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项成果库”中,命中:6条,耗时:0.1019502 秒
1.中国铜矿资源调查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我国是全球第七大铜资源国、第一大铜消费国, 2015年对外依存度达78.7%;发现和评价了驱龙、甲玛、铁格隆南、普朗、土屋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在我国西部初步形成了亿吨级铜矿远景地带;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新增资源储量510万吨,稳定了矿山产能和职工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铜矿未查明资源量3亿吨,实现了铜矿定量、定位预测,为铜矿找矿突破指明了方向;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隐爆角砾岩筒型“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指导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实现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
【生产日期】2016年
2.中国重油气调查图集(简介)
【作者】张明华 ; 赵更新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更好地将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工作,将我国区域重力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集成,编制成图集,以揭示区域重力场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地质构造内涵,为我国重力调查工作部署、油气资源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等提供较为系统的资料,支撑服务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工作。
【生产日期】2016年
3.老矿山深部和外围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了:实现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新区、新类型、新方向找矿重大突破,55个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大中型规模;创建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法体系,促进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为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理论方法支撑;创新深部找矿关键技术,显著提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大深度探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创新提出“地质研究出思路、物化探圈靶区、探矿工程进行验证”的地质找矿技术路线;完成了我国15个矿种232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70%以上的矿山深部和外围具有较大资源潜力;老矿山找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促进矿业城市(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产日期】2016年
4.中国地质测试技术发展报告
【作者】屈文俊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国土资源系统建有实验室(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近50家,在职人员约4000人。作为承担公益性地质实验工作的骨干队伍,年完成样品测试量约410万件,在技术上实现了从无机分析向有机分析形态分析、从宏观整体分析向微区原位分析、从单纯元素分析向同位素分析、从单元素化学分析向以大型分析仪器为主的多元素同时分析、从实验室内分析向野外现场分析的拓展。近年来,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等22项,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十大科技进展5 项。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地质调查和地球科学研究,有力地支撑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地下水质调查等工作,为建设一流地质调查局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建立或支撑建立了“北京离子探针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和“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平台。
【生产日期】2016年
5.1:150万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系列图(简介)
【作者】王立全 ; 毛晓长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编制完成我国新一代青藏高原1:150万基础地质系列图件65幅,代表了当今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最新水平,有效服务于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地球科学研究、重大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了“大陆边缘增生构造理论”和特提斯演化新模式,改变了“西方模式”主导青藏高原地质研究话语权的局面,大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地学界的地位;重新建立了青藏高原区域地层-岩浆-构造-成矿时空格架,提出了基础地质系列原创性认识;搭建青藏高原地学理论创新平台,培养出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型综合人才,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青藏高原地质调查与研究队伍;“十三五”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研究五项重点任务。
【生产日期】2016年
6.中国区域地质志
【产品描述】主要描述:提出了在区域地质研究中要发展洋板块地质学的学术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地层、岩石、构造等基础地质问题的创新性认识;集成总结30年地质工作成果,夯实了解决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积极探索了区域地质填图的新模式;创建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的示范;搭建了地球科学理论创新和科技人才成长的平台;“十三五”三项重点工作。
【生产日期】2016年
1
按检索点细分(6)
摘要(6)
关键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