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3)
气候变化(2)
碳循环(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3条,耗时:0.0749948 秒
1.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能源碳排放预测及减排路径研究
作者:杨红娟 ; 程元鹏
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碳排放预测;;岭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减排路径
摘要: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碳排放系统中部分信息不完全、样本小的问题,本文选择灰色理论中GM(1.1)模型预测碳排放。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末,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碳排放量较2012年将增长一倍。选取人口、人均GDP、第三产业比率、城市化率和能源消耗强度建立STIRPAT模型,分别运用岭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法排除多重共线性的干扰对模型进行回归。两种回归方法的结果较为相似,得到:人口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碳排放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其次是城市化率和人均GDP,而能源消耗强度和第三产业比率能够有效的控制碳排放的增长。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减排路径。
年:2016
出版单位:经济问题探索
2.珠峰地区积雪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珠峰地区;;常年积雪;;气候变化
摘要:根据三次Landsat遥感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1975-2000年珠峰地区定日县常年积雪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75-2000年间定日县内常年积雪总计减少了7.49%,减少面积为105.35km2,主要发生在珠峰及其周围高大山体常年积雪覆盖的边缘地区,其中,海拔5 000~6 000m之间减少最多,占减少总面积的70%左右。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是导致常年积雪变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珠峰地区的气温上升趋势是其主要驱动因子。气温升高导致珠峰及周围高大山脉边缘的冰川和常年积雪不断消融,加上1980年代的降水量相对较少,使得1975-1992年常年积雪面积不断减少;但1990年代后期降水量增加显著,研究区东南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有较多的积雪累积,1993-2000年常年积雪面积略有增加。
年:2011
出版单位:高原气象
3.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4年来气候变化
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北京100081,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拉萨850000
关键词: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摘要:利用珠穆朗玛峰地区中国境内5个气象站197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低通滤波、累积距平等方法对珠峰地区近34年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71~2004年珠峰地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海拔最高的定日站增幅最高,且以冬半年非生长季气温增长更为显著;(2)近34年珠峰地区的变暖要明显早于中国及全球,且升温幅度更大;(3)珠峰南、北翼降水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北翼4站降水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是总体显著性水平不高,而珠峰南翼的聂拉木降水以减少趋势为主,从90年代初开始降水以较大幅度减少;(4)与已有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珠峰高海拔地区是中国同期升温最显著的区域。设立在海拔5032m珠峰大本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无人值守实时自动气象站将会在全球变化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年:2006
出版单位:地理学报
1
按检索点细分(3)
作者(2)
摘要(1)
按资源类型细分(3)
期刊论文(3)
按来源细分(3)
知网(3)
按年细分(3)
2016年(1)
2011年(1)
200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