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2)
气候变化(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2条,耗时:小于0.01 秒
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湖泊动态及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湖泊类型;;动态;;气候变化;;珠峰自然保护区
摘要: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湖泊信息,分析了湖泊动态及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15年保护区湖泊总面积为489.07 km~2,构造湖、河成湖、冰川湖分别占总面积的77.3%、2.6%、20.1%。(2)1975-2015年,保护区内各类湖泊面积变化速率不同,冰川湖最大(1.05 km~2·a~(-1)),构造湖次之(-0.85 km~2·a~(-1)),河成湖最稳定(0.013km~2·a~(-1));保护区南坡冰川湖面积变化速率(0.53 km~2·a~(-1))略大于北坡(0.52 km~2·a~(-1))。(3)北坡构造湖、河成湖对区域气候的响应呈阶段性变化规律,1975-2000年珠峰地区气候呈暖湿化趋势,2000年构造湖、河成湖面积达到峰值,两类总计增加22.8 km~2;2000-2015年转变为显著的暖干气候,构造湖、河成湖面积均呈减少趋势,总共减少57.16 km~2。随着区域气候的变暖,冰川湖总面积不断扩大,近40年间冰川湖面积累计增加43.06 km~2。(4)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年极端低温对构造湖面积变化影响最显著,年均气温对冰川湖起主导作用,年均相对湿度对河成湖影响最大。较其他气候因子而言,降水量对各类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均最小。
年:2018
出版单位:冰川冻土
2.气候变化下四川省物种的分布规律及迁移特征
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气候变化;;物种;;栖息地;;潜在影响
摘要:四川省气候复杂、生态系统多样,研究气候变化下该区域物种的分布及迁移规律,可以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中等排放情景rcp4.5气候变化条件下,选择128个物种作为气候敏感代表种,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预测未来50 a和100 a四川省物种数量及分布变化,分析了物种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下,四川省大部分区域物种多样性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川西高原物种数量增加明显;物种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将发生改变,其中58%物种表现为增加趋势,42%呈减少趋势;不同物种栖息地变化程度有所差异,大部分物种将向高纬度、高海拔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54%和60%;在海拔1 200~1 800 m和3 300~4 500 m区间物种多样性变动较剧烈,应该优先关注和保护。
年:2016
出版单位:山地学报
1
按检索点细分(2)
作者(2)
按资源类型细分(2)
期刊论文(2)
按来源细分(2)
知网(2)
按年细分(2)
2018年(1)
201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