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
碳循环(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条,耗时:0.0109932 秒
1.氮沉降对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机构: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资源林政局;
关键词:氮沉降;;森林工程;;温室气体;;关系
摘要:通过氮沉降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概述,并从碳氮转化途径的角度解释了CO_2、CH_4和N_2O通量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由于氮沉降使土壤中C、N的转化过程发生了改变并相互影响,探讨相互耦合的C、N动态对氮沉降的响应,有利于加深温室气体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
年:2017
出版单位:林业勘查设计
2.秸秆直接还田与炭化还田下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温室气体排放潜力的对比研究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秸秆还田;;生物质炭;;温室气体;;综合温室效应
摘要:选取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两种不同农业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旱地和水田设置了无秸秆还田(NR)、秸秆直接还田(SR)和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炭还田(BR)三种处理,在作物收获后,采集对应处理的土壤通过室内培养对比研究了秸秆直接还田和生物质炭还田下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及温室气体排放潜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直接还田与生物质炭还田均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但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从有机碳的矿化量和矿化率来看,生物质炭还田处理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相比,分别降低旱地、水田土壤矿化量的36.0%、21.5%和矿化率的47.0%、34.7%;水田与旱地相比,表观上水田矿化显著高于旱地土壤,但从土壤有机碳矿化率来看,水田土壤各处理均显著低于旱地土壤相同处理的19.0%、26.2%和9.2%。不同处理显著影响土壤N2O的释放,无论旱地还是水田土壤,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均显著降低土壤N2O的释放;进一步分析土壤产生的综合温室效应(GWP)表明,生物质炭还田下的GWP比秸秆直接还田显著降低39.6%和28.5%。因此,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炭后还田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措施进行秸秆利用。
年:2017
出版单位:土壤通报
1
按检索点细分(2)
作者(2)
按资源类型细分(2)
期刊论文(2)
按来源细分(2)
知网(2)
按年细分(2)
2017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