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0)
气候变化(1)
碳循环(17)
清洁能源(1)
管理 政策 制度(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0条,耗时:小于0.01 秒
1.天津市碳排放脱钩态势及碳减排潜力分析——基于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
作者:李健 ; 王尧 ; 王颖
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碳排放;;Tapio脱钩模型;;LMDI分解;;经济部门
摘要:在2025年天津市碳排放峰值目标的压力下,明确碳减排能力及任务迫在眉睫。文章运用Tapio脱钩模型,从整体和部门分别对2007—2016年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天津市碳减排优先次序和发展瓶颈,并借助LMDI分解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政府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意见。结果表明:2007—2016年,天津市经济与碳排放总量均呈高速增长态势,两者之间呈"弱脱钩"状态,而6部门的脱钩状态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增长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工业和生活消费及其他子部门经济占比较大;能源效率始终是促进天津市实现脱钩的关键,工业和商业子部门能源效率贡献较多;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后,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负向抑制效应逐渐明显;碳排放强度水平有待提升。
年:2019
出版单位:生态经济
2.我国三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
作者:冯冬 ; 李健
机构: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城镇化;;碳排放;;STIRPAT模型;;三大城市群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选择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三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正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人口总量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影响较小。在城镇化发展早期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而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控制人口规模,降低能源强度,均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
年:2018
出版单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3.不同温室气体排放背景下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通量
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跨陆架碳输运;;全球变暖;;RCP 8.5;;RCP4.5
摘要:基于马普耦合模式,结合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估算了东海冬季跨陆架环流的流量及其向深海大洋的碳输送量.由于黄东海冬季的跨陆架环流强度远大于其他季节,且进入黑潮次表层,因此,黄东海跨陆架埋碳过程主要发生在冬季.分析结果表明,黄东海存在明显的跨陆架输运,其中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年平均水体输送量为3.92Sv(1Sv=10~6m~3s~(-1)),净输送量为向外海0.82Sv,与台湾海峡和济州海峡流量之差相当.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净输运量分别为98、12和0.1百万吨.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RCP4.5)和持续增加(RCP8.5)背景下,该跨陆架输运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其中冬季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流量从2006~2099年分别增加了0.54和0.65Sv,增幅分别达15.3%和19.6%.受其影响,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DIC、DOC和POC的输运量增加幅度在15.4~25.2%.本文首次评估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量,揭示了跨陆架输运在中国近海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年:2018
出版单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绿色发展下区域交通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子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交通碳排放;;能源结构;;能源强度;;LMDI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总量增加并导致了温室效应与极端天气频现。交通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之一,也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倡导低碳化交通对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京津冀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测算2006-2015年京津冀区域交通碳排放量,运用LMDI法分解京津冀交通碳排放的驱动因子,进而分析其效应值。结果表明:2006-2015年,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始终呈现增长趋势,天津市、河北省近些年交通碳排有下降趋势,北京市有更大的交通减排压力;人均GDP因子对促进京津冀交通碳排放作用最大,能源强度因子对京津冀交通碳排放有明显抑制作用。
年:2018
出版单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5.基于LMDI的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作者:王彩明 ; 李健
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LMDI模型;;河北省
摘要:基于IPCC碳排放恒等式,采用LMDI分解法建立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河北省2005—2014年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利用效率次之;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对碳排放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力较弱;产业结构抑制了碳排放增长。并提出加强碳排放管理及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年:2017
出版单位:科技管理研究
6.京津冀区域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研究
作者:冯冬 ; 李健
机构: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京津冀区域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以期为通过城市间协同减排完成碳排放达峰目标提供借鉴。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通过运用基于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的减排潜力指数,对各城市的减排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其划分为"较公平高效型"、"较公平低效型"、"欠公平高效型"和"欠公平低效型"四种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整体碳排放效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只有北京、秦皇岛两个城市排放效率相对有效;各城市减排潜力指数虽然存在差异但也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态势,其中北京减排潜力最低而唐山减排潜力最高。各城市应根据城市类型划分结果,明确未来减排工作重点,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年:2017
出版单位:资源科学
7.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权总量分配两阶段决策模型研究
作者:唐燕 ; 王庆山 ; 李健
机构: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碳排放权总量;;两阶段决策模型;;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权交易
摘要:基于EU ETS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构建了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权总量分配两阶段决策模型,并根据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现状,选取石化行业进行模型算例。研究得出:碳排放权总量不仅与企业排放参数相关,同时受到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同质企业市场下,碳排放权总量受碳排放权价格均值影响较大,与价格波动无关;单个企业碳排放权总量受企业减排技术成本因子影响较大,受碳交易市场价格总量系数影响相对较小。
年:2016
出版单位:软科学
8.弱关联性约束下中国试点省市碳排放权分配效率研究
作者:王庆山 ; 李健
机构: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分配效率;;ZSG-DEA;;弱关联性
摘要: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为研究对象,针对碳排放权分配中"预留量"问题,提出试点省市之间"弱关联性"的定义,并建立了WD ZSG-DEA模型,评价分析了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元年的碳排放权分配效率,探寻了中国碳排放权公平合理分配路径。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七大试点省市碳排放权分配效率较高,北京、重庆、广东、深圳为第一层次,上海、湖北次之;基于"弱关联性"的WDZSG-DEA模型与传统ZSG-DEA具有相同的效率调整结果,且迭代次数较少;考虑"弱关联性"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均衡调整量额度可以表现碳交易市场按时履约的困难程度。最后,按照WDZSG-DEA迭代结果,得出我国试点省市碳排放权分配结果及调整路径。
年:2016
出版单位:软科学
9.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价格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王庆山 ; 李健
机构: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碳排放权;;价格调控;;时变参数模型;;中国区域碳市场
摘要:区域碳排放权价格的差异制约了中国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亟需寻求价格调控方式。本文通过Phillips and Sul模型分析了北京、深圳、上海等碳排放权价格收敛性,结果显示单纯市场作用无法形成统一价格,进而运用状态空间方法构建时变参变量模型,从能源价格、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度等角度,分析了碳排放权价格差异的影响因素组成结构,提出了价格调控机制。认为降低焦炭价格、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交易市场活跃程度以及加大违约处罚力度,是缩小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价格差异,形成统一价格的有效调控方式,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了决策支持。
年:2016
出版单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0.大型工业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基于PLS-STIRPAT模型的实证研究
作者:李健 ; 王铮 ; 朴胜任
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大学;
关键词:碳排放;;STIRPAT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GM(1,1)模型
摘要:选取天津市作为大型工业城市的代表,利用PLS-STIRPAT模型对影响天津市1995—2013年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天津市2020年能源强度。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和第二产业比率是影响天津市碳排放最主要的2个因素,能源强度和第三产业比率抑制天津市碳排放量的增加,且天津市目前不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利用GM(1,1)预测可以得出:2020年天津市能源强度为2005年的44.76%,降幅达到55.24%,优于全国的减排标准。
年:2016
出版单位:科技管理研究
1
2
按检索点细分(20)
作者(20)
按资源类型细分(20)
期刊论文(20)
按来源细分(20)
知网(20)
按年细分(20)
2019年(1)
2018年(3)
2017年(2)
2016年(4)
2015年(3)
2013年(1)
2012年(4)
2010年(1)
2000年及以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