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3)
气候变化(1)
碳循环(2)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3条,耗时:0.0310142 秒
1.贸易开放、自选择与中国区域碳排放绩效差距——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反事实”分析
作者:李锴 ; 齐绍洲
机构: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倾向得分匹配;;自选择;;贸易开放;;平均处理效应;;碳排放绩效
摘要:要评估贸易开放地区和贸易相对封闭地区的碳排放绩效差距问题,就要考虑贸易开放地区的自选择问题。根据1999—2014年中国省区样本数据,将总体样本分为贸易开放地区样本和贸易相对封闭地区样本两组数据,基于准实验的"反事实"研究设计,构建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建构与贸易开放地区样本之协变量相类似的贸易相对封闭地区样本,进而评估各种平均处理效应,以降低选择偏误估计误差。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地区的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比贸易相对封闭地区平均高0.692~1.009;从贸易开放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来看,其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比假定封闭时平均要高1.111~1.635;而贸易相对封闭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显示,该地区的全要素碳排放绩效与假定该地区贸易开放时平均低0.478~0.739。结果变量为人均碳排放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值表明,贸易开放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贸易开放地区人均碳排放比贸易相对封闭地区平均少0.648~0.709吨/人。而使用非参数回归的估计量、基于匹配样本和倾向值的计量回归分析也证实贸易开放可以提高碳排放绩效,促进节能减排。
年:2018
出版单位:财贸研究
2.气候变化与能源战略管理——第七届中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综述
作者:杜莉 ; 李锴
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和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分会联合主办,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环境能源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能源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于2013年10月17—18日在武汉召开。国务院参事室刘燕华、清华大学何建坤和张希良、中国社会科学院裴长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戴彦德、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王毅、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
年:2013
出版单位:经济研究
3.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
作者:李锴 ; 齐绍洲
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贸易开放;;二氧化碳排放;;工具变量
摘要:本文首先估算了1997—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CO2排放量,并利用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贸易开放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外部工具变量、滞后期工具变量以及动态模型设定时的内部工具变量组合,来控制有关变量的内生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加入了人均收入和其它控制变量之后,贸易开放增加了中国省区的CO2排放量和碳强度,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影响是负面的,向底线赛跑效应大于贸易的环境收益效应,但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环境贸易形势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加强环境规制。
年:2011
出版单位:经济研究
1
按检索点细分(3)
作者(3)
按资源类型细分(3)
期刊论文(3)
按来源细分(3)
知网(3)
按年细分(3)
2018年(1)
2013年(1)
2011年(1)