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
碳循环(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条,耗时:0.0559407 秒
1.西安市工业内部碳排放的拉动效应与空间分异
作者:张艳芳 ; 位贺杰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投入产出模型;;间接碳排放;;拉动效应;;空间分异;;西安市
摘要:为了解西安市工业各行业碳排放的拉动效应和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核算西安市工业各行业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依据相关指标以区县为单元将各行业碳排放进行空间分配。结果表明,西安市90%的工业行业间接碳排放量均超过直接碳排放量,工业内部碳排放具有较强的拉动和关联效应;通用、专用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等制造业碳排放拉动能力较强,导致热电生产、供应业,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业碳排放量较大;西安市工业6大代表性行业碳排放空间分布显示,未央区、户县和雁塔区为重点减排区;西安市工业碳排放的拉动效应大致呈几何级数递减的趋势由城市内部向外部扩散。
年:2015
出版单位: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县域尺度下能源产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
关键词:县域尺度;;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空间自相关分析;;榆林市
摘要:以能源产区陕西省榆林市的12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在Geo Da和Arc GIS等软件的支持下,结合趋势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榆林县域尺度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分异机制。榆林各区县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两极分化加剧。县域碳排放强度南北走向上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东西走向上具有微弱的"U"型变化态势。总体上,东北部区县碳排放强度高于西南部。各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正的空间关联分布特征,且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空间依赖性明显。结合相关性分析,榆林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极化区、扩散区、塌陷区和传染区4个特征。"热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三县,"冷点"主要分布于南部六县。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总量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是造成榆林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年:2014
出版单位:地域研究与开发
1
按检索点细分(2)
作者(2)
按资源类型细分(2)
期刊论文(2)
按来源细分(2)
知网(2)
按年细分(2)
2015年(1)
201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