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4)
气候变化(24)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4条,耗时:0.0289953 秒
1.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区域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Morlet小波变换;;曼-肯德尔突变检验;;环流指数;;植被覆盖指数
摘要:利用1982-2013年柴达木盆地5-10月的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结合夏季风指数、经纬向环流指数等大气环流资料及植被覆盖指数对柴达木盆地气候时空变化的区域显著性成因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除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外,柴达木盆地降水和气温显著上升,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显著减小,同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特征;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有突变发生,其中,盆地东部降水、气温、平均风速的突变时间早于西部,东部的日照时数突变时间晚于西部,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各气候要素的周期变化具有共性特征,周期变化基本在32、16、10~12、5~6和2~3 a等时间尺度附近变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盆地气候变化具有的区域特征可能是亚洲夏季风、经纬向环流、副热带高压等气候系统以及下垫面植被演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年:2019
出版单位: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近30年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寒冻荒漠分布范围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寒冻荒漠;;气候变化;;遥感监测;;冷龙岭地区
摘要:利用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1990s—2010s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结合NDVI阈值和人工目视解译提取1990s,2000s,2010s研究区寒冻荒漠分布范围,分析近30a研究区寒冻荒漠分布范围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理,同时考虑了地形差异对寒冻荒漠对气候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a以来,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寒冻荒漠呈萎缩趋势,以约4.5km2/年的速率萎缩,但局部地段也有扩张情况;其中萎缩区大量分布在3 900~4 100m的海拔带,扩张区零星分布于各高度带。该现象导致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寒冻荒漠分布下界平均海拔向高海拔推进,推进速率约为23m/10a。(2)受水热条件控制,寒冻荒漠萎缩变化主要分布在12°以下低坡度地区,同时由于寒冻风化作用加强,碎屑坡积等物理过程影响,低坡度区域也存在扩张变化,随着坡度变陡,寒冻荒漠基本无变化;同时,在不同坡向上均存在寒冻荒漠的萎缩与扩张变化。寒冻荒漠在阳坡变化大于阴坡。(3)1990—2015年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地区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线性增长率约为0.3~0.5℃/10a,增温幅度显著,呈先快后慢趋势,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在时间序列上呈现波动。该时期气候变化导致了上述寒冻荒漠分布范围的变化,且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受控于气温变化。
年:2017
出版单位:水土保持研究
3.近40a阿尔金山冰川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阿尔金山;;冰川变化;;遥感监测;;气候变化
摘要:以Landsat MSS/TM/ETM /OLI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分析了阿尔金山地区1973、1999、2010、2015四期冰川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1973-2015年,冰川总面积共退缩了58.78 km~2,年均退缩率为0.40%·a~(-1),东段退缩速率最快,其次是西段,中段最慢,且冰川退缩速率呈现出先变快后变慢的变化趋势。(2)各个坡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缩,偏南坡比偏北坡冰川退缩严重。(3)冰川面积退缩速率与规模等级呈现反相关关系,小规模冰川退缩速率快。(4)冰川分布随海拔变化呈正态分布,海拔越低退缩速率越快。统计分析气象数据表明,气候变暖是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同时地形与冰川规模也影响冰川变化。
年:2017
出版单位:干旱区地理
4.1988-2013年布加岗日地区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冰川退缩;;冰川规模;;气候变化;;布加岗日地区
摘要:基于Landsat TM/ETM /OLI遥感影像,采用比值阈值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分析了唐古拉山东段布加岗日地区近25a来冰川现状及其变化,对比研究了四个时段的冰川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8—2013年研究区冰川退缩比较严重,面积退缩34.25km2,占1988年冰川面积的18.67%,且不同时段冰川退缩速率不同,1988—1994—1999—2006—2013年冰川退缩表现为:慢—最快—中等—快的特点,冰储量预测减少15.38%。夏季气温升高很可能是造成冰川加速退缩的主因,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好地体现在长时段的气候变化上,而短时段气候变化对冰川总体变化趋势有一定的作用,这是造成各个时段冰川变化差异性的原因。研究区北坡冰川退缩明显快于南坡,这种变化的差异性一方面可能是由研究区季风气候特征和水汽来源对不同朝向冰川的影响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受冰川发育规模、分布海拔的影响。
年:2016
出版单位:水土保持研究
5.近40年乔戈里峰北坡冰川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气候变化;;乔戈里峰北坡
摘要:以乔戈里峰北坡冰川为研究对象,选取1978年、1991年、2001年、2014年4个时期的Landsat MSS/TM/ETM /OLI影像,通过遥感图像计算机辅助分类和目视解译等方法提取了不同时期乔戈里峰北坡的冰川边界,并分析了乔戈里峰北坡冰川1978—2014年的进退变化。结果表明:1978—2014年乔戈里峰北坡冰川面积减小了53.37km2,占1978年冰川总面积的6.81%,冰川近40a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反而呈现退缩速率由快变慢的趋势,且近10a冰川退缩尤为缓慢,年均退缩率仅为0.12%。研究区东向冰川退缩率明显高于西向冰川,冰川退缩率随冰川规模的增大而减小,同时也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减小。冰川变化的原因分析显示:气温升高导致研究区冰川退缩,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冰川的退缩;研究区内12条典型前进冰川对冰川积累区面积贡献较大,使得研究区整体冰川退缩率由快变慢的趋势更为显著。
