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
碳循环(1)
碳储碳汇(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条,耗时:小于0.01 秒
1.库布齐沙漠东部不同生物结皮发育阶段土壤温室气体通量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结皮;;温室气体;;植被恢复;;全球增温潜势
摘要:以流动沙地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分析库布齐沙漠东部固定沙地上不同发育阶段生物结皮藻类结皮和地衣结皮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生物结皮发育对荒漠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土壤CO_2排放通量大小为地衣结皮(128.5 mg·m~(-2)·h~(-1))>藻结皮(70.2 mg·m~(-2)·h~(-1))>流动沙地(48.2 mg·m~(-2)·h~(-1)),CH_4吸收通量大小为地衣结皮(30.4μg·m~(-2)·h~(-1))>藻结皮(21.2μg·m~(-2)·h~(-1))>流动沙地(18.2μg·m~(-2)·h~(-1)),N_2O排放通量大小为地衣结皮(6.6μg·m~(-2)·h~(-1))>藻结皮(5.4μg·m~(-2)·h~(-1))>流动沙地(2.5μg·m~(-2)·h~(-1)).CO_2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生长季显著大于非生长季;CH_4和N_2O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前者生长季吸收大于非生长季,后者非生长季排放大于生长季.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是影响温室气体通量的重要因素,环境水热因子是影响土壤CO_2排放的关键因子,但CH_4和N_2O通量对水热因子的变化不敏感.随着植被恢复和生物结皮发育,荒漠土壤温室气体累积通量的不断增大导致其百年尺度的全球增温潜势亦显著提高,依次为地衣结皮(1135.7 g CO_2-e·m~(-2)·a~(-1))>藻结皮(626.5 g CO_2-e·m~(-2)·a~(-1))>流动沙地(422.7 g CO_2-e·m~(-2)·a~(-1)).
年:2019
出版单位:应用生态学报
2.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固碳计量方法评述
机构: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功能与森林碳汇研究所;
关键词:碳计量方法;;尺度转换;;碳-氮-水耦合;;全球气候变化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森林固碳计量方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该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各森林固碳计量方法的优缺点。森林固碳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样地清查或遥感估测和基于模型模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数据信息、研究侧重点及各方法间的兼容性等。目前,森林碳计量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各树种的异速生长方程,难点主要是尺度转换。样地调查、遥感估测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解决尺度转换问题和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趋势。特别要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林的适应性管理,科学评估人工林的固碳潜力,提升人工林固碳潜力评估方法的必要性。同时,也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C-N-H_2O耦合循环及其生物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降低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不确定性。
年:2016
出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按检索点细分(2)
作者(2)
按资源类型细分(2)
期刊论文(2)
按来源细分(2)
知网(2)
按年细分(2)
2019年(1)
201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