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
气候变化(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条,耗时:0.0299847 秒
1.论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作者:陈思宇
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适应气候变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欧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摘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来说,适应气候变化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如何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从中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微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层面综合考虑包括气候因素在内的环境保护因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更容易承接宏观层面,尤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这些要求必须通过具体的建设项目才能在微观层面上加以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具有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便利条件,环境影响评价在整个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利于生态环境部门和建设部门监督建设单位落实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
年:2019
出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青藏高原植被物候监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物候;;时空变化;;气候变化;;青藏高原
摘要:研究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选取1982-2005年的GIMMS NDVI遥感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物候信息,包括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及生长季长度,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青藏高原从东南向西北,植被返青期逐渐推迟、枯黄期逐渐提前,生长季长度因受到植被返青和枯黄的影响,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2)植被返青期和枯黄期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提前的趋势,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3)高原地区的植被物候易受到海拔的影响,但存在3400m的分界线,在3400m以下,物候随海拔变化的波动较大,而在3400m以上,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密切;4)气象因子是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物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降水相比,植被物候期与温度相关程度更高。
年:2016
出版单位:草业学报
1
按检索点细分(2)
作者(2)
按资源类型细分(2)
期刊论文(2)
按来源细分(2)
知网(2)
按年细分(2)
2019年(1)
201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