年:2016
出版单位:水土保持研究
6.陇西会宁地区全新世时期气候变化探讨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磁化率;;会宁县
摘要:以地处黄土高原西北缘的会宁陈塬剖面全新世段的磁化率变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粒度变化,对该区全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研究发现,会宁地区全新世时期气候变化可以分为5个阶段:13.3—12.1kaB.P.(晚更新世向全新世过渡时期)、12.1—11.3kaB.P.(新仙女木事件时期)、11.3—8.9kaB.P.(冷暖波动频繁时期)、8.9—4.6kaB.P.(变暖时期)、4.6kaB.P.至今(现代气候时期)。与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和东亚季风边缘区气候变化对比发现,陇西会宁地区的气候变化与二者都有良好的印证关系,说明了该地区黄土对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年:2016
出版单位:水土保持研究
7.近40年来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则普乡地区冰川与气候变化研究
作者:冀琴 ; 杨太保 ; 李霞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念青唐古拉山东段;;遥感;;冰川退缩;;气候变化
摘要:基于1970年冰川编目数据、1999年和2011年ETM 数据,利用决策树分类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则普乡地区则普冰川、则普北冰川和央别贡冰川边界,并结合丁青和波密站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区冰川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70-2011年冰川总体呈退缩状态,冰川面积共减少81.51km2,各冰川在1970-1999年退缩速率均大于1999-2011年,冰川退缩具有减缓趋势;温度升高是近40a来冰川退缩的主导因素,而1990-2001年降水增加是冰川减缓退缩的主要原因。冰川相对变化率随冰川规模增大而减小,即小规模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更为敏感。依据气象资料,对研究区未来十几年冰川变化情况作初步预测,认为研究区冰川将呈加速退缩趋势。
年:2015
出版单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8.1976-2014年爬努河流域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作者:陈杰 ; 杨太保 ; 冀琴 ; 何毅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爬努河流域;;遥感;;冰川变化;;气候变化
摘要:以1976年MSS、1991年TM、2000和2014年ETM 遥感影像资料为信息源,通过RS和GIS技术,提取了念青唐古拉山西段爬努河流域四个时期的冰川信息,并结合周边气象资料进行冰川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1976-2014年,研究区冰川面积从621.39km2减少到481.95km2,退缩139.44km2,冰川面积退缩的年平均速率为0.59%·a-1,年平均退缩面积3.67km2·a-1。近15a来冰川退缩尤为剧烈,年均退缩速率达到1.03%·a-1。2)不同时段内冰川退缩速率不同,2000-2014年冰川退缩速率整体都大于1991-2000和1976-1991年,冰川退缩速率呈大-小-大的过程。3)研究区西北坡冰川的面积退缩速率最大,其次是北坡,西南坡最小。4)通过分析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推断气温上升和降水在波动中变化不大可能是爬努河流域冰川处于退缩状态的主要原因。
年:2015
出版单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9.近23年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香日德地区高寒草甸上界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Landsat;;高寒草甸上界;;非监督分类;;目视解译;;气候变化
摘要:利用1990年、1999年、2013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遥感和GIS技术,运用非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香日德地区的高寒草甸上界,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与该地区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1990—1999年升温趋势显著,降水量基本保持不变;1999—2013年气温基本不变而降水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香日德地区高寒草甸上界呈现向更高海拔即原高寒荒漠的范围扩张的趋势,其上界的扩张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共同作用。其中以气温变化为主导的1990—1999年期间,高寒草甸面积扩张迅速;以降水变化为主导的1999—2013年期间,高寒草甸上界扩张减慢。并且海拔越高的地区高寒草甸面积增加越迅速。(3)高寒草甸上界在不同坡向上均有扩张。其中,以升温为主导的1990—1999年主要集中在北坡与西坡;以降水量增加为主导的1999—2013年期间则主要集中在南向坡。(4)从坡度分布来看,1990—1999年高寒草甸上界的扩张主要发生在15°~25°,而1999—2013年为20°~35°。
年:2015
出版单位:水土保持研究
10.近30年阿尼玛卿山冰川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作者:王凯 ; 杨太保 ; 何毅 ; 冀琴
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生态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阿尼玛卿山;;RS;;GIS;;冰川面积变化;;气候变化
摘要:以阿尼玛卿山的冰川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年、2001年、2010年3个时段的TM、ETM 影像,利用RS,GIS技术提取了阿尼玛卿山冰川边界,并结合距研究区较近的3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数据,对近20a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与气候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a来,阿尼玛卿山冰川既有退缩也有前进,但整体呈退缩趋势。1992—2010年冰川面积从109.21km2减少到99.34km2,退缩了9.04%;1992—2001年年均退缩速率为0.71km2/a,而2001—2010年年均退缩速率为0.38km2/a,表明近10a退缩速率减慢。气象数据表明,气温大幅度上升,降水量小幅度增加。温度升高是阿尼玛卿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年:2015
出版单位:水土保持研究
1
2
3
按检索点细分(24)
作者(24)
按资源类型细分(24)
期刊论文(24)
按来源细分(24)
知网(24)
按年细分(24)
2019年(1)
2017年(2)
2016年(3)
2015年(4)
2014年(6)
2013年(3)
2012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