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9)
气候变化(7)
碳循环(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9条,耗时:0.0529753 秒
1.基于潜在植被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定量评价
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081,北京100081,北京100081
关键词: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性;;定量评价;;CEVSA模型
摘要: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模拟气候变化对潜在植被分布格局和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影响,以潜在植被的变化次数和变化方向定义植被分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的年际变率及其变化趋势定义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而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布格局及其区域特点。结果表明,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的总体特点为南低北高、东低西高,气候变化将会增加系统的脆弱性。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国内和区域资源情景,即IPCC-SRES-A2气候情景进行的预测模拟表明,到21世纪末我国不脆弱的生态系统比例将减少22%左右,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的生态系统所占的比例较当前气候条件下分别减少1.3%和0.4%。气候变化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布格局影响不大。不同气候条件下,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东北和西北等地区的生态过渡带上及荒漠-草地生态系统中。总体而言,华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将随气候变化而有所增加,而华北及东北地区则有所减小。
年:2008
出版单位:植物生态学报
2.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量;;空间格局;;时间变化
摘要:相对于全球性的持续变暖趋势,降水量变化格局及其区域分异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1951~2002年中国约730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利用空间插值和Mann-Kendall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分析了过去50多年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从60年代到90年代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在90年代后期出现回升,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已达到50年代和60年代的水平。同时,降水量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异特征:华北、华中、东北南部地区持续下降,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明显增加,而新疆北部、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西部60年代到70年代下降,80年代后期有所回升。中国北方有从干旱到湿润转变的迹象,但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仍然处于持续的干旱期。中国降水量的总体下降及90年代后期的回升与全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区域变化格局与全球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减少的特征正好相反。
年:2006
出版单位:地理研究
3.关于我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机构: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080,北京100080,北京100080,北京100080,北京100080,北京100080,北京100101,北京100029,北京100101
关键词:减排策略;;碳排放;;碳汇;;能源结构;;碳税;;消费行为;;气候变化
摘要:未来我国参与气候谈判以及制定减排策略应基于对以下几个问题的科学判断,即我国碳排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我国限排增汇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可行的减排措施有哪些,实施不同的减排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通过对中国科学院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并给出部分观点和结论,作为决策参考的基础。
年:2006
出版单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4.气候变化对中国黄淮海农业区小麦生产影响模拟研究
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
关键词:气候变化;;CERES-Wheat作物模型;;SRES情景;;全球气候模式
摘要:研究首先利用1980—2000年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的农业数据对CER ES-W heat动态机理作物模型进行详细的验证,然后将CERESW-heat模型与两个全球气候模式(G ISS和H adley)结合,同时考虑到CO2对小麦的直接施肥作用,模拟了黄淮海农业区10个站点在IPCC SR ES A 2和B2两个气候情景下雨养和灌溉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在不考虑CO2直接肥效的情况下,黄淮海农业区雨养小麦全面减产,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减产幅度大,东部减产幅度小;在充分灌溉的情况下,灌溉小麦产量维持了现有水平,但灌溉水量增加。因此,在未来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将成为黄淮海农业区主要面临的问题。在考虑CO2直接肥效的情况下,雨养和灌溉小麦产量都全面增产,雨养小麦的增产幅度明显偏高,灌溉小麦约增产10%~30%,但CO 2的肥效能否充分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年:2006
出版单位:自然资源学报
5.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估
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北京,100101
关键词:自然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脆弱性;;阈值;;适应对策
摘要: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已经成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性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和阈值的概念,中国生态环境的敏感带和脆弱性,脆弱性评估和中国生态系统脆弱分布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适应减缓对策。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在以下领域开展研究:自主开发新一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综合评估模型(特别是双向耦合模型)、加强相关野外长期观测实验、开展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的研究等。
年:2005
出版单位:地理研究
6.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
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北京 100101,北京 100101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摘要:未来100年气候变暖速度将比上一世纪提高2-10倍,势必对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当前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对其响应和适应的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进展缓慢。本文在阐明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的现状、方法,归纳和介绍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以及类比研究,指出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年:2005
出版单位:地理科学进展
7.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北京100101
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模式;;东北;;华北
摘要:应用以遥感观测数据驱动的GLO-PEM模式模拟估计的中国北方20年的NPP数据同其20年气候数据结合,同时利用通过遥感宏观调查所得的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20年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的影响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研究区域年均温度显著增加(年均增温0.064 oC),年降水量明显减少(年降水减少率为1.49 mm/年),NPP以减少趋势为主(年减少率6.9 TgC)。研究区域NPP的变化受旬(月) 均温和旬(月) 降水量和季节温度和季节降水的变化影响显著。季节NPP同季节降水和温度的相关性在空间上同植被覆盖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大小随着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变化而变化。通过分析可见,就整个研究区来说,发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仅占整个研究区域的5.45%, 气候对整个研究区域NPP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占了总影响量的90%);土地利用发生区域土地利用的作用占了绝对地位,土地利用的影响占了约97%。整个研究区域近20年来因为降水明显减少,温度显著升高,导致NPP明显下降,在两期土地利用间隔时间段内(约10年) 因气候影响NPP减少了78 (±0.6) TgC。因为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NPP减少9 (±0.2) TgC。气候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是研究区域的NPP减少87 (±0.8) TgC。
年:2004
出版单位:地理学报
8.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区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影响
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北京 100101,北京 100101,北京 100101,北京 100101
关键词:碳循环;;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模式
摘要: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中心问题之一.近20a来中国的气候和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生态敏感的农牧过渡区.应用以遥感观测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和高时空分辨率的气候数据驱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估计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区NPP(净初级生产力)、植被碳贮量、土壤呼吸和碳贮量以及NE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20世纪80-90年代,农牧交错带由于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导致NPP减少3.4%,土壤呼吸增加4.3%,每年NEP总量减少33.7×109kg.尽管植被和土壤碳贮量由于NPP仍然高于HR(土壤异氧呼吸)而有所增加,但NEP的下降表明气候变化削弱了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降低了碳贮量的增长速率.土地利用变化使所发生区域NPP增加3.8%,植被碳增加2.4%,每年NEP总量增加0.59×109kg.土地利用变化使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有所加强,但尚不足扭转由气候变化导致的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对整个区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影响比较小,但在它所发生地区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
年:2004
出版单位: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影响(英文)
机构:Inst.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Inst.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Inst.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年:2004
出版单位: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1
按检索点细分(9)
作者(9)
按资源类型细分(9)
期刊论文(9)
按来源细分(9)
知网(9)
按年细分(9)
2008年(1)
2006年(3)
2005年(2)
2004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