一桌丰盛晚餐的身影,看到母亲站在村头接我回家。十几年来,这莫不是我熟悉的场景,如今却显得弥足珍贵。


    

母亲在村头接我的习惯,好像从我读初中就开始了。每天骑自行车十几里路回家,最后的百米总是和母亲一起走过的。那时感觉是种约束,所以我总是说:“别人都不来接,你干吗来接我啊,到了村里又不会迷路。”母亲也总是笑着反驳道:“不接你,你就不会老老实实地回家写作业了。”偶尔,母亲没来接我的时候,我知道肯定没在家,于是把自行车往门口一放,书包挂在大门上,就彻底逍遥快活去了。等到回家吃晚饭,母亲开始为每天接我的英明决定找证据:“看,没接你,又去疯了吧!”我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家里没人,在别人家写作业容易写错,所以才去玩的。”那时候的我就是这么毫无逻辑地为自己辩解。


    

开始读高中后,回家就变成一个月一次,母亲接我的理由也随之改变:行李重,一个人拿不过来。天知道,我每次背回来的行李只有几件衣服。那时可以坐公交到村头,而3年的时间,我依旧搞不清楚几点发车,几点到村子,周几会加开一趟。而这些,对于没有坐过这趟公交车的母亲来说却是一清二楚。周日下午返校,我会按照母亲的时间安排吃饭,然后坐公交到终点,不用下车直接转回村子。这时候,车上已经站满了人,而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到母亲还在村头,直到车子开动,母亲的身影才渐渐模糊。


    

等到读大学,回家的频率骤降为一年两次,每次都是坐凌晨5点半到市里的火车。下车出站,就能看到老爸和他破旧的农用车。冬天的时候,看到老爸在外面等很久的样子,我说我可以乘公交回家,不用来接我;即使来接,也不用太早,火车很准时的。老爸说这件事不归他管,要说服我老妈才行。凌晨4点老妈就催促老爸出发了,自己也开始张罗早饭,结果就是老爸在火车站冻一早上,我进家门看到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我知道,要放开饭量吃,不然,接下来的几天都要在剩菜中度过了。现在火车时刻表调整,只能转汽车回家,母亲又可以在村头接我了,不过一年也仅有一次机会。我把这些文字敲进手机的时候,火车刚到济南,此刻母亲应该开始张罗饭菜了,再过几个小时,村头会准时出现她的身影。细细想来,未来几十年,母亲接我的次数也只剩下寥寥无几,忽然间明白了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忽然间想要让时间慢下来,等等我,等我幡然醒悟,等我把回家的路再多走几遍,等我把村头的身影再记牢一些……


    

回家,即使辗转千里,也是一种幸福。


    

 


    

 


    

徽志解读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徽志解读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徽志采用地球与钥匙的组合设计,这样的设计明确了自身地质行业的身份。钥匙象征保管与安全,表明实物地质资料的妥善保管是实物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寓意着用实物地质资料这把钥匙,开启地学知识宝库的大门,开启地质资料服务的大门。同时,标志采用复古的钥匙造型,也体现了探索古老地球奥秘的含义。


    

徽志整体采用蓝色基调,体现科技、创新、进步,配以经纬交织的地球和钥匙图案,以展现实物中心永创一流,开拓进取,努力建设集“资源汇聚、科学保管、共享服务、测试观察、地质调查、海平面监测”于一体的世界一流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风貌。


    



    

文化人物


    

陈廷一1947),河南鹿邑人。军旅出身,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原任中国大地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国土资源部高级职称评委。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世界华人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内著名畅销书作家。在传记文学界有“南叶北陈”、“传记大王”和“传记之父”的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十佳”称号。2011年入选“中国当代人物传播百家”。20148月开创世界基尼斯纪录,荣获“个人撰写、出版传记文学专著数量之最”称号,总计101部,出版作品文字达3700多万字。


    

其代表作为:《皇天后土》、《国土九章》、《地球遗书》、《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贺氏三姐妹》、《毛氏三兄弟》、《宋氏三兄弟》、《民国岳父》、《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庆龄全传》、《蒋介石全传》、《孔祥熙大传》、《天地良心·万里在安徽》、《四大家族:蒋、宋、孔、陈》、《共和国的红舞鞋——陈爱莲传》等。


    

其中,《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和《宋氏三姐妹》分别荣获1997年、1999年和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优秀畅销书奖;《皇天后土》和《国土九章》分别荣获第三、四届中华宝石报告文学奖;《共和之路——孙中山传》荣获2009年首届华侨文学奖纪实类最佳作品奖;《生死系于土地》获2012年全国报告文学奖。


    

1990年,作者在故乡用稿费设立了“李耳文学基金会”晨光奖,奖掖文学新人,至今已有百余人获奖。1995716日的《新闻出版报》发表署名梅洁的文章指出“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他的作品代表着他的人格,他的人格融进了他的作品。陈廷一那质朴的文风和人格力量,以及在特殊环境下养成的创作韧性和数量,在当代作家群中是不多见的。


    

 


    

 



    

《地学文化动态》征稿启事


    

《地学文化动态》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本刊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宗旨,力图为社会各界进行地学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好本刊作用,现面向国内专家、学者诚征稿件,敬请各位不吝赐稿。


    

内容要求:


    

本刊以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类文章为主,主要设有文化研究、文化人物、文化推介、徽志解读等栏目,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及同仁赐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并推荐到相关报社或期刊登载。来稿恕不退还。


    

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8324信箱《地学文化动态》编辑部,邮编:100083


    

2.电子邮箱:dxwh@cgl.org.cn


    

3.联系电话:010-66554913


    

4.联 系 人:崔熙琳


    

 


    

 


    

地学文化动态 DIXUE WENHUA DONGTAI


    

2015年第1期(总第35期)


    

 



    

    编:史                        联系电话:(010) 66554913


    

责任编辑:崔熙琳徐梦华               联系 人:崔熙琳


    

    核:单昌昊                          真:(010) 66554908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电子信箱:dxwh@cgl.org.cn


    

    编:100083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