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14)
气候变化(4)
碳循环(9)
清洁能源(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14条,耗时:0.1059471 秒
1.对外贸易对重庆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作者:朱启松 ; 杨玲
机构: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对外贸易;;碳排放;;实证分析;;误差修正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导致了大量碳排放的国际转移,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我们以重庆为研究对象,选取重庆1990-2013年的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重庆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最后,我们针对重庆的低碳贸易发展提出了建议。
年:2015
出版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安徽省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减排路径研究
机构: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大学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研究所;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信息中心;
关键词:温室气体;;碳减排;;指标体系;;市域分布;;安徽省
摘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是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基本保障。通过建立安徽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指标体系,计算安徽省2001—2010年十年间各领域产生的温室气体,并利用回归分析预测安徽省2015年和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全省各地市温室气体排放类型进行划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软件分析碳排放空间格局。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安徽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至2010年达到3.96x108 t。单位GDP碳排放量自2007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碳减排的经济效益已有所提高。在各排放源类别中,原煤消耗产生碳排放量最多,且增势明显。区域格局分析表明,马鞍山市为省内工业发达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为能源及工业领域,排放量也较多,温室气体排放地域差异显著。根据安徽省经济发展特点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有针对性提出的减排对策对于健全全省碳减排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年:2015
出版单位:生态科学
3.黔西南州气候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作者:李腹广 ; 杨玲 ; 李婧
机构: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气象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黔西南州;;气候生产力;;特征分析
摘要:利用贵州省黔西南州8个台站1982—2011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即植被第一净生产力的关系模型,计算分析黔西南州植被气候生产力的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0 a来黔西南州中部以北地区平均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黔西南州30 a降水量正距平区域主要在北部、西南部和中部等地区,中部以南以东等地的降水量均为负距平,30 a降水距平分布基本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特征;黔西南州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变化较大,各地气候生产力多年平均值在671.1~853.4 kg·hm-2·a-1之间,全州气候生产力多年平均值为754.6 kg·hm-2·a-1;EOF分析结果表明,气候生产力的第一特征向量表现为全场一致的正位相分布,其方差贡献率为91.8%,通过North检验,第1时间系数表现为1~2 a的周期振荡。通过对未来气候变化模拟显示,黔西南州出现"暖湿型"气候时对植被生长最有利,出现"冷干型"气候时对植被生长最不利,在当前气候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将不利于黔西南州的农业生产。
年:2014
出版单位:贵州气象
4.苏浙沪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比较分析
作者:杨玲 ; 吕涛
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行业碳排放强度;;因素分解;;比较分析
摘要:基于苏浙沪地区199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根据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计算出苏浙沪地区总的碳排放及单位GDP碳排放,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横向分析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行业碳排放强度及行业产出份额对苏浙沪地区整个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情况,纵向比较国民经济六大部门的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对碳排放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江浙沪地区的单位GDP碳排放逐步减少,碳排放的增速与GDP增速关系密切,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抑制了CO2的排放,尤其工业部门的贡献最大。
年:2011
出版单位:当代经济管理
5.计及碳排放交易的Carbon-IRP模型模拟分析
机构: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电力规划;;排放约束;;Carbon-IRP;;模拟分析
摘要:针对电力工业具有较强的碳锁定效应可实现节能减排的长效可持续性,在分析引入碳排放交易的基础上,构建了计及碳排放交易的Carbon-IRP模型,并就给定排放约束模拟分析了不同排放权价格对机组发电量及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满足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系统总装机容量及发电量,CO2排放量显著减少,在排放权价格较低时减排效果不明显,但随排放权价格升高减排效果逐渐凸显。
年:2010
出版单位:水电能源科学
6.电力市场环境下碳排放权分配模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玲 ; 马向春
机构: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碳排放权;;排放额度;;CDM
摘要:人类社会正在面临由于自身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所导致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它将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CO_2减排的主力军,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对减排具有重大意义的碳排放交易及碳排放权分配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研究的焦点。首先在分析全球CO_2排放现状及预测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欧盟及中国电力工业减排的典型实践。其次,根据相关研究提出电力工业碳排放权的2种额度分配模型,并加以比较。分析表明,2种模型各有其适用范围,建议根据实际酌情采用。
年:2010
出版单位:陕西电力
7.近50a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且末县水资源的影响
机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且末县;;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水资源;;主成分分析
摘要:利用且末县近50a的气象、水文、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多年来且末水资源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结合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影响水资源变化的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且末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年变幅度较大;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有上升的趋势,人类活动频繁。主成分分析后得到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80%以上,第一主成分可解释为人为因子,第二主成分可解释为气候因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图7,表3,参13。
年:2010
出版单位: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8.电力市场碳排放权可调分配机制设计与分析
机构: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低碳经济;;排放权;;可调分配;;成本最小化
摘要:过度消耗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碳排放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碳排放权的合理有效分配又是碳排放交易成功实现减排的关键步骤。在引入传统碳排放权分配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市场特点,提出了一种碳排放权可调分配机制,将一次性排放权分配划分为若干阶段,并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可调分配机制的最优设计。该分配机制细化了排放权的分配,使当市场存在市场力时也能以最小成本实现减排。
年:2010
出版单位:电网技术
9.低碳对策之碳排放交易现状与展望
作者:曾鸣 ; 杨玲
机构: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低碳经济;;清洁发展机制;;配额交易
摘要:阐述了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及全球采取国际合作的应对措施,将碳排放交易分为项目交易和配额交易2类,并介绍了全球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展情况及国际碳排放配额交易体系。在研究我国CDM项目开发现状及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CDM的发展前景及碳排放交易的远景展望。在给出碳排放交易框架性研究及发展对策的同时,也指出了下一步碳排放交易机制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年:2010
出版单位:陕西电力
10.碳排放交易市场排放权的拍卖方案设计
机构: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碳排放权;;标准增价拍卖;;严格竞标;;策略竞标
摘要:针对碳排放权的合理分配是碳排放交易市场得以有效运转并最终成功实现减排的关键,在比较分析无偿分配及拍卖分配的不同影响的基础上,以电力企业为例,将拍卖分配方式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提出了标准增价拍卖方式的定量化模型,并给出不同排放率下企业采取严格竞标和策略竞标两种方案的仿真算例,分析了不同策略组合下的企业利润,从而为我国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的设计提供参考。
年:2010
出版单位:水电能源科学
1
2
按检索点细分(14)
作者(14)
按资源类型细分(14)
期刊论文(14)
按来源细分(14)
知网(14)
按年细分(14)
2015年(2)
2014年(1)
2011年(1)
2010年(8)
2009年(1)
2005